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4-28 10:57: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项羽之死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项羽之死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项羽之死读后感1
在华夏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朝代更迭,人才辈出,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然而在这源远流长的长河中,有一位真正的英雄,可能他在整个历史中是昙花一现,如流星般快速划过了天空,但他所留下的痕迹,却名垂青史,他就是项羽,一个虽败犹荣的真英雄
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里,他把项羽列入了本纪中,而本纪乃是记录帝王,可见司马迁对他的推崇,如果说项羽要是不自矜功伐,刚愎自用,可能坐上帝王宝座的就是他了吧,但是如果项羽要是真的这么完美,也许也就没有那么多史学家对他那么推崇,正所谓有缺陷的美才值得欣赏,虽然他死的可以说是理所当然,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猛士,只可惜他坐错了位置,就好像名家所说,可用之人却居用人之人之位。
在项羽这轰轰烈烈的一生中,可以说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鸿门宴中,那一次可以说是杀掉刘邦的绝好机会,但项羽没有做,他放他走了,很多人都说是项羽刚愎自用,不知谋略,但我觉得这是王者风范,只有对自己真正自信,对那些阴谋不屑一顾,光明磊落之人,才会这么做。不屑用阴损之计杀之,要杀就要在战场上正面杀他,也许对于项羽来说,名声真的.比姓名都重要,你单枪匹马来,我不屑杀你,你带军队来,我再于万军从中取你首级,这就是项羽,一个勇猛无畏的真英雄,有人说为人处事,应当圆滑,有刚有柔。但项羽不是,他就像王者之剑,一旦出鞘,就勇往直前,不折断不归鞘。
垓下一站,汉军使用计谋,在四面围唱楚歌,打消楚军气势,项羽听闻,不禁悲泣,难道楚地自己的家乡被人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他连夜起来,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有人说这里表现了项羽懦弱的一面,实则不然,这里更表现了他的儿女情长,铁血英雄也有柔的一面,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他并不只是在战场上拼杀的项羽,也是一个爱惜美人与爱马的柔情之人。
项羽,一个直至现在也颇有争议的一位历史人物,也许想想他若是还在,面对这些评价,怕也是不屑一顾吧,也许到了他那一个境地,已经不叫自负了,毕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呢,或许我们怎么推测,都不会真正读懂项羽,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那纵使敌众我寡,吾亦于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的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与铁血柔情的儿女情长,项羽,虽败犹荣!
项羽之死读后感2
项羽生活在秦朝末年,自小胸怀大志,武艺惊人,正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一身神力尤为天人。中国人历来崇尚统一,认为分裂不对,项羽也不例外。他建立了西楚霸王基业,却最终在乌江自刎而死,失去天下。
项羽小时候,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又教项羽学习兵法。此时的项羽虽然年少,但却胸怀大志,令人瞩目。而后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更是令人敬佩,并非池中之物。
鸿门宴上,项羽手握40万大军,而刘邦仅10万。倘若项羽真的想杀刘邦,又怎么能让刘邦逃走?他如果一定要杀刘邦,范曾示意时,就可杀。刘邦逃走后,张良把白壁献给项羽,项羽还肯“受壁置之坐上”吗?显然,项羽并不想杀刘邦,这也并不是“优柔寡断”。当时有资格成为项羽的竞争对手还有很多,而刘邦自愿放弃关中,前往比较偏远的汉中巴蜀之地,说句实在话,能打回中原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所以,项羽有什么理由要杀掉一个当时并没有多大威胁,未来威胁的可能性也很小的.刘邦呢?
垓下被围,在最后艰难时刻,他面对虞姬,面对宝马,他做了一首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哭了,我们的霸王哭了。男人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项羽来到乌江时,亭长告诉他,现在整个乌江之上,只有我这一只小船,请大王立刻上船,汉军无论如何追不过江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数十万人,完全可以在那里再成就霸业。但是,项羽拒绝了。我可以输,但不服输!天要亡我,我便逆天!项羽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冲向汉军阵营,硬生生杀了数百人,最后身受重伤,自刎而死……
平心而论,项羽项羽性格急燥,心胸狭谥,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不懂得知人善用。他更适合当武将,并不适合当皇帝。但他身上有的,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他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项羽之死读后感3
提到项羽,我最先想到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猛和所向无敌。读完这篇《项羽之死》,我才真正的认识了他,发现了他既有优点,又不免有弱点。
项羽的军队垓下被围,听到四面楚歌,他乃大惊,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濒临危险的时刻,项羽不仅为自己担忧,还为自己的军队,为自己的美人和宝马担忧。将自己的`铁骨柔情展现的淋漓尽致,的确不失为一个重情义的人,不失为一个英雄。
我记得《明朝那些事儿》里有这么一句话:“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我认为项羽就是这样的英雄。东城之战中以八百骑士对战汉军千人,虽然知道胜利的希望十分渺茫,可还是不顾一切,勇往直前,杀出一条血路来。最后知道自己完全不可能成功击退汉军,已经必死无疑了,也要“必三胜之”。他认输,但坚决不服输。
他拼到最后,身边的原来的江东八千子弟没剩下几个。本来有机会能够渡过乌江称王,但是他却笑着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心胸坦荡,重情重义,他的弟兄去世了,他怎么会独活在这世上?他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在苟且偷生和保全气节中,他选择了保全自己的气节,潇潇洒洒的了结自己的生命。这样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是被后世所崇拜的。故著名诗人李清照评价他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虽然他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只有帝王才能入的本纪中,可他这一生却并没有真正当过帝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在东城之战中,项羽“所杀汉军数百人”。别的将军在打仗的时候都坐在大营中出谋划策,只有项羽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奋力杀敌,冲锋陷阵。根本不会知人善任,难怪田间的农夫都对他不满,在他迷路的时候故意给他指条错误的路。
他还有一个弱点就是心太软,有妇人之仁。虽然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在《鸿门宴》中却现了端倪。就是因为他的一时心软,才错过了杀死刘邦的最好时机,从而导致了他最终的悲惨的结局。
不管是武功盖世,铁骨柔情的项羽,还是犹豫不决,自矜功伐的项羽,他都是那个霸气侧漏的西楚霸王。就像司马迁说的那样——“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之死读后感4
有的人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而有的人认为项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英雄人物。
毛泽东评价项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意思是要乘胜追击,“宜将胜勇追穷寇”,不能像项羽一样,贻误战机。
宋代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他活着是人中的豪杰,死了也是鬼中的英雄。在李清照之前,晚唐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大家对项羽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
其实在我心里项羽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豪杰。在《项王之死》中,项王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可见项王即使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可项王依然有情有义不忘曾陪伴他的宝马和女人。即使自己生命不保,也希望能将他人安顿妥当。
在课文的第三段写项羽的.东城溃围之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第一次通过“项王大呼,驰下,皆披靡”来表现出项羽那势不可挡的气势。第二次行动项羽并没有动手,仅仅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_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羽那摄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跃然纸上。第三次行动,项羽斩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亡其两骑耳”。这三次的行动都写出了项王的神勇,和他那一股子不服输的气。
在课文的最后几段,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可见项羽是多么的知耻重义。在生与义之间,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从容地做出选择。项羽就是那种宁愿站着去死,也不愿跪着苟活的人。而在这时那位曾经“泣数行下”的血性男儿,这时反而笑了。“项王笑曰”的笑,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他的那份在面对危机时刻的从容淡定深深吸引着我,感染着我。我想,我没有理由不喜欢他把。
在课文结尾更是写项羽慷慨赐头,“吾为若德”;在乌江自刎而死。更是可以看出项羽的高贵感和英雄气质,表现了项羽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项王豪爽直气,有情有义。在我心里,项羽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一个值得我欣赏尊敬的英雄人物。
项羽之死读后感5
当代最伟大的战士,最强大帝国的君皇,同时也是最骄傲的勇士,已永久长眠了。他的佩剑,那把令汉军闻风丧胆的剑静静地插在他身旁的土地上,剑刃如流波般闪着光。
没有天地异象,没有鬼泣神惊,他默默离去。阳光倾洒在他的脸上,为他那苍白的脸庞增了几分光辉,他以最骄傲的方式最光荣的与最激烈的战场告别,他求仁得仁,再无遗憾。
惊才艳艳、勇冠三军、野心滔天、傲骨铮铮,这些词,都无法概括他西楚霸王项羽。如此人物,以往的历史中不曾有,未来也不会再出现了。
他具有诗人般的才情与孩子般的天真,纵然他身为最强大的战士,威严、强大、无敌于世,但从本质上讲,他还是当初那个骄傲的青年。
他骄傲到睥睨的`境界:东城快战,29人破两千。面对百倍于己的敌人,战而胜!有如此胆识,如此勇力,狂,又如何?自负,又如何?
但是,最终他败了。历史永远是为胜利者而书写的,不会有人记得是诸侯背叛使情势逆转,不会有人记得是汉军背信弃义乘机偷袭,更不会有人记得面对如此境况项王仍“所当者破”!他们记得的只会是并仅仅是项羽败亡垓下这一个现实罢了。
如果他胜了,史书中一定会这样评价:“王以盖世武力夺天下,顺者,昌;逆者,亡!百战而无一败,天下有不从者,屠其城、掠其财、杀无赦!战旗指处,望尘远遁。有犯西楚天威者,虽远,必诛!”
不过,没有如果,他就是败了。那么多唾手可得的胜利就被他一次一次放走。单提那鸿门一宴上的“把酒言欢”,就是他骄傲的后果。
——骄傲的人必因骄傲而亡。
他输了,这是他第一次输,同时也是最后一次。他太骄傲了,骄傲到不愿站起。他有盖世武力;他有绝世名骑;他明明可以东山再起!他却骄傲放弃。他于乌江自刎。嘴角甚至挂着几分笑意——这个风华绝代的男子,绝不愿因战败被人追的狼狈逃窜。这个世上,只会有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霸王,而不会有一败涂地的项羽。
他走了,一个时代为之划上了句号。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之死读后感】相关文章:
金鱼之死的启示03-24
《项羽本纪》读后感03-17
项羽本纪读后感09-01
《杨修之死》读后感03-04
杨修之死读后感05-30
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06-13
垓下歌 项羽_垓下歌赏析05-05
杨修之死读后感范文10-08
《项羽本纪》读后感7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