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师》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05-09 03:33:0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嗝嗝老师》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1919观后感1
从外交官顾维军在和会上义正词严的讲演、肖克俭具有爱国性质的游行及自焚事件等多视角,来展现影片主题,加之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庞大有力的意象,从而迸发出五四时期势不可挡的护国热浪,或许这正是影片《我的1919》能成功契合历史与艺术的原因所在。
影片别出心裁的选材于中国五四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从中国外交群体在国际上的斗争和惨败为线索,同时一条暗线贯穿其中,即以肖克俭为代表的群众自发式举动,将民族尊严、国家利益、儿女私情演绎的淋漓尽致,贴切到位。
顾维军无疑是影片中成功塑造的人物之一。导演使用了大量的灰色基调,并多次穿插采用黑白胶片摄制的客观镜头,将当时的社会景象与黑暗的一面有根本的表现,并对人物形象的表达起到了衬托作用。陈道明精彩的演绎更是彰显出一种大气,有一种深沉的感觉,肃穆庄严,举手投足都合乎一个外交官的风范。陈在影片中主要行为就是“说”,参与谋划、密谈、发言、辩论。顾维军性格上与陈性格上的孤鹤鹰隼一般的气质,淡淡沉醉于自身的眉目流转,或是不露声色地演练一身的陡然一身正气。
面对日本代表百端的`挑衅与排斥,于众代表的排挤等困难,顾的言行举止更映衬出他的机智与胆略,他论证有力,措辞得体,一次次怒吼着一个中国人歇斯底里的呐喊。编导通过设置这些事件,加上影片中短促的音乐和顾沉重有力的脚步声,使顾的形象更加丰满。
在顾的对白与旁白的设置上,导演所设置的人物顾的性格也得以十分强烈生动的体现。在第一次与日方正式交锋中,他巧用日本代表掉表一事,迫使日方愤怒,吊足与会代表的胃口,继而旁征博引,摧毁了日本不良图谋的第一座堡垒!在日本的引诱下,他巧妙的与之斡旋,他抛弃了清政府的妥协与软弱。有着自己的立场,他也曾在忍耐、利益、放弃间游弋,却最终拒签丧权辱国的条约,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他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是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
巴黎和会上,中方受到种种挤压,影片中却两次将官员间的相互推卸责任的镜头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一方面突显出国人的麻木不仁,一方面却也在对顾“敢于直言、捍卫正义”的性格塑造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北洋政府决意屈从于帝国主义的淫威;中方代表团总会长陆征祥进退维谷的境地,斗争由此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导演在这一组画面巧妙的使用了一系列的自然场景,如阴云密布,雷雨交加,这些都一一交接着顾矛盾复杂的心境,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氛围。这种给观众心灵上的感染,就像让娜的母亲最终脱口而出顾的那句话一样“中国人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人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当然,影片中同时也有一组温和的场景,如肖克俭在受伤后在让娜家中养伤,与顾在花园中散步,阳光明媚的风景,这既让人看到顾等外交官抗争努力后的微妙希望,又前后相应,相辅相成的作用十分强烈。
在人物肖克俭的刻画中,顾站在与之不同的立场上,有着较大的矛盾冲突。同时肖的行为举措也影响着顾在外交问题上的认识。当肖克俭献身于熊熊烈火时,影片采用了一组平行蒙太奇镜头,多次切换场景(肖在烈火中绝望的面孔、顾在弹奏钢琴时麻木不仁的表情,梅的哭泣),将影片的主题推向高潮。肖具有爱国精神的举动,对顾有侧面烘托不可低估的作用。
导演运用电影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表现手法,巧妙地调整影片叙事风格,既有效突出了银幕形象,又强化了戏剧风格。《我的1919》能够从历史体裁中找到与艺术的契合点,这确实难能可贵!
我的1919观后感2
历史让愤怒又一次出现在了1919年的法国巴黎。只见一群外国贵族正在参加一个室外会议,主持人正在说“中国代表顾维钧先生因……”,一辆黑色的马车飞奔而来,车上做的正是这位具有绅士风度的中国人——顾维钧,中国赴巴黎和会的五个代表之一。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他赶赴巴黎和会,为了中国人的主权,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然而他感受到的却是落后挨打的悲哀,肩负着弱国子民的悲愤。
作为中国代表的他应以何种态度来面对呢?面对外国代表所提出的“中国在战争中未伤一兵一卒”,他从容不迫,拿出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付出,一座座的坟墓,满载着中国人民沉痛的悲愤,满载着不可改变的既定事实。这一切,使外国代表哑口无言。影片中顾维钧的发言“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同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不仅使当时的与会代表掌声如雷,也使今天的我们为之全场鼎沸。他的言辞铿锵有力,包含有憋屈在心的个人愤恨,更是压抑已久的整个中华民族愤怒的爆发。顾维钧面对日本代表的威逼利诱,泰然处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种不为利诱所动的精神多么可贵啊!法国女士让娜在顾维钧被人民的呼吁压得快要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她说“他和你们同样爱国”,听啊!这是出自一位外国友人的愤怒。
“是人民把你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坐标位上的”,对于影片中肖克俭等人的爱国行为,我们就不难理解,有谁能说肖克俭的自焚牺牲毫无价值呢?没有人能这么说。虽然他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他在努力的'唤醒着周围的人民,唤醒着人们的爱国意识。他有权力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的内心情感。他呼吁着、维护着自己祖国的主权。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弱国无外交”,这是何等的不公平!巴黎和会中唯独中国是在战胜国中没有得到任何战争赔偿的国家,也是在凡尔赛和约中唯一没有签字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愤怒的表现。
“中国人是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弱国无外交吗?弱国更需要用外交手段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巴黎和会上的那一幕,久久地在我的心头萦绕。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这一惨痛的教训,使我明白了许多。就让这沉痛的教训停留在历史的1919吧!历史已成历史,愤怒激励着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也永远也不敢忘记这惨痛的历史,回归现实,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迎接挑战!
我的1919观后感3
历史步伐回到了1919年,思绪也追溯到了巴黎和会上,乌云密布就一定预兆着悲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从这里站起来了,他们没有在和约上留下任何笔迹。
一幅幅中国劳工在战争中受奴役的照片,清晰地可以看到他们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一片片白色的墓地是劳工们所向往的“天堂”吗?难道中国人只有遭遇苦难才能得以生存吗?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愤怒地辩驳了日本代表指责中国未出动一兵一卒竟梦想着获得利益的谬言。各国代表似乎也认同,响起了掌声,文化的差异却有着共同的情感认知。
东方睡狮还是没有凶猛的抗争,赢得掌声,难道是切实的利益,胜利的果实会降临到我们的头顶吗?弱国无外交,此刻一点也毋庸质疑了。
雷雨交加,一个不好的征兆,山东问题未能如愿解决,一群华人和留学生满脸的愤慨,无奈与悲痛,顾维钧真的可以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解释与满意的答复吗?
惟独用鲜血染红巴黎和会,让有良知的各国代表知道他们的媾和是中国人用生命换来的。然而,他们在烈火中真的永生了吗?
一辆黑色的'马车载着中国代表缓缓驶入了和会现场,各国代表们正襟危坐,等待着亲手一笔后将带来无限的利益,中国代表心情是沉重而又是忐忑不安的。顾维钧走到了红色的和约本子前,讲了一席让中国人听了热泪盈眶而又为之骄傲自豪的话语,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代表团不能签字!中国人会永远记住这沉痛的一天!”合上了和约,大跨步的走出了会场。凝聚的空气终于流通了,广场上空的云朵也散去了,呈现出蔚蓝的天空,久久回荡的钟声也在称赞中国,中华民族崛起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19年,我们的1919年,中华民族一个不同寻常的1919年。
历史的车轮不停地向前翻转,中华民族的明天将由我们去谱写华丽的乐章,跳动的音符此刻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献给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我的1919观后感4
1919,中国史上一个永恒的转折点,却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期盼、失望与愤怒,包含了那个时代残酷的现实和中国历史无尽的沧桑。
重温《我的1919》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仍充满感动,感动于顾维钧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执着与坚韧,感动于肖克俭为革命献身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感动于那些为争取世界和平而牺牲的中国劳工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用自己的智慧诠释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但同时,我的内心又是悲愤的,我悲愤于北洋政府军阀的妥协与懦弱,悲愤与西方列强无耻地瓜分世界的野心,更悲愤于他们对中国人民应有权利的无视。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让亿万身处水生火热之中的世界人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巴黎和会的召开同样带给四万万中国人民以无限的期待。作为中国代表团的特定公使,顾维钧的一言一行体现出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志,他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勇敢、坚定、正直、睿智、沉着冷静而又有责任心的年轻外交官,他具有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可贵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是“中国魂“的体现!巴黎和会上,他身穿秀有中国龙的服装,并且用汉语而非英语来批驳日本人的无耻轻行,这就向在场的所有人证明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立场,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国家,失去任何一寸土地都如同失去血肉一般,正如他所说的“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那么经典而又值得深思的话语,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就出自山东,山东承载了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像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这是绝对不能丢失并且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更让我佩服他的是他的机智,他在会前捡到了日本代表的怀表,日本人却愤怒地认定他是偷盗,而顾维钧恰恰利用这一点,指出日本对山东的无理抢夺更是一种赤裸裸的盗窃行为,他把日本对山东经济主权的占据形象地比喻为警察捡到钱包,把里面的钱占为己有,而只把空钱包还
给主人。日本人对中国的山东垂涎已久,他们借助“二十一条”给中方代表施加压力,并以拒绝签字威胁最高委员会,但是顾维钧的精彩陈述博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可,这让我们感到振奋和自豪。
然而,一个国家的外交终究要依靠这个国家的实力,当有的中方代表感慨“弱国无外交”时,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了努力无望的无奈和疲惫,是啊,没有一个强盛的国家做他们坚强的后盾,他们何来勇气和自信去争得本属于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只能沉默地承受列强的压迫、歧视与侮辱。尽管在有些人看来,顾维钧太过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然而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他肩负着改变国人命运的重担,这对于一个青年来说无疑是任重而道远。如果遇到困难,一个外交官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没有为国奋斗的意志,没有尽一切努力去争取的能力,而只是一个一味的退缩,我只能说他是一个彻彻底底失败的.人,或许还不如一个满腔热血的普通群众。当看到顾维钧为陆总长的推出而落泪时,我体会得到他内心的失落与悲伤,虽然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为自己同胞的软弱和物理挣扎而落泪,我觉得他才是一个真真正正、有血有肉的大丈夫。
最后,我们没能实现收回山东的愿望,顾维钧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他已不想再同那些丑陋的人争什么,虽然巴黎和会带给中国人民的是内心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痛,但顾维钧的这一行为不仅代表了中国对于西方列强的反抗,同时也激起了亿万中国人民投身革命的热情,随之国内爆发出了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人民已经觉醒,中国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影片中爱国主义激进分子肖克俭在凡尔赛宫广场上自焚,熊熊的烈火伴随着刚劲有力的钢琴声,那一幕让我看到了中国无限的希望,就像那大火越烧越旺,中国人追求平等、独立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在烈火中,一个民族已经崛起;在硝烟下,东方睡狮已经醒来。虽然这些人与事已成为 ,但我们不能忘记,是他们的努力和牺牲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尽管时间的车轮已渐行渐远,但90年前那刻骨铭心的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鲁迅先生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从那段血与火的耻辱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服务现在,展望未来。
1919,属于顾维钧,也属于全中国人民,虽然它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会永远铭记5月4日,这一天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磨灭,五四精神,也将如一棵常青树,深深驻扎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顽强、勇敢、坚定不屈的国魂,永远不会改变!
我的1919观后感5
1919年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1919年是中国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不”。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这是怎样屈辱得像虫子一样走过的一百年?中国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吗?我们咬紧牙关,我们忍辱偷生,四万万中国人,锻炼出了多少中华之魂,磨砺出了多少华夏脊梁?
啊!一段血泪史,几多辛酸泪!
《我的1919》,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又一次警钟长鸣,给我们以居安思危的训诫!
本片描述上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华裔留法爱国知识分子肖克俭,为抗争列强,喂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1911年中国推翻封建王朝满清帝国。
1919年中国爆发了倡导科学、民主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历程,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直接的影响下,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影片充分表现了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上世纪新的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
“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
因为,我们为了这五个字,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华好儿女……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辙,悲剧性的历史,就坚决地让它永远留在昨天吧!
“弱国无外交”,告诉我们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能有被听见的权利。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
那么,即使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如何精彩地运用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巧取,以一块怀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个人才华和人格舌战群敌;以及肖克俭如何如何奔走呼号,声嘶力竭,如何壮酬国、慷慨赴死……在世界强权政治的大环境下,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绝对优势前提下,通通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一颗再尖锐的沙砾,又怎么能敌得过一块坚固而巨大的石头呢?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这样慷慨激昂而又字征辞严的话语又有什么用呢?充其量是赢来了让娜母女的支持。有用么?无奈啊!
实际上,不论何时,国家强则外交赢的真理都是不变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建国初期为什么饿着肚子都要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艰苦卓绝都要研究原子弹氢弹,为什么你排除万难都要钻探油气田。或者说为什么如今的朝鲜要发展核武器,为什么当代的印度要搞航天。
为的就是能在世界的舞台上说一句有分量的话,为了能在这个地球上站稳脚跟,不致像鲁迅先生说的,被开除:“球籍“啊!
请13亿的中国人牢牢记住吧: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句话常响耳畔。须知未雨绸缪,须知居安思危,或许是卧薪尝胆。
【《嗝嗝老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嗝嗝老师》观后感05-20
《嗝嗝老师》观后感05-20
《嗝嗝老师》观后感05-20
《嗝嗝老师》观后感05-28
《嗝嗝老师》观后感05-22
《嗝嗝老师》观后感05-22
《嗝嗝老师》观后感09-01
嗝嗝老师观后感11-07
电影《嗝嗝老师》观后感11-09
观嗝嗝老师有感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