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0-29 07:54: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集合]阿Q正传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阿Q正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在我读《阿Q正传》之前,我其实有想象过阿Q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尽管常常听人提起阿Q的精神胜利法,我在读这篇作品之前,始终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而当我真正接触这篇作品之后,心情有些复杂。
在作品的第一节里,“我”说明了想要给阿Q写传的想法,却不知道他姓甚名谁,籍贯何处。阿Q作为文中的主人公,具体的信息显得有些模糊,这其实是很奇怪的一点,既然是传,怎么会连主人公都说不清楚具体信息呢,直到读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
文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让我觉得有点讽刺,他好像没有什么尊严,似乎通过这个精神胜利法就能够帮他把尊严找回来,这种安慰法大抵是底层人民面对生活的无力而形成的一种自我激励,又或者说是自我麻痹。这种精神胜利法几乎贯穿了整个故事,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以阿Q为代表的这一群人思想上的陈旧,以及当时社会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病态。
不仅如此,阿Q的身上还能看到很多人性的弱点,比如虚荣:赵家出了秀才,阿Q便说自己姓赵,尽管从来没有被承认过,但并不影响他将这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阿Q,我能够从文中看到的,是虚荣、爱面子、欺软怕硬,而在这其中,我也能看到来自于底层人民的挣扎,他们没有什么文化,对于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一知半解,由此也能发现,阿Q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在读完全文之后,这种感觉越发明显。
我在想,鲁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呢?
阿Q并不是什么大人物,描写中也没有很直接的讽刺,仅仅是将阿Q所经历的事情一点点铺开,便把一些黑暗的、沉重而又压抑的现实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尤其是在阿Q在被欺辱之后依旧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他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会故意调戏小尼姑。阿Q本身就;是底层中的一员,而正是这样的事实更让人觉得讽刺——鲁迅把血淋淋的事实摊开给读者,你看,这就是人性。我不由得想到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他目睹了国人看见同胞被列强残忍杀害时的麻木,才使他下定决心,用文字唤醒每-一个国人的民族情感。《阿Q正传》是从底层人民入手的,刚开始读的时候,其实我会产生一个疑问阿Q到底是谁?我不明白这一个有些模糊的形象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读完之后我明白了,阿Q更多程度上只是一个代号、在当时的中国,可能会有很多很多阿Q,他们正遭受着苦难,却对这些苦难毫无察觉,只是一味地安慰和麻痹自己,同时,他们恃强凌弱、排除异己,这是多么悲哀而又惨痛的事实啊。
且不谈《阿Q正传》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单从我感受到的内容来说,鲁迅十分犀利地将当时的中国现状描写了出来,或许阿Q到死都没有想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死,但是读到这篇小说的人会知道,在中国水深火热的时候,中国人民到底缺少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