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寒夜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2-06-19 22:59: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巴金寒夜读后感

  巴金《寒夜》读后感
  
  《寒夜》是巴金先生一部很有名的作品,一直都想拜读,这次有机会把这部小说从头至尾仔细的读了一番,有些感触。
  
  首先小说的开头以黑夜为背景,以抗战时期的紧张气氛做铺垫,写在战争年代,一些小市民们对战争来袭的恐惧与绝望的心情,让人一读就陷入深深的阴郁与悲伤的情绪中。紧接着写出小说的主人公,汪文宣—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他的出场似乎就透着一丝丝的悲哀。寒夜,他一个人在大街上走着,飞机在上空盘旋着,时不时发出恐怖的声响,但他似乎无暇顾及这些,因为此刻的心中,有着比这些更要紧的东西—他的妻子,曾树正离家出走了。他努力回想着,是他嘴的笨拙让他们夫妻俩吵架了,妻子一怒之下就摔下房门跑出去了,最初他还以为妻子只是和她赌气,过一会儿就自己回来了。可是都这么晚了,妻子还是没回来,他于是决心去找妻子。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一次两次的新鲜事了,他的软弱,忍让,已经让他在这个残破不堪的家中疲惫了。那么,他到底有着怎样的家庭呢?
  
  小说的主人公汪文宣和他的妻子曾树生是具有理想和报复的知识分子。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他们一家人不得不逃难到重庆,并在这里居住下来。汪文宣有个年纪很大的母亲,很早就没了丈夫,她把她全部的希望与爱都寄托在了她唯一的儿子,汪文宣身上。汪文宣开始在一家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由于社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垄断家的压迫与冷酷无情,使得汪在他的公司里工作并不顺心,备受上司的排挤和剥削。加上他本身的懦弱与自卑,对别人的欺凌和侮辱只是一味的与退缩,导致了他“老好人”的称呼。与此同时,曾树生在一家银行上班,虽然不是挣得很高的工资,但是却因为外表好很受上司的照顾,加上天性活泼爱打扮,经常涉及交际活动。同时,汪的老母亲,十分痛恨他的儿媳妇,婆媳关系的恶化,俩人的经常争吵,使得汪夹在中间很不好受,随着汪的肺病恶化,曾树生的出走,又给汪的精神带来沉重的打击,后来终于忍受不了精神的压力和病痛的折磨,呕血而死。两个月后,曾树生回到重庆,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了,母亲带着小宣离开了这里,只剩下曾树生一个人在大街上徘徊着,独自面对寒夜。
  
  我看完后觉得这个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在社会大环境下,经济的不景气,国统区的黑暗,不给知识分子一点施展才华的空间。他们的满腔热血和理想抱负都随着硝烟和生存的威胁一点点的消失了。正如小说中的汪文宣和曾树生,他们本是教育系毕业的高材生,却因为战争被逼迫来到了重庆避难。在生存和安全都无法保证的年代里,他们还谈何理想,谈何追求?同时,我想造成他们婚姻的悲剧,很大原因是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的冲突。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媳妇必须遵守三从四德,汪家正处在这个新旧观念交替的时代里,民国时代。汪母从小便受传统观念的教育,而曾树生却是有着现代思想的新时代女性。汪母心中的传统的纲常礼教告诉她,媳妇只有老老实实在家相夫教子,(m.mrnum.Com)不外出交际才算是恪守媳妇的本分。可是,曾树生天性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的性格正好触犯了汪母的禁忌、汪母因此十分憎恶她的儿媳妇,甚至不承认她是她的儿媳妇。曾树生在家里得不到想要的温暖和自由,因此离开了家。不仅仅是婆媳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这种悲剧,人物性格也与小说的结局息息相关。汪文宣是个胆小怕事,懦弱的小知识分子形象,他身体不好,遇事从不据理力争,反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退步,让自己老好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到后来,妻子都这么说他,但他不以为然,仿佛那就是他该做的。而相比丈夫,曾树生却是一个富有朝气,年轻又充满活力的知识女性的形象。她美丽,又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温柔可爱的性格格外讨人喜欢。而这些,都让汪文宣更加的自卑。夫妻性格的冲突导致矛盾时时得不到化解,加上婆媳的冲突达到了白日化阶段,最后终于爆发,曾树生随同爱慕她的陈主任到兰州去了,留下汪文宣和汪母在家中。
  
  想到这里,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都合情合理。在那个时代的那个背景下,人们往往被现实冲淡了理想与抱负,知识得不到用武之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命运有时候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书中的每句话每个字眼都让人感到刺骨的寒冷,每一个故事情节都震撼着我的心,。想起小说的最后一句话:“夜的确太冷了,她需要温暖。”是啊,曾树生的一生都在为了争取到她的温暖而奋斗,可最后还是一个人度过寒夜。

【巴金寒夜读后感】相关文章:

巴金寒夜读后感02-23

寒夜 杜耒_寒夜 赏析05-05

巴金的名言06-19

巴金名言06-19

寒夜读后感04-29

巴金的哲理名言06-19

巴金的名言名句06-19

巴金名言大全06-19

巴金哲理名言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