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2-21 17:46: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朝的崩溃》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1

  当读完本书后,我对这段距今已近二百年的发生于“天朝上国”的耻辱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无疑在这段历史中应当有很多的罪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受无数后人的唾弃与辱骂,但正如本书作者所言:“在天朝体制下,这种于制度,器物,士兵上面的差距,又岂是一两个人可以弥补的。”

  本书号称“鸦片战争再研究,”主要从鸦片战争出发,以历史人物的变化为主线,又从各种角度上分析了战争失败的原因,最终完整的论述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结果。我对作者清晰的思路以及他能够站在一个比较可观的角度上去冷静的分析整个事件和活跃在这个舞台上的每一个人物感到钦佩。不论是主和派的琦善、伊布里或者主战派的林则徐、奕经,作者都能从人物的性格、经历等出发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纵观本书,作者对各个名词以及历史事件的注解是最令我钦佩的',这是我看过注释最多的一本书,相信作者肯定在上面花了不小的功夫。而且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到了晚清的一个官场环境,从京城到地方,一个七品甚至八品的小吏到了地方甚至比一省督抚还要厉害,主政一方的总督巡抚之间粉饰之风盛行,说之为胡编乱造都不为过。

  就拿奉旨剿匪的“靖逆将军”奕山来说,在道光帝不低于六道圣旨的催促下,这位深受皇恩的康熙帝的五世孙足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到达广东,而后手握数万大兵的奕山在对英的作战中被打的落花流水,英军一直逼到广州城下,开出了数条条约。最终交出了六百万的“赎城费”后英军才撤去。但是他是怎么汇报的呢?完全颠倒了历史舞台上的正反角色,英军反而成了祈和的一方,还借段永福之口说出一段自我表白的话“大将军奉命而来,唯知有战,”一何壮哉!再说整个战争的决策者——道光帝,这位以勤俭而著称的皇帝光是其自身对战争的态度就已经令人难以琢磨了。在英军已经进驻长江时他还不了解“英吉利”到底为何物,且其本身又在战与和之间反复,没有丝毫的坚决性。读后感·在这样的皇帝与大臣之间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大清王朝的余晖,而道光帝自己如果知道仅仅在十四年之后他的儿媳慈喜将带着一家老小匆匆逃出紫禁城奔向热河,不知又将作何感想。

  在读完本书后,我不禁也要有同作者一样的问题:中国大陆与西方的差距比起一百五十年前鸦片战争时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相信时间终会给我们答案。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2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最近我正在读的一本书《天朝的崩溃》,感慨颇多。

  《天朝的崩溃》从为“卖国贼”琦善翻案开篇,以丰富翔实的史料支撑起鞭辟入里的观点,深入分析了清朝奏折中呈现的天朝心态,将矛头直指僵化的封建制度和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统治者的“天朝”思想。

  历史的诉说夹杂着悲痛,但屈辱痛苦的历史之价值,就在于提供失败的教训,以史为鉴,正视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

  我们对于鸦片战争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的教科书,再加上一些改编影视作品的影响,所以往往观察的角度会比较单一,只是从宏观的角度对这个事件进行分析解读。现在我们回过头,不被固有的视角限制,来对这个事件的本身进行分析,那历史的真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天朝的崩溃》的故事从琦善开始,琦善在历史书中一直是作为“卖国贼”进行记录的,但是作者茅海建先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琦善“卖国贼”之说并不真切,他既没有动机也没有具体行为。琦善的所作所为,是任何一个当时处在他的地位上的人都会去做的,不然这就违背了他一直以来所受到的教育和秉持的观念。至于为何后人就将其定性为“卖国贼”,主要还是他失了大清国的颜面,想为大清国找一个打不过“弹丸小国”——英国的理由。

  茅海建先生在书中客观理性地分析了清王朝面临的内部矛盾,得出“当时清朝的军事力量已经跟不上世界形势的发展,只要进行战争就必然会失败”的结论。

  他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对林则徐、伊里布、琦善等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深入解析,得出了僵硬的封建体制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各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事件推动下,最终清朝签订了《南京条约》。茅海建先生对条约签订的过程进行了论述,指出清朝在当时条件下,完全没有理解民族国家的主权,也不了解当时国际上通行的一般外交规则,在很多看似无所谓的地方吃了大亏,当然,这也侧面表露出了“天朝”的心态。

  茅海建先生的“清朝必败论”一开始不是很符合我的内心感受,但看完书后,不得不承认,他说的话很有道理。无论是在当时的角度还是历史的角度,又或者站在战争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来看,结论都只有失败。《南京条约》的签订让中华民族走向了落后挨打的百年历史,但客观上也让中国的封建大门打开,迫使中国不得不走上步履蹒跚的“近代化之路”。这个过程虽然有众多的崎岖坎坷,但我们最终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并且找到了适合中华民族发展的开天辟地的道路,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相关文章:

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01-08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评价04-02

崩溃的说说07-07

崩溃的句子03-03

崩溃的心情说说05-26

崩溃绝望句子10-12

心情崩溃的说说11-23

婚姻崩溃的说说11-10

崩溃的伤感说说10-03

心态崩溃的说说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