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1-10 13:59: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十六计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十六计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十六计读后感1
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叫《三十六计》的书,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国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三十六计》凝聚了中国古代兵法之精华。
在《三十六计》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欲擒故纵》,这个故事讲的是历史上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诸葛亮在多次战斗中,7次抓获孟获,又7次放了他。使孟获心悦诚服,真心归降,永不造反。诸葛亮让孟获替蜀国掌管南蛮。从此以后蜀国没有了后顾之忧,边疆之患。诸葛亮可以安心的挥师北伐中原。这个故事体现出诸葛亮的智慧与胸怀。
读完了《三十六计》这本书,使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让我变得更加聪明了。
三十六计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三十六计》里的《唐太宗渡渤海》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有了困难不要害怕,要想办法克服。文中写了一个叫薛仁贵的将军,巧妙的让唐太宗和他的文武百官们过了河。
唐太宗只觉得四面的`帷幕被风吹得呼呼作响,哗哗的涛声如雷轰鸣,心中十分疑惑。他命人打开帷幕观看,之间外面是一望无际的滔滔海水,分不清东西南北,不由惊恐地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唐太宗发现自己位于大海上的时候,已经快到高丽国了。
三十六计读后感3
在星期天中,我读了《三十六计》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三十六计》这本书中,我最敬佩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聪明,有一次,他抓了姜维,姜维不服气,就和诸葛亮提出了要求,抓到我7次,我就做你的部下,抓住后又放了,一直这样,姜维被诸葛亮抓住了7次,就乖乖的做了诸葛亮的部下。
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王__从头到尾都藏在一个地方,我和其他人都知道了他的'秘密,轮到我抓的是后,我首先抓住了他。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人脑子要聪明,否则后果自负。
三十六计读后感4
读了三十六计后我知道了,我以前以为古代打仗是用人多力量大,读了书后我才知道,原来靠智慧也可以打退兵比我们多的人,比如三十六计里的`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计,书里说着:“曹操追兵赶到,但曹军惧怕张飞勇猛,又见林中有很多灰尘,怕有埋伏,正没有主意。
张飞突然很吓人一般喊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和我决一死战?“曹操的侄儿夏侯杰被张飞的气势吓倒,摔下马来,马上就死了。
曹操看见了,便马上退兵。”张飞用了树上开花之计,就把曹军给撤退了。这说明了智慧可以战胜武力。
三十六计读后感5
我让妈妈给我买的《三十六计》,我读完了,我感觉这本书挺好看的。好多妙计,有的人用妙计把敌人甩开或彻底打败。其它的书我看过后,过不几天就忘了,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十六计》的独特之处它使用了大量的成语、典故,让我又学了许多新词语,它剖析和解释了古往今来的`经典谋略,所列举的事例也都是耳熟目详、简单易懂的,例如:《上屋抽梯》、《釜底抽薪》、《连环计》、《空城计》。
三十六计读后感6
在暑假里,我读了《三十六计》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令我记忆里最深刻的是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讲的`是王允巧用貂蝉,假装吕布和董卓上当,王允对吕布说:“等我选个良辰之日,把貂蝉送到您府上。”过了几天,王允对董卓说:“等我选个良辰之日,把貂蝉送到您府上。”吕布再次来到王允家,问:“貂蝉呢?”王允说:“被董卓抢走了。”吕布来到董卓家,一箭穿透了董卓的喉结。
吕布巧用貂蝉,让自己不费一兵一卒杀了董卓。
三十六计读后感7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三十六计》的书,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三十六计的.意思是三十六个计策。其中我最喜欢笑里藏刀这个计策,就是表面上非常友好,让敌人麻痹大意,再暗中积极准备,等时机成熟后,消灭敌人。
还有许多国家的人采用这种计策,比如:战国时,秦国的公孙鞅从魏夺取崤山一带;三国时,吴国的陆逊设计从关羽手中夺回荆州;唐朝时,奸臣李林甫排挤比自己有才华的人。他们都是用笑里藏刀的计谋。
三十六计中的计谋真是有趣,如果小朋友有空的话,记得多看看这本书哦!
三十六计读后感8
三十六计主要是写用智慧来战胜敌人。
特别是第5计趁火打劫非常好看。
一天,唐僧四人组来到了一座寺庙,庙里的方丈说要看唐僧的袈裟,实际上他是想要得到袈裟。于是,方丈问能不能把袈裟借他一晚,明日再还,唐僧答应了他。方丈想:要是永远能拥有这袈裟多好啊!
于是,方丈放火烧了他们。黑熊就趁火打劫,因为它也想要这个宝贝袈裟,最后孙悟空识破了他们的`阴谋,救回了师傅,夺回了袈裟,这就是趁火打劫。
三十六计里还有无中生有,暗渡陈仓,打草惊蛇等等……
三十六计读后感9
《三十六计》中,每篇都包含着计谋,计谋又依据周密的计算,遵循着互相依存、不断变化的客观规律。《三十六计》中的计谋不能凭空设计,如果凭空设计的话,肯定不能成功。
这本书是我国兵法谋略的精华之作,古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生僻的词语,注以浅显易懂的释义,有简约的'译文,准确而又严谨。它让我通过有趣的阅读,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丰富见识,在经典的国学启蒙中得到启迪、智慧,领略华夏民族的修养风范,继承和发扬光耀数千的优良传统!
三十六计读后感10
东汉末年,在赤壁之战前,周瑜偷看了曹军水寨,发现水军井井有条,决心除掉曹军水寨都督:蔡瑁和张允。一天,曹操派周瑜的同学蒋干去说降周瑜。周瑜早就知道了,并做好了准备。
蒋干和周瑜喝完酒后,都去睡了,周瑜邀请蒋干同睡。周瑜假装睡着,蒋干根本没有心思睡,便起来了。转身时,见了一封信,蒋干一看,是蔡瑁和张允的`降书,便装进兜里,连夜跑回曹军营寨禀报曹操。曹操得知此事,大怒,一口气令刀斧手斩了蔡瑁和张允。等自己冷静下来,才知道自己中了周瑜的反间计。
这个计谋讲的是:发现敌军派间谍来到我军,并不揭穿,而是将计就计,利用间谍,把自己军中的假情报传给敌军,欺骗了敌人之后,就可以达成目标。
三十六计读后感11
我最近看了一本我们男孩子很喜欢看的书《三十六计》,这本书主要介绍三十六计,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虽然大多讲的是古代军事上的事,一开始我不是很懂,但这本书先告诉我每一计的来源,再通过计名故事和实战故事让我有进一步的了解每一计的实际意思,这样就清楚了,我最喜欢里面的调虎离山和声东击西,这两计都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别人上当,自己就胜利了。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三十六计不只用于古代战争中,也能用到我们实际的生活中,这真是一本好书。
三十六计读后感12
我看了《三十六计故事》之后,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最为重视的智慧宝典。
其中共有整整三十六个计谋,可谓之计计精彩。苦肉计、连环计、空城计、反间计等等,这些都是很著名的计策,但最著名的.要数最后一计,也就是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总之,由三十六计引出的故事很多,说不完,数不尽。
它是一部使大家能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图片中领会“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精彩的好书!
三十六计读后感13
今天我读了《三十六计》这本书,我觉得很有意思。
这本书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兵学全书,精炼地概括了中国历代智慧谋略的全部精华。全书按照计策顺序排列,共分为六套计谋,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计谋又分为六个计策,全书共三十六计。书中还配有“用计锦囊”,用精炼的语言总结出了计谋的应用要诀。
这本书里面的计谋看似与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联,但我细看还是能得到启发,就像我们平常学习一样,可不能“浑水摸鱼,瞒天过海”不懂装懂,这样可害了自己。读完使我明白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需稍微开动脑筋,想办法,总能解决的。
三十六计读后感14
今天,我读了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瞒天过海。
里面讲了一位将军用战马换战船,然后隔几天打一次猎,隔上几个月就去探访一次,这样做了一年,对面的人掉以轻心了,就把它攻下了。
我的'感受是:那位大将军太聪明了。
三十六计读后感15
《三十六计》这本书是一本兵书,是中国历代无数次战争的实验总结,主要讲古代人用的计谋。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我认为最为精彩的.,就是“围魏救赵”一计了。它主张“避实击虚”,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使敌人受到牵制,从而用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功。《三十六计》中“围魏救赵”这一计告诉我们,打蛇只打七寸,解围应该从最要害的地方进行攻击。而他最重要的还是提醒我们要凡事要动脑,要把每一个细节抓住。然后,再想一想怎样才能用最简单的方式,取得最大的成功,必须思考全面,才能做得好。而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平时刻苦学习和观察。
【三十六计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十六计读后感06-19
三十六计的读后感04-05
《三十六计》读后感02-06
《三十六计》读后感(推荐)09-22
关于三十六计读后感03-23
三十六计的读后感15篇04-10
《三十六计》读后感精选15篇04-22
《三十六计》读后感 15篇04-17
三十六计的读后感9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