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2-22 09:33: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经典)《不做教书匠》读后感4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做教书匠》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不做教书匠》读后感4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在浮躁的生活中,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本好书,可以打动读者,引起共鸣;一本好书,可以给人以指引及点拨,起醍醐灌顶之效。在假期里,我有幸拜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拿到此书,我不禁疑惑:教书匠与教育者的区别在哪?基于这样的疑惑,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收获良多的阅读之旅。

  这本书中,管老师从八个维度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总是高屋建瓴、纵横捭阖,讲道理寓于故事中,引经据典,振聋发聩;他总是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的娓娓道来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好像一声声响鼓,催动着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阅读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三个维度:

  01

  做一名有上进感的老师

  (一)更新教育观念

  书中提到:“这些年来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但一些老师一直沿用以往的教育教学方法,用老法子教,不只是课堂教学的考核不能过关,成效也会有问题。”想想确实如此,如今的语文教学与我学生时代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倾向于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体现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发现在日常的教学中难免还是会出现用老方法教语文的现象,单纯讲解课文内容,过多强调文章的中心思想,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语文知识,这里的“语文知识”我认为更多的是语文方法、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不能用老方法教语文,应该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学习新的'语文教学方法,紧跟教育改革的潮流,做一名上进的语文教师。

  (二)主动学习

  我们除了要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还要学会主动学习。做一名有上进感的老师,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绝不得过且过,是核心。想起自己刚出来工作的时候,虽然满怀教育的热忱,但心里清楚,自己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缺乏教育经验,跟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相比相距甚远,所以利用闲暇时间拼命地主动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观看名师教学视频、誊抄优秀教学设计、阅读语文专业书籍,也因为有了这些付出,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只有理念,没有实践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于是,我积极参加各级竞赛,获得多项奖项,甚至学校内部的研讨课我也争着去上,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把课堂展示给其他老师看,就能通过他们的眼睛发现自己的问题,得到更多宝贵的建议,让自己走得更远。如今回头看看,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真的感谢当初那个满怀热忱的、积极进取的自己。

  02

  做一名有专业感的老师

  (一)系统地阅读

  管老师在书中指出一个普遍的教学现象: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知道很多的先进理念,但课堂上的教学总是出现“穿新鞋走老路”,为什么呢?随后管老师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年轻教师现在拥有的所谓的理念,其实是别人外加的,是别人灌输的,并不是自己从心底深处产生的,就像一个换过肾脏的人,一生都要服药,因为换到体内的肾脏不是自己身体里长出来的,必然有冲突,这个冲突需要靠服药来解决。”

  管老师用一个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的例子,向我们阐述什么叫“系统地阅读”。这个阅读,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阅读几本专业书籍这么简单。所谓的系统阅读,除了目前所用到的这册语文书外,还包括整个小学阶段的其他语文书,这样能帮助我们了解每册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内容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除此,还需要去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以求在教学中加以整合。同时,还需要阅读相关的方法论、教学论著作,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只有做到这样的系统阅读,才算是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提高专业能力

  管老师认为,当前教师的五项专业能力包括:教材解读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以及试卷编制能力。

  我想就“教材解读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不管是哪个学科的老师,教材解读能力应该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必备能力之一。一个不会解读教材,无法发掘教材编排用意的老师,无法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老师。解读教材时,我们可以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人文的熏陶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要素来。

  03

  做一名有亲和力的老师

  书中提到“微笑能给予学生一种安全感,一种心灵上的安全感”,读罢这句话,我不免想起曾经的经历。有一次,一女同事在办公室聊得正欢,笑靥如花,这时上课铃打响,她拿上上课用具往教室走去,原本笑容满面的她在教室门口收起了笑容,板着脸走近教室。事后,我戏谑她会变脸。她解释道,学生给点阳光就灿烂,天天对着他们笑,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心存敬畏,一个没有威严的老师,怎样管理班级?这样的想法,我相信不是少数。

  这次读了管老师的文章,我对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学生有了转变。管理班级,靠的是方法,是策略,是智慧,也是个人魅力。当我们天天板着脸对学生的时候,自以为树立了威严,却殊不知输掉了与学生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输掉了学生对老师的那份爱。也许,我们可以像管老师提供的建议一样,给自己定一个微笑计划,每天至少对全班同学微笑三次,每天至少要让你的学生在课堂上笑一次。坚持下去,或许神奇的东西也会在悄然发生。

  结语

  这次读了管老师的文章,我对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学生有了转变。管理班级,靠的是方法,是策略,是智慧,也是个人魅力。当我们天天板着脸对学生的时候,自以为树立了威严,却殊不知输掉了与学生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输掉了学生对老师的那份爱。也许,我们可以像管老师提供的建议一样,给自己定一个微笑计划,每天至少对全班同学微笑三次,每天至少要让你的学生在课堂上笑一次。坚持下去,或许神奇的东西也会在悄然发生。

  管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是我们年轻教师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路上停滞不前的时候,别忘了读读它;当我们缺乏教育勇气的时候,别忘了翻翻它。我相信,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勇往直前的向上的力量。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2

  看到此书题目时,在我脑海里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做教书匠,还能做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智慧感的教师。

  读完此书,心中的很多困惑都烟消云散。面对以后的教育人生,眼前豁然开朗了。作者的很多思想深深地触动了我、鼓励了我,让我的思想提升了不少,甚至改变了我以往的一些观点。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是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得多远,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和谐发展的理想空间。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

  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文,深有一点感悟:使我更加清新地认识到当今的学校教育,对我一名青年教师而言,除了对所教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研究之外,对教师的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也应有个深层次的思考。

  “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 教师的约束感体现在教育道德、规章制度的自制力上,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自制力的强弱或者说高低。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制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自己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努力克服不利于自己的恐惧、犹豫、懒惰等;一方面应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抑制冲动行为。 自制力对人走向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古代百科全书式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哲学家们都注意到:“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教师的美好理想更是建立在约束力的基础之上。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教师的责任感是教师对待教育的态度不做机械重复的事,作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做一名与责任感的教师还要对家庭负责,对学生负责。

  教师的工作是凭良心的工作,衡量这项工作的最重要标准是有无责任心。

  “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利用上下班时间充实自己,现在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

  代,新时代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又不断学习才能天天向上,从小事做起,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充满自信,勇气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书中的很多观点让我再次找到了激励和自信,如:

  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短暂的肤浅的阅历,印证着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的深层含义,我会用它鼓励自己,一如既往,继续前进。

  绝不,绝不,绝不能放弃

  年轻的老师们,请不要放弃,不要在五年内放弃。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五年,你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这五年里,你也可以选择某个内容做为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队活动,或是班集体建设,或是晨会课,或是和后进学生的谈话,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可以研究阅读教学,或是研究作文教学,或是研究课外阅读,或是研究写字教学,或是研究识字教学,或是研究提前读写,等等。先把这一个点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迁移或拓展。

  是啊,我们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然而研究了吗?没有坚持,何谈放弃呢?想想看,如果选定了一个人生目标,坚持下去,会有多么巨大的变化和人生乐趣啊!一味抱怨机遇,不如从现在开始磨砺。

  专业化的教师形象——具有实践的智慧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

  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具有智慧,或者是否将智慧作为人生追求呢?敲教鞭、发脾气一度成为我们无可奈何的代名词,对学生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机——学生作业没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学生违犯了纪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课堂上学生答错了问题,我们又有多少思考、面对的机会呢?更别说拥有“四块糖”的人生启示和教育智慧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将是我永久的追求。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3

  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应该多读书,特别是有益于我们教师发展的书籍。《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是这个学期学校要求人必读的校本教研培训教材,通过阅读收获颇多,感触较深,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本书作者:管建刚,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xx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广大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阅读《不做教书匠》

  1、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2、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堂。

  3、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本书,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 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 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深深地感动了我。

  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有智慧,在第八章“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管老师提到:不管做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这本书像一个知己、一个老朋友,他慢慢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让你从阐述中明白那个浅显的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很容易被同行们所接受。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

  最后,我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集体要求研读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心中时常充盈着阅读的快乐!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我必须多读名著,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这是对学生负责最好的方式。要让学生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以自觉的阅读行动去感染学生,把读书的快乐带给学生,使孩子自觉读书,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良好习惯!

  多一点微笑,多一些宽容

  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缺乏热情和自信,冷漠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其实,满腹牢骚并不能改变什么。

  老师每天要对自己的学生露出灿烂的笑容,不是成天板着脸。记得,我在书上看到《微笑给了谁》一文,文中的老师总是很严肃的表情,从来没在课上微笑过。一个学生非常讨厌这个老师上课。一次,老师的嘴角终于露出微笑,这个学生上课从此来劲了。尽管老师的微笑是给窗前走过的女朋友。试想,我们有多少老师在课堂上笑过,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笑过。很多老师都担心笑了会管不住学生,上课的纪律差。我以前也不给学生好脸色的,课堂的纪律不成问题,但学生学得很压抑,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这几年,我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看了书后,我想,我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毕竟他们是孩子。我会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

  当学生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时,我上课提醒一下,或一个眼神,或让他同桌回答问题,或到他身旁摸摸他的头,或来一句“你又在从事地下工作了”,这样也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听讲,又不会打乱课堂秩序。

  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所有赐予。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快乐!那么,就让我们把爱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为爱插上翅膀,让爱在万顷碧波、蓝天白云间飞翔!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4

  捧起管建刚老师撰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这一行有动感的字首先映入了我的眼帘。今年寒假里,我读完了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该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习、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

  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不做教书匠》中,我明白对待学生要真诚,要爱每一个学生,去尊重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善的角度去想你的学生,为学生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成功的机会,并帮助他成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教书育人,而且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一些陈旧迂腐的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能不断的锻炼自己,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

  一个老师要是用心灵去感受它所面对的一个个纯真、可爱生命的话,得到爱的情感的回报是无法用功利去衡量的,我想古人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等来形容我们就是最好的回报。就像管老师所说“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是啊,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请让我们记住管老师的一段话作为今后激励我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动力吧: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我要反思自己:我把教师当成了自己谋生的职业,还是当作一件事业来做?为了谋生,为了这份职业,自己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也就是“职业”和“事业”这一字之差,也就使得自己的心态,态度不同,从而使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也就不同了!我的工作到底该怎样来做,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我真正感悟到了“师,并非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应该对学生负责。”“一个教师一生要教成百上千的学生,遇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那真是学生莫大的不幸”这些话的分量。那不做“教书匠”,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智慧型教师,或许该成为不愿做教书匠的老师们的一种追求。我们应该对学术和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但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我们不能单单将知识塞给学生就了事,还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扎实,并且使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启迪他们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应该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

  管建刚老师说现在的教师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

  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地去做了。

  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在他们身上,有了一种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努力探求着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他们把教育的创新看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满足,并且,享受着探索路上的种种欢乐和痛苦。

  回顾自己走过的教育路程,反思自己的教育状态,充其量是第二种。看来是得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再规划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了。因为“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过的都是类似于第三类教师的生活。”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相关文章: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06-19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12-07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06-06

不做教书匠的读后感03-03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01-28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04-29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18篇12-23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2-17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02-12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集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