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12-26 17:30:50 振濠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绿皮书观后感(通用19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绿皮书观后感(通用19篇)

  绿皮书观后感 篇1

  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时,我想也许是关于一个男人得到了一本绿色皮肤的书,里面有一张藏宝图。然后围绕这本书开始寻宝。但是看完电影,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有着卓越艺术天赋的黑人医生钢琴家唐的故事。然而,在拥有自己的音乐厅和每天数百名观众后,他雇佣了一个名叫托尼的失业白人作为司机,并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南方之旅。在整个过程中,他几乎每天都在表演,但观众的掌声,嘉宾的致辞,大家的尊重,只存在于舞台上。唐下台的时候,在白人眼里还是老黑,甚至是当时盛行于欧洲的黑奴。

  作为他的司机,托尼免费观看了他的表演,目睹了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一个在舞台上受人尊敬的钢琴家离开舞台是进不了白色厕所的,不写字也能进白色餐厅,甚至进不了正常的更衣室。托尼对其他人对唐的态度感到愤怒,对唐放弃一个稳定而受人尊敬的演出大厅进行巡回演出感到困惑。

  最后,在影片的结尾,托尼从唐的一个伙伴口中,明白了唐此行的目的。原来他此行是想用自己的`力量,试图改变白人对黑人的看法,为黑人争取更多的尊严,让黑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当我知道这些的时候,我尊重唐!

  这部电影反映了欧洲严重的种族歧视。与此同时,我很高兴我出生在一个和平、友好、平等的国家。我国有56个民族。虽然语言、外貌、服饰都有差异,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幸福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

  这是一部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的电影。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看。

  绿皮书观后感 篇2

  最新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老题材,老类型,老套路,却能把一个严肃的历史问题,激奋的真实故事,用轻喜剧的形式展现出来。没有紧张刺激的剧情,没有燃爆屏幕的科幻打斗,却让人一分钟都不愿错过,无论是背景的色彩,还是一段段的音乐,更是整个旅途两个男人,不同肤色,不同修养,不同地位(各有高低)彼此相吸,相惜的温暖。

  关于美国那段历史,种族歧视,在美国南部,甚至至今还有遗毒,而且涉及亚裔。至于里面白人司机与黑人音乐家,彼此接受,改变,容纳对方,类似于那部《触不可及》并不是电影的光芒。倒是雨中白人司机与黑人音乐家彼此的.爆发式倾诉,更感人:他是白人,没有被种族歧视的顾虑,但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夜店见惯了社会种种的阴霾,他觉自己更像个黑人;他是黑人顶级音乐家,孤独的住在城堡里,看似高贵,并不了解黑人同胞的底层生活,却只是一个为上流社会的白人提供娱乐和展现自身修养的道具,可以被奉为贵宾,也同时承受着连上厕所,试衣服,住宿都受限制的歧视和侮辱,他只是不那么黑的黑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的境遇,不必羡慕或傲视,该懂得同情,包容和公平。如果有能力去改变周围,国家,社会,世界,那当然更值得敬佩。最后引用剧中台词:改变这个世界,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勇气......

  绿皮书观后感 篇3

  《绿皮书》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受雇于黑人音乐家的白人司机和音乐家到美国南部巡回演出,而遭受到种种歧视的故事,这部电影是在呼吁人们反对种族歧视。

  绿皮书是黑人司机的必备手册,里面罗列着所有专供黑人住宿的旅馆。

  电影里有许多场景都体现着强烈的种族歧视,比如说音乐家雪利博士在演奏完钢琴曲后想上洗手间,而当地的管家却让他到来回需要二十分钟的黑人旅馆里面上洗手间,白人宁愿延误演出,也不让黑人在白人场所里使用厕所。甚至有一次在演出前,所有客人都在餐厅用餐,而雪利博士被拒之门外!为什么所有白人观众都可以在餐厅内用餐,而作为当晚主角的雪梨博士反被拒之门外?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肤色不同!

  白人凌驾于有色人种之上,这是美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即使像雪利博士这样的黑人演奏家,在台上用精湛的技艺,给白人们带来美妙绝伦的艺术享受,每次演出都赢得白人们的高度赞扬,但当他走下台后,又立刻回到了那个被白人贬低的,看不起的黑人。

  白人司机刚开始对此不以为然,但当他看到雪利博士遭受种种刻意的刁难,无端的'欺凌,仍坚决维护自己的尊严后,他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开始痛恨那些怀有种族歧视的人,最后甚至与雪利博士成为了好朋友。

  所有人都应该是公平的,人没有贵贱之分,每一个人都有受尊重的权利。看完《绿皮书》,我更加觉得要公平地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无论他是什么肤色,无论他来自何方。

  绿皮书观后感 篇4

  自从尝鲜到百度网盘下载好的片子可以实现免费快速播放,我就养成了一个“良好”习惯,看电影,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忍不住想快速播放,觉得看懂剧情就行了,而且这样更“高效”(当然是节省时间呀)。

  你可能猜到了,会有但是。是的,绿皮书是越看越有味道,快速播放会影响观感和体验。所以,我就破天荒地以正常速度观看完了1个半小时多的电影,而且毫无枯燥之感。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电影的主要故事,那就是一位才华洋溢的黑人钢琴家和一个暂时下岗的意大利白人从互相排斥到成为好友的故事。

  电影所处的大背景是美国种族隔离时期。小背景是黑人音乐家因为要去南下巡演,需要招聘一名司机。意大利白人Lip因为超高的人脉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路南下的旅程让两人的'感情逐渐变好,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各种不公。电影中的黑人只有在表演时才能受到尊重,一下台就会受到不公。他只能按照绿皮书GreenBook上的指示,去指定的餐馆、酒吧。

  两个人的人格魅力也随之展现。黑人音乐家的修养与自尊心赢得了Lip的青睐。Lip的处事能力非同一般,这样的能力

  绿皮书观后感 篇5

  奥斯卡获奖电影《绿皮书》,开头不够吸引人,当看到托尼和人比赛吃热狗,以26个获胜时才有了看下去的兴趣。之后,才进入托尼与唐·雪利一同去巡演的故事。两个阶层不一样的人在旅途中从雇佣关系到朋友关系,体现了友谊的进化。

  种族歧视没有经历,阶层歧视也不想探讨,只是电影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友谊。

  产生友谊的基础在于近距离接触。托尼与唐同乘一车,大部分白天时间都在一起,再不同的肤色与阶级也不能阻止友谊的产生。“道不同不相为谋”,道相同情谊与日俱增。他们有共同的行程,又主要在狭小的空间里,交流频率多了,友情也就产生了。像学生们,总是从离的.近的开始交朋友。上大学以前,座位的左邻右舍是最亲近的;上大学以后,室友是最亲的。

  友情的交流从吃喝开始。《绿皮书》里,托尼逼着唐一起吃炸鸡,分享美食也是在传递自己的善意。生活本就是平淡的,大风大雨需要一起扛的时候比较少,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时候才是最多的。就像大学里的哥们,想表达下友情,总是以吃饭为媒介的,有时候还需要些酒助兴。在吃吃喝喝间拉近了彼此的友情。开学了要一起吃饭,放假前要一起吃饭,过节了要一起吃饭……

  《绿皮书》里的托尼与唐,一起走过一段路,吃过一样的美食,友情自然产生了;我们也是,在人生的路上遇到各色各样的人,只有同食同行的人才是对的人。

  绿皮书观后感 篇6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托尼因为科帕酒吧的封停失去了职业,无奈之下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司机的工作:为一个名为唐谢利的黑人做司机。唐给他提了很高的报酬但要求托尼当他的男仆,为他擦鞋等等。经过一番波折后托尼答应只当他的司机把他安全地送到南方并不使他缺席每一场演出。

  唐·谢利,是一位有文化,有素养,有钱,过着托尼羡慕的高层生活,可是只有博士自己知道,他已经活成了木偶,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白人把他当做舞台上的木偶,捧的很高,下了舞台同样不把他当做同类,在黑人眼里他也成了怪物,那种孤独只有他自己能体会,所以他在晚上的`时候只能借酒浇愁;托尼没钱,没文化,过的洒脱奔放,可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温暖的家庭,这是博士没有的。两个月的旅途令他们各自找到了他们的归属,成为了朋友,也都放下了各自的偏见。

  “世界上孤独的人就是因为害怕踏出第一步”,托尼所说的这番话让我感触颇深,有时就是缺少了这份勇气,才使得事情变得不那么美好。与每一个人的交往都要认真去对待,放下偏见与歧视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

  绿皮书观后感 篇7

  假期里我观看了美国的一部电影,就是著名的《绿皮书》。这部电影讲的是白人托尼工作的酒吧因为装修所以要停止营业3个月,当时托尼很穷,停业3个月会使他失去经济来源。正好有一个朋友认识一个叫做唐的黑人,他有一场巡回演出,需要找一名2个月临时司机,便要托尼去面试。托尼顺利被录取了,还有了每星期125美元的薪水。

  刚开始的时候,托尼对唐的态度并不是很好。只不过把他当成一个有钱的黑人而已。但后来跟着托尼被唐生活中的行为一点一滴的感化。进了堂的一举一动便开始反省自己以前的过错,并认可了唐音乐方面的能力。从此他们关系并不仅仅是老板与员工,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在那个年代,黑人的地位很低,几乎就是奴隶,但唐靠努力和天分,成为了一名古典音乐家,品味比大多数白人还高,但并没有得到认可,并处处必须按照美国一本对黑人管理制度《绿皮书》上面的要求去做事。比如只能住指定的酒店、不能使用白人的洗手间、不能参加晚会等不公平的条件。这些约束给唐带来了很多不便以及麻烦,导致未能完成所有计划中的演出。

  我认为,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很严重的种族歧视。希望美国等拥有黑人的国家能重视这一点。肤色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这个人的思想。

  绿皮书观后感 篇8

  《绿皮书》背景是讲美国民权运动,黑人刚刚获得胜利后,在南方地区种族歧视严重地区,黑人钢琴家巡回演出践行法律实施的艰难。

  影片主人公托尼是钢琴家唐为巡回演出临时应聘的司机及保镖。唐是黑人钢琴演奏家。托尼有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家里来了两个黑人服务人员,用过的杯子都被他丢尽垃圾桶,而为了生计赚钱做起了黑人唐是司机。

  影片有非常多的对比,在托尼和唐身上种族、行为习惯、待遇等都有鲜明的.对比。托尼虽然是白人但就是个小混混,社会的底层,啥不讲究,能吃能喝能睡,一点礼节没有,在黑人面前感觉有高贵的血统。唐是个黑人,受过高等教育,有贵族的礼节,在白人面前忍让,在艺术上受到白人贵族的崇拜,但在生活上一样还是受到歧视,住黑人专用宾馆,不能和白人贵族一起用餐,白人贵族也是把唐作为一个消遣的工具。

  但是唐不这样想,黑人刚刚获得平等的权力,在北方城市尚且还有种族歧视,在南方地区就更不用说了。他在北方城市生活的很多,但是为了黑人更多的利益及推行法律的执行,毅然决定去南方种族歧视严重的地方去巡演,其就是所谓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制度规定了但没有去执行的等于零,执行也是需要刷流量的,流量多了,自然就习以为常了。

  唐在巡演过程中处处小心,处处隐忍,在随着和托尼的接触中,慢慢释放了自己的压抑,结果都出事,托尼来救助。两人在接触过程中慢慢消除种族其实,变成朋友。

  绿皮书观后感 篇9

  这部电影我给很温馨、令人感动,也让人难过的电影——为有色人种受到的无处不在的歧视感同身受。

  当时的美国有色人种非常受到歧视,电影中的唐。雪利博士已经是非常有名的钢琴家了,但在白人眼里仍然低人一等:不配弹奏古典音乐;室内洗手间没有资格使用;天黑后上街被抓进警察局;受邀演出的地方不被允许就餐……

  我们都知道,以肤色以性别给人贴标签打上刻板印象是肤浅的'荒唐的。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荒唐,针对肤色针对性别的歧视层出不穷,甚至行歧视之事而不自知——女人天生就不适合(就应该)做XX工作;女人半夜还在街上就是放荡;女人不上桌吃饭是我们的传统习俗……这种言论声声入耳,与对有色人种的歧视言论如出一辙。

  唐·雪利博士拥有非常富裕的物质生活,也有一定的声望,但他清醒的知道,当你所在的族群被整体看扁时,你个人爬到再高的位置,那也只是虚假的繁荣。

  他面对刁难面对特殊对待,彬彬有礼不卑不亢地维护自己的尊严;放弃北方高出3倍的演出费,到有色人种歧视重地南方去进行巡回演出。

  就像当今社会很多女性一样,她们本身衣食无忧,但却勇敢站出来为女性权益发声,为推动完善妇女儿童保护法而奋斗,因为她们知道,同一性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个世界没有从天而降的权利,消除歧视实现平等依赖于我们每一个人不退缩不做帮凶。

  绿皮书观后感 篇10

  天才要学会和孤独相处。

  白人中的底层和黑人中的高层,阶层并不是一定固化,人生总有例外。

  出生有时会决定命运,但是命运的天平也会向你倾斜。

  活着的时候务必淋漓尽致。

  也许在明天,你会收获一份惊喜,或许是友谊,也可能是爱情。

  时刻要记住令你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你的`尊严。

  人物刻画生动,毕竟是真人故事改编。

  背景是在1963年的美国南部,种族歧视在主人公南下巡回演出时特别明显,唐是勇敢的灵魂,忍受不公的同时又在维护自己的尊严,一位伟大的黑人音乐家,如此的身份成为了那个年代的矛盾体。在享受荣誉的同时也忍受着常人无法触及的孤独,时刻都是活得那么正经。有点俏皮的桥段是唐教托尼写家书,体现出了黑人钢琴家的才华,骨子里也透露着浪漫。

  托尼的性格是极具直男性格,对家人的担当和责任感会让你觉得这个有着标准美国胖子外形的人其实也是很帅的,为了补贴家用去比赛吃热狗,吃了26个,拿到奖金妻子激动地说下周可以交房租了,一个为家奔走的丈夫形象就此树立。当然为了养家也就接下了为唐开两个月车的活。

  最后的结局也算暖心,唐带着一瓶酒到托尼家过圣诞节!托尼的职业生涯下回分解。

  佳片一部,邀您共赏《绿皮书》!

  绿皮书观后感 篇11

  奔着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光环去看了电影绿皮书。

  整体感觉不愠不火,比较典型的情怀,整体上轻喜剧的风格,关于种族歧视的话题却拍的并不沉重。家庭里人情味,两个极大不同的男人在相处中逐渐产生的友谊还是给人印象深刻。

  一个没什么文化的白人,因为混不下去不得已做了另一个黑人钢琴家的司机。钢琴家要去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回演出。黑人钢琴家有自己的教养和学识却要适应那个受歧视的环境,混社会的白人靠着充足的社会经验帮助着钢琴家。两个人在一路的相处中了解着彼此,理解了彼此。建立了友谊。说到底,还是用电影的形式讲了一个老套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真人真事的背景,尽管存在各种争议,我认为艺术加工也无可厚非。能把种族歧视这么沉重的话题,这样轻松点讲出,使人在轻松观影后有所思考就可以了。毕竟时代在进步,那个年代逐渐远去。奥巴马作为黑人都能当总统了不是吗?

  看到托尼那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浓浓的人情味扑面而来。方能理解出自这个家庭里的托尼为什么能和那个高冷的黑人钢琴家产生了友谊。

  对于电影或者文学作品,人情味是永不过时的话题,因为它能带给人温暖……在这个越来越冷漠的时间。

  绿皮书观后感 篇12

  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我在绿皮书外找到了自己,那最初的古典乐曲成为我迈向另一个人生的的开端。都说歧视的眼睛就像双面镜子,伤害他人的同时也是羞辱自我。影片根据真实的内容进行改编,所反映的是白人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的问题。其中有多个镜头通过对比黑人与白人的社会地位,让人直观的看到在那个时代所存在的最尖锐矛盾。

  在影片中比较滑稽的`是黑人的生活竟要靠一本绿皮书去指导,而一旦脱离了这本绿皮书的范畴,等待他们的就只有白人的冷眼和拒绝,更有甚者会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毫无尊严可言。然而白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不是最可怕的,在那样的环境下黑人种族内部之间彼此不理解也在加剧这种社会矛盾。生活在社会顶层的Tang。Shirley博士和社会最底层的黑人他们的世界是没办法融入的,就如同那个被拉长的镜头一样,即使相遇却无法走近,只是默默地看着彼此。这个本该融合的大种族,就这样被社会生生的隔在两个世界,无限接近却又渐行渐远。

  白人对黑人的歧视,黑人自身种族内部的歧视成为了影片的两条主线,有点心疼在那个背景下黑人生活的现状。但好在随着两个人逐渐南下的演奏之旅,托尼和Tang。Shirley博士走近了彼此的生活,在最后的演出中Tang。Shirley找回了自己的尊严,为自己心中曾经追求的古典音乐演奏。而这场古典音乐的演奏也是暗示他重新做自己的一个开端吧,褪去一身傲慢他看清了真实的自我,也只有这样才会活出自己。

  伴随着这Happy ending的结束,我们应该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在黑人和白人矛盾尖锐的时代大背景下,既然无法改变大环境那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活越来越美好呢?我想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吧,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对于以上这个问题有想法的小伙伴随时欢迎分享交流,嘿嘿。

  绿皮书观后感 篇13

  仅仅拥有天赋是远远不够的,改变人们的观念还需要很大的勇气。——题记

  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唐·雪利,聘用了一位白人保镖托尼当司机。一路从纽约开始,一路南下举办巡回演奏的故事。他们从一开始的矛盾抵触,后来慢慢的调和,最后甚至惺惺相惜,跨越了种族、阶级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一本书,一辆车,一条路,两个人,一个粗鲁暴躁,一个温文尔雅,一路上有欢乐,有泪水,甚为精彩。

  人的偏见是一座大山,在这部电影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唐·雪利是一名非常优秀、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但他在表演后,他仍是白人眼里的老黑,任何对于黑人的规则,他仍要遵守,瞬间的掌声似幻影,缥缈至极。而司机托尼·利普一开始也厌恶黑人,但在旅途中,他渐渐放下了偏见,敞开心扉,理解唐·雪利。这令人动容的友情,跨越了种族。尽管世界充满了歧视,但总也有温暖善良的人来陪伴你。

  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托尼他们因汽车抛锚停在路边,唐·雪利下车看到了马路对面的土地里正在耕种的黑人。他望着他们,他们望着他,温暖的`阳光也瞬间变得甚是刺眼。他会想什么,他们又会想什么?为什么白人会给黑人工作呢?这一切只因他们的出身不同。而唐·雪利也因为钢琴家的身份,在黑人中被人认为高人一等,在白人中不被尊重,这令他孤独,迷茫。但我还是十分佩服唐·雪利,在面对同胞的不解与来自白人的种族歧视,他不仅没有失掉尊严,还影响了托尼·利普,用他的尊严一次次阻挡着恶意。所以你永远不会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所有的人向来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个世界也因我们的独特色彩,变得盛大灿烂。

  愿世界再无歧视。

  绿皮书观后感 篇14

  看了电影《绿皮书》,看完之后能够引起更多对于现实社会现状的思考,电影的结局既令人意外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不得不说是一部好的电影,让你随着电影的进展完成思想的转变。

  电影是关于两个男人的故事,但两个人的背景差距过大,黑人和白人,钢琴家和司机,富有和落魄。差别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这段友谊的宝贵程度,让人从一开始的难以接受到最后的顺理成章。

  托尼在一开始还是厌恶黑人,从他把黑人水管工喝过的水杯扔进垃圾桶可以看出这是因为当时美国的种族歧视的土壤还很深厚,对黑人的歧视也根植在白人心中,几十是像托尼一样的意大利移民。但戏剧性的是托尼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他选择了当谢利的司机。当然是绝佳的组合,一个在关键时刻足够靠谱的托尼,保证谢利一路上的安全。谢利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托尼,改变的不只是他的谈吐,更是他思考的方式。

  片中的闪光点有许多,当他们在前往北卡罗来纳的途中,在一处庄园。谢利与一群黑人有了一次深刻的对视,对面的黑人也许在想,这个人为什么跟我们的身份不一样。但在谢利内心深处,他也有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恐惧,尽管他是誉满天下的钢琴家,甚至在白宫演奏过,但他到底还是一个黑人。他甚至不能够使用高级场合的厕所,也无法在高级餐厅进餐,仅仅是这些地方不接待黑人。也许谢利对于自己身份认知也存在困惑,因为他既不像其他黑人,也要忍受存在着的'对黑人的种种不公平对待。而对于托尼,在被存在种族歧视的警察截下时,一开始还能保持冷静,但当警察说:所谓意大利人与黑人是同一类时,便冲动的打了警察。他们为此发生了争吵,托尼想要辩解时,谢利一针见血地指出托尼意气用事的原因。

  他们吵吵闹闹了一路,争吵原因不全是因为身份背景的差异,更多的是当时种族歧视思想的蔓延对于每个人的影响。正如风浪中的飘摇小船,时代浪潮裹挟着的个人丧失了太多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当自己离开固有的环境,才有可能以崭新的思维思考个人的处境。

  最终,谢利博士在圣诞夜拜访了托尼一家,其乐融融地一起过了一个圣诞节。在这一刻,种族,身份,地位都显得无关紧要,他们的友谊超越了一切。

  绿皮书观后感 篇15

  如果有两种人生让你选择:

  一种是拥有高雅的气质,优雅的谈吐,天生的音乐才华,衣食无忧的生活,出口成诗的情思。但却也有着被歧视的肤色和孤独的内心。白天坐拥澎湃的掌声,享受他人的肯定,夜晚却回到空无一人的大房子里独自喝酒。

  一种是有着简单的思维,发达的肌肉,无所畏惧的洒脱,粗枝大叶的快乐,难捱于胸的正义。但却也有着冲动带来的惩罚和生活的拮据。因为冲动打了人,丢了一份工作,回到家还是有妻子温暖的怀抱和孩子们的咿呀快乐。

  你怎么选?

  很多人说,这两种人生我都不喜欢。我喜欢将它们二者中和一下,那就是我的完美人生。可是,人生,真的很难完美啊。

  电影《绿皮书》讲的就是这两种人生的故事。过第一种生活的是个黑人音乐家唐雪莉博士,有才华,有钱,但是没有朋友,充满了孤独。过第二种生活的是托尼,没有钱,没有地位,却有家人,有欢乐。

  我们大多数人过的都是托尼的生活,虽然我们没有住城堡,有时还为了房租而出卖体力;我们也没有光鲜亮丽的身份,走在大街上,没人敬仰。可是,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活得简单而快乐。

  一开始,我是向往唐博士的那种生活的,有自律,有尊严。可是,看到他在大雨中崩溃的瞬间,我发现,他并不快乐,他活得太拘束,太苛刻。有时,我们自以为拥有越多的头衔,我们越能快乐,殊不知,有时,一种身份也代表着一个枷锁。有时,正是因为一无所有,可能才更轻松,更洒脱。

  放下我执,也许才能看到更广袤的.世界。如果不是给唐博士当司机,托尼不可能知道挑剔的音乐家也有背后的孤独,唐博士也不会了解一个世俗享乐主义者的快乐。

  存在即合理,我们认定的不一定是最正确的,试着去改变,去接纳,去包容,可能才能体验更多,享受更多。真的有些明白了造物主的伟大,它给了玫瑰花的芬芳,也给了玫瑰花扎人的刺。

  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还有句更俏皮的话,所谓的人生,就是笑笑别人,被别人笑笑。

  也许就是这么一回事吧,这是部很温暖的电影,大家可以去看看哦!

  绿皮书观后感 篇16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62年,这是一个神奇的年份,是黎明开始前最黑暗的时刻,196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美国的30个州也相应的公布了反对歧视黑人的法律,但这30个州中却没有一个南方地区……

  唐,雪莉是一名著名的黑人钢琴演奏家,为了前往南方地区雇佣了一个刚刚失业的白人司机托尼,雪莉虽然是一个黑人,却过着绅士一般的生活,而托尼虽然是白人却过着有色人种的`生活,没什么文化,通过一些简单的苦力活维持着生计。在一起开车南下的过程中,两个人矛盾不断,白人开车,黑人坐车,在那个年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人们像看动物一样注视着这对搭档,每到一个地方人们都无法理解为什么白人可以服侍黑人呢?从人们脸上我们看到的是不解和疑惑,从雪莉脸上我们看到的是怜悯和无奈。他们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误解。雪莉可以被邀请上台演奏,但他所表演的酒店却拒绝让他进餐和入住,人们欣赏着雪莉的美妙音乐的同时,却打心里认为雪莉是个低人一等的黑人。

  雪莉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远非如此。许多餐厅和旅馆都禁止黑人入内,警察会无事生非,甚至连服装店都拒绝卖给雪莉博士衣服。托尼为雪莉的摆平了大多的困难,却不能改变人们心里的想法,为雪莉的遭遇愤愤不平,而雪莉却早已习以为常,雪莉为什么选择来南方开音乐会,他只是想证明,有色人种并不是低贱的人种,一个灵魂的高低贵贱与肤色无关。在相处过程中,两人开始慢慢放下偏见,找到了彼此的归属感,并收获了一段长久的友谊……

  “世界上孤独的人总害怕迈出第一步”肤色、阶级、性格天差地远的两个男人,因为音乐而结缘,因为公路旅行而成为一生朋友。改变人心有时候才华并不够,还需要勇敢,历史上的绿皮书(黑人行动指南)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黑白分明的美国社会,激起轻小而美丽的涟漪。

  绿皮书观后感 篇17

  最新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老题材,老类型,老套路,却能把一个严肃的历史问题,激奋的真实故事,用轻喜剧的形式展现出来。没有紧张刺激的剧情,没有燃爆屏幕的科幻打斗,却让人一分钟都不愿错过,无论是背景的色彩,还是一段段的音乐,更是整个旅途两个男人,不同肤色,不同修养,不同地位(各有高低)彼此相吸,相惜的温暖。

  关于美国那段历史,种族歧视,在美国南部,甚至至今还有遗毒,而且涉及亚裔。至于里面白人司机与黑人音乐家,彼此接受,改变,容纳对方,类似于那部《触不可及》并不是电影的光芒。倒是雨中白人司机与黑人音乐家彼此的爆发式倾诉,更感人:他是白人,没有被种族歧视的顾虑,但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夜店见惯了社会种种的阴霾,他觉自己更像个黑人;他是黑人顶级音乐家,孤独的住在城堡里,看似高贵,并不了解黑人同胞的底层生活,却只是一个为上流社会的.白人提供娱乐和展现自身修养的道具,可以被奉为贵宾,也同时承受着连上厕所,试衣服,住宿都受限制的歧视和侮辱,他只是不那么黑的黑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的境遇,不必羡慕或傲视,该懂得同情,包容和公平。如果有能力去改变周围,国家,社会,世界,那当然更值得敬佩。最后引用剧中台词:改变这个世界,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勇气......

  绿皮书观后感 篇18

  暴力永远无法取胜,托尼,坚守尊严才会赢,因为自尊总能让你占理。——《绿皮书》

  绿皮书,一本普普通通的本子,却决定了黑人在美国绝对不能做的事情和绝对不能去的地方。这无疑是荒诞而可笑的,但是这种事确确实实存在了。

  一位黑人钢琴家被请去表演,演出过程中他想上厕所,于是走向了旁边的公共厕所,但是立刻有人挡住了他,对他说,

  “对不起先生,您不能进入这间厕所”。

  钢琴家问,“是里面有人吗?”

  那人回答,“不是的。”

  黑人钢琴家说,“好的,我知道原因了。但是我现在需要上厕所,返回住处上厕所会浪费很多时间。”

  没想到负责人说了一句令他有些震惊的话,“没关系,我们愿意等。”

  这无疑给了他心灵重重的.一击。宁愿浪费众人这么多时间,也不愿意让他就近上个厕所。可见这样的种族歧视已经深深的刻在了白人的骨子里,很多年都难以改变。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他的司机是个白人,一个粗鲁的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他们去南方准备给当地的人演出,他们走进当地的一个西装店,店主本来以为是司机要买衣服,当司机问,衣服可以试试吗?店主回答,当然可以。但是等到店主发现要试衣服的是那位黑人钢琴家的时候,赶紧出来说,对不起,如果你想穿上这件衣服,必须买下来,如果你试了不买,这件衣服就卖不出去了。气的钢琴家愤然离去。

  一个国家能够把人种歧视做到这种程度,足够引起人们的深思,在这样不公平的制度之下,美国梦是不是把平等的机会摆在每个人面前。

  绿皮书观后感 篇19

  《绿皮书》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喜剧电影,通过巡演过程的经历来直面种族主义与道德伦理,结局引人深思乏味。 本片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剧情片,于2018年9月11日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3项大奖,成为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是一部实至名归的优秀影片。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黑人爵士钢琴家唐和他的白人司机兼助理托尼两人一路南下,开车赶往美国各地巡演,经过一系列波折以后,重新认识彼此、尊重、改变彼此,建立起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纯真友谊。

  唐站在舞台上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艺术大师,但是在台下确实一个尴尬的存在,既不被白人所认同,又不被黑人群体所接纳,孤独地让人心疼。 司机托尼虽家境窘迫、暴力、痞气,却拥有一屋子温暖的家人。并在旅途中将家庭的温暖传递给孤独的唐,两人最终建立起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

【绿皮书观后感】相关文章:

《绿皮书》观后感09-02

绿皮书观后感01-31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11-06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11-05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11-08

关于《绿皮书》观后感08-20

绿皮书观后感(精选37篇)12-14

绿皮书观后感(15篇)11-06

《绿皮书》观后感(精选15篇)11-18

《绿皮书》观后感9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