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更新时间:2022-06-19 20:39: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1)

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基石,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三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第一章:有效的教学框架

提出有效教学框架的五个主题部分:1、教材及教材的解读;2、确定教学目标;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4、严谨的教学版块(左手栏);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右手栏)。

结合此部分内容,我校对教案本也进行了新的改革,将教学目标分成三类:A类:基础性目标;B类:教学核心目标;C类:延伸性目标;并设置了左手教、右手学两栏。这样的设计使得教师更能够很好的按照大师的引领主动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关于教师的“教什么、怎样教”;2、关于学生的“学什么,怎样学”。更合理的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所以可以这样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很好的成为了我们教学的领航人。,

第二章:理想课堂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我认为落实第一重境界的关键就是能够让课堂达到扎实有效,而且这种扎实有效,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也是基础要求。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干老师的引导认真解读好教材、确立好三类目标、让学生进行定向预习,做好课后反思、及时进行反馈落实,第一重境界就一定能达到。第二重境界是发觉知识的内在魅力,,而这种魅力只会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才能有所体现,并且这种魅力得以很好展示的主体是全体学生。所以该重境界的关键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按照你所铺设的路,自己积极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师生共同围绕一个“问题---知识---文本”,展开一个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干老师还设计了很多的实例,这些事例中的很多办法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

第三章:有效教研范式

如果说新教育有效框架是新教育构造理想课堂的基石。那么真正能将基石很好支撑起来的就是有效地教学研究。干老师也很好的为我们提供了校本教研的流程:(针对问题)确定选题、(确定目标)集体备课--(提供案例)课堂探索、(观察学生)观课记录--(谋求改进)集体评议--同课异构或再度探索。我们可能一时做不了很多,但只要我们继续前行,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相信成功的果实就在前行的路上。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2)

暑假里,品读了新教育专家干国祥的著作《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感受如下:

第一重境界是: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很显然,左右手栏是相互关联的,从学习的本质来讲,教学板块栏,是服务于个体学生学习清单栏的,而从课堂教学作为一个集体活动的角度来讲,教学板块栏又是课堂上的主要线路。事实上,它们是同一个流程的两个侧面。理解了这一点,那么任何形式的书写都将能够体现教学的本质。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也是基本要求。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课堂,是真理呈现之处;教学,是知识散发出魅力之时。在静态的教材下面,蕴藏着人类最伟大的奥妙:发现宇宙与人类,书写宇宙与人类的整个过程,课堂教学,是这一发现与书写的重温和延续。而如果没有将“问题-知识-真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那么教师的精彩表演时浅薄的,学生的小手林立是肤浅的,教育教学的真谛,将没有被师生在课堂上把握,课堂用表面化的热烈,替代了紧张的脑力劳动,而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正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陷入深度思考,才能让学生达到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获得求知的快乐。

第三重境界:实现课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课堂教学,在实现人与知识深刻共鸣的同时,也实现着人际之间、自我之间的深刻共鸣!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理想的课堂教学,需要实现最后一个维度: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我们希望:在我们的课堂,与其粉碎任何刚刚觉醒的意识所具有的自然的好奇心,不如把它引向最初的探询:什么是人类、生命、社会、世界真理?(埃德加.莫兰)也唯有如此,课堂的师生关系,或者说学习共同体关系,它已超越了以亲密为依据,超越了以知识多寡为标准,共同体成员已成为一群为人类,也为自己的存在追寻着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只有实现了课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才能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所在。只有这样,学生不再为当前的一次期考或毕业考试而苦苦死记硬背,而是激发了他们对今后探寻世界奥秘、为今后人类生活的更美好更加努力学习。

理想课堂,就像地平线一样,它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也许永远也未必能达到。因此,我认为“构筑理想课堂”体现的应是我们的一种追求。可以说,每个老师都曾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课堂。虽然他们对理想课堂的描述各不相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在大多数老师的眼里,理想课堂的特点是:真实、和谐、简约、智慧、有效(高效)、灵动、人文、充满爱意、富有诗意、体现创意的,让我们跟随新教育的步伐一起追寻我们的理想课堂。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3)

为了让自己的课堂理想高效充实起来,暑假期间,我又一次研读了新教育专家干国祥的著作《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感受颇深:

第一重境界是: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左手教,右手学,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也是基本要求。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真理呈现之处;教学,是知识散发出魅力之时。在静态的教材下面,蕴藏着人类最伟大的奥妙:发现宇宙与人类,书写宇宙与人类的整个过程,课堂教学,是这一发现与书写的重温和延续。而如果没有将“问题-知识-真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那么教师的精彩表演时浅薄的,学生的小手林立是肤浅的,教育教学的真谛,将没有被师生在课堂上把握,课堂用表面化的热烈,替代了紧张的脑力劳动,而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正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陷入深度思考,才能让学生达到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获得求知的快乐。

第三重境界:实现课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课堂教学,在实现人与知识深刻共鸣的同时,也实现着人际之间、自我之间的深刻共鸣!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理想的课堂教学,需要实现最后一个维度: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我们希望:在我们的课堂,与其粉碎任何刚刚觉醒的意识所具有的自然的好奇心,不如把它引向最初的探询:什么是人类、生命、社会、世界真理?(埃德加.莫兰)也唯有如此,课堂的师生关系,或者说学习共同体关系,它已超越了以亲密为依据,超越了以知识多寡为标准,共同体成员已成为一群为人类,也为自己的存在追寻着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只有实现了课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才能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所在。只有这样,学生不再为当前的一次期考或毕业考试而苦苦死记硬背,而是激发了他们对今后探寻世界奥秘、为今后人类生活的更美好更加努力学习。

叶澜教授曾经批判“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这样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体当做认知体来看待。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上,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用心学习甘老师的理想课堂的新鲜理论,并且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一点点摸索提高,让自己的课堂理想高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