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2-06 17:18: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热】弟子规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弟子规读后感1
如果说你要读儒家的经典,除了《论语》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外,还有《弟子规》也是一本很好的书。如果说《论语》等是面向所有人的,那么《弟子规》就是针对孩子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的核心,本自孔子的言论。它教导我们孩子需要讲孝悌,要谨慎诚信,要爱周围大众,亲近仁德贤人。倘若有富余精力,多读书多做学问。《弟子规》的教育观念,我是非常赞同的,它崇尚的是儒家的思想,以“仁”为本。我认为,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多,有作为的人更少,而我们中国当前的教育是以成绩为主,恨不得大家门门优秀,个个成为大科学家。中国现在的中、高考似乎完全决定了学生一生的命运。其实不然,有消息称,中国自恢复高考的三十年来,并没有一个高考状元成为各领域工作者中的'顶尖分子,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成绩不能说明一切,因为成绩只能说是理论知识掌握了,而真正的研究,实验工作等,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等都是很重要的,而最最重要的就是情商,包括性格脾气等等。你在工作中不能与人家良好沟通、良好合作,甚至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还能谈什么工作呢?
因此,我非常赞成以道德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因为你做人首先得讲道理,要文明要有修养,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学识素养,若是你能掌握得很好很深,那么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了。
毕竟人的智商,人的接受能力等总是会有差异的,这样导致人的成绩有高低,但是,道德这方面,就拿《弟子规》来说,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每时每刻都做到,那需要时间,需要毅力。古时候,孩子们都学习儒家思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才会受人尊重与敬爱。那时,除了贫穷和不爱学习的孩子,大多数孩子们都努力学习,特别是隋朝开始了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有志之士就通过科举,考取进士后就可以做官,为百姓造福。因此,历史上自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除战争时期外,神州大地都很先进,很繁荣。但是现在,中国都没有一个接受中国教育的人获得诺贝尔奖;还有人均经济水平实在是太低了!而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人民的素质却是越来越低,导致很多人去日韩和东南亚等地旅游时,被当地人骂!
弟子规读后感2
《弟子规》这本书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仔细阅读《弟子规》就会发现从中得到的东西会使我们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它还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整洁,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信”即诚信待人,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另外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看见他人的优点,要立刻想到学习,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最后是“余力学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值得我们全心全力去研读,读书的时候还要不耻下问,要温故知新,如此才能读好书并从中取得最大收益。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有时,父母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的父母。
垦利县董集镇官庄联小四年级秦梦璐
弟子规读后感3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奥妙的大千世界发展至今,文化随之传承。而今,我诵读了这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乃《弟子规》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而成的。
有人曾经说过:“若是想成为这天下第一强国,打造一个理想的先进国度,那就得回到两千多年前,学习孔夫子的文化。”我想,这句话是毋庸置疑的。中华上下五千年,那积蓄已久的力量,岂是这些后起“小辈”可比拟的?这薄薄的《弟子规》并没有多少重量,但文中这一千零八个字,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引导着我们向善,这不过是中华文化的魅力罢了。
自古以来,便是百善孝为先。老师教导我们:父母生我养我们,多年如一日,容易吗?并不简单。于此,我们要孝敬父母,切不可忤逆父母。我们听着念着,也尝试着做。可是,你又是否有做好?是否也时时认为父母养育我们天经地义?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是用来还前世的债?
不是的,这世间又有谁是欠谁的呢?父母照顾养育我们,只是因为那血浓于水的情,并不是债啊。而我们孝敬父母,才是天经地义的。人生在世,不过区区几十年,父母与我们最亲,给予我们的恩情也最深重,那,是怎样都还不清的一份情!“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当作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用爱培育,不让父母忧心劳心虑心担心,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人们说:“孝乃小善。”那,何谓大善?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所以说,善良是人之天性,每个人都对大众有颗关怀爱护的心。然而我却认为,善不分大小。无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富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会给予,会感恩。付出的纯是一片仁慈友善,不为名利,毫无虚假。只是被现实的尘土所蒙蔽,以致看不到那颗原原本本真真正正的'心。《弟子规》教我如何“剔糟粕”。清洗灵魂,涅磐重生,重拾那颗纯净的心,从而人人为善,这大概就是大善了吧!
倘若我们处处仁厚待人,天地间也将处处荡漾着爱的涟漪。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就像一面镜子,在你对他笑的时候,他也会以笑来回报你;在你对他哭的时候,他便会以哭来面对你。同样,你若是待他以仁厚,他必以善良待你。
善者,无须像黄帝尝遍百草,无须像佛祖割肉喂鹰。只是每天对身边的人一个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谦让,便足矣。
弟子规,引导我们从小学善,从小做孝者。
弟子规读后感4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习,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现在的自己,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以后应该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匪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老师布置做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钻研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学习效率通常不高,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学习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5
寒假生活结束了,我觉得我的假期过的很有意义,因为老留的作业是背诵并理解《弟子规》。这跟我们平时的家庭作业不同,因为不仅锻炼了我们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尊敬师长和父母,怎样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主要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召唤,回答不能迟缓,对于父母的命令不能迟迟不去行动。可我以前不是这样父母叫我做事时,我总是假装听不见,学了《弟子规》后,我意识到我错了。
《弟子规》中还有"置冠服,有定位。"这一句,是告诉我们自己的物品摆放要有明确的位置,不要太随意,而一直以来,我的物品经常随处摆放,需要用时,经常找不到,所以在这个假期里,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其中就有打扫屋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摆放位置,现在我的房间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妈妈眼里的"小猪窝"了,我自《弟子规》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收获,比如说,在学习上,不要拖拉,爱护书籍上要做到,尊敬师长上等等,很多很多。
《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很大,今后我一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为我以后行为的量尺,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学生!
成功要不断积累——读"孟母断机"有感沈阳市南京十校 二年一班 郭万达 指导教师 姜崇艳
今天,我背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具体意思是: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孟母断机"是关于这四句话出处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读了一些很深奥的书。有一天,他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孟母看见了他,立刻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同意让我补习英语,但是我还是坚持学了。因为我想:成功源于不断积累。只有学习的外语知识多,接触外语知识的面广,我才会比别人积累更多的东西,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还有很多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道来了。
通过读这个典故,我悟出了一条道理:成功=1+1……+1!
弟子规读后感6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我会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己,它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很多人他都误以为在现在文明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可以说是茫然无知。
弟子规"有很多块:入则孝、谨、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力。在看完弟子规的时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进了。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长者没坐下吃饭,我们应该等着大人们吃饭。
还有,我们都知道,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它的动乱,我们可以说源于家庭不健全。如果说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该要从我们的学习中着手,而我们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们的根本。
你知道吗?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儿童教好。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们很纯洁。如果你恶他就恶,你善,他就善。
弟子规读后感7
炎炎夏日,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拿着《弟子规》津津有味的读起来,这本原名《训蒙文》,它以三字可以一句,两句一韵编纂工作而成的,分为以下七个重要部分学生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一些为人农民子弟学校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需要讲求一个家庭环境教育与生活进行教育。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你必须有纪律,有礼貌,有礼貌,有礼貌,遵纪守法,守信。
第一个是“入孝”.“进”是在家,“孝”是好父母,是好父母在家。铭记父母为我们养育子女付出的时间,照顾他们的父母。只是所谓的“百善孝为先”。我们的父母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应该听从他们的指示。因此,我们应该,首先,“父母,不要慢; 父母,不要懒惰。父母教导,必须倾听。父母必须遵守家长打电话来,及时回答,长时间不要吞下你的话。如果你的父母有话要说,立刻开始,不要拖延,不要拖延。父母教我们如何举止得体,我们应该尊重地倾听。当你做错事的时候,当你的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尽力去纠正它。不要反驳你的父母,让他们生气和难过。
其次是“出来的兄弟,”教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也就是说,生命服从长上,封氏兄弟。 “..各位兄弟,哥弟穆骷嗯路,孝”就是告诉我们:当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爱,兄妹写作是明智的国王兄弟姐妹,兄弟姐妹能够和睦相处,一男人快乐,喜悦亲生父母,孝在其中。
《谨》是指我们学习行为要谨慎,不可进行放纵。我们应“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早晨可以起床后,务必自己洗脸,刷牙,漱口使面貌更加整洁,精神具有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及时洗手,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工作习惯,才能有效确保幼儿身体心理健康。要注重对于服装以及仪容要求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没有扣子要扣好,鞋袜穿整洁,鞋带应系紧,一切都是穿着以稳重风格端庄为宜。
“信任”是诚信的含义守信是人的根本基础。 “人而无信,不知,可能吧。”没有信用,又有多少通过在这个世界上年龄的人不是土地的行为。
《弟子规》这本书对我们可以一生发展都会有帮助,让我们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学生自己的言谈举止。人生在世。品行问题不是一种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需要培养。《弟子规》中要求就是我们先端正品德一孝,悌.礼.仁.忠等。再学习,不但要认真研究学习过程中还要不断实践,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真正地读好书,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受益匪浅! 想到我的性格,我又感到羞愧。 每天我的父母都对我听话,我不满意,总是抱怨我的父母。 我只想快乐而不进取,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决心成为一个好学生,一个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8
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礼物,它短小精悍,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不仅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他虽然只有三字一句,但读起来却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弟子规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这一部分。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是让我们在家中,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读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有一些羞愧之情,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叫我打扫一下房间,我装作没听见,心里却在想:“真是的!难道他们自己就不会做吗?偏偏要我亲自出马来扫!”然后嘴巴里使劲嘀咕埋怨爸爸妈妈!
等他们来到我房间看着我然后重复说要我打扫房间时,我才及不情愿的站起身来,并且慌称要喝水了,于是便走到客厅,慢慢的喝水,喝完水后,又走向厕所,说要上厕所,于是我便在厕所里蹲了5、6分钟才走出来,刚一出门,便看见妈妈站在我前面紧皱眉头然后火冒三丈的说:“你怎么就这么懒啊?”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教导和训斥,讲完后妈妈便自己拿着扫把去打扫了!从这句弟子规中我得到了一颗孝心,这颗孝心让我知道要听父母的话,不要让父母伤心!要让父母开心、快乐!《入则孝》中我还很欣赏几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以前我总是淘气调皮,爸爸妈妈哄着我给我穿衣服我都不听话!现在我知道,我不仅不能调皮捣蛋了,还要有一颗孝心,夏天要让父母感到凉爽,冬天也要让父母感到暖和!以前我总是喜欢自己一人出去玩,并且从来都不向爸爸妈妈讲,因为我认为这是我的秘密,不能告诉父母,看了这句弟子规我觉得自己是错误的,应该跟父母讲!有时我从外面玩完回家后我回家后,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一个念头,就是与父母玩躲猫猫,我会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声,等到爸爸妈妈急得不行了我在悄悄溜出来吓他们一跳!现在我知道这样做十分不好!
弟子规虽然只有三字一句,大事他给了我一颗真挚的孝心!
弟子规读后感9
说来惭愧,读《弟子规》并非自己主动而为,而是儿子所读学校开展的一项家校互动的内容。原本以为不过是些“之乎者也”罢了,可是读过之后却被深深触动,因此感悟颇多。
《弟子规》作为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着重于品德修养教育和生活教育,培养为人子女和学生一生中应具有的素质,从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自身修养、治学态度以及世间的礼仪规范,都作了细细的阐述,可谓中华道德文化之瑰宝。
百善孝为先,我常常担心现在的孩子长大后是否懂得如何孝敬父母。优越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他们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性格,从父母那儿,他们习惯于轻而易举的获得,却很少考虑基本的付出,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教他们去如何感恩。我并不怀疑孩子对父母的爱,也许他们都有一颗诚挚的孝心,可是他们知道如何去表达吗?“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是《弟子规·入则孝》的描述,它不光教导我们如何教育子女,也一样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子女。
爱人喜欢看韩剧,其实剧情都是些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却仍然乐此不彼,还时常感叹说:“你瞧人家韩国人多有修养,连吵架都那么有礼貌!”我虽然不置可否,却也常有思量,她所谓的修养大概就是指剧中的那些个礼仪规矩吧?那不正是我们民族不小心所遗失的吗?经常看到一些报道,讲一些中国人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我就很不明白,我们的这些同胞到底怎么啦?几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子孙,怎么一下子就变得不懂礼仪、不守规矩了呢?读了《弟子规》,似乎有一些明了,也许我们过去忽视了太多的东西,包括中国文化的一些最为精华的东西。
想想还真是有些伤感,从小学到大学,读了十几年书,上过不少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参加工作后也经常接受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却还是第一次读到《弟子规》。或许我该为自己知识的浅薄而深刻反思,或许我们也该为我们教育的缺失而深刻反思。我们时常讲要加强国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我们也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感叹“世风日下”?仔细想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将最好的教材压在箱底。
伤感之余,我也感到庆幸,因为儿子学校的这次家校互动,让我有机会读到这本书。对我来说,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本《弟子规》,而是它将让我去重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经典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承传这些财富,并将它发扬光大。
弟子规读后感10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多少人都能朗朗上口的《弟子规》,可这其中的道理,又有几个人懂得?这其中的要求,又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
《弟子规》中有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叫你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去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懒。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牢记在心里,父母批评你,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你必须虚心接受。
说得真好!难怪俗话会说:百善孝为先。
这几天,我刚好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白了孝道的意义非凡。而今天下午在放学的路上,我就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
这是一个特别爱高高地扎着丸子头发的小女孩,圆圆胖胖的脸,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看起来特别可爱,估摸是读二三年级了吧。也许是住得远,几乎每天我都会看见他在校门口旁边商店的屋檐下等她妈妈来接。
这天,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都跑到屋檐下躲雨。几分钟过去了,十几分钟过去了,雨还是噼里啪啦地下个不停。很多同学被送伞来的家长接走了,只剩下我们几个焦急地等在原地。我也忍不住猜测爸爸妈妈为什么那么久还不来接我,抱怨着烦人的鬼天气。可不经意回头一看,那个小女孩却静静地靠在墙壁上,抬头仰望,眼角带着淡淡的笑,仿佛在欣赏什么。
“你在看什么?”我好奇地问。
“雨。”她轻声回答,声音清脆,真好听。
“雨?雨有什么好看的`!就是这雨让我回不了家!”
她扭头看着我,笑了,又露出那浅浅的酒窝。
“当然好看了。你看这雨,晶莹,透亮,像珠子一样一颗一颗从天上掉下来……妈妈,我在这里!”我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小女孩跑了出去。百米之外,小女孩一把夺过妈妈手中的菜,把妈妈也拉到了屋檐下。
“妈妈,看你衣服都湿了,我帮你拍拍。妈妈,你不用着急的,我会乖乖在这里等你的。我不会乱跑的。妈妈,回到家了,你要快点洗澡,别感冒了……”那清脆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响起,而那位衣衫尽湿,却并不显狼狈的妈妈只是微笑,没有多余的话,差点让我弄不明白谁是妈妈,谁是孩子了。
瞧,这不就是《弟子规》说的“孝”吗?小女孩做到了,我也懂了。
弟子规读后感11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一共分为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个章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章节吧!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余力学文,其中很多都让我受益无穷,比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等。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在现实中发生的事吧!
一天,我翻了一下《弟子规》,翻完后,我就随手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我觉得越来越好看,就使劲往后翻,不一会儿,我就把那本书看完了。看完后,我才知道我看书的'动力来自于《弟子规》。
一天,我做作业的时候,讨厌的钢笔没墨水了,我只好去吸墨水,吸完墨水后,钢笔不小心碰到了墙,我的手又很不听话地挤了下钢笔里的吸管,一大滴墨水沾到了墙上,我慌乱致极,连忙用手抹了一下,才稍微好了一点。
我另外一个喜欢的章节是谨,这一段讲了我们的日常行为,我给大家说一些吧!有: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一句我觉得写得很好,因为我做到了,所以我觉得写得很好。
中国古代的文化多么博大精深啊!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一共分为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个章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章节吧!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余力学文,其中很多都让我受益无穷,比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等。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在现实中发生的事吧!
一天,我翻了一下《弟子规》,翻完后,我就随手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我觉得越来越好看,就使劲往后翻,不一会儿,我就把那本书看完了。看完后,我才知道我看书的动力来自于《弟子规》。
一天,我做作业的时候,讨厌的钢笔没墨水了,我只好去吸墨水,吸完墨水后,钢笔不小心碰到了墙,我的手又很不听话地挤了下钢笔里的吸管,一大滴墨水沾到了墙上,我慌乱致极,连忙用手抹了一下,才稍微好了一点。
我另外一个喜欢的章节是谨,这一段讲了我们的日常行为,我给大家说一些吧!有: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一句我觉得写得很好,因为我做到了,所以我觉得写得很好。
中国古代的文化多么博大精深啊!
弟子规读后感12
“泛爱众”,在《弟子规》中是这样解释的:“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同时能够兼顾到他人、家国、天下……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待人谦和、有礼貌。”尽管《弟子规》只是给学生写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介绍如下:
一、自身提高道德修养,做到对人谦和、有礼貌。
能够说我们上庄中学的全体同仁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每一天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教学,都是为了教好我们每一天应对的学生,所以每个人的思想都是崇高的。我们没有理由对任何一个同事不谦和、不礼貌。
这就要首先想到别人的长处,想到从别人那里学到点东西。
我认为我能够学到很多。从刘老师那学到慈悲、仁爱,从庆华那学到严谨、宽容,从小林那学到机智、严格,从小苏那学到端正的态度,从新颖那学到谦恭的品质,从小曹那学到步步深入的教学思路,从小朱那里学到一板一眼的工作方式,从杨光那学到良好的心态。从李兰那学到务实的风格。
我们的每个同志都有自己的优点、特色,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不自私,互相帮忙
《弟子规》中说:“己有能,勿自私”,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才能和本事,不要保守自私、舍不得付出,要时刻想着服务大众、回报社会。”我们都是从高校毕业的,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工作就是把知识、潜力拿出来,回报给社会。不自私,同学科教师就能够在教学中畅所欲言,把自己的体会、经验带给给大家,就会互相提出批评指正意见。不自私,同班教师才会不记得失,团结协作管理好我们的班级。不自私,才会给他人带给方便。我们上庄中学才会是团结的.群众。
孔子也说:“君子周而不比。”意思是说,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能够与多数人联合,为公共利益,为多数人利益而团结在一齐。我们不必须能成为君子,但是我们能够用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三、不干扰他人的工作
“人不闲,事勿扰;人不安,勿话扰。”与人相处,我们就应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我想的是:在很多学校的走廊里都有这样几个字“慢步轻声”,目的是让教学环境持续安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的教室里贴出“入门即静,入静即学”,为的是所有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彼此间学习不受打扰。
我们的工作也很繁忙,如果充分利用时间是完全能够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联查任务的,就不会出现抱怨的情形。
总之,尽可能地发现别人的优点,不断学习,我们的心境好了,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做到互相帮忙,我们的任务就会减轻,会从中体会到快乐。
弟子规读后感13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弟子规读后感14
兄弟姐妹,我懂了“恭”“睦”,我要与你们和睦相处。
朋友们,我懂了“谨”“信”,今后让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交流吧。
同学们,我懂了“爱众”“亲仁”,在将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以理服人,为集体共同做贡献吧!
“对父母孝顺,讲诚信......”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是挂在中学生嘴巴上的,可是,又有几个人将这挂在嘴上的事真正做到了呢?
入则孝是弟子规的第一课,“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曾经,你们叫我吃饭,我不以为然,稀稀拉拉的应了一句。
以前,你们让我帮你们递一杯水,可是我却拖了很久还不想起身。
过去,你们苦口婆心的劝我学习做家务,但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当时,你们对我进行一些善意的提醒,可我当面和你们顶撞。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实在不懂事,竟然不懂孝的'含义,或许将来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成是孝。可是父母需要的却是一声问候、一句关心、一次应答、一个微笑。现在,我们没有能力给父母一份多大的回报,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多为父母想一想,不要动不动就让父母生气。时光会让我们成长,可是它会让我们的父母苍老,岁月会让我们的肩膀越来越结实,可是它会让父母的臂膀失去了当初的活力。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帮家里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呢?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浪费了一个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可对父母来说,他们却好好休息了一次,得到了一份欣慰。读了《弟子规》,我知道我们应当把父母看得比自己更重要。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的哪对父母是不心疼自己的儿女的呢?作为儿女的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孝顺父母了。
接下来讲的是“谨”、“信”。
或许,我为了自己的利益耍过小心眼。
或许,我满口答应别人的事却没有做到。
或许,我对待一些事物轻率潦草。
可是读过《弟子规》,我明白了讲“谨”、“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德,一个心中有“谨”、“信”的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我应该要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向“谨”、“信”看齐。
要是没有阅读《弟子规》,我可能还是那个傻傻的孩子,读过《弟子规》我懂了更多的为人处事的准则。它在我以后的生活里会用来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
弟子规读后感15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涕,次謹信……”聽着低年級小同學朗誦的《弟子規》,我不禁聯想到了五年級夏令營時,老師要我們背《弟子規》時的情景。暑假裏,李老師每天抽出一節課時間,讓我們練習背誦《弟子規》。不到兩個星期,我們便背得滾瓜爛熟了,圓滿地結束了假期的經典誦讀活動。
時間如流水,轉眼間,我們又回到了學校。中秋節的前夕,我們六(3)班一部分同學去戒毒所慰問演出,我們爲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們表演《弟子規》。他們看了我們的表演,熱烈鼓掌。我心裏得意洋洋,爲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興。其實,我當時并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内涵,隻是爲背誦而背誦,爲表演而表演。
記得在一次月假時,奶奶從紹興回來了。爸爸見我閑着便叫:“文文,我們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爛,裏面還有一股莫名的臭味,還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還有事,你們去吧。”爸爸媽媽走後,我便看起電視來,完全把老師在學校說的話抛到腦後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來到一年級教室旁,我聽到低年級同學在讀《弟子規》:“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開始,我還沒在意,可當同學們說:“對待爺爺奶奶,絕對不能抱有讨厭、嫌棄的态度。”我的臉頓時紅了。記得在一次月假時,奶奶從紹興回來了。爸爸見我閑着便叫:“文文,我們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爛,裏面還有一股莫名的臭味,還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還有事,你們去吧。”爸爸媽媽走後,我便看起電視來,完全把老師在學校說的話抛到腦後了,壓根就沒想起還有什麽“弟子規,聖人訓”之類的古訓。我越想臉越發燒得厲害。他們,似乎在嘲笑我對爺爺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頭,暗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規》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掃院子,我看見了,連忙過去幫忙。奶奶見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皺紋都笑成了一朵盛開的菊花。我還給奶奶端茶送水,噓寒問暖……
回到家,媽媽叫我做家務,我正在看書,便不想回應,更不想去做。可當我一想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便立刻去做。從此以後,雖然我有許多事不願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規》的教誨,我便努力做到。
想當初,我隻把背《弟子規》當做一個任務,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規》有更深一層的道理。《弟子規》,一本講道理的書,一本能讓人明辨是非的書,一本能使人進步的書。《弟子規》,我的老師,我成長的好夥伴,我人生的導航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