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字里行间打造中国文化

更新时间:2022-05-22 18:58:20 高考专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字里行间打造中国文化

北京考试报记者马明星

近年来,“一带一路”“亚太峰会”“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都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机构更是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使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在国外变成了一种潮流。在国内,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学比重加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网红”中国文创产品热销以及汉服文化深受热捧都展现着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了中国语言文学的特色“时尚”。

对考生来讲,要参与到这些遥远的事件中,只是选择的问题。毕业后从事相关职业的国内本科专业主要从属于中国语言文学这一大类。

大类包括7专业汉语言文学最知名

在2012年教育部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原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秘书学等7个专业。其中,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院校最多。据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的最新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院校多达600所。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国内开设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的专业,很多有名的大作家、教育家都出自这个专业。除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其他专业在高校本科层次设置并不多。

在本科院校中,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最具代表性。

北京师范大学招办副主任刘日升介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文系科之一,其前身是1902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国文系。百余年来,先后有梁启超、鲁迅、钱玄同、沈从文、启功等一大批先贤志士在这里弘文励教。该校文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1个本科专业。该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最高排名A+学科,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坚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突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能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适应社会发展和多方面需求的高素质精英人才。学院积极拓展与海外一流高校的合作,除了学期交换,还在每个寒暑假派出大量学生进行短期出境交流,比例达到全院本科生的70%左右,与美国爱荷华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签订了“3+2”或“3+1”的本研培养协议,并在卡迪夫大学、莫斯科师范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成立了中文学院。此外,学院积极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第二课堂,聚焦学生学术、就业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推行学业辅导室、新生导师制、优秀学长“一对一”帮扶计划、“经典花园”读书会、精品社团课程,推出大学生读书文化节等一批经典活动以及《诗酒李白》《思美人》等古典吟唱剧,形成了南山诗社、以雅昆曲社、松风古琴社等品牌学生社团,在北京市高校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

大类招生是潮流专业方向要分清

在招生形式上,除了单独的专业招生方式外,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按大类招收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学生。考生在报考院校时,要仔细弄清选报学校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所包含的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情况。如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自2018年起在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三个专业实行中国语言文学大类招生和培养。对于一年级本科生,根据其专业意愿,因材施教,修习中国语言文学类基础课程。大学一年级期末,学生按照专业意愿与相关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一定比例,自主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云国强介绍,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的核心为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专业,都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在建制上分布在人文学院和汉语教育学院,依托北语汉语国际教育与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色优势,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文化知识与人文理论素养,胜任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文秘兼及涉外关系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其中,学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始终是相关领域的引领者,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连续大规模招收本科学生的专业,排名在全国位居第一,其课程体系在全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该专业为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累计培养中国本科毕业生2050余人,并为海外培养了大批精品汉语师资。

学校为学生提供11门专业主干课和近50门语言学模块和教育教学模块的专业选修课,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实施人文学科融通教育,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如中外融通、实践互动的中外学生联合实习创新教育实践模式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助教模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外语类招生,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多数院校无选考学习≠阅读+创作

根据2020年普通高校在京招生专业选考要求,只有少数高校对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设置了选考要求,主要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选考一门,如河南大学。而大多数高校对该类专业并不限选考科目。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林晨建议,考生报考时要对该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作为中文专业,很多考生认为是母语教学,所以相对其他专业会易懂好学。其实想要学好该专业是有难度的。除了对阅读感兴趣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协作精神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考生若想学好这类专业,就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熟练使用外语阅读专业资料并进行交流,这在后期学习中至关重要。“此类专业的学习过程期许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细密的学术训练,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楚的表达能力,也能获得清醒深入的生命体会。感性中不失分寸,用理性的思维面对感性的作品,体会‘文学史就是心灵史’‘母语和母语的文学是民族与国家文化的不二载体’。有历史的思维,也有面向世界的眼光和胸怀。这才是该学科的魅力所在。”林晨说。

鉴于很多人都是抱着文学梦想憧憬各高校文学院或文学系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中文系或文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指向研究和教学,并非创作。其实,成为一名作家和是否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并无直接联系。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向,不少高校在该专业的研究生阶段开设了创意写作等专业型硕士课程,如复旦大学。在中国语言文学大类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上,均会涉及的主要课程为语言学和文学。文学中偏向史学,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外语言学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和写作。

谈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毕业于四川大学的靳松说:“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以为专业学习就是看小说,并有大把的时间搞创作。后来进到大学学习才发现,学习的内容是各种文学的历史,培养的是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文字、词语源流演变和各时期使用习惯的分析能力以及‘知人论世’能力。学习时要背很多作家作品,熟识年代和流派,并不轻松。专业对人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能丰富你的感情触角,让你能更深体察这个世界上很多微妙的东西。它教会我如何审视、收获更多的新视角。”

本科就业不犯愁教学科研要“加油”

教育部于2019年5月底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2018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截至2018年6月,我国经营范围内包括口笔译等语言服务的企业数量超过32万家,以语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数量近万家,体现了语言经济在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发挥的作用和贡献度也越来越大。在高等教育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各层次学位授予人数近15万,100多所高校新增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120个。在中文国际教育方面,2018年,国家汉办累计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海外华文教育方面,国务院侨办继续精准帮扶海外300余所华文教育示范学校,选派1000多位国内优秀教师去30多个国家260多所重点华校承担督导和教学任务。

由于语言使用广泛的特性,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生在国内的就业可谓是放之四海皆可。就业去向主要有党政机关或各类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单位、广告传媒公司、高校或中学、科研机构等,主要从事记者、教师、编剧、编辑、秘书、文案、宣传策划、公关等职业,就业呈多元化。其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也可从事外交、外事、外贸、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其他需要兼具汉语和外语能力的工作。随着社会发展,不少该类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如自由撰稿人或写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毕业后想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选择读硕读博深造很有必要,学历已经成为这两个领域就业的硬性要求。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字里行间打造中国文化的介绍,本文章来源于北京考试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图片源于网络,本文由爱扬教育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字里行间打造中国文化】相关文章: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学什么04-11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大学排名04-28

中国文化的英语短语02-03

语言文学类专业就业方向03-28

西湖是中国文化遗产吗03-29

中国电气类专业排名04-13

中国语言文学考研06-19

中国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区别03-29

中国文化学习心得06-15

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活动方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