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2-05-25 02:16:2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方营村位于马集镇北首,共有20个村民小组。常住户540户,现有人口1950人。土地面积2684亩,其中花园800亩。现有机械加工、玩具、生态园等企业8家。三业总产值2500万元,人均纯收入9611元。我村大部分群众迫于生计挤进了打工队伍中去,成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据调查,全村有留守儿童43人,其中在校小学生中就有18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1.9%,老人监护的有35人,占81.4%,寄养他人的有2人,占4.7%。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成绩欠佳。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中17%的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想念父母的占85%,有38%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半年回来1次,30%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8%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55%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有的留守儿童从小父母就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孤独、自卑、冷漠、少语,很少或不愿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玩耍,只与个别人来往。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出现了偏差。据调查此类心理现象的儿童占留守儿童的14.3%。

  3、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由于我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80%的留守儿童生活较差,20%的留守儿童生活一般。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5、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我村前几年一男孩在河边玩耍时不慎掉入水渠中,溺水身亡。

  三、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

  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2、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二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四、对策及建议

  1、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各级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创新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对于留守儿童,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而孩子对家长依赖性都较强和较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们的孩子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违纪违法事件。例如有个孩子,作业不按时完成,成绩很差,甚至在上学途中突然走失,和其他同学相邀一起打牌,家人以为在校读书,学校以为生病在家,影响非常恶劣。找到他爷爷和奶奶协调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说:“教育孩子我们也不懂,我们给他吃饱穿暖就尽到责任了,全靠老师帮忙教育。”对此我们有何话可说呢。

  虽然在生活上对孩子给予了足够的关心,但是我们在孩子的学习,心理、生理、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又给予了多少关心和关注呢?比如孩子在校干什么?表现如何?及时回家吗?……这些我们关心了吗?虽然孩子父母的亲情缺位了,但关爱不能缺位,为了让留守儿童“离开不离爱”,为了提高大家的教育方法与管理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

  留守儿童在家,生活成了孩子的主要顾虑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像新娘一样对待孩子,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大家都知道亲娘对子女的爱,是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含亲茹苦,只求孩子成材,将来过得比自己更好,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贪图将来他们对我们的报答,因为这些无私的付出会密切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慈母般的爱,将是推动孩子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二、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

  把孩子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心理健康问题已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孤僻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

  2、有自卑心理情绪。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3、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激进冲动,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与家人顶撞,不听亲人劝告;不听老师的教导,与教师对着干。

  4、产生怨恨父母心理。有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问题,其中年齡越小的孩子表现比较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 ,所以我们对待这些问题要认真谨慎。

  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三、正确的教育孩子。

  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性格缺陷,使老师的工作就更是复杂了,那么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严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比如:

  1、我们怀疑孩子说谎时,怎么办?千万不要当面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要通过多方调查,证实孩子确实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

  2、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纠纷,怎么办?要教育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千万不要支持孩子说谎,推缷责任。

  3、当孩子与我们对着干,怎么办?我们要充分冷静,等双方都冷静后,我们再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亲切交谈沟通,指出孩子的不足,错误和缺点,并说:“孩子,跌倒了再爬起来,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

  4、当孩子缺乏自信的时候,怎么办?我们要热情鼓励并告诉他(她):“孩子,把头抬起来,我相信你能行!”

  5、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可以帮他们擦去眼泪,并安慰他们说:“孩子,没有关系,任何人都会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最坚强,以后别人会理解你的。”

  6、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表扬可以说:“孩子,你真棒!”“你真行!”的话语,并为他们鼓掌,如有可能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3

  我的家乡,湖北省某某市某某县XX镇XX村,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在这里,我们的长辈通过种植棉花、大豆、小麦等农作物而生,安详而幸福。可是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土地的减少,再加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更多的人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而选择了外出务工以增加家庭的和收入,改善家庭条件。虽然在外务工不比农村种地轻松,可是为了家庭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子女能够上学,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于是,农村里面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赚钱,由爷爷奶奶抚养,大部分在家里上学,过年或者放寒暑假的时候才能够和父母见面。这就是我们村很多留守家庭的现状。

  不止在我们村,其他地方乃至全国都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就说湖北吧,湖北,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中国留守儿童网上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湖北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大约在800万左右,由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

  这个暑假里,我在我们村子里面拜访了很多户人家,并通过与留守儿童近距离的接触和交谈,了解到了很多这个群体我以前从没从没注意过的问题和他们内心的渴望,由于这种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使得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孩子有了其他孩子所没有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学习、活动、心理等各方面都有较突出的问题。

  以下是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

  1. 孤独感

  当我问到他们在家里一般都做什么的时候,很多小孩都说放学后有作业就写作业,没有作业要写的时候就看电视,星期天的时候就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好多爷爷奶奶也说,一到星期天就不见人了,也不知道回家吃饭,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到处去找,找到了还极不情愿回家,说他他也不听。然后我问一个小孩为什么不想回家,他说:回家只有我一个人不好玩,我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当我问到如果父母在家的话会不会还总是不想回家,结果完全不相同,他说,父母在家比较热闹,人比较多,而且还会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自然就喜欢在家里了。多么强烈的对比啊!此刻我眼中浮现出一张画面,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在那一个个放学后的黄昏坐在门前的石阶上呆呆的望着西边即将下落的红日。

  2.学习成绩的差距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中等偏下,也有少数成绩较好,成绩好的那些孩子都是家里的爷爷奶奶懂点知识或者有哥哥姐姐的,而那些没有人辅导的孩子大多成绩不怎么好。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大概原因都是很多不会的东西没有人教,然后自己也不去问老师,不懂得就越来越多了,成绩自然就不好了。也有一部分孩子说不会就不会呗,学习成绩不好又不会怎样。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觉得读书没什么用,但是我问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读书是为了什么,他们说是爸妈总是告诉他们要好好读书的,还说读书了以后上大学就可以赚很多的钱了。我想,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区别吧。可能虽然很多父母知道要让孩子好好读书,可是常年不在家里,平时也只是打电话,电话里说的也不知道能够起到多大的效果,而爷爷奶奶又不懂教育,更不懂学习上面的东西,所以,对于学习,基本上靠孩子自己自觉。但是留守的少青年儿童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要他们一个人去抵抗社会上方方面面的诱惑谈何容易。。。

  3.心理情况

  很多孩子性格孤僻、倔强,与生人交往时害羞,不敢说话,当我第一次跟那些我不怎么熟悉的小孩说话时,他们都是躲在爷爷或者奶奶的背后,不敢看我,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小声的回答我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可见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的没有害怕和缺乏信心。归根到底。还是家庭教育的缺乏,对于尚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对父母的依恋还是他们的基本需要之一,特别是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的留守儿童,他们的这种依恋性情感很难得到满足,没有感情依靠,在感情问题方面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这对他们的心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我见过的这些留守儿童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由于长期的沉默寡言,对父母的思念以及自己内心的无奈,逐渐养成了孤僻、郁闷和自卑的心理。他们害怕跟陌生人说话,哪怕简简单单的问答也显得不自信。甚至有一个初中生在初三那一年,因为对父母的思念和学习的压力,最后由于不会自己调节情绪而导致精神分裂,这对孩子自己以及家庭和社会都是难以弥补的遗憾。

  4.道德问题

  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这些留守儿童他们的.穿着都是挺好的,跟那些城里的孩子差不了多少,而且零花钱也从来不缺。我分析了原因,家长外出打工时间太久,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尽到自己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所以心里会感到愧疚,就只有通过物质方面来补偿,还有的父母因为一年与孩子见面的时间太少,所以不希望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给孩子留个不好的影响,就尽可能的包容孩子以至于放纵,所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养成了奢侈浪费,互相攀比的陋习。同时,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而且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甚至我听村里的干部说,村里面打架的、去网吧玩游戏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家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听话。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多大!

  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的。以下是我对留守儿童问题提出的看法:

  1. 家庭教育

  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

  家庭式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进行面对面直接的互动,自我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父母是这个群体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个群体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的交流时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要改善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首先要从家庭做起,而且每个留守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问题,无论是在教育和管理方面还是采取特殊的观察、爱护、援助手段都需要给每个儿童制定一套独特的方案,这就需要政府、社区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些热心的能胜任此工作的教育者,对家庭做好相应的教育,从而从家庭入手,改善留守儿童的身心状况。

  2. 学校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特别需要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学校老师的的关注是他们学习的外部动力,但是很多学校只重视升学率,有些老师也是看重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而忽视了成绩差的同学,也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整体水平要比非留守儿童差。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形成了越是成绩好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越多,越是成绩差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就越少。有部分留守中小学生跟我说 老师排座位是按成绩的好坏排的,成绩好的就坐在前排,成绩不好的就坐在后面跟旁边。试想这样的老师能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呢?所以,作为留守儿童所在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做贡献。比如,学校可以这里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并且配备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定期为同学们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要随时观察留守儿童的异常行为及时为他们进行心理方面的指导;定期对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让监护人懂得自己的小孩在学校的一些学习生活心理方面的变化,并指导家长如何配合老师一起更好的监护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活泼的成长。

  3. 社会支持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仅靠学校家庭的教育难以解决,还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同意认识,一同努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让留守儿童有被关爱的感觉,逐步形成家庭、社会、学校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管理体系。当然,还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很大的吸引力。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家庭的和谐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能否健康的成长取决于去全社会能否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而且,就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民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将依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农民工的子女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也将依旧存在,希望大家能够自觉的关心、帮助、支持他们,也希望农村的教育水平能够得到改善,我相信只要他们能感觉到社会对他们的爱,他们一定不会辜负我们对他们的期望!

调查人:xxx

20xx年xx 月 xx日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4

  农村留守儿童一个特殊群体。

  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

  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 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

  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三)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四)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五)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

  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5

  一、“留守儿童”现状

  全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14.9%。其中,在中学就读的2663人,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得12.96%;在小学就读的6176人,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15.95%【2】。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90%;托付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儿童占在读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颇高。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受国家大形势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线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坝三中读书的同学中抽样调查了50名同学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也就是说100名中将近42名,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隔代监护”即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61.90%。

  2、留守儿童的总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偏差。

  根据9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0~60分的同学在留守儿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儿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儿童占其总体的54.14%。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生沟通平常,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使得我们在对留守儿童中收现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

  3、留守儿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当问到:“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

  ”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两个以上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过迟成熟,很多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拥艿得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

  由于监护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无效的纠正,以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和邻居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打架斗殴,甚至还入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盲目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一举两得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已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

  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动力,有较高的学习盲目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固然在留守儿童中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辩证的。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不听监护人的(代表人)教导,顶碰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饮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逸夫小学二年级学生唐永康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爷爷监管,但老人对教育孩子已经力不从心。由于长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表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做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扯谎、打架等现象收生;三年级学生谢小兵,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不在他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违反学校校规校纪。

  3、教育产品留守儿童心理入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入现心理妨碍。留守儿童由于年龄特征,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沉,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噪。某校二年级学生罗光英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说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个叫李远的男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不与同学、老师交流讲话。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6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新时代来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伴随农村改革的一步步扩大,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飞跃的进步,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愈多的人面临着就业压力的问题,在农村这种现象更是常见,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现象更为普遍,这导致留守儿童数目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成长,身心发展问题更是广为社会关注。如何更好的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首先需要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再了解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方案。为此,本团队在暑期做了关于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如何关爱留守儿童总结了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留守儿童 身心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调查问卷。针对于现今的留守儿童现象,我们在网上开展了问卷调查,从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人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对于留守儿童的看法,对后期结合实际调查情况来整体分析,有了好的效果,前期的网上问卷调查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和作用。以下为网上问卷结果情况统计:

  你所知道了解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是怎样的?(可以多选)

  你所了解的留守儿童中有没有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人。

  你觉得你的身边留守儿童成长不良现象怎样?

  你觉得处理这些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正真帮助留守儿童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哪些?

  此次问卷调查大多数对象为年龄段在19到50岁,其次是13到18岁,对于这两个年龄段的人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结果是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和指导作用。

  对于以上的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都感觉身边存在着留守儿童,可见留守儿童现象已经不为稀罕了,从统计的结果可见,人们对于留守儿童关注是比较少的,大多数人都很少会做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的事,大多数人认为,留守儿童喜欢沉默寡言,或者是性格叛逆,但是也有人认为有些留守儿童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强,同样是留守儿童,他们存在的现状在不同的人看到,却是完全不同的,可见,不同环境下的留守儿童,成长是完全不同的,同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生活中有太多的因素会影响着留守儿童的成长,是什么因素导致有些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却学会生活,变得自立自强,但是有的留守儿童却变得越看来越叛逆呢?前期的准备工作为我们后面社会实践的进行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调查方向。

  其次,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关于解决留守儿童措施,大多数人认为从政府,国家增加就业率,从父母多关爱子女的角度,以及社会力量,多举办一些活动,公益服务类型的活动,更加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人的想法类似,但是在不同的地区,经济条件不同,发展状况不同,所以对于不同地区的留守儿童,采取针对的措施不同,与此同时,大部分人的想法可取,但是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本次社会实践就如何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如何从实际生活出发,去真正地帮助他们,改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困难与迷茫,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核心与重点。

  二、实践调查

  (一)枝江地区商业发展状况

  通过大约两周的实践,对枝江地区的商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最终统计情况如下。

  (1)商业处于沿街商铺时代,整体商业较零散,各自为营,没有形成统一规划。

  (2)整体商业缺乏主力店经营,商业缺乏活力。

  (3)商业经营场所、产品档次相对较低,造成消费外流(宜昌)。

  (4)商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相应的商业聚集地。

  (5)商铺主要是以租赁的形式出现,商业地产的开发不能满足购买消费者的需求。

  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枝江市主产业发展较好,但百里洲通向镇里交通不方便,缺少公共交通,路面虽然整改,但依然不能满足市民便捷的出行的希望。今年上半年,枝江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亿元,可比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1亿元,增长18.2%,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在经济状况发展较好的枝江地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可见不仅仅是在偏远的贫穷地区有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数目在不断增长,即使是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留守儿童也不少见。

  (二)枝江百里洲地区留守儿童状况调查

  在调查中可见留守儿童相对一般儿童而言,处于一个弱势,相比之下,留守儿童不被关注,造成的心里和教育的缺失相当严重,加之对爷爷奶奶的依赖性强,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甚至畏惧自己的亲生父母,农村的教育水平和环境较差,对儿童的管教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关爱还不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发现,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教育方面: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一是大部分临时监护人存在重养轻教思想;二是由于委托监护人文化水平的限制,根本无法对孩子们进行学习辅导,有的由于对孩子们的学习监督不够或方法不当,使他们产生厌学、弃学情绪;三是祖辈们的溺爱致使留守儿童养成任性的性格,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只有在节假期间返乡,他们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带给孩子物质方面的多,精神方面的少,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学习,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此外,由于家长常年在外务工,与学校联系少,无法与老师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因而,大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

  (2)心理方面:亲情的缺失给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困惑,情感孤寂已成为留守儿童巨大的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他们一方面表现为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关系能力差;另一方面有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任意妄为,这些对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学业发展、心理性格等都将产生不良影响。从调查来看,只有不到15%的临时监护人能够对留守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和教育。大部分父母打电话只问学习和生活,很少涉及思想。儿童正处于身体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父母的关心与呵护。但大部分留守儿童却很难享受到这基本的关爱,常常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久而久之,就极易造成孤僻性格,产生冷漠心理,甚至畸形心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家庭完整和父母的关爱有很强烈的要求。 (3)生活状况方面:与其他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由于常年和年迈的祖辈们和其他亲友生活,一般疏于管教,更多的是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吃零食明显比父母在家的儿童多的多,特别是校园外的“三无”零食,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缺少父母的悉心照顾,是正在生长发育期孩子的营养与起居缺乏科学的安排,在营养状况和卫生方面难以得到完全保障,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此外,由于缺乏正常的引导,一些孩子也容易出现诸如抽烟之类的不良生活习惯。

  (三)来自当地人的建议

  在采访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若干小学教育的工作者,他给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几点建议:

  (1)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家长制度,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接待我们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热情、全面地介绍了所在学校特别是班级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也从她与留守儿童的相处中讨论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她认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只要关心到位、及时,留守儿童的成长是应该比较顺利的,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成为阳光儿童。我们建议能否探索建立代理家长制度,让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学习之余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

  (3)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找到归属感。

  (4)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外出后也要经常与留守在家中的孩子进行沟通,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导之以行。这一项工作可以在外出打工之前进行统一的.教育与培训,从而提升农村村民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意识。

  三、解决问题可行方案

  (一)完善政府主导作用,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对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而言,这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内的社会事务,政府担负主要责任,应发挥主导作用。要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协调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这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从而产生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根本原因,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创造条件,同时政府应提升服务水平,协调教育、文化、医疗、公共治安等机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相关管理与服务。

  (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内部管理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解决学校食宿等硬件设施,让留守儿童在校园寄宿生活中感受学校大家庭和集体的温暖。此外,学校应该加强教学和管理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建立相应激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教授学业基础上,对于留守儿童需要倾注更多的情感和日常生活关怀,既要树立师德高尚的“良师”形象,也要建立有益于沟通的“益友”关系,使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三)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增强亲子沟通交流

  家庭是“人性的养习所”,留守家庭虽然存在亲子分离的问题,其基本社会化功能却是不容忽视的。留守家庭的收入状况改善之后,父母在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孩子对于父母亲情的精神需要,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借助网络、手机等现代通讯手段,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另外,外出父母也应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联系,随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这样才能配合学校教育,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四)加大支持引导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应该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规范社会各界人士的权利与责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同时政府以应考虑资金问题,让更多的部门等社会人士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并为他们献出爱心。

  (五)培育现代经营理念,加强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要树立和培育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发挥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比如为农村教育事业捐资助学,参与结对帮扶行动或是企业定点帮扶等,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公益事业。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应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比如给予企业职工相应的探亲休假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对一些贡献突出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家居住宿,协调子女入学等,通过这些措施既起到激励作用,又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发挥了作用。

  四、对比于留守儿童的不同现状合理性方案

  其次,在统计调查的过程中,有些留守儿童属于较为叛逆的形象,但是有部分家长或者监护人反映自己家中的留守儿童性格乖巧,懂事,结合这些情况,我们对此不同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对于他们周围的环境,家人,生活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对比,最终结果如下:

  (一)家庭环境不同

  前种情况监护人几乎较少与孩子沟通,家人很忙,孩子独自的时间较多,对于孩子极少关注,没有经常的与孩子谈心,而后者,则表现的更好一些,尽管父母不在,但是监护人与孩子的交流更多,关系更好,让孩子有了家的温暖。因此,即使是孩子父母不在家,监护人对于孩子的关注与交流是极为重要的,孩子的内心需要家庭的温暖,这些是外界所给不了的,孩子在家中呆的时间是最长的,家人是最了解孩子的,是孩子最好的依靠。

  (二)监护人教育孩子方式不同

  前者对于孩子没有深入的了解,对待孩子不是一味的顺从,就是一味指责,导致最后,孩子越看来越叛逆,甚至与监护人产生隔阂。而后者,对于孩子则相对来说,更多的为孩子考虑,站在孩子的角度,更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性的鼓励与支持或者是批评孩子,这样让孩子既知道了对错,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得感情基础。

  (三)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不同

  对于前者,据监护人反映,孩子几乎上较少同父母主动联系,及时联系也是向父母要钱,原因还在于父母回家的次数少,在家呆的时间长,再结合监护人对于孩子的关注不够自然造成日后的性格发生很大变化,自身没有很好地得以发展。相比较前者,后者父母对于孩子由于更多的关注,导致父母谁不在孩子身边,但是,孩子了解到父母的关爱,父母经常回家看孩子,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关注更多,这导致孩子发展良好。

  由上可知,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最为重要的,父母即使长期不在家,但是经常与孩子电话联系,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多关心孩子,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父母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其次,对与监护人,就是孩子的家人,对于孩子的关爱更是重要,孩子在没有父母在身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极易产生偏差心理,这些都需要监护人对于孩子多多的给与关爱,指导,而不是一味的顺从。

  参考文献:

  [1]赵声馗,范晓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理模式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7

  近年来,留守流动儿童的问题不断凸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团县委积极履行职责,围绕“监护、服务、关爱”做文章,扎实推进全县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县留守流动儿童概况

  县共有留守儿童2901人、流动儿童1688人。在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儿童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9.2%,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生分别约占总数的73.3%、14.3%。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1253人,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3.2%。留守儿童主要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约占87%,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的约占3.9%,寄养在朋友家里的约占4.9%。在流动儿童中,学龄前儿童占总数的10.7%,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生分别占总数的72.5%、14.5%。据了解,留守流动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薄弱。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长辈们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较少,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是心理问题突显。许多留守流动儿童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问题孩子”,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意外伤害严重。留守流动儿童因为缺乏家庭管护,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

  四是学习情况不佳。留守流动儿童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厌学、逃学、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

  二、县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情况

  (一)多措并举,在强化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上下真功

  各级团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和管理,让他们“有人管”、“有人理”、“有人爱”。一是重点提升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的家教能力。先后开展了为期三月的“科学家教乡村行”,为期两月的以“亲子和谐”为主题的“家教知识五进”活动,即家教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通过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式对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的分类家教指导,不断提升他们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对家教知识的知晓率和运用能力。二是不断完善代理监护人制度。组建了全县“爱心妈妈”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与新闻媒体合作在全县大力推广“社会妈妈”、“代理妈妈”的做法,呼吁和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担任留守流动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弥补他们亲情失落、生活失助的缺憾。并通过组织“社会妈妈”“代理妈妈”携留守流动儿童做游戏、游玩、带回家生活等活动,让留守流动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三是部门联动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关怀。充分发挥妇儿工委的作用,在全县推行“54321”留守儿童关爱机制,“5”:对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做到“五清楚”;“4”:对留守儿童在安全上优先教育监管、学习上优先帮助辅导......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8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xx年8月—20xx年6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xx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xx年8月底到20xx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 实习 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 基本概况

  我们 实习 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20xx最新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xx最新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 计划 ,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20xx最新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工作报告。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三 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领导 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 计划 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9

  临沂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018万人,农村人口占75%以上,全市在外务工人员129.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6.0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社会群体,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全面了解临沂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最近市妇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苍山、平邑、临沭等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采取抽样的方式,对300名5--17岁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学龄前儿童5名,学龄儿童295名。他们当中男性留守儿童165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55%,女性留守儿童135人,占45%。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32.7%和61.7%,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占5.7%。38.3%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占32.7%,与父亲一起生活的仅占5.6%。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51.7%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8.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1.3%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295名学龄留守儿童中,47人学习成绩优秀,占15.9%;106人学习良好,占35.9%;129人学习成绩一般,占43.7%;10人学习成绩较差、3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辍学,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在“你不开心时,会有下面哪些想法”问题中,38.5%的留守儿童选择“想早点长大独立”,36%的留守儿童“想让父母安慰自己”,22.5%的留守儿童“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29.5%的留守儿童存在“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的思想,4%的留守儿童“想离家出走”,且多为男孩。以上说明,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了解情况。被调查的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179人,占总数的59.7%。49.5%的监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知识是自己摸索出来的,33%的认为是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参加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有29.5%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即使聊天涉及最多的是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关心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农村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期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31.3%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父母探家情况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有的学校老师很少对孩子进行家访,没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

  4、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各级妇联、教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之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建议对策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公办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农村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委托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并将班主任及授课老师的联系电话交给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了解留守儿童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学校和监护人共同努力,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4、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强化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以及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务工增收的同时,开扩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也带动了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却给当地社会带来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等新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对此,市关工委要求全市各级关工委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研,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关爱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今年四至五月,市关工委又组织2个调研组,6位同志(每组3人)到全市县(区)、乡(镇)、村、校进行专题调研,与各级党委、政府和关工委的有关同志一起,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作法和经验、对策和建议等再次进行认真研讨。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现状和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42万多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3.8%,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左右。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居多。据关岭、紫云等县的初略统计,他们外出的农民工每年仅从邮局汇回的钱就相当于全年县级财政的总收入。有的县初略估算,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总收入要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部分乡(镇)、村的经济情况进行了了解,农民工在外务工的年总收入大大超过乡(镇)财政年总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二以上。这样可观的经济收入,不但体现了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而且助推了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长远分析,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趋势将会持续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将会越来越多。

  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还留在原籍,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叔伯、亲友等照料,少数的由哥哥姐姐带着。据统计,全市15周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共计71075人,绝大多数在当地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和初中就读。另外,尚有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孤儿、残疾儿童分散在各县(区)的学校就读,少数夫妻双方外出务工将子女带到外地就读和夫妻一方在家照料子女的都未作统计。据平坝县关工委统计,全县“留守儿童”9265人,占儿童少年总数的24.3%,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14%;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占85%,托付亲朋好友监护的占10%,和兄弟姊妹一起独自生活的占5%。普定县“留守儿童”在中学读书的占中学生总数的15%,在小学读书的占小学生总数的22%。镇宁自治县有留守儿童7322人,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的3177人,单方外出的4145人,在中学就读的1254人,在小学就读的`4898人,1-6周岁的尚有1170人。关岭自治县有留守儿童9079人,流动人口儿童134人,孤苦儿童526人,就读初中的2834人,就读小学的5852人,在学前班或幼儿园的882人,在关索一小特教部(残疾和聋哑)就读的有33人。紫云自治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占在校生总数的19%,隔代监管的占71.36%;亲朋好友监管的占8.85%,尚有2748人与兄弟姊妹同住或独自生活,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0%。

  儿童,这是一个需要成年人帮助的群体。孩子们的成长,是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对孩子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天空。这些留守儿童被委托给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朋友代为照管,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乃至安全等方面带来的诸多难题,为社会所牵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三大问题:

  (一)亲情缺失,普遍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存在心理障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一年仅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留守儿童”是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的,有的“留守儿童”编有山歌对唱,甲唱“太阳出来红彤彤,父母打工在广东;半夜梦里来相会,醒来眼前一场空。”乙对“月亮出来亮堂堂,父母打工去渐江;半夜梦里来相聚,醒来两眼泪汪汪。”这就是他们思念父母的真实写照。平坝县稍好一些,有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电话、通信率达不到每月一次。多数留守儿童亲情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普定县马场镇、化处镇普遍反映,由于亲情缺失,留守儿童渴望与亲人交流,但父母难以顾及,造成了大多数留守儿童变得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自卑、有的表现为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等。水母小学学生李康艳、石林等,长期与父母分离,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差,自信心明显不足等。性格呈现病态或畸形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一是自我封闭,遇事不与人说。一些学生在外面受了欺侮,却不告诉监护人或老师。平坝县一个姓王的小学生,是个很听话又节俭的乖孩子,有一段时间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强迫王某索要“保护费”,王某只有硬着头皮一次次向爷爷要,直到爷爷产生疑心,跟踪去了学校,这才发现他要钱的目的。二是自卑感增强,总觉低人一等。一位留守儿童说,他最怕学校召开家长会,最怕在外面遇见自己的同学和父母亲热,为了躲避这一切,他从不去有父母在家的同学家玩。三是缺乏爱心,有暴力倾向。平坝县某学校调研显示,在一些留守学生眼里,同学分为两种,一种是“惹得起的”,一种是“惹不起的”。对惹得起的,他们就欺负人,对惹不起的他们就被欺负。由于缺乏爱心,他们对人往往显得冷漠,不肯融入集体生活,不善关心和帮助他人。

  (二)家教缺失,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道德行为失控。在各县(区)的调研中发现,“留守儿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习成绩一般都处于中、下等,与一般正常家庭的学生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有的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厌学、逃学、甚至辍学。据紫云自治县火花乡的调查显示,由于从小疏于父母的管理教育,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有50%的“留守儿童”不能完成作业,有74%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明显下滑,8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中下等水平,其中40%以上的是差生,成绩较好的仅占2%。西秀区旧州镇某完小有“留守儿童”206名,其学习成绩差的182名,其余24名成绩一般。平坝县夏云小学的“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好的不到20%,80%以上的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主要学科成绩仅在30-40分。由于家庭主体——父母教育缺位,致使多数“留守儿童”变成了无拘无束的“野马”,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性差,经常迟到、早退、缺旷,违犯校规校纪的情况比较严重。生活习惯差,说脏话、粗话,抽烟喝酒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上网成隐或沉溺于网吧,钱花光了就偷,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恶习。据平坝县一些学校调查,留守儿童早恋现象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由于监管不严,一些留守儿童接触了淫秽印刷品和音像制品,而幼小的心灵无法抵御其诱惑,致使心灵受到了严重伤害,行为上走上岐途,甚至违法犯罪。普定县水母小学学生石××,学习上从原来的“三好生”变成了差生,行为上从优秀学生变成了后进生,他时常拉帮结伙,夜晚到处东游西荡,甚至放火烧教室门等,还经常邀集一些学生看淫秽光蝶以及经常逃学等。据调查,紫云县火花乡的留守儿童中,有30%的有打架斗殴经历,有15%的有破坏公共财物和偷人财物等不良行为,如火花小学有二名学生经常在夜间串到农户田间偷西瓜、玉米、白菜等。

  (三)监护缺失,生活的负担加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根据各县(区)的调查统计“留守儿童”80%以上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养,属隔代监护,20%左右托亲朋寄养,属代理监护,少数与兄弟姊妹共同生活或独自生活,处于无成年人监护状态。由于监护不到位或无法定监护人,致使生活、安全等出现诸多问题,使之成为不法分子侵害对象。据平坝县公安局统计,在被诱拐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由于监管不力,致使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加之受不良网络游戏和影视的影响,在一些不良青年的拉拢引诱下,他们极易成为违法犯罪的参与者。有的在学校闹事,欺压、抢劫低年级同学,有的小偷小摸,有的打架斗殴等。平坝夏云小学调查,留守儿童独自在家玩耍,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火灾和触电事故时有发生;放学后在回家路上逗留或下河洗澡,交通事故和人生安全都潜存隐患。普定马场中学留守学生吴××下河洗澡不幸溺水死于大河之中,教训惨重。

  二、作法和经验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 门齐抓共管,各级关工委积极协调配合,对“留守儿童”做了大量工作。其主要作法和经验是:

  (一)党委、政府重视。“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此项工作。紫云自治县县委书记辛卫华亲自调研,并在常委会上研究全县“留守儿童”工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向全县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单位提出要求,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这些“特殊群体”捐资助困,奉献爱心。县委、政府为此专门制定实施方案下发,规定副县级以上在职干部年捐款150元以上,认养1-2人;科级干部年捐款100元以上,认养1人;其他干部、职工年捐款50元以上,鼓励认养。目前,县、乡两级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救助基金,已集中捐款20多万元,对1762名留守、孤残、特困儿童建立了档案,逐步落实救助计划。西秀区党委区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工委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要进一步重视和做好“特殊群体”的工作。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要求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儿童”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帮助和解决好进校读书的具体问题。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余显祥、区长张本强先后在区关工委成立20周年座谈会、区关工委二届四次、五次全委全议上都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区关工委主任苟海明多次听取区关工委对“留守儿童”调研情况的汇报,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全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了保障。普定县马场镇、马官镇党委、政府的党委书记、镇长对“留守儿童”情况亲自调研,掌握实情,解决问题。马场镇党委每年对特困“留守儿童”解决500元生活补助费。马官镇成立了帮扶“留守儿童”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张发刚同志亲自任组长,制定帮扶“留守儿童”实施意见,下发各村、校和有关部门执行;请省心理专家曹维希作“留守儿童心理畸形发展不容忽视”的专题报告;组织对全镇“留守儿童”摸底调查,建立档案;鼓励全社会捐资对特困“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建立心理咨询室,举办代理家长培训班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各级关工委高度重视。去年以来,各级关工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党委、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同时做了大量的工作,都见到了较好的成效。在检查验收农村开创“三无三有”先进村时,把做好“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基层关工委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实到实处。村级关工委把“留守儿童”上学问题落实给“五老”队伍中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身体较好、又有威望的老同志具体负责,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西秀区七眼桥镇关工委成员张德林同志,家住八角村,发现有两个小孩整天在小烟酒店附近玩耍,经过询问,发现他们是兄弟俩,分别上三年级和五年级,父母离异,母亲改嫁外地,其父常年打工在外,两个随爷爷生活,张德林同志把他们送到学校,找校领导说清此事,将自己的手机号留给学校,并说,“如果这两个孩子不来上学就打电话告诉我,由我负责他们读书”。事后,在村关工委的统一安排下,张德林同志主动做了这两个孩子的“代理监护人”。各县(区)各级关工委在认真排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按照党委、政府的安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有的县(区)、乡(镇)、村各级关工委还采取了“一帮一”、“一帮几”的作法为“留守儿童”办了很多实事、好事等。

  (三)教育系统及各级各类学校做了大量工作。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关工委要配合各级各类学校和乡(镇)、村对“留守儿童”进行排查摸底和登记造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强化相关方面的工作,把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两免一补”同等条件下“留守儿童”优先;二是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优先;三是对留守儿童重点帮助和优先辅导;四是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举办第二监护人培训班,提高其监护水平;五是开展多种关爱活动,通过主题班会、队会、国旗下讲话、安全讲座、讲故事、谈心交流、家访沟通、上课多提问、堂下多辅导等活动的开展,鼓励留守儿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心,立志进取。如关岭县花江二小,全校共有学生839人,其中“留守儿童”299人,占36%,学校在有效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爱”的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让留守儿童在真情的关爱中健康成长。平坝县夏云小学有学生796人,有留守儿童91人,流动儿童118人,由于学校在关爱工作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并收到较好的效果,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流动人员、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称号。西秀区管元村贵黄小学,外来农民子女占在校学生的80%以上,他们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人民的子女,一律统一收费标准,不再收取择校费或寄读费,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奖励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评选班干和优秀学生等等。

  (四)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为“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特困儿童”做了大量工作。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级妇联、团委、工会、宣传、教育、农业、民政、政法、计生、社保、劳促、各级各类学校等单位,都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写出了调研报告,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并相互配合,做了大量工作,都收到了较好效果。例如市妇联经过调研,写出了《安顺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思考》调研报告,很有价值。报告对我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果及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与分析,对加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对策措施,要求各级家长学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革教学模式,积极向“留守儿童”家长及第二监护人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等。团市委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写出了关于紫云自治县“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提出了许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各级团委充分发挥组织人才、信息、网络等优势,多方整合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好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市劳务输出情况进行总结的同时,对“留守儿童”工作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等等。

  (五)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关爱。各县(区)关工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广乏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紫云自治县在县、乡两级设立的救助基金捐款活动中,目前就有25家单位和100多名爱心人士捐款。镇宁自治县丁旗镇党委、政府领导带头,向就读于镇宁民中的张元金同学每年捐资两次。镇宁自治县关工委协调红蝶钡业公司干部职工捐助扶困资金4.5万元,资助孤儿40名,单亲孤儿45人,每年“六一”和春节两次资助各300元。该公司董事长江志光的父亲一次性捐资XX元,县关工委副主任、红蝶钡业公司党委书记朱积极捐资1万多元,资助11名孤儿上学,有三个已经上到了初中。钡业公司还出资100多万元,修建龙潭、李广、沙子等学校,改善农村青少年的上学条件等等。

  三、对策和建议

  (一)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留守儿童”工作的认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切实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组建由党政负责人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留守儿童”工作机构,建立“留守儿童”工作制度,把“留守儿童”工作落实到基层村、支两委。切实明确每个“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并督促其认真履行监护职责。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创办“留守儿童之家”之类的托管中心,对处于无监护状态或监护不力的“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管理教育。着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履行“留守儿童”教育的职能,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留守儿童”助学优先,确保他们不辍(失)学。具有住宿条件的学校,无条件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专人对他们进行管理教育。由班主任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随时掌握他们家长的去向,定期联系家长,通报孩子学习、表现情况,反馈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家长学校举办代理家长(代理监护人)培训,加强对他们的家访,强化他们的监护责任,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采取积极措施,强化家长的责任。家长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青壮年外出务工,一是父母二人尽量留一人在家抚养和教育孩子;二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尽量将孩带去当地就读;三是父母二人如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应提前找好合适的看护 人,以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外出务工的父母要经常与在家的孩子保持联系,一月一次电话一封信,与孩子进行交流,在节日和孩子生日时,父母要通过信件、电话或邮寄礼品等方式,表达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要经常保持和学校或班主任的联系,并保持每年回家一次看望孩子,这样孩子在亲情上得到满足,加上社会的关爱,学校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四)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发动社会各界参与,齐抓共管,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工作。工会特别农村基层工会在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利益的同时,应作为与其“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纽带,强化其教育子女的责任。共青团要充分发挥组织和校内外辅导员的作用,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参加有益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妇联在实施“春蕾计划”工程中,同等条件下,“留守儿童”女童优先。公安部门特别是基层派出所要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了解“留守儿童”当地状况,加强对学校少年儿童法制教育,严厉打击非法网吧和唆使未成年人犯罪的组织者和策划者。电信部门在学校设立热线电话,每月免费为“留守儿童”与其外出父母通话一次。鼓励企业、个体老板、有识之士,共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好事。

  (五)各级关工委要一如既往,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动员更多“五老”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工作,并充分发挥好他们的积极作用,把“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1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的出现源于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但又因种种原因无法将子女一起带到身边上学,子女只能留在了农村家里,父母一方或爷爷、奶奶、其他亲属代为照看。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之爱,缺少良好的教育管理和指导,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和行为性格上转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调查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学业学习、心理健康、行为性格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目前的成长发展情况,对比留守儿童与父母均在身边儿童的差异,分析留守儿童行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促进留守儿童顺利健康成长的对策,意义重大。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293名,教职工18名,经摸底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13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8.6% ,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64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8.8%。对四、六年级的2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生活现状、学业学习、心理健康、行为性格等方面的18个问题,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准备。确定调查目的、对象(四、五、六年级)

  调查内容、方法,查阅资料,制定问卷调查表。

  本次调查问卷是根据国家《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精神,设计了《蒿塔小学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包含生活现状、学业学习、心理健康、行为性格、受关注程度和自信心等几个方面的18个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选择,统计对选择项目的人数占参选总人数的百分数,来了解学生总体上的现状和心理倾向性特点。调查表如下。

  蒿塔小学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

  1. 你爸妈外出务工多长时间了?( )

  (1)一年 (2)二年 (3)三年 (4)更长时间

  2.爸妈外出务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

  (1) 爷爷 奶奶 (2) 外公 外婆 (3) 寄宿学校

  3. 爸妈不在身边,生活上有什么变化?( )

  (1) 没有变化 (2) 更自由了 (3)过得不如以前好

  4. 爸妈不在家,你是否感觉安全?( )

  (1)不安全(2)安全(3)在不在都一样

  5.爸妈不在身边,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

  (1)没有影响 (2)我进步了 (3)我退步了

  6. 爸妈不在身边,你的行为习惯有什么改变?( )

  (1)没有改变 (2) 更加懂事了 (3) 缺点又增加了

  7. 爸妈不在身边,你的性格有什么改变?( )

  (1)更加开朗了 (2)更加孤僻了 (3) 没有变化

  8. 爸妈不在身边,你有心事向谁诉说?( )

  (1)家人 (2)老师 (3)小朋友 (4)谁都不说

  9.你对爸妈满意吗?( )(1)满意(2)不满意 (3)无所谓

  10.你想爸妈了,会怎么做?( )

  (1)打电话或写信 (2)不作声或偷偷哭泣 (3)找爷爷奶奶说话(4) 从来不想

  11.你与父母的联系( )。

  (1)每月一次(2)每周一次(3)每天一次(4)不常联系,记不清

  12、你敢把你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吗?为什么?( )

  (1)不敢。因为( )a、不想再给他们添麻烦;

  b、怕父母不理解,批评我;

  c、因为我不认真学习,不好意思说;

  d、因为我说出来,他们也不理或不答应。

  (2)能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父母理解我,我也理解父母。

  13、学习情况调查( )(可以填几项)。

  (1)学习压力大;(2)我的成绩可以;(3)我爱读书;(4)我的成绩不好;(5)我不爱读书;(6)上学不如打工等。

  14、本期老师找你谈过几次心?( )

  (1)没谈过 (2)谈过( )次

  15、谁给你的压力最大( ):

  (1)父母;(2)老师;(3)自己;(4)其他家人

  16、除吃饭的钱外;每周有零花钱_____元。

  17、我自己感觉( )(1)、很优秀(2)、比较好(3)、比较差;(4)很差。

  18、我最希望和 在一起,因为 。

  第二步: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由于低年级学生较小,留守儿童人数相对较少,所以问卷调查主要选取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调查学生的在校外的生活和表现,以及调查表上具有的内容。

  第三步:分析归纳、统计数据。

  二、结论和分析

  依据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比例大,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8.8%。留守儿童中,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占73.7%,在四年以上的占15.8%,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同住的占36.9%,35.9%的儿童感到父母不在不安全,留守儿童除过吃早餐的钱外,平均零花钱每周只有5元,每天不足1元,有56.4%的留守儿童感到生活不如父母在家的时候,对父母不满意和无所谓的留守儿童占24.3%,想父母时不做声或偷偷的哭泣的和从来不想父母的儿童占5.2%,有65.8%的留守儿童感到自己的给自己的压力很大。这些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不容乐观,因缺少父母的爱感到孤独,生活比较贫穷,个人压力较大,在他们10岁左右的年龄段,不该有的家庭压力和人生压力都不同程度的对他们产生了影响,他们的心理有一定的扭曲化倾向,对父母出现信任危机,因种种原因不愿意讲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他们在学校和社会得到老师和监护人的心理帮助较少,非常思念父母,希望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具体而言,有以下特点:

  1、生活现状堪忧。留守儿童家庭大都不太富裕,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或做小生意,收入微薄,致使这些家庭生活条件差,加之老人素有节俭的习惯,多留守儿童的生活标准要求比较,有的不重视早餐,有时吃有时不吃早餐,在生活上基本上是有啥吃啥,留守儿童的零花钱也比较少。很多孩子营养跟不上,生活质量差,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

  2、安全感降低,安全问题突出。由于36.9%留守儿童是由年龄偏大的祖辈监护,他们中有一部分不仅自身得不到有效的监护,而且还要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还有个别儿童无人监护,使得35.9%的留守儿童感到不安全。一些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治疗,遇到意外情况不能得到帮助,安全隐患增加。

  3、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有41.7%的留守儿童有心思谁都不说,28.6%的留守儿童感到自己变得孤僻,有65.8%的儿童给自己的压力很大,对父母不满意和无所谓的留守儿童占24.3%,想父母时不做声或偷偷的哭泣的和从来不想父母的儿童占5.2%,34.2%的留守儿童感到自己很差,缺乏自信心。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留守儿童感到寂寞和孤独,这种孤独感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性格、交流、学习和生活,这最主要的原因是亲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监管缺位,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出现扭曲倾向,甚至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有的与父母疏远,和父母打电话交流的次数特别少,甚至从不主动交流。

  4、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降低,行为习惯变坏。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调查结果显示,40.8%的留守儿童感到自己学习退步,20.4%的留守儿童感到自己学生成绩不好。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在家了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28.6%的留守儿童感到自己的缺点越来越多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变坏了,据谈话调查,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不听监护人的话,顶撞祖辈、不服管理、逆反心理强。

  从以上调查结果看到,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及安全、心理健康、学习和行为性格等方面都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留守儿童与父母均在身边的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亲情的缺失,家庭监管能力降低,社会的负面影响以及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倾向性的对策。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和行为问题,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着手,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形成合力,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促进留守儿童顺利健康发展。

  第一,大力宣传,引导支持,政策倾斜,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家长明确家庭发展以孩子的成长为后动,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留下孩子长期外出打工。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外出一方并经常通过电话与孩子交流,弥补孩子的亲情感。父母都需要外出务工的,尽量带上孩子,让孩子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今年国家免除借读费就是特别号的举措,对让留守儿童不在留守具有非常重大的推进作用。父母都需要外出务工,又实在带不上孩子的,要找到有知识、有监管能力的监护人,不要把孩子留给多病的老人,使本该属于被监护人的孩子变成老人的“监护人”。

  第二、投入资金,建社农村寄宿制学校,不断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建设,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便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第三、家长定期不定期的与孩子对话,至少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亲子之间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对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他们在外打工时不忘与孩子沟通交流:有可能面对面接触固然好,不可能的话,也该通过电话、书信、网络聊天等方式进行联络,在联系过程中渗透教育因素,要及时了解子女近期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同时要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即使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个方面的情况。不要只顾挣钱,忘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更多地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同时如果经济允许,应尽可能在农忙或春节时多回家看看孩子,或者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第四、学校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因为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问题,丰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具备教育专业的基本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的教师是关键。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良好的教育来留住学生的人和心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要对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多关注、鼓励和帮助,通过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关注他们的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地了解和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另外,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上,老师应以鼓励为主。并且,还要经常与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联系和交流,以能共同及时地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

  第五,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困惑。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开设心理课程和配备心理教育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档案,及时发现和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等,引导儿童积极、健康、全面成长。

  第六、建立少年儿童校外活动中心,为留守儿童在校外参加有益的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目前,可供学生在校外活动的场所和机构较少,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很少或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的活动中心,使得农村少年儿童在校外的活动无场地,无器材,无组织,基本处于空白。多数没有家庭监管的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多与伙伴自由活动,有的上网吧打游戏通宵不归、有的打架斗殴甚至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长期下去,影响力儿童的身心健康。因而,建立少年儿童校外活动中心,为留守儿童在校外参加有益的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也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受亲情关爱缺失,庭教育缺乏、学校针对性教育缺少和社会关注不够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健康和行为问题突出。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完善合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困难和混或,使他们能和父母均在身边的儿童一样,幸福快乐健康地成长,将来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2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XX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成果和我们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舜陵镇九嶷洞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配合帮助下,我们的实践队员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现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 教育 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XX年8月17日—8月22日,我们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舜陵镇九嶷洞村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宁远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辖1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4个),4个国有林场,68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498平方公里,总人口77.8万,外出打工人员接近30万。其中调查走访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户人家中有200多户有青壮年外出打工,正是由于此地农业人口多,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显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3

  什么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20xx年3—4月,镇团委、镇中心小学开展的“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对镇中心小学的128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留守儿童174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问题颇多,主要表现为:

  一、隔代监护比例较高。目前镇中心小学是小学阶段,留守儿童中,主要的监护方式有三种:隔代监护、亲戚代管、独自生活。其中,隔代监护比例最高,有140人,占80.5%;委托亲戚朋友代管的也有一定比例,有32人占18.4%;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人数相对较少,只有2人,而且均为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占1.1%。

  二、心理、生活、学习上存在偏差。由于这些儿童还处在小学阶段,他们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有未有的境遇。有的表现心理不适应,常常思念父母,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学习上的压力,拖拉作业,学习上也胆小怯懦;有的则是过早地挑起了生活上的担子,但显得力不从心。集中表现在:

  亲情抚慰缺乏,心理问题堪忧。由于缺失父母正常的'教育引导,许多留守儿童不善于与人沟通、顽皮任性。他们在学校比较自由散漫,违反校纪校规屡屡出现;在家不听祖辈和代管亲戚的话,顶撞长辈的行为。

  隔代管教不当,行为存在偏差。隔代监护,由于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一旦祖辈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造成行为上的偏激。其实他们很多事情上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

  缺少学习辅导,学习效果不佳。据我们从班主任手中调查的数据显示,留守儿童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占了72%,而非留守儿童则在98%以上,二者差距十分明显。

  针对以上情况,怎样使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作为学校,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4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由此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倍受社会关注。由于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日常生活、与同伴的交往以及自我评价是否会因为缺少父母的直接关怀而受到影响?就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习惯、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以切实了解留守儿童,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提出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调查对象

  调研对象:夏西小学所有留守儿童,参与调查的留守儿童共164人,发放调查问卷164份,收回问卷164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这些劳动力在调查中发现22%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的时间是达到了半年,30%达到一年,13%达到一至三年,35%的在三年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有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是两三年的留守学生了。

  其中在父母外出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父亲外出的占40.5%,母亲外出的占3.8%。父母亲都外出的占57%,从此项调查中可以发现父母都外出的占了一半。父母外出务工的地点在省内的占56%,在省外务工的占34%,国外务工的占1%。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有26%的留守儿童与妈妈生活在一起,有3%的留守儿童与爸爸生活在一起,有2%的与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有69%的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有17%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另外的留守儿童寄养在别人家里或者是自己生活。生活上是"单亲家庭"的合计为28%,隔代抚养为69%,家庭缺失的情况非常严重。在这些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由一个人承担起来了,难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儿童的角度看,如果父母选择一人外出流动一人留在家乡的流动模式,则父亲外出流动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只占3%。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家庭教育中父亲承担“严父”的教育职责的传统,如此大面积的父亲“缺位”的情况,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更大的影响。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其中有69%的农村留守儿童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称之为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

  根据我们对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比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 81% ,还有 19% 两到三年才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都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年龄及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对父母亲比较依赖,调查表明:通常父母一周以内跟孩子联系的占66%,每天联系的占2%,一个月联系一次的占20%,12%的孩子反映父母不跟他们联系(包括超过一个月联系一次以及不固定联系)。 调查了解到,父母多采用打电话这种便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其次是通过写信的方式与孩子心灵交流,并且父母跟孩子沟通的内容最多的还是学习情况。而留守儿童主动与父母联系的目的调查中发现,有50%是汇报学习成绩,有47%是交谈自己很想他们,也有3%是叫他们给钱。

  家庭教育是 监护的重要部分,指父母在家庭内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影响的过程,它对人的影响极为广泛而有效,它可促使儿童的身心、品德、健康和智力得以正常发展以形成个性、个人理想和发展志趣。它本身是一种法定责任,应随着监护权的转移而转移,而事实上这一

  部分被无情地遗漏。 调查中还发现当留守儿童犯错时,监护人有73%是通过讲道理进行引导,而还有11%的监护人是通过骂的方式来教育,还有13%的监护人是通过打或向家长告状。由此可见还有27%的监护人没有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及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问题。

  在调查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有那些方面的影响时,有23%的认为可以提高家里的生活水平,有10%的认为可以使自己的零用钱增加,有62%的认为会对自己的学习有影响,有5%的认为管的人少了,玩的时间多了。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的认识还是正确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父母外出打工时有58%的孩子经常想念父母,有28%的孩子偶尔想念,也有11%的不想念。有25%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有46%的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有29%的留守儿童无所谓。有35%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自己的成长有利,有18%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自己的成长不利,有47%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影响,由此可见他们想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通过调查发现当父母外出归来时有62%的留守儿童是与父母交流学习成绩,有20%的留守儿童是与父母交流身体情况,有6%的留守儿童是与父母交流与老师的关系,有6%的留守儿童是与父母交流与同学的关系,也有4%的儿童和父母没什么话可说。

  调查发现,66%的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用于看书学习,16%的留守儿童做家务,5%的留守儿童用于做农活,还有8%的留守儿童用于和小伙伴游戏。

  一谈到理想有20%的留守儿童没有想好,在没有父母督促的情况下,75%的留守儿童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20%的留守儿童大多数情况下能完成学习任务,2%的留守儿童偶尔会完成学习任务,只有3%的留守儿童不会完成学习任务。这表明留守儿童拥有较高的学习独立性。

  与小伙伴游戏娱乐是儿童应该享受和乐意享受的权利和天然本性。在调查留守儿童的伙伴个数上,一半的孩子有很多好伙伴,有23%的孩子有5-10个,有22%的孩子有2-3个,也有6%的孩子只有一个。

  在学习上认为学习比较轻松的占24%,也有7%的认为学习较困难,有70%的认为学习一般。在遇到困难时有22%的留守儿童找父母帮助,有26%的留守儿童找同学帮助,有18%的留守儿童找老师帮助,有28%的留守儿童找监护人帮助,也有5%的.留守儿童不找人。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大多都是找父母、同学、监护人帮助。

  留守儿童对零用钱的使用上,通过调查发现有73%的用于买学习用品,3%的用于买玩具,11%的用于买零食,7%的用于其他。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零用钱的使用上还是比较合理。

  和同学的关系上:有38%的留守儿童和同学关系很好,有58%的留守儿童和同学关系一般,有1%的留守儿童和同学关系不好,有3%的留守儿童和同学关系自己都不清楚。在调查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关系上,有78%的认为和监护人的关系很好,有2%认为和监护人的关系不好,有16%认为和监护人的关系一般,有2%认为和监护人的系自己都不清楚。关

  三.思考与建议

  上述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主要存在监护不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的一系列障碍。但农村留守儿童较非留守由儿童也有其突出的优点,如:能自己解决问题、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有果断的判断力等。我们要在发扬农村留守儿童的优点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的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监护人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一般来说,未成年人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监护下成长的,只有在家庭监护和学校监护的相互配合、补充与协调下,他们才能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在父母双方都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中有相当多的留守儿童与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祖辈抚养者在精神和体力上都处于衰老的过程当中,其自身就是一个需要照顾的老年群体,对孩子的管束难免会力不从心,也很难与孩子进行畅通的交流。老年人说话比较唠叨,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若寄养在叔叔、伯伯、姑姑、姨妈等亲戚家,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就更加不利。在亲戚的立场是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也很难在这些亲戚家中找到归属感,总是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因此无论是爷爷奶奶等祖辈抚养者还是叔叔伯伯等其他亲戚代养者,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都只能是粗放型的,对留守儿童的照顾也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更为重要的心理需求与发展往往被忽视,使得家庭监护的覆盖面不到位和学校监护也无法协调起来,从而会带来诸多隐患。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依托与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使孩子在学校学习中更加有信心、更积极向上。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实际上是残破的,通常父母一周以内跟孩子联系的占66%,每天联系的占2%,一个月联系一次的占20%,12%的孩子反映父母不跟他们联系(包括超过一个月联系一次以及不固定联系)。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内部亲子之间的交往更多地具有时间上的长期间断性、空间上的远距离性、交往的非面对面性以及互动频率极低的特点,致使亲子之间的交往几乎成了一种正式的次级群体交往模式,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事实上的“旁观者”。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的存在,在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指导生活目标及形成个人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功能大为削弱。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移向了其他抚养者或代养者,而与此同时这些抚养者或代养者要么年纪大,知识水平与个人能力有限;要么就是同时还要耕种土地、喂养牲畜、洗衣、做饭及照顾自己的孩子,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教育根本无暇或没有能力顾及。这样农村留守儿童实际上就成了一群“父母双在的孤儿”,少人关心少人问。

  勿庸臵疑,经济能力的提高是否就能给留守儿童带来更好的学校教育呢?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留守儿童的家庭收入比那些父母均在家务农的农村孩子的家庭收入要高一些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 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仅占29%,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在学习方面所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加之代养人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缺乏上进心,老师也很难管教。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的千秋大业。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应相互整合,相互协力,从而构建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育人体系。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

  xx县是陇东地区的贫困县,静宁的农民除农业收入外,还有好多人依靠外出打工来养家糊口,以至于在静宁的农村有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就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做了关于xx县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静宁除城区以外的乡镇进行编码,然后抽签,选出了原安、三合、灵芝、红寺、四河、司桥、古城、曹务、甘沟、威戎、双岘、治平、雷大、深沟、李店、余湾、仁大、贾河等18个乡镇,并在每个乡镇随机选取2到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区域。这样就保证了样本选取上的科学性。

  选取小学阶段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由于是平均发放,有些村子留守儿童少,问卷没有用完,最后有效回收302份。

  二.调查结果

  1.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

  在我们调查的302名留守儿童中,年龄和性别分布如下表1:

  表1:302名留守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分布表

  年龄(岁)567891011121314

  男(人)―313153021214341

  女(人)1―1519253428236

  可以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的年龄主要分布在7―12岁小学学龄段,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义务教育的普及对儿童的入学不再有性别歧视。

  但从不同年龄的留守儿童人数比较看,呈现出年龄越大人数越多、年龄越小人数越少的特点,这与以下几个以有关:

  (1)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分布倒金字塔的缘故;

  (2)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外出打工人员减少,留守儿童人数也就随之下降;

  (3)教育资源不均的影响,由于城区教育资源相对于农村较好,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条件,从农村中学到城区的'学生人数逐年自增,以至于出现这种结果。

  但不管怎么样,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减少的趋势,并且在入学方面没有性别歧视,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2.留守儿童在不同片区的分布状况

  xx县农民大产业布局不平衡,北片乡镇的农民以种粮为主,南片乡镇农民以种植果树为主,种植果树的价值密度远远高于种粮的价值密度,果农收入要远高于粮农的收入,在这种收入差距的影响下,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较多,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很少,所以北片乡镇的留守率高于南片乡镇的留守率。具体留守率情况如表2。

  表2:xx县不同片区留守率比较表[数据来自于这几个村庄:原安乡齐埂村、坷老村,灵芝乡俊丰村,三合乡段渠村、古岔村、硷滩村,仁大乡王马村、高沟村,贾河乡高窑村、王坪村,治平乡刘河村、大庄村。]

  片区北片南片

  乡镇名称原安三合灵芝仁大贾河治平

  留守率40.7%73%50%5.5%5.4%10%

  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南北差异很大。

  3.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1)留守儿童在读书期间由父母亲当中的一方看护的较多,占留守儿童的52.8%,他们在儿童的教育当中只给了孩子母爱或父爱但反面的爱,使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占43%,他们缺少父母亲的照顾,在性格上比较独立并表现出调皮,甚至于有些孩子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少年有一定来往;还有4.2%的留守儿童有其他的亲戚看护,他们在思想上感到很压抑,有自卑感觉,严重影响着正常的成长。

  (2)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情况是:在302个被试当中,有149个孩子认为看护人对他们的学习很关心,97个认为比较关心,45个认为不太关心,还有11个认为不关心。可见,绝大多数的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负责任的,只是他们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帮助不是很大,因为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当中71.5%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3)留守儿童中有74.8%的人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家庭劳动,还有11.9%的人每天都有2小时以上的家庭劳动,对于这些孩子,他们在家的学习时间不是很充足。

  (4)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孩子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72%。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往往比较成熟,对自己的学习比较负责,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给他们的学业影响不是很大,留守的影响主要在心理方面,自卑、偏激是他们的普遍特点,除此而外,他们性格当中的坚强、独立又是他们的特点。在教育当中,家庭给他们没有太多的帮助,他们的学习只要靠自觉,在学校,虽然老师对他们很关心,但从学校对他们没有特别的照顾,国家制度也没有对他们的教育有什么特别的关怀。所以,我们更希望学校能给留守儿童教育能有一定的重视,国家制度能考虑对留守儿童教育有应对的帮扶。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5-20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4-05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1-17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01-22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3-16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8-20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02-23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02-27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