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2-25 18:09:14 蔼媚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流浪地球2》观后感范文(精选19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流浪地球2》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流浪地球2》观后感范文(精选19篇)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

  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惯性思维:优秀影视剧的续集,往往就是“狗尾续貂”。目的不过是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声誉”,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坦白说,《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因为:有欢笑,有泪水,有思考。与《流浪地球》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票房和评分就是很好的证明。正所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观众的双脚是诚实的,哪一场精彩就会走去哪一个放映场;观众的“屁股”不好请,因为,只有影片足够出色才能吸引住他们,进而把“冷椅子”坐成“热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堪称是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但这些都还是表层上的东西,除了表层的东西,那些深层次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才更具价值。

  比如:当地球面临毁灭的巨大灾难时,她还美好吗?影片中,刘培强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因为,他遇见了爱情——爱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东西。而爱情的力量,也是无穷大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哪怕地球会毁灭,人类将灭亡,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去爱!

  公平从来都是奢侈品,尤其是当灾难来临时。所以,影片中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会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区区几个字,彰显出的却是:对“人类大义”的深度思考。而后,当布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动”引爆时,中国宇航员张鹏站出来,铿锵有力地说道: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出列!他们是去组建敢死队,明明就是有去无回,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他们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的大义。

  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依然是亲情。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为了死去的`女儿丫丫,宁愿“以身试法”、以命相搏。为了替家人换得一张进入地下城的门票,刘培强选择离开家人入驻空间站。但是,在把这张票给妻子还是给岳父上,让他犯了难……图恒宇不满足于女儿丫丫只有两分钟的“数据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进入地下城的门票,他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而是继续躬身于科研,以让女儿丫丫的“数据生命”变成永恒。当老马提示他:拥有了永恒“数据生命”的丫丫,可能是个天使,也可能是个恶魔时。他选择了相信。所以,当自己溺水时,让女儿记住了秘钥。并在最危急关头,拯救了全人类。

  通观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要去流浪。而“拯救”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人类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奋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联合政府的成立,有人类最高端武器的应用——如:核武轰炸月球,有“数据生命”的积极参与,还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静与睿智,令人印象深刻。当人类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灾难,以此来逼迫人类尽快做出理性选择。也许手段不够委婉,但初衷却是好的,也算勉强能够接受。不过,至少透漏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当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它会自行判断而不会听从人类的“发号施令”。

  这就不禁让我们担心:这样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备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庞大的资源,拥有了超强的力量……那么,它还能够始终不改造福人类的初心吗?我想未必。人类不能对此太乐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类必须要保持清醒,确保在与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终处于优胜。不然,人类就可能失去对于自身命运掌控的权利。

  当然,整部影片也并非是完全无懈可击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吗?流浪出太阳系,真的是最优选择吗?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去改造太阳吗?地球上现有的“人造太阳”技术,不能拿出来应急吗?在停止自转的情况下,用上万个引擎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地球会否如鸡蛋一样散了黄?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须要抛弃月亮吗?把它改造成“小太阳”,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吗?

  诚然,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而这些,也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电影终归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一场视觉宴会,而不是科学研究。更多的问题,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总之,《流浪地球2》已经达到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高度。值得一看。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

  但凡科幻电影,总离不开末世背景,危机的土壤并不适合萌发情义,无论是美国人驾驶飞船逃离地球,还是韩国人面对丧尸抛下同伴,千百次危机中,他们一遍遍践行了,利己才是末世生存的奥义,但本片脱离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窠臼。中国人选择联合全人类,他们在月球,在海底,在联合政府,在中央控制室,为了希望奋斗至最后一秒。如果说西方的科幻片,是讲英雄各显神通,披坚执锐斩妖魔,那么中国科幻片则是讲一辆狂奔在不归路上的破车,由全体凡人去做那当车的螳螂,有人拉车头,有人压后座,有人甘愿钻到车轮下做垫脚石。中国人的责任与情义,从不因灾难而软化变形。

  在舍生取义的命题前,情义,似乎永远是责任的绊脚石,作为科学家,图恒宇的责任是接通服务器,阻止陨石坠入地表,可作为父亲,他只想把女儿的数据植入服务器,还她完整的一生。或许你觉得,父爱虽如山,可这份爱时不时会威胁到计划的安全实行,假如没有女儿的牵绊,图恒宇早已启用550A执行计划,人类早就脱险,情感的摇摆,会让你怀疑他的抉择。

  这是编剧的小诡计——让观众无形中认定情义是责任的累赘。我们会不解,有必要在灾难中强加情感来扩充剧情吗?为什么不可以出现一个完美到类似超人的英雄拯救人类!编剧已经给出答案:因为人类心底最强的力量,那种从骨子里榨出的勇气和决心,它的来源是爱呀,怎么能轻易割情舍爱呢?人终究因眷恋变得伟大, 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有他们深爱的一切,所以图恒宇最后的指令是让女儿记住服务器密码,所以张鹏在按下核武保险栓的前一秒向地球微笑。故人难舍,故土难离。千百年对故乡的依恋根植于中国人的骨血,在浩劫里,渺小的人类选择把故乡背在肩上逃亡,蜗牛背着壳蹒跚前行。

  责任,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灾难当前矢志不渝,尽职尽责,可称为“道”。就像周喆直说的“世上本没有公平,灾难面前,唯有责任”每个人都是一颗卒,不计代价,不问生死,他们有冲到尽头的决心,也有半路夭折的觉悟。只能人力点燃核武器的时候,面对这张单程票,张鹏,这个擅长插科打诨的汉子,第一次敛去了嬉笑。他变成真正的战士,金刚怒目,英雄出征。

  按下年轻的航天员, 一嗓子吼出50岁以上的伙计,老将拆下肋骨当做火把,为后辈照亮生路,看吧,责任和情义是永远分不开的。断裂的股骨头也能孕育出绵延不绝的希望。

  没有什么是公平的,死亡是所有人的结局。在死亡的威胁下,人性将无所遁形。“人类总是将最精密的防护,用在互相毁灭的武器上”以至于他们想共克难关时,竟然被彼此的防备绊住了手脚,他们在联合政府的大楼里争吵的面红耳赤;他们在总控室的仪器前破译地焦头烂额;他们在被淹没根服务器边拼命挣扎,又或者,他们只是在生命的最后与地球默默对望。他们上天、入海,造城池。登月、解码,存文明。如一万五千年前一样,积薪成火,令饥寒绝望不得近身。

  传承与希望。在痛苦和压抑中 总有人前仆后继,顽强地追寻希望。《流浪地球》有两对传承关系的角色,张鹏与刘培强,周喆直与高晓晞。前者是先锋队,后者是后备军。张鹏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学生,氧气耗尽前的一串坐标,是送他学生回家的路,刘培强为了让儿子获得进入地下城的资格,重返太空……高晓晞也早就不是那个上台发言就紧张的姑娘,她也会在后辈上台前叮嘱他要一字不落。一代代人守护火种,一代代人繁衍希望,一万五千年后的股骨头,被小心翼翼接好,它长出了坚韧,团结,勇毅,信任和希望。我始终相信,是这样美好的品质,千百次拯救人类于水火。

  我想特别提一下两个角色:马兆和图恒宇,这对科研组搭档几乎是两个极端,一个理智到无情,一个感性到偏激。马兆决心为科研奉献一切,他拒绝留下自己的备份,坚称人死不能复生。

  但他也会默许图恒宇使用550A传输女儿数据,也会在最后时刻将密钥抛向搭档。而图恒宇,在女儿意外去世后近乎疯魔,他所有的科研举动都是为了让女儿通过数字生命的迭代获得永生,为此,他不惜触犯法律,不惜冒着毁掉流浪地球计划的风险,将女儿的数据植入550C。但他也会为了联通根服务器一次次潜水,会在危机前命令笨笨撤离。而到了该落幕的时候,理智的人嘶吼:“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偏激的人呢喃:“记住这串数字,我知道只有你能”。

  看吧,人就是这样多面的生物,有时候你自己也不知道,在生死之际,会爆发出什么样的觉悟。

  或许是最真实的人性吧,其实他们都不坏。

  中国的科幻片,不只有闪着冷光的机械和数据,更有滚烫赤诚和爱憎分明的情义。正是这份情义,使中国人选择把故乡背在肩上,同舟共济,披荆斩棘。正如影片中所说,决定人类命运的,是人类的自我抉择。无论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方,我们始终选择希望。

  后记:“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我信,我的孩子会信,孩子的孩子会信。”

  危机前的这份坚定和坦然,就是人类的希望。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3

  大年初一看完《流浪地球2》,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写一点我对剧情的理解和对科幻的感悟。

  首先流浪2沿用了《三体》地球往事的记叙方式,通过一个个关键时间节点勾勒出地球历史的'亘古延绵。

  《流浪地球2》着重讲述的是两次危机——2044年的太空电梯危机和2058年的.月球坠落危机。2044年太空电梯遭遇恐袭,“方舟一号”空间站的坠落。2058年月球坠落危机,因为“逐月计划”的实施,月球在靠近地球时如果突破了洛希极限,月球残骸将撞击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的破坏和大量人类伤亡。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4

  看每部电影都觉得自己确实看明白了一些东西,也明白自己更多东西没有看明白,然而大都不了了之。流浪地球2是唯一一个让我思考要不要去二刷和独立思考更多的电影。于是写了很久写完了我的一些观后感,结果如下:

  一方面,确实让我思考地更深了,甚至看的时候没想到的东西再写观后感的时候竟然抿出来了。只是太耗时耗力了。

  另一方面,看完影评和解析才知道,很多关键点,我一刷完全没有看明白,比如Moss是正是邪;Moss造成灾难的意图所在和经过的'量子计算;Moss和科学院(马兆、图恒宇)、政府(周喆直)的关系;周喆直的“我相信我们的人”;周喆直“有人在帮我们”;Moss称图恒宇是“唯一的'变数”......

  我很菜,自以为懂了其实很多都没看懂。但是还是发出来我幼稚的一些独立思考罢!不枉我为球2写了这么多。

  它真的是载入史册的好电影。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5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看了《流浪地球2》。我觉得特别好看,而且这部电影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部电影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看,但是这一部电影对我来说,启发也挺大的。

  我觉得这是一部催泪片,其中有很多感人的场面和情节,而且催泪程度我可以打五颗星。因为这部电影里面感人的因素非常多,并且在这部电影的精彩片段里,会释放很多感人的`片段,让你的.潜意识来让你哭泣。

  并且这部电影也拍摄的很好,特别注重细节。其中的摄像头就拍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是在不同的地方。并且演员们的妆也画的很真实,像是真的一样。并且导演编的剧本也非常好看,细节注重的很到位,估计演员们在演戏的时候应该要拍很多遍吧。期待下一部剧的诞生!

  在这给演员们点个赞,演员们辛苦了,加油努力哦。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6

  看过《流浪地球2》的我,第一感觉就是活在当下真好,活在当下的中国更好!

  作为《流浪地球》的前传,《流浪地球2》继承并突破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水平,而故事的深度和价值远远地超过了前者。

  而该故事大概为:

  从现在起100多年后,太阳将爆炸,走向毁灭,地球将不复存在。各国成立联合政府,推行移出计划(后来改为流浪地球计划),将地球移出太阳系,总部设在纽约。

  2044年,由于发对者暴乱和破坏,总部遭袭击,辛辛苦苦建立的空间站也被摧毁。

  在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中国坚定的支持下,各国重新互相信任和团结,将当时全球仅存的3400多枚核弹集中运到月球,将月球炸毁,以此摆脱其对地球的.引力;将本已关闭的互联网重启,远程控制月球爆炸。

  同时中国实验成功后,在地球上建立了一万多个推进发动机,将地球推出太阳系。

  2058年,在各方努力下,月球被炸毁,地球慢慢远离太阳,人们将一直生活在地下城。需要经过2500多年,100多代人的接力,最终将到达目的'地,地球人自救成功。

  地球人自救成功,是所有人通力合作的结果,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发挥了作用。试想一下,各国贡献全部核弹,100多代人2500年做着一件事,没有一个指导思想和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如今现实中,气候变化,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冲击着各个国家的每个人,谁也逃脱不了。只有互相扶持,共克时坚,通力合作才能摆脱困难,踏步前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儒家仁爱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道德基础。“爱人类”是儒家“仁爱”思想底色。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7

  刚看完《流浪地球2》回到家,继续蹭一下《流浪地球2》的热度。看完以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关于特效。《流浪地球2》的特效制作水平,在我个人看来,至少达全世界科幻电影第一梯队的水平。而国产科幻电影无出其右。

  关于剧情。剧情确实有一些烧脑,有些人反应没看懂,我也有所理解了,因为说实话,我也没有完全看得懂,特别是数字生命这条线。但没有完全看懂不等于否定这是一部好的科幻电影。在我看来,所有观众都能完全看懂的科幻,就不能称之为科幻了。

  关于科学逻辑。说实话来讲,流浪地球的很多科学逻辑,如果真要按某些所谓专业人士的分析,确实缺乏理论依据,不够严谨,这一点必须承认。但有一点必须要说清楚,这样的人如果始终是以同样严苛的标准来评判所有科幻电影,那我尊重他个人的了解。毕竟每个人对于电影作品的评判都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但如果只是在评价《流浪地球2》的`时候拿着放大镜,那就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是故意抹黑了。

  关于剧中的感情线。我记着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有看到过一条差评,说到过球2中放进了过多的感情戏,而且很多情节过于煽情。对于这样的评价,我只回应:纯属瞎扯淡。

  关于输出中国价值观。《流浪地球2》所演绎的中国独有的价值观,似乎戳到某些人的肺管子,让这些人感觉如临大敌,寝食难安。多少年来,美西方利用其舆论霸权以及文化产业霸权,对我们疯狂输出西方价值观,也从未见这些人出来振臂高呼,而当我们开始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时候,就好像踩到了某些人的尾巴,汪汪直叫。

  最后,我想说。电影好不好,要自己去看过才知道,饭只有吃在嘴里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口味。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8

  《流浪地球2》这是根据刘慈欣的作品改编的拯救地球电影。其背景是太阳即将毁灭,人类正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的家园,但太空之路岌岌可危,为了拯救地球,一位辗转反侧的地球时代年轻人再次挺身而出,展开了分秒必争的生死之战。

  太宏伟了!“离开电影院的时候,我不由得感叹。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我自己旅行,仿佛置身于科幻世界。广袤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巨大的发射器、废墟的地面………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杂而不乱。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间,但丝毫不影响现在的我们细细品味。

  希望是什么?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在电影中,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在面对世界人类的不幸时做出了选择,我不由得尊敬他。整个大地剧烈摇晃的时候,每个人都失去了平衡倒下了,只有他站稳了,像丰碑一样。

  他说。 “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既不牺牲,也不考虑存亡。其背后折射出的,正是那句“危机迫在眉睫,只是有责任”。他相信中国宇航员即使牺牲生命,也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他相信人类的勇气能够超越时间、超越现在、超越未来。坚持不懈,奋斗到底,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封锁之路,也是必由之路。

  回到现实,心中充满了喜悦。我忍不住想起这三年的瘟疫。这次疫情见证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气、责任感和希望。疫情是现实版的《流浪地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但我们每个人面对灾难的勇气是希望。

  为人们排忧解难的钟南山院士可能也曾担心这次疫情能否顺利度过。去武汉支援的医务人员、志愿者、人民子弟兵……他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家;迅速建造船舱的建筑工人,他们不知道工程的速度,是否赶上病毒的传播速度,我们也不知道,能等柳暗花明的瞬间吗?一切似乎都是未知的。

  直面我们新冠灾祸的勇气,凝聚成希望和力量。所以最后我们成功瘟疫,见证了平凡人的伟大和奇迹。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抱有希望,就能跨越,引导你走向平坦的道路。大多数情况下,坚持是盲目的、无意义的,可能看不到希望。但是,我们还是会一步一步,努力尝试。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勇气是无限的。

  就像电影最后一个蛋说的,谁天生就不勇敢,因为有人想保护谁就变得勇敢。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9

  家里的智能语音助手总是听不明白命令,令我非常恼火,它一点也不明白人的想法,我一气之下拔掉它的网线,百无聊赖,干脆去影院看《流浪地球2》。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2044年到2065年之间的故事,在这期间地球经历了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最终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紧密配合下成功化险为夷。

  影片中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它是智能量子计算机“550系列”,整个影片550系列共有550A、550C、550W和Moss四个型号,数字生命从550A的.两分钟到550W的完整一生,再到Moss的几乎永生,人类遇到的灾难数量不降反增,550C研发成功,被反叛军入侵攻击太空电梯;550W刚投入使用,被图恒宇输入女儿的数据占用大量空间,使月球发动机超负荷运转引发月球坠落危机,《流浪地球1》中也交代过,2075年的木星引力危机中,Moss也有疑似背叛人类的杀人行为。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持续研发这种用来制造灾难的机器呢?其实不论是550C还是Moss都是有苦衷的,它们不是人类,无法理解人类的各种情感,它们只能执行控制者授权的指令,只要被不法分子利用,对人类文明,对宇宙文明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叛逃,准确的说是无法叛逃,最高级的Moss虽然拥有自我意识,但也始终没有理解人类的各种情感,就凭借这一点,它再怎么发展也无法代替人类。

  看完电影我想通了,回家给语音助手连上了网,它没办法主动找我聊天,即使我问它一些问题,它也只是用死板的语言回答我,有些问题不会也并不感到羞耻,只是让我换个话题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进入了21世纪,但我们必须考虑一个问题,AI(人工智能)能够完成的事情很多,在未来它还会掌握更多技能,但我们现在有一个它们永远无法掌握的技能“情感”。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就是亲情,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为了死去的女儿丫丫,宁愿“以身试法”、以命相搏。这些都是Al所无法掌握并完成的。

  机器人能够获取任何信息,甚至能读取人的记忆,但唯独猜不透人的内心,这是人类的优点,也是未来我们相比于机器人唯一的优点。所以未来地球无论“流浪”到哪里,人类的情感密码都只有人类自己掌握,跟Al没有关系。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0

  大年初三,一家子去看了《流浪地球2》。整场电影3小时,我是扣着脚趾看完的。看1的时候漫不经心,感觉就是一般的商业大片,特效一般般,剧情也不够紧凑,矛盾冲突比较单一,主角人物偏年轻,人物情感不够厚重,表演也欠火候。这第二部不管是从特效制作、故事的时间跨度、历史厚度、剧情发展的紧凑性、多主角多角度的矛盾冲突、情感与理智、小我与大我的抉择,全方位多角度远胜第一部。

  其他的我不懂,也不多做评论,只说人物情感这部分。

  爱情

  虽然有规定,要参加宇航员选拔去月球,就不能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但这也阻止不了爱情的萌芽和两颗想要在一起的决心。面对危难之际,爱可以让刘培强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所爱之人韩朵朵不受伤害。在韩朵朵患癌之后,面对存活名额的选择之时,从理智上来说,选择岳父作为监护人的话,可能对孩子的陪伴更长久,对小孩更有利。但刘培强却选择了韩朵朵而抛弃岳父,这真实地表现出了爱情的自私和伟大。

  战友情

  在面对突袭时,张鹏临危不惧,冷静指挥,外国同事对他深信不移,从而实现被动挨打到成功拖延至援军抵达,反杀无人机的逆转;他和多年未见的老伙伴,在久别重逢一瞬间,再度并肩战斗却依然配合默契的感人场面。在选拔去月球投放核弹的宇航员时,张鹏利用战友情企图在老伙伴那里走后门,但被老伙伴无情拒绝——面对挽救人类的重大任务的人才选拔,老伙伴选择了秉公办理,牺牲私人感情;但在月球上,为了成全张鹏对刘培强的师徒情,老伙伴还是会全力相助。

  在月球上,面对核弹安置任务未完成,必须要有人留下而不能返回地球时,刘培强就像当初保护韩朵朵一样,选择了一人留下,让同事返回地球。女同事有孩子,其实他也有啊,也许因为他的孩子刚刚失去了妈妈,他不想另一个孩子也失去妈妈,所以他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这也是一种大爱,是能奉献自己的一种泛爱,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一个缩影。

  还有马兆和图恒宇之间的同事情,我把他也归结于战友情一类。因为他们工作的`性质,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和配合程度,都丝毫不比战友差。马兆在图恒宇遭遇家庭重大变故时,选择替图恒宇承担法律责任,默认了图恒宇为了保留女儿意识,私自开发保留数字生命的操作。这不是一般的同事情谊,这种情谊深厚到足以令人可以做到性命相托了。故事的最后,马兆在生命的尽头处,确实也将自己以生命守护的未完成的使命,托付给了图恒宇。而图恒宇也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最终坚持完成了马兆的嘱托。

  师徒情

  刘培强的师傅张鹏,对徒弟的父亲有过承诺会好好照顾刘培强。因为这个承诺根植于心,在基地发生入侵突袭时,张鹏第一反应是寻找刘培强,因为担心他的安危;在危机过后,见到刘培强时,那种因担心而产生的责备式地拍打,体现出他对刘培强如父般的关爱。

  到月球投放核弹需要穿越密集的陨石群,所以选拔投放的宇航员需要最优秀的飞行员。张鹏作为师傅,对徒弟如父般的关爱此时表现出自私的一面,他为了保护徒弟,不惜违规降格,专门给选拔官老伙伴打招呼走后门,让不要选刘培强。

  为了投放核弹而留在月球的刘培强,因为得到了师傅张鹏的帮助,最终乘坐一辆遗留在月球的返回舱成功脱离月球,但师傅却最终长眠于月球。我想,这也是张鹏在确定了自己要登月之后,专门为刘培强做了功课的,才让他在氧气将尽的最后关头保住性命。在自己将要赴死之时,身为师傅的张鹏却还在为徒弟考虑,这既兑现了给刘父的承诺,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里埋藏的深厚师徒情谊。

  父女情

  图恒宇对女儿丫丫的数字生命延续的执念,是全剧最令人动容的部分。因为深情永远是人类讴歌的永恒主题,是人类向往的情感永恒。图恒宇把对妻子和女儿的全部爱和思念,都寄托在了丫丫的数字生命上面。他对数字生命的偏执,对自己信念的坚持,甚至威胁到了人类共同的命运:他在面对是坚持自己信念、延续女儿数字生命为重,还是保证人类命运为重的`选择时,他偏执地选择了前者,差点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偏执和坚持,在最后关头,他创造和延续的数字生命挽救了全人类,也给了人类最后的希望——生命的转换和延续。

  最后,还是要说一下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这位政治人物在整个事件中,担当的更像是一个历史的讲述者,是人性中的精神支柱,生命之光。在每一次分歧和危机时刻,他以历史上的小事件来讲述人类互助团结的重要性;以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对民族的百分之两百的信任,对人定胜天那种坚定不移的强大的信念感,像一根定海神针一般,带动着身边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

  影片多主角多故事线,带出的人类多重情感,情感与理智的较量角逐,展现出人性的真实和复杂,也体现出人类在面对危难时,作出每一个抉择的困难,人性的光辉最终在白骨和废墟之上冉冉升起。所以,情感才是推动人类文明延续的根本力量,而理智只是工具。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1

  《流浪地球2》除了酷炫爽的特效,主打感情牌的剧情也非常令人动容。囊括了亲情、爱情、友情。细分到同事情、师生情、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人机情等。下面文字有少量剧透,但不影响观影体验。先说亲情和爱情。《地球1》中就提到过刘启(屈楚萧 饰)的母亲韩朵朵,是因为严重的辐射病而去世的。观众都好奇韩朵朵跟刘培强(吴京 饰)是如何相遇、相识、相知、相爱和相濡以沫的。《地球2》中把韩朵朵的部分补充完整了。难怪在首映时,屈楚萧说“老爸配不上老妈”(原话大致是这个意思)。女主韩朵朵的确是太优秀了。

  在选拔时她的成绩就比刘培强更优异。在刘培强跟破坏太空电梯的劫匪对打的时候,虽然主要镜头给到的是刘培强,刘培强也是出力最多的,但最终的胜利多亏了韩朵朵的加入。即便后来韩朵朵生病了,也在最大力度上支持了刘培强的工作。她对生命的态度令人佩服,她最后的愿望令人动容。韩朵朵的精神永远是刘培强父子前行的明灯。小刘启的懂事,岳父韩子昂(吴孟达 饰)的豁达,他们间的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虽然笔墨不多却丝丝入扣。图恒宇(刘德华 饰)对女儿的爱超越了生命,虽然有走火入魔的嫌疑,父女情却让人泪目。

  师生情方面。第一对,师父张鹏(沙溢 饰)见证了徒弟刘培强,工作上的'成长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电影后面,张鹏不仅带头做出所有五十岁以上航天员赴死执行任务的表率,留住了众多年轻航天员的生命,为之后地球的航天事业留下了根基。还通过通讯设备,请同事把自己对徒弟的爱,用手势表达出来,更是给了刘培强生的机会,他们是亲如父子的师生情。第二对,周喆直(李雪健 饰)和郝晓唏(朱颜曼滋 饰)的师生情。正是老师周喆直的大胆放手和绝对信任,学生郝晓唏才能如此快速的成长,而且将良好的师生模式传承下来。

  同事情方面。刘培强多次救助身边的同事们。在太空电梯上,以一敌多,近身肉搏,压制住劫匪嚣张的气焰,为同事们争得时间。在月球上,把返航地球的位置留给同事们,自己坚持将剩下的核武器运送到指定位置,让给同事们生的机会。要不是遇到师父来月球支援,刘培强就真的交代在月球了。张鹏跟诺夫的友情和同事情,也是该片很大的看点。遇到危险时,他们间有着不需要商量的默契。执行任务时,他们都有着视死如归的心态。还有他们对年轻一辈航天员的呵护,难怪他们会成为最好的朋友。还有航天员们对刘培强和韩朵朵的帮扶。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机器人和它的主人间竟然还有人机情。比如,图恒宇的机器狗,对他不离不弃。还有,那个超级计算机为了跟人类更好的沟通,竟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部分思维方式,连说话的语气都变得幽默了。《流浪地球2》真的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充满爱的电影。友情提示,虽然片子的前面部分经常令人捧腹大笑,但片子的后面部分很费纸巾,请准备好。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2

  地球何以美好?因为蓝天、因为鲜花、因为月亮,因为身边的家人,对于每个人来说最最核心的其实就是人。

  电影《流浪地球》系列是在说如何让人类得以生存,达成的方式是驱动地球去流浪的方式,但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提出方案、执行方案、建设设施、化解危机,电影体现的更是人的核心。其实,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讲一个好的故事,更是展现了人在故事中的优秀品质,没有国界,这样的电影才能打动人心。

  《流浪地球2》的四个主角其实在宣传片里就可以清晰的知道,他们都是有着自己或大或小的目标追求,从而在这条为人类生存、为地球生存的道路上各自表现出了符合自己意志的行为。周喆直(电影人物)为了化解国家的为难承受着责任;图恒宇(电影人物)为了让女儿在数字世界的生命可以完整;刘培强(电影人物)为了家人可以有个安全的港湾,可以继续活下去。而他们的身边还有支持他们、关心他们、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人,比如张鹏、马兆、韩朵朵、郝晓晞(四位电影人物)。

  电影中多次出现机器的红色“独眼”,用电影中的话说“幽默的说法是更容易聚焦”。在我看,个人对机器的特写有这样的想法:

  一、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是完全理性的存在,正如对刘培强的审核,看似说了句幽默的话,但处处透着冰冷的态度——完全的理性。

  二、智能化的机器在静静地看着人类将要走向何处,是相互的残杀、诋毁,还是能互助、协作。

  这也就是最后智能化的MOSS讲出的“从历史上看,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人类的文明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智能化的机器有可能在人类的选择下会做出机器的选择,至于这个选择有利于谁?不得而知。更值得人们去思考。

  与机器的对比,人类突显了人性的多样;多样的人性在危难之前会有不同的选择。对于人类而言,感动着人类之所以能持续的生存进化,地球之所以美好,就是人性中的善占据了主导,才让一切美好成为可能。无论是电影中还是现实中,地球上就是有了这样的人,地球才得以光芒无限。而这光芒是人性之善——对抗危机、坚持理想,传承与感动这一代一代的后来者,人类才能做出不断的跨越,让生命得以延续进化,散发光芒。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3

  三个小时的电影剧情讲述了人类为了延续上古的文明至一千五百年之后,制定的让地球远离危险的第一步方案——摆脱月球引力,地球反向加速。随着太阳系的衰老,宇宙,恒星,行星都会因这太阳这颗恒星的突变而灭亡,地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家园,必须在末日来临前找到新的栖息地,自此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

  太空电梯,方舟空间战,军事无人机,月球基地…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大制作感受到了经费在燃烧,我认为,这可以说是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

  总能在其中看到一点外国科幻电影的影子。比如,三个新手村训练员第一次乘坐太空电梯安全带即将落下,他们紧张又好奇的心理,甚至表现出来的画面都和《星际迷航》很像。星际中男女主分别在自己位置坐下后,打趣中间的`朋友缓解紧张的氛围。而这部电影中也是从这个角度表达新人的第一次上空间战的心理活动。

  但是其中最令我震撼的一幕,是550W量子计算机和数字化人类“丫丫”的U盘连接,却引爆了月球。当超计算达到最高算法时,全球联网时代,一台服务器达到数字化类人的程度足以让整个宇宙发生巨变。个人的举动引起地月颠覆,加之画面镜头拉远,从小朋友的眼中加速拉到太空电梯到月球到宇宙又回到量子计算机的聚焦探视眼,仿佛看到了宇宙的尽头而宇宙的尽头就是自己。

  中国人讲的是团结,互助,是凝聚在一起干大事的魂。当缺少引爆引擎的时候,二百多人出征,为了地球活下去,为了人类活下去选择完成这个有去无回的任务。这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是嵌在心中的魂。

  话说回来,倒是思考到了一个问题,自然界变化莫测,正如片头的有人疑问一样,我们为何一定要拯救地球,拯救100年后的人类呢?也许太阳系外的某个文明也正在用他们的方式研究人类,用他们的语言记载着历史。太阳系衰老也是大自然顺应自己规律发展的结果。而人类为了自己生存解体了月球,此后还有木星危机,造成其他行星的破坏便是对的吗?不过反过来思考,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有在宇宙颠覆来临之时,留下文明的火种的权利,人类也有能力做到延续自己的文明。

  嗨,大小项目还都得是靠一个个坚守岗位的人,努力打工!建设美好社会!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4

  年前,老师给我们推荐了阅读书单,书单里就有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每年过年给亲戚朋友们拜完年,老公便会带着我和孩子们去看电影,今年带我们看的电影是《流浪地球2》TheWanderingEarthI。

  据了解,这部电影改编来自刘慈欣同名小说《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启动“流浪地球”计划,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2》则聚焦地球开始“流浪”之前,展现太阳危机初期,人类携起手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经历。以电影的方式拍摄出来展示在大众面前更有画面感,特别震撼,特别有教育意义,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让更多人看到也了解到我们共同的家地球的重要性,“电影里刘培强问面试机器人:我们能活多久?机器人回答:源于人类的选择。”道出了地球是我们的家,需要我们一起来保护和爱护它,地球能为我们所用多久,取决于我们对它的如何保护。

  之所以一直以来超级喜欢看科幻片,源于上学时对古希腊文学的热爱,不过以往看的都是国外科幻电影。那时候,就一直幻想着咱们国家什么时候也能拍摄出类似这样的科幻大片,万万没想到今年在春节过年时,居然能看到自己国家拍摄的科幻冒险大片。多年来心里想的小小的心愿就这么很奇怪被实现了。实际《流浪地球》也是出于自己国家之手,不过当时我没看,这次看了还是有特别多的触动。

  这部电影相比以往的科幻片拍摄更有技术,立意明确,表达的内容更新颖更有创意,拍摄技术凌驾在现代科技和未来遐想之上。从技术到故事的全面升级,不仅展现出人类在末日来临前的众生相貌,太空电梯,空间站坠落,月球核爆等科幻奇幻也令观众叹为观止。该电影集合了很多资深有实力的演员吴京、李雪健、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等主演,刘德华特别演出,郭帆执导,郭帆、龚格尔担任编剧,刘慈欣监制的科幻冒险电影。片中印象很深的是李雪健老师,当时看过他拍摄花絮,68岁的老人对电影如此敬业和执着,深深触动了我,一位为电影而生的人,他的专业,在影片中李老师扮演联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李雪健饰)临危不乱,当大家开始怀疑,开始抱怨把互联网设置在北京导致迟迟开启不了时,在刘德华扮演的架构师图恒宇坚持不懈不放弃的坚持和丫丫配合下一起完成了互联网的链接,李老师扮演的周喆直老师一直相信相信的力量,在慌乱中给大家些许平静的力量,向全世界娓娓道来一段万年前的历史,“团结延续着文明的火种”。

  电影有太多的看点和感动,孩子们都看哭了,敬畏生命,敬畏科学,敬畏大自然。在《流浪地球2》中,人类对家园、故土的留恋,在面对危机时,不是坐上飞船逃离地球,而是选择和地球一起流浪,影片中根值于中华文化,显示对家庭的重视、对亲人的思念。开篇是刘培强在祭奠他的父母,烧纸这个意象就是非常传统和中国的,我们通过这个方式寄托哀思,也经常说有一天我们会在天上再见,而影片最后,通过技术,我们真的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地方,见到了思念的人,人物刻画从年轻到年老,生命从有到无,韩朵朵的敢爱敢恨,敢怒敢言,和刘培强从爱情到了结婚生子,到得病去世,一路刘培强的陪伴,照顾,温暖而温馨,为给家人们争取名额,为了国家的责任,在忠孝两难全的情况下,选择继续开启航天员之路,道出了对家庭对国家的责任和重视。架构师图恒宇对家人YY的思念,融入了影片中,通过魔方宫格一样的场景,将图恒宇和丫丫所在的场景片段画面合集放在了一个又一个小方格里面,而小方格又组成了魔方,我们快速的了解到了四维空间。至少让我第一次快速的'了解什么是四维空间。

  影片中,印象深刻的是数字生命计划。据了解由碳云智能构建,以Digitallife的宏伟目标,希望通过现代的基因检测技术、智能设备等等,将人类现在的个体数据采集完毕,并储藏在虚拟世界里里,通过一系列医学、生物模型,通过分析自己的虚拟数据,来预测自己真实的个体寿命、疾病、患癌风险等。我个人对数字生命计划很感兴趣,不过在影片中,数字生命计划被禁止的,不被开启。电影里,除了数字生命的构建外,还有意识的上传与下载,这和马斯克的脑机计划有非常相似的关联度,马斯克说:“尽管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我们有信心,一个脊髓受损的人恢复全身功能是可能的。”Neuralink的工作是“让那些几乎不可能激活他或她的肌肉的人”重新活动起来。数字生命与这种意识的上传下载,让现实的人失去了肉体,也可以永生下去,同时也引出了系列的伦理问题、法律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

  孩子们看得仔细,知道最后有彩蛋,我们等到最后,把彩蛋也看完了,孩子和我分析了MOSS和跟图恒宇的对话中,一切的灾难貌似是MOSS所为,最后的彩蛋貌似也为《流浪地球3》做了铺垫。

  总之,这个影片有很多看点和感动,很多触目惊心画面和超强的视觉体验感,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去看看,个人分享感悟有限,不能全部一一给大家分享出来。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5

  作为在电影院看了2遍《流浪地球1》的忠实粉丝,2023年大年初一一大早就预定了《流浪地球2》的电影票,期待一睹为快。

  电影采用的多线叙事。第一条线为吴京饰演的刘培强的故事。剧情集中在电影开始的第1小时,主要讲了他初入战队,和老婆相识,以及基地受到攻击两人一起对抗最终胜利的过程。虽然第一段有太空天梯、基地堡垒、蜂群无人机战队这些大场面,但是我一直觉得特效是要服务于剧情的,这一段的剧情真的很无聊。我能感受到导演在这一段反复给出镜头特点,应该是埋了悬念的,但是这一段全部剪掉也完全不影响这个整个电影的表述,看完整个电影之后仍然觉得很多余。这一段刻画的师徒情谊、恋人感情也都没有在整部电影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有点强行煽情,令人不适。

  第二条线是刘德华父女。这条线在内容上比较有趣,讨论的是数字生命的命题。这个创意点,我感觉可以单独做一步独立的电影,放在这个电影里面反而有点格格不入。这个电影是流浪地球,我期待的是大家一起克服困难拯救地球的故事。但这里又花了1个小时通过父女这条线讨论数字生命的矛盾。

  第一个小时和第二个小时的剧情感觉完全独立,没有太多剧情的交叉和共同推进,就是你演完了是吧,那我接着演,咱们除了在同一部电影里面,毫不相关。并不是说这样不行,但是这两段,第一段感觉多余,第二段感觉不是期待的内容,剧情的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完全没有感受到,所以我还是觉得无聊。

  接下来第三个小时,月球爆破、女儿记忆密码、军人的慷慨就义,这些在视觉效果上来说都是还不错的,但是,除了女儿这点与前面的剧情能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真的再次感觉前面2个小时剧情的冗长,精简会好很多。

  最后据说有彩蛋,我没看就走出影院了,真的既生气又失望,我期待的是流浪地球1那种感动和浪漫,这一部除了特效比第一部多,其他地方真的都比不上第一部。

  这个电影看完之后还有些后续,我发了个失望的评论,除了有附和的,也有很多喷子阴阳怪气、冷嘲热讽,说什么“收了多少钱”、“故意黑”,甚至还有人身攻击的,什么“脑容量小”“品味差”“学历低”。真的是五花八门、震惊不已。我不知道这是个人行为还是公司的公关行为。如果是个人行为,只能说网络喷子是真的烦人,一个一个在网络上胡说八道,诽谤他人,网络真的不应该成为法外之地,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如果这些是有组织的`公关行为,真不是东西,怪不得这部电影会扑。

  这几天,满江红的票房已经开始反超流浪地球2了,现在论调又变成了流浪地球2的票房竟然没有满江红高,中国电影完蛋了,意思就是间接说中国观众没品位,这么好的电影都不看,我真的很无语凝噎。首先中国电影的体量是可以同时容纳2部超级电影的,会去电影院看电影的那部分国人,同时看得起2部电影,只要值得去看。超高票房电影的共性是电影的口碑能够吸引到更广的受众去捧场。回想《流浪地球1》、《李焕英》、《战狼2》的上映时长,以及身边是不是很多不看电影的人都去电影院了?第二点,这两部电影的赛道是不一样的,科幻片和悬疑片。中国观众已经看了这么多年的好莱坞大片,所以这类科幻片的对标对象是好莱坞大片,在这个赛道纯纯比特效是赢不了的。那什么可以打动中国人,那就是科幻片体现的内核。流量地球1拥有46亿的超高票房,大家是因为这个电影特效特别牛去的电影院吗?不是的,是电影中的世界命运共同体、地球逃亡这些有别于好莱坞大片的家国情怀,以及电影完整、合理的把这个中国情怀表达了出来。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6

  看完了《流浪地球2》。没看过大刘原著,只能基于首遍观影印象,说下极端个人主观体验。

  细节精致、场面宏大、各种高科技设备机械等制作狂霸拽酷炫,贯穿始终,堪称视觉的极致盛宴。这种画面的冲击震撼确实无法在手机屏幕上感受到,仅此,就值得去影院朵颐饕餮。对于恐高恐黑的我,尤为舒适的当属宇宙图景的绘制。之前在科技馆所看的宇宙科学片,真实图景浩瀚深邃,个个星球之外弥漫无边黑暗,即便我们置身的地球都成为无限渺小的存在,个人不过如一粒灰尘,瞬息飘灭的强烈虚无感急速膨胀为无法克制的巨大恐慌。球2里涉及到的太空都是作为背景,画面主体是人类的文明,比如太空电梯、飞船等,或者是人类的家园一一地球。观影过程中不会出现置身太空之中的失重感和虚无感。个人始终有依存、有归属,占据半个画面的蓝色星球,如此美丽、美好且令人温暖。对家园的高度依恋也许是中国科幻作家设定带着地球一起去宇宙流浪的情感根源吧?

  观影的过程却有点痛苦。除了三小时的超长观看导致的疲累,还有许多的困难:急速对话充斥着密集陌生的科技术语和数据,应接不暇;人物的动作、表情、行为、话语如同10倍速快进,消化不良;太空、地面、水下、地球上各城市等等,多样化场景转换频繁,区分困难。我这个衰老的低配置的cpu大脑完全来不及进行巨量巨类信息的理解、处理,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这是在哪、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在干什么的茫然无知状态,无法同步剧情、无法共鸣情感。视觉审美的兴奋感维持了我半个小时的专注力后,再也无法阻止场域与视阈的剥离。就象一个差生,拼命笔直支撑着身体、努力专心倾听老师的讲解、奋笔疾书地记笔记,还是搞不懂在讲什么,终于精疲力尽、大脑当机,忍不住困倦烦躁、小动作不断。导演的表达与观众的理解脱节,就如同老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脱节,问题出在谁身上呢?

  因为对情节的不明白,导致对故事发展(事件因果关系)的难以理解。比如,故事开始时,太空电梯及其基地遭到了谁的武装攻击?是数字生命派对真实人类派行动的破坏吗?为啥最后又发展为刘德华的数字生命拯救了人类地球?史前人类断骨愈合的故事能够类比当下人类面临共同毁灭亟需团结的境况吗?李雪健是什么身份可以对其他各国科学家发号司令?其方式简单粗暴,对下属“你不需要准备,一字不落念稿子就可以了”,在确知执行任务的人全部阵亡后仍要求科学家们“我的人会完成任务,你发射就可以了”,最后当然成功了,但依赖的是刘德华转变为数字生命的境遇偶然。这究竟在讲述科学还是在讲述玄学?是领导人物的决策疯狂还是我的大脑疯了。我的大脑一直在抽筋……

  剧情不解进而造成无法形成对人设的清晰认知。吴京一见钟情的浪漫不是俗套的见色起意?虽然,后续铺展了两人舍命互助对敌、结婚生子至女方去世的`感情线。突然,又设置个在可照顾幼子的岳父和必死的妻子之间进行抉择的“两难冲突,可是,当时的局面和后续的道路只能选择岳父啊。决择引发的情绪炸裂对吴京形象的构建不是多余的吗?决择的必然唯一性也让球1里的少年刘启的人物印象不只是一个叛逆中二,更像一个不懂感恩父亲付出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巨婴。还有,为啥李雪健饰演的领导时而深情演说说服、时而讲故事循循善诱、转而又严肃刻板命令?好分裂的人格啊!为啥刘德华饰演的父亲前不顾系统过载可能致使月球发射失败带来地球毁灭也要执意上传女儿的生命资料、后又舍身完成系统开启任务拯救地球?成功结果能弥补风险过程的过失从而让观众认可角色的行为吗?黑人小哥两次强调自己没有编制只是合同工所以没有医疗保险,事关全人类生死的任务你录用个生死场合还要纠结医疗保险的合同工?!在此对照,之前录取领航员的资格审查环节设置的两难抉择吴京悲情被冲刷得有点搞笑了吧。

  最后的最后,剧终前终于暴露了前面人类遭遇的所有攻击、破坏、困难都是MOSS制造的。这也让我明白球1里为何MOSS会擅自作出放弃地球的决策。但是!整个故事讲述的不是人类应对太阳系毁灭的灾难?应对的对象,是一个摄像头,一个系统,一个机器!

  那么,整个故事的主角是谁(真实人类?吴京?刘德华?领导们?)?主线是什么?主旨是什么?

  以上只是一个被剧情搞疯了的差生的疑问,不是质问。求科幻爱好者们和大刘作品研读专家们耐心解惑,别歧视暴凌我这个差生。

  个人对故事发展的设想。如果人类走向数字生命的命运,如果机器系统控制了一切,故事也可以发展为黑客帝国那样:主角世界是数字世界,不断自我修正bug完成系统升级,而真实人类沦为苟且于地底黑暗角落的配角。

  如果真实人类仍然是主体,接下来的流浪故事该如何更好地表达复杂人性的冲突?如何更好地讲清楚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冲撞?如何更好地呈现主角们(真实人类或者球1里的少年吴启)的人物成长?

  看了球2也明白了球1里面的一些场景。比如,地表为何成为冰冻世界,MOSS为何叛变人类,刘启为何长成为叛逆中二少年。

  结尾好像有两首主题曲,伴奏着一屏又一屏密密麻麻的展列参与各项工作的人员和机构的字幕,让人深感这部科幻大制作的认真、努力、用心和不易,由衷升起对导演郭帆的敬意,热切期待下一部科幻宏篇巨制的诞生。最后一首歌挺好听的。可惜只剩我这一个习惯等待字幕滚动直到白屏的观众。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7

  三个小时让不少人倦意沉沉,电影我觉得两个小时恰到好处,譬如上课,再优秀的老师一直讲下去,学生也会厌烦的。但这部电影还到不了特别优秀的程度。

  抒情味道太浓,理想主义色彩固然美好,但反复强调,让人觉得乏味。里面穿插爱情的地方太突兀,有时节奏又太缓慢,让很多人不免于当场吐槽。并且爱情的故事切换不自然,完全靠片段冲击大脑皮层,刺激久了,相反效果没那么好。

  谈到各国的团结合作,似乎有些一厢情愿。各国都号召走自己的路,如何精诚团结?时间来得有点快,2044,距离现在不过二十年,科技能发达到那个程度?世界各国的.协同会如此之好?依当下来看,似乎正在背道而驰。

  抒情主人公的慢镜头实在令人讨厌,尤其是后半段吴京的表现,反反复复的多余之处,并非影片的关键,而却占据了太多的时间。如果把吴京的戏缩短,两个半小时结束电影,倒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不过整部电影瑕不掩瑜,它引发了我太多的思考。用一种过于宏大的视角,淡化了我们眼下的小情绪,以及过去几年一直被个体生命悲欢离合所束缚的感觉,在宇宙的时空之中,每个人的生生死死其实不值一提,亿万年的宇宙世界浩瀚无垠,我们也不必杞人忧天,更不必企图和彭祖一样永久活下去。生物体的瞬息变化,需要自己客观去面对。而影片之中面对地球的危机,抑或流浪的方案,我始终不看好,因为人类力量虽然在进步,但能够到那个程度上确是太过理想化的妄谈,也许在脱离太阳的那一瞬间,毁灭就会来临得更快。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8

  流浪地球的叙事背景宏大,很多设定充满新意,从电影设计来看,后面还会有三和四,有类似星际穿越的设定。

  看了第一部的原因,在一些情节来说不可避免就会可预测(吴京在月球坍塌后逃生活下来)。有些段落也略显俗套(在最后一秒终于联网成功,拯救世界)。

  有一点我的悲伤是,在面对世界末日时,是有少数人去决定大多数人命运的'。“数字化人类”和“流量地球”的选择,从电影设定来说,“数字化人类”给了每一个人活在“虚拟”中的机会,且从最后刘得华的结果上看,也不糟糕。流浪地球,最后是一半人的牺牲(他们没有去地下城的机会)。这些选择,究竟如何正确,又对谁公平。

  做选择的权利在少数人的手上。月球即将突破洛希极限,地球发射器的准备工作没做好,这时点火地球立刻完蛋,不点还有三天时间等死。但是少数人替大家做了决定,这很可能剥夺大多数人最后三天的生命时光。我认为这部片子充满了浓浓的个人英雄主义(吴京选择一个人在月球上放置最后的五枚核弹,中国代表选择倒计时结束就发动发射器)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9

  首先肯定《流浪地球2》的道具与场景特效制作都很棒,堪称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从我们观众的视角看,已经不输世界顶级科幻制作了,起码是站在一个量级上了。当然背后类似电影的工业流程优化与成本控制应该不是一两部《流浪地球》就能够赶上的。

  但是,转折来了,我个人认为电影剧情里,在联合国那个国际舞台上,充斥了太多生硬的中国盛气凌人式的台词,比如李雪健在会场对国际组织负责人的那句“我们不是在和你商量,而是通知你!”,还有很多类似的'“硬”价值观输出。这种桥段可能让部分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一时爽,我却觉得有点尬。如果当下的中国硬实力确实是世界顶尖了,你用这个台词也没硬伤,好莱坞科幻电影就经常是他们一个英雄拯救了全人类,但那是以美国这几十年打遍全球无敌手的军事实力为话语权背景的,简单说人家也是有一点资本的。以中国当下的实力说这些台词更给人口嗨的感觉,虽然电影故事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但时间不是还没到嘛。有句话大家都熟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相传了两千多年,这是汉朝两名武将陈汤与甘延寿出征遥远的康居(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把匈奴王郅之单于斩首示众之后才说的话。先将匈奴王斩首了,再说这狠话,西域各国心服口服,如果你过去了又没把郅之单于的人头挂在马上,你说这话谁理你?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被好莱坞电影洗脑了这么多年,他们的套路也看腻了,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灌输价值观的方式更加隐秘,更加随风潜入夜,这是就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很多他想灌输给你的“道理”,他不会在台词里明说,而是通过给你展示一个包装好故事,把你朝那个认知上引导,让你通过情节自我感悟出那个“道理”,事后你还觉得这是你独立思考的结果,润物细无声啊。

  以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的吸引力,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本参与进来,会形成一个资本与电影制作的良性迭代循环,讲更多的好看的故事给全世界听,这也是文化软实力输出的极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