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6-13 07:44:5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1
今天,我又打开了一部看过多次的老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乘着孩子们天籁一般声音的音乐翅膀,徜徉在克莱蒙·马修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诲海洋,仿佛沐浴着春日煦暖的阳光,思绪随着优美的旋律,穿越时空,飘落到法国郊外的那所学校——池塘底教养院,和那些曾经被生活抛弃的孩子们一起,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优秀的、经典的东西,总能那么执着地触碰到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故事的开端是一场音乐会开幕前,著名的音乐家皮埃尔正在做上台表演前的小憩,一通来自巴黎的长途电话惊醒了他……
当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皮埃尔眼角滑下的泪珠以及他强忍的悲恸,我感受到了老音乐家的悲伤。但当他站到指挥席上,一个小细节又震撼了我:他强压下内心的伤痛,渐渐地沉浸到音乐中,嘴角轻轻上浮起来的微笑,让我感受到他对音乐的执着——音乐是如他生命一样的东西。
是什么给了他如此执着的力量?
是马修老师!
是才华横溢、博爱宽容、仁慈大度、天使般的马修老师。
马修老师第一天走进教养院,第一次进课堂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阴晦绝望的孩子们的世界:被世界抛弃的孩子们经受着忽视、岐视、误解、冷漠,以及动辄得咎的处罚,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孩子们仿佛是警察与犯人。纯真可爱的孩子们被当成流氓、无赖、混蛋一样被管教,孩子们稚嫩的世界被推向了爱的边缘,绝望的深渊。
我们可以猜想:如果没有马修老师,对这个世界充满敌对眼神的孩子们长大后会是什么样?
可是,马修老师来了,放牛班的春天来临了!
马修老师用他的博爱包容着孩子们,用他的智慧教导着孩子们:
㈠第一天,孩子们的淘气让马桑斯大叔受了伤,无情的哈沙校长用一惯的惩罚手段来处理这起事件:关禁闭,无休止的劳动改造。
了解了真相的马修老师选择了隐瞒,他向马桑斯大叔撒谎说乐赫克自愿到医院照顾他。善良的马桑斯大叔对孩子们给予他的伤害没有抱怨,却一直地表扬乐赫克,这既让乐赫克亲眼目睹着自己的行为给马桑斯大叔造成的伤害,又联想着因自己而受牵连在关禁闭劳动改造的小伙伴,另一方面又要装作无事般的承领着马桑斯大叔的表扬夸奖,这真是一次心灵的洗炼、煎熬啊!
马修老师撒的谎还有很多:
第一次进课堂,皮包被调皮的孩子们抛来抛去,但在校长的责问下,他选择了撒谎,庇护了孩子们。
皮埃尔因关禁闭,没能见到来探访的妈妈,他撒谎说皮埃尔去看牙医了,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心,维护了孩子。
马修老师的'撒谎不是软弱,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真心,他的博爱。
爱是会传染的,马修老师的博爱给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当马桑斯大叔回来的时候,孩子们雀跃着迎上去,孩子们开始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爱了。
㈡马修老师的教诲除了爱,还有很多的智慧
比如:组建合唱团时,不会唱歌的佩比诺被任命为合唱团团长助理,在练唱时,给马修老师递指挥棒,递乐谱……唱歌走调的郭邦被任命为当乐谱夹,每个孩子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
再如:皮埃尔犯错后,马修老师的故意冷落,并且故意地对他置之不理,一个有着天籁般声音的孩子突然被取消了独唱的资格,这种冷落打击了孩子的自尊,重挫着他的骄傲。
但在教养院的女董事——伯爵夫人来视察时,马修老师又重新给了皮埃尔展示自己的机会。
那一刻——
“在皮埃尔专注的眼神里,我突然领略出许多东西,有着骄傲,被宽恕的喜悦和一种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马修老师在孩子们心理种下的爱发芽了,萌发了。
当马修老师被开除时,他播种的爱成熟了,收获了。
当马修老师在寂静的校园,落寞的一个人离开时,他这样想着:
“多么希望学生们能违规前来告别”
“可是没有任何动静,孩子们的谨慎在我看来是冷漠,还有皮埃尔,啊!算了……”
马修老师带着许许多多的遗憾,还有好多心愿未达成的遗憾,可以说有些伤心、失落地离开时,一张张如蝴蝶飞舞般的纸飞机从高墙上的窗口悠悠飞落,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努力地从窗口伸出来,挥舞着……
正如影片中的插曲——《夜晚的爱》中所唱道:
哦!夜晚
刚刚降临大地
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
簇拥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
如此温柔
是你歌颂希望的音乐寄语
如此宏伟
你的神奇将一切化成了美梦奇迹
哦!夜晚
仍然笼罩在大地
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
簇拥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
难道它不比梦想更加美丽
难道它不比希望更值得期冀
这不正是马修老师在孩子们心中播种的爱的萌发和收获吗?
马修老师并不刻意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为只有他知道,但就象另一部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所说的“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来”。
《放牛班的春天》,马修老师播种的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2
在高中的时候,我曾经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一名会员,那时我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免费收到书友会一些免费介绍新书的资料,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当时它是作为为数不多的影视制品向会员推荐的,从其中的简介中,我隐隐感到这是一部充满温情,感动的电影。虽然我对《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兴趣,不过自己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它。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淡化了对这部电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与这部电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唤起了昔日我对它的期待,也让我在心底暗暗庆幸,自己几乎错过了一部电影。
电影的开始很平淡,两个老人的相遇,对曾经年代的怀念,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有点像《泰坦尼克号》。情节也很简单,讲的是一个老师与一群学生的故事。
当麦神父在电影刚刚开始就因学生的调皮而受伤时,让我们没有见到那一群学生便感受到了他们是多么不容易被管教,所以当马修老师首次进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当教室乱作一团,院长进来维持秩序并大声质问时,马修老师对孩子们袒护的态度。也许这正是他试着走入孩子们之间的第一步。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理解,交流与宽容。孩子们的调皮捣蛋也许只是天性使然,也许是缺少倾诉的对象,但并非不可救药。尤其像孩子与大人们之间这样的情况更容易出现代沟和隔膜,院长简单粗暴的体罚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相反,可能只会引起同学们更强烈的叛逆,也只会在孩子们的童年里留下一片阴影。而马修老师则试着走入他们的内心,于是在第一堂课上,他就让每个人写下他们的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尽管结果五花八门,但这样的方式却让孩子们认真的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同学们也由此感到了新老师的与众不同之处。
马修老师与院长不同,他不会随便的体罚学生,那怕学生们真的'让他很生气。相反他往往在不同场合维护着孩子们。然而即使要惩罚学生,他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就好像他让乐格克去照顾麦神父而不是将他送到校长室去接受体罚一样,所以当我们看到乐格克因自己的错误做法而流泪时,我们也就感到了马修老师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面对一群桀骜不驯的学生,马修老师也明白简单的体罚并不能在孩子们中间树立起真正的权威,所以在他与孩子们的较量中,他也针锋相对,让孩子们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给莫杭治画画像一样。马修老师的做法让他感到无奈,同样增加的还有心中对老师的服气。
电影的经典部分自然是马修老师将孩子们组建成一只合唱团,充分的给与他们才能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音乐中建立自信,赢得尊重。也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不再迷茫。莫杭治也在后来进入到音乐学院学习,使他的将来也逐渐清晰。不可否认,马修确实是一位好老师,他总是想法设法的帮助孩子们,没有私心,有的对工作的热情。记得一位企业家说过:“一个人最难办到的就是没有私心。”但在马修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与之相对比的是院长的行为,院长想得最多的只有自己的升迁与仕途。尤其是最后院长在回答是自己创建的合唱团时,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院长的卑鄙,而马修老师的不与辩解也让我们感到了他人格的伟大,因为他们是两种不同的人:一个是热衷官职,一个淡泊名利,关心的只是孩子们得学习与生活。
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马修老师因得罪院长最后得到的是被解雇的命运,这也让我们不由想起了电影开始时马修老师的自叙:当自己在一系列领域受挫之后才来到的这所学校——。也许以前也正因为马修老师的正直行为才不断被人排挤。这也无疑是对社会某种现象的的讽刺!虽然马修老师走了,但他却成功的走入到了孩子们中间。于是在最后的电影画面中,
在马修老师站在楼下面,头顶不断有纸飞机飘落,在身边慢慢盘旋。马修老师的脸上不再有被解雇的失落,带有的是会心的笑容。
在最后马修老师蹬车离去时,佩皮诺主动要求与他一起走,当我们听到电影中的一个声音告诉大家那一天是周六时,我们也豁然想到在电影开始时的哪一个小小的伏笔,告诉我们佩皮诺每周六就会到校门口等待父亲来接他。同时我们心中也涌起了一阵感动,马修老师被解雇这个看似不完美的结局也在这时变得圆满。
这部电影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与宽容,同样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与宽容则能让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共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3
生命是个偶然,我们常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获得永恒的回归。——题记
第一次观看是在初中的音乐课上,第二次观看是在高一的音乐课上,第三次观看是基于作业而观看。的确越看越发有感触,的确很多场景都让我记忆深刻。
一群渴望理解而又狂狷不羁的孩子,窃取了马修的皮包,也偷窥了他的心灵世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行行温暖的字迹,引得孩子无限的遐想与猜测。音乐,一个被学校完全忽视了的名词,一种贴近人类心灵节奏的律动,再次春暖花开!
学生在宿舍脱口创作、任意高歌,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懑,引起了马修的注意。虽然他们根本就缺乏歌唱技巧,甚至屡屡跑调,但是用音乐表达内心,自然、快乐而又满足。马修立刻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他的音乐创作将和孩子的生命一起迎来新生!
快乐在眼前,为何要等待?马修决定组建合唱团,让孩子在幽晦的池塘之底,看到黑暗中的希望之光,感受到单调生命深处的热忱。也许,童年时代的诸多欢乐,转瞬消逝即被遗忘。但是,这道道绚烂的音乐金光,将在生命的道途上闪亮。
皮埃尔,一个喜爱偷窃、屡次逃学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幽闭而敏感的心灵,在无人注视的时候得以自由,生命之花尽情地绽放。他常常独自潜往教室,让自己的声音穿过骨头、穿越校园,窜向云霄,窜向生命的天堂。可是,他很孤傲,也很自卑,从来不肯在公众下展示歌喉的美丽,甚至以戏谑的姿态将自己出局。然而,马修却没有因为他打架斗殴而反复惩罚纠缠,相反,却敦促他回到合唱团。因为,马修知道,唯有音乐,能浸润清洁他的灵魂;唯有音乐,才能使他自由畅达地奔赴理想;唯有音乐,才能使他祛除邪恶,永葆生命的纯净。一如马修在日记中所述:“他自己感觉不到,可我却确信无疑,他的嗓子是个奇迹,预示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音色。”皮埃尔异乎寻常的音乐天分,在马修的精心保护和培育下,常常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美梦化为奇迹。
然而,当马修与皮埃尔的母亲并肩交流时,有着严重“恋母情结”而又被蒙丹蛊惑的皮埃尔,竟然将一瓶墨汁倒泼向马修,犯下了无可饶恕的错误。尽管暗恋着他的母亲,也格外垂青他的天赋,马修还是适时而果断地惩罚了他——去掉皮埃尔的独唱部分。美丽的东西,在即将失去时方觉它的珍贵。在皮埃尔倚柱忏悔,茫然若失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真正教育的魅力。当合唱团在表演哈默的《黑夜》时,马修又宽容而智慧地将手伸向他,这时我们看到皮埃尔完美地契合着指挥的节拍。在他的眼神里,马修读到了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还有,对于他是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合唱团进行得很顺利,在聆听孩子们成长的拔节声的同时,马修也感受到自己身上潜滋暗长的力量。孩子们精彩绝伦的演唱,让他灵感澎湃,渐趋佳境。上善若水,我们看到这群写满忧郁与痛苦的脸庞上,已经一扫往日的阴霾。年轻而驿动的心被美妙的音乐点燃,倏忽之间灵魂飞舞而上,将泪痕烘干,把自我沉醉。课堂内,操场上,宿舍里,他们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感觉着内心欢乐的震颤。眼望着天空,放飞灵魂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在遥远的天边建筑着属于自我心灵的小屋。
一切都在跳跃,在奔腾,在开放,在变化。当皮埃尔墨水投向马修时,群起而攻之;古板的校长也加入了足球队,甚至爬上办公桌,放飞纸鸽,放飞童真;刻板的朗古卢瓦的数学课堂语言的竟然充满了和谐的音乐节奏,后来还加入了合唱团,弹起了风琴;皮埃尔的.母亲感受到马修对于孩子欣赏的力量,感受到未来生活的希望,从此生命也发生了完全的转向……
但是,就在哈桑校长为经费解决而振奋时,一个电话让这一切灰飞烟灭。因误解而被蒙羞的蒙丹,纵火烧了给自己带去无尽痛苦记忆的学校,留下一个诡秘的笑容,转身远去。幸运的是,其时马修恰好带领六十多个孩子去野外游玩,幸免一死。然而,马修的擅离职守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推诿的。终于,这个可怜的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再次沉如池塘之底。他被解雇,并要求立即离开,不得与孩子们再见。
也许,我们在唏嘘之余,为之扼腕痛惜,甚至愤愤不平。马修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对于每个孩子,他都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用音乐重造他们的灵魂。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人之初,人本善”。。只是先天的环境造就了先天的行为,我很敬佩马修这样的老师。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每一个人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我,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甚至得不到的东西。
今天的时间充斥了太多的功利,成年人追名夺利的浮躁情绪深深地影响到他们对待孩子们的方式,使得本应以开发智力、培养性情、激发活力为目的的教育机构成为单纯训练未来参与利益争夺大战士兵的新兵营,本来发掘人性的学校变成了扼杀人性的地方,本来快乐好学的学生变得成天疲惫而厌学,这是多么残酷的教育啊!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快乐,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美丽:只要你心中有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4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20xx年的寒假里,我们邀您一起读书!今天刊发安徽省乡村首席教师夏冬红工作室成员叶小江的读书(观影)收获,是为第3期。
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夏冬红工作室的成员,我诚惶诚恐。一年前,夏老师招募工作室成员时,我是不敢和不情愿的,课上得不行,也不太会写,各方面能力平平。碍于他是我的直接领导,又有私交,再一想工作室成员中有厉害的,我可以滥竽充数的,就勉强答应了。当然夏校长也是知道一点我的想法,他总有无尽的教育情怀和工作动力,是真的想帮我,让我成长。
可是我又能成长到哪儿去呢?天生愚笨和不够勤奋,年龄层次摆在这儿。这次,工作室的一份倡议书,我就有点傻眼了。我好久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本书了,去年他送我的两本书还摆在哪儿没动呢?可是这作业总得交,不得已找到了这篇五年前的陈年旧文充个数,还不是读书笔记,是观影笔记,汗颜!但愿接下来的生活能允许我能静下心来看点书,也能找到一点春天。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说的是一个专门收治“问题孩子”的学校发生的故事。在这所学校,大家把压制、惩罚当成常规的教育手段。校长和老师都有暴力倾向,他们几乎习惯了以暴制暴。因为孩子们问题多多,打架斗殴,毁坏公物,甚至袭击老师校长。学校里弥漫着着混乱、恐怖不安,不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在这其中还有一个班级最难管,就是影片中的“放牛班”。但这一切却因为一个平凡、秃顶的中年老师的到来而发生了奇迹的改变。这位老师叫“马修”,他不主张惩戒孩子,而是教孩子们学会爱和付出。班里的一个男孩把一位老师的眼睛弄伤了,马修老师没有惩罚他,而是让他去照顾受伤的老师。无论孩子们多么不可理喻,他都一一接纳,然后用爱付出,暖化孩子的心灵。
问题孩子都是缺爱的孩子,大多生长在问题的家庭里,这些孩子用对抗,破坏,甚至毁灭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愤怒,或者自我保护。马修老师用音乐这个神奇的魔棒引领孩子触摸生命的美好。美好的音乐是链接自然的,是通向心灵的,飞往天堂的。马修老师没有关注孩子的'问题,而是启发学生体验生命的美好。他组建了一只合唱队,让不同的孩子都浸润在音乐中,一个失去双亲不会唱歌的孩子,马老师让他当老师助理,最后他变得乐观勇敢,也会哼哼几句。一个唱歌跑调的男孩,老师让他当乐谱架子。一个愤怒忧郁的男孩,老师激发他的音乐天才,并且推荐他去更好的学校……
这个混乱不堪的“放牛班”,如果放在我手里,可能会愁眉苦脸,寝食难安想对策。可是马老师并没有想着怎么解决问题,他只是关爱孩子,带领孩子练习合唱,享受音乐。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的问题越来越少,学校变得美好和谐了。连校长似乎也忘记了学校铁的规定——惩戒。
这样一部教育电影不得不引发我们教师的思考:什么是教育?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孩子?《说文解字》里说,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始作善也!也就是说,如果教育别人的人自己做不到,他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一个老师希望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他就需要作出好样子,当他做到了,不用反复说,孩子就已经学到了。教育要启发学生心灵的美好,《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性的根本都是善良的,为什么有的人变坏了,那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好的教育,被周围人不良习气影响熏坏了。看看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是那样天真可爱,纯净纯善。老子形容这样的孩子接近圣人。
孩子变坏了,现象背后的本质就是孩子生命的土壤已经不健康了,已经不能给予孩子正能量了。当孩子充满负能量的时候,惩戒只能暂时地压制住孩子。但是被压制的生命是要反抗的。以暴制暴,只能让孩子更加暴力。中国传统教育主张:抑恶扬善,扬长避短!发现孩子的优点,让他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凡是有问题的孩子都是从不接纳自己开始。没有哪个生命天生就喜欢和别人对抗,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渴望爱和温暖的。
引导孩子向往美好,触摸美好,感受美好,是我们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老师教给孩子的知识是有形的,我们陪伴孩子的这一段路程中,能够让孩子感受爱,学会爱是无形的。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更幸福,更好的感受无形吗?
一个有爱的孩子,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春天。一个有爱的老师,他到哪里,哪里就会绽放花朵。愿不远将来,教育更加和谐,家长们都能欢欣,孩子们皆成栋梁!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5
难得周末,外面淅淅淋淋的下着雨,阻挡了一切外出的脚步,临窗听雨?终究是达不到那个境界吧!打开电脑,又一次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记不清多少次看它了,第四or第五次,但每次确实都有新的体验新的感触,犹记得第一次观看时,学生们一个个“凶神恶煞”,让我这个局外人都为马修捏一把汗,情绪随着剧情进展忽上忽下。最难忘的是剧中的音乐,皮埃尔·莫昂克独唱的声音,干净纯粹,舒缓情绪,沁人心扉……
克莱蒙·马修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经二战摧残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被迫来到了“池塘畔底辅育院”成为了这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在这所寄宿学校里,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劣的孩子,有问题少年有孤儿。马修在他的人生低谷来到“池塘之底”,踏入校园时,发誓说永远不再作曲。但,人生就是永远不能说永远。
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但新老师总是对学生期望值过高,这一点我这个新老师也是颇有体会。想当初刚接10班,当陈老师郑重向学生介绍我、当我满心欢喜的等着认识我的新学生时,我就听见学生在下面以我能听到的声音说:怎么又换老师了?一副不耐烦的面孔……说心里话,很受伤,但看到第一堂课的马修遭到了学生们的戏弄,才发现我们学生的问题真是小小太多啦。但马修对学生们的宽容与理解,确实让我钦佩,值得我去学习。每个学生在老师心中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老师就犹如你们的父母,会吵会骂,但出发点终究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除了一些个别的猥琐大叔们,我还是坚信大部分老师的素质与修养的。但就如老话说的“不养儿不知报娘恩”,学生跟老师也是如此吧,就如皮埃尔开始不明白马修的苦心一样吧。
随着镜头的推进,他渐渐发现,每个孩子其实都有一段辛酸的过往,他们在这所近乎与世隔绝的学校里不仅没有得到良好的心理治疗,反而在校长“高压”政策下变得更加叛逆和玩世不恭。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但是孩子们却对马修“五线谱”有着浓郁的兴趣,所以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音乐本就有强大的感染力,马修的合唱团更是意义重大,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它把一个个孤立的孩子串起来,给予他们新生。但音乐终究只是一方面,我觉得马修改变学生心灵的支点还是马修对学生的悲悯、尊重和理解。马修的那颗悲悯心,使得他爱每一个“坏”学生,他的大爱使他不忍体罚一个无辜的孩子;他的宽容使他“包庇”了打伤马桑大叔的学生盖贺克,给他机会将功补过,让他课后去照顾受伤的马桑大叔。而在照料别人的过程中,盖贺克与马桑大叔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对伤害了他人十分愧疚、后悔不已,从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的善良使他不仅原谅孟丹当初的恶言恶行还劝阻校长公平对待孟丹……这样的情景式怎么样也说不完的……
马修虽是被迫来到“水池底部”的这所学校教书,并最终被气急败坏的校长赶出了学校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所谓“失败”的教师。但自始至终,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浑身上下体现的是人的.尊严与自由,他作为一名教师教给学生的是尊严与自由。在马修的努力下,大多数教师放弃了以暴制暴的教育手段,开始懂得教育的真正含义;学校的教室、走道和操场上,曾一度弥漫着、飘扬着体现人的尊严与自由的空气,连校长哈珊也曾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快乐地加入到学生活动的行列。在这个小小的时空里,这个不懂教育的音乐家却把教育的真谛展示的淋漓尽致,他的很多做法都呼应了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人性化教育。譬如,就算是面对再顽皮的学生、最恶劣的行径,在马修的主观意愿里他都是不愿体罚学生的,他只是在校长的高压下才把学生关禁闭的;马修在挑选学生组成合唱团时,他能抛却“世俗”只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学生的音质是高音还是低音,我相信这一点有很多老师都不一定能做到,当我们面对一些恶俗语言是估计怒火早就冲脑门了,值得学习;在马修的合唱团里,每个学生都有一席之地,包括谱架,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给他们存在感价值感,这一点对学生的心里发展很重要;马修所有的好并不是毫无原则,在学生犯错时他还是会以他独特的方式惩罚的,就如学生皮埃尔看到马修老师在与他妈妈交谈,心生恶意,从楼上倒下一瓶墨水浇在马修老师身上,马修老师停止了他在合唱团中的领唱,明确告诉他合唱团不缺少任何人:你的嗓音不错,但并非不可替代!然而在公爵夫人参观合唱团表演的过程中,马修又出乎意料地招手让他回到合唱团队伍中领唱,使莫航治受到了巨大震动。马修老师达到了惩罚的目的。因为他通过惩罚让学生体验到了羞耻和后悔,体验到了责任与担当,重新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试图努力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惩罚由此从被动的承受伤害转变为积极的行动。其实老师都知道体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只会让学生的不良情绪蔓延,等等。马修有很多做法都是跟人性化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6
这是一部很经典的影片,虽然没有生死离别,惊险刺激的场面,却以温婉柔和的生活故事带给我们感动和心灵的震撼。让我体会到老师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影片讲述了一个“失败的”音乐家马修到一所“池塘底学校”,当一名小小的音乐老师。这所学校聚集着许多问题青年,他们搞恶作剧,说谎,偷盗。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面对犯错的孩子,只会惩罚和关禁闭。然而马修老师的到来改变了这些,他怀着仁爱之心面对孩子们,他组建了合唱队,为孩子们谱写乐谱,用音乐的魅力感化和引导孩子们。在马修老师的努力下,打开了孩子们束缚身心已久的绳索,唤醒了冰冷麻木的管教们,他就如冬日后的第一缕春风,给这个学校带来了温暖。他用自己的真诚,用美妙的歌声打开了学生封闭已久的心,重拾童年的快乐与希望。当孩子们为送马修老师而放飞满天的纸飞机时,相信我们每一个观众都会为之感动。这部看似简单质朴的电影,却让我们内心感到宁静和温情。当然这不仅仅是一部书写青春校园的文艺片,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而我们作为未来的一名教师,将会有更多感悟,为我们今后工作带来一定的启发。可以说这是一部不看会后悔,看了还想看的电影,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马修老师给“放牛班”带来春意的故事,让我感触很多。他面对顽皮学生,不像其他管教认为他们无可救药,只会惩罚他们。而是尽力保护每个孩子自尊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宽容而不失严厉,用他独有的幽默让孩子们敞开心扉。
面对不守纪律,“捣蛋王”头目莫杭治,马修老师没有将犯错的他关禁闭,也拒绝了校长提出的严厉惩罚的建议,而是让他通过帮助别人的方式弥补过错。这样既没有让小莫杭治产生逆反心理,也达到了教育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目的,这样一举多得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马修老师并不把惩罚当做目的,而是真正的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我们将来在面对犯错的孩子时,也要注意这一点,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以免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在挖掘出莫杭治出色的音乐天赋后,马修鼓励培养他,让莫杭治从音乐中找到自信,打开封闭的心灵。他的歌声征服了所有人,也成就了他的梦想,可以说马修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一个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的,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我们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肯定,将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信心,让他们更有动力的向前。所有的孩子都会喜欢赞扬的声音,尤其是老师的表扬,即使是看起来漫不经心的“差等生”。作为一名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发掘孩子们的无限可能。我们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便能激励他们走向成功。
而佩皮诺,那个执着又有些木讷的小男孩,因为是最小的孩子,饱受同学欺负,性格内向怯懦。但是马修老师的出现,带给他如亲人般的关爱,给他希望。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小佩皮诺执意要和马修老师走。与对待莫杭治恩威并重不同的是,马修一直给他鼓励,让小皮诺渐渐开朗起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并且对每个孩子都倾注目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孩子,关心他们每个人的成长,尽量做到不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有所偏向。
这部影片给我最主要的启发在于马修那令人有舒适感的教育管理模式,他充分理解孩子,掌握他们内心世界想法。他给予孩子尊重,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商讨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在教学过程中,马修也展现了他独有的幽默及人格魅力,
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家庭背景,各种性格的孩子,我们能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成为一个他们信任和喜欢的人是很重要的。孩子们认可你,才会听从你的指导和教育。所以我们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同时,也要多与孩子们沟通。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公平的原则,孩子们是很重视这一点的。在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我们应该选择真正有效果的方式,决不能伤害到孩子,引导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弥补过错而做出努力。被动的接受惩罚对于孩子来说没什么效果,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
或许我们做不到像马修老师那样具有艺术性的教育,但是应该做到基本的公平、理解、关爱。踏实认真的完成我们的工作,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欣赏,相信孩子们也会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孩子们是单纯的、是天真的,我们的真诚相待一定可以换回他们的真心。我们是帮助他们书写青春的领路人,要鼓励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想对一个老师最大的认可不是名气有多大,也不是职务有多高,而是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教给学生的东西才能被学生接纳,只有学生接受认可,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所以我希望今后能被学生喜爱,了解他们心中所想,他们的感受,用温情和爱对待他们。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相信我们在看时嘴角都禁不住泛起淡淡的微笑,感受到春意般的温暖,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那种纯真美好的感情,不禁让人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不管你是学生,老师,还是其他任何人,看过这部电影,都能有自己的收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7
《放牛班的春天》讲的是一个失意的音乐家来到问题少年集中的学校当学监,通过自己的温暖、关怀、宽容和音乐诱发了每一个孩子善的一面,向往美好的一面。这部电影,几乎每个镜头,每个桥段都在讲述着儿童世界和关于教育的深刻的道理。所以,我想截取几个桥段进行描述和感悟,来分析这部电影。
孩子都是调皮的,孩子都是单纯的,也许会因为想法的稚嫩而做出很多在成人眼里错误的事情,但是孩子们都是善良的,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没有善心和怜悯心。乐格克,前学监哈让先生眼里的混世魔王,因为马桑大叔对他的惩罚心怀不满,做了机关使马桑大叔受了重伤。但是当老师马修和他说,马桑大叔真的伤的很重的时候,乐格克的眼里出现了难过、愧疚和急于补救并求得原谅等等情绪。孩子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规则意识,在他们的脑海里只有你让我不高兴,那我也让你不高兴之类的比较单纯的想法,所以会做出有些幼稚的却破坏力巨大的错事。但是,孩子都是善良的,都有一颗希望世界是美好的心,希望每个人,包括自己都能快乐幸福的心。没有孩子生来就以伤害人为乐趣的,他们更多的是因为一些幼稚的想法而造成了自己不可控的后果,乐格克也说:“我没想伤害他”。孩子需要因为自己所作出的错事收到惩戒,但更需要有人挖掘出他们的善良,并将之扩大,才可以让孩子真正的拥有善心,做出善行。马修让乐格克去照顾马桑大叔,作为惩罚,实则更是一种善心和有错要赎罪这样一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马桑大叔受了感动,说了一句话:“这些是小可怜,只是需要人理解罢了。”
这突然触动了我,我突然想到了,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会被大人判定为问题少年,背后都是有各种充满痛楚的原因。这里面最为明显的,就是蒙丹。他在和莫杭治(我们的主角)对话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的身世。蒙丹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父母完全不爱他只是想把他扔进寄宿学校等地方不管,自己去快活。蒙丹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了仇恨,这样的仇恨只可能是一天天积累起来的。完全可以想见,年幼的蒙丹有哭了多少次,心痛了多少次,挽留了多少次。如果当初,蒙丹的.父母能让蒙丹感受到自己被爱被需要,没有被抛弃,那么蒙丹又怎么可能会自暴自弃,对世界充满仇恨,最终成为一个纵火犯。孩子也是有一定思想的人,而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洋娃娃。孩子很脆弱也很敏感,周围人一个小小的举动,对于孩子可能就是很大的伤害。孩子的世界很小,孩子的心灵会变成什么样,全来自那个世界是 什么样。所以,孩子需要呵护,需要爱,需要照顾。让他知道自己的想法被尊重被照顾,让他敏感的小身躯放大的都是美好的事物,让他的小世界充满乐观和阳光,那么这也将是一个乐观阳光的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几乎无觉的人,任意的对他展示着人性的阴暗,世界的阴暗。孩子太小,无法表达自己,但当孩子长大了,当初灌输给他的阴暗,他将会统统展示给这个世界。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会变得光彩照人,还是阴暗不堪,全看他接触了什么,接受了什么,那张白纸上或主动或被动的画了些什么。
这个时候,教育者的作用就尤其重要,家长,老师更是重中之重。开始的时候,所有的老师对这些学生都很绝望,认为这些学生就是坏孩子没有救了。孩子们还不会判断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建立在他人和成人对自己认知的基础上的。那么这些孩子当然会觉得自己是坏孩子没救了,那就继续坏下去。开始的时候,莫杭治的母亲认为儿子只有做蠢事的天赋,那么莫杭治就真的认为自己不能做什么好事。在那个环境下,一切恶习都被放大,一切美德都被淹没,所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变好的可能,于是在恶习中进一步堕落。但是,当马修出现,颂扬他们的美德,正确惩罚他们的恶习,让孩子们感受到被赞扬的感觉,感受到自己能变好的可能,事情就又完全不一样了。老师们联合起来帮助孩子们,妈妈又对儿子重拾信心,孩子们生活的越来越幸福,做的错事也越来越少。人都是一样的,当孩子们感觉到被信任,被激励,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他们就会变得更好。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信任他们、激励他们、守护他们、通过恰当的技巧教会他们道理和知识,让他们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
这个世界起初并没有好孩子和坏孩子之分,只有单纯善良懵懂的孩子。教育者该做的,就是给孩子们塑造一个美好且自信的世界,让孩子们慢慢地在之中成长,慢慢的学会责任、感恩等等、慢慢的接触这个社会的阴暗面,慢慢的接受并融入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即使在阴暗的道路上,心中仍有太阳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8
感谢神墨教育给我们这次机会,让我第二遍看这部影片,看第一遍的时候还在大学的时候,当时也很有感触,但是再看一次的时候,发现关注点跟当初又更加不一样了。整个影片是以两个老人和一篇日记来进行回忆当初发生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了,这位失意的音乐家和这群“没救的孩子”,从陌生到熟悉,从对抗到信任依赖的转变。
影片开始,一位叫马修的老师来到这个叫做“池塘之底”的学校,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这里的老师用“行动——反应”制度来进行管理这里的孩子。其他老师用“行动——反应”制度的“效果”告诉马修老师,但是马修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用这种制度进对待这些孩子,他坚持以自己的真心去对待这群与众不同的孩子们。接下来说说几个让我觉得特别感动细节。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考教师资格证面试的时候,当时是进行结构化面试,面试老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学生在黑板上画上你的画像,当你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了这一幕,你会如何做?我记得当时自己的`回答是,我会说哇塞,画的真好,这是谁画的?没准以后能成为一个画家,优秀。然后再若无其事的继续上课。看到马修老师的反应,我觉得他也是在进行幽默化处理,马修老师很淡定,他说:“画得非常好,我也会画。”,让莫航冶转过脸,画了一个夸张的的侧面,还画了一个小丑的鼻子在上面,然后在孩子们的一片笑声中,幽默的化解了这个事件,这是让我觉得比较佩服的一点。
马修对莫航冶母亲说,他有60个孩子,他真心的把这60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这让人佩服。他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梦想,孩子们当中有4个想当亡命徒,4个消防员,一个海盗船船长,一个将军等等,但是呢?没有一个想要成为学监。这让马修觉得非常的疑惑,他想为此做些什么。有一次睡觉前,在孩子们用跑调的音唱着难听的话时,马修没有生气的对他说你跑调了,他发现孩子们虽然跑调,但是他们喜欢唱,作为老师,他在思考,他能为此做些什么,之后马修决定组建一只合唱团,将他们分为男中音,男高音,男低音,一个五音不全的孩子让他做“支架”,一个不太会的孩子让他做指挥助理,让每个人都参与,他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优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神墨的“繁星闪亮”,也是让每个孩子通过各种活动或者平台去展示自己,绽放自己,发光发热,照亮别人。而刚来神墨的时候就是这个项目正在推进,我们的校长人不断的给我机会,让我闪亮自己,绽放自己,找回自己的自信,让我觉得什么是真正的在做教育,成己育人。为自己在神墨而感到幸福,仿佛在这里遇到了自己人生当中的“马修”老师。
马修老师职业道德也值得我们学习,影片中莫航冶因为在上课的时候画了一幅哈珊老师的画,那幅画画着哈珊校长蹲在厕所前,还配上文字“哈珊在吃shi”,因此他被关禁闭,丢失了妈妈的探望权,但是马修老师告诉他母亲说,孩子去医生那里拔牙去了。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去保留孩子的自尊心,最后莫航冶改邪归正,并且还成了一位卓越的音乐家。影片中最小的一个小男孩佩皮诺的父母都战死了,老师们告诉他下个周六会来,但是孩子没等到,告诉他父母死了,孩子不相信,每个周六仍然去门口等待父母。但是因为合唱团,因为马修对他们的真心与耐心和关心,佩皮诺选择在星期六跟着离职的马修走了,他每个星期六都在等他的父母,可他明知道他父母已经死了,说明他觉得马修就像他的父母一样,他从心里觉得马修就像他的父亲,所以他愿意跟着他走,说明马修是所有的孩子心中理想的父母的样子,老师的样子。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影片中的蒙丹,他虽然顽劣,但是他也有委屈,校长老师对他的不信任,对他的怀疑,对他的鞭打,并且委屈他,把他送进监狱,让他最终真正地走上了绝路。所以最后他点了那把火,因为失望与报复。这个角色,就像一面镜子去告诉我们每个老师,要去反思自己,作为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一句话,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行动反映的制度的后果,对蒙丹的影响就是被送进监狱,让他杀人放火,真正的走上绝路。当藏于地板缝中的钱和口琴被发现时,马修老师在气愤中找到孩子时,得到的答案出乎每个人的意料,也让老师感到心如针扎。“我想买一个热气球!”望着如此真挚的目光,我们的心灵都被震撼了。我们需要像影片中的马修一样,以自己的真心,耐心,关心,对待每个孩子,我们影响着他们的未来。马修老师对孩子们充满了希望,这份希望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明灯,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让他们感到了生命的意义。
影片从一开始孩子们恶意的捣乱、抗拒,到那一只只纸飞机从天而降,一个个孩子挥手道别,我想马修老师得到了一种真正的认同。当你向孩子们伸出那温暖而诚挚的手,得到的也将是一只只充满爱的小手的回握,希望我们不要忘记自己当初想当一名老师的初心,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老师的样子。我们的工作简单而平凡,但是对于孩子们而言,那是不平凡,那是一辈子,在教师这条修行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帮助更多的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9
学生有时可以不怕严厉的面孔,却不忍欺骗一颗慈善的心,即使再荒芜的田野,师爱播下的种子也能发芽。
——题记
今天下午看了法国故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位评论家为该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这部电影给我很大的启发,不仅教会了大家以后如何去当好一名人民教师传播知识,而且还要做好一个教育者的工作。
一、教师是教员,其角色功能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马修老师发现学校的校长(FrancoisBerleand饰)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他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后来组织一个合唱团,并参加了演出,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和表扬。马修老师有较高的教学业务能力,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兴趣,避免里老师因拥有知识而导致灌输知识给学生的教学方式。
二、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其职责是解决人的人生方向,教他做人影响学生成长目标、方向、质量,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和改造。马修第一节课是让他们写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马修很惊奇,刚才还嘻嘻哈哈的气氛突然变肃静了。他们认真地写着,有的想成为消防员、有的想做拿破仑的将军、有的想做战士等等都很美好,遗憾的是就是没有一个愿成为学监、教员的!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但他没有放弃孩子们,他相信孩子是善良美好的,尽自己所能改变他们错误的思想行为。
他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杭治(Jean—BaptisteMaunier饰),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执意要向权威挑战,谆谆善诱的马修把Pierre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后来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三、教师是心理医生。教师这一职业是多角色的,在学生成长的心理环境,是需要谅解和宽容的。电影情节一开始是描述了马桑老师由于学生的恶作剧而受伤,马修知道是乐格克做的,也知道他只是开玩笑,没有想到情况的严峻性,后来马修安排他去照料马桑老师,希望他能从中学会到如何去关心别人和以后不能作一些损人的事情了。
马修老师帮助学生减轻焦虑和紧张,获得心理需要,给学生情感和心理的支持,把学生从胆怯惧怕,缺乏自尊心及卑微感中解决出来,指引他们走正确的人生方向。
四、教师应该有宽容之心。马修老师刚来时,学生像对待其他老师一样,对他做各种恶作剧。学生骂他是光头,他不生气;撬开他的柜子拿走他的公文本,他仍然没有惩罚学生,当模杭治把墨水从楼上倒到他头上时,他仍然非常宽容地对待他。马修的这种成功的背后,是他对学生的父亲般的爱——我没有见到任何一位孩子的父亲,马修填补了这一空缺——而这种爱心的表现往往是超乎一般教师的对学生过错的宽容。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他,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他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愈,让这位孩子在内疚中悔悟。即便是他发现了那位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他也没有简单化地将他移交校长或警察局,他冷静、耐心地找他谈话,了解那位孩子的作案动机——仅仅是为了买一个热气球,那是他的理想。同样,马修把这位孩子的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当作了教育的资源。
谁能做到如马修般地对学生付出彻底的真爱,谁也许就能转化至少一个后进生。我之所以在“爱”前加上“彻底”和“真”字,是因为很多“爱”不“彻底”,也不“真”。
五、教师是青少年的朋友。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有这么一句话:“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共同欢乐,共同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心灵。”马修做得很成功,过了一段时间,他成为了孩子们的朋友知己,得到了孩子的信任。有一次莫杭治因知道马修想追求自己的母亲而恼怒把墨汁倒在他身上,其他孩子们都愤愤不平要打莫杭治为马修老师出气。马修老师对学生的喜爱、友好、宽容、理解,孩子们都领会到老师的一片苦心。
六、教师要有专才或者说绝活。马修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因素,他爱好音乐,他把这班因各种不幸造成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学生训练成了一个合唱团,在悠扬、和谐的歌声中,孩子们的笑容是率真的,甚至是无邪的。看完影片后,我想得最多的是,作为老师,应该有一点特长。设若马修一无所长,可能就没有这么成功。
烛光点点,点亮的是学子的希望;爱心拳拳,诠释的是奉献的涵义。夜深人静,灯火阑珊之时,朦胧的灯光下,是您憔悴的面庞;书卷堆叠的案前,是您瘦削得身影。那灯光,暗淡了星月;这身影,渺小了山峦。虽然岁月染白了您的双鬓,在您的脸上留下时间的沟壑,但您依旧微笑,坚持,奉献,屹立于三尺讲台,传播知识,播种希望。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10
昨晚忙里偷闲看了一部很暖心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暖心的同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部电影主题并不算新鲜,剧情也比较简单,没有美女,没有暴力、没有动作,却把轻松逗趣、温馨可爱表现到极致,并充分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对问题学生的关怀,引发了包括我在内的观者共鸣,堪称影界的一股清流。此外,剧中美妙的音乐是这部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觉得十分享受。总而言之,在马不停蹄写论文之余,这部豆瓣评分9.2的电影,能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享受,可以说非常值得一看!(PS:腾讯视频非会员就可以看哦!)
故事梗概
影片开始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雷蒙马修(男主人公)遗留下的日记,皮埃尔回忆起了童年时光。
故事发生在二战后的1949年,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克雷蒙马修在连续失业后,接受了一所男子寄宿学校(又名为塘底)的`校监工作,故事就此展开。在塘底,大部分学生都是问题少年,十分调皮捣蛋,不守规矩。到任后,克雷蒙发现校长以残暴的手段管治这群问题少年,只要犯错就会受到惩罚,于是他试图用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善这种现状,即使被学生肆意捉弄,他也没有责骂学生,而是用自己的包容之心和爱感化这群学生。当学生犯错时,他选择和学生站在同一阵营,为他们向校长隐瞒一些事实,从而让他们免于受罚。
偶然间克雷蒙发现,这些学生很有音乐天赋,尤其是皮埃尔,然而这所学校并没有开设音乐课,于是,他果断决定组织一支合唱团,并且耐心地教导他们,合唱团的进步十分显著,不仅令其他任课教师拍手叫好,甚至成功吸引了公爵夫人的注意,而这些原本属于克雷蒙的功劳,却被校长强占。影片最后,校长看不怪克雷蒙的作风,解雇他的同时,还不允许学生送别,可就在克雷蒙准备离开之际,忽然有无数带有学生签名的纸飞机从教室窗口飞出,一只只小手在窗边挥动着跟他道别,原本沮丧的克雷蒙最终满怀欣慰地微笑着离去。这群原本内心充满怨恨、叛逆的孩子也成功地被克雷蒙老师感化,是他的爱唤醒了他们善良的内心,是音乐净化了他们的心灵。
我的感悟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引发了我的共鸣,那得从我今年的一次教学经历讲起。
今年暑假我一直待在家里,不曾想一位初中老师上门拖我给她的补习班代课,我很激动,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还从未给一个班上过课,想来可以趁这个机会好好锻炼一番;另一方面,我想起了自己在小学升初中的那个暑假,当时听说可以提早学习英语(我们那边都是从初一才开始正式学习英语),于是满怀憧憬地报了一个补习班,我至今仍对班上的英语老师印象深刻,尽管她只教了我一个月,但却是我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启蒙老师,就像克雷蒙马修之于皮埃尔。
我以为我即将教的小学生们应该也和彼时的我一样,对英语课充满了期待,因为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英语。然而当我正式上岗后,却发现似乎一切并不如我意。我的那些小学生中,调皮捣蛋,不热衷学习者居多,只有极个别女生上课很认真,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的那位初中老师跟我说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早就在小学学过这些内容,现在补习班上的这些学生都算是底子较弱的,你只用多关注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就好,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你也不必太上心,随他们去吧她的意思大概是这样。听完这些,我的教育观瞬间就被颠覆了,竟不知一直以来令我尊敬的老师会有这样的想法。
从我正式接手这个教学任务开始,我便期待自己能给他们带来一场难忘的学习体验,不求做出多大的成就,但起码也要无愧于心。因此,课前认真备课,授课过程中也尽可能多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包括上课采用普通话,而不是家乡话。可是,事实证明,每一班上都会有优等生和差生,优等生渴望老师的表扬,上课也很积极地表现,而差生似乎并不满足于默默无闻,反而希望制造一些麻烦来吸引大家的注意。面对这种状况,我并有没有按照我那位初中老师说的去做,相反,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被老师关注和悉心教导的权利,我只不过是将这一基本教学原则贯彻落实,对待优等生,自然会明确给予表扬,对待在学习上表现不好的学生,我也会不停地鼓励他们,甚至在课后跟他们谈心,挖掘他们自身除学习以外的特长,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他们就像塘底的那些问题学生一样,叛逆不是他们的本性,他们只是缺乏正确的引导。
短短两个星期之后,我的教学任务结束了。我很享受也很舍不得这一教学过程,尽管教学内容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但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上,着实让我付出了一番心力。正如克雷蒙那样,我希望能够用我的行动感化那些问题学生,哪怕只有两个星期。
看完这部电影,再回忆起当时的教学经历,也让我格外感激那些年我所遇到过的老师们,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今天的我。曾经作为一名兼职教师的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因为我的出现,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更多的可能,尤其是那些所谓的问题少年,野百合尚且有春天,他们为何不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11
春天是四季的希望,春天也是放牛班的希望,春天里美丽心灵像蒲公英一样满天飞舞。
《放牛班的春天》是由christophe barrater导演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成了不少人心灵的鸡汤。该影片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留下来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从时光隧道里一扇扇地开启。
克莱门特·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为生活所迫他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个学校有一个外号“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并且,这里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来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以至于学生心里扭曲,让这里像池底一样压抑。初来咋到的他遇到的是前一个落荒而逃的助教。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改善这种状况,用自己的方式来教育这群叛逆的孩子,开始他爱的教育。爱和宽容是他教育的宗旨。
郭赫颂伤害了麦神父,马修老师替他保密,只是罚他去照顾神父。最后这样不仅没有伤害到郭赫颂的自尊心,反而在照顾神父的过程中神父的宽容和善良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宽容的力量。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更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马修被前任教师评价为“天使的脸蛋,魔鬼的心肠”的皮埃尔监管课堂秩序。皮埃尔,一个喜爱偷窃、屡次逃学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他幽闭而敏感。当他处理好乐格克事件后回往教室,却发现皮埃尔在黑板上画出了他的肖像速写。面对这一场景,可以处理出不同水准来。或是依据学校的“行动—反应”原则,禁闭三天,给学生们来个下马威;或是以此杀鸡儆猴,严惩恐吓抽打;或是进行思想教育,反省检查??而马修再次选择了宽容的力量,他因势利导地还皮埃尔一个肖像素描,并滑稽地漫画式。爱与宽容拉近了他和孩子的距离,而理想的引导和兴趣的培养则是他作为导师的指挥棒。
马修请孩子们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理想的职业。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静!诚然,这群早已听从野性的呼唤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正视过自。现在,马修要他们重新拾起早时的梦想,重新捡回属于自我的人格尊严。每个孩子都在认真的写,也许他们看到幽晦的上空出现了罅隙,一束生命的光芒正辉映在他们的心灵之上。我和马修一样被感动了,震撼了。惟有小贝比诺,仍在彷徨踯躅。马修轻轻蹲下身体,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耐心地软语询问。他爱孩子,一个都不少。
闲时,马修会创作一些合唱曲。也正是这些彻底合唱曲改变了“池塘之底”。马修开始组合唱队,教孩子们唱歌,唤起了孩子的兴趣。他们阴暗的生活多了阳光的色彩。小小的贝比诺因为不会唱歌,暂时被任命为马修的助理,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位置。合唱团创办初期,
皮埃尔正在受罚期。他常常独自潜往教室,让自己的声音穿过穿越校园,窜向云霄,窜向生命的天堂。可是,他很孤傲,也很自卑,从来不肯在公众下展示歌喉的`美丽,甚至以戏谑的姿态将自己出局。细心的马修发现这美丽的歌喉。他没有因为他打架斗殴而反复惩罚纠缠,相反,却敦促他回到合唱团。一如马修在日记中所述:“他自己感觉不到,可我却确信无疑,他的嗓子是个奇迹,预示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音色。”皮埃尔异乎寻常的音乐天分,在马修的精心保护和培育下,常常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美梦化为奇迹。合唱团进行得很顺利,在聆听孩子们成长的拔节声的同时,马修也感受到自己身上潜滋暗长的力量。孩子们精彩绝伦的演唱,让他灵感澎湃,渐趋佳境。上善若水,我们看到这群写满忧郁与痛苦的脸庞上,已经一扫往日的阴霾。年轻而驿动的心被美妙的音乐点燃,倏忽之间灵魂飞舞而上,将泪痕烘干,把自我沉醉。课堂内,操场上,宿舍里,他们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感觉着内心欢乐的震颤。眼望着天空,放飞灵魂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在遥远的天边建筑着属于自我心灵的小屋。
一切都在跳跃,在奔腾,在开放,在变化。当皮埃尔墨水投向马修时,群起而攻之;古板的校长也加入了足球队,甚至爬上办公桌,放飞纸鸽,放飞童真;刻板的朗古卢瓦的数学课堂语言的竟然充满了和谐的音乐节奏,后来还加入了合唱团,弹起了风琴;皮埃尔的母亲感受到马修对于孩子欣赏的力量,感受到未来生活的希望,从此生命也发生了完全的转向?
最让人感动的画面是他带走了一直等待父母来接的孤儿贝比诺,那天正好是星期六,离开的画面,我看到了新的希望。
是爱和宽容让这池塘底下被遗弃的一切重新焕发了生机,暖暖的阳光在如歌的春天穿透清澈的水面,唤醒了那些鲜活的生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12
我第一次接触这部影片,只是听了其中的演唱片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被清澈,婉转的天籁童声合唱吸引,找了许多孩子们演出的视频观看,于是产生了观看整部影片的欲望。看完电影,不禁泪流满面。一部成人与孩子的感情故事,用音乐作媒介,最终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一个灵魂影响了另一个灵魂。
影片了一位教师马修,到一所名叫“池塘底部”的学校做学监,这所学校收容了一群被放弃的孩子,被社会与大众不看好,被遗忘,深沉在这样一个远离城市的破旧小校园中,生活极其简单,所有任教教师都是男性,把他们当成了“囚犯”,用高压又极端的手段管理:行动-反应。忽略了他们还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需要被爱,而马修的出现改变了这些孩子的生活与命运。
他用爱包容所有的孩子。面对打伤老师的乐格科,马修选择让肇事者乐格科去照顾被自己打伤的马桑老师,亲眼看到老师的伤势严重,孩子意识到了自己只是想“娱乐”一下的无意之举对老师造成了巨大伤害,学会了认错与承担。在马桑由于病情恶化被抬去医院的瞬间,孩子问马修:他会死吗?这时马修的回答,显示了一位家长级别教师的素质:“不会的,会好的。”他像万千父母一样,不想伤害孩子孱弱的心灵,即使是犯错的孩子。他帮助孟丹隐瞒夜晚偷吃食物的事情,制止校长体罚学生的恶行,帮助莫杭治重回母亲的怀抱,他总是刻意的帮助隐瞒他们的.错误,自己承担下来,这些善举化解了这群长期被“冰冻”起来的孩子。他们发现马修与其他老师不同,从善意的角度看待孩子,从正面出发,而不是把孩子想象成是故意做坏事的恶人。马修被孩子们接受。
偶然的机会,马修发现孩子们会唱歌,决定要训练他们成为一流的合唱团,这个“念头”促使马修组建了一只秘密的合唱团,开始艰难的秘密的保持训练。马修开始组织孩子们练习节奏和简单的歌曲,这些简单的歌曲都是为他们写的,而孩子们参差不齐的音色、音高和音准让人头疼,排练遇到难题。马修针对孩子们声音的情况写了许多练声曲,从音乐角度讲,他的创作充满童趣,日日夜夜与孩子们相守在一起,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怎样训练“童声”。年复一年,因为马修“执着”的训练,孩子们学会了唱歌,声音变得和谐,自然圆润。池塘底部的合唱团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童声合唱团,并得到伯爵夫人的肯定。同时,孩子们性格也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每天的音乐训练让人心生美好,合唱让他们变回原本单纯,可爱的孩子,孩子们在这个牢笼中终于享受到了童年应有的乐趣。谁也没有想到,马修老师的一念执着,最终改变了这群孩子的人生与命运。
影片中出现的四首合唱作品是《海面上的清风(Caresse sur l'océan)》《哦,黑夜(Hymne a la nuit)》《眺望你的旅途(Vois sur ton chemin)》《风筝(Cerf-volant) 》,这四首合唱作品有的风格类似圣诞歌曲,有的类似唱诗班弥撒,有的又像情真意切的情歌,贯穿在影片中与剧情相得益彰。同时在艺术境界上,这四首作品也已经达到至高的水准,电影播出后,成为众多世界顶尖合唱团演唱的作品,流传至今。正是音乐打破了人与人之间误解与尴尬,让心与心的距离无限拉近。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真正含义吧,想起我曾经看到过一段话,说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我看过的另外一部音乐电影《海上钢琴师》,那也是一部用音乐叙事的电影。不同之处在于,那部电影的主人公钢琴师1900终生以音乐为生,不善言辞的性格,恰巧符合了音乐电影的特性。主人公是钢琴师,他的爱情,友情,一生经历,许多不能说出口的话语都是用钢琴来表达。钢琴师1900已经是音乐的化身,他甚至不允许他的音乐被记录、被带走,不下船去追寻追寻音乐家之梦、甚至改变世界乐坛,他不屑于拿他的音乐换取功名利禄,不希望与全世界分享,他的音乐只在那艘船上,他的音乐只属于他自己。而《放牛班的春天》用音乐作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手段,出现的时间与作用不同,音乐帮助电影将“人性” 刻画的栩栩如生。
一部《放牛班的春天》,用一个平凡小人物的事迹向人们讲述了教育的真谛,一个落魄的音乐教师因为自己的“一念执着”,用音乐救赎了一群在边缘的青少年。正如陶行知的那句话: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祝愿每位教师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用合适自己与孩子们的方式“一念执着”的将教育进行到底。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13
吃完晚饭后,爸爸总要和我聊上几句,每每听到他那番富有哲理的话语,我总能收获到许多东西。我很享受那段汲取知识见解的时光,这不,今天爸爸又在和我探讨着一个深奥的话题,其中还提到了一部有名的电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爸爸描述得很仔细,我被剧中的人物及情节所深深吸引,让我不得静静欣赏了这部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开始讲述了一个失败的音乐家马修带着他用心创作的音符,来到了一个狭小而阴冷的学校———池塘之底。这里大多是一些有障碍和问题的儿童,他们性格孤僻,极端叛逆,在天使的外表下,有着一颗邪恶的心,我想这应该和校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吧。每到学生犯错,校长就会用及其残暴的方式惩罚学生,压制学生,并且要关禁闭15小时,这一条条残酷的校规,无不使孩子们原本纯真的心灵,溅上了不可抹去的污点。电影的开始,使我感到了一股悲伤的气息。而之后马修老师的到来,彻彻底底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他教会了这些不懂音律,甚至唱歌会跑调的孩子们美好的音乐,有那么多孩子一起,与马修老师相互协作,只要老师轻轻一扬手中的指挥棒,优美的歌声便倾泻出来,在马修老师的带领下,合唱团的歌声变得很优美,动听。是的,马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教授孩子,同时也感化了孩子。他教育孩子时,没有打骂,没有责备,有的只是理解与宽容,更多是去鼓励孩子,如何做到更好。莫翰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个顽皮的学生,时常犯错,不知被校长责罚了多少次,而他依然屡教不改,马修老师对此没有多说什么,他留给了莫翰奇反思的空间,让他自己思考,认识到事情的错误之处,叫他立即改正,并和他的母亲进行了多次交流。这显然取得了不小的效果,莫翰奇有了明显的改观,但由于校长对马修老师的不满,马修老师不得不离开学校,虽然他离开了,但孩子们对他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走时,孩子们在窗口挥动着小手,写满祝福的纸飞机从窗口飞出来。那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不点,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巴车时,跟着来了,乞求马修老师带他一起走,他欣然同意了。结局是美好的,孩子们和马修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我们也从这部朴实的影片中懂得了爱与尊重。
从这部片子当中,我领悟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德:师德。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切勿动不动就责骂学生,要和学生讲道理多沟通,用一颗宽容大度的心对待学生,要学会理解他们,有一个老师应具备的道德与《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吃完晚饭后,爸爸总要和我聊上几句,每每听到他那番富有哲理的话语,我总能收获到许多东西。我很享受那段汲取知识见解的时光,这不,今天爸爸又在和我探讨着一个深奥的话题,其中还提到了一部有名的电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爸爸描述得很仔细,我被剧中的人物及情节所深深吸引,让我不得静静欣赏了这部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开始讲述了一个失败的音乐家马修带着他用心创作的音符,来到了一个狭小而阴冷的学校———池塘之底。这里大多是一些有障碍和问题的儿童,他们性格孤僻,极端叛逆,在天使的外表下,有着一颗邪恶的心,我想这应该和校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吧。每到学生犯错,校长就会用及其残暴的方式惩罚学生,压制学生,并且要关禁闭15小时,这一条条残酷的校规,无不使孩子们原本纯真的心灵,溅上了不可抹去的污点。电影的开始,使我感到了一股悲伤的气息。而之后马修老师的到来,彻彻底底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他教会了这些不懂音律,甚至唱歌会跑调的孩子们美好的音乐,有那么多孩子一起,与马修老师相互协作,只要老师轻轻一扬手中的指挥棒,优美的歌声便倾泻出来,在马修老师的带领下,合唱团的歌声变得很优美,动听。是的,马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教授孩子,同时也感化了孩子。他教育孩子时,没有打骂,没有责备,有的'只是理解与宽容,更多是去鼓励孩子,如何做到更好。莫翰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个顽皮的学生,时常犯错,不知被校长责罚了多少次,而他依然屡教不改,马修老师对此没有多说什么,他留给了莫翰奇反思的空间,让他自己思考,认识到事情的错误之处,叫他立即改正,并和他的母亲进行了多次交流。这显然取得了不小的效果,莫翰奇有了明显的改观,但由于校长对马修老师的不满,马修老师不得不离开学校,虽然他离开了,但孩子们对他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走时,孩子们在窗口挥动着小手,写满祝福的纸飞机从窗口飞出来。那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不点,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巴车时,跟着来了,乞求马修老师带他一起走,他欣然同意了。结局是美好的,孩子们和马修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我们也从这部朴实的影片中懂得了爱与尊重。
从这部片子当中,我领悟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德:师德。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切勿动不动就责骂学生,要和学生讲道理多沟通,用一颗宽容大度的心对待学生,要学会理解他们,有一个老师应具备的道德与责任。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为这样的好老师!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11-28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8-30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8-30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26
【热门】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13
【精】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14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热门】11-14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推荐】11-14
【推荐】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14
【热门】《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