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者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9-06 07:14:1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捍卫者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捍卫者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捍卫者观后感1
昨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捍卫者》。这是一部抗战的电影,画面恢宏,故事情节生动,我们全班同学都被深深地吸引了。
1937年8月13日,中国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奉命率领600余人奔赴宝山接防,与数倍于己的日军交战。姚子青和战士们一连打了七天七夜,抵御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猛烈的进攻。最后,姚子青率残部20余人,与日军展开了数小时的惨烈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姚子青壮烈牺牲的画面。战争中,姚子青奋勇杀敌、无惧生死,与日军正面交锋。日军向姚子青发射子弹,他每次都能从枪林弹雨中逃生,并有效反击。一个个日军倒下,同学们不禁鼓起掌来,为姚子青拍手叫好。就在这时,突然有一发子弹向姚子青射来,姚子青来不及防卫,一头栽倒。班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姚子青的头脑里闪现出了许多个画面:第一次当兵,最后一次和妻子孩子们见面,和战友们一起的'每一个瞬间……姚子青流下了眼泪,观影的我们也留下了眼泪!
在战场上,战士们不畏艰险,奋勇杀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和平时代的我们,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又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中国的快速发展,正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怕一切困难,努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结果!
战士们是战场上的捍卫者,我们要做好生活的一点一滴,做祖国的捍卫者!
捍卫者观后感2
7月11日,在矿职工礼堂观看了一部抗日战争影片《捍卫者》。该片讲述的是1937年8月31日淞沪会战中,营长姚子青奉命率600壮士镇守宝山县城与日军血战7昼夜壮烈殉国的真实故事。剧中炮火连天,硝烟四起的破旧城墙,在日军侵略者海军战舰作战、空中轰炸、地面步坦协同及重火力装备的连续进攻中,营长姚子青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以超乎常人的压力,面对敌方重兵火器用出合围阵地战、伏击战和狙击战,抵御了日军7天的猛烈进攻。彰显了一个热血男儿为国捐躯的.绝决和豪迈,令人动容。
在观影过程中,大家被中国军人英勇奋战、抵抗侵略、守卫家园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看到可歌可泣的抗日民族英雄姚子青留给妻子“丈夫许国,不必相送”的誓言,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无以言表。
英雄虽逝,但精神长存,无论在什么年代,我们都要将这股精气神一直传承下去。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为身在这样的国家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做好新时代中国的捍卫者,坚定理想信念,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也是与英雄“隔空对话”最好诠释和行动。
捍卫者观后感3
无意中我看到了朋友的推荐,走进电影院看了这部《捍卫者》。虽然是小制作,虽然没有大牌,但我觉得这部电影特别好。一百多分钟的电影,讲的是一群人生命中最后的七天,守护家园、捍卫国土,悲壮、惨烈、义无反顾。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觉得每分钟都是煎熬的,我既希望他们能多活一分一秒,可是知道结局的`我又恨不得这场电影赶快结束。明知必死,为何而生?电影的节奏很紧凑,救援、迎敌、坚守、欢快、压抑、绝望、坦然,在这七天里环环相扣。演员们都表现得很出色,姚子青擦擦眼镜告诉曹素君“敌不退,我不退”;马啸扬红着眼圈儿给父母烧纸;葛医生狠狠吸一口烟后淡定的说“干活儿”;太多了,都那么优秀,把每个角色演绎的那么真实、到位。历史上日本入侵之后,那么多国人,活在贫穷困苦、朝不保夕的绝望里,被人如宰鸡屠狗一般屠杀着,被欺压奴役着……那一段历史特别黑暗,于是这些奋起反抗的人们,如飞蛾扑火一般的赴死之举最能体现生机与尊严。我们民族的延续恰恰是因为有他们,有他们的明知必死,毅然决然。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不是一部娱乐片,但这是一部感人的影片。我们的民族难道没有英雄?我们的英雄难道无勇无谋,无豪情柔肠?美国有部名为《根》的小说,非洲黑人被抓为奴后,口口相传让后代知晓自己家族的历史、传统。我们也该知道,该去了解、关注我们民族的传承。哪怕历史是沉重的,起码让我们清明寒衣,不忘英魂。
【捍卫者观后感】相关文章:
《攀登者》观后感05-30
师者如是观后感11-05
《攀登者》观后感09-03
攀登者观后感09-02
攀登者的观后感11-18
善始者勇,善终者雄作文05-08
陶者 梅尧臣_陶者古诗05-05
another是两者还是三者05-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启示04-02
蚯蚓是分解者还是消费者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