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2-09 07:51: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刺客列传》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刺客列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刺客列传》读后感

  《刺客列传》是司马迁著作《史记》中一篇传记。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五位刺客,揭示了弱小的燕国和强大的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两国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

  文中着力塑造了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形象。他们的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是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优秀品质令人敬仰,他们“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司马迁对此大加赞赏。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为智伯报仇;聂政接受严仲子所托后,为了不连累家人,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报答燕太子丹而前去刺杀秦王,终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他们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都是平等的。 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他们的人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受死。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往往具有着悲剧的性格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他的行刺行为是其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等刺杀行为也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精神品质——那就是为了这个国家,去牺牲自己。他们的价值观里很在乎被人赏识和认同,千里马易得,而世无伯,此乃人生大憾也!在我看来:那些所谓“为知己者死”的士们,他们的牺牲不也是莫大的悲哀,他们不是“为知己者死”,而是那些为了那些“利己者”而死!

  由此观之:身处乱世,有些事情是迫不得已的,或为忠诚,或为义气,更为甚者只为一句话。太史公评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在司马迁本人看来,不管这些侠义之士们是否最终行刺成功,但他们行为处事不违本性,不失良心,不屈意志,他们就是名垂千古的英雄。

  历史的车轮已远逝,听一曲壮士的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想象着那渐行渐远的壮士,在那萧萧寒风中,只留下一个苍凉而悲壮的身影,倒影在易水泛着清冷的波光中……

【《刺客列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简爱读后感的 《简爱读后感》02-03

读后感大全,精选读后感大全05-11

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2-01

教师读后感读后感09-23

局外人读后感-读后感09-06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读后感02-18

精灵鼠小弟读后感-读后感02-18

名著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04-28

读后感400字 《猫武士》读后感02-03

读后感6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