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23-08-07 15:17:19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人才培养方案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才培养方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篇1

  摘要: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来说,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怎么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了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在不断的创新和研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从科学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其如何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如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学校结合自身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生源特点和办学模式,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以创新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基础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为特征来进行的,这样就能解决实际生产所需的问题。同时,才能进一步的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院校,对于如何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计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针对此来进行分析探讨。

  一目前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中,“一刀切”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高校的教育中,所谓的“一刀切”现象是指高校还是把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也就是说重视高分而忽视其实践能力,只是为了考研而存在的理论型人才,这种人才对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还差着很远的距离,也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当的弱。生物工程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既涉及到了化学工程,同时也涉及到生物技术等,也就是说其学习的内容跨度比较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很分散,难以掌握重点。很多高校为了使课程不显得过重就会删除掉许多的相关专业课时,也就是说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课程是一样的,但是比起化工科或者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是没有他们深入的,过多的理论课占据了主要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实践课的学习,这就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耽误了。教育部把生物工程专业划分为正式的专业课程目录后,虽然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与国际本行业的发展进行紧密相连的,也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上。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培养方案都是相同的,就是为了提升考研率,对于社会所需则考虑的过少,这就把高校培养人才的弊端给显现出来,就是有些脱离实际。高校为了提升考研率就会让学生牺牲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专门只针对考研科目进行补习,对于整个专业的学习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很多学生学完以后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只是一知半解的了解,知识比较表面,在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练习,这些不能继续考研深造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无法适应社会的所需,就会出现大量高分低能的现象,所以说这种只在乎理论学习的培养方式是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有关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高职教学中的技术培养和理论培养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求来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从而对他们进行培养。首先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合理的安排好每个教学的环节,同时要加强实践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在进行项目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合作教育。然后就是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块。在对人才培养的时候,按照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和调整,把握住其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相结合。在面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中,要做好合理的选择,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主要有一些基础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物质分离工程等,在进行选修的专业课程中,不需要学生把所有的知识都进行系统和完整的学习,而是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当地的经济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1],从而真正的培养出适合当地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要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其主要奋战的.地方就是社会的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的生产和企业的管理当中,这些人才主要就是工作在最为主要的工作岗位上,直接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维持企业正常的运行。根据《普通高校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高等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及《高等学校本科生物工程专业规范》等文件,结合各大工程学院实际情况,在制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他们将来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可以真正的为社会服务。在对他们进行专业性培养的时候,主要是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相关的技术水平和基本技能等。然后结合当地地经济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对专业方向设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让他们真正的成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三)增加教学实践性

  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数,像实验课课程的学时可以增加到32学时,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实验等课程的课时增加到32课时;还有在学仪器分析理论时,对授课内容及课时进行有效的调整,根据专业的特点及需求修改教学大纲,增加相关内容的比重及实验学时,相应的减少其他内容的比重及学时;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也要增加。根据教学计划中一些没有开设实验课的理论课也可以增加的实验学时,像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总之通过加大实验比重来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训力度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主要目的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并能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入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中可以运用课本中的专业知识,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发展与巩固,还有学生也能在企业中熟悉与掌握一定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知识的相关体系,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

  (五)构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构建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新型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课程体系的设想,构建出重视培养学生应用以及能力为重点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以及素质拓展的教学体系,结合精简、重组、融合、增设等方面的途径,来调整教学内容,开设选修课、实验课,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还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2],训练学生的行业能力,开发学生的综合行业能力。由校企联合来对课程进行研究,为学生制定出专业技术课程与技能的实训模块,突出专业课程的行业特点,以学生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重视人文与科学最优结合,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为专业理论服务,专业理论为技术的理论服务,使得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另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提高课堂的多样性,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工程意识的培养,对实验、实习、见习等是实现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由此构建出完善的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等课程,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出实验课程、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等组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同时,要关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将实验课程课程分为必修实验、选做实验、自选实验等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进行自主选择,为实验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另外,对于实验课程来说,要适当减少验证性的实验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比例,逐渐将实验课程转变成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组成体系。

  三结语

  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必须落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着实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常健,黄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12:31—33。

  [2]桂林,巫锦雄,柯德森,胡位荣,郭培国,田长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整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08:322—325。

人才培养方案 篇2

  一、研究背景介绍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市域面积1105 平方公里,市场经营总面积400 余万平方米,商位6.2 万个。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2.67 万余家,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82453家,网商近50000家。作者从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获悉,当前实用型专业人才仍是义乌各行业争抢的“香饽饽”。义乌各个行业的技术和设备已相对稳定,在用人上主要看重人才的操作技能以及工作经验,不再硬性强求学历。

  随着义乌经济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地方性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会计毕业生从事一线会计工作,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私营企业需求的主要群体。而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义乌市唯一的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责任。

  二、专业背景介绍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国际商贸名城义乌,是一所以培养工商贸易学科人才为特色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高举创业教育旗帜,努力朝着创业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学方面有关制度及相关规程逐步与国际接轨,人才市场对会计学方面的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仅义乌市目前就缺会计专业的实用性人才约10000 人,除其他高等院校培养的以外,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十分充裕。故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会计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努力申报会计专业,并于20xx年获批并正式招生。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普遍问题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普遍定位为培养高级财会人员,在培养过程中实行传统的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既达不到“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达不到企业对会计“熟练工”的要求。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二)课程设置陈旧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突显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没有考虑新形势下人才市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盲目的照搬普通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形势仍然是教师、课本和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综合运用知识,更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

  (三)会计教材没特点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所用的会计教材内容仍然是来源于企业最初的传统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这些内容与方法已经非常成熟,但只是停留在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对现代企业所采用的新方法、新理念很少提及或只做初步介绍。随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出台,部分会计科目已经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所用教材也要及时更新。很多会计教材没有及时更新,就得新旧科目混用,这给学生带来了许多误解与困惑。

  (四)会计教学手段不更新

  很多高职院校仍然以教师授课为主,缺乏实践操作,部分院校开始重视并锻炼学生会计岗位的操作能力,但不明确岗位的工作职责,没有按照严格教学规范流程教学。在实训环节,各种岗位过于笼统,没有区分,从而造成学生对会计岗位职责不明确,对会计工作内容不清楚,也极大的影响了学习效果。

  (五)“双师型”教师名不符实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师资大部分来自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战经验。虽然很多教师通过考试取得中级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等资格证书,但没有到企业进行专门的实践,也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教师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脱钩,极大影响了对学生的培养。

  四、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准确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能熟练地处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处理非盈利组织账务;熟练进行成本计算、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熟练地编制报表并进行报表分析;熟练地使用各类发票、填制涉税文书、进行网上纳税申报;熟练地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拟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程序和撰写审计报告的学生,可胜任中小型企业的出纳、财务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和中端实用性会计人才。

  (二)优化会计课程设置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是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理论教学为前提。与此同时注重“双证”的取得,双证指的是一个毕业证,一个会计从业资格证。设置课程时以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为目标,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所需要的课程设置到高职教育之中,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在大学3年期间不仅要学习公共、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在课余和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使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企业文化,培养工作责任心和认真工作态度,进一步将专业知识、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对接起来。

  (三)自编符合会计职业特点的教材

  教材是否完整、系统、新颖将直接体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弥补目前会计教材的不足,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会计教师着手编写质量高、内容完整、新颖、操作性强、贴近实际工作的高职会计专业专用教材,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编写教材时,不用文字描述经济业务的发生,而是直接给出经济业务发生所需要的原始凭证,让学生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分析来填制记账凭证,让学生扔掉根据文字描述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的思维习惯,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填制的实际记账的能力。

  2.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到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实地调研、搜集资料,与从事实际工作的会计实务工作者共同编写实践教材,并根据最新的会计制度和新税制的要求,及时把财税改革的'内容编写进去,从而解决“教材永远落后于实际变化”的尴尬处境。

  (四)采用多样化的会计教学手段

  1.研讨型教学。在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列出几个会计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办法。再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讲解各自的解决方案,最后由老师总结,评出最优解决方案。让学生充分参与,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讨论的又是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教学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用会计教学软件将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过程演示出来,与教师的讲授相配合,使学生全面掌握了会计核算程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提高了教学效率。

  3.建立并完善会计模拟仿真实验室。建立现代化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学生通过模拟一系列真实的会计工作,深化了课堂所学知识,对会计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知道今后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提前感受工作的氛围,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实践教学。为了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岗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各个分院、各个专业都积极联系实践基地。就会计专业来讲,有浙江宝娜斯袜业有限公司、浙江金桥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基地不仅派专业技术人员来授课讲座,还提供学生参观、实习的机会,成绩优秀者可以吸收为正式员工,给学生很大的动力和积极性。

  (五)打造“教”与“做”一流的师资队伍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十分支持和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大批教师积极攻读博士学位,80%以上教师均为“双师”,鼓励教师在假期下企业锻炼,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服务社会。在学校政策的导向下,会计专业大部分教师不仅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又有着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实现真正的“双师”素质。除了这些专职教师外,会计教研室还拥有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他们是工作在一线,非常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是真正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师”,兼职教师除了授课之外还举办各种“教做一体”的知识讲座,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互弥补,相互进步,完善对学生的培养。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提倡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时刻体现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指导课程设置,进行人才培养,既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又较好的解决了课程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互相融合的关系。随着义乌市经济的发展,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应当成为一线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义乌和岗位的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 篇3

  开发海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使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省沿海地区的养殖业与企事业单位对海洋环境类人才需求较大,培养有关海洋环境技术人才的学校数量偏少,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需求,开展以海洋为特色的环境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为解决海洋环境中资源开发和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海洋环境科学特色的专业学生是浙江海洋学院适应市场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向。

  一、海洋环境科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国家战略需求:随着陆地资源日渐枯,海洋资源己成为国际社会竞相争夺的焦点。十三五规划描绘了“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蓝图。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活动给海洋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水体富营养化、溢油污染、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将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亟须相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浙江省“两区”建设需求: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两区”建设提出要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海岛开发,同时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然而,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中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油类污染以及有机物污染物等问题极其突出,已经成为我省海洋经济增长中亟须解决的难题。

  市场需求我国海洋环境领域人才严重匮乏。据估计,至20xx年,我国海洋环境类人才需求将达8万人以上。随着国家及我省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广阔。

  二、海洋环境科学人才培养优势

  培养环境优势:我校位于“千岛之城”舟山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舟山是我国群岛型地级市,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等优势明显,是海洋环境人才培养的天然实验室。

  战略机遇优势:随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规划的发布实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这成为浙江和舟山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是海洋环境人才培养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

  学科建设优势:我校目前拥有海洋科学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科学省重点学科和环境科学校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平台完备。“十二五”以来,学科围绕我国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核心问题,创建和培养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学科优势明显。

  三、海洋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方案设置

  (一)培养计划设置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综合培养”的教育思想,秉承“德育为先、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2],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宗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建构特色化、自主化、个性化、实践性、研宄性的专业培养方案。

  (二)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健全的人格、宽厚的学科知识、较强的海洋环境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案设置的原则

  为构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大学本科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海洋人才,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海洋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设置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遵循全员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原则

  培养方案的设置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教学与育人要有机结合。方案不仅要体现学科性、专业性,也要体现职业性、素养性[3];培养方案的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要求,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衔接。

  2.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重视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协调性,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遵循基础性与个性化相协调的原则

  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加强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科学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加强学分设置的弹性,提高课程修读的选择性,充分实现学生能通过选择、组合不同课程,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4]。给人才以激励,给“怪才”以平台,给“歪才”以空间,满足学生自主组合课程。

  4.遵循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整体优化的原则培养计划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处理好基础与%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系统与局部、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凝练专业核心课程,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引进优质视频课,拓展教学时空,推进网络助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遵循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促进的原则

  培养计划要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分层次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整合基础性实践、提高性实践和各类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内外相结合、多元化的实践环境和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渠道。

  (四)课稈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体系设置决定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注重开设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以适应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广泛交叉和相互渗透。根据学校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引进海洋环境生物学、海洋生态学和海洋环境科学(双语)课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水分析化学、化学海洋学、海域使用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等具有海洋环境科学特色的课程,引进〇.5学分制的前沿课程如:海洋生物处理技术、海洋环境新材料、海域生态价值补偿评估(双语)、海水利用新技术、海洋溢油污染控制与修复、海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海洋环境微体生物指示(双语)等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占总学分30%以上。有课程实验、海洋环境科学综合实验(1)(2)(3)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创新性实验、科考船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和毕业论文,通过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开放式教育的教学平台,培养“零适应”能力的复合创新性人才。

  (五)培养计划的特色与创新

  1.跨学科复合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了环境科学和海洋科学两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有利于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互补,有利于培养复合创新性人才。

  2.课程设置灵活多样

  增加双语教学、全外文教学课程,设置小学分课程,增加自主选课和自丰实践的课程,创导创新性实验的研宄。

  3.个性化人才培养

  从大一开始选派具有高级职称且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科研训练,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的。

  4.多元化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如学业学习(课堂、实验、视频、网络、作业等)学习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实践、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通过交流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

  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将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行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制订以海洋环境保护和防治为特色的海洋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计划,服务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海洋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人才培养方案 篇4

  摘要:转型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当前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专业产生的背景、应用型本质属性的分析思考,总结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思路,进而提出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转型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

  当前,转型发展是国家教育部所倡导的地方一般本科高校提高素质教育、服务地方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五邑大学20xx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之后,学校的重点工作就定位到如何建设合理、高效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上。目前我校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就是,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自身的内在自然规律,制定科学且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与人才培养有关的主要因素分析

  1.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反映学校的教育改革思路和办学特色,也可以看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年来在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尝试,例如在很多的理论课中都设置了课内实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赛等方法,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仍然保持原有的本科高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讲授内容,在企业职业和岗位的需求和培养过程方面和学生的技术积累方面考虑不多。总之,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较好契合当前所提出的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产生背景。信息专业主要是进行信息的获取、信息的编码处理、信息的传送与接收等理论、实践教学与研究。上世纪末,能够体现国家的发展趋势和综合实力的信息时代脚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速加快,在实际应用中对从事信息产业的人员提出既要懂信息理论,又要掌握新型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等更高要求,于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3.应用型本质属性分析。应用型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工程项目能力,对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的能力就不做重点培养了,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应用型培养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既要学好理论知识,还需具备对多项理论知识综合的实践能力。这也是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区别于高职高专的关键所在。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以我国工程教育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工程认证为推动力,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起点和落脚点,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总的培养目标为:掌握电子电路理论与技术、信息采集、传输、分析与应用的基本能力、基本方法,面向区域支柱产业、面向工程,具有较强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制造、应用开发、运营、市场与管理等工作的本科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结合培养目标,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

  1.树立信息大工程观的理念,全面落实信息大类培养目标。通过分析比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交通控制等几大专业方向的共同特点,建立信息工程大类专业13门平台课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在行业企业工作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设计信息大类专业共同课程平台。从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的完整流向设计平台课,克服了过去学生专业知识面偏窄的缺陷。

  2.全面实施“3+1”模式,丰富“3+1”内涵。“1”指学生就读大学的最后一年,可以在学校进行设计、实训,也可以在企业实习;可以部分时间在学校,部分时间在企业实习;采取的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第7—8学期的实践环节包括:综合系统设计、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实践成果总结、专业实训及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这种设计思路的出发点就是通过将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从而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3.依据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多类别模块开设课程。多类别模块主要包括专业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产业对接模块、开设与区域重点发展产业相对应的模块等,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行业企业需求,考虑了近年来科技发展的成果,突破了传统课程的束缚,将课程融入新的内容,特别是工业生产核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并大胆进行了课程重组。4.整体设计培养方案。在做好信息大类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有机结合以外,还从学生培养需求出发,将通识课、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对如何完成修读提出具体要求,较好解决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脱节的.问题,还将我国工程教育中所提出的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与培养方案的制订进行了有机结合。

  5.按照课程群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打破以往理论课附带实验和一门课程设计一个实践项目的惯例,尽量使实践教学项目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在开设前明确该教学目标,并与工程项目有一定的联系,尽量做到从企业应用角度设计综合性实践的训练。6.实施多专业、多行业龙头企业协同育人。首次试点将多个专业学生合成一个实验班,联合几家企业共同对这个班级学生进行培养,通过轮岗等方式分别在各家企业的不同岗位上实习一段时间,利用各家企业所长使学生对企业模式和工程实践有更加充分的认识。

  三、结语

  本研究和改革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平台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刚刚起步,随着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会越来越适应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并能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刘纯利,王晴晴,张玉山.优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xx,(3).

  [2]童强,周大鹏.何光普.转型发展期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8).

  [3]汪元宏.应用型高校的创新之路[N].光明日报,20xx-04-11(16).

  [4]周远清.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J].中国大学教育,20xx,(11):5-7.

  [5]潘懋元.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趋势[J].临汾大学学报,20xx,(1):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84.

  [7]杨春春,刘俊萍.中外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7(3):25-28.

  [8]徐理勤,赵东福,顾建民.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教探索,20xx,(3):70-72.

【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05-23

【精品】人才培养方案4篇06-12

精选人才培养方案三篇06-11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4篇06-09

【必备】人才培养方案3篇06-09

【必备】人才培养方案三篇06-09

【实用】人才培养方案三篇06-09

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06-20

如何加强人才培养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