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2-20 16:19: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字经读后感汇编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读后感1
上幼儿园的时候,读《三字经》只知道摇头晃脑,闭着眼睛瞎背,并不知道字里行间中的意义。长大后,偶尔一次翻开书来细细品味时,才慢慢地明白了一些道理。
感触最深的一句是“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的环境都特别优越,没有必要再去模仿古人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床上的'被子,也没有必要像孔融那样去让一个梨子,但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孝敬父母,关爱家人,体贴他人的那份真诚与爱心,并能将这份爱心融入学校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那样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三字经读后感2
未经雕琢的璞玉在普通人眼里和散落在各处的小石子是没有区别的。
“玉不琢,不成器。”我对《三字经》里的这句话印象最深,因为我的名字里也有“玉”字。和氏天下璧,举世无双。雄心万丈的秦始皇曾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它。可想而知和氏璧的价值有多么高。在这之前,楚人卞和因为把未曾雕琢的璞玉献给楚王而被砍去了自己的两只脚。如果卞和将璞玉雕琢成美玉再献给楚王,我想他不仅不会受到伤害,或许会得到楚王的赏赐。未经雕琢的璞玉在人们眼里只不过是块石头,只有经过精心的.雕琢,人们才能认识到它的美丽和价值。孟母三迁及断机杼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雕琢”,如果不是孟母的精心雕琢,中国历史上或许会多一位巨商大贾或风水大师;而将失去一位与孔子齐名的圣人,那我们国家的文化与历史肯定会被改写。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手中的璞玉,每一位老师都是技艺高超的玉雕大师。
三字经读后感3
《三字经〉把许多故事和知识编成三个字的形式,教给我们许多道理,有关于学习的。还有关于做做人的,做事的。这些故事讲了好多的.道理,对我们很有帮助。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段话是说黄香九岁时就懂锝孝顺父坶,在冬天严寒时把被窝睡热后再请父母睡;在夏日炎炎时,为父母扇凉驱蚊。
孔融四岁时,他等哥哥们都挑走了大个梨,自己只拿了一个最小的梨。我觉得应该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家务活,好好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小孩子还应该尊敬姐姐哥哥,要友爱慊让。
这本书有很多故事,让我读了十分受启发,对我帮助很大。
三字经读后感4
乐乐同学读《三字经》,看到“孟子者,七篇止”这几个字后,马上指着孟子这两个字说,妈妈我知道这个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他妈妈就搬家了,还不好好学习,他妈妈就把织布机摔了,说他要再不好好学习,就得使劲惩罚他,象打织布机一样”。
乐乐同学的理解虽然浅显,但现在看孟母的教育方法也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女差不多:择邻处和择校大同小异,都是人为的干预孩子的.生长环境,只不过孟母连邻居都要重新选择,比我们更加严格。断机杼嘛,就和乐乐不愿意多练琴,我愤而折断她的铅笔异曲同工。
三字经读后感5
妈妈给我买了本国学三字经,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通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三字经读后感6
寒假里,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三字经》一共一千多字,每三句为一句,四句为一组,读起来像儿歌一样朗朗上口。书的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和民间传说,也是古代儿童的识字课本。
书里虽然有很多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可是我一边读一边看译文,渐渐的就懂得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
《三字经》里有这样两句话: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意思是说:人小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到了年龄大的时候就不会有所作为。刚刚开采出来的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和打磨,就不可能称为精美的玉器。一个人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读书,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从中,我懂得了,只有努力读书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以后才能称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字经读后感7
今天,我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书中有很多吸引我的故事。如:岳母刺字重报国,岳飞的母亲从小就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告诉岳飞什么事都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师文拜师,师文想拜师襄为师,可师襄待人严厉,从不轻易收徒弟。于是,师文就说: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吧,我绝不半途而废。师襄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了,收下了这个徒弟。
在这些故事中,我最爱看的就是铁杵磨针这个故事了。书中说诗圣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不怎么喜欢读书,很爱玩。有一天,他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石头边磨什么东西,便走过去问:老婆婆,您磨铁棒干什么啊?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说:它这么粗,怎么会成为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我下定决心,天天磨,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得到了启示,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三字经读后感8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收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三字经》里的句子,读过以后,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让我懂得了怎样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去整理书桌,我心里闷闷不乐,生气地和她顶嘴:“我才九岁,还那么小,就让我做家务。”现在想起来,后悔极了!我应该学会关心、体贴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父母尽孝心,减轻他们的负担。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使我懂得了尊敬兄长,关心弟妹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六一”儿童节时,老师发给了我们许多糖果祝贺我们的节日,我却把糖果全都吃掉了,什么也没留给弟弟。我自私了,连自己的父母和弟弟都不能尊敬和照顾更不可能尊敬其他人了。
我们做为一名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就要学会做人的道理,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关心体贴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字经读后感9
妈妈在庐山买了一套书给我。这套书的总称是《中国古典文库》,里面有《三字经》、《增广贤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必须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当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我必须要努力学习。
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一天不停地磨,铁杵必须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我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之后成为了大诗人。
三字经读后感10
《三字经》的著作年代虽然离我非常遥远,但是直到今天,这本书对我们仍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本书用通俗的文字、形象的比喻、对我们讲述了各式各样的道理;他劝导大家,要做一亇诚实的人、健康的人、勤劳的人、有知识的人、品格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人物都具备上述品质。
当然,让自己造就一亇有用的人,不但要有决心,更重要的是要有恒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义”!
今天我有这么优越的学习条件,又有这么多的人关心着我,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11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字经读后感12
以前,我调皮、不守纪律,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妈妈的.斥责;现在,我懂事、能认真学习了,老师和妈妈都微笑了,这都要感谢《三字经》呀!
那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我一看有图有文的,来了兴趣,有时自己读,有时让爸爸给我讲。可没过几天,三分钟热度过了,就把书随手一扔,玩别的去了。
这个月,学校里掀起了读经典书的热潮。一次,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起了《三字经》中“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 自勤苦”的故事,我深深地被孙敬、苏秦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爱我,老师辛勤地教育我,我,我太不懂事了!
那天放学后,我悄悄跑进小书房,重新读起《三字经》来。渐渐地,我变得爱学习了。小伙伴们,我们一起来读它,一起做个好孩子吧!
三字经读后感13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读了《三字经》了。当时,我读来读去就只为了一个目的:好玩。现在到了小学,我们学到了国学,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经》来……
其实许多人说《三字经》是很无聊的,我刚开始也这么认为,可到了今天,我认真的读了读《三字经》,发现了里面许多的知识。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因为这句话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鸡在早晨叫醒人们,人如果不学习,怎么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学习,就连一个做人的资格也没有,何谈在社会上发展呢?
接下来的这句,是上一句话的后面一句:“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句的`意思也让我深受感染:“蚕会吐丝,蜜蜂会制造蜂蜜,人不学习的话,还不如这些动物。”是呀,许多动物会为人类制造东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会上的废物。还不如这些辛勤劳动的动物们呢。
三字经读后感14
寒假里,爸爸要求我背《三字经》,我背上好多,可是就是不明白什么意思,就去问爸爸。
爸爸就帮我一句一句的帮助我解释:“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的意思就是: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要我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好坏,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的意思是:教育小孩是很重要的事,要想使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我们的教育,时时刻刻不能放松。
听完爸爸的`话,我明白了为什么爸爸妈妈每天辛辛苦苦的从农场赶到盐城来帮助我们学习。以后我一定要认真学习,长大了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字经读后感15
最近,我读了《三字经》,感觉十分有趣。它讲了人性的趋向。人性的本善,但人性受环境的影响。它还讲了“五行”相生相克,以及从伏羲开始到现代的文明发展和历史动态,还有四书五经。因此,当你具备了里面的`各种要求时,你就会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受到人们的爱戴、欢迎。
开始读《三字经》,看不懂它在讲什么,犹如置身云雾之中,看不清前方。可当我渐渐深入《三字经》、渐渐懂得《三字经》的意思时,却灵光一闪,一下子有了办法,才发现《三字经》的高深精湛,才发现书不是你想的那样只是用文字和标点符号跟空格组成的一垒厚厚的白纸那么简单。当你真正明白它的意思时,你才看到面前的庞然大物。
读了《三字经》,我明白了很多。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后感05-13
《三字经》读后感10-20
三字经的读后感09-20
三字经读后感09-20
关于三字经读后感04-04
《三字经》优秀读后感03-24
三字经读后感【热】03-15
三字经初中读后感04-11
学生三字经读后感02-25
三字经读后感【推荐】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