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更新时间:2023-08-07 08:18: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红楼梦有感15篇【优选】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红楼梦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红楼梦有感1
这尤三姐何等刚烈人,在这回中可着实体会到了。
先是之前,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又想撮合尤三姐和他大哥贾玲,谁知尤三姐压根不吃这一套,跳起来站到炕上指着贾琏就是一通大骂,还不带脏字的那种,句句犀利,把事情看了个明白,也不避讳,叫那贾琏吓得酒都醒了大半——因为根本想不到是这么个“泼辣户儿”。
“这三姐索性卸了妆饰,脱了大衣服,松松的挽个纂儿,身上只穿着大红袄儿,半掩半开,故意露出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又说那一双秋水眼,再吃了几杯酒,越发横波入鬓,转盼流光。“这描写的尤三姐可真是风情万种。她是少有的泼辣直率和性感撩人结合,让那贾珍贾琏看得欲进不敢,欲远不舍,真是被尤三姐握于掌中,动弹不得了。那尤三姐也”任性“得很,酒足兴尽后她便撵了贾兄弟二人,自己关门睡去了。
尤三姐在用情方面也是一往情深,她相中的是那五年前有一面之缘的柳湘莲。“他是那萍踪浪迹,轻易不见人影。“可尤三姐说了,这人一年不来,她等一年;十年不来,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她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常斋念佛,再不嫁人。尤三姐就有这般痴情,为一段可能永远等不到的情,她就能说到做到。
但可惜,痴情儿最终等来的是个悲剧。
柳湘莲有愿定要一个绝色的女子,虽然他后面又说“任凭定夺,我无不从命“,但他到底心里始终有这个念想的。贾琏让他留下个定礼,他倒是十分了解柳是个心不定的人。柳湘莲答应得爽快,将他传代之宝”鸳鸯剑“交去做定礼。”弟纵系水流花落之性,亦断不舍此剑。“这番诚意,看起来貌似挺信得过。三姐看到此剑”冷飕飕,明亮亮,如两痕秋水一股“喜出望外,大概不敢相信幸福来得如此突然,连忙收了,挂在自己绣房床上,每日望着剑,自喜终身有靠。尤三姐喜这把好剑,更喜她终于找到了依靠、哪怕还并不了解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柳湘莲后来从宝玉那儿得知贾琏偷娶尤二姐的事,又犹豫了起来,他说:“路上忙忙的就那样再三要求定下,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我自己疑惑起来,后悔不该留下这剑作定。所以后来想起你来,可以细细问了底才好。”看起来柳这番话有点渣,但仔细想他说出这些话也情有可原。对于这桩“天降的婚事”,他总不能傻乐着就接受了,也知道贾琏不会无缘无故来给他张罗这些。他一个平日常不见影儿的人,怎会随便就交代了自己以后的'去处。但他是现在又后悔起来,只能说为人处世还有些青涩,轻易就应下了,还交出了传家宝。又比较天真,想着去要回鸳鸯剑,以一个“家姑母于四月订了弟妇”的看起来就知道是借口的理由想走。那尤三姐哪里听不出来这其中的意思,好不容易等了心上人来,今忽见反悔,又觉得他可能在贾府中听了什么话来,把她当成了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
若真是这样,尤三姐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便将鸳鸯剑亲自交还给柳湘莲,交付一瞬间竟用那鸳鸯剑的雌剑自刎了。
尤三姐恨柳湘莲吗?大概不是,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五年的盼望以为终于要开花结果,可到了却不了了之,反倒要被心上人误会成淫奔无耻之流,既然这一朵痴情已碎,倒不如一死了之来纪念,也要叫那柳湘莲看清,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那柳湘莲见此,惊得大哭,万万想不到是这等绝色、这等刚烈的女子。连哭几场,昏昏默默,告辞而去了。
最后是一个有些“传奇”的结局:柳湘莲看那尤三姐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他哭道:“妾痴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仙姑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千情鬼。妾不忍相别,故来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柳湘莲不舍,忙于上来拉住问时,那尤三姐一摔手,便自去了。
自此柳湘莲惊醒,似梦非梦。睁眼看是一座破庙,旁边坐一道士。柳湘莲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去了。
或许是对尤三姐的愧疚,又或是对情的困惑,柳湘莲,这个本是萍踪浪迹的人,在为尤三姐的痴情所震撼之后,又消失于天地之中,飘然而去了。
读红楼梦有感2
四大名著想必是孺妇皆知,四部佳作各有千秋,而我却认为,《红楼梦》最为引人注目。她不似《水浒》,写草莽英雄、江湖豪杰之事,行侠仗义、报仇雪恨之心;也不似《三国》,写雄主名王、谋臣勇将之事,攻城略地、纵横捭阖之心;更不似《西游记》那样,写求取佛经、历尽磨难之事,斩妖除魔、伸张正义之心。她犹如一个“新新人类”,竟是描述了一群少男少女,特别是以妙龄少女为核心所展开的故事画卷,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封建社会是没有人权的,特别是在末期,更是不把人当人看,而女性的地位,根本就不存在。历史上,在战况危急之时,围城之中,没有粮食,便将城中的女人全捉来吃,这样的事情多次出现在史书上,还不是野史,而是辉煌的正史!而就在这样的社会,就出现了这样一本书,书中的女性,个个聪明美丽,有自己的想法主见,有自己特殊的行止见识,好像现今“女强人”的先祖,并且,还有一个七尺男儿说出了“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怎能不谓之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再来看看写出这本看似“叛逆”的书的作者,他就是“曹雪芹”。书中的取材,大多都是来源于他年少时的'笑声与泪水。我曾经看过一段文字,曹雪芹的写作目的就是要“使闺阁昭传”,让天下后世人知道“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泯灭其也”。他也曾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比裙钗;我实愧则有,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听,这不正是当初宝玉在那些女子前,自惭形秽,以“浊玉”自称的原型么?不难看出,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化身兼“进化级”了。
宝玉,如同是封建社会孕育出的“新人”胚胎,显然与那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开始时,这个问题就显露出来,在他年幼抓周时,一把就抓个脂粉钗环,让贾政当机立断,他将来不过是个酒色之徒,从此对宝玉只有蔑视与不屑。而宝玉,从小,就与丫鬟姐妹们“混”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更是鉴证“酒色之徒”这个称谓。他除了对贾母和王夫人等的亲人之爱,对身边的每一位女子都喜欢着,尊敬着,举止也亲密无间,但没有半分逾越。也难怪,鲁迅也称之“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
当然《红楼梦》是女性的颂歌,其中女子多得眼花缭乱。她们,汇聚在大观园中,就像个小小的女儿国。这些女孩儿,都容貌俊秀,浑身散发着青春的纯洁气息。她们虽说是大家闺秀,却不似自古以来的女儿一般:在家中,对父母唯命是从,出家后,以“三从四德”为毕生目标。她们有自己的主见思想。书中有两个重要人。一是林黛玉,二是薛宝钗。命运将她们俩与宝玉紧紧相连。面对黛玉,宝玉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因为,黛玉懂得他这个“新新人类”的思想,两人同枕一个枕头,躺在床上说着悄悄话,对男女有别之类的世俗视而不见,显然是两个趣味相同的人儿。而对宝钗,宝玉是相敬相爱,但心里总有隔膜,宝钗处事是圆滑的,比黛玉得人心多了,可正是她对任何人都那样温和,就越发让人无法走向她的内心。可贾母她们也发觉宝钗是当妻子的最佳人选,毕竟黛玉那温顺下隐藏的叛逆让长辈们不安,正是如此,故事终于走向了最后……
读红楼梦有感3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各位分享。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各位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洁的爱情。
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恶如仇,真乃一女中豪杰,但却因此引起贾府主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黯然泪下。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惨故事,尤三姐为了爱情,情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尤二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
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壮的爱情悲剧,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是不分贫富贵贱的。不能让世俗影响纯洁的爱情,虽然现在社会的拜金主义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结婚的言论。”在婚姻上更讲究门当湖对,我不禁慨叹古人的爱情,他们为了敢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敢于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难道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爱情吗?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自己的答案,愿世俗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读红楼梦有感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一番话令人辛酸,却也显出他与众不同之处。或许正因为他的不同,《红楼梦》才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又或许是别的原因,但《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早已忘记当初为何执起这本书,但它无穷的艺术魅力确实不断吸引着我。
有人说《红楼梦》是读不尽的,诚然,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从原先的人生有限,天地无情的痛苦和无奈到留恋美好的人生而又对人生美中不足的哀婉与感叹再到对人生乃至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还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读红楼梦有感5
一标厚厚的《红楼梦》承载着曹雪芹多多伤感的情念;一个集体物悲剧命运的末结又包括着他多少无奈。
“父儿是水干的“,每想讫这句话,都不禁一笑。
“花谢花飞花谦天,红消臭断有谁怜”,我闻声黛玉在低低吟唱,手把花锄,掘出一个坑,微微的将香袋抬出来,用洋埋葬,眼泪却不禁湿了眼眶。是否想伏了自己浮浮重轻的身世,是否在感慨命运的不私?众人都说你孤傲,可尔却只能感想到你的凄甜取凄凉。你是那株绛珠仙草,为报神瑛酒保的灌溉之仇转世投胎为人。这是否也就注定了你要为这“有是似傻如狂”的公子淌尽毕生的眼泪?
你爱泣,生涯在封建思维极为浓厚的贾家观后感大全,你没有能够诉说的人,你只能依附自己的泪水来冲走心坎的不开心。你的别名鸣作“潇湘妃子”,传说中娥黄,母英得悉舜逝世去的新闻,泪撒斑竹,而你潇湘馆里的那些竹子,是否也果你的泪水,而残留更多的泪痕。
“侬今葬花人啼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该你吟出这两句时,你是否未经望见大家命运的终结点。黛玉,你尽力的抵御着封修野族,可凭借你的力气,又能耐它何?你望不惯宝钗的阿谀,谄谀,你也不理解迎遇贾母,你独来独往,打成一片,丫环,小厮皆说你不如宝钗恶相处。他们哪面懂你!你是黛玉,口比天高的黛玉,你即便冤屈自人也不愿息践本人,便使得不到他人的体谅,你也从不废弃自彼的准则。
你很有才干。水边联诗史湘云的”冷塘渡鹤影”不难倒你,你低头望睹地空的'亮月,对没“凉月葬花魂”的千古名句;破意新鲜的《五美吟》,至昔替己称颂。最爱的仍是你的《葬花辞》,没有什么太多的理由,只由于读葬花辞就能感触到你的心境,泪水返去在读到“一晨春绝红颜老花降我灭二不知“时,滴涨下去,晕染在纸弛上,仿佛能看见你哀伤的脸庞……
你毕竟是离启了。在宝玉与宝钗大婚时,你惨惨地留下一句:“宝玉,你佳……“就放手分开。你将这终生所有的眼泪都给了他,算是偿还功他了,只是,你可晓得,有多少人为你的逝去觉得可惜与不舍。那么漂亮的一个人,那么剔透的一个人,终是”量利洁来还净往“。
花魂是谁?从是黛玉。
折上书,好像仍旧能感触感染到黛玉的吸呼,安静,雀跃却又远不可及……
读红楼梦有感6
初得《红楼梦》一书是在小学五年级,我至今仍记得那本书的封面:远处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园,虽然有些模糊,但不乏朦胧之美。近处有一竹制的花篮,篮中及四周满是残落的花瓣,蓝子旁有位美人儿拿着一把花锄正在专心的挖制花冢。只见那美人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正如传说中的那样“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病之身。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不难想象,此美人儿必是那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了。一幅画,便传神的描述了“黛玉葬花”的凄凉场景,也勾起了我浓厚的阅读兴趣。
《红楼梦》本叫《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话说只因西方灵河堤上,三生石畔,有株绛株草,那里有一块女娲补天时用剩下的石头,因通灵性便各处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便留他在赤霞宫居住。一天,他在灵河岸上行走,看见这株仙草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株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又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得换人形。然仅仅修得女体,终日游于离恨无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恩,故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为人世,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眼泪还他,便得过了”。有一空空道人得知,便带那石头与绛林草一起去警幻仙子那,让他们下凡历结、还愿。想必那绛株草便是林黛玉,她所要“还泪”之人必是那口含通灵宝玉而生的贾宝玉了。再说那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上包悟空,遂改名情憎,改《石头记》为《情憎录》。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约《红楼梦》并提一绝——即书的缘起,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今共看了三遍《红楼梦》,但每次读都有着不同的感受。第一次读便是在小学五年级,字还认不全,便一字一字的查字典,等后来读通了,前面的内容也差不多忘了,前后读的时间加起来快一年,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烦”,但又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总想再好好读一次,于是我便于初一的暑假期间又读了一遍,谁知一发不可收拾,近十万字的书,我用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所以印象十分深刻,虽然有些消化不良,但还是读出了一种感觉:“悲”!想当初黛玉初进贾府时,所有人都对她那般的好,特别是贾母“心肝儿”、“宝贝儿”的叫着,可到后来黛玉病危,她只忙着给蒙在鼓里的宝玉办婚事,直到黛玉离世也未曾露过一次面。还有那泼辣蛮横的王熙凤,当日也是装出无限怜爱,并对宝、黛俩人的`婚事赞不绝口,可到后来却临阵倒戈,使宝、黛二人终究不得修成正果,自己也落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千古骂名。而第三次读,便是高一的暑假,为将其慢慢消化,我一日只看二至三个章回,最后终于发现里面真正暗含之意,那便是一个“美”字,有情美、景美、神美、韵美、意美,当然还有凄美。心中不得不佩服曹雪芹前辈的文笔之美。
如果说有爱情四大悲剧,我认为那莫过于《焦仲卿与刘兰芝》、《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贾宝玉与林黛玉》了,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父母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可惜他们没有生在一个爱情至上的年代,一个开满“蝶恋花”、“虞美人”的世外桃源,在那里:她是他云鬃轻挽的娘子,他是她断了仕途的官人。没有人能够拆散他们。所以只可惜他们生错了年代,也生错了地方,如果宝黛出生在平民家中,那么或许他们的两情相悦,能够使他们修成正果,有人说,宝黛爱情悲剧的发生有一个罪魁祸首薛宝钗,如若不是宝钗的出现,宝玉便不会娶宝钗,黛玉也不会被气死,我想也不尽然,要知道王夫人之所以不让黛玉嫁给宝玉的主要原因是她嫌“黛玉的体质太差,命相太薄,怕日后拖累了宝玉”,所以就算没有宝钗的出现,王夫人也未必找黛玉做儿媳,更重要的是黛玉不会要他的宝贝儿子去参加科举考试,日后终会“误了他”,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有人说黛玉太过娇情,太爱计较,动不动就生气,其实这也不能全怪黛玉,人家千金大小姐,有点小脾气也很正常,再说人家年幼丧母离父来到生疏的舅舅家,如果对别人唯唯喏喏,就是贾府上下的丫环也不会让她好过,所以黛玉有点儿小性子也算是自卫吧!也正是有了这一缺点,才使得黛玉的形象鲜明突出,与众不同。再说宝玉,虽生在王候将相家,却无半点凶悍之性,平日里多与女人待一块,虽有一些娇情,但也能“出於泥而不染”,只因他始终钟情于黛玉一人,这一点,就值得赞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虑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前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黛终究了结“还泪”之愿,宝玉亦结束历结。一曲《红楼梦》在作者那“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的结语中结束了。曲终人散后,引发后人的是哪些思考呢?是亲情、爱情、友情还是人性呢?怕是都有,又怕是都没有罢!
读红楼梦有感7
读了《红楼梦》这部小说,这部小说是曹雪芹著作的,在封建社会下,还是农村,那么艰苦,没有笔,没纸,就凭着他那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都写出了前80篇。后来他的徒弟高鹗被他师父打动了,帮助他师父完成了后四十四。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事物,才能有这么的默契,写得那么好,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体会到是那么的感人,是他用心去体会,胸有成竹了,深入进去了,才能沉醉其中,看出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写这部《红楼梦》。自己妻子过世,爱子夭折,竟然还树立起自己的信心,有这么大的举动,这么多的汗水都没有白费,这么多的安慰都自于他的心底,在四大名著中最感人的',对于他的比喻还在心里,有时想到却说不出,很多…………
在我们这高科技时代,不在那么陈旧腐败,但这是用汗水换来的,我们要学习他坚忍不拔、执着、勇往直前,废寝忘食等好品质,更要珍惜今天的阳光,今天的时光,今天的万物,等待明天的万物,珍惜自己,让自己的想象一小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环境,让现在的社会更接近高文明社会。
让社会文明和生活发展更好,更加完美。
读红楼梦有感8
是谁感叹:“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阅遍这《红楼梦》,才终于明白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戏,高潮迭起,跌宕起伏;亦或是一支曲,婉转悠长,动人心弦。
在那形形色色的人物中,我想我最喜爱的便是宝玉和那黛玉。
想这宝玉,虽言顽石一块,享尽人间千万荣华富贵,,却也终究抵不过心中对仙境清静的渴望。兜兜转转,一十八年的徘徊,终究也不过是寥寥一场梦。不过,到也里这世上走过一遭,看尽了红尘,也园了自己青梗峰下“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的梦。
何必痴笑宝玉喜爱在内帷厮混?若他也同贾环、薛蟠一样,去沾染这世间的粗鄙之风,倒也不会有“女子清爽,男子浊臭逼人”的感悟,也无“撕扇子做千金一笑”的佳举。
不必痴笑宝玉不爱读书,不喜功名。在我看来,这并非是不思进取,也不是一种堕落。纵观那个时代,学子都极力读书,以谋求金榜题名,好将来中个一官半职,以便光宗耀祖。可单单这宝玉偏与世俗相违,不重名利,不喜读书,成为封建时代的“异人”,这是一种价值,也是一种敢于追求自我的勇气,
更不必痴笑宝玉即使家教甚严,却没能成为学堂首屈一指的人物。若是徐徐想来,宝玉也是极其聪慧的,莫不,怎有他芙蓉花前洋洋洒洒的《芙蓉女儿诔》之作?也不会海棠诗社中,怡红公子的佳作。
在我心中,宝玉也并非如书中所云“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反倒是追求自己想要的风向杆。
再看这黛玉,初阅“黛玉进贾府”这节,偏偏无法忘掉的便是写林黛玉容貌的这一段。“两弯似蹙非蹙卷罥烟梅,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袭一身之病”,这等柔弱,也合他“葬花吟诗”的多愁善感和那海棠诗社中,被评为花魁的潇湘妃子美称。
不论黛玉常在窗前落泪,感慨世事,若她没有这等情怀,怎能有日后众多感情洋溢的.诗篇?
也不必再论黛玉平时待人苛刻,在面对意中人宝玉时,也是极有心的。单为他做的玉络子和荷包,也可从点滴件看到黛玉心思的独特与缜密。
更不论黛玉通报与一样不喜追逐功名,若黛玉没有这样的思想,宝玉也一定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了。没有黛玉的同心,宝玉顶无法与其亲近,会更加孤独的享受着这锦衣玉食的生活。
柔柔黛玉,仅因前世的为绛珠草受仙子日日浇水之恩,便化作今生无尽泪以报所承恩德,也创下这举世柔情,苦苦一世,泪水流尽,终于唱完了这貌似繁华,终则凄婉的一出戏。
黛玉与宝玉,多年的心意相伴,终于长大,却发现一切再不似幼时。大家庭制度的压制,也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腐朽。宝哥哥终究没能娶到林妹妹,致黛玉含恨而终,令宝玉独乞“青灯古佛前”,这是一种悲痛,也是封建适度下人们无法事事如愿的缩影。
一场戏,一首歌。这幕红楼便是一曲绝唱,花落人散,是非已定,留给世人的唯有无限的感慨。
一朝幕落,便已曲终。
读红楼梦有感9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位女子,自幼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姊妹,身世如浮萍,美貌若凤仙(好女儿花),待人平静和气,与人为善,处事心中持平,从容不迫,虽然出身卑微,但是赢得贾府上下敬重。要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完美女性,平儿可以享此殊荣了。
虽然通篇并没有对于平儿相貌的正面描写,但是作者擅长侧面描写,使平儿之美跃然纸上。刘姥姥初进荣府,见“平儿遍身绩罗,插金带银,花容月貌的”(第六回),竟把平儿误以为是凤姐。宝玉评价:“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第四十四回)。 李纨尤为怜爱平儿,赞平儿“这么个好体面模样”。更值得注意的是,尤二姐事先听兴儿介绍过平儿,文中这样描写,她初见平儿时,“见他打扮不俗,举止品貌不凡,料定是平儿”(第六十八回)。这四处侧笔描述,已经将平儿之“俏”、之“清俊”烘托出来,具有一种令人想象不已的朦胧美。
她身处琏凤之间,一边是机关算尽的王熙凤的陪房丫头、心腹之人,一边又是浪荡公子贾琏的小妾,在贾府上下,恐怕她的角色是最难的。但是这位深谙中庸之道的平儿姑娘就像一道屏风,为两位主子各自保守秘密,并做得游刃有余。在拾到与贾琏私通的多姑娘的一绺头发时,只是“软语戏贾琏”。自然不会到凤姐儿那告发,选择了息事宁人。不过却因此抓住了贾琏的把柄,让贾琏不敢太放肆,可谓一箭双雕了。而她对王熙凤心无旁念,忠心事主,如同一位高级生活秘书,处处为奶奶着想,事事料理得井井有条,又从不越权行事。平儿名份上虽是贾琏的妾,但实际上从不与凤姐争风吃醋,不骄不妒,把奴仆兼妾室的身份担当得极为稳妥。在待人接物、行权处事诸方面,不待凤姐出口授意,平儿便能掂量轻重、知所进退。比方她知道凤姐与可卿素日亲密,便作主给可卿之弟秦钟备了格外丰厚的见面礼;她深知凤姐与贾琏同床异梦、私攒体己,当旺儿来送利银之际,便巧妙地为凤姐掩饰,不使贾琏察知。难怪李纨说她:“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
平儿姑娘又仿佛是一架天平,总是尽量平衡着各种利益集团的关系,并且这种协调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她在凤姐儿小产,李纨、贾探春、薛宝钗“主政时期,是作为凤姐的代表协助三位主子参与荣府事物的管理。但她深知自己只是个丫鬟,地位无法和这些奶奶小姐相比,所以给自己做了合适的定位:一方面作为凤姐儿的联络员在凤姐儿与主子们之间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全力支持贾探春的改革措施,树立探春的权威,压服对探春不满的丫鬟婆子们。平儿的平衡与协调能力在这个时候充分显现出来。因此她也深得探春的尊重。贾探春是最心高气傲的一个人,一般人她是看不上眼的,但她却视平儿为知己。在得知平儿和宝玉一天生日后,便张罗起为平儿凑份子过生日,一个丫鬟能得到如此礼遇也是绝无仅有了。怪不得连宝钗都摸着她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
而平儿姑娘最为人称道的是心地善良,宽以待人。她的宗旨是:以和为贵,息事宁人。她两次接待并周济刘姥姥,为邢岫烟送寒衣,并把这个好名声让给了凤姐。一句“仔细打疼了奶奶的手”,熄灭了凤姐的心中的怒火,又巧妙地救了小丫头。在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中,平儿在一次洗手时丢失了自己佩戴的虾须镯,后来得知是宝玉的丫鬟坠儿偷去了,平儿深知如果把真相公布出来,恐怕这园子就不得安生了,而且于宝玉和其他丫鬟的面子上也不好看。因此还是选择了一种更稳妥和务实的做法。把坠儿偷镯的事只告诉了麝月,让宝玉小心提防。这样的做法不仅保护了坠儿和众丫鬟,也保护了平日和丫鬟们亲如一家的宝玉,也难怪宝玉要对此感动不已了。第六十一回“判冤决狱平儿行权中”,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做法,告诫了彩云,给了她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凤姐儿得知后还打算严惩茯苓霜的偷盗者,这时还是平儿站出来说好话,劝凤姐:“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才让凤姐打消了念头,无形中又保护了一批人,稳定了大局。作者通过贾琏的小厮兴儿之口高度评价平儿:“倒是跟前的`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他倒背着奶奶常做些个好事。”
最让人感动的是平儿对待尤二姐的事上,尽管她为尽奴仆的职责,告诉了凤姐儿贾琏在外偷腥的事。但在凤姐接尤二姐进荣府,紧接着又对尤二姐疯狂迫害后,平儿便深悔自己当初的做法。所有的人都对尤二姐避之不及,只有平儿对她悉心照料,让尤二姐感受到了这个地狱一般的地方也有一丝温暖存在。在尤二姐吞金自尽,贾琏又无钱安葬之时,又是平儿偷出了二百两银子才使尤二姐入土为安。这是个多么侠肝义胆的女子!
第七十一回,尤氏到荣府来,知道妹妹在荣府多承平儿的照料,因此不免感慨,对平儿说:“好丫头,你这么个好心人,难为在这里熬。”这时“平儿把眼圈一红,忙拿话岔过去了。”可怜娇俏平儿在贾府中为经营生存之道付出多少隐忍与血泪,虽然性情平和、平静,终究是处处为他人作嫁衣裳;虽然平儿连判词都没有,但是难掩她身上人性的光芒!
贾府大厦已倾,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在王熙凤死后,平儿的结局恐怕也是一个惨淡的收场。87版《红楼梦》结尾,说平儿被平安州一位富户买了去,呜呼,但愿完美的平儿姑娘有个好的结局!
读红楼梦有感10
《红楼梦》这本书至它诞生以来,人们对它的阅读、追捧、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力,不得不有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那就是“红学。”它像一个万花筒,五光十色,光彩夺目,到处都耀眼,到处都闪光,魅力无限,趣味无穷。我是一个普通读者,《红楼梦》若是一个大海,我只一个站在远处看海的人。写一点自己的感想,就是向别人讨教的意思,既然是讨教,像一个讨饭的人,别人给馒头高兴,给窝头也高兴,给一点残羹冷炙也欣然接受。
我觉得读《红楼梦》最难的是开头。开头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读起来就顺畅自然了,像一个走路的人,出门遇到了三岔路口,究竟哪条路是自己要走的那条路,必须弄清楚了,才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总之,《红楼梦》写的是阴阳两界,也可以说是写了虚实两重天。阴界写的虚无缥缈,让人难以捉摸,阳界就是写实主义了。开头可以说是写虚的一面。说有一个地方叫大荒山无崖稽,当年女娲炼石补天,炼了很多石头,都用上了,单单剩下一块未用,被弃在了这里的青埂峰下。这石头自经锻炼,通了灵性,有一天,有一僧一道从这里路过,石头就要求一僧一道带他到人间走一遭。一僧一道就带他到了“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这个地方就是贾宝玉生活的贾府。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也不知道“剩石”在人间生活的一世结束了多少年,这块“剩石”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有一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打这里路过,看到“剩石”上刻满了文字,是他的经历,也就是《红楼梦》的内容,于是空空道人就把它带到人间流传了。
这“剩石”是以什么身份在人间呢?是“通灵宝玉”,而不是贾宝玉。我初读时就把他当成贾宝玉了。那“通灵宝玉”又象征什么呢?后面再说。
一僧一道带着“剩石”下凡入世,半道上又引出一个人物——甄士隐,就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从梦中一僧一道的对话中得知,要带“蠢物”随“一干风流冤家”投胎入世。原来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仙草,同时又有一赤霞宫,宫内有一神瑛侍者,对绛珠呵护有加,平时用甘露灌溉,绛珠得了灌溉幻化成人形。为了报答神瑛的灌溉之恩,她要随他下世为人,可又无水可还,就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就是“还泪之说”。
这里出现两个人物,一个是绛珠仙草,一个是神瑛侍者。绛珠仙草是林黛玉的'化身是无可置疑的,说神瑛侍者是贾宝玉,那“剩石”又是谁呢?他就是宝玉降生时衍在口中“通灵宝玉”。“通灵宝玉”跟随宝玉生活,是宝玉生活的傍观者、亲历者、见证者。宝玉是生活在宁荣二府和那个社会当中的,所以,“通灵宝玉”也是宁荣二府和那个社会的傍观者、亲历者、见证者。开始我是把他看成了是作者的象征的。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石头再“通灵”,他也是不会写字的,实际还是曹雪芹写的,书中就有“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的说法;第二,“剩石”和作者的身份相符。先说曹雪芹有没有才,无疑他是有才的,不然他也不会写出《红楼梦》这部惊天动地的小说来。可当时的社会又有那一个人承认他有才呢?再说这块石头,他是女娲炼成的补天石,说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毫不夸张,也可以说他是国家社会的栋梁,可偏偏社会对他弃之不用,成了社会的弃儿,可他又是补天石,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只好去弄一些“风花雪月”之事了。弄风花雪月也不是单纯地弄风花雪月,而是用它一方面发泄自己的不满,一方面用来警醒世人;第三,是“剩石”站出来替作者说话。就是空空道人和石头的对话,石头说的一段话,大意是,文字内容虽无年代可考,但说的都是真情实感,取其“事体”罢了;再就是对“历代野史”和“风月的笔墨”抨击;又说,石头上的文字是“我半世亲睹亲闻的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徒为供人之目而失其真传也。”最后说,世人并不喜欢看“理治”之书,而他这些文字能够使世人“换新耳目。”空空道人终于被他说服。
随着对文本阅读地深入,我又觉得“通灵宝玉”又不像是象征作者的,而他就是宝玉随身携带的护身符,像电影里对主角的暗中保护者,随时保护着宝玉。可后来恍惚觉得,“通灵宝玉”又是宝玉的灵魂,而神瑛侍者是他的肉身。黛玉“还泪”是还给他的肉身的,而灵魂也就是“通灵白玉”才是和黛玉的心灵相通的。
《红楼梦》就是这样,里面有很多问题,这样解析也行,那样解析也通,像一个寻宝者走进了迷宫,为寻宝而着迷,这大概就是她的伟大和魅力所在。
读红楼梦有感11
翻开《红楼》,满纸荒唐;一梦红楼,一曲悲歌。《红楼》,它构筑了一个华美且易碎的梦。华丽的外表下掩盖的是悲欢离合,一曲惜叹姻缘的千古悲歌。
你在宫里生活了近二十年,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一般火红,可最终却落得“虎兕相逢大梦归”。曾经的恩宠不再,荣华富贵不再,所有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场红尘梦,一滴相思泪,望家乡,路远山高。
你软弱、怕事,每每看见你被人欺负,总是想到鲁迅先生的话: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你注定是悲剧的开始,悲剧的'结束。迎春,迎春,你的命运如同迎春花一秀,几时鲜艳几时败,最终落得个不再生根、不再发芽。你是贾府无色无味的一抹春色,羞涩、胆怯,你终究敌不过风雨霜寒,魂断夫家。
你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你生于末世之中,终究无法改变这个家族走向末路的趋势。清明滋送江边望,无奈你远嫁他方,千里东风一梦遥,天长路远,梦魂难渡,相见无期。你的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而你如同一朵玫瑰,冷艳,却带着致命的诱惑。你的灵动、你的才学、你的决断果敢,让我深深为之惊叹。如此女子,更应该生在盛世,那必有一番作为。而你却生在末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贾家慢慢地走向衰落,却无力挽回。
你的孤僻冷漠,嘴冷心冷,那是因为你从小便缺少父爱和母爱。勘破三春景不长,你是否在暗示自己的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缁衣顿改昔年妆,你的生活困苦,境遇悲惨,也许这也是你弃世的原因之一吧。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最终你还是常伴青灯,了却此生,如此惨淡凄凉。
读罢《红楼》,感慨万千。是什么让这些如花般的女子轻易地凋谢?是什么让红楼一梦了无痕?一曲悲歌,千古绝唱。红颜易逝,人去楼空。怎一个悲字了得!
做一个红楼惊梦,叹一曲红颜悲歌!
读红楼梦有感12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花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去,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把美好的事物摆在你面前,然后对其肆意糟践,直至其摧毁,不复存在。这就是残酷。
这个假期再次拜读了曹雪芹的《红楼梦》,相对于上一次的粗读,收获颇丰,我的心在颤动,因为我看见了美好的爱情被封建世俗禁锢,折磨的面目全非,并最终因为爱情本身不容分离而走向死亡这一残酷过程。
然而,在这残酷的现实中也有创造美的'契机,当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在黛玉逝世,宝玉出家后,也随之涅槃,让当时的人们明白,有些事物不会因时间变迁,人为摧毁而改变的,那便是——爱情。
还记得“木石前盟”吗﹖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子,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要以毕生的眼泪来换他,于是就决定随他下凡历劫。这神瑛侍者便是贾宝玉的前身,林黛玉则是绛珠仙子转世,所以,这就注定了他们一生的爱恋吗?
当宝、黛共赏《西厢记》,宝玉以张生、莺莺隐喻自己与黛玉,黛玉感极生嗔。当神魂飞荡的宝玉借《西厢记》的话向沉醉于《牡丹亭》里的黛玉表意时,黛玉不知是哭是笑;当芒种节时,黛玉在园内伤春愁思,掩埋残花落瓣,不由的感花伤己,最后是宝玉为她拂去心头感伤;但谁都没有想到结果会是那样—宝玉成亲鼓乐喧闹之时、正是黛玉魂归离恨天之日。当宝玉了解一切之后已然迟了,最后居然出了家……
有时我在想,是不是上帝在赋予人类感情时故意制造一个挫折或悲剧来为人类生活添加色彩。如果它不想世界只留下惋惜与失落,那就请在创造一个世界,让他们共走曾经未走完的路吧!
因为上帝的错误安排,弄得人们只有一次次的接受苦难的洗礼。于是便有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灵魂之爱,陆游与表妹唐婉的绝诗之爱,仲卿和刘兰芝的凄美之爱;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有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绝句。
可以说,人每前进一步,就有被爱灼伤的灵魂!
《红楼梦》代表一种无奈,明明相爱,却挣不开世俗的枷锁。
《红楼梦》代表一种选择,它将用生命之泉来洗净爱情的沾污物。
《红楼梦》更代表一种觉悟。它告诫人们只有真正的爱恋才值得付出一切去捍卫。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天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悲伤。
读红楼梦有感13
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被休,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被休的女人很难开始第二段婚姻,也很难找到更好的归宿,所以封建社会的女人,即使婚姻再不幸,宁愿忍气吞声,忍受百般折磨,也不会选择离婚。聪明的女人,如果不能被爱,就争取被尊重,被认可。在《红楼梦》中,就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就是贾珍和尤氏。
和邢夫人一样,尤氏也是贾府的“尴尬人”,她没有娘家背景,嫁入豪门做了填房,又没有一男半女,丈夫还是一个骄奢淫逸之徒,他做尽了荒唐事,把宁国府搞得乌烟瘴气。面对这样的丈夫,她知道,硬劝是不会凑效的,也许还会给自己找来不自在,与其这样,还不如恪守妻子本分,尊敬他,远离他,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出轨是婚姻最大的天敌,具有很大的杀伤力,一般女子面对丈夫的出轨,都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而对贾珍的贪淫好色,不是能用“一哭二闹三上吊”解决了的,也许这样做只是抱薪救火,越救越旺,殃及自己。贾珍伦理败坏,竟然染指自己的儿媳和妻妹,尤氏非常生气,但她知道,自己娘家没钱没势,如果自己再不争气而是和他们闹,就在宁国府没有立足之地了。于是,她忍气吞声,反正贾蓉不是自己生的,尤二姐尤三姐也不是自己的亲妹妹,劝也是白劝,闹也是白闹,生气也是白生气。与其出力不讨好,还不如恪守本分,负责好管家工作,其他不过问,对于丈夫,更是敬而远之。
尤氏虽然是填房,但她在宁国府还是受尊重的,享受着正房正室的待遇,她是家里的长房太太,宁国府的大小事务都由她来管理,她也有这个能力。
虽说尤氏选择了默不作声,但并不是一味地忍让,去迎合贾珍,贾珍毕竟是自己的.丈夫,对他的那些不堪,不能无底线的去纵容。
在儿媳秦可卿去世时,宁国府要发丧,尤氏却旧病复发,卧床不起。在整个《红楼梦》中,这是她仅有的一次患病,不迟不早。贾珍无奈,只得到荣国府请王熙凤协助办理。这也许是尤氏对贾珍荒淫无耻的有力抗争吧。她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挣了一口气,尤氏是聪明的,她的做法很得体,谁也找不出一点破绽。对贾珍也是暗伤,他心里明白,却无理由回击。
一个聪明的女人,在生活中,对身边所有的人都会很好,这样她才会有好口碑,特别是作为管家太太的尤氏,她的高情商为自己挣来了掌权的资格,即使儿媳和丈夫有染,她对儿媳还是很好,毕竟她身体羸弱,对自己也孝顺。当然更主要的是,尤氏清楚,在家庭生活中,除了夫妻关系很重要外,婆媳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其他人,尤氏也是很好的。在一次给王熙凤过生日时,贾母把“小家子对份子”的任务交给了尤氏,尤氏知道赵姨娘和周姨娘虽然是贾政的妾室,但却是两个不得志的“苦瓠子”,囊中羞涩,也就退了她俩的份子钱,替她们担待了。她这一招,给自己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姨娘和周姨娘打心底里感激她。
与人斗气,不如自己争气。既然自己的男人靠不住,就要自己挺起腰板来,一个自己强大的人,别人不敢小看你、打压你、欺负你。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握紧钱财。
一个人的出身只能决定他的前半生,却不能决定他的后半生。能决定自己后半生的只有自己的努力,尤氏很清楚这一点。在贾珍的父亲贾敬猝死时,贾珍和贾蓉都不在家,只有尤氏独自一人主持丧事,这是尤氏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一个人的才能往往会在大事情上显露出来。在没有帮手的情况下,尤氏却把这次丧事办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是她的能力,让贾珍不得不佩服,也就是她自己争气,终于赢得了贾珍的敬重和依赖。
在“人人都有一颗高贵心,两只势利眼”的贾府,尤氏用她的低调、隐忍、争气,活出了体面的一生。
生活就是这样,你如果没有好的出身,就去做好自己,别人是不会同情一个弱者的,只有自己去争取,才能被别人尊重。出生只能决定一个人的起点,却决定不了他的终点。
读红楼梦有感14
《红楼梦》是我闲暇之余喜爱看的书之一。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是林黛玉初进贾府。
《红楼梦》是自传体小说。作者曹雪芹,清代人。《红楼梦》是以曹雪芹小时候的经历作为故事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凄惨的爱情故事作为故事主线,描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而这篇文章中讲述的是林黛玉的母亲病逝,父亲年过半甲,从而到贾府生活。
生活在贾府中,林黛玉非常小心谨慎,因为这里不是她的.家,也怕别人因为她的出身而瞧不起她。她不知为何总是很悲观,多愁善感,脸上挂着的总是哭脸。贾宝玉性格固执,像个公子哥,但他怜香惜玉,对每个丫鬟都很好,因为他觉得男贵女贱不公平,想突破界限,达到男女平等。
看完我陷入了沉思,贾母也是一位女性,为何看不起女性?女性又凭什么被看低?男性地位为何就这么高?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生活中,这种现象已经不常见了,但一些偏僻的地区,如印度,还是男贵女贱,一夫多妻,甚至家暴也很普遍,女人们只能忍气吞声,她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不抱有希望了,她们已经对世界失望透顶。就是这样的传统封建思维,不知害死了多少人
男女为何要分级?分级就能抬高抬高男性自己的身价吗?那我们女性有错吗?幸好现在这种观念已经慢慢淡化了,否则可能现在女性已经成为“稀有动物”了。
读红楼梦有感15
《红楼梦》,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对了!这就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悲剧小说。它的原作者是曹雪芹。
《红楼梦》主要讲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惨爱情故事。最后,林黛玉死了,可悲剧却一发不可收。随后,贾府遭遇了查抄,贾宝玉却……当了和尚,(注:当和尚之前还中了第七名举人!)说到这儿…,我心酸了。
是啊!贾宝玉他们遭遇连连不幸,悲惨啊!
读了《红楼梦》我感受到了无比的伤心与惋惜。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当代红学家周汝昌教授曾经说过:“要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学,那就一定要读红楼梦,读懂了红楼梦,也就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
当我读完《红楼梦》时,几乎发了半天呆,而且,我也为红楼儿女中的悲惨下场深表同情与惋惜。
读《红楼梦》,不应该被一个框架所限制,人云所云,没有自己的见解。
【读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01-08
读红楼梦有感01-18
读红楼梦有感06-20
读红楼梦有感(精选39篇)02-03
读红楼梦有感15篇03-07
读《红楼梦》有感15篇06-20
读《红楼梦》有感(15篇)06-26
读《红楼梦》有感(经典15篇)07-29
读红楼梦有感600字06-19
读红楼梦有感300字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