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0-29 07:22: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小麻雀》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麻雀》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小麻雀》读后感

  喜欢老舍先生的《小麻雀》,源自于从小对小动物的喜爱,所以对它印象非常深刻。生活在田野、麦场、房顶、树梢上的小麻雀,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美丽的羽毛,它们却总是那么热热闹闹,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活泼可爱,是一群生活在大自然里的快乐小鸟。但是,老舍先生却呈现给我们一只受了伤、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可怜的小麻雀。这只小麻雀不仅牵动着老舍先生的心,也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个小而不美的小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

  ”这几句话的描写一下子把读者的心抓紧了,同情,爱怜,保护幼小的感情油然而生。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个窗口读者看到了小麻雀时时在变化着的复杂的内心世界,那“小黑豆似的眼睛”流露出对人的依赖和求助,文中先后多次描写了小麻雀的眼神,这眼神中有为难,有委屈,有哀求,有惊吓,有挣扎,有沉思,有等待,有勇气,有坚强……真的佩服老舍先生,在这样短短的一篇散文里,在这样小小的一只麻雀身上,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弱小的生命在死亡的边缘,如何战胜恐惧,如何顽强的想要生存下去的精神。“我把它捧到卧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又楞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了歪用它的黑眼睁了一下;又不动了,可是身子长出来一些,还低头看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小麻雀或许明白了,环境是冷酷的,要使自己生存下去,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抗争。这篇散文是老舍先生写于30年代的作品,老舍先生自己曾这样说过:“因为自幼受过苦,受过压迫,愿意借题发挥,把心中怨气发泄出来。……我只写出我对他们(指受压迫者)的同情,不敢也不能给他们指出出路。”的确,小麻雀代表了旧中国被损害、被侮辱的弱小者。小麻雀的内心活动,与剥削制度下受压迫、受损害的人们在无法抗拒的灾难中的心理状态极为相似。在旧中国,有许许多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小者”,他们遭人欺凌,无力反抗,老舍先生看到了小麻雀的境遇后,“浮想联翩”由“物”及“人”,见物生情,以物写人,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关心被损害者命运的思想感情。每一次品读它,都会有惊心动魄的感觉,但每一次都会更加体会到老舍先生创作这篇散文时的心情,那由同情而生的正义感,由救护小麻雀而增强的时代责任感。时过境迁,生活在和谐社会的我们,对那些不堪回首的历史已经渐渐淡忘,再读仍旧会打开你记忆的闸门,仍旧可以震撼你的心灵。

  作为课文的《小麻雀》消失了,可是作为一篇堪称经典的作品永远不会消失,它经得起岁月的磨洗,一定会通过各种渠道继续传播,在不经意之间会与你相遇,从而让你爱上它,被它感动,被它影响,既而把这感动传递给每一个人,相信不管是过了十年,或是二十年,甚至更久远,老舍先生的《小麻雀》还是可以把你的心抓走,还是可以让你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