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6 12:29:15 春节作文 我要投稿
《春节》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作文 篇1
过年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奶奶家过年。初四那天,我和表妹一起到体育馆玩。
体育馆旁边有很多大型游乐设施:小飞机、空中飞椅、旋转木马、海盗船等等,还有很多叫不上名。里面人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站在游乐设施前面看,有往前走,笑声和尖叫声不断,好不热闹!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蹦蹦床边。这是一个非常大蹦蹦床,上面有个很高滑梯。还有很多好玩东西。我俩便马上请求妈妈让我们上去玩,妈妈同意了。我俩脱了鞋子和衣服,急忙钻进了蹦蹦床,我先跑向滑梯,一步步踩着台阶,手脚并用爬上最顶端,又迫不急待地滑下去,感觉风“嗖嗖嗖”地从我耳边过去,爽极了!我禁不住尖叫起来。还没等我叫完,就“咚”一声落在地上,幸亏是充气垫,没有摔疼我,又刺激又好玩,我连着玩了五六次。
我发现表妹在一个小城堡上玩,就跑了过去,看见有一个小坡,小坡很滑,我上了几次都没有上去,最后,一用劲,便爬了上去,上边有个小城墙,我沿着城墙一直往前走,钻过一个小山洞后,发现有一个横着大柱子,我就骑着过去了。别小看这蹦蹦床,一步步走过来,相当不容易,累得我精疲力尽。
虽然有点累,但有一个长得很奇特东西吸引了我,长得白白、尖尖,我双手抓住它,顺着滑梯躺着滑了下去。扭头一看,啊,原来我从一个大嘴巴里滑了出来,那白白、尖尖是牙齿,造型真奇特呀!
我们一直玩了很久,直到天黑才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春节》作文 篇2
今天是大年初四,外婆家有一个传统的节日,叫“抬神”,天微微亮我就被一阵阵鞭炮声,敲锣声给吵醒了,于是我就起床准备看热闹了,起来时就看见外婆准备了好多种水果和糖果,准备一会儿祭拜。我去刷了牙,洗了脸,吃了早饭,就和外婆一起出去到了广场,广场上摆了一张张桌子,摆得那么整齐,像一排排士兵站岗似的,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很多种水果,有苹果、香蕉、菠萝、火龙果……
还有各式各样的糖果,看起来格外诱人,桌子最前面摆放着各路神仙,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在交谈着什么,就在这时广场边上响起了敲锣打鼓声,转过头去看,是一群小孩子穿着统一的服装在打鼓表演,旁边又有一群大人背着大鼓,也穿着统一的服装,敲着锣打着鼓。好看极了,等这些锣声停下来之后,每家每户就一起同时祭拜神仙,人山人海的,这场面看起来无比热闹无比壮观。大家一齐拜完之后,一阵阵鞭炮声轰隆隆的响起来,很吵很吵,说话得张大嗓门喊还听不清楚,哇,这节日的气氛好热闹呀!
《春节》作文 篇3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的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就像北方文化的粗犷,南方文化的细腻。一个地方的文化是该地方的群体在学习积累生活经验、行为特质、道德规范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对每个人的成长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属于地方的文化烙印。正如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认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他们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文化是特殊的而又是普遍的,相比于整个中华文化,家乡文化是特殊的,但家乡文化的特殊并不与中华文化相悖,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家乡文化丰富着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寓于家乡文化的洪流中,可以说家乡文化是树之本、水之源。习俗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积久而成的,而春节和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代表团聚的日子,有关习俗更是难以数尽。
我的家乡是在湖南省衡阳市的祁东县的风石堰镇,现在就让我来说说我们家乡关于春节和中秋节的一些习俗吧。春节在中国来说,是最大的一个节日了,不管身在何处的游子都会想尽办法回家来和亲人团聚。在过年的前一个月,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开始准备年货,这是因为越靠近除夕,东西越贵。大部分的东西会被储存起来用作春节期间拜年时给客人享用,而少部分就是我们小孩子每天的零食。在除夕前
一周,我们这的农贸市场将会连续一周赶集,而父母就会把除夕夜的东西都准备好。而在这期间,我们全家会把所有的屋子打扫干净,说是可以把上一年的晦气全部都清扫出去。春节中,春联是必不可少的,在除夕那天,我们会用浆糊在每个门口天上带有祝福的对联,以此来表达对来年的期望。在除夕夜里的饭菜是最丰富的了,许多我们平时不怎么吃的都搬上桌子了,像我家,荷叶煲鸡、米粉蒸老鸭、酸辣鱼、鱿鱼、猪肚,泥鳅等,这些是绝对会出现的。在吃饭前,我们会被勒令先不准靠近桌边,因为大人们会先摆好碗筷放桌上,再添一点米酒,这便是我们的祭祖了。而我们这时便拿着已经切好成圆柱状的白萝卜和红蜡烛去门口,把它们摆成一条,然后一一点燃,目的是避免那些“先祖们”迷路,引导它们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家。一般等天黑了以后,每家都点上了,那时候放眼望去,一排排闪闪的星光,在夜里特别美丽,耀眼。大概要等上半个小时后,“先祖”们吃玩了,我们也就上桌一起吃年夜饭了。打开电视机,调到中央一台,看着联欢晚会,说说笑笑的,一顿饭在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中过去了。然后就是守岁了,除夕守岁是我们很重要的习俗之一,一家人围坐炉旁闲聊,看着联欢晚会,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到来。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唐太宗李世民也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然后就是“开门爆竹”了,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除旧迎新。一般在除夕那晚的12点50开始就有人开始放爆竹了,就是为了第一个放这开门爆,等这第一声响了后,便陆陆续
续的一声接着一声的响起来了。就如在对山歌一样,这里唱来那里和一样。接下来就是拜年了,因为奶奶在家里,是长辈,所以一般我家是初一都在自己家,清晨起床,穿上准备好的新衣服,新衣服也是必须的,从里到外都是新的,这是希望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美好的开始。从初二开始,就会一直走亲戚了,这是我们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候了,因为可以拿很多的压岁钱,而我们拿着这些压岁钱,大部分会给大人,小部分就去买鞭炮。几个小孩子在一团,看谁扔得远,谁的又比较响亮。这种日子大概持续到初十的时候才渐渐减少了。 现在再说说中秋节吧。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日的神话故事有很多种说法,而被我们所熟知的就是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的故事了。而历史的记载也有很多,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外地打工了,中秋节在家乡感觉渐渐的淡了,但是基本的还是不会变的。在我们家乡,当一缕缕桂花的香气从远处飘来时,我们便知道是中秋节将要来临了。家里早早就会准备代表团圆的月饼,还有各种各样的圆圆的水果。
月饼的种类很多,有蛋黄的、绿豆的、桂花的、花生的等等,琳琅满目。在秋高气爽的晚上,迎着阵阵的桂花香,一家人吃了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晚饭以后,就提着孔明灯跑到山上或者空旷的地方去,每个人在灯面上把自己想对家人的祝福的话语都写在上面,然后一起放到天空,看着它们慢慢的升上了宁静而深邃的夜空中,好似将要把这些祝愿都带给远方的亲人之中去。当又圆又亮的月亮已经高高的挂在夜空时,我们会搬一张桌子到楼顶上,然后摆着各种各样味道的月饼,苹果,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摆满了桌子,都是圆圆的,像极了天上那一轮圆圆的明月。大人们会一人一杯酒,围坐在桌边,一边聊天一边赏月,而小孩子们便会一边吃着月饼,一边互相猜对方的谜语,或者玩着熟悉的游戏。有些人还喜欢在们门口两边各挂这一个红红的灯笼,彻夜亮着。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过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有人说,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许多传统的习俗被我们渐渐地遗忘了,大为传统文化的遗失而痛心,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仔细观察一下,真正的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习俗都还在,一起吃团圆饭、走亲访友、中秋赏月。吃月饼不都还在嘛,真正流失的只是那些与社会发展相背的,比如以前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没有一成不变的习俗,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们的需要也在变化,因此习俗也必然会跟着变化,死守着几千年不变的传统,任何习俗都会失去它的生命力的,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变化而不失其本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春节》作文 篇4
烧烟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在年初二晚上,我和我的亲人一起烧烟花,度过了一个欢乐的春节。
首先,我们放小的烟花。它们可以在地上转来转去,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原来它们叫做地老鼠。
接下来放一条条的花。花放出美丽的火花,而且发出啾啾的`声音。大家一边拍手,一边欢呼着!大家可开心啦!
最后,我们放筒装烟花。只听啾嘭的一声,一串串烟花接连着飞上黑黑的天空,变成了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的花朵!大家高声喊道:好美啊!
美丽的天空闪烁着一道道光彩。我们沉浸在欢乐的春节气氛中。我久久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