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方案

更新时间:2023-09-05 16:51:18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课题研究方案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课题研究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课题研究方案1

  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

  以往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是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教材内容、师者知识有限,学生将要被动接受的就是这有限的教学内容。殊不知我们完全忽略了学生、社会、生活中蕴涵的广阔教学内容。在我们运用新教材,并想着力解决这种现象时,把关注的目光锁定在“数学小课题研究”上。

  我们的组织形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封闭性极强的组织形式,很容易使同在一个授课班学习的学生在经历了若干年的共同生活和学习后形成几近相似的学习习惯。这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实现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相悖的。“小课题研究”正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有关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研究。小课题研究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正是我们迄今为止能够找到的可以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学习数学最为重要的价值莫过于“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思考”。而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能为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双眼睛不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还擅长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它使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这样的研究成就了数学双重价值的充分体现。

  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

  小课题研究不是数学学科的专利,他同样存在于其它学科。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数学小课题研究的模式另辟蹊径。我们在小课题研究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确定了它较为固定的基本框架。

  其基本流程为:问题的生成组建研究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汇报与交流。

  二、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问题的生成

  选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跨进研究性学习大门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确立研究专题的第一步学习活动,是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起点。

  1生成问题的途径

  途径一:教师开发教材资源而设定的。

  在我们的教材中就蕴藏着大量的小课题研究内容。因此,在小课题研究开展的初期阶段,为了保证所选课题有可研究的价值,实施时切实可行,由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开发资源、设定选题是一个较为便捷的途径。比如说我们的教师就结合数学教材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小课题。如:《你寄过贺卡吗》《一亿有多大》《我长高了》《营养午餐》等。

  途径二: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由学生提炼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在进行了一段小课题的研究后,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思维习惯才能进行的。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与成人不尽相同,来自他们的灵感更鲜活,他们在生活中引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比如,大商场经常开展促销活动,学生随家长在购物中就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商场的促销活动,我们真能占到便宜吗?当学生提出这个疑问后,教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和学生经过推敲,形成专题:《买一百送一百商家的秘密》,并以这个为主题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学生的兴趣浓厚,并且操作性强。还有的学生发现有一些大型的超市免费提供巴士,接送顾客,这样超市还能获利吗?学生把这个问题带来,经过大家的归纳,形成研究课题:《超市商品小调查》。在学生的慧眼观察下,小课题研究的范围开阔了,如:《运动与身高》《植物园里的数学问题》《副食品种消费比例》《乘车的学问》等成果显著的小课题涌现了出来。

  途径三:困扰学生的经常性问题

  和学生离得越近的,经常困扰学生的问题学生势必要想方设法解决它。这类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学校经常开展体育竞赛,孩子们特别希望在活动中获胜。面对失败,他们迫切的希望找到原因,反败为胜,因此《必胜的拔河比赛》这个课题应运而生。作业怎么能有快又有质量的完成呢?《高效作业完成法》成了他们想追踪的难题。还有《练字时间与质量》《健美操中的学问》等小课题的研究,既使学生们体验了科研的快乐,也使他们排解了萦绕心头的愁云。

  2问题的生成过程

  无论是哪种途径产生的问题,它由问题到作为课题被确立的过程基本都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图表示:不可操作删除多个问题较容易的马上解决从属相关合并立项有价值的保留

  也就是说这部分经过梳理被合并的问题往往是最有研究价值的。它的可行性在于学生有能力参与课题的研究,但却会有一些难度。这是最适合学生研究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的。

  (二)研究小组的组建

  学生在进行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许多内容是需要合作完成的。研究小组成员平时关系比较亲密,大家在做事时有一种默契,这对加快研究速度、促进研究工作的进程是很有好处的。当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并培养他们与任何人合作的精神。因此,这一组建研究小组的原则可以因人而异,适当放宽政策。

  (三)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制定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目的、研究组成员名单及分工、研究方式方法、相关指导人员、实施步骤、展示汇报方式等部分组成。它的制定为下一阶段的实施工作做好了计划指南。

  下面仍以《买一百送一百商家的秘密》为例,重点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方式方法”“实施步骤”这几个部分。1、研究目的: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确定活动的目的是尤为关键的,围绕这个选题,经过反复的思考,我们是这样确定为:

  (1)、运用百分数的数学知识分析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通过调查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培养合作意识。运用分析、比较等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2、研究方式方法:依据本次活动的特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取社会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组内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成果。

  3、具体实施步骤:

  (1)、社会调查(在商场实际调查数据),搜集宣传海报(与实际调查相比较),

  (2)、访问谈话(走访顾客、家长,了解消费心理)

  (3)、汇总情况、分析数据(小组内对情况整理、分析)

  (4)、研究汇报形式(形式新颖,富有说服力)

  (5)、成果推介(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同时还要借鉴他组的经验,完善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小组根据方法,进行分工,任务落实到每个人。

  (四)实施活动方案

  有了明晰的行动指南,问题的实施阶段便有法可依。在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的原则有:1随时监控的原则

  方案制定后,它很可能不仅不是尽善尽美的,还可能会出现大方向的偏差。老师的指导必须跟进。对有问题的方案,教师和学生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寻求合适的方式,反复研讨,预见得失,进行修缮。

  比如在进行《走进网络》这一小课题时,学生们通过确定研究的几个方面,再进行分工,然后分组上网查阅资料等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搜集到了有关我们国家在经济、教育、军事、农业等方面的一些数据。但这个课题在行进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它的“数学特色”。学生仅仅对较大的数据进行了改写,数据的罗列却带不来数学的思考。这时我们就需要对活动方案进行修改。如何让活动体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呢?经过老师与学生的重新调整,最后重新修订为《走进网络看变化》。运用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数的运算、统计)、数学思想方法(类比、综合、分析)以表格、对比数据等多种方式呈现出祖国近期的巨大变化。学生在汇报中有的选用不同的统计形式,有的用数据的前后对比,有的以列表的方式,把他们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考发现的问题给大家呈现出来。这样的改变,学生们就要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在数学的知识、数学的方法中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

  2合作共识的原则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们将研究组成员进行了分工安排,比如在《美化校园》活动中,负责研究场地的学生,绝不是说他只要找到可以研究的场地后其他的事就什么也不用做了。而是要负责到底。另外,大家都在研究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你同意不同意?为什么?自己的观点又是什么?都要有参与的意见。也就是说,分工只是你主要负责并由个人来完成的任务,而合作应当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不能只是为研究而研究,我们的研究应当具有它高远的研究价值。在“随时监控”、“合作共识”的原则下,我们的实践要让学生达到以下目的:

  1认识社会的目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实现着我们个人的生活目标和理想。因此,通过每一件小事、每一个活动点点滴滴地去认识社会,也就是使学生逐渐成熟、真正成长起来的累积过程。比如:学生在《小管家》的研究中,了解到作为社会最小的构成单位的“家庭“想要立足社会、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初步在学生头脑中打下生存意识的烙印。

  2认识数学的目的

  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学生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自然就会认识到数学有多么重要。在任何一个数学小课题或部分非数学小课题的研究中,研究的手段和结论的得出都需要数学知识做支撑。因此,参与了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学生不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强,而且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也照没参加过小课题研究的学生要积极。3认识自我的目的

  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中为了让老师表扬和为了让家长高兴的竟占到65%,为自己长大后当科学家的占22%,其他占13%。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自己的成长目标不明确。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是因为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只是处在被动状态。而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大大改观了。学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知道了我擅长做什么,哪方面知识是我急需掌握的,他们开始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达到了认识自我的目的。

  (五)汇报与交流

  在交流和汇报阶段,第一要做到有选择的汇报。因为学生在课题研究阶段,通过调查、访问、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的资料数目一定是相当可观的。汇报时要以小组的形式,向全班交流研究成果,并且有侧重的介绍,不能面面俱到。第二要重视交流和汇报实验研究的过程。首先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内容可能已经是前人研究过的,也可能是具有相当科技含量的而学生暂时还无法达到此高度的。既然是这样,那么此类课题是不是就不要研究了呢?不是的。因为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是为达到体验科研过程,了解科研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而开展的。即便学生的研究成果不具有典型性,甚至根本未果都不是重要的。因此,交流时的重点是学生采取什么方法展开研究的,在研究中感悟到了什么,抑或是遇到的困惑,目前还有那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要说明的是,所有的小课题研究并不是在课上交流后就完全可以告以段落的。有些课题也许还有其他未被发现的研究价值,学生在课下仍可以继续研究。比如学生在进行《走进网络看变化》这一研究时,学生查阅到的资料中有这样一条:我国羊绒的产量为:列世界第一。可是学生在调查到这一数据后,引发了新的思考:羊绒产量与环境保护存在怎样的关系?从这一数据中还有什么值得研究的课题?从而又引发了新的有价值的问题留待继续研究。这样将研究的行为始终贯穿在学生课上、课下的每一个时段,使小课题研究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研究氛围在学生中间弥漫。

  三、新的问题与思考

  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首先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增强了,尤其是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能力。从学生一篇篇数学日记中,从学生实践活动后的数学小报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学生在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更为可贵的时,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加以记录和反思。其次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以提升,

  但在欣喜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新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静下心来、停下脚步、认真思考。

  (一)问题的局限性

  在我们研究的课题中,大多数是教材知识的延伸问题,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而对不经常涉及的,也对生活有价值的个别问题(如:各行业的应用数学)研究较少。

  (二)研究的表面化

  在小课题研究中,由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限制,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初浅,研究方法的单一,造成了部分课题的研究没有继续深入下去。

  (三)评价的不及时

  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大多在课下进行,有时指导教师能伴随整个研究过程。但也会出现学生的研究时间与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冲突,就出现了指导、评价不及时的情况,二次返工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们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深深领悟到: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是问题的发现者,深入研究的实践者,他们不仅是小课题研究实施的主体,更是思维的主体。因此说,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便是无限能量生成的过程,研究给我们带来惊喜的改变,使我们不得不由衷地继续下去。

小课题研究方案2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全市各普通高中:为深入开展温州市“三小”的活动,激发高中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经研究,决定开展20xx年温州市高中学生数学小课题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全市在校高中学生。每个课题成员可由1至3位学生组成,必须为就读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并由该校的一位指导老师带领。

  二、选题要求

  小课题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教材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的见解,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2.数学在各领域的应用。

  (1)工程应用:包括计算机、互联网、通讯、信息及数码科技等。(2)商业应用:包括经济、金融、物流、管理、决策、运筹学、交通运输等。(3)科学应用:包括医药、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及健康问题。(4)创新设计:包括图形设计、游戏等。

  三、评选流程

  1、上交方案:20xx年10月15日前提交高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见附件1),各县(市、区)教研室和各市局直属高中填写温州市高中数学小课题评比推荐清单(见附件2),一并发至。

  2、上交报告:20xx年12月31日前提交课题报告(封面见附件3,正文第一页为研究方案),格式不做限制。各县(市、区)教研室和各市局直属高中按清单顺序发送电子稿,书面材料(须学校盖章)一式5份送至市教研院405室。3、初评:市教研院将聘请大学1名,中学4名组成专家评审团对课题报告进行初审,根据初评成绩公布参加复评名单。

  4、现场答辩:复评将在20xx年1月份采取答辩会的形式现场亮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发给获奖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荣誉证书。获奖成绩作为温州市第二届小数学家评选条件之一。

  二○xx年九月十三日

小课题研究方案3

  研究目的

  通过对课题的实验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探索色彩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以达到提升自我教学经验,推升科研能力,推动课改深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研究计划

  立足课堂教学,以“三制”、“三课”为基础,结合学校教师培训和科研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工作,分五个步骤。

  1、选题(20xx年3月)

  美术就象生活中的阳光和水一样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色彩更是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色彩,新教材把手绘线条和色彩搭配作为造型的基础。为此,结合“三制”、“三课”以及开放课教学,把立足点放在对色彩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上,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中找原因美术学科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否解决这些疑问,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美术色彩感受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

  2、学习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围绕色彩感受能力展开学习,拓宽思路,深化对课题的认识,确定问题研究的理念。

  3、小课题设计阶段(20xx年4月)

  如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重点研究:①色彩感受课教学的问题设计。②色彩课教学的亲历和反思。③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④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⑤探究过程的实效性、目的性、新颖性。

  4、小课题实验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行动研究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自身发展,立足于质量提升。对自己确立的小课题进行设想和设计,寻求、证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积累成果资料。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阶段的总结,注意反映教学的真实问题,注重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注重解决教学问题,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

  5、反思结题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经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小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在课堂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中深入研究并不断积累过程燃料。主要包括学习研究笔记、课堂教学实录、学生活动实录、阶段总结、反思等。

  2、依据教研活动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3、积极参加学校及县级校本小课题研究成果评展活动。

小课题研究方案4

  《初中生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研究》是由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伏荣超同志主持的徐州市教育科研攻关项目。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课题成果的质量,特别制定本计划。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试图从复杂性思维方式的视角对教育理论研究进行一番整体反思,包括本体论层面、认识论层面以及方法论层面等。以新课程和实施为主要切入点,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为重点,提出有效解决初中阶段学生动荡分化的对策,探索操作性较强的有助于预防学习困难生出现的干预模式。同时,努力使研究性学习与初中阶段学习困难生研究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学习困难生研究领域。通过本研究,促使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更加关注教育生活世界,将研究基点更加倾向于教育生活世界的复杂性、本土性、实践性;通过本研究,增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自主性、开放性等适应复杂性研究的一些特征;通过本研究,加强教育理论研究者在方法论上的综合性,改变传统的单一方法论的局面。

  实践意义:

  1.对邳州市初中分化现状及成因等进行抽样调查,为开展初中阶段学习困难生问题研究奠定基础;

  2.研究初中阶段学业分化的特点和规律,并以此为主要切入点,探索在新的形势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同时,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和造就一些热心于学习困难生研究的科研教师,使初中生分化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学习困难生得到及时帮助,获得健康的发展。

  3.通过此项研究为徐州市及其他地区提供实践操作层面的借鉴与参考。

  二、本研究的子课题设计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实力,我们准备将总课题分解为如下子课题:

  1.城市农村初中生分化和辍学成因的调查

  2.初中生分化和辍学原因的资料分析研究

  3.小学初中教与学的衔接问题研究

  4.初中生成绩分化和辍学的.对策研究

  初中成绩分化和辍学的对策研究是总课题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又将将其作如下分解:

  (1)初中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研究

  (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研究

  (3)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研究

  (4)初中生控流止辍策略研究

  (5)初中生学业评价研究

  三、研究的过程设计

  1.前期准备阶段(20xx.6—20xx.9)

  (1)通过调查研究,初步了解初中生学业、学业分化及辍学现状;

  通过文献研究,学习中外关于初中生学业分化的相关理论,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总课题研究方案,上报实验研究方案。

  (2)成立总课题、子课题攻关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实验小组,以指定和公开招标相结合的。办法,建立核心型、紧密型、松散型课题研究组织;

  公开课题主持人和实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出组织、管理、实验的具体任务;完成各子课题研究方案。

  2.具体实验研究阶段(20xx.9—20xx.2)

  第一阶段(20xx.9—20xx.11)健全实验组织、学生摸底分类阶段

  (1)公开招标子课题,确定子课题的组成人员

  (2)各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小组

  (3)语、数、外等科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4)实验学校对学生的语、数、外等科的月考和期中考试成绩进行摸底。

  (5)各校对摸底情况进行分析、划分学生层次群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中等程度的学生各占百分之几)

  (6)各实验学校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xx.9—20xx.2)初中生成绩分化现状调查阶段

  (1)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表

  (2)进行问卷调查,作量的分析

  (3)进行个案访谈,作质的分析

  (4)对调查内容进行整合并作统计分析

  (5)撰写“初中生成绩分化的现状及成因”的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20xx.9—20xx.2)初中生学业分化的对策研究

  (1)(20xx.9—20xx.2)对策的初期研究a.各子课题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b.各子课题进入初期的实验研究

  c.各子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d.总课题组召集会议,听取各子课题组反馈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明确下一步的研究任务。

  (2)(20xx.2—20xx.8)对策的中期研究

  a.子课题在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实践研究b.搜集并甄别研究过程中的资料

  (3)(20xx.8—20xx.2)对策的后期研究

  a.各子课题对在实验研究中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b.形成子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

  c.各子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d.总课题组召集会议,听取各子课题组反馈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明确下一步的研究任务。

  第四阶段(20xx.2—20xx.7)实验研究的总结阶段

  (1)各学科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终端测试评价

  (2)各子课题组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3)总课题组写出总体实验研究报告

  (4)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5)表彰先进学校和个人

  (6)鉴定、结题、准备面上推广

  四、预期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论文

  2.《新课改中初中生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研究》专著一本

  3.建立城区、农村降低初中生分化的两所示范学校

  4.建立完善的网络资源,通过网络的专家系统,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和指导。

  附: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研究具体工作安排

  1、20xx年9月:

  ①召开第一次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确定子课研究主持人、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对子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招标。

  ②撰制子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③做好课题开题的准备工作。

  2、20xx年10月

  ①写出总课题及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②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研究要点进行分解,确定本学期每个月的研究要点。

  ③召开课题开题会,届时邀请有关专家作课题研究工作指导。

  ④课题组例会,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工作任务,强调研究要点,并要求定期拿出研究成果。

  3、20xx年11月

  ①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建立课题研究专题档案。

  ②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全面开始课题研究,具体研究方式可采用案例研究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注意积累原始资料。

  ③实施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④对实验校学生基础状况调查摸底。

  4、20xx年12月

  ①对全体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教育理论培训。

  ②各子课题小组研究札记、教学案例,图像及文本资料进行汇总,分类整理、归档。

  ③子课题组撰写阶段研究总结。

  5、20xx年1月

  ①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向主课题组上报有关材料,包括典型案例、教学实录、音像资料、学生作品、阶段研究报告等。

  ②召开课题人员会议,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

  ③主课题研究人员,根据上报来的资料及相关文献写出阶段研究报告。

小课题研究方案5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对幼儿的培养存在“重知识、轻情感技能”的现象,这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不容忽视。为还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我们将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途径与策略,探索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师介入指导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区域活动(area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正流行“开放教育”,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区域活动”在英文中有多种名称,例如,游戏区(Phayingarea)、学习区(leamingarea)或兴趣小组等。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从刘焱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是具有幼儿特点的,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多元化的活动材料、情境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

  有效性:是指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这里是指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组织方式的有效性、实施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等。

  区域活动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有效区域活动环境,投放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差异性的有效区域活动材料,并给予幼儿有效的启发式指导,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幼儿探究、交往、动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由于班额过大、空间范围小,开展活动区活动存在拥挤、凌乱的情况。

  (2)活动区设置缺乏科学性。

  (3)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缺乏适宜性、动态性和层次性。

  (4)教师的指导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活动区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有很大启发。

  (三)以加德纳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强调人有多种智能,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智能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呈强势智能,有些呈弱势智能。这就表现为不同的个体在一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拥有优势,相反,在另一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显现相对的弱势,因此教育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强势智能。活动区活动的宗旨就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既能让幼儿充分满足自己兴趣、展示强项,又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其它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新《纲要》为指导,继续学习新课程精神。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时使用此方法。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以取得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六、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

  3、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1)区域墙饰创设及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指导策略;

  (3)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评价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区域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七、课题研究对象:

  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小、中、大班。

  八、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

  (1)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明确个人分工。

  (3)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6月)

  (1)对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2)召开教师会议让全体教师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专题讲座,以理论引领实践。

  (4)骨干教师区域活动观摩研讨,及时反思、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5)撰写阶段性总结及论文,完成各课题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7月--xx年9月)

  (1)区域现场展示活动。

  (2)论文的撰写及汇编。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组织专家鉴定。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科研人员能力保障:

  (1)课题组主持人欧燕钦和蔡榕芳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水平,欧燕钦是市骨干教师,蔡榕芳是县级优秀青年教师、并在20xx年参加“福建省第六期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她们撰写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

  (2)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本中心幼儿园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人,县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她们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的论文曾有多人次获得县级一、二等奖,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

  2、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统一认识,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准备充分。

  组长:欧燕钦蔡榕芳

  组员:陈惠钦吴晋梅林丽香陈静静陈美燕郑贞

  3、时间保障: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阶段经验;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实验成果,部署课题研究,巩固和推广研究成果;幼儿每周区域活动时间充足,教学与科研同步进行。

  4、经费保障:

  学校核拨专用款项用于该课题的研究、实施。

  十、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调查与分析。

  2、区域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论文汇编。

  3、各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区域活动现场展示。

小课题研究方案6

  课题名称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体育教学小课题研究》任教学科体育课题的界定(对课题的解释、说明,对关键词内涵和外延的界定)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等于99%的汗水+1%的天才”。的确,在论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小学生,很多方面都处于刚形成或初步发展的时期,开发他们身上蕴藏的非智力因素,使之转化为其学习生活的动力,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课题最新研究现状(理论、实践两方面)

  1、体育几乎行同虚设,让学生觉得体育可有可无。

  2、学校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体育教学。

  3、体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欠缺,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4、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体育器材缺乏等。

  开展本研究的依据,目的、意义或价值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造就优秀的人才。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还应进行其它各方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其中,体育教学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重要环节之一,而我个人认为一所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校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课题研究计划采取的措施(这部分为重点,详细说明计划采取的措施,如:研究的范围,切入的角度,操作的过程,记录的方式,等等。课题组如果有该课题的前期研究,也应加以说明)体育教学的研究步骤:

  1、开始准备阶段:建立课题组,探讨论证形成实施方案,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2、实验研究阶段:

  (1)在体育课堂中激活学生身心,引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不同的、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进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体育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体育课堂。

  (2)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的尝试。

  (3)及时指导,落实体育教学过程的各环节。

  3、结题评价阶段: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和成果鉴定;成果推广转化。

  (1)写出研究报告;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的展示

  (2)写出系统的教科研论文;

  (3)总结一套完整的体育课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和取得的成果(即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什么方式加以表达,如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件等)要让学生能大面积“动”起来,要让他们觉得体育既是一种乐趣,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样,学生乐于学,教师也就有劲教。通过研究学习,形成一套体育课上课模式。保障措施(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那些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1、学习研讨制度。要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2、通报例会制度。要及时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3、专题调研制度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专题调研(原则上每学期一次),通过听汇报、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我校有良好的教科研环境和与时俱进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在研究经费中将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小课题研究方案7

  一、课题提出的源由

  人类进入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世纪。激烈的人才、知识、科技竞争必不可缺少。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必定要有一种最快捷的传递方式,那就是口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交流合作,影响办事的效率和效果。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重视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实际应用价值: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基本特点就是说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这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以“说”为主,而“说”就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切实打好基础。

  2、适应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发展目标来设立和确定的',要激发学生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低年级学生在愉快趣味教学中识字,实现识字生活化,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

  3、适应我校现代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师们反映我校的中高年级的学生说话习作水平较低,根本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在低年级时未加强说话能力的培养造成这一现状。为了改变现状,就需要从源头抓起,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1、我校低年级教师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校的领导,多年来倡导科研兴校,十分重视科研情况,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同时对科研工作给予很大的支持与帮助,提供很多便利条件。因此,学校里有浓厚的研究氛围,教师自觉地向研究型教师靠拢。

  2、我校教学设施先进、完备,具有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图书资源,有利于资料的查阅。

  3、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一至三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强。有的缺乏表达的欲望;有的表达不够完整或欠具体。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说完整话、说连贯话的习惯,提高学生日常会话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的实施,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低年级学生在愉快趣味教学中识字,实现识字生活化,扩大识字量。

  五、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至三年级学生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将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法:对近几年出版的有关如何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文献资料进行大量收集。在对这些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本课题所借鉴。

  2、教育实践法即采用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构建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实践

小课题研究方案8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数学思维与方法的载体,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现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建立各种数学概念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数学的概念教学应该是教学命脉之一,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数学概念,思考其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措施。在我区教师专业素养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中,初赛与复赛确定的课题《相交线》《变量与函数》都是概念课,从比赛中看有接近一半的选手在概念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只简单地给出定义,尤其不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只重视概念在解题中的应用,这也是我们选择概念课教学来研究的目的之一、此项研究也是我们学科十二五哈市科研课题《新授课研究》的子课题。那么如何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概念课教学?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悟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将做为我们学科本年度研究的小课题。

  二、研究的策略及过程设计

  1、吃透概念的结构,研究揭示概念教学的主要过程。

  教研员与名师工作室的八名成员,做为课题的先行组织者,利用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团队,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形成概念教学的主要框架。本学期每位名师利用此框架进行教学实践一次,深度体会感悟。

  2、学科开展专项教研活动,从理论层面到实践操作,进行系列研究,检验并完善形成的教学框架,学科教师经历研究的过程,体会教学中应让学生如何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悟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

  计划本年度两个学期,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项研究。本学期11月12日利用教研活动,进行概念教学实践研究。形式:名师工作室教师同课异构。

  3、分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在此领悟其内涵,形成比较完备的概念教学基本框架。

  4、区域联合体活动研究,区域联合集体备课,确定概念课教学内容,可在区域联合体活动中通过同课异构加以论证。

  11月26日区域联合体活动,名师参与指导的青年教师同课异构。

  三、研究方法

  采取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人员确定

  1、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

  2、六、八学年全体教师

  五、成果的预期

  1、形成比较完备的概念教学基本框架。

  2、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达到学科教师会备概念课,会上概念课,会评概念课。

小课题研究方案9

  研究目的

  通过对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通过学生的参与,使版画文化得到传承和交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相信课题研究的开展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研究计划

  1、选题(20xx年2月3月)

  版画作为绘画的一个种类,最早源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版画线条清晰,肌理性强,色调明快,黑白对比强烈。尤其是儿童画教育教学比较强的.日本,把其作为小学美术的必修课。而吹塑纸版画,因其纸质绵软,形象要求概括、简洁,但却不能制作精细的内容,但这一缺憾

  也便于儿童掌握,是当前美术教学、创作活动开展的有利形势。

  2、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20xx年4月5月)

  徐州睢宁鱼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唯一的“儿童画之乡”,睢宁儿童画迅速推向世界70多个国家、地区,以成为徐州睢宁的一项特色产业文化,而它的主要特色是“墨彩”的形式,如果将吹塑纸版画运用到儿童画创作,加之合理的研究方法(美术课堂教学,课外兴趣教学,案例分析,调查研究,论文总结等),融入徐州的汉文化,汉画像石,进行临摹、写生,再创作等,一定能够更深层的创作出别具风味的艺术佳品。

  3、课题设计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6月20xx年3月)

  A、准备阶段(20xx年6月9月)读书学习计划

  收集资料并学习做随笔《蒙台梭利的教育》《徐州乡土美术教学研究》《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儿童版画》

  B、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如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

  ①教育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

  ②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等写生活动。

  ③徐州两汉文化的研究、资料的搜选、确定。

  ④研究活动小结。

  在自己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积累成果资料。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阶段性的总结,更要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让学生感兴趣,让孩子到生活中汲取灵感并运用到吹塑纸版画的创作中。

  C、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①整理资料。

  ②撰写评价案例。

  ③展示优秀论文、活动资料、作品展板、研究成果等。

  ④完成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方案10

  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提高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实施计划如下:

  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建立以校长齐兴华为组长,副校长齐云飞、谢学平为副组长,教学干事李双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明确职责

  校长抓全盘,副校长负责课题的协调督促与过程指导,教导处负责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与检查,落实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研组负责课题的申报、评选、管理等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内具体的研究实施和审核、研究及指导,教师完成小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总等工作。

  (三)制度保障

  教师严格按照《小课题研究程序》开展工作,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情况纳入优秀教研组条件评选中。

  二、课题研究程序

  (一)拟定课题。学期初,教师收集、整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筛选,确定要研究的`内容。学校根据教师研究的不同内容而确定本学期的研究类别,由中心教研组负责人进行总体研究。(所选课题应是在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开展研究;所选课题一般应是所任学科或所教班级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个问题、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某一个专题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

  (二)立项申报。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主要成员,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各教研组成员参考中心教研组提供的课题,结合工作实际自定小课题,组长汇总报至中心教研组分管年级及学科负责人处(语文组:齐云飞;数学组:谢学平;英语组:李双云;科学组:齐兴华。)

  (三)审核督查。学校制定研究管理办法和程序。教师小课题“方案”交至学校后,副校长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定期检查完成进度。中心教研组组织力量进行校级课题立项管理。

  (四)过程监管。项目负责人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组织小课题承担教师认真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及时进行阶段小结,了解学校小课题研究的进程,发现研究进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指导,为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提供服务。中心教研组负责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研讨,培训学习,对各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引领向纵深发展。

  (五)资料收集。课题活动参与者每周参加集体教研时汇报活动进展情况(教研组长做好记录),学期末学校收集研究成果,成果显著的优先推荐论文、心得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评选。

  三、结题鉴定

  每学年结束前,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小课题结题鉴定。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结题程序为:

  (1)结题准备:提前一个月向中心教研组提出结题申请;

  (2)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导处;

  (4)学校组织有关中心教研组成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四、成果运用

  学校完成小课题研究汇总表。集中将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采取讲课、评课、研究成果总结报告等现场汇报与材料展出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推广成果,在教学中广泛应用,达到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小课题研究方案11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说错、改错、悟错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给予学生独立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间,而不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

  现象分析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习比较浮躁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只满足于知道自己这道题错了,而不去深究错在哪里,甚至错了就错了,对了就对了,不去理会,更不用谈对错题的认识了。有时,即使马上重新做一遍原来的题目,可能还是拿不到满分。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把错题重做,而不去分析错因和预防再次出现错误的方法,不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忽略了步骤和过程。还有的'学生自己作对就行,从不关注他人发生的错误。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改错习惯,而是被动地遵循老师的旨意让改就改,不让改就不改。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急待解决的问题有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修正自己的错误,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反思自己的错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说错、改错、悟错这一课题。(研究什么)我研究本课题针对的对象是我所教学的两个教学班级的全体学生,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结合。价值分析我研究本课题的价值在于促使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分析错误,解决错误的能力,让错变得非常清晰可见,有序系统;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对部分学生的认知障碍和缺陷进行矫治;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目的。

  问题成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1、学生学习习惯散漫懒惰,不愿意去主动改错。

  2、学习方法不当,不知道如何改错。

  3、学习只追求量,不追求质,不能错一反三。

  二、研究的内容

  1、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说错、改错、悟错的策略和方法。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说错、改错、悟错的课堂教学思路。

  3、通过实践研究,寻求有效的评价学生说错、改错、悟错过程的方法。

  4、通过实践,收集整理学生说错、改错、悟错的案例四、研究的方法与策略调查法:

  即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及家长个别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心态,作为研究的依据。通过查阅、研究、分析相关资料了解最新初中数学教学科研动态与成果。

  个案法:把每个学生自己对个体所发生的错题的整理和分析,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并给以客观的评价。行动研究法:让学生准备改错本或改错卡,寻求合理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和他人的错误并加以分析,在小组学习中实现自改和互改。五、研究的过程

  1、确立课题,制定方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设计调查问卷为研究准备第一手材料。(20xx。3)

  2、实施研究(20xx。4 20xx。7)

  3、整理资料,形成课题报告及论文(20xx。7)

  4、预期效果及成果形式1、预期使学生养成说错、改错、悟错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能力。

  5、成果:小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小课题研究方案12

  一、研究背景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完美个性的发展。

  二、研究条件:

  1、课题来源于教学实际,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要求相一致,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课题的预见性效果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

  2、课题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基本达本科学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丰富,研究能力强,所写论文多次获奖,多位成员开设过市级、片级研究课、观摩课,并获得一致好评,教学质量名列前茅。

  3、课题组成员平时教研气氛浓,有集体备课的良好习惯,经常互相听课帮助指正缺点,坚持写教后札记,教学水平进步较快。

  4、课题组人员对本课题的认识统一,决心大,积极性高。

  三、研究意义:

  1、长期以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也是停留在表面,只是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都是教师意志的“复制”,这样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了压制,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如今,正直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新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自主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

  (1)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2)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

  (3)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4)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培育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塑造完美个性的重要条件。

  四、研究内容

  (1)定义:自主参与数学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己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2)模式研究:教师、学生、数学信息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具体表现为:

  ①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师生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②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③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倡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研究方法:

  ①、自然实验法:所开设的实验班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同时暗设对比班进行平行班对比实验。

  ②、文献法: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先进教育理论,并及时总结。

小课题研究方案13

  一、内容分析: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如:23.76-(13.76-3.58)=23.76-13.76-3.58=6.42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反之同理。又如:1.25×(80+4)=1.25×80+4=100+4=104错误原因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再如:624÷6=14、780÷3=26归结为学生对以下概念不够清晰: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能一位不够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里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2、运算不认真

  如:数字抄错:1.35÷15在列竖式的时候写出13.5÷15,还有的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3、思维迁移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消极的作用则干扰学生学习新知识,如:7.68-2.75+1.25=7.68-4=2.68错误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扰,而导致错导。又如:4.9+0.1-4.9+0.1=5-5=0错误原因是学生把凑整作为思孝的唯一方法,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再如:10.6-0.6×(0.72+1.28)=10×2=20错误原因是学生一眼就看出10.6-0.6、0.72+1.28均可以凑成整数,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4、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错误重要原因。首先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和正确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就不能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三、研修方式:

  1、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多读教育书籍,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写好教学论文,上好示范课,在小课题实验研究中担任主角,并在研究中做好反思日志。

  2、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平台和教学课件,结合实际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尝试教学法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定期做相应的总结。

  3、加强教科研信息交流。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以得于掌握信息、借鉴运用先进的理念。同时还要反悔教学设计、教学随笔及小课题研究成果和困惑写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利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的计算的准确性才有保障。

  2、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如果形成了熟练的口算技能,就能有效地提高正确运算的速度。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提高正确计算速度,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加强品牌能力训练。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济的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必须百分之百地正确、熟练地口算。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并计算,才能得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与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3、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审题的习惯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5、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在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时,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6、精心设计与安排好练习。

  要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安排好练习。首先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练习不应仅限于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的认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要重视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因素,把计算练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教材中的重点是学生思维的转折点,也是练习的重点。其次练习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要了解课本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并分类。在练习课中,有复习练习课,有巩固练习课,有新授练习课等等。此外,练习的序列要按照知识的序列来设计。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

  五、预期研究结果:

  尽量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平时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并且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快速计算。

小课题研究方案14

  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师教育教学一线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要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课题名称

  培养学生数学推理、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数学学习素养

  二、课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方面,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用类比、归纳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建立空间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形成严密抽象的.推理形式。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制定计划要求。(2)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1)实施具体方案。(2)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合作交流和,口语表达方面的变化。(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过程

  首先,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谈话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主要总结出四大成因:

  一是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而被同学或老师笑话。

  二是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闭自我。

  三是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四是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

  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加大了实验几何的内容。因为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降低了几何学逻辑严谨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数学活动中获益;而且通过活动掌握空间性质,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类比,以及创造力等,这些明显的长处日益受到重视。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小课题研究方案15

  时间:20xx.8

  立项号

  20xxXKT-SX006

  课题名称

  《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运用研究》

  负责人

  张帅旗

  所在单位

  临潼区任留街道办任留小学

  研究背景: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学生在给出结果,老师在总结时用抽象的文字叙述后,学生因为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有些问题感到解释不清、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陷入了“冷场”的窘境。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学生缺乏灵活、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研究意义:

  首先,几何直观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式,在科学发现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于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灵感往往来自于几何直观。

  其次,几何直观是认识论问题,是认识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最后,几何直观是揭示现代数学本质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助几何直观,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思维很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空间形式,使学生体验数学创造性工作历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学习中渗透进行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拐杖”,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这也有助于更好地衔接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为孩子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们选择了《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运用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几何直观:(开题报告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小学低段的孩子们思维水平止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抽象思维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问题的本质,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开启智慧的钥匙,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直观洞察能力和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学会数学的一种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

  题研究的步骤分三个阶段:

  1、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教学中尝试对演示、操作、画图等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对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夯实学生图形领域内容基本功,发展学生图形猜想意识等的研究,探索发展学生直观洞察力的有效方法。

  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引导学生用图形解释、理解、分析、记忆数学知识或现象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发展学生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能力的方法。

  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习,并对研究情况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并撰写相关案例、论文。根据预设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申请成果鉴定。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调查报告。对小学低段学生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课题研究的学生基础。

  2、阶段性研究小结。对每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并对下阶段研究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调整,以通过不断的反思、调整,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论文。通过对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个案的收集和分析,反思实践中学生发展情况,积累鲜活的案例,形成案例分析;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几何直观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运用,形成论文。

  4、结题报告。

  综述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在一年的研究过程和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发展的状况,提炼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研究成果的价值。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小课题研究方案】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方案08-30

【精品】课题研究方案四篇06-09

课题研究方案汇总四篇06-27

【精华】课题研究方案4篇06-27

关于课题研究方案三篇06-10

课题研究方案集锦八篇06-12

【精品】课题研究方案3篇06-12

课题研究方案合集八篇06-12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3-09

小课题培训心得体会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