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8-31 13:52: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活着》读后感锦集(12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活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着》读后感锦集(12篇)

  《活着》读后感 篇1

  《活着》主要讲了“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女校长血型相同,为救女校长,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生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文中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我认为我们就应该学习老人坚韧的品质,不要被困难所压倒。

  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2

  早上泡在图书馆看完了余华的《活着》。我不明白该怎样去评价福贵这个人,说他不幸,他却度过了最为漫长而的一夜,乐观而坚强地活着;说他幸运,他又亲手埋葬了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病牛陪伴着。

  我看到两个福贵一样黝黑的脊背在余晖中发光,听到老人用浑浊的嗓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响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整本书以老人的叙述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听者,坐在午时的山头上,听老人默默细数。正如作者所说,很少有人能这么详细地讲述的一生,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福贵这大半辈子都用在回忆过去了,一个人守着7个人的人生,不断在脑海中放映,无论巨细。就像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人福贵老牛福贵道:“今日有庆,家珍耕了2亩田,苦根还小,也耕了1亩田,你呢,我明白你年纪大了,也就不说出来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那里就仅有一人一牛,哪儿来的那么多名字?福贵得意地解释说,:“如果它(牛)明白仅有它在耕作,就会偷懒的。”呵,多么趣味而忧伤的画面,其实福贵和他的.牛一样,他们都假想着的亲人还在,所以从来不曾忘记。

  故事的最终,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仿佛是想要哭出来的,但却又觉得连福贵都从未哭泣过,我又在那里流着谁的眼泪呢?

  原先,《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活着》读后感 篇3

  一个小村,一座小城。还有主人公福贵。

  这部小说的确让我感到沉重,我觉得《活着》是一部超越个体情感而站在人类关怀的高度进行的创作。人的一生都不会风平浪静,会经历无数坎坷风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为了活着而忍受。这个看似荒唐的理由却充满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人文价值的关怀,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弃生命的理由和借口,这个简单却又充满思辩色彩的道理被余华用小说的形式进行了活生生地诠释。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书的最终似乎没有忘记又留下讲述者自我在慢慢降临下来的夜幕中说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明白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期望。他们就是我们自我的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在艰难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艰难!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千万别为自我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4

  一个小村,一座小城还有那主人翁福贵,余华那谈炎的文字,平凡的故事沉淀于我记忆中的最深处。

  本书主要记叙了福贵一生的故事,年轻时的福贵是地主家的儿子,仗着自己身居豪门,而迷恋上了赌博,赢得少,输得多,将家里的'财产都给败光,就连自己的的栖息之地也拱手让给别人,让别人据为己有,沦为了一无所有的穷人,让全家人同他受苦受难,后来为了给母亲看病,独自跑到县里买药,却被国民党抓去做苦力,经过两年的辗转反侧总算回到家中,但后面的日子越来越苦,先是有庆抽血抽死了,凤霞大出血身亡了,后来家珍得了软骨病离去了,最后苦根又吃大豆撑死了,只留下福贵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福贵的一生十分苦难,坎坎坷坷,但他却用一生诠释了"活着"两个字,活着不是让我们去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年轻时的福贵,整日不学无术,整日喝嫖赌,当时的他是为了玩乐而活着;后来,他去市里为母亲抓药,却被国民党抓去做苦力,在外孤独地漂泊了两年,他想念孩子们,更想念家人,那时的他是为了家庭而活着;后来亲人都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自己,只剩下老牛的陪伴,这时他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但我们自始至终都要明白,活着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有的人心态总是非常乐观,心像阳光,从不为任何事而苦恼,遇到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而有的人却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永远战胜不了自己的内心,说离去就离去,拿生命当儿戏。

  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呢?

  《活着》读后感 篇5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岁月;经历了人一生中的'大喜与大悲。他死了爹娘,也丧了儿女。说他可怜,也是,也不是。至少,他,还活着。

  他曾经年少轻狂,赌博输光了家产,从远近闻名的徐大地主变成了贫农。而取代他的龙二,在解放初期时就被枪毙了。他这算是捡了一条命吗?

  又曾经,他被抓去当兵,在军营中度过了好几度春秋。多少人的生命在可怕的战争中失去,而福贵还是幸免于难,挺到了战争结束。这又算是捡了一条命吗?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金钱?为了名利?不!只是为了活着!如果人死了,那还讲什么金钱,什么名利啊!你来了,并没有带来什么,那你走了,也不能带去什么。你是清清白白来的,就得清清白白地走。任何人都是一样。所以,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虽福贵失去了一双儿女,还没有了温柔贤惠的妻子家珍,但他还是得活着。从人性的角度上看,他确实很可怜。但是生活总是这么艰辛、残酷和神秘莫测。活着的确很难,他饱受着岁月的风吹雨打,但,他还活着!

  在生活中,福贵他几乎一无所有。在别人眼中看来,他也只是一个疯疯癫癫的糟老头子。可是他至少还有一样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了的无价之宝,那就是——生命!

  《活着》读后感 篇6

  看这本书是因为同名电影《活着》,作者用最朴实无华,平铺直述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真谛。这本书我其实看的有点久远了,但是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一直存在。简介中的那句“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而活着”一直萦绕在耳。

  看完这本书,感觉一切语言在此刻都是苍白与无力的,这本书的阅读是让人恐惧甚至窒息的。书中主人公福贵对美好生活燃起过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却终被一次又一次的打破。说他幸运,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病牛陪伴着;说他不幸,他也曾经历过幸福,也曾经历过苦难,并且在经历过一切后仍乐观而坚强地活着。正如那句话所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福贵一生的悲剧是自身命运与社会变迁的交织,希望破碎后的痛楚使下一个希望更加真挚,但正是悲伤使我们更清醒地活着。正如余华自己说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生命虽然是脆弱而无常的,但在书中,却让生命的坚强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正是因为艰难,活着才有了深刻的含义。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完整的走过整个旅程,等我们到了能够回首往事的年纪的时候,没有踌躇不满,没有犹豫懊恼,安然的面对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因为我们生而普通、平凡,活着就是经历一生中所经历的一切。

  《活着》读后感 篇7

  合上书本已是深夜,闭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命运在脑海深处层层涌现,撞击着藏在深处的灵魂,《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他们相互感激,同时也相互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同时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在讲述主人公富贵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难时,也令我从中深受启发。

  福贵年轻时贪图享乐,以致倾家荡产,父亲不久便被气死,母亲也相继离世,原以为命运到这里便会有一些的好转,但往往事与愿违,几年平静生活过后,接踵而来的是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的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得福贵与一头老牛在世上相依为命。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与他的家庭身上,但当厄运来临时,福贵并没有自哀自怜,只是在稍许的麻木后,又开始迎接生活的挑战,以一己之力承担着照顾这个破败家庭的重担,他始终没有放弃生命的想法,即使在这个世上他仅有一头牛,几亩田与破茅房。所以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尾时,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我已经被这坚强的意志所打动,我明白了无论遇上多大的困难,只要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世上没有迈不过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时,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仅与一头牛相依为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于常人,我们更会精神抖擞,充满这斗志。

  《活着》以简单的美丽和朴素的力量,召唤着我不断前行。有人会认为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体现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8

  利用了一周睡前的时间又重读了一遍余华老师的《活着》,余华老师用他哲学的思考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福贵,艰难的近乎残忍的人生,福贵用他那悲剧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与活着的意义。

  年轻时的福贵是纨绔、不羁公子哥儿,从家财万贯到输光所有的家产,到送走了身边一个又一个亲人,孤苦的走完一生的他,艰难的选择着“活着”,做一个继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的人。

  文章最后,写到了福贵老人与老耕牛“福贵”相依生活。从此,两个老人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继续耕耘,全书的境界也在这微妙的刻画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在给了人们更多思考空间的同时,更深层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质意义,也暗示了人生在经历困苦艰辛,尝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后终将归于平静,就像暴风在汹涌过后终会变平静而祥和。

  初次读完福贵的故事时感觉他是平庸的更许是悲惨的,待重读之时细细体味,其实他不平庸,因为他承受住了所有难以忍受的苦难,他还有强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与命运抗争不屈的精神。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是拥有平凡中的伟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铸就了他的伟大,他的坚忍与抗争升华了他的价值,活着,就是他对命运抗争取得胜利的最好证明。

  其实,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希望,它们就是鞭笞我们的动力,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需要在最低谷的时候去抓住每一个让自己成长的机会,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坚强,变成一个有经历、有故事的人。

  《活着》读后感 篇9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余华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是啊,人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他人活,更不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享受所谓的物质生活而活,我们活着是对生命的渴望,更是对幸福的追求。我是怕死的,因为我亲眼见了亲人是如何离去的,那一刻,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自己的心情,尽管当时我只有十岁,但从亲人们的痛心与悲伤中,我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那时的我开始有了对生命最真切的渴望。

  作家余华在这本书中表现的死亡更让我震撼,那些或平淡、或惨烈、或失望的死,无一不让人思考生的意义。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坎坷,遭受了种种不幸,家中破产,先后失去父母妻子儿女,他是在死亡的相随下活着的,接踵而至的死亡将他的生活撕裂得粉碎。但是我认为他又是幸运的,在那个漫长黑暗的时代,他娶了一个好妻子,有懂事的孩子,虽然亲人相继逝去,但他乐观又坚强的活了下来。活着不是最大的'幸运吗?

  余华说“活着”是一个充满力量的词语,它的力量不是叫喊,也不是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的责任,忍受现实的幸福或苦难。生活中,总会听到有人唉声叹气,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他们忍受不了生命的责任,所以生活充满了负能量,他们只看到了现实的苦难,却忘记了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忘记了活着可以欣赏生活中的多姿多彩,更可以感受到爱与幸福。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真切的意识到活着就应该珍惜当下、活在当下,享受美好的每一天,活得有意义,活出精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等到哪一天死亡降临到自己身上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活着》读后感 篇10

  读完余华的这本书之后我感受颇深,即使我们负重前行,艰难不断,也要活着,因为活着才有机会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心酸、平庸,因为活着才会有希望。

  书中的主人公福富贵一生都经历了苦难,他曾是一个富家少爷年轻时挥霍无度导致家产败光,父亲也因此去世,后来醒悟,可俗话说世上没有后悔药,再后悔那也只是曾经,而曾经却已不是现在了。

  最后历经各种心酸事他与一头牛度完一生,他将牛取名为“富贵”。富贵的一生如此凄惨,困难,可他依然选择活着而没有选择死亡,就像书中所说“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不能去死”。

  只有活着才能体验生命,活着不仅仅是要你幸福的活着。

  我们也曾问过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的`最后还不是死亡?余华也曾说过“人是为了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天越来越黑,星星自然就越来越亮,一晚过后,就到天亮。可那一晚经历了什么,别人也无法知道。因为懂的最后还是自己。

  现在我想我们明白了只有活着才能体验活着所经历的事。可也有人说死了不是更好吗?不用经历痛苦的事。

  可我想说你不经历各种事,不尝尽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那你来这一趟人世又是为何?所以我们要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11

  优越总是诱人无端放纵。福贵出身的优越让他自诩高人一等,亦因此他身体里流动是罔顾礼法的血液,这种血液怂恿他与众不同地脱俗放肆——他用脏字向父亲宣泄自己一直的“容忍”,用宽厚手掌“报答”家珍赌场旁的告诫,用浪荡游行向老丈人耀武扬威……一切都是青春放荡不羁的桀骜与家世与众不同的混合物。

  “一个人若是沾上了嫖,也就会迷上赌。”福贵不知道,他的一生正是由此转变,天翻地覆地转变。莽撞血液总是冲昏了头脑——血气方刚的他妄图收复父辈输掉的失地、光耀祖辈看重的门楣。但他不知道心比天高,终是命比纸薄。赌场上的尽情挥霍,让他输得彻头彻尾。他担着那磨破他细肩的满是铜钱的.竹筐附送了本属于自己的家业,他哭了,我想这是他人生第一次真实的眼泪。随后,固守着那一口村口大缸的父亲喟着无尽的叹息永久地离去,等不到他的报答。

  “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羊,再把羊养大了,羊就变成牛了。”福贵守着父亲的遗言在租来的五亩田里无尽耕耘。

  变数总是扑朔。进城请大夫医治母亲的那次的闹事催促他踏上了千里行军。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一去蹉跎三年。捡回一条命的他辗转归来,家仍在,只是生母已饱含遗憾闭目,时间终是让他与她无缘,他们错过了彼此的最后一面。此外,怪异的高烧也让乖巧的凤霞留下了一生聋哑的残缺。

  《活着》读后感 篇12

  “活着”这两个字眼对常人来说平凡得很,但是对于《活着》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富贵”而言,却意义深刻。

  富贵原本是个富家子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他不把父母当回事,对妻子的辛苦劳累不屑一顾。最可恶的是他那吃、喝、嫖、赌的陋习,挥霍光了老一辈留下的所有家产。他的父亲也被他气死了。可是这时忏悔已经来不及了。从此,他只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饱受着为生计而奔波的劳累、苦楚。他怎么也没想到命运会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他,让他的心灵遭受一次次与亲人离别的痛苦,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孤家寡人苟活于世。

  生活形成的巨大反差,使福贵努力地重新生活,这位历经沧桑和磨难的老人将苦难消解于自己的忍耐和平静之中,坚强地挺了过来。

  生活本身就是一位好老师。是生活渐渐让游手好闲、薄情寡义的富贵变成了一个任劳任怨、百折不挠的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没有经历后面的变故,他可能一辈子也无法体会到活着是多么美好和幸运。

  在每个人生活的道路上,每一段都是那么刻骨铭心,每一次都让人大汗淋漓,生容易,活不易。人生的道路,就像波浪形曲线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虽然走起来非常辛苦,但是它却通向我们人生幸福的`道路。只有攀过那危峰兀立的高峰,越过那一条条一望无际的山谷,才能真正体会到活着的意义。

  让我们以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态度面对生活,走好每一段生活的旅程!

【《活着》读后感】相关文章:

冯唐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06-20

关于活着的句子,描写活着的句子05-05

活着经典句子02-27

活着的经典句子03-02

《活着》心得04-14

活着读后感04-05

《活着》读后感01-23

《活着》 读后感01-22

《活着》的读后感04-05

《活着》读后感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