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6 12:07: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菜根谭》读后感11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菜根谭》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菜根谭》读后感11篇

《菜根谭》读后感1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菜根谭》读后感2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菜根谭》读后感3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大意: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因此,当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作人方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把好处让三分给他人的胸襟和美德。

  人在世间行走,难免会遇坎难,当坎难过不去的时候,常会用“退一步海阔天空”来慰人慰已,但常人往往是想到而难以做到。只有意志坚定、独有风骨的人,才会面对现实,不畏缩,不退后,最终突破难关。古之蔺相如虽位在廉颇之上,不与之相争。当廉颇扬言说: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时,蔺相如不愿与他争位次高下,出门时远远看见廉颇,就调转车子避开他。当蔺相如的门客不理解要离开时,蔺相如挽留他们说: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现在如果两虎相争,势必两败俱伤。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也正是因为蔺相如以国为重,以退为进,以让为先,才演绎出将相和这千古流传之美名,也才有负荆请罪之典故。

  极具盛名的李嘉城可以说是当今时代“退一步、让三分”的典范,据说李嘉城每次去谈生意时,都非常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磋商,可以说是分毫计较,然而在生意谈成时,他却让利给对方,大大出乎对方的意料。由于他把好处与合作方分享,找他合作的人越来越多,他的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成为首富。李嘉诚固然是名人,离我们很远,在我们身边其实也不乏这样的人。

  我以前曾与一位长者共事,他非常的稳重厚道,工作能力也非常强,考虑问题也很周密,工作上遇有急难之事,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我们接受重大活动保障任务时,时间紧任务重出了问题政治影响大,但是在人力、物资等多方面都出现很大的空缺。这个时候这位长者主动找到我,出谋划策、多方调配资源,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保障工作。在总结评比会上,大家一致推选他为先进,但他谦虚地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最后也没有接受先进的称号。像他们这样真正能做到把到手的名利拱手相让的人才会福泽极具盛名的李嘉城可以说是当今时代“退一步、让三分”的典范,据说李嘉城每次去谈生意时,都非常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磋商,可以说是分毫计较,然而在生意谈成时,他却让利给对方,大大出乎对方的意料。由于他把好处与合作方分享,找他合作的人越来越多,他的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成为首富。李嘉诚固然是名人,离我们很远,在我们身边其实也不乏这样的人。我以前曾与一位长者共事,他非常的稳重厚道,工作能力也非常强,考虑问题也很周密,工作上遇有急难之事,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我们接受重大活动保障任务时,时间紧任务重出了问题政治影响大,但是在人力、物资等多方面都出现很大的空缺。这个时候这位长者主动找到我,出谋划策、多方调配资源,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保障工作。在总结评比会上,大家一致推选他为先进,但他谦虚地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最后也没有接受先进的.称号。像他们这样真正能做到把到手的名利拱手相让的人才会福泽久远。

  相较之下,反躬自省,我在“退一步、让三分”的处世之学方面还没有做到,总是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心态去面对,从没有想过退一步会怎样。在面对荣誉时也常会动心,常会以此为荣耀而夸夸自谈。追根溯源还是心里有个小“我”在作怪,“我”心太重则不愿退一步,凡事都要争个分明;“我”心太重则不愿让三分,把取得的名利与大家分享;“我”心太重则会以自我为中心,使自己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我”心太重则使自己陷于贪欲不能自拔。对治“我”心最要紧的还是要从小事开始舍“我”,比如说以前我给人家的讲课课件都是只读版,而现在把对方当做自己想,如果自己拥有了这份课件,我会减少查阅相关资料的时间,对我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帮助,因此我想拥有一份可修改的课件原版,这样想就可以逐渐对治小“我”了。

  我想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去对治,就能逐渐养成退步礼让的习惯,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扩大自己的心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厚重的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下,反躬自省,我在“退一步、让三分”的处世之学方面还没有做到,总是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心态去面对,从没有想过退一步会怎样。在面对荣誉时也常会动心,常会以此为荣耀而夸夸自谈。追根溯源还是心里有个小“我”在作怪,“我”心太重则不愿退一步,凡事都要争个分明;“我”心太重则不愿让三分,把取得的名利与大家分享;“我”心太重则会以自我为中心,使自己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我”心太重则使自己陷于贪欲不能自拔。对治“我”心最要紧的还是要从小事开始舍“我”,比如说以前我给人家的讲课课件都是只读版,而现在把对方当做自己想,如果自己拥有了这份课件,我会减少查阅相关资料的时间,对我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帮助,因此我想拥有一份可修改的课件原版。这样想就可以逐渐对治小“我”了。我想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去对治,就能逐渐养成退步礼让的习惯,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扩大自己的心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厚重的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菜根谭》读后感4

  欣喜的是大学这几年读了几本书,但遗憾的是没有好好读教材,于是说到学习就只好灰头土脸,一脸懊丧的表情,悔之晚矣,但又恶习难改。这两天在期末考试的重压下又喜欢上了《菜根谭》,于是迅速的取代了我的前一本床头读物,越读越觉得书中妙趣横生,不忍放手,但迫于考试的重棒只好忙里偷闲不能尽兴,《菜根谭》既是一本修生之书,当然只能慢慢读,人生嘛像极了一场“修行”。

  《菜根谭》是一本和处事哲学有关的书,这样的书在中国古代太多了,因为中国人特别是古人特别强调内省,要求“吾日三省吾身”,将做人看得很重要,在浩如烟海的书中,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书难以穷尽。如儒家的《中庸》,其实说了半天《中庸》要人不走极端不片面,但也不是老好人,更不是和稀泥。当然也有人喜欢《道德经》,后世的兵法和谋术就是里面发展而来的,书本无好坏,但有人硬要用些阴谋阳谋,视他人为地狱,这样的恐怕也不再少数。那些企业的老板们对这些书奉为珍宝,花着大价钱去国学讲座,就为更好的修身求财。至于有幸曾听了那些贩卖成功学的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解读,难以服人,但还是很多人热情不减,与修身越走越远就不用说了。

  《菜根谭》一书难以说是哪一家之言,糅杂着儒释道三家的.东西,里面既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经》的影子,同样禅宗的思想也贯穿其间,这样一本书同样有其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的嚼其菜根之味。

  就处世而言,如读到“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愤而疾之,是以顽济顽。”人都有短处,对于别人的短处要婉转的替别人补救,但人有个毛病往往喜欢拿人家的短处来取乐,一旦有纷争冲突更是互相揭对方的短处,以短攻短一点都不少见。当然人都有顽固的时候,而且在年少的时候和年老的时候尤其如此,年少不经世事,所以容易顽固,等到老了自以为经验很多,也容易顽固,而且越老越容易顽固。一个学生顽固的犯错老师肯定愤怒的责备和批评,至少我曾经那些老师都是这样的,但结果并不理想,善意的引导对顽固的老人和不经世事的少年才是对的。但缝以后有口舌之争,或碰到讲理讲不通的人,暗暗告诉自己不可以短攻短,不可以顽助顽,那才是智慧。

  又如读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尽管人人都希望时间的人都是善良的,但那时绝对可能的,因此有一颗善良的心,还得有防人之心,毕竟最美美不过人性,最恶恶不过人性。因此善良的人更需要一颗防人之心,因为善良的人更容易上当,而后半句明显有些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觉性高的人,大可不必像书上说的那样宁受人欺骗也不要事先拆穿,泯然一笑不上其当就可以了。

  又如读到:“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保持冷静态度细心观察,不要动不动就拍案而起,不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搭上自家身家姓名。无论社会怎么复杂,一个人心肠是不可少的,但是一双冷眼更不可少。我们要有拍案而起的胆量,还得懂“韧的战斗”,这才是明智之举。

  书中精彩之处不胜枚举,更好的处世是为了更好的人际更好的沟通。但凡一本书内读者自己喜欢部分或觉得警醒的部分,都是暗合读者的性格和修养的,当然就有不同偏好。说道处世,与人打交道,就不该忽略几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人的大多数情绪都产生于需要和被需要当中,当我们需要被满足同时也被需要而且能体验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容易产生快乐的情绪,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别人的需要让你觉得很累没有价值拖累了你,那么产生的情绪就是负面的,几乎所有的关系和行为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来解释,因此不吝啬自己掌声和赞美之言,真心为别人的成功鼓掌,《人性优点》几乎整本书都在讲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对于人际关系和谈恋爱都一样使用。

  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体现为不同的特点,绝无好坏之分,一个人讨厌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个人正喜欢你这一点。讨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可以假装,但讨厌不可以,如果有一个人很讨厌你,绝对不是因为你做错了某一件事,有句话叫做在一个不需要你的人哪里,你的呼吸都是多余的,只要不是你周围的人都讨厌你,没有不要去为谁改变,因为你做错了一件事只是讨厌你的人的爆发点,再此之前他已经讨厌你了。当然是你的恶习,比如从不洗澡让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点,没有优缺点,但习惯定有好坏之分。就如细心的人多不果断,温柔的人可能偏向于柔弱。自信可能会死在细节上,但是恶习就是恶心习。

  还有一条是,不管是否谈恋爱的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容易忽略对方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特别是小情侣,往往错误的希望对方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要把对方变成“另外一个自己”,这个时候就大错特错了。

  总之,做人处世这门学问是活一天学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还要有改掉坏习惯的毅力。

《菜根谭》读后感5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进门不远处,都要经过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却不知还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可见自己多么孤陋寡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初见《菜根谭》这部书,见其文字就如同与洪应明本人对话,一句话,足可受用一辈子。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菜根谭》读后感6

  偶然之间,我遇见了洪应明先生写的《菜根谭》,就像沙滩上玩耍的小孩偶拾得一明珠。菜根谭,这样低调的名字却蕴含着深刻的真理——谭者,谈也。或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是用菜根喻人生之根本。只有根基稳了,人生才会有价值。

  假期里,在这个像按下了快进键的小城里,我像大多数人一样在互联网上快速的浏览各种信息以获取琐碎的知识,是《菜根谭》让我“慢”下来,走出“一目十行”的快节奏。因为它是文言文体裁,在读时不得不慢下来翻译一遍,在这样逐字逐句反复翻译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慢阅读的好处——慢下来才有自己更深入的思考。再者,洪应明先生写的可谓句句金言。读书其实是获得知识的最快捷径,我在读《菜根谭》中,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让我着迷其中,一遍又一遍念着晦涩的文言文……

  《菜根谭》中提到“作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意思是做人要超凡脱俗,但是不要有故意违反世俗人情的心思,来显示自己的清高。做事要顺应时局,不能有一点刻意的趋炎附势的想法。在读到这句话之前我以为“脱俗”与“应世”是对立的,现在才懂得“脱俗”是指内心高的素质和涵养而不是主观意识的摆脱世俗,它是一种从容;如果刻意标榜自己的清高是比世俗更低级的。真正懂的出世的人更懂得入世。这让我想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利万物而不争。”我想,人最好的德行应该就像水一样养育万物,却没有与万物去争夺。修德是人的根基,人的素质和涵养提高了才能更从容面对生活的苟且。

  洪应明先生又提到“古人闲适处今人却忙过了一生;古人实受处,今人反虚度了一世。总是耽空逐妄,看个色身不破,认个法身不真耳。”意思是,古人闲适之时,今人却忙忙碌碌过了一生。古人实受之时,今人又恍恍惚惚虚度一生。总是沉溺于虚空,追逐妄想。看不破自身,认不清时事。闲的是什么?忙的是什么?看破什么?认清什么?这是我初读时的疑问,也是我着迷于此的原因之一——自己思考获得的东西往往比别人直接告诉你的更深刻。这句话是洪应明先生对明朝中后期奢靡享乐的社会现象的感叹,同时也适用于现代,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要看破虚幻的欲望,认清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实实在在的享受生命。停下逐妄的脚步,看看自己拥有的,珍惜眼前。毕竟房子没有最大只有更大,但舒适便好;钱没有最多只有更多,但够用就好。一昧去追求换房换车换名牌就容易忽略父母家庭孩子朋友,有些东西失去了便不可挽回,徒留遗憾。

  很多道理是身边的人不能告诉你的,在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经验下,我们需要从大量阅读中获得。“少壮者,事事当用意尔意反轻徒泛泛作水中凫而已,何以振云霄之翮?衰老者,事事宜忘情而情反重,徒碌碌为辕下驹而已,何以脱缰锁之身?”(翮,鸟羽根也,泛指鸟翅膀)你品,你细品。我们现在是不是有“当用意而意反轻”的情况。还记得毛主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吗?我们青少年就应当有鸿鹄之志,有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有奋斗拼搏的勇气!而不是平静的像吹不起一丝涟漪的死水。失血于杯中,堪笑猩猩之嗜酒;为巢于幕上,可怜燕燕之偷安。意思就是说:把自己的鲜血流在了酒杯中,猩猩嗜酒真令人可笑;为贪一时安逸把自己的窝搭在人的.帐幔之上,燕子的苟且偷安真是可怜。青少年应当时刻有危机感,大的方面:当今世界仍不和平,发展靠青年,我们自己要发展要拼搏,国家大业才能完成。小的方面:大多数人都有中年危机,这最是要钱的时候,很多人会后悔青年没奋斗或没攒钱,现在我们就要把专业学精,工作后管理好金钱,但学习只是大学的冰山一角,很多人脉关系,口才,修养都是从大学积攒的。

  闲暇之余,我还是会细细读几页《菜根谭》即使重复也不觉乏味,因为不同时期读同一句也会有不同的收获,不一定要有多么深刻的感悟,只求平静心灵,拨开云雾。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也可以看看《菜根谭》得到自己的理解。

  最后,我想将洪应明先生的这句话分享给大家——以积财货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猛然转念哉!转变的是思想,改变的是人的修养境界。每个人都有积攒财货的方法,何不把它用于积攒学问,要知道知识是通往财富的重要桥梁。像经商需要营销策略要有金融知识,一份轻松的工作需要经过专业考核。让我们以积财货之心积学问,重视阅读。

《菜根谭》读后感7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我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我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一样人的意见,并改变自我,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我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我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我: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我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我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进门不远处,都要经过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却不知还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可见自我多么孤陋寡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我、改变自我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向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初见《菜根谭》这部书,见其文字就如同与洪应明本人对话,一句话,足可受用一辈子。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菜根谭》读后感8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我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我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一样人的意见,并改变自我,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我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我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我: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我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我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我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我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菜根谭》读后感9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本,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细细咀嚼,其芳香自心底而出,散染而去,感动的是人的灵魂与精神。初看此书,就被其中道理深深吸引,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让人涉足于世,顿感轻松。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为人做事能视荣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心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现今的我们有时候感觉活得很累,不堪重负,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想,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看来只有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可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才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警世均在身边,但又有几人能独善其中,受益于身呢?望诸君心态平和,笑看人生吧!

《菜根谭》读后感10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菜根谭》读后感11

  这本书我看过两遍,第一遍是在大学的时候,有个比我低一级的安徽籍师弟推荐给我看的,那是20xx年。我和那位师弟谈的颇来,他的思想挺有深度的,我们会偶尔地聊聊天,谈人生谈理想。某次,他说,师兄,我给你推荐两本书,我觉得很值得看看,其一就是《菜根谭》,其二是曾国藩的传记。当时这两本书都看了,曾国藩的传记在图书馆借的,版本不是很好,因此印象不是很深刻。等遇到好的版本,曾国藩还是需要重新读读的。那位师弟本科毕业去美国留学了,读完了硕士现在读博士。他现在还会每个月把他在美国的感悟和经历写一写,挺好的。第二次看这本书是去年了,买了一本,放在床头,没事就翻一翻,获益很多。总的来说,这本书是对我的性格影响最大的两本书之一,另一本书是唐德刚写的《胡适口述自传》。这两本都使我改掉了性格里的急性子和比较苛刻的部分,教会我更加淡定从容和更加包容的品质。虽然,我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是我还在努力。这本书也许还需要再多看看。因此很想推荐给大家看看。这本书中都是一些几乎没有逻辑不连贯的一些人生哲思。下面就挑选几句和大家分享吧。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在书中是在比较靠后的地方,但是我把它放在第一的位置,因为这句话即使你没有看过这本书,你也一定在别的地方看到过。还有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是我特别喜欢的句子。它俩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强调一种态度——冷眼旁观。生活上或是工作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有太多的无能为力,与其整天抱怨懊恼,真是不如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去接受,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一种冷眼旁观的沉静。我是不太喜欢让自己的情绪随着生活中的琐事而改变,我追求一种内心的平静,不喜欢自己处于一种大喜大悲的状态,我讨厌那种情绪像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那不仅于事无补,还很有害健康。记得20xx年时,高三班会有位同学在班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就算是跌倒也好豪迈的`笑”。要的就是这样一种姿态。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这句话是在教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与老子的那句话“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也是一个意思。《菜根谭》的这句话我觉得说的更具体,在我们得意的时候别轻易忘形,因为太多的人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所以他建议我们早回首,这一点其实我不太认同,因为我觉得这稍微有点悲观,我们只需要在胜利的时候继续保持冷静,及时认清形势,应该还是可以的。后半句则是说在失败的时候或许还会转败为胜呢,所以不要轻易放弃。这一点是我觉得很有道理的。对于我现在读研究生而言,其实五六年,甚至是六七年而言,做的实验何止千百个,只要有十个实验成功了,那我也就顺利毕业了。说的通俗一点,其实我们这一辈子,机会有很多,错失一两个机会有算的了什么呢?甚至,只要你抓住一两个机会,你的人生也就成功了。我总觉得,失败教给我们的东西更多。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衍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成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无巧。”这让我想起来了流行很久了的两个词“靠谱与不靠谱”,做一个靠谱的人就要事事靠谱,只要你有一件事情不靠谱就会被说为不靠谱,这样子做一个靠谱的人何其难啊!顺着这件事情,我觉得对于朋友和家人,也许我们该多一点包容,允许周围的人犯一些错误,只要次数不多,不是很严重,我觉得是可以原谅的。不然的话,那就没法和别人交往了。就我引述的这句话,总的来说我是赞同他的观点的。他提倡君子尽量保持沉默和不要轻易浮躁,宁可做一些笨拙且保险的事情,也不要冒险取巧。这让我想起来了高中数学老师的那句话“吃亏在于不老实”。在拙与巧之间,大家自己取舍吧。

  之前我以为《菜根谭》是一本禅学意味很浓的书,但是我刚才看书的编者序言,说这本书是融合儒、释、道三家的行为处事道理。不过就我自己而言,我更喜欢的是关于禅学的句子,比如刚才我介绍的第一句话,我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对于第二句和第三句,我就会有点异议,因为我觉得有点悲观和保守。忍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原本还准备多介绍几句我喜欢的句子的,但是我不想把一篇读后感写的太多冗长,我们讲求的是点到为止,目的是让你们大概看看喜不喜欢这本书,而不是可以给你讲一本书。

  《菜根谭》的隐喻是“咬的菜根,百事可做”。什么意思呢?咬菜根好比是很枯燥很落寞的生活,如果在那样的状态里你都扛得住,那么你就可以应对很多其他事情了。有点逆境出人才的意思。我自己不喜欢太热闹和太复杂的生活,总觉得那会影响我们的思考。我们没必要刻意去咬菜根,但是我们得具备咬菜根的能力。

【《菜根谭》读后感】相关文章:

《菜根谭》读后感09-02

菜根谭读后感09-28

菜根谭读后感1000字02-17

《菜根谭》读后感15篇12-31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15篇04-15

《菜根谭》读后感(11篇)04-04

《菜根谭》读后感12篇03-23

菜根谭读后感15篇02-26

菜根谭读后感11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