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3-03-22 12:35:24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野外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野外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野外工作总结

野外工作总结1

  “蓄谋”已久的支部烧烤活动活动,参与人员率是100%。在一片欢乐的笑声与漫天的香味中,我们愉快地度过了此次支部烧烤活动。

  事先,由生活委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收齐烧烤需要出的费用。而后班委开会策划详细具体流程和实施方案。

  当天上午,本支部计划兵分三路。一路在生活委员的带领下,我与班里几个“壮丁”开始了采购活动,考虑到大众口味与大家的厨艺,我们将食物的种类的挑选定义在简单与好吃的选择上。于是,鸡翅与肉丸毋庸置疑地成为我们的首选目标。到达江湾市场,在几番挑选之后,我将主要的`鸡翅与肉丸成功采购。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就是平日里极为内敛的杨阳同学原来有着一种“化腐朽为神奇”之力,其本人的砍价功力可谓无人能及。

  第二路则是由支部里的剑凤同学带队到华润万家购买烧烤中除食物以外的必备物资。在之前,我们都准备好详细的清单,集思广益,不漏下任何东西。此对购买分量上没有第一队那样来的繁重,但是却是讲求精细活。东挑挑西捡捡,时时看着购物单不能落下一样东西。最后,第二路小队与第一路小队同时一起过去晓港烧烤场。

  第三路分队则是支部里剩下的其他成员,负责带上一些烧烤可能要用的、宿舍也有的物品,最后出发,径直到达烧烤场布置和安排好一切,等待我们一、二路分队的到来,就可以有效快速的进行烧烤活动!

  经过一番事前工作之后,于是,烧烤活动按原定的11:45开始了。起火,始终是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在历经酒精、炭精、食用油等起火方法之后,我们想出了一个最佳方法——借火。此次我们派出“受挫力”最强的陈刚同学去借火,果然,他不负众望,在辗转于几处烧烤处之后,通过他的三寸不烂之舌顺利借到了火。

  解决了最为困难的起火问题,便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抢食”活动。高分子092团支部的男生们此时就发挥了他们的“狼性”,而女生也不干示弱,纷纷加入“抢食”行列。此时,大家都沉浸在手中的美味中,对外物都全然不理。

  看,男生都盯着手中的食物,连身旁的美女也无暇顾及。美女更是狼吞虎咽,“吃着嘴里的,看着手里的。”不仅两手都拿着烧烤叉,连烤炉旁边的空位也放着额外的正在烧烤的食物。

  烧烤在简单欢快的气氛中进行着,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中午时间。没想到阳春三月的天也会那么凉快。从头至尾,这里都充斥着大家的欢笑声。本次烧烤,出了不少佳品“出世。一下便是我们大家公认的最佳之品。

  此次活动,大家都玩得很开心,烧烤结束后,我们全班步行回校,路上大家有说有笑。

  这次活动,并没有以往支部活动那样的严肃性,平添的是一种欢愉的氛围。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次烧烤组织周密,进行顺利,而且参与人员率是从以前至今第一次达到百分之百。团支部成员对这次活动都很满意。虽然这次是一种以简单快乐为目的的烧烤活动,但活动之后我们仍然与以往一样召开了一个小型班委会议,会议上大家都畅谈着此次活动,回忆着那一个个快乐的画面。也许,集体活动就应该如此,简单快乐,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真心希望在今后的活动里,无论是诸如这类活动,或是较为严肃性的团日活动,我们高分子092团支部都能全支部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度过。毕竟,这四年的相聚也是种很值得珍惜的缘分。

野外工作总结2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野外素质拓展部活动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时了三个星期的素质拓展活动如今总算结束了,只剩下后期的活动总结等工作。与其他各系部的活动进行比较,也许我们的活动还不是太成功,但经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我系全体团学会成员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综合优势、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依据这些要求和指导思想,我系团学会全体成员在团学会学长学姐的带领下,于12月13日组织开展了一次素质拓展活动,取得效果显著。活动以“和谐文明,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为主题,目的在于磨练同学意志,增强同学感情,增强集体凝聚力。此次拓展训练共有四大主体活动:“破冰分组”,“信任背摔”,“泰坦尼克号”和“生命之旅”,培养了大家的胆识和责任感,团队的集体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协调能力。每项活动均对大家的能力素质的锻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破冰分组活动,采取在规定时间内各组完成定队名、队歌、口号、队旗等任务后再展示各自风采的形式,各组成员均能开动脑筋,认真讨论,互相帮助,共度难关,充分发挥出大家的聪明才智与团结协作的精神,整个活动场面热烈,气氛和谐。

  信任背摔也是大家感觉有所收获与感触的一项活动。泰坦尼克号即各队20名成员在彼此的配合与努力下利用5块纸板(即5艏船)穿越“茫茫的大海”,通过这项活动,大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认识不足,在明确任务、准备工作、领导作用、合作方式、与人沟通、对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进一步改进,进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加以应用,加强个人素质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另外,在接下来的生命之旅活动中,大家热情参与,现场亦是精彩不断,异常激烈。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都意犹未尽,并表示,这种新鲜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同学之间交流合作的最好平台,增进了同学感情。并希望以后能更多,更好的举办这类活动。下面我对药学系素质拓展活动情况做一总结如下:

  一、积极争取我系团学会所有成员对我们素质拓展工作的认同,和争取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极大支持。

  领导对素质拓展工作的支持,对加强学生活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促进学生素质拓展的整体水平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其次院团委根据全国高校学生素质拓展指导思想的工作安排统筹规划,在老师的指引和带领下,由院团委牵头并向全院各系部扩展,逐步开展一些有益于我院在校大学生培养教育的素质拓展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这样才会有素质拓展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我系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安排,我们应积极组织我系学生陆续有效开展好素质拓展活动,可参考校内外其他学生团体开展活动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改进,从而使每项素质拓展活动顺利进行且取得最佳效果。

  活动后,我们应及时做好分析总结评议,对活动当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原因分析,对活动取得的良好收效做一归纳,给今后工作的开展带来引领指引作用。就像在最近这次活动中,我们可总结出在一下几个方面仍需加强提高,如沟通,自动,自发;注意细节;为人诚信,负责;善于分析、判断、应变;坚持、专注;领导的统筹作用;团队精神与协作等。

  二、我们开展的素质拓展工作是有效果的,成绩是优秀的。

  但面对成绩,我们更要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首先,策划一开始我们就把问题简单化了,以为素质拓展只是简单的一些拓展游戏,忽略了很重要的理论拓展部分,也因此造成了时间分配仓促,游戏单薄,人员就位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其次,系部及素质拓展前期工作的缘故,早就应该实行的素质拓展被一直搁置到现在,已经是将近期末的时期,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使得所有的事情都有种麻木的被迫向前进的感觉,同学们的热情度也都大打折扣。再次,由于活动定在周末,并与普通话考试时间相抵,所以导致部分团学会成员不能按时参加。活动的当天也发生了许多始料未及的突发状况。

  首先是:由于参与活动的男生人员太少,在信任背摔的时候出现男生承受压力过大,这对于危险性相对较大的活动项目是一大注意事项。再者就是由于下午的生命之旅场外路线没有完全确定,又是一阵摸索……很多很多,让我们一整天的神经都紧紧绷住,一丝不敢松懈。很多状况是我们之前都没有想到的,第一次做活动,就暴露了很多问题,思考的漏洞,人员的合理安排,现场的控制等等,这些都让我不能平静。其实很感谢当天来参加的所有的同学,他们都非常积极的配合我们的工作,使得活动的整体氛围是很温馨和欢快的。这也是在我们做了这么多之后所有幸福的来源,过去几个礼拜的辛苦都觉得是值得的。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大家的沟通合作能力,使他们人际关系趋向和谐,学会关心他人和与人合作,同时塑造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及迅速地融入新团队,提高组织凝聚力,加强团队内部沟通,提升团队协作精神。对我系团学会成员的培养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启迪和引导作用,这也正是本次素质拓展活动的意义所在。

野外工作总结3

  今年7月中旬,为了深刻认识和巩固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知识,我们13级人文城规跟随着唐院长来到韶关进行我们大一暑假的实习。韶关位于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而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丹霞山更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

  第一天我们在去帽峰山的途中观察到典型的平卧褶皱,沉积时是水平的,后来由强烈的挤压力和构造变动使地表发生塑性变动,主要是碳酸盐岩和石灰岩,厚度都大于1米,属于巨厚层沉积。

  马路的对面采石场,有典型的断层构造,中间接近水平,两边近于直立,根据山体两侧岩石的颜色和岩性差异,判断可能为正断层。不难看出,这一带的泥盆纪的地质运动比较活跃。可以推出,平卧褶皱受到断层干扰。

  随后,我们来到帽峰公园南部,沿着公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层由新到老,观察岩层产状及性质,可以明显发现开始是以泥灰岩为主,伴有粉砂岩、泥质灰岩、页岩,后来以石灰岩为主。中部存在较多层间揉皱,小型断层,考虑到属于海相沉积,初步判断为潮间带到潮下带过渡类型,地层由几厘米的薄层变为几米的厚层,说明沉积环境由复杂多变变为稳定,北侧为帽子峰组,南侧为天子岭组。

  最后,我们来到武江边观察河流的发育,河流在弯道处存在横向环流,使凹岸侵蚀后退,凸岸堆积生长,而在河流一侧可观察到三级河流阶地。

  7月10号我们乘车到达广东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首先观察的是石炭系下统、石凳子组的断层构造,观察到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所以判断为逆断层。返回出口的路上观察到灰白色带状的方解石脉。

  步行到达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统测水组的煤窑所在地,主要成分为煤矸石。往上步行到达古生物化石的沉积地点,图示为挖掘化石所获。

  在登山终点,我们观察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蚀洼地、峰丛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观。芙蓉湖岸边,我们观察到山体的向斜构造,向斜判断依据为岩层受到水平地质运动挤压后岩石由老变新以及地形起伏状况。

  第三天,我们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随后,我们进入了丹霞山景区。一路往上走,我们来到了著名的阳元石景区。阳元石已经有3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绝景”、它的性质是蚀余石柱,其岩性属于碎屑岩类(包括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砾石岩)。阳元石是由于地壳抬升后,两组岩层相互交叉,流水沿着节理面侵蚀搬运,即是由垂直节理发育而形成的。在阳元石的表面我们能看出水平层理,这是由于岩层岩性软硬不一,软层被侵蚀凹陷,硬层不易侵蚀被保留而形成的。

  后来我们又坐上车,来到了一处性质为水平韵律层理与节理发育的地貌点。它是由于地壳抬升后巨大岩块由错落方法坠落形成,而又由于其下错的岩块形似向上爬行的鳄鱼,故称“鳄鱼上山”、其岩石的本色是红色和白色,但因雨水冲刷而发黑。岩石的沉积层基本上为水平层理,其上的黑色条带上有鹅卵石,反映了河流相与湖泊相转换的古地理环境;岩石的红色部分反映的是交错层理和斜层理,其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

  第四第五天我们来到马坝人遗址、大峡谷,这是实习内容的最后一部分了。在路上我们还看到一个滑坡体现场,我们亲自爬到滑坡体的对面进行观察,老师们给我们介绍了滑坡体形成的特征以及我们面对滑坡体可以采取的一些防护措施。真正到野外实习了我们才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就蕴含知识。在你经过一大堆黄土的时候,你绝不会想到那叫滑坡体,也不会想到我们还总结出它们的特征以及应对措施。

  要观察大峡谷,光有观察力还不够,还要有体力。在大峡谷中我们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浃背之际感受水流冲下来引起的气流,真的是应了那句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当然,那一千多级的阶梯更是考验人,所以我觉得我们去实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更是磨练人的一个过程。当有想偷懒的同学问院长可不可以不爬的时候,院长调侃地说,你可以不上来,但一定要下去。是的,大峡谷下面没有缆车,所以只能通过爬楼梯的方式上来。但是当你重返“地面”的时候,你会为自己自豪的。

  最后一站就是马坝人故址。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会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为时五天的实习,你会发现你不仅仅在思维能力上得到极大提高,更能练就坚持的毅力。和组员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样的视觉来看生活!

野外工作总结4

  12月20日早上8点,我们在匆忙的准备后,坐上了前往华南植物园的大巴。在植物园门口和老师们汇合后,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还在华南植物园门外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问周劲松老师:“这是什么植物啊?”尽管那可能不是什么药用植物,但我们所有人都记下了。进园以后。老师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讲解。有的是高大的乔木,有的是匍匐的小草本。只要是老师开讲,我们肯定会将老师围个水泄不通。

  这天我们在华南植物园内主要逛了药园和温室,见到了很多很多的奇花异草,但它们的奇异性真的让我们很难再见他们一面。一天下来,老师讲解和要求我们记住的,反而是更多的是在绿化草地上或墙角石缝里的那些所谓的杂草,就好像:黄鹌菜、一点红等。

  回到宿舍我们只能对着电脑整理照片,一会儿就完成了。

  第二天,我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前往了广州凤凰山。同前一天一样。周老师一下车就开始给我们讲。不过这天有点不同的是:我们每个小组都带了袋子、篮子、标签纸和枝剪。老师一路讲解植物,我们就一边选择性的采摘植物样本,为的是方便我们复习和记忆。

  在凤凰山上,我们爬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在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看到了很多很多我们曾经以为很熟悉的植物,如盐肤木、肖梵天花、刺蒴麻、大头艾纳香、悬钩子、金毛狗等。

  以前,我那些植物都是以平面的形式储存在我们的脑海里,而经过这么一天,我们才真正地认识这些中药,让它们从平面变成了立体的。老师也不遗余力地给我们讲解了近200种植物,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记住这200多种,老师讲得多了,我们才有印象,而且我们的笔记和采集的样本都是很好的复习工具。这天的学习效果,比在公园逛好多了。

  到了晚上,我们从6点开始在宿舍里对笔记和采回来的`样本进行识别、整理。同时也选出一些有价值的植物进行标本压制。这几项事情,就让我们忙到了11点。而我们还没有查看和整理当天的照片。

  我们都觉得第二天的实习才是真正的“野外实习”,虽然是辛苦了点,但是所能学到的东西是超过第一天的两倍的。

  而12月22日,我们去了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说实在的,这座大公园有太多的人为痕迹了。感觉上能找到的物种就少很多了。不过在最后一天来这里给我们复习下还是很好的。在老师的反复强调下,我们深刻地记住了黑面神、豺皮樟、银柴、桉树等植物。

  回到宿舍,看到那些都很相似的绿绿的叶子、枝条,又无法问老师,我们就只能互相请教、互相争吵、或者瞎蒙瞎撞,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过,同时也印象深刻。

  最后的两天,几位药植老师还带我们逛了一下药王山。回来以后才发现,无论是药山上有的还是没有的,我们都能随口说出一大堆植物出来,可见实习的效果多么明显。

  最后一天下午我们进行实习考试,对于这种新型的考试大家都不习惯,希望老师能再考虑考试的方式和容量吧。

  在这三天的外出实习中,我们大组一直跟着周老师,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分享了很多欢乐,我觉得,经过这三天的实习我们更团结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我们想要的知识!

野外工作总结5

  引言

  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林州简介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此次实习地林州,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地质基础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褶皱和断层构造

  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林州盆地的西侧为林州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林州盆地是伴随着林州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3、地表形态

  林州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浑圆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林州盆地。

  4、气候状况

  林州盆地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范畴。按行星风讲,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气团方面则是基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重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

  5、水文概况

  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经盆地,在盆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气候区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时,比降大,下蚀力强,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砾石浅滩。

  6、土壤概况

  本区土壤磷、钾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适中,肥力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冲蚀作用严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缓,划分宜农、宜林、易牧的范围,开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则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植被概况

  林州地区的天然树木,早被砍伐破坏,现有树木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结果。植被中主要的树种有槲、栎、槐、杨、板栗、山楂、山皂荚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类等为优势种。

  8、交通状况

  林州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内铁路连接京广线;国家干线公路胶(东)长(治)线横穿东西,新(乡)河(口)线纵贯南北,地方干线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设已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9、物产状况

  本区物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铜、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岩、大理石、花岗岩等20多种农业方面,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传统的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新的名优特产品不断涌现,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蚕茧等土特产品和花岗岩、大理石等优质工艺品,带着林州人民的勤劳、纯朴和红旗渠故乡的深情厚意,走出国门,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金桥。

  10、经济概况

  本区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红旗渠奇迹,并培育了“红旗渠精神”的林州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再显身手。10万建筑大军以“红旗渠传人”的姿态。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县、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长治、郑州、西安、新疆等12个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门、科威物、俄罗斯、等国际市场。近几年来,林州旅游业发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拉动当地各项产业的发展。

  11、旅游业发展情况

  林州市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名胜古迹闻名遐迩,素有“太行天然公园”之称的林滤山风景名胜区、龙头山风景名胜区和“人工天河”——红旗渠、国家级森林公园——五龙洞,以其独特的雄、险、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王相岩、惠明寺等文物古迹更引发华夏子孙的悠悠情思。“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运动健儿来此大展风姿。

  二、区域地层与岩性

  林州地区的地质现象比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完善的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太古界时期,以片麻岩、片岩为主的变质岩类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岩广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构造清晰可见,古生界中的灰岩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和早奥陶的白云质灰岩,在林州地区分布较广。新生界的砾岩在该区也很具有代表性。

野外工作总结6

  一、实习目的

  该教学实习是生物科学专业在学习了普通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学)后在动物学方面进行的一次教学实习。目的在于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观察海洋生物、了解生物生活习性并进行实物标本制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野外动手能力。主要目的是:

  l、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不同海岸生物的观察和描述,巩固课堂上讲的基本内容,掌握不同海岸生物的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加深学生专业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

  2、通过实习路线的讲解、室内标本的制作及实习报告的编写,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专业论文撰写规范的训练,为学生今后阅读、撰写生物科学方面的专业文献、收集相关专业资料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实事求是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开阔眼界,激发专业兴趣。同时增强体质,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二、实习要求

  实习要求学生掌握野外生物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海洋动植物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方法、生物种类是别和签定、海洋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调查的基本方法等。

  三、实习内容

  1、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习动员、实习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3、编写实习报告阶段

  编写实习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四、实习程序及时间分配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1、实习动员

  烟台实习区基本情况介绍、实习要求、分组及准备工作

  2、海洋环境路线

  通过海水运动、海水性质、海岸底质特征的认识,了解海洋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3、基岩海岸的生物调查

  通过基岩海岸生物的'采集、观察和描述、了解北戴河地区基岩海岸的生物种类、数量和生活习性及分布特征;

  4、泥潭海岸海洋生物调查

  通过对泥潭海岸生物的采集、观察和描述、了解养马岛泥潭海岸的生物种类、数量和生活习性及分布特征。

  5、河口生物调查

  通过对夹河河口生物的采集、观察和描述,了解和口生物的特点,并比较河口与海洋生物之间的异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原因,学会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习报告编写

  根据教学路线的内容和标本制作、环境调查的成果,编写完成实习报告

  五、部分动物分布情况

  1、沙滩环境

  (1)底栖动物

  环节动物:沙蚕、(多毛纲)

  软体动物:(腹足纲)扁玉螺、脉红螺、古式滩栖螺

  (双壳纲)泥蚶、毛蚶、镜蛤、文蛤、竹蛏、

  棘皮动物:(海参纲)海棒槌

  (2)海滩爬行动物

  节肢动物:(甲壳纲)豆形拳蟹、宽身大眼蟹、日本大眼蟹、寄居蟹、海蟑螂、肉球近方蟹、绒螯近方蟹

  (3)自由游泳的动物

  节肢动物(甲壳纲):美人虾、泥虾

  2、礁岩环境

  (1)岩岸固着生活的动物

  腔肠动物(珊瑚纲):绿疣海葵、纵条矶海葵

  软体动物:(双壳纲)猫爪牡蛎、密鳞牡蛎,僧帽牡蛎

  (2)岩石上、下或岩缝隙生活的动物

  扁形动物(涡虫纲):平角涡虫

  软体动物:红条毛肤石鳖(多板纲)、短滨螺(腹足纲)、古氏滩栖螺(腹足纲)、贻贝(双壳纲)

  节肢动物:海蟑螂(甲壳纲)、麦杆虫(甲壳纲)、近方蟹(甲壳纲)、四齿矶蟹(甲壳纲)、日本寄居蟹(甲壳纲)

  棘皮动物:多棘海盘车(海星纲)、海燕(海星纲)、刺参(海参纲)

  六、采集方法

  海葵:用铁凿和铁锤连同固着的岩石一起采下来。

  平角涡虫:反转石块,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当看到涡虫在石块上爬行,可用毛笔逆虫体运动的方向诱导取下,移入盛有海水的小瓶或小直管内,单独存放。

  纽虫:挖掘沙泥可将其采出,纽虫极易卷曲必须使用专用容器保存带回。

  沙蚕类:采集时白天用铁锹挖掘

  七、动物

  (1)寄居蟹

  寄居蟹又称为“白住房”、“干住屋”。它的鼎鼎大名是由于它常常吃掉贝壳等软体动物,把人家的壳占为己有。寄居蟹多产于黄海及南方海域的海岸边,通常能在沙滩和海边的岩石缝里找到它,有时还在竹子节、穗椰子壳、珊瑚、海绵等等其他地方看到它。随着它的长大,他会换不同的壳用来寄居。

  中文学名:

  寄居蟹

  别称:

  白住房、干住屋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2)玉螺:螺类的一种,海水生活。俗名,潮汕:肚脐螺、蚶虎。科属,软体动物、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中腹足目

  玉螺外表呈球状,壳口为半月形。,内唇滑层厚,有时呈肋状,几乎把脐孔遮盖住。它们的足极发达,可包被贝壳,其作用如锄,可用来挖掘泥沙,使身体埋于沙中。玉螺的触角呈三角形而扁平,前端尖,眼已退化,吻长能伸缩。这种动物均为肉食性动物,以双壳类软体动物或者其它动物为食。它的吻的腹面有穿孔腺,能溶解双壳类动物的贝壳,然后用齿舌锉食其肉。通常在潮间带看到许多双壳类动物的空壳,在顶部有一圆孔,菘始作俑者,十之七八是玉螺穿凿。

  (3)短滨螺拉丁文名:littorina (l) brevicula (philippi) [l、 balteata, l、 souverbiana, litorina brevicula v、 costulata, littorina heterospiralis, l、 mandshurica, littorivaga brevicula]

  纲名:腹足纲

  科名:滨螺科

  形态特征:短滨螺壳近球形。高13毫米,具粗、细不均匀的螺肋,黄褐色,杂有褐、白和黄色云状斑及斑点,软体动物。

  生活特点:高潮区岩石上常见。

  (4)肉球近方蟹

  头胸甲方形光滑,黄棕色散生有红色斑点,前半部稍隆,後半平坦,胃、心域间有'h'形沟相隔。螯脚两指基部之间具一肉球,但雌性及幼蟹则不明显。

  头胸甲长约27毫米,宽约3毫米,近方形,前半部微隆起,具颗粒和红色斑点半部平坦。胃区和心区间具一横沟,心区和肠区两侧凹陷。额宽,前缘平直,中间稍凹。眼窝下肾外侧由小颗粒组成一条细线。螯足雄的大,雌的小。各节肾面具红色斑点。长节内侧腹缘近末端具一发音隆背。腕内侧具齿状突起,掌节膨大,两指内缘具细齿。雄性两指基部间具一膜质球,雌性无此球。步足各节间具红色斑点,指节具六条纵列黑色刚毛。

  中文名称:

  海葵

  外文名称:

  sea anemone

  界:

  动物界

  门:

  腔肠动物门

  纲:

  珊瑚虫纲

  亚纲:

  六放珊瑚亚纲

  目:

  海葵目

  分布区域:

  海洋

  海葵(学名:actiniaria),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虽然海葵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实是捕食性动物。这种

  无脊椎动物没有骨骼,锚靠在海底固定的物体上,如岩石和珊瑚。它们可以很缓慢的移动。海葵非常长寿。寄居蟹有时会把海葵背在背上作为伪装。

  (6)海星英文名字startfish

  亦译星鱼;亦作sea star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星纲(asteroidea),下分海燕和海盘车两科,不过人们都俗称其为海星或“星鱼”。

  海星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浅海底沙地或礁石上,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物。

  我们对它并不陌生。然而,我们对它的生态却了解甚少。海星看上去不像是动物,而且从其外观和缓慢的动作来看,很难想象出,海星竟是一种贪婪的食肉动物,它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还起着非同凡响的重要作用。这也就是它为何在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原因。

  八、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海滨动物学实习不但巩固和提高了我们的动物学专业知识,而且锻炼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提高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有条件的话,多一些进行野外的实习,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海洋是我们的资源宝库,它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还提供了各种各样有用的资源,我们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也又去保护它,而不应该为了短期的利益破坏它。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很好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

  虽然实习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知识令我们难以忘怀,实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野外工作总结7

  实习概况

  本次的韶关野外实习是在大学学习了《地质学》与《地貌学基础》课程,对各种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等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且对不同时代地层的岩性、化石特征、岩层接触关系等了初步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会如何使用地质罗盘、作信手剖面图、素描图、标本采集后,在唐晓春院长、李春生教授、叶浩老师和王芳老师等的带领下,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班的本科同学,在丹霞山、大峡谷、芙蓉山等地方,进行主要针对各种地质构造和不同时代地层的岩性、化石特征、岩层接触关系等的实习活动。

  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是我们自然地理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韶关地区进行对于地质和地貌的野外实习是学习自然地理学及地质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初步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相关技能,并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地貌现象的初步能力和严肃、严格、严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修养,为将来参加地理调查或科研奠定基础,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提供实践动力。

  实习内容之一、芙蓉山矿山公园

  芙蓉山矿山公园是第一批二十八家国家矿山公园,其目的为了恢复原来开矿留下的矿业遗迹恢复破坏的生态,是具有矿山文化的矿山博物馆。

  矿山公园属向斜下部一翼,此向斜形成于晚古生代石炭纪下统的石磴子组,是原本水平的地层由于褶皱导致层面向上倾斜形成,岩性为灰黑色中层石灰岩浅海相。用罗盘在出露岩层测产状,测得该岩层倾向为北东37度,倾角20度

  在矿山公园内向斜剖面的矿层断层中,从断层面两侧,通过断层面两侧岩层是否延续性判断断层上下盘,断层面上部为上盘,断层面下部为下盘,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在该断层中找一个标准层,发现断层面两侧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所以为逆断层。剖面上还有些裂缝,不过由于有些裂面两端没有发生错动,因而不能是断层,只能称为节理。

  在向斜核部的芙蓉湖区域,由于岩性变为白云岩和石灰岩,抗侵蚀能力下降,发育了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地貌,而芙蓉湖实际上就是一个受喀斯特溶蚀和侵蚀形成的洼地。

  喀斯特地貌有三种组合,分别是峰林谷地,孤峰盆地和峰丛洼地,而芙蓉湖就是一个典型的峰丛洼地。在地表,湖对面有峰丛地貌,两侧还分布着不少石灰岩孤峰;在地下,有许多溶蚀而成的喀斯特洞穴,有些洞穴被人工开挖成机耕道,而其中著名的芙蓉仙洞有三层结构,是喀斯特溶蚀洞穴的典型。

  实习内容之二、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华县和浈江区交界地带,总面积约180km ?,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构成。早第三纪以后的喜山运动期中,丹霞盆地基本上继承了燕山晚期构造运动的特征,仍以较大规模的断块抬升为特征,而无明显的褶皱运动,因而丹霞组地层得以保持水平或近水平的产状,在地块抬升过程中,相对脆性的,主要由较坚硬的砾岩和砂砾岩组成的丹霞组形成了大量呈菱形的垂直节理。水流的不断切割侵蚀使节理深度加大,同时,在悬崖峭壁的.底部由堆积着许多由崩积物组成的山麓堆积物,形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山的丹霞组按岩性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从山下到山顶岩性由粗到细再到粗,分下、中、上三段。下段为下景观层,半山亭—锦石岩为主要景点,也是观察丹霞组下段粗碎屑岩组成的岩溶及悬崖峭壁等地貌景观的典型地点。上段为上景观层,在长老峰的观日亭不仅可以观赏日出和晚霞,还可以观赏丹霞组上段的砂砾岩。

  实习内容之三、乳源大峡谷

  乳源大峡谷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城西南68km处的大布镇。峡谷长约15km,深约300m、峡谷宽度介于100—1000m之间。该区域出露的岩层主要为泥盆系中下统的含砾砂岩、石英砂岩、石英岩、和第四系砾岩及砂质粘土层,另有少量泥盆系中统的片岩、页岩、灰岩和泥盆系下统的生物灰岩,地层倾角约为5度。

  实习内容之四、马坝人遗址,马坝人博物馆

  马坝人为早期智人,马坝人的化石是在狮子山发现的。狮子岩为可溶性,巨厚层(200m以上),属于发育在水平流动带的大型溶洞。洞内含有的石钟乳、石笋、石柱都比较少,石钟乳少也许是因为洞顶层薄,水里碳酸钙的含量少。狮子岩有3层溶洞,说明地壳阶段性抬升。第一层溶洞有地下暗河,第二层溶洞有13万年前的马坝人头骨化石及动物化石,第三层溶洞里有生物化石。从狮子岩往下看,有喀斯特的地貌组合:孤峰和盆地。

  马坝人博物馆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楼为马坝人遗址及附近同期化石地点出土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二楼为石峡遗址出土的各类人类文化遗存。

  实习心得

  在学完了大一的相应地貌地质基础知识,我终于有机会把它应用于实习中,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看到的地质地貌基本都不是它的原始样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干扰,特别是人工开凿挖取山体,导致其受到了破坏。所以我们在鉴定考证某种地质地貌时,要谨慎细微的从多方面观察,才有可能判断正确。理论知识是进行户外拓展的前提,但是不可生抄照搬,需结合具体场景综合考虑。而且,野外实习是一种苦力活,考验的不单单是应用实践的能力,更是对意志信念力的磨练。至今在乳源大峡谷爬的那个1368级阶梯攀爬过程仍历历在目,虽然中途真的筋疲力尽,但是登到了最顶级,那种喜悦那种快感难以言语。那是意志力的胜利勋章。

野外工作总结8

  美好的时光总是感觉很快就过去了,短短的十天天童实习在我们刚沉浸于其中的乐趣时就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回忆。

  第一天、大部队出发

  清晨六点,闹钟把我们从梦乡中拉醒。这是进大学以后为数不多的几次早起,因为今天不是一般的日子,我们要出发去宁波天童进行为期十天的实习。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在上海火车站的候车室会合,每一个人都是重型装备(身上背一个包,手里还提着一个),最有趣的是有一个女生寝室全体都拖一个箱子,快赶上一支登机的空姐队伍了。一路上,大家都很兴奋,长达6个小时的路程,对于整个车厢都是同学的我们来说,就像一次集体活动,打牌、聊天、做游戏,时间在欢笑声中走过,刚火车停住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已经到了宁波。下了火车,又上了公共汽车。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又过了一个小时,到了,我们终于达到了“传说中”的华东师范大学天童实验基地。虽然看上去有些简陋,但是看到了“传说中”的老王站长,感觉到好亲切,我相信我一定会在这里度过美好的十天。我们这一届的学生特别的多,所以住房问题很成问题,不过在老师们的安排下,一些都井然有序。第一天,我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天童蚂蟥和马路(为什么特指天童蚂蟥,只是因为它的名字对我们早已如雷贯耳)。晚饭,不记得是什么了,但是我还记得那是不错的一顿,比我们想象中的好很多。吃过之后,大家各自收拾东西,第一天就这样在忙碌中度过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天、踏查地形,率先砍树

  又是清晨六点,李立老师用扩音器把我们震醒,这是我们才意识到,以后的每天,这个时候就该起床了,而不再是7:30。吃过早饭,片刻休息之后,天童实习就真正开始了。早上,是踏查地形,有王希华老师带队,绕着周边的山林,熟悉一下地形,顺便认识植物。由于来之前就知道实习过后会考认植物,所以从第一天起,大家就对植物特别感兴趣,一路上,紧跟着老师,记录笔记,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就采,(不过不能乱采,采集植物标本要求新叶老叶皆有,不能单采一片叶子,花期的最好有花,结果的`要有果实,蕨类最好连根一起)几段路下来,每人手里都是一大把的植物。虽然记得模模糊糊,但是大部分植物的名字,都已经存入记忆了,只等慢慢的一一对应。下午,各组分组实验,我们组首先做植被实验。跟着大小两位师兄,来到古天童的采石场附近。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生物量。测定的树种是木荷和马尾松。每种树选择3个不同胸径的个体,将其砍下,测量胸径(1、3m处直径),地表直径,0、3m处直径,1/10高处直径,树高,树冠直径,第一活枝高,第一叶层高。然后测量叶片鲜重,新枝和老枝的鲜重,树干重量,分别采样,以备进一步实验。看似简单的实验,却是一个高强度的重体力活,才开始第一天,我们就觉得好累,十天的实习,相信不会轻松。

  第三天、继续砍树,辨认植物

  还是清晨六点,不过这次李老师改用他洪亮的嗓门喊我们起床,因为我们在前一天将他的扩音器藏了起来,直到最后一天才还给他。由于昨晚烘干样品时不慎起火,我们的样品损坏一部分,所以加重了我们今天的任务。不过一回生二回熟,同样的工作,更多的工作量,反而我们用了更少的时间,早早的结束了早上的工作。正当我们快体力不支的时候,我们的砍树任务终于结束了。下午,我们跟着王希华老师,开始植被的另一个实验,拉样方。今天才是试手、学习。先到了离基地不远的一片林子,认清楚其中的所有的植物,然后就开始了。首先是用卷尺拉一个20*20m的正方形,要求精准。再将其分成四个10*10m的样地,每一个样地在其同一个方位(比如一个样地的10*10m在左下角,那其他三个也必须在左下角划分)划出一个5*5m的样地,再在其中的同一方位划出一个1*1m的样地。在10*10m的样地中辨认乔木的种类,数量,高度和遮盖度;在5*5m的样地中辨认灌木的种类,数量和遮盖度;在1*1m的样地中测量草本的盖度。在盖度测量上,运用多盖度综和级(5=不论个体多少,盖度>;75%;4=不论个体多少,盖度为50%~75%;3=不论个体多少,盖度为25%~50%;2=不论个体多少,盖度为5%~25%,或者盖度虽然;5%,但个体数稀少;+=个体数稀少,盖度

  第四天、走陡坡,做土壤

  仍然是清晨六点,大家按时起床,一阵忙碌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天。今天早上,还是跟随王老师拉样方。那个地方比一般的要陡一些,在70年代被砍伐过,现今长成为木荷-栲树林,最大的特点是以萌枝为主。同样,对其拉样方,然后测定。植被实验做完了,到了下午,开始了土壤实验,以王秀芝老师为指导。第一天也是练手,着重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方法。首先是选地和挖剖面,要求选择受人为影响小的土壤,用铲子竖直铲出一个剖面,用小刀轻轻挑土,显出自然面根据颜色划分层次,一般分枯枝落叶层(a0)、腐殖层(a1)、淋溶层(a2)、淀积层(b)和母质层(c),也会在中间出现ab、bc等过渡层。同时用罗盘测坡向和坡度。在测坡向时,人背对剖面站立,北向正对剖面朝向,调节罗盘上的气泡使之到中间,瞬时按下按钮,固定指针,读数。测坡度时,正对剖面,用手大致笔划出坡度,将罗盘侧向竖立,南向朝上,按坡度方向摆放,调节内侧气泡到中间,记下读数。接着就是一系列并行实验,有测ph值,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湿度,根系及侵入体和新生体。测ph时,用小刀取土先预擦一下白瓷板,然后取少量,滴入试剂,混匀后与比色卡比色读出数值,过程中注意不能用手接触。测颜色时取土壤细小颗粒撒在比色卡上比色,区别颜色。测松紧度用小刀插试土层,分松散、疏松、紧实和极紧。测湿度是用手紧握土壤感觉,分湿、润、稍润、潮和干。测结构时用铲子去土,抖匀,观察大块,块状,碎块状和颗粒状的多少。测质地时取部分土,加少量水,揉搓,看是否能成球,成条,成环而划分不同土质。侵入体一般指人为垃圾,石块等。

  第五天、酸枣沟,防火道

  这次的清晨六点,不是被别人叫醒的,而是自己自觉醒过来的,也许短短的几天,就已经养成了习惯。今天仍然是作土壤实验。不过所去的地方比较有挑战性,一个是蚂蟥窝,一个是陡峭的防火道。我还是上去了,到了第一次所路过的铁架子,看到了上一次留下的签名。

  第六天、实验的最后一天

  还有半天,一大早,还是六点,重复完每天的起床工作,带上工具,出发了。今天我们的实验土壤是水稻田,层次划分和前者不同,从上到下分别是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母质层。在挖掘的时候,一般选50*100cm,剖面向阳,便于观察,在挖的时候,每一层的土堆放到一边,以便还原。挖掘直到见水为止。其他操作都和以前一样。几天的实验,不光是用脑,更是一次体力的挑战,在实验中,男生可谓是重体力,砍树、挖土、爬山、开路,几天下来,已经劳累不堪了,今天下午,实验都完成了,好好的休息了一回,准备面对第二天的挑战。

  第七天、挑战极限,再上太白

  今天是老师给我们的调整日,不过我们几个不安于现状的同学,还是要求老师带我们上太白。虽然我已经去过一次了,但是对于我,已经不再是因为想要看风景,或是尝试没有尝试过的事。我觉得这是一次自身的挑战,挑战自身体力的极限,连日来,体力消耗很大,但是我总觉得还没有达到极至,少有的机会,既然出来了,就要来个自我满足,所以我还是跟着上去了。我和其他三位同学没有跟随大部队从近路走,而是依然选择了爬防火道。烈日炎炎,防火道上有没有大树遮荫,汗水不住的流淌。其间,我的腿差点儿抽茎,不过还是在同学的帮助下克服了,最后顺利和大队会合,直上太白。在山巅,望着远方,觉得自己好有成就感,虽然累的连站都要靠意志了,但我终究还是成功了。最后还合影,留下了值得记忆的一幕。

  第八天、课题研究调查

  最后两天是留给我们写小论文的,我们在前一天商量好了研究对象,所以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不过我们还是在六点就起床,早早的出发了。我跟的一组是调查次生演替的先锋树种和类型,去了一个马尾松的林窗,跑马场上方的灌木丛和新开的防火道,运用我们这几天所学的知识,对植被和土壤进行了调查。下午就开始写论文了。

  第九天、论文答辩,实习聚餐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很不想早起,但是到了6点,还是起来了,早上没什么事,换上干净的衣服,我们组一起去了天童寺游玩了一番。下午,一个午觉之后,就进行我们实习的最后一项――论文答辩。每一小组派出一个代表,阐诉了小组的研究设想,再经过同学们的提问,就算是最终完成了。当然,这一天最主要的不是论文答辩,而是晚上的聚餐。见前些天,大家都把酒直接提着当水喝,老王站长特意购进了十箱啤酒。而我们从来之前到那一天,都没有改变过我们的计划,就是将王希华老师灌倒。但最后还是失败了,连我自己都喝晕了。不过一句话:大家开心就好!

  第十天、回校

  由于前一天喝多了,5点还不到,我就已经起床了,一个人坐在门外,欣赏着日出,倾听着鸟叫和大自然的声音。最后,还是带着无限的眷恋,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校的归途。

  一边写着文章,一边好像又回到了在天童的时候,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表现在男生在女生的照顾上,在砍树上,挖土上,爬山上,男生总是走在最前面。当然其间也有王秀芝老师所说的友情的升华,希望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结果。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炼上。平时整体对着电脑,缺少运动,这次出来,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磨练,虽然被太阳晒黑了,人也瘦了,但是我更结实了,在意志上更强了。每一次对体能的突破,都是一次意志力的锻炼,这对于今后的成大,是及其重要的。所以,这次天童实习,总的来说四个字,就是“受益匪浅”。

野外工作总结9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工作的第二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里,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市第二文物普查小组的工作进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现将前一阶段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新年伊始,市文物局的领导就及时组织召开了全市文物普查专项工作会议,对年的普查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和安排。针对各县区年的工作,市局领导对偃师市等前一年工作先进的县市进行了表扬,对进度缓慢县区进行了督导要求,要求各县区在年中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普查精神,认真、按时完成各自的普查任务,为全市普查工作的全面胜利打好基础。会议掀起了全市新一轮的普查高潮,各县区的工作再一次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

  第二文物普查小组继续采取逐县督促指导的方法,对负责的5县2区的工作进行指导。第一站来到了县,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明南京御史王良辰的家族墓地,墓地共有7座墓葬,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后,又分别对宜阳县、偃师市、洛宁县、嵩县、涧西区、高新区的'普查工作进行督导调查,发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文物点。如宜阳县的丰李公社旧址、福胜寺,洛宁县的马陵道、结义庙,偃师市的麦秸坪蓄水池、邙山陵墓群的古墓调查,嵩县的车村合作社旧址、供销社旧址,涧西区的工业街坊,高新区的孙盛家族墓地等,都是普查中的重要新发现。

  月11—17日,省文物局资源处副处长一行亲临各县区普查一线指导工作,我们二组成员全程陪同检查了5县的普查工作。通过检查,我们看到了自己在资料简介等项目填写中的长处,也认识了在绘制平面图等方面的不足。在检查过程中,我们与省里专家认真交流,精心探讨,明确了野外调查和资料填写过程中许多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通过一星期的检查,我们肯定了成绩,看到了不足,而省里专家的指导性意见也将成为我们下一步工作中的努力方向。

  工业遗产是此次文物普查的重要对象之一。在市中州西路与景华路之间,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余个街坊,每个街坊中均有数十幢建筑。这些均是上世纪50年代与涧西几大厂矿配套建设的生活居住设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们利用在县区指导工作的间隙,抽空对这些街坊建筑逐座进行登记、绘图、照相,目前已完成了一大批的普查任务。

  文物普查是一项庞杂、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对人们在各个时期使用、居住过的典型的文物进行全面登记,不留遗漏,才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人们真实的生活状况。文物普查仅剩半年时间,我们的工作任务还很重,压力还很大,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第二普查小组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普查力度,将5县2区的普查工作进行到底,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野外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野外实习报告02-04

野外拓展训练心得10-16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04-01

野外用英语怎么写05-25

野外实习报告15篇02-17

野外烧烤策划书03-10

野外生存实习报告02-13

关于野外实习报告4篇06-06

野外烧烤用英语怎么写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