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23-03-21 08:52:5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13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教师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13篇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 篇1

  大学毕业后很少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专业的教育理论书籍。因为在我看来,只要多读书(闲杂书籍也行),真心的爱孩子,努力的工作,热爱自己的职业,一切就足够了。至于专业书籍,不是太过专业看不懂就是看上几页就心浮气躁,大多数都以工作太忙为由而忽略。所以学校暑假的读书活动的开展让我重新找回了大学读书的做读书笔记的感觉。

  暑假我拜读的是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在前苏联他撰写的《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这些书被誉为教师必备书。《和教师的谈话》一书读完,就像和大师促膝而谈,聆听大师的谆谆教导。书中阐述了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还提出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方法,使我收获良多。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些学生容易写错字,看到一件事不能很好地描述。教师往往责怪孩子笨,思想不集中。这说的不正是在教学工作中让我们老师大伤脑筋的“后进生”吗?尽管家校“双剑合璧”,然而收效甚微。有时都产生放弃的念头了。这类学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大师指出,实际上是他们的观察力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后进生”观察事物,让“观察观察再观察”成为他们的座右铭。大师还指出,要尽量设法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逐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树立起信心。读到这里,我的脸禁不住一热,反思自己平时对待这类学生,往往性子过激,不能对症下药,那个大谈“不可揠苗助长”的人干的却恰恰是违反事物客观规律的事。总是拔高了要求,总是希望每个后进生能够达到自己要求的标准,结果是,学生因达不到而没有成功感,自己对这部分学生也越来越没有信心,以至于最终放弃这部分后进生。

  对于大师谈到的“学习诱因问题”,我也很感兴趣。特别是他引述的'列。托尔斯泰的那一席话让我深有感触:“为了使儿童对人们所教给他的东西能够理解和感兴趣,不要对儿童讲那些他不知道和不能理解的东西,也不要讲那些他知道的并不次于教师、有时是胜于教师的东西。”

  我想,要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教材吃透了,教法自然就有了。哪些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哪里是学生的困惑点,哪里是需要深入探讨的,哪些只需点到为止,教师心里都要清清楚楚,那么学生的学习欲望就自然地产生了。

  在书中大师认为课堂应该让学生充分交流国家重大事件,他说:“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就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如果班级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看了这些文字,我很赞同赞科夫的建议,课堂是一个愉快交流、多向互动的地方,学生们在交流中学习成长,是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意见、相互讨论、敢于批判、乐于交谈是一个老师应该也能够做到的。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 篇2

  暑假里,我们学习了2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地是有关于德育方面的讨论,下面作一总结: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概括的来说作者认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条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体验,而道德教育重在养成。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做为教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生,他的大部份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 篇3

  携带着对教好小学科学这门课的渴望,我再次捧起《小学科学课标》,再次领悟课标精神。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发展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在小学阶段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希望孩子在建立科学概念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 篇4

  作为一名教育者,往往面对的是人心月人性的考较!记得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

  教师时常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

  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

  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 篇5

  《守望教育》的作者是刘铁芳先生,与一般的高校教育学者相比,刘先生更加关注中小学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因而《守望教育》中的不少篇章以其流畅的文笔、独到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一种美好而令人向往的境界之中,同时用那尖锐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刘铁芳先生在“是语文课本,还是伦理读本”这一章节中指出,我们应该选择优美、活泼的、生气盎然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文章推荐给孩子;不应该将语文教学变成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过早地让伦理取代童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果把课外阅读目标定位很高,把课外阅读处理得像课堂教学一样,有要求,有目标,规定读什么书,读完以后要么背诵名段佳句,要么写心得笔记,要么摘抄警言妙句,让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去读书,这样的读书有何乐可谈?假设某位老师硬性规定自己的学生一定读多少本书,读什么书;或每天一定要摘抄多少名言佳句,这种只求“量”不求“质”的做法,只会扼杀课外阅读的兴趣,摧残阅读的个性,课外阅读将成了学生课外负担。阅读的数量固然重要,但只一味追求数量不求质量,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课外阅读是自由阅读,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使学生心之所至,自我怡乐。

  刘铁芳先生特别在文章中提到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他强调,知识和故事是教育中两个并行的要素,一个让我们获得对世界与自我的认识,另一个则凭借真实可感的生命跌宕起伏来抚慰作为听者的我们的生命。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所以,鼓励学生读一些著名的儿童作品,听一些儿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改善我们日渐贫瘠的道德生活,对于家庭的幸福,对于学校生活的充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 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留给他们阅读时间和空间,读他们自己的故事,读一些美德故事。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 篇6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一直以来总觉得在学校大部分时间忙于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回到家里,要忙家务,还要教育孩子,这些繁杂琐碎的事往往令人感到身心疲惫,哪还有精力和时间去读书呢?

  我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一章节。若有所悟: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热爱读书,精神生活是否充实,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知识渊博,谈吐不凡,会让学生对教师充满敬佩之情,对知识充满渴望。一个知识丰富而渊博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推崇,这样的教师上的课,乃至说的话都能自觉的引领着学生,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那些没有积累的,光靠书本知识灌输的教师,方法单一,底蕴不足,他们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和学生一起走进书籍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因此,还是应该每天挤出点时间,阅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或书籍,了解教育新动态,学习先进的经验,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另外,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读书也是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书中的种种阅历、见识、思想,时时刻刻给予我们引领,提高我们对人生、对生活的看法,从而使我们掌握正确而高尚的人生态度,不断从课外阅读中获得营养,滋润自己。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 篇7

  《与体育教师谈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丛书》中的一本。在阅读这本书以后,让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介绍更是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这本书是编者在新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晶,是广大体育教师工作者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区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课程改革阶段性成果的标志。这本书特别适合于在第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因为书中的内容都是来自实验区体育教师自己积累的经验,是发生在第一线教师身边的事情,是新课程改革中生动的故事。具体心得如下:

  一、深化师生教育观念改变

  这本书中还涉及了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创建等多方面内容。掩卷深思,作为中学体育教师,面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注重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掌握的同时,要积极提炼体育的内涵与精神,并感化和指导十分喜爱体育运动的广大学生,让他们在增强体魄的同时,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领悟体育的内涵,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引导学生是积极地参与,明白参与不是做做样子,运动中并不在乎水平、能力的高低,全身心投入却是最关键的,运动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过程的体验却是丰富而深刻的。积极的投入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态度,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发展的最佳效果。而被动的参与是无效的,实质上也违背了体育的基本要求与精神。当然也要让学生知道体育室中考科目之一,分数也很重要要计入中考总分的。

  二、师生间的'德育渗透

  1、学生需要的品德教育。

  体育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其还有愉悦身心的功能,能调节人的情绪,化解紧张的心理压力,提高人的心理品质,给人带来快乐。要让学生把积存的能量和紧张通过体育运动合理地释放出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既要让学生参与到喜爱的球类运动当中去,获得运动的快乐,也要组织学生从事一些器械类运动,因为它陌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一个技术动作的尝试和把握,这种体验更深刻,成功的快乐能迅速地转化为人的自信。再如长跑运动,它同样也能给人带来快乐,只不过许多学生太急功近利只看到吃力的表象,境界未到而已。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世上什么水最甜?大汗淋漓、筋疲力尽之后喝一杯白开水;什么事情最开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超越了原来一直不能战胜的对手;什么人最让大家敬佩?是跌倒后能站起来,再跌倒后仍能笑着爬起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要使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能积极应对,明白痛苦与压力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真正快乐,在于不断拼搏向前的快乐,在于勇于克服困难的快乐,能化苦为乐。更快、更高、更强,是体育的精髓,也体现了人类的一种精神,不断超越极限、超越自我,创造一个有一个人类奇迹的原动力。应该是面对现实,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通过自身每一次运动成绩的提高,每一个技术动作的改进,每一次拼搏中困难的面对、克服,去审视自己所蕴含的潜力,即是战胜了自我的极限,超越了自我。在于拼搏的过程,依靠比别人多流的汗水和顽强不屈的意志,才能最终从失败中崛起,胜利后也不会目空一切,努力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

  2、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

  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体育教师的具体情感包括:一、热爱之情(包括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和对学生真挚的热爱)。二、期待之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是学生上进的动力)。三、愉悦之情(教师带着愉悦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至终保持愉悦心情,能将学生带进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对课堂气氛、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四、宽容之情(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的良药)。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在体育课堂上和三操活动中积极进取,为我校的健脑健体贡献力量!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 篇8

  请别摘走那朵向您微笑的小花,她还要向他人问好、一棵大树,可以制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千万棵大树,请让绿水长流,请让绿树常青等,这便是最近看的一本书《旅游心理学》中关于景区景点服务心理的一段论述,这些在景区里本没有生命的文字标语,而被赋予人情后,既让游客感觉到人格遭到了尊重,又能让其领会到景区景点的善意提示,从而自觉遵守景区的管理,做文明游客。与此同时,这些人性化的新鲜标语构成了景区旅游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诚然,这就是心理学中细微服务在旅游服务各行业的应用及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

  旅游心理学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对旅***为心理、旅游服务心理等进行研究的一门边沿学科。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展开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读了全国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规划教材《旅游心理学》以后,体会最深的就是旅游服务心理中一些彰显细节进程的实际操纵题目,之前只听说旅游服务无小事,现在却深深地体会到小事做到细微处的困难。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熟悉及其在教学工作进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感悟。

  一、细微服务的理念及其特点

  细微服务,是对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的扩大和深化,具有四个基本特点:

  1.要留意细节。细微末节常常被人忽视,也常常是轻易出纰漏,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2.要留意从小事做起。服务进程的大事大家也想到了,也都有人做,只有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人们不关注,不愿往做,或不想往做。

  3.要亲历亲为不想固然。如在客房服务中,每一个电器的开关要每天检查。不能以为这个灯昨天还亮,没坏,懒得动手,有时恰正是这类想法会出现题目,引发客人的投诉。

  4. 以人性化服务为基础。中国有句老话: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的性情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人的喜好、需求都是不同的,现在的客人更喜欢符合自己个性的.服务产品。有了个性化的需要,就应有相应的个性化的服务。细微服务正是个性化产品中所必须体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通过细微服务来满足客人个性化的需求,使其需求得到满足,心理得到尊重,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对企业的虔诚之心,维持和扩大企业客源。

  二、尊重是弄好旅游细微服务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求尊重的心理是马***需求理论中的一个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旅游服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同等与自由是人人所向往的。人们常说:客人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可见,尊重客人在旅游服务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笑脸迎客,礼貌待客。让客人处处感到温馨,处处得到尊重,即便是景区里那些没有生命的文字标语,我们也要赋予人情,体现对人的尊重,游客既能感觉到人格遭到了尊重,又能领会到你的善意提示,自觉遵守景区的管理,做文明游客。

  满足游客求尊重的心理,让他们兴奋而来,满意而往,一样也适用于教师的平常教学和与学生相处的每件小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位学生,让学生时刻感遭到浓厚的师德、师爱。对所有学生都要等量齐观,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充分发掘出其闪光点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和人生的态度产生重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每个细节题目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如课间情绪的低落、某次课上的留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的不高、乃至是迟到的理由等这些细小的、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学生只有在这些小事上感遭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其受尊重的心理才会得到满足,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从而学会往如何尊重他人。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 篇9

  一转眼走上音乐教学岗位已经三年了。三年来,在师傅们的帮助下,我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我深知,这些进步远远不够。工作上稚嫩的我面临着知识结构、教学观念、研究能力、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暑假期间,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老师的指导下,我拜读了李虻老师的《音乐教师实用手册》一书。这本书从识谱教学、唱歌教学、演奏教学、音乐鉴赏教学等方面作了深入讲解,现将我在书中的收获汇报如下:

  一、唱歌教学。

  唱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愉快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既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又学会自信、自然、有表情地唱歌。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感悟音乐的丰富内涵,热爱生活和音乐,培养健全的人格;通过歌曲的齐唱与重唱,增强群体意识,培养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和共同参与的团队意识;通过理解歌曲含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了解并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

  唱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表情地演唱;形成科学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唱歌姿势,轻松、自然地发声;歌曲中的轮唱、合唱,通过训练后尽量做到音高准确、音色统一;防止过度用嗓和喊唱。

  反思:在我的教学中,虽然注重了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用自信、自然地声音演唱,但是忽略了培养学生了解音乐的内涵,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想这方面略微倾斜。

  二、演奏教学。

  演奏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演奏教学应在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发展其音乐才能,使他们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演奏教学要求合理选择乐器、从简单的乐器学起、独奏与合奏相结合、避免过度强调技巧练习、重视个性差异等。

  反思:每次演奏教学都会毫无章法,乱七八糟。反思发现,我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了技巧练习,没有注重学生演奏兴趣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从兴趣入手!

  三、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评价和判断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鉴赏教学应该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富有启发性,并与音乐历史,文化的学习相结合。

  针对小学音乐鉴赏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应该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活动,引发想象和联想,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

  反思:音乐欣赏课一直是我的弱项,在我心目中,要上好一堂欣赏课太难了。在实际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学生对欣赏课很有兴趣,可是设计好一堂欣赏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每堂课都这样设计几乎不可能,尽量上好每堂欣赏课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本书解决了不少我工作中的困惑,希望能在不断学习中找到更多“黄金屋”和“颜如玉”!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 篇10

  一、客观现状(主观上,时间上,内容上,思想上,方法上)。

  二、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一)人吸收精神食粮的需要: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古今中外的智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与对话。他们的学识、思想、精神、品格等人生收获会对你起到、感染、提升、丰富等受益无穷的作用。

  (二)职业特点的需要:要想给予学生一碗水,自身有一桶水已然不足,必须有长流水。

  (三)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为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成为了必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四)读书三明:一明志,二明礼,三明心。

  三、教师应怎样读书?

  (一)兴趣方面,理性地思考读书的重要意义和读书的紧迫感,有意识地培养读书欲望,提高自身的读书兴趣和主动性。

  (二)内容方面,古今通读,厚今薄古。专博俱修,专精博览。

  (三)时间方面,利用不同的时间段,来安排不同的读书内容。

  (四)需要方面,读出思想碰撞的火花。读书为仰望星空,思考为脚踏实地,学以致用,让读书成为自身成长的重要手段。(学习,反思,创新,发展)。不膜拜,用审视和思考的目光来读书。逐渐完善并形成自我的思想体系。

  (五)机制方面,内力自读为主,外力劝学为辅;自我反思为主,互相交流为辅;现代手段为主,笔记资料为辅。

  四、学校应为教师读书创造怎样的条件?

  (一)合理规划和安排时间,组织教师读书活动。

  (二)创造教师读书和展示条件,促进教师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如每学期向教师推荐或购置一本教育专著,鼓励教师订阅教育专业杂志和书籍,配备相应的现代技术设备,组织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设立学校师生读书网页,评比教师读书明星、读书论文,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读书征文或论文评比活动等。

  五、教师专业素养类阅读书目推荐。

  一类是“教育理性与智慧类”,包括经典和教育新理论类著作。如我们所知的、也是教育权威人士推荐的“教师专业素养基本书架”书籍:《陶行知教育名篇》,《杜威教育名篇》,《国际教育新理念》,《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和教师的谈话》,《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论教学过程最优化》,《论小学教学》,学校无分数教育三步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教育漫话》,《再论教育目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的使命》,《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蒙台梭利方法》,《多元智能(修订版)》等,都是对人类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图书。作为教师,不读这些书就说明还没有进入教育者的'状态。

  另一类是“教学智慧与探索类”,主要为了帮助老师们吸收他人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智慧。例如,《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杨九俊主编 教育专业图书近两年零售排行榜居首位)、《新课程课堂诊断丛书》、《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听名师讲课》、《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推敲新课程课堂》、《另类课堂》、《英美精彩课堂》、《教师科研有问必答》、《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名师备课经验》、《课改新课型》、《课堂掌控艺术》、《教师反思的方法》、《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等。这些书都来自于实践,针对性强,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具体问题,非常实用。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他人已经弄明白的问题,我们不必要从零开始摸索。站在智者和巨人的肩膀上,你会看得更远,进步得更快。以上两类书籍,既有教育理论书籍,也有教育教学实践书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既要读理论家的书,也要读实践者的书,前者可以使我们思想深刻,知道自己未曾想过的东西;后者可以使我们思路开阔,了解自己未曾做过的事情。

  读书四重境界: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循序渐进,三是熟读精思,四是融会贯通。理想中的读书最高境界,是兴趣和需要的完美结合,既能博大,又能精深。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 篇11

  同时实现个性化。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性很强,如果离开教育教学实践,只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如果说学生是在为“明天”而学习,那么教师就是在为“今天”而学习,这是现实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找出驱动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经过这种分析,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更明确的认识,会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更优化。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称职的服务者》,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为帮助学生的学习服务。那么我们又是怎样服务于学生呢?我觉得在我现在的教育中,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醒悟,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又如《谁是学校的主人》让我知道了学生、领导、教师谁是学校的主人呢?我们常说学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学生应该是学校的主人。可是决定学校大事的时候学生有没有决定权呢?那么学生何来主人之言。那么教师是吗?领导是吗?我觉得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那们你就是学校的主人。还有很多内容如《把困难当作机会》……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 篇12

  爱心,从我走进教育这一行中就在耳边回绕。名师呼秀珍在报告会上呼吁:“用爱浇灌孩子。”我的同事李婷老师在暑期班主任培训会中谈到:“用心去爱孩子。”李镇西老师的书中也写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这个温暖的词语始终萦绕在耳边,在我的事业中成长,而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则更清晰地教导我,怎样用爱心去教育。

  让爱与教育同行。

  教师的工作基础就是爱心的传递。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是要善于表达这种爱,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与老师沟通。当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发自内心的爱,也会乐意与老师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与学习。

  现在的孩子,已经和我们小的时候大不一样了。网络、电视等众多媒介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丰富的资讯平台,他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已经非常广泛了。而且,伴随着互联网提供的更丰富的社交平台,孩子们可以完全脱离自身所处的环境,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似乎老师的作用已经有些跟不上形势了。其实,这么想是错误的。随着信息量地增大,对于有效信息的选取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老师在此时就要发挥更多的主动作用,引导学生在皓月繁星找到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的就是教师爱心。

  爱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因为有了爱,工作中才会充满了能量,让我们变得有耐心,够细心,也更具责任心。

  坚持有爱、不忘初心。

  其实,李镇西老师的`书中的事例平平淡淡,在身边许多老师的身影中也都见过,但久久不能忘怀的是李老师的坚持,对教育的坚持,对爱的坚持。是呀,这不是一天一时的热情,这是要把爱融入到一生的工作中,交汇于每个学生的交流中。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口号,就能坚持下来的。这毫不掩饰的对学生的爱,让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爱心与童心作为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使他把教育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告诉了我:教育事业不只是一种谋生的职业。

  爱,是严厉的。

  对于潜能生,爱,李老师的爱是严厉的。其实,真心的付出,对学生的赞美和严厉,尊重孩子的成功,一点点成绩的鼓励,都会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有了爱心,孩子们才努力争取,因为爱中有严,改错才更有教育意义。

  书中的爱给了我启示,给了我方向。书中的爱是一种能量,一种动力,也是内心的一种引导。让爱与教育并肩走,会让更多孩子受益,不要把学生仅仅当成是自己的工作对象,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孩子,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找对方向。我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呵护我的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孩子们在幸福中成长与收获。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 篇13

  《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他在书中讲述了100个教育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诠释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教师与家长的问题以及管理问题。驻足于一百个案例,不禁被那一个个智慧的火花所折服。作为读者,读着也想着,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他做得好在哪里?我正是在这样身临其境的阅读中收获教育的智慧。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老师都有切身的经验和感受。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宽阔,教育办法更有效。

  智慧来自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时时站在学生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多替孩子们想想,师生彼此间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同时也会让师生多收获一份快乐和欣幸!教学中,我们如果能蹲下身来,认真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想,工作总结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

  智慧来自善思。没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会简单,甚至是野蛮。在我们的身边,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更多的`和我一样,每天在疲惫中挣扎,难以享受作为班主任教师的幸福和愉悦,更多的是蒙在鼓里的教育者。我们缺少的就是思考,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关注教育现象、会静心思考、会潜心体会。不仅遇到问题要尽心思考,事后还要善于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反思的习惯。反思,能使自己对工作更清楚,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还有待改进,该如何改进。如果一个老师从来都不反思的话,那么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远也不会向前迈进哪怕一步。反思,是改进的源泉。没有反思,哪来的改进策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也许是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问题。但是,走进《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使我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让我明白了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坚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的信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个人简历在实践中执着地思考,深入地研究,教育智慧将从中汩汩生成。

【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心得10-14

教师的读书心得12-23

教师读书心得03-29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04-01

关于教师的读书心得04-11

《给教师的建议》 读书心得04-01

《致教师》读书心得04-03

教师简短读书心得02-07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02-08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