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人士座谈会发言稿
更新时间:2022-06-02 00:24:48 发言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党外人士座谈会发言稿
“五一口号”是经毛泽东同志最终修改,由中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通过,并由新华社在月日发布的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五一口号”二十三条,但最重要的是五条,即中向全社会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中的这一提议,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主党派的拥护和支持。其中月日九三学社在北平的《新民报》上发表了《拥护中五一号召与毛泽东八项主张的宣言》,九三学社在宣言中指出,“中中央建议召开无反动派参加之新政治协商会议,解决国是”,“同人等认为惟有循此途径,始可导中国于民主、自由、富强、康乐之境,愿同努力,以求实现”。
正是“五一口号”的发布及社会各界的响应,奠定了政治协商和组建联合政府的基础,奠定了民主党派参政和议政的基矗对“五一口号”的学习,我个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一、“五一口号”的提出体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需求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五一口号”的提出和响应,体现了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需求。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事件以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长达多的洋务运动。但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仅仅有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制度的现代化,并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现代化,并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甲午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民族矛盾。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光绪皇帝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戍变法,但由于没有社会基础,没有人才基础,加之变法操之过急,皇帝一日数诏,再加之各种历史偶然因素交织在一起,变法仅仅天就夭折了。戊戍变法的夭折,一方面,使维新派和开明派在当时的满清政权中遭到了全面的排挤,满清政权变得更加昏溃,最终竟上演了“义和团进京”、“攻打使馆”和“向十一国同时宣战”的千古闹剧;另一方面,满清政权彻底走到了知识分子和社会大众的对立面,直接导致了激进的辛亥革命。XX的辛亥革命虽然摧毁了旧的秩序,但当时整个社会在人才准备、社会观念等方面并不具备建立新秩序的条件。正如国民党的创始人和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宋教仁在XX所说,大家只知道破坏旧的秩序,但大家并不知道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秩序,更不知道怎样去建设一个新秩序。虽然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和“天坛宪草” 现在看起来在条文和制度设计上仍然非常先进,但这只停留在字面上,在现实中根本没有得到真正实施。相反,激进的革命后,国家陷入了长期的军阀割据、动乱和内战。戊戍变法的夭折和辛亥革命后数十的动乱说明,仅仅有制度的现代化,没有人才的现代化,没有观念和意识的现代化,同样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化。
从XX的辛亥革命到,中国已历经了绵延不断的战争;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已历经了即近一代人的文化创新、观念创新和民主自由思想的培育与发展。正当国二党的决战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五一口号”的提出和积极响应,正体现了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社会及中国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客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