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填报志愿方式

更新时间:2022-06-09 08:48:39 高考志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2年高考填报志愿方式

  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有很多,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可以以兴趣为主、发展前景为辅,综合选择。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高考填报志愿方式,可供考生参考。

2022年高考填报志愿方式

  一、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

  1、按往年录取分数位次排序

  采用这种方法的家长与考生,在参考整理往年的数据之后,会形成一个与往年各高校、各专业录取分数对应位次,而家长们则将选出来符合自己意愿的“专业+学校”志愿,按照往年录取综合位次排序。

  2、按学校归类填志愿

  采用这种方法的家长,思路依旧是传统高考志愿填报的套路,采用同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紧密排序,选择若干所目标高校来填报志愿,外表上看依旧是传统的“学校+专业”模式。

  3、按专业归类填报志愿

  采用专业归类填报的考生,思路与上面以学校为中心的考生则完全相反,在96个志愿中,某个区域范围内,学生会集中不同高校所有的专业于此,考试院投档时,一旦遇上适合投档的区域,该位次周边估计全部是同一个专业,此时的学生则更看重专业。

  二、志愿填报怎么选专业

  1、确定兴趣

  确认对哪方面是比较感兴趣,在进一步了解的过程中,家长和考生,就会锚定几个想要学的专业范围,这是一种思路,家长考生,越是只知道少部分的专业就越不知道怎么选。

  2、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选择

  可以就是选择热门专业,像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经济金融类、财会类的专业等等,还可以选未来出口宽口径的专业,如果我们把专业按照未来就业的指向性,粗略区分一下的话,可以分为对口职业强关联专业和弱关联专业两类,对口专业强关联专业,比如像护理,临床医学、师范、航海技术类等等这样一些专业,他们就属于同未来职业强关联专业。

  3、选择大类招生

  针对与对任何专业都没有兴趣的这部分考生,也可以考虑一下这种大类招生专业,尤其是在对大类里面的这几个专业方向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又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情况下,直接选择大类招生的专业,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三、高考填报志愿5不能踩的坑

  1、不能片面根据分数填志愿

  考生或家长喜欢以当年考试分数与去年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比对,这种方法其实很片面。专家提醒,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至少要掌握四方面参考信息:一是考生所在中学近几年高考录取的实际情况;二是拟报考院校在渝招生计划和分专业计划,重点分析比较今年的计划与往年的变化情况;三是掌握招生学校在重庆近3年的实际录取分、平均分,专业录取最低分等数据,同时仔细查看学校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看是否存在专业级差;四是明确自己的位次后,要参照该位次往年的录取学校和专业。特别提醒高分段考生更应该注意“位次法”的使用。

  2、不能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高校专业并没有绝对的“冷热”之分,“好找工作”不代表“能找好工作”。目前相对“热门”的专业,并不能表明几年后其就业率仍会高,也许目前的“冷门”专业,将来会是“热门”。为避免失误,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做到“冷热兼顾”。

  3、不能将求学与求职划等号

  职业是很多考生志愿填报的导向,其实用“求职”来决定志愿,甚至将专业与社会职业划等号都是不妥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联系,但填报志愿首先要考虑的是提高录取命中率。

  4、不能一味地拒绝专业调配

  高考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应被好学校录取。事实上,每年总有部分考生虽然总分超过了报考院校录取线,但并没被录取,吃亏原因多在专业“不服从调配”。专家提醒:服从调配也许并不会吃亏,即使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了,考生到校后还可以通过转专业、辅修第二专业、考研等途径读到一个理想的专业。

  5、不能只看校名不看专业

  一是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艰苦专业;二是心存偏见,认为农业、林业等学校的专业就业出路不佳;三是对一些市外学校不了解,如果学校不在直辖市或省会城市,考生就不愿填报。其实,很多专业研究的领域互有交叉,只是各有侧重、名称不同而已。考生要认真研究专业内涵和实质,注意市内外院校统筹兼顾,科学填报。

  四、高考填报志愿技巧

  1、充分了解志愿政策

  目前,我国有两种志愿模式,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

  大部分地区实行了平行志愿录取,平行志愿也就是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

  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2、遵循“学校优先”原则

  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能上双一流,不上“双非”院校!以此类推。

  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现在也流行笼统地说“双一流”院校);其次是省属本科、高职高专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随着大学招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的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每年招收800多万大学生(含本专科生),每年也毕业800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办法,只能看入口了,这就是大家看院校出身的根本原因。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层次区别不大说事,那时的人如果能上专科学校,放到现在至少都是985了。

  其实看学校出身是世界通则,不止中国,比如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平均下来就超过40-50%了。

  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分类标准。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

  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985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在这里,高考君想提醒,有几个985学校因为地域原因,比较好上。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地区的985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2所综合性大学,后来西北大学下放陕西,她就成了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与此类似。最后想推荐的是一个特别的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在西安,属于前国防科工委(现在属于工信部),实力强悍,也是最早入选985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985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影响力下降。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可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