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断舍离有感
更新时间:2023-04-02 14:02: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断舍离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断舍离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断舍离有感1
今天看了山下英子的心灵断舍离,本来没有指望能有很大的收获,因为自认为自己在整理自己的心灵方面也算做的不错,不过一路读下来还是有不少点醒我的地方,断舍离强调自我重心和当下,对于当下这个部分我比较熟悉,大多数时候也能够以此来开导别人,但自己的现实中却似乎没有很好的践行,最近事比较多,面对各种学习考试,还有日常的杂事,突然觉得压力很大,今天按照英子的方法在心里整理了一下,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只要把重心放在当下可以做的,集中精力去完成就好了,不必被任务堆压垮。
自我重心的基础是自我价值,他人重心往往是自我价值不足的表现,希望别人觉得我是个好人,这好像在说我自己,想想我星图中7宫的太阳,冥王星天平座,海王星一宫,真的是一个很重视关系又缺乏自我的人,而始终关注关系,而失去了自我重心,自我价值感,也同样导致关系中的问题,在关系中无法明确的表达自己,导致别人认为可以随便对待自己,但心里面又有不平衡感,被迫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舒服的感觉,家里偏偏还有两个喜欢入侵我判断,决断的私人领域的人,相处起来也是诸多的不快。
突然明白家人之间,和家人让我觉得不快的原因,因为自我私人领域的被践踏,个人的'选择决断被否定,就好像个人的价值判断,审美被否定,等同于是对自我的否定,任谁都会一肚子怒火吧,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又怎会有好的自我价值感呢。想来母亲真的是一个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所以希望通过奉献他人来得到肯定,也因为自己内心的匮乏,对于别人也是吝于夸赞的,而这些都传承到我们的身上,变成我们在关系中和心理上的困难。
过去虽然对这个问题稍有认识,但认识还不够深,今天这本书重新让我审视这个问题,终于明白问题真正的症结所在,即使相爱多年的人可能也觉得受不了这种类似攻击的评判和自认为是诚实的忠告。尊重对方的爱好和选择才是对关系最好的维护。
读断舍离有感2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作如是言:“阅读,是为了活着”。读优秀的书籍,能为人格和灵魂增添正面积极的东西。深度的阅读,必然会心为所动,将阅读中的点滴感悟与思考,投射到现实生活中,会不觉,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我们少了一些迷茫和浮躁,多了坚定和安静!
前不久,我读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所著的《断舍离》一书。这本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家居整理方法,即断舍离。这三个字读起来,铿锵有力,似乎还带有一丝禅味儿。“断”指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指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指通过不断充分的“断”和“舍”,最后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使自己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的状态。
全书由家居整理所获得的“怡然自得”的体验,去净化思维,改变人生。其实,如果用“断舍离”的理念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发现一节课就如同一个有限的`空间,其中也会有各种无用之物和到处泛滥的“破烂”。只有学会“断”和“舍”,才能让整个课堂因为自由而充满活力,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达到“离”的状态。
一、“断”——断绝低效提问,优化学科任务
英美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师提问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提问需要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百分之六十的提问需要回忆知识点,剩余百分之二十的提问则毫无效果。在我们语文课的教学中,诸如“是不是”“对不对”这类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大量存在;有时候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展开。为了贯彻新课程师生交往互动的理念,我们有时会刻意迎合,营造出师生一问一答的和谐课堂,但是只要仔细揣摩,不难发现,大部分的问题流于形式,并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引导,随声附和的回答也无法反应思维的深度,甚至造成部分学困生浑水摸鱼,掩盖了真正的“无知”。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断问,要把握好提问的节点,在关键处设问,鼓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充分思考,以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重点。
二、“舍”——舍弃无用背景,完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策略,可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生活经验不符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过分注重教学情境的形式;创设的情境局限于课本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适当“舍”情境。要舍弃那些“变味”“走调”的情境,创设联系学生实际的情境,创设结合教材实际的情境,创设依托事实动态的情境。
三、“离”——脱离单纯手段,革新授课模式
多媒体教学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具有多重优势,它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性。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秉承一定的原则,如果使用度把握不好,就容易出现上课时候过度地依赖多媒体,没有板书,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课堂走马观花,看似热闹,实则糊涂。《断舍离》让我明白多媒体教学只不过是一种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手段,它的运用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反,它只是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的完善和补充,我们应当发挥其优势,使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停下课堂中那些看似绚丽多彩的独角戏,那些渲染过多的“无用艺术”,静心去思考,去阅读,去感受……这才是充盈内心的需要。
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读书是一场最简单的修行,它在我人生的某些时刻,给予了我很多的智慧,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解决了我的人生之困。阅读,感悟,践行,并为之重新塑造自我,不断提升自我,影响他人,改变生活!
读断舍离有感3
这是该本书的大体内容。在全部读完书之后,我深刻的意识到,我该对家里做个大扫除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又快完了。这边是过新年年,每家每户都在做大扫除。家里就两个人也没啥要打动干戈的扫除。不过原来空旷的房子,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丰盈起来。其实有很多是不用或是不需要的东西,不知为啥日积月累的,就悄悄的在这家安家了。
我是一个不大会丢东西的人,其实这里说丢也就是我标题说的“断舍离”。如何把不用或是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
仔细想想家里的各个角落布满了很多不用品,买衣服时带的包装袋啊,酒店带回的梳子,洗发液,好看的包装盒,几年都不会穿一次小一号的裙子,等等。
这几天一有时间就开始整理。第一整理的还是阳台,因为经济走入困顿的原因,我这一年已经减少了买花的次数,不过又不想让小家过于荒芜。多以盆栽的花草为主了。最近二个周末把几个盆栽的根草都移到阳台了,花盆减少了不少,看起来也清爽多了。小金竹的枝条很凌乱,很认真的修剪了一番,希望来年有好的美景。
二是衣柜。当初的一个衣柜,后面因为结婚又多卖了一个衣柜,柜子里面还是很拥挤,挂衣服的杠越来越拥挤找一件衣服有时候也变得很难。
把所有衣服拿出来,归类整理,这一整理还真是吓了一跳,居然还有挂着标签的。两年以上不穿的,小一号的,居然还有那么苗条的过去。已经不合年纪的,生活习惯不同的。
看上去还是很好看,当时买时很贵,但已不和适时,真的舍不得。狠狠心放在舍去的那一边。这样一来,柜子是空了些,多了些空间,使用起来舒服多了。
三是书柜。购买来的书和旧书乱堆在一起,有的书长时间不整理已经开始发霉,还有的因为和其他寻物堆在一起,书弄脏了,字迹花了。我把不能看的烂了的装二箱买了,看过的书籍和杂志还可以再看的整理了两大箱,准备捐赠给贫困地区。把其他乱七八糟的生活用品等杂物清理出书柜。这样一来,柜子好看了许多。
四是客厅里的`橱柜堆满了垃圾袋子,出家购物时装东西回家的包装袋,总以为以后出门会用得着,不知不觉才发现原来家里堆满了如此多的袋子。收了两大箱,被老公一顿数落,“原来我们就这样和垃圾生活在一起的阿。”还有各种各样的盒子,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喜欢收集各种盒子,购买衣服、靴子,首饰和化妆品的,纸的塑料的,装吃食的铁盒子等。只要是好看的盒子我都统统留下了。整理后发现有近二十多个大小盒子,我根本没有关顾过里边空空如也,打开盒子里还是盒子,一个套一个,不过几年来,根本没啥东西进去安家,所以再漂亮的盒子,选几个精华,其余的统统排除,竟然装了一大箱箱。酒店的各种洗漱用品,留一部分有客人来时用,其余统统排除。
五是整理厨房。厨房更是乱成一团阿,几年根本不会用的盘子,杯子,购买菜时方便塑料袋,还有购买东西时的赠品,更多的是方便筷子,纸杯,还有过期的吃食。我的天,看来厨房垃圾挺多的。我把我不会用但别人可能用得着的装进一个袋子里放在了垃圾箱的旁边,希望别人捡去还能够用得上。已经废弃了烂了的整理后该丢的丢了。
六是卫生间,堆满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瓶子,多数是沐浴液或洗头液之类的空瓶子,有的还有半瓶或者是三分之一,时间放久了已经有了异味,难怪这里总是有一股化学物品的味道,我也把这些放置过期的洗漱用品统统扔掉了。
当静下心来好好的把屋子里的东西都来个大扫除,断离舍。这以后发现,心情也变的轻松了,以断离舍来做今年的一个总结。
希望明年能以新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
读断舍离有感4
在很多年以前,我就喜欢收拾物件,尤其是整理抽屉,在整理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干净、整洁成为心灵纯净的标志了,通常心情不好时,我也会通过整理屋子、整理抽屉的朴素方式,来平复心情。
近年来,人们关注了一种新型的生活观念——”断舍离“,正是这种观念的极大扩散,悄悄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不说与现今中国反几风的政治话题,这种朴素、简洁的生活信念,通过心灵的净化能够让生活更清爽,让心灵更自由,这是信息社会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回归,现代人对生活本质的回归。
读这本书时,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多年来朴素的行为中有一种”禅意“蕴含其中,”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有有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快活的维持也是需要环境浸润的,用心经营自己生活空间,通过筛选保留必要的物品,以个体为主体,好好维护舒服简洁的小小空间,从此起步,开始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整体净化、梳理,保持断舍离的意识,成为自我生活的主宰着。
读断舍离有感5
我们的父母辈、祖父母辈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对物质匮乏的恐惧植根于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潜意识中害怕需要用的时候缺少相应的物品。
因此,家里囤积了过量的卫生纸、洗衣液、棉被、牙膏、肥皂、购物袋......尽管家门口就有便利店,尽管大超市距离家也不过几百米。因此,冰箱里永远塞满食物,冷藏室堆满蔬菜、水果、鸡蛋,冷冻室塞满速冻食品和肉类。
这种情形有些令人哭笑不得,因为我们一面指责着网络上真真假假的诸如“僵尸肉”一类的食品问题,一面又自己制造着“僵尸肉”。
而《断舍离》告诉我们,要关注当下,要把选择物品的时间轴永远放在现在。不要为了小概率的突发情况,而准备一些一年或几年都派不上一次用场的.物品。
我的奶奶常说:什么上市吃什么。她是一位年轻时自己种地,年老后常年混迹于菜市场的老人。就算不用自己买菜,她也喜欢到菜市场逛逛。她的身体一直很健康,我们猜测,这得益于她喜欢吃应季食品的缘故。
现在想来,这种关注当下的理念,我们反而要多向她学习。对于购物时对物品的选择,应该从重视健康及安全的角度出发,关注自身的需求,而不要掉入低价折扣的陷阱。
得益于父母的教育,我们这一辈也多多少少有些囤积癖。然而,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继承父母整齐收纳的习惯。因此,凌乱的房间是我们这辈人的标配。这一点,从大学时候住校,看了无数光鲜亮丽的女生和她们凌乱的宿舍后,我就没有怀疑过。我也曾试图学习收纳术,想好好整理自己的房间。衣柜太小,就再打一组大衣柜;书柜太小,就用纸箱装了多余的书放在地上;梳妆台太小,就买一个化妆品收纳箱......然而,添置的收纳越多,房间反而越乱。
直到看了《断舍离》,我才意识到,不是收纳不够,而是物品太多了。不知道购买的物品会不会出什么问题而需要退换货,为备不时之需,把购物小票塞满了钱包;买洗面奶赠送的化妆品试用装,总认为出门旅游的时候能用,然而,一年不能旅游一次,于是囤积了三四年;
淘宝上买的便宜衣裙,穿过一次发现不合身,退换麻烦,扔了又可惜,于是束之高阁;
学生时代留存下来的参考书,因为是书,扔之,心中总有愧疚之感,于是收起来眼不见为净。当真正开始着手收拾,才发现,自己十平米左右的卧室中,尽然有百分之八十的闲置物品,其中甚至不乏没用的破烂儿。
尽管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年代,然而物质的充裕也让我们昏了头脑。当你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你不会烦恼,当有十个、百个直至无数个选择的时候,烦恼也就成倍数的增加了。
《断舍离》指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要想活得轻松、自由,就要提升选择力,学会在琳琅满目的物品中,放弃掉那些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通过精挑细选,留下自己真正需要、适合自己、而且喜欢的东西。
《断舍离》不是提倡让人过清简的生活,而是让人通过选择,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从而过上快乐的生活。
读断舍离有感6
今天看了山下英子的心灵断舍离,本来没有指望能有很大的收获,因为自认为自己在整理自己的心灵方面也算做的不错,不过一路读下来还是有不少点醒我的地方,断舍离强调自我重心和当下,对于当下这个部分我比较熟悉,大多数时候也能够以此来开导别人,但自己的现实中却似乎没有很好的践行,最近事比较多,面对各种学习考试,还有日常的杂事,突然觉得压力很大,今天按照英子的方法在心里整理了一下,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只要把重心放在当下可以做的,集中精力去完成就好了,不必被任务堆压垮。
自我重心的基础是自我价值,他人重心往往是自我价值不足的表现,希望别人觉得我是个好人,这好像在说我自己,想想我星图中7宫的太阳,冥王星天平座,海王星一宫,真的是一个很重视关系又缺乏自我的人,而始终关注关系,而失去了自我重心,自我价值感,也同样导致关系中的问题,在关系中无法明确的表达自己,导致别人认为可以随便对待自己,但心里面又有不平衡感,被迫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舒服的感觉,家里偏偏还有两个喜欢入侵我判断,决断的私人领域的人,相处起来也是诸多的不快。
突然明白家人之间,和家人让我觉得不快的原因,因为自我私人领域的被践踏,个人的选择决断被否定,就好像个人的.价值判断,审美被否定,等同于是对自我的否定,任谁都会一肚子怒火吧,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又怎会有好的自我价值感呢。想来母亲真的是一个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所以希望通过奉献他人来得到肯定,也因为自己内心的匮乏,对于别人也是吝于夸赞的,而这些都传承到我们的身上,变成我们在关系中和心理上的困难。
过去虽然对这个问题稍有认识,但认识还不够深,今天这本书重新让我审视这个问题,终于明白问题真正的症结所在,即使相爱多年的人可能也觉得受不了这种类似攻击的评判和自认为是诚实的忠告。尊重对方的爱好和选择才是对关系最好的维护。
读断舍离有感7
这本书以前也读过一部分,感觉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的,当时被别的事耽误,一直没有读完。但是心里从此有断舍离的一个简单概念,平时多多少少也会做一些断舍离的事。
这次读完之后,才真的明白断舍离真正的意义。生活中很多人都因为舍不得,搞的家里没用的东西太多,影响效率不说,还会影响心情,最主要的是影响“气运”。
通过读这本书,也明白了自己的'以前舍不得的心理,知道了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导致了自己的舍不得。
这本书通过把物品想象成人,跟物品做朋友,来分析自己跟物品的关系。让我们一点一点的思考,反省,最后断舍离。
舍弃一些东西的同时,我也反省了一下自己的一些无用社交,有些所谓的“朋友”,是时候从通讯录中清理出去了。
当然还有哪些我们经常缅怀的事情,耿耿于怀的心结,也是时候“断舍离”了,斩断过去,活在当下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是书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以自我为重心,就是跟物品相处的时候,要以自己为主,而不是以物品的价值为主。物品再贵,也是用了才有价值,如果因为一个东西贵,而舍不得用,束之高阁,那这个东西就是无用的。
把时间轴放在当下,则是告诉我们活在当下,跟“不念过去,不惧未来”是一个意思,现在才是最重要的。
断舍离还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断舍离,让自己的生活包括整个人,活的更精致,洒脱。我们也可以“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来恢复自己对生活的自信,让自己有更多的动力,来追求更加精致的生活。
读断舍离有感8
《断舍离》网易蜗牛电子书,因为注册的之后免费送3天的会员,所以用3天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前所未有的快,而且发现了读电子书要比纸质的快很多,当然很多的是喜欢这本书。
以前的认为断舍离就是扔扔扔,读完书才发现,断舍离最难的是断舍离自己的执念,“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这才是真正的断舍离,一提到断舍离就想到我的那一堆衣服和一堆在抽屉中有着记忆的杂物,每次整理都会想这其中有一段回忆,擦拭一番又放回到原位继续静静呆着,或者一些久久未穿过却很干净的衣服,总抱着将来会有机会再穿的想法,让他们占据的本来就不宽阔的空间。
我是一个恋旧的人,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对物品的情感联结,每件物品都有一段故事,和老公曾经恋爱时一起时留下来的并不实用的'小纪念品,还有自己曾经用过的但自然能用的包包,也包括现在孩子在幼儿园里拿回来的手工,统统的被我收藏起来,这些物品的累积足矣让空间被压缩的让人喘不过来气。
听一个好友分享过打扫家务的相关注意的事项,最好蹲着去打扫,因为身体累了,身心就会愉悦,没错,确实这样,每当自己把整个屋子上下打扫很亮堂的时候,虽然身体很累,但是心情会跟着清亮很多。
断舍离所传递的“必要,合适,愉快”的理念,不管从进来的物品,还是要处理的物品,都要考虑的因素,通过整理物品,来调整一个人的心态。
人的正常生活需要有进有出才会有健康的身体,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同样需要有进有出才能有健康的居住环境。不迷恋过去,不畏将来,活在当下,有进有出,生活和心灵才会流动。
读断舍离有感9
书中讲到,很多人购买的焦点放在了非日常的东西上。比方说,有人会为了一年也来不了一次的亲戚、为了偶尔来小住一下的朋友,特意准备茶具和被褥。有的人在碗柜里放了大量专为客人用的餐具,可自己家人用的餐具却很少。
我一直认为聚会应该到酒店或其他地方。家就是一个私密的地方,应该干净、舒适,它应该是你喜欢甚至渴望的地方,而且只要回到这里,你的身心都能得到放松。我本来就是一个宅男,朋友很少,也不喜欢朋友到家里来,更没有必要为了一年一次,甚至是几年一次的事情花钱,不用为了虚荣而硬撑门面。
但是孩子的房间和必要的物品我会保留着。
读了这段,我还有一个体会:
不仅仅是购物,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人生的'其他方面。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多,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乔布斯重回苹果后说:决定不做什么很重要。应当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对我们重要的人和事情上。这两方面做好了,我们的人生就很会有很大的改观,如果这两方面没有做好,即使我们做了再多的琐事,耗费了再多精力,都毫无意义,只是浪费生命。
读断舍离有感10
今年阅读的最有意义的一本书就是《断舍离》,《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系统阐释断舍离理念的图书。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这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
随着图书的畅销,"断舍离"成为时尚新词,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如今,"断舍离"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
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却怎么都丢不掉,因为“舍不得”、“好可惜”;不断地买新东西,怎么都停不了手,因为“万一没有……”、“总有一天会用到”;想把屋子收拾干净却迟迟不肯行动,因为收拾“很麻烦”、“费时间”;……
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作者山下英子通过参透瑜伽“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并由此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断舍离”的要点之一在于,要以思考自我真正需求为中心,而不是成为物的附庸。
断舍离所要倡导的正是这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它所标榜的是让你达到一种自在境界,不为外物所累,清心自在。有点禅宗的`意思。
断舍离需要你考虑两个重要的轴线,一个是时间轴一个是关系轴,在时间轴上我们必须关心现在而不是过去和未来,现在你需不需要才是重点,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在关系轴上要以我为中心而不是物,我需不需要,而不是这件东西好不好。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过实践断舍离,人们将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读断舍离有感11
刚开始买房子的时候,对于收拾整理家,用各种花哨的手段布置家非常感兴趣,今天买这个,明天买那个,就连沙发上的抱枕就买了十几个,现在有了孩子,东西越来越多,哪个屋子都堆得满满的,旧的不用的,也不舍得扔,有各种理由不想扔掉。
看到这本《断舍离 正能量翻倍的生活整理术》,才豁然开朗,原来整理东西并不仅仅是收拾东西,收拾的还是一份心情、一份生活的态度,舍弃了不用的、多余的、废旧的东西,得到的东西也会更多,这正是这本书传达给我们的正能量。
没看书之前,还觉得收拾房间还有必要写一本书出来吗?不就是打扫、收拾、整理吗?东西还是那些东西,等收拾完了,过几天又会乱掉的,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收纳整理变成了大工程,每时每刻孩子都在翻东西、乱扔东西,刚整理完又被打乱了,连抽屉都抽过来抽过去,最后没办法就卸下来了,更有衣橱,只要开开,里面的东西全都扒拉出来。我想我应该学习一下《断舍离》传达的精神,舍弃那些“丢了多可惜、说不定哪一天还有用”的想法,破除“不能乱扔东西”的旧式教育理念,还得下定决心放弃“真的很贵的那些东西”、“别人送的那份礼物”、“非常有意义的纪念品”,这些曾经很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已经结束了它们的使命,成为过去生活的一部分,留着它们只能消耗我们的能量,那就送给需要的人、再循环利用,或者捐助出去,给它们找个合适的处理地方吧。
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茶几上乱七八糟,也有很多装饰,孩子爸爸说过我很多次,都不舍得扔,但是有了孩子之后,收拾的一干二净,啥也没有了,呵呵。那整理房间就从这样的地方入手,先易后难,这也是书中作者传达给我们的方法。在这方面,孩子爸爸比我强,同样的东西摆放的方式、次序不同,都会影响空间的'利用,作者也在书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收纳整理方法,帮助我们更好的“断、舍、离”。
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断、舍、离”,却蕴含着生活的大智慧,它可以让我们更加认识自己,解放被囚的心灵。通过整理房间,只保留领自己满意的东西,会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发现自己的自卑感、发现自己的寂寞与不安,由此踏上了改变自己之路,舍弃了不用的东西,房间变得竟然有序,心情也大好,人际关系将会变好,变得更喜欢自己,不再被规矩、章程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