《家乡的春节》作文
更新时间:2023-03-28 14:32:43 春节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家乡的春节》作文四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1
作者/河南李立军
【文题】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传统节日,以“家乡的____节”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章所写内容必须是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②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③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航】
可以选择某个节日的一个习俗或几个习俗为描写对象,交代习俗的渊源、蕴藏的文化内涵,写出习俗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以及自己喜欢的理由。或叙述相关事件,或表达独到见解,也可以抒发喜爱之情。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应以较为熟悉的节日为写作对象,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观点。
二、语言生动,写法灵活。不但要叙述有关节日的习俗,更要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语言要生动活泼,最好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三、有时代感,情感真挚。作文要反映真实生活,不可否认,在当前形势下,一些传统节日或习俗正在遭遇时代的挑战,写作时要真实地反映情况,不能一味地去迎合。
●中国重要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我国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追思先人、祭祖扫墓、踏青郊游是这个节日的重要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会举行龙舟大赛,纪念文化名人屈原。
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源自拜月的乞巧节原本是女性节日,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月圆,月饼圆,每个人心中都追求美好的团圆。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各地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
除夕:农历腊月三十,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美文欣赏】
唤“年味儿”回家
肖复兴
如今的春节,许多传统民俗的精髓都被扒掉了,只剩下了吃和玩,这年味儿能不日趋变淡吗?
何谓年味儿?年味儿就是几千年来渗透进民俗里的传统。当然,那些传统诞生于农业社会,时代变迁,岁月淘洗,许多已经无可奈何地流失,难以重新拾起。比如祭灶、接神……但是,有些传统是不应该随着时光流逝被随意抛弃的,因为那是我们的民族之根。
在我看来,如果春节的其他传统难以保留,起码年夜饭不能丢。传统春节里的大年夜,特别注重和讲究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团圆。年味儿,首先体现在全家人在一起,亲自动手准备年夜饭,亲情与年的气氛才格外浓郁,两者互动交融,才会越发让人体会到参与的重要性和年的意义。(写作技巧 )这大概正是年味儿里最重要,也最别致的味道吧。
传统的年夜饭,远不像现在早早到饭店里预定一桌酒席那样简单。过去老北京有这样的民谣: “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磨年面做年糕);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从腊月二十三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安排好的关于年夜饭的密密麻麻的节目单。这一切,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一层层地把年的气氛烘托得足足的。
这一切准备在大年三十的夜里达到高潮。那时候,案板上啪啪剁饺子馅的声音,从各家欢快传出,成为大年夜最动听的前奏曲——年夜饭就这样被烘托出场,成了过年的一场大戏。吃罢年夜饭后,放一通鞭炮,落得红纸屑满地,这样才能踩着如红花的它们出门,带着一身的红火和喜庆,去给亲朋好友拜年,一步迈进了春里。
年夜饭不仅仅是吃,更是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年味儿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怎能删繁就简,让过年仅仅沦为吃或玩?对年文化的简化,必然冲淡了年味儿,让传统春节的意义越来越“形散神也散”。
如果我们对春节多一份念想,就能挽回更多美好而又独具魅力的传统民俗。比如,大年三十前,植柏叶于门户,插芝麻秸于檐楹,剪金纸做蝴蝶戴在孩子头上……如此色彩缤纷,比西方万圣节点南瓜灯,圣诞节装饰圣诞树丰富多彩得多。如果春联是自己写的、窗花是自己剪的,而不是买副现成的印刷体千篇一律,买份现成的.窗花千人一面,那春节岂不过得更加有滋有味,红红火火?
春节的世俗化,在于每个人的亲自参与;春节对于未来一年所有的祝福和愿景,更体现在亲力亲为的亲情互动和交融之中,而年味儿,自然会随之浓郁起来。
看来,这年味儿,在传统中,也在我们手中,它们本来就是我们放飞的鸽子。如今飞得有些遥远,该唤它们归家了。
(选自《人民日报》)
【美文品咂】
题目中的“唤”和“回家”等字眼儿充满温情而又不乏强烈的期待之情。文章主要通过对年夜饭这个最具“年味儿”的传统习俗的回味,说明年夜饭不仅是物质盛宴,更是文化盛宴,不能删繁就简,而要沿袭亲手准备、在家享用的古老传统,才不至于冲淡了“年味儿”。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传统年文化的留恋及期待其回归的强烈愿望。
【学生佳作】
家乡的春节
淮阳县齐老乡第二中学 魏宁宁
过年是一件让人非常期待而又非常值得期待的事。
除夕晚上,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精彩节目吸引着我们的眼球,特别是小品、相声常常引得一家人大笑,爸爸还会时不时地穿插几句解说,他的幽默也常常让家人笑疼了肚子,此时此刻,幸福的滋味充溢在每个人心里。零点一过,春晚的节目也快结束了,在爸爸放过关门炮之后,我才在妈妈的一再催促下上床睡觉。这时,妈妈会把新衣服放在床头,让我能在新一年里有新的“形象”。
熟睡中的我听到 “咚、咚、咚”三声炮响后,便知道这是爸爸放的开门炮,该起床了。放过炮后,爸爸便忙着煮饺子。据我观察,这是这个“大男人”一年中最勤快的时候,我们则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大男人”的服务。妈妈说,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过年时就得当家的男人伺候一家人。
开始吃饺子了,妈妈会嘱咐我和妹妹先给爷爷奶奶分别端一碗,爷爷奶奶一边接过碗,一边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我们当然丝毫不会谦让,把崭新的票子往兜里一揣,感觉就像成了千万富翁。然后,我们各自端起饺子小心地吃起来,虽然已经知道会吃到妈妈提前放在我们碗里包有硬币的饺子,但吃到时,我和妹妹还是要炫耀一番各自的“幸运”。
饭后,爸爸妈妈会到村里的长辈家拜年,我家也少不了来给爷爷奶奶拜年的人,大家见面说的都是吉祥话,喜庆洋溢在每个人脸上。我和妹妹则跑出门去,找小伙伴玩,用压岁钱买点儿零食或小玩意什么的,这样的自由、快乐能一直持续好几天。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在大人们“年又跑远了”的感叹声中,我又开始期待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点评】
小作者通过写自己家过年的经过,反映春节中的各种传统习俗。从除夕夜看春晚、放鞭炮等写起,交代了大年初一吃饺子、给老人拜年、老人给孩子压岁钱等习俗,有详有略,生动活泼,叙述之中表达了一个小少年的喜悦、期盼之情。
非机动车
某大龄剩女在一次相亲时拐弯抹角地打听男方家底: “你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男方回答: “飞机、动车。”
婚后却发现男方是个民工,骑一辆破自行车上班。
女怒斥道: “当初你居然骗我!”
男茫然答道: “没骗你啊,我说的就是非机动车啊。”
局部地区
村里的李伯不识字,但喜欢听收音机,因
为他种几亩地,天气预报,每天必听。一天,李伯问邻居大明:“我有个问题想问你,你知道局部地区在哪儿吗?那儿差不多天天有雨。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2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多民族花。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每个地区也有自己的生活习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春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要吃面条、祭灶,祭灶的时候还要用我们俗称的“灶糖”,这是用长方形状的糖,又甜又黏,外面裹着一层香香的芝麻,大人小孩都爱吃。
过了腊八,就是腊月二十三,就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过年用的东西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夜晚,各个电视台都会播出跨年联欢晚会。
除夕这天,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怪兽叫年,每到这一天的半夜十二点,年就会出来捣乱,人们害怕极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发现了年特别怕红色和响声。于是,每逢这个时候,家家就会放鞭炮吓唬年。终于,年被打倒了,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作除夕这天。
在除夕这天夜,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寓意来年家人都会团团圆圆。这一夜,我们是要吃饺子的。我们还会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大人吃到它,来年就会财源滚滚;小孩吃了它,来年就会聪明机智;老人吃了它,来年就会健康长寿。家人边吃团圆饭,边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一起说说笑笑,谈谈在这一年里碰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大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到了十二点,鞭炮响起来了,
春节终于到了,春节这几天,是不准用刀的。吃的是春节前准备的食物。商店也要关门,到初六才能开张。这天,我们会去拜亲访友,如果小孩去了,还会得到些红包。到了傍晚,到大街上走走看看,处处都是一片红火,特别美丽。有敲锣的、有打鼓的。夜深十二点到了,爸爸一口气冲到了院子里,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筒。
说时迟,那时快。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此时的常熟,被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非凡!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枣乡——临泽,她不仅养育了善良淳朴的临泽人民,还孕育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家乡的春节便是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节日。
每年的二月份左右,便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每逢这时,我们便能拥有一大把的零花钱去跟爸爸妈妈一起上街。
今年春节,爸爸妈妈带我去逛街。刚到街上,我便被春节欢乐的气氛给渲染了。大街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好不热闹!正当我目不暇接之时,一排形态各异的花灯映入了我的眼帘,有兔子灯、老虎灯、牛灯、老鼠灯……它们制作得惟妙惟肖,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更有意思的是制作花灯的人别出心裁,运用了一些高科技手段,不仅使花灯会动了,而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仿佛站在你面前的就是一只活生生的`动物。
春节,当然少不了拜年啦。大年初一,爸爸带我去爷爷家拜年,一进门,我便看到了一辆崭新的电动三轮车。原来,这辆电动车是家电下乡时爷爷买的。我爷爷靠卖菜赚钱,但是腿脚不方便,每天只能骑着人力三轮车一趟一趟地来回。这下好了,有了这辆电动三轮车,爷爷可高兴啦,他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玲玲啊,你看现在党的政策多好啊。你可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党跟祖国。”我连连点头称是。
改革开放给祖国跟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新春佳节里,我在心里暗自祝愿我们的祖国飞速发展,我的家乡能够更加美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期。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着首诗道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特色。现在,我就来说说我的家乡的春节吧!
家乡的春节一搬从前一年腊月这天就开始了。腊八这天,奶奶在熬粥。我就问奶奶:“奶奶,这是在干什么呀”奶奶说:“我在熬腊八粥呢!”“哦!这个什么腊八粥的由来,我知道!”“哦?说来听听!”“传说有一群懒惰的人,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把祖先留给他们的食物都吃光了,他们只好费尽心思找食物。最后只找到了八种粮食就在十二月八日这天把这八种粮食熬在一起。这些人吃了这种粥后,感到了劳动的快乐,就变得十分勤劳了。”奶奶说:“对,喝腊八粥是为里忆苦思甜,而现在的科技发达了,这种传统习俗都压迫被遗忘了!”
……
到了腊月二十三,我们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了,我当然不太在乎那些东西,我只在乎买花炮,买什么“鱼雷”,“冲天炮”擦炮”,“礼花”等等。但现在只放一些小的,过年时再放那些礼花什么的。
终于电脑感到了大年三十,除夕这天菜最多,玩的时间最多,开心的感觉更多。晚上,爸爸要放鞭炮了。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放鞭炮呀?”爸爸说:“恩?这个你以前不是说过吗?”“是哦!瞧我这记性!鞭炮的学名叫‘爆竹’,它和‘年’的传说是一起的'呢!古时候,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年都在最后一天来骚扰人们的村寨,但人们发现‘年’害怕竹子爆炸的声音,为了让声音更大,就在里面放了火药,用来赶走‘年’。这就是‘年’和‘爆竹’的由来了,”“回答正确!加十分!”表哥笑这说。……“噼里啪啦……”新年的钟声在鞭炮声中响起了。
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七,我们要到处拜年,我嘛在乎的是压岁钱,即使妈妈会收走百分之九十五……
到了正月一十五,新的高潮又到来了。在这一天要吃元宵,太甜了。
今年的春节真是年味十足啊!
【《家乡的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春节作文06-06
家乡春节的作文01-08
家乡的春节的作文02-05
家乡的春节作文精选02-05
家乡春节作文01-15
家乡春节的作文01-15
家乡的春节作文02-04
家乡春节作文08-31
家乡春节习俗作文01-05
春节家乡习俗作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