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3-04-04 12:38:31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产学研合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产学研合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老师,我们利用暑期,到万州区重点单位做了“企业产学研合作现状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认识到,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进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生产关键技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可靠科技支撑手段。
一、产学研工作现状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下发后,针对万州区政府对产学研合作创新高度重视的要求,为寻找万州区产学研自主创新体系规划及万州区产学研扶持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的依据,重庆市教委委托我校产学研合作现状科研项目组,就万州区重点企业产学研合作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有关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加强企业生产技术与科研成果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转化,推动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发展。当前,产学研合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企业发展需求科技意识增强。近年来,产学研合作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企业面临生存环境压力、产业升级转型、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因素的挑战,对高层次人才、科技团队、高新技术的合作,期盼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合作,特别是通过高校院所参与,联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技术研发中心,推动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步伐,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了企业产品技术进步。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研发或科技成果转让,最终将使企业长期受益。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投入逐步加大,目前,我们市部分企业已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结盟,承担了一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已成为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推进器,合作项目不但提升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优势,而且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企业充分认识到,要发展就离不开高校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
(二)产学研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以投资办学、共建实验(实训)室、成为高校的实习基地、人才资源共享、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订单培养人才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多是双方协商签约或保持相对稳定、长期的联络关系。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而选择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立足与高校院所保持稳定的合作,各种合作形式已被企业广泛认同。
(三)本地区重点企业主动合作意愿比较强烈。本地企业具有较强的为地方科技、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利用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使学校成为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提高文化素质的加油站。
(四)政府支持搭建平台推动产学研工作。市政府十分重视产学研工作的开展,积极支持。积极营造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良好氛围,发挥政府引导、协调、服务的主导作用,不断引领产学研工作的开展。但其中还是有部分企业未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在市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大力宣传和不断创造条件,使产学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产学研合作对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前瞻性,保证了企业增长的稳定性。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部分企业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产学研工作开展与省内其他地区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主要有三点。
(一)合作中考虑自身利益偏多。企业高校双方在合作开发过程中,单方面考虑利益偏多,缺少相互了解和信任,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不足。一方面,企业受自身利益的影响,对当前高校科研成果能否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及效益产生怀疑,对高校研发项目特别是处于前期的开发项目,投入意愿不强。部分企业认为,与其将资金投入到产品开发上担风险,还不如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上,如此,实际上增加了企业产品过剩的风险。另一方面,高校院所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往往对研究成果的前景预期过高或实施转化应用不成熟、周期长,因此,而延误了市场好时机。当然,企业自身利益、诚信度、产业结构、产业文化也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关键。
(二)高校资源少科研力量相对薄弱,限制了能力的发挥。在高校院所少,科研力量相对薄弱,限制了与地方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发挥。高校在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能够积极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另外,我市高校科技资源闲置,如快速制造装备实验室等设备利用率不高,社会不了解,大都停留在满足自身教学使用的层面,面向社会宣传不够、公开力度不足,缺乏为社会提供科研、服务的主动性和平台。
(三)投入少,引导和带动作用尚不理想。从政府层面上了解到,虽然在不断努力加大宣传和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对产学研合作的引带作用,但投入多少至关重要,引导和带动作用尚不理想。不少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状况的因素,对技术改造和研发的投入偏少。经费问题影响科技部门对当前国家重点扶持产业的科研、孵化及支持,制约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广泛推广,使我们市在引进人才创新创业、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展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受到一定影响。
三、关于对产学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落实开展学习和调查的活动中,通过对产学研工作情况的调查,进行认真总结和梳理,为今后产学研合作的推进,理思路、找差距,摆问题,有利于促进我们们创新思想;有利于创建和完善我们们对企业、高校的服务平台;有利于我们积极争取有效途径,创新发展,多渠道推动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我们科学分析、了解我们市产学研工作现状,进一步提高对本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是应健全产学研工作机制。上级政府重视,分管市长过问,部门牵头,拟设立横向合作机制。(如市科技局、经贸委、财政局、教育局、科协、高校院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产学研合作的会商制度),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部门资源合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指导,争取财政对产学研工作专项经费的逐步提高。
二是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相关部门、行业学会应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协调,建立起广泛联系、相互沟通,促进科技资源流动的服务体系,处理好合作中的各种矛盾。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学会的行业管理优势,有效推进产学研工作多层次稳步开展。
三是加强产学研工作网络建设。打造成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关注的集科技人才、科技成果、高校资源、企业需求的综合信息平台。
四是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活动。以讲求实效为原则,组织好科技洽谈会、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针对企业的需求和产业集群特征,组织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分类学科领域的专场对接交流,主动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衔接沟通创造条件。
五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引导。重点是发动市属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请进来”高层次人才及研发团队,使之成为市属高新技术企业升级和新产品研发关键技术的支撑力量。
六是鼓励本地高校院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激励机制。出台科教扶企、科教帮企、科教为企政策,鼓励专家教授走进基层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加大对企业宣传力度,扩大教学资源为社会服务的广度,树立为淮安经济发展的责任心、自信心。
七是探索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多种形式。加快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和平台。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以技术合作、利润分成、技术入股、有偿服务、共建技术开发中心等多种形式,实现紧密融合,把高校院所的技术、知识引入企业,促进企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产品的战略储备、产业结构的升级。
八是努力抓好一批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实施力度,突出抓好地方重点产业群、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积极利用科教资源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程机械、农业深加工等产业的工艺技术水平。
九是大力宣传。一批产学研合作的典型和科学合理合作形式的企业,在合作中注意培养地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团队来淮、留住人才在淮。
十是完善市科技局产学研工作的管理。逐步建全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校企基本资料库,进行动态管理,适时掌握产学研合作情况,必要时,主动帮助协调解决难点、难题。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应经常性深入企业开展调查,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协调处理实际问题,特别是针对当前危机,帮助企业解决度过难关的关键。我们认识到,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实效,实事求是的去做,不追求形式的数字和高调阔论,而需要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勇于认识自我不足,虚心学习,敢于解放思想,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要把各项政策落在实处,不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电话交代电话,或满足于一般的告知、通知,只有始终不渝坚持树立敬业精神,才能把我们每项工作做的更好,更符合科学发展的需要。
【产学研合作情况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就业情况调查报告08-01
消费情况调查报告03-02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报告03-03
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报告08-15
产学研深度融合什么意思09-12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05-01
网上购物情况调查报告12-07
消费情况调查报告15篇03-21
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