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
更新时间:2023-11-21 10:04:49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1
一、学习方式
本节课以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把握每次实践练习的机会,充分熟悉,熟练.理解搜索的要领,达到活学活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从教材地位上分析,本课在此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介绍搜索引擎的两种使用方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网络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网络使用技巧,提高上网效率.教材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学生能够自的,自觉的使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从本课教学要求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并且学会比较,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高其信息素养.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性分析,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从学生特点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精神不易长时间集中,需要教师始终掌握学生思维动向,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学习情绪,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
鉴于以上考虑,对本课的讲授选用任务驱动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模式上使用探索研究式教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分组式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让其在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热情以达到尽可能高的课堂效率.
四、教学媒体和工具
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
屏幕录像软件
搜索骑兵软件
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
五、学习起点能力
前几节课使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网络知识,基本能够使网络为自己进行较为简单的服务.但面对略高级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相关技巧.通过日常观察和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能正确有效地应用网络,没有养成较好的上网习惯的现象.这些问题通过本课都
将一一进行解决或改善.
六、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自觉锻炼,动手动脑,勇于实践.正确认识网络的便利和信息化社会对于网络服务的使用要求.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及实践,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信息.并引导学生在搜索中建立分类查找的思想,掌握对关键词的提炼技巧和要领,提高上网效率,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与优势,令其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种搜索方式:相关专题搜索(即分类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每种方式的形式,特点,使用技巧是学生应该重点把握的.尤其是关键词搜索,使用熟练后将非常方便.而且此方法目前在网络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难点:(1)分类搜索对学生分类能力的考察和要求.在学生没有正确把握搜索对象的归属分类的情况下,很难顺利使地用
其完成搜索任务.这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日常生活知识和经验.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类概念,培养其分类能力.
(2)关键词高级检索方式(使用”空格”,”+”或”&”连接多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关键词搜索的核心在于关键词的提炼.要提高搜索效率,做到”用最少的关键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这样三最的标准对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也不是一堂课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例练习要注意尽可能引导学生努力掌握提炼关键字的技巧,自觉培养提炼能力.
八、教学过程
略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2
为强化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根据“习区20xx—20xx学年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决定举行20xx-20xx习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一、活动报名:
凡年龄三十五周岁以下,教龄一年以上未参加过区级达标活动的信息技术教师,或虽参加了上一轮次活动但未达标的教师,均应参加本轮次的达标活动;在上一轮次活动中已达标但未取得市级评优资格的教师和虽已取得市级评优资格但成绩不理想的教师可自愿参加本轮次活动。
二、达标内容:
(一)调研听课:本次达标活动将结合每年一次的信息技术下校调研听课活动,到报名教师所在学校听课调研。
(二)笔试。笔试为闭卷考试,内容均为学科教育教学知识,包括x教育局核心工作的学科具体化实施、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设计等。主要内容如下:
1、对本区教学核心工作(如:课标解读、课程纲要、目标设置、有效教学、作业建设、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等)的学科具体化实施方法、策略的考查。
2、对学科教学的价值取向和特有思想方法及学科能力要求的考查。
3、对学科不同阶段的衔接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知识体系等)的考查。
4、对学科知识框架的把握和理解,对课程标准、教材以及相关知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的考查。
5、对教材中重难点知识、重难点实验、重难点问题的准确把握和理解的考查。
6、对学科评价方式(如:命题)的方向、思路的理解和把握的考查。
7、对学科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的考查。
8、教学设计的方法、原则和实际能力。教学设计部分占50分,以任教学段教材中的某一课、某一章节、某一课时或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素材,考查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几项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符合课标要求、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三维目标要自然融合;能围绕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并体现对教材和课标的准确理解,重点、难点、关键点把握准确,学科知识严谨科学,能联系生产、生活和学生实际并整合相关课程资源;有清晰的教学思路、规范的教学程序和合理的`课堂结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有序递进,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各环节教学策略设计合理(准备活动、信息呈现、学生参与、效果检测、反馈矫正),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调节教学思想;能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变、富有创新的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体现教学思路和主干内容,文通辞达、结构美观、字迹工整;作业设计应紧扣教学内容、难度层次递进,符合减负增效要求。
(三)教学基本功考核。学科教学基本功的考核内容包括说课(50分)、教学技能(50分)。分值为100分,根据考核成绩确定等次,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具体要求及考核办法因学科而异,由区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安排实施。
(四)、结果评定及奖惩。笔试成绩不合格的教师,不再参加基本功考核。基本功考核成绩为合格以上的教师,确定为区级达标教师;根据基本功考核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由高到低确定区级优质课一、二等奖;获区级优质课一等奖者取得参加市级评优的资格。未达标的教师和已达标但未取得参加市级评优资格的教师,可申请参加下一轮次的达标活动。
三、具体安排
1、20xx年12月4日前,各单位上报课堂达标教师名单。
2、20xx年2月,调研听课3、20xx年3月中下旬,达标教师进行笔试。
4、20xx年4月至5月,组织达标教师基本功考核。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3
一、教学内容分析
(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具、次、丢”等生字,会写“文、次、找”等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各种文具的用途,懂得爱护学习用品。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学习用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文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它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随文识字(具):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下列哪些物品是文具?用“√”标出来。
橡皮铅笔水杯日历书包尺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小老师”领读生字。教师指导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巩固生字学习。
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画上“○”。
具(jǜjù)新(xīnxīng)
仔(zǐzhǐ)所(sǔosuǒ)
三、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读顺。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读生字。
4.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妈妈的`话出现在第几自然段。
四、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质疑思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也会像小贝贝那样经常丢东西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3.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
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用“——”画出表现贝贝经常丢东西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观察图片,训练想象,培养习惯
1.出示文具卡通图片,假如你就是文具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先自己想,再做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表达。你的铅笔盒里都有哪些文具?
二、联系实际,结合课文,自我教育
1.出示课文中妈妈的话。指名学生朗读。
2.听了妈妈的话,贝贝是怎样做的?她做得对吗?(学生自由回答)
(1)说说你们的妈妈有说过这样的话吗。
(2)你有没有认真听妈妈的话呢?
3.联系实际,自我教育。
(1)翻翻自己的小书包,说说里面有哪些小伙伴。
(2)说说你的小伙伴们都好吗?它们有家吗?它们的家干净整洁吗?
(3)学生自由回答,推选说得最好的学生作总结。
文具的家是?()
A.书包B.文具盒C.贝贝的家
4.妈妈告诉贝贝要怎样做,文具才不会丢?
三、学习会写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1.复习“文具”,并用文具说一句话。
2.拿出识字卡片,独立分析: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同桌检查汇报,再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4.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师指导。
5.生字找朋友。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6.描红抄写。教师巡视。
比一比,组词语。
欠()次()力()办()上()让()平()伞()
四、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同学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收拾好它们。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鼓励其他同学。
描一描,写一写。
找包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4.随文识字(具):你有课件展示,便于分析。形象、直什么办法记住它?
下列哪些物品是文具?
用“√”标出来。
橡皮铅笔水杯日历
书包尺子
观。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小老师”领读生字。教师指导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巩固生字学习。
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
音,画上“○”。
具(jǜjù)新(xīnxīng)
仔(zǐzhǐ所(sǔosuǒ)
Ppt展示节约时间,便于校对。观察图片,训练想象,培养习惯Ppt展示图声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字书写动画展示形象直观,记忆较深。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用品出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乐,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4、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还较简单,如能再花时间做成课件、动画效果会更好。由于课时的限制,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发挥不够,还需改进。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教学板书]
文具的家
铅笔橡皮
转笔刀文具盒仔细疼爱
平平安安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4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的工作已经开始了。为了进一步做好本学期工作,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的教学以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南,本着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目标。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二、三年级及六年八班共十二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二、三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很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由原来的一无所知过渡到了初步领会和掌握,为今年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由于本校学生特殊性,所任班级学生掌握情况不一。像六年八班就是新成立的班级,班级学生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对信息技术课还感到很陌生。因此,本学期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段教学。
三、学习目标
1、总目标:
面向小学教材,分析:电脑的认识、电脑系统的初步了解、鼠标的使用、windows画图软件的认识;继续熟练鼠标的操作、windows画图软件的各种工具的应用、用windows画图软件画一副完整的画;文字的输入、输入法的教学、给予学生题目写一段话。继续熟悉文字的输入,加快输入度,了解和认识word软件,初步掌握word的基础操作。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2、分段目标:
二年级学生:重点熟练鼠标的操作、windows画图软件和各种工具的应用。
三年级学生:重点巩固文字的'输入、训练学生文字输入的速度及word的初步认识。
六年八班学生:电脑的认识,电脑系统的了解、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及word的认识。
四、个人方面
1、通过自学、与高手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在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
2、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喝下及有关的实践操作。做到每课必备,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好教案。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五、其他工作任务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除了保证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外,协调领导与其他老师,共同完成好各项临时性的任务。如电子档案、学生学籍、教学信息、考试培训、教学资源的管理、网站的维护与管理、电脑检修等一切可能的任务。保证优质、高效完成。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5
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⑴了解电子表格软件EXCEL97的功能和特点。
⑵熟练掌握建立和管理(包括打印)不太复杂的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⑶掌握EXCEL97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4)掌握EXCEL97图表的建立和使用。
⑸初步掌握管理多工作表的方法。
(6)掌握工作表数据库的排序、筛选、查找、分类汇总和建立数据透视表的操作。
⑺掌握建立模拟运算表和使用单变量求解的简单数据分析方法。
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利用EXCEL97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⑼培养学生对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第一节EXCEL97基础知识1课时
第二节EXCEL97的基本操作3+2课时
第三节EXCEL97公式和函数的应用2+1课时
第四节工作表的打印输出0.5+0.5课时
第五节EXCEL97的图表1+1课时
第六节管理多工作表0.5+0.5课时
第七节使用工作表数据库3+2课时
第八节数据分析初步2+1课时
三、重点与难点
1、本章重点:
⑴建立和管理(包括打印)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⑵EXCEL97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⑶EXCEL97图表的建立和使用。
⑷多工作表的管理。
⑸工作表数据库的操作。
⑹建立模拟运算表和使用单变量求解。
2、难点:
⑴EXCEL97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和使用。
⑵工作表数据库的概念和操作。
⑶模拟运算表和单变量求解。
四、参考书目
初三信息技术教学与参考
EXCEL97中文版入门与提高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EXCEL97基础知识
(一)教学要求
1、了解EXCEL97的功能和特点。
2、掌握EXCEL97的启动和退出。
3、了解EXCEL97工作薄和工作表的有关概念。了解EXCEL97菜单栏和工具栏中各种工具的作用。
4、掌握激活工作表和活动单元格的操作。
5、初步掌握单元格的表示方法。
(二)教材分析与教法
在本节教材中,介绍了有关EXCEL97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操作。
1、EXCEL97的功能和特点
EXCEL97是Microsoftoffice97中的一个电子表格软件,具有友好的界面、强大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处理功能;直观的数据统计图形显示功能;强大的宏功能和自嵌的VBA(VisualBASICforApplication);工作薄共享功能使多个用户能同时处理同一工作薄;提供Internet功能,可以将工作薄保存为HTML格式并在Web上使用,还能从网上数据源中导入数据。EXCEL97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强的电子表格软件。
2、EXCEL97的启动和退出
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需讲清启动和退出的操作方法外,应着重讲授EXCEL97窗口界面中的菜单的用法、工具栏中的常用工具和格式工具的名称及作用、工作薄与工作表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工作表的组成、活动工作表的选择、工作表窗口的移动、单元格的概念、单元格的表示和活动单元格的选择等。
(三)练习解答
练习4-1
一、问答题:
(1)EXCEL97是一种比较优秀的电子表格软件,它的主要的功能是:用于数据的输入、计算和输出;用形象化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实现数据筛选、排序、数据查询和分类汇总统计等数据库操作功能;具有多种数据分析功能。与其它电子表格软件相比,EXCEL97具有操作简易、各种处理功能更加强大等特点。
(2)被激活的单元格称为活动单元格,从键盘输入的数据就存入活动单元格中。要改变活动单元格,可有两种方法:一是将鼠标指针指向要激活的单元格,再单击;二是利用键盘上的光标移动键。
(3)方法一:单击屏幕右上角的关闭窗口按钮。
方法二:单击菜单栏中"文件(F)",弹出下拉菜单,选择其中的"退出"选项。
二、填空题:
(1)工作薄由许多工作表组成,每张工作表都可以存放数据和图表。
(2)工作表中共有65536行、256列单元格,以数字作为行标记,以字母作为列标记。第5行、第三列的单元格地址是C5,第10行、第10行、第6列的单元格地址是F10。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练习提问
第二节EXCEL97的基本操作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工作薄的建立、保存和打开的操作。
2、掌握工作表的各种基本编辑方法。
(二)教材分析与教法
1、建立工作薄
教材中讲了三种建立工作薄的方法,即:⑴启动EXCEL时,自动建立一个新的工作薄BOOK1。⑵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选项,弹出"新建"对话框,在其中选择"工作薄"模板选项,再单击"确定"按钮。⑶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将跳过"新建"对话框而直接新建一个工作薄。讲课中应分别演示这三种方法。
2、保存工作薄
应指出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保存工作薄。
⑴对刚建立的工作薄首次保存应用"文件(F)"下拉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
⑵对已经更名存盘的工作薄可使用"文件(F)"下拉菜单中的"保存"命令,或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
3、打开已有工作薄
教材中只介绍两种方法:
⑴在"文件(F)"下拉菜单底部最近使用的文件清单列表中单击要打开的工作薄名。
⑵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选择相应的文件夹和工作薄文件。
另外,常用的打开工作薄的方法还有下列两种:
⑶在"文件(F)"下拉菜单中选择"打开(O)"命令,弹出"打开"对话框。
⑷在Windows95的"资源管理器"中找到并双击要打开的工作薄文件。系统将启动EXCEL97,同时将该工作薄文件打开。
4、对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复制、移动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应通过反复演示、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这类操作除可以利用工具栏上的"复制"、"剪切"、"粘贴"三个按钮操作外,还可以采用下述三种常用方法(教师可自行决定是否讲授):
⑴利用"编辑(E)"下拉菜单中的"复制"、"剪切"、"粘贴"命令进行操作。
⑵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利用其中的"复制"、"剪切"、"粘贴"命令进行操作。
⑶利用鼠标的拖放功能完成复制和移动。
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复制:
将鼠标指向要复制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按住Ctrl键,按下鼠标左键,拖动鼠标指针至目标单元格,释放鼠标左键,再松开Ctrl键。
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移动:
选择要移动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后,将鼠标指针指向要移动的单元格边缘处,待鼠标指针变为一白色箭头后,按下鼠标左键,拖动鼠标指针至目标单元格,释放鼠标左键。
5、对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单元格区域的选择是复制和移动操作的基础,应通过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熟练掌握。
6、本节教材中讲授自动求和功能,只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自动求和按钮进行自动求和的操作,而对求和的函数和公式不作解释。这一问题留待第三节中解决。
7、在EXCEL97中查找和替换数据可以是两个独立的操作,教材中不单独讲替换数据的操作,而是通过先介绍查找数据,再将替换数据作为其中的一个功能来介绍,节省了篇幅。在讲课中,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在讲授完教材中内容后,补充讲一下利用菜单栏上"编辑(E)"下拉菜单中的"替换(R)"命令单独进行替换数据的操作。
8、教材中的"设置单元格格式"也应作为一个重点来讲授。为简化这部分内容,教材是通过使用工具栏上的各相关按钮来实现设置单元格格式的,而非通过使用菜单栏上的"格式(O)"下拉菜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如何制作出一个整齐、美观的表格。
9、冻结拆分窗口是EXCEL97操作中的一个实用技巧,关键是在冻结拆分窗口前选择什么位置的单元格作为活动单元格。教材中已讲明,在冻结拆分窗口后,在活动单元格左方和上方的部分被冻结。
(三)练习解答
练习4-2
一、问答题:
(1)对于首次建立的工作薄,应使用"文件(F)"中的"另存为(A)"选项,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在其中输入保存当前工作薄的驱动器、文件夹,以及文件名。
对于已经更名存过盘的工作薄,再执行存盘操作,可以直接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
(2)方法一:对于最近曾使用过的工作薄,可以单击"文件(F)",弹出下拉菜单,在下拉菜单中能看到它的文件名,只要用鼠标单击该文件名即可打开该工作薄。
方法二: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在"查找范围(I)"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要打开的工作薄所在的驱动器和文件夹和工作薄文件名,再单击对话框右边的"打开(O)"按钮即可。
(3)连续单元格区域的选择:
先单击待选区域的第一个单元格,再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鼠标指针拖至待选区域的最后一个单元格,释放鼠标左键;如要选择较大的单元格区域,可用鼠标左键单击待选区域的第一个单元格,然后移动鼠标至待选区域的最后一个单元格,在按住"Shift"键的同时再单击。
不连续单元格区域的选择:
先用上述方法选择第一个单元格区域,再按住Ctrl键不放选择其它单元格区域。
(4)要在某行之前插入一空白单元格行,先单击该行号,使之反相显示,再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插入(I)"即可。
(5)在查找数据过程中,当输入查找内容后,还需单击"查找下一个(F)"按钮,则活动单元格才移到查找到的第一个单元格。利用查找数据功能只能查找一个单元格中的数据,不能查找整行数据并进行替换。
(6)EXCEL97的冻结拆分窗口功能常用于冻结行标题和列标题,使得在移动滚动条或光标键时总能看见行标题和列标题,不会造成行列数据的错位,这在编辑大型工作表时显得尤为方便。
二、填空题:
(1)要编辑某单元格中数据,首先要激活该单元格。
(2)使用自动求和功能时首先激活存放求和结果的单元格,然后单击标准工具栏里的自动求和按钮,最后单击一下自动求和按钮,或按回车键。
(3)在设置单元格格式前,首先必须选择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然后利用格式工具栏中的相应按钮进行设置。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练习提问
第三节EXCEL97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公式的含义及组成。初步掌握各种运算符的运算优先级别和单元格的两种引用方法,会根据要求建立EXCEL97公式。
2、掌握公式的编辑、复制和删除操作。
3、了解EXCEL97函数的含义及函数的一般引用形式。
4、初步掌握几个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二)教材分析与教法
1、教师应讲清公式的概念和组成,即公式是在工作表中对数据进行分析的等式,是由运算数和运算符组成的。
运算数一般有数值常量、单元格引用或单元格区域引用、文本值和函数等。在公式中,文本值的表示是将文本值用双引号(半角方式)括起,如"学期"、"班级"。
2、教材中列举的EXCEL运算符可分为3种类型:
⑴算术运算符:能完成基本的算术运算,如加、减、乘、除、乘方等。
⑵比较运算符:可比较两个运算数并产生逻辑值TRUE或FALSE。如等于、小于、大于等。
⑶文本连接运算符:可将两个或多个文本连接为一个文本。
教师要讲清各类运算符在公式中的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严格遵守。
3、复制公式。
⑴教材中介绍了利用拖动鼠标指针将公式复制到相邻单元格中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无论是纵向拖动,还是横向拖动,都可快速复制公式到相邻的单元格中。这一复制公式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教师应通过反复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
⑵如要将公式复制到不相邻的单元格中,应按如下方法进行:
首先激活公式所在单元格,单击工具栏上的"复制"按钮(或选择"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
②激活要复制公式的目的单元格,选择"编辑"菜单中的"选择性粘贴"命令,弹出"选择性粘贴"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单击"公式"复选框,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上述弹出选择性粘贴"对话框的操作,也可利用鼠标右键弹出的快捷菜单来进行。
4、在实际使用EXCEL的公式时,有时也会碰到移动公式的问题。这一内容教材中未提及,如果讲课时间充分,可简要补充说明。这一操作完全与第二节中"单元格中数据的移动"所述方法相同。
5、删除公式。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应讲清两种删除公式的情况,一种是清除单元格中内容的同时删除公式;另一种是仅删除公式但保留数据。对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应使用不同的操作来完成。
6、单元格的两种引用。引用的作用在于标识工作表上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通过引用可以在公式中使用工作表中不同部分的数据,或者在多个公式中使用同一单元格的数据。教材中介绍了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这两种常见的引用方法。相对引用是引用一个或多个相对地址的单元格,绝对引用是引用一个或几个特定位置的单元格。教师应举例说明这两种单元格的引用方法,如:B3,A1:D1,B2:D4,$A,$B:$E等。有关这两种引用在实际操作中的区别是本节的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应通过举例、演示分别含有这两种引用的公式在复制后的差异来说明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
7、工作表函数的基本概念。工作表函数是EXCEL97预定义的内置公式,其一般引用形式是:
函数名(参数1,参数2,…….,参数N)。参数可以是数字、字符文本、逻辑值、单元格引用、表达式、函数等。具体使用何种类型的参数要视所用函数的定义、所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已知条件等各种因素而定。在讲课中,要与学生熟悉的数学函数作类比,从而有利对工作表函数的理解。
8、对教材中介绍的几个常用函数,应讲清它们的格式、功能和使用方法,并通过举例加以说明。IF函数及其嵌套是本节的另一难点,其中涉及到的"逻辑表达式"这一新知识点教材中未予展开,教师应说明:EXCEL97中的逻辑表达式通常是采用比较运算符的条件表达式,其值为"真"(TRUE)或"假"(FALSE)。例如:A5>85,B6(四)练习解答
练习4-3
一、1、112、233、64、0.035
二、激活要删除公式的单元格后,按Delete键,则在清除该单元格内容的同时也将删除该单元格中的公式。
如果要保留公式计算结果,仅删除公式,应按如下步骤进行:激活要删除公式的单元格,单击"剪切"按钮,再从菜单栏上"编辑(E)"的下拉菜单中选择"选择性粘贴(S)"命令,弹出选择性粘贴对话框,如,在"粘贴"标题下,单击"数值(V)"选项,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三、当复制含有单元格相对引用的公式时,仅仅是复制公式中的运算关系,而将列号或行号作了相应调整。
当复制含有单元格的绝对引用的公式时,不改变对单元格的引用。
四、1、⑴=SUM(B2:E2)⑵=SUM(A3,C4,D5)
⑶=SUM(B1:E1,G1)⑷=SUM(B1:C3)
2、⑴=AVERAGE(B2:D2)⑵=AVERAGE(B3,B4:B5,B7)
⑶=AVERAGE(B1:E1,G1)
3、⑴=IF(F3>=60,"及格","不及格")
⑵=IF(SUM(B2,G2)>=5000,"完成","未完成")
⑶=IF(SUM(B2,G2)>5000,"超额完成",IF(SUM(B2,G2)
⑷=IF(AVERAGE(C2:G12)
4、⑴3⑵6⑶85⑷34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练习提问
第四节工作表的打印输出
(一)教学要求
1、初步掌握工作表页面格式设置操作。
2、会使用打印预览功能进行预览操作,并在预览过程中重新进行页面设置。
3、掌握工作表的打印输出操作。
(二)教材分析与教法
本节教材介绍了工作表页面格式设置方法、打印预览操作和打印输出这三个主要问题。由于这一节内容不太复杂,教材中的讲述比较清楚,建议将本节内容的讲授与上机实习结合起来,在一课时内完成。
在讲课中,教师应通过讲解,配合演示,使学生掌握打印工作表的方法和步骤。如条件允许,应让每位学生在打印机上打印输出各自编辑完成的工作表。
(三)练习解答
练习4-4
一、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5、正确6、错误
二、在"文件(F)"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打印(P)"选项,将弹出"打印"对话框,在"打印"对话框中可以对打印机、打印范围、打印区域和打印份数进行设置。当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才开始在打印机上打印输出。
如果使用工具栏上的"打印"按钮,将不出现打印对话框,可直接打印输出。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练习提问
第五节EXCEL97的图表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建立图表的操作。
2、掌握图表的基本编辑操作。
3、掌握图表的打印。
(二)教材分析与教法
本节主要介绍了利用图表向导创建,以及常用的编辑修改图表的操作。
1、教材中首先按照使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的步骤讲解了如何建立图表,以及两个辅助操作:移动图表和调整图表的大小。教材的讲述较清楚。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讲解、演示。在讲解过程中还可以选择工作表中不同单元格区域作为图表数据源,并且选择不同的图表类型,反复讲解、演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建立图表的操作。
2、在建立图表后再向其中添加数据,教材中是采用将增加的数据区域复制并粘贴到图表中去的方法,比较简捷,学生容易掌握。
如果要删除图表中的某个数据系列,应单击图表中要删除的数据系列,然后按Delete键。
3、更改图表类型。如果在建立图表后需要更改图表的类型,可以按下述步骤进行:⑴首先激活图表。⑵选择菜单栏上"图表"下拉菜单中的"图表类型"命令。⑶在弹出的"图表类型"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的"图表类型"和"子图表类型"。⑷单击"确定"按钮。
4、向图表中添加文本和编辑图表中的文本是本节中的操作难点,教师应通过反复演示、结合学生练习,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
5、格式化图表中文本的操作,教师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单元格数据的格式化操作方法,引伸到格式化图表中文本的操作中,教师只需略加说明,由学生回答出操作方法。
6、教材中介绍了两种情况下的打印图表的操作方法。由于打印工作表的操作刚刚学习过,学生映象较深,因此教材中采用了点到即止的方法来讲述。教学中可以结合演示或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完成对图表的打印。
(三)练习解答
练习4-5
一、1、正确2、错误3、正确4、错误5、错误6、正确
二、
1、"图表向导"2、Delete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练习提问
第六节管理多工作表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如何建立多个工作表和工作表切换操作。
2、掌握工作表间的几种基本操作。
3、了解多工作表的打印方法。
(二)教材分析与教法
本节介绍了有关管理多工作表的几个最基本的操作。由于内容不多,且操作难度不大,建议将教材讲述与学生上机练习在1课时内完成。
1、有关建立多个工作表、工作表间的切换、工作表的命名这几个基本操作,教材中讲述得比较详细,教师只需按教材内容和顺序逐一讲解并配合演示即可。
2、关于多工作表的原理还有其它几个基本操作,教材中未涉及,如学生有兴趣,教师亦可向学生作简单介绍。
⑴在同一工作薄内工作表的移动:将鼠标指针指向要移动的工作表标签上并单击,然后沿工作表标签栏拖动该标签至所需新位置后释放鼠标左键,即完成了工作表的移动。
⑵删除工作表:首先选择要删除的工作表,然后从菜单栏上"编辑"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删除工作表"命令,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当一个工作表被删除后,EXCEL97把被删工作表的下一个工作表置为活动工作表。该操作不仅删除活动工作表中的数据,同时也将该工作表从工作薄中删除,并且不能撤消该删除操作。
⑶插入工作表:单击插入位置处的工作表标签,选择菜单栏上"插入"下拉菜单中的"工作表"命令,则EXCEL97将一个新的工作表插入到所选工作表之前,并将其作为活动工作表。⑷在同一工作薄内复制工作表:该操作是在同一工作薄内为源工作表建立一个副本。运用鼠标的拖放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这一操作。首先单击工作表标签栏中要复制的源工作表标签,然后,左手按住Ctrl键不放,右手按住鼠标左键,沿工作表标签栏拖动被选中的工作表标签至目的工作表标签处,然后释放鼠标左键和Ctrl键。
关于在不同工作薄内移动和复制工作表的操作,由于稍复杂,在此不再详述。
3、教材中所述的表间数据的复制是指工作表部分区域数据的复制,通过复制和粘贴操作来完成。需注意的是:如果在表间复制数据的同时还要复制公式,则应使用"编辑"下拉菜单中的"选择性粘贴"。
4、教材中讲述了表间单元格的两种引用方式,即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比第三节中介绍的内容更深入一步,即涉及在不同工作表间的单元格引用。为使学生对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认识更深刻,教师可讲述完例4-6-3后,将E3中的输入公式改为"=成绩表1!$K+B3+C3+D3",并向下复制,观察两次操作结果的不同。
5、关于多工作表的打印,应将方法告诉学生后,由学生自行完成。
(三)练习解答
练习4-6
一、填空题:
(1)在EXCEL97中,一个工作薄最多可以管理255个工作表,但在默认方式下只有3个工作表。
(2)如要建立多个工作表,应单击菜单栏上的"工具(T)",选择其下拉菜单中的"选项(O)"命令,弹出"选项"对话框,再单击"常规"标签,改变"新工作簿内的工作表数(S)"调整框中的数值,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3)如果在表间复制数据的同时还要复制公式,则应使用"选择性粘贴"。
(4)要打印工作薄中的多个工作表,必须对每个要打印的工作表进行页面设置。
四、1、Sheet2!D32、Sheet2!$D、Sheet1!$B:$E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第七节使用工作表数据库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初步掌握建立工作表数据库的条件和工作表数据库的有关概念。
2、掌握工作表数据库的排序、筛选、查找、分类汇总和分级显示的操作。
3、掌握数据透视表的建立和编辑操作。
(二)教材分析与教法
本节介绍了EXCEL97工作表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及操作,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来组织、存储和管理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称为数据库。并且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据库是以二维表格的形式来存放数据的。
2、要使学生掌握根据工作表数据库的特点建立数据库表,以及数据库表中的记录、字段、字段名等基本概念。
3、关于数据库表的排序,应首先讲清排序、关键字段、降序排序和升序排序的概念,然后分别讲解并演示根据单个字段的排序和根据三个字段的排序。在三个字段排序的授课中,应使学生掌握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和第三关键字的概念及作用,为实际操作扫清理论障碍。
4、记录筛选是只将满足条件的记录显示在屏幕上。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自动筛选命令来解决筛选问题,有关高级筛选的内容不作介绍。讲授方式主要是结合实例边演示边讲解。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象"88=88"和"数学成绩
筛选方式下拉列表中的"(前10个…)"的筛选方式,只能对某一个字段设置筛选条件,并且记录个数是可变的。
5、数据记录的查找是在数据库表中找到符合条件的记录,并逐一显示在屏幕上。在讲课中,应通过对比,总结出记录的查找与数据查找的本质区别,不使学生混淆。在讲解并演示例4-7-5时,要让学生掌握比较运算符的使用,以及记录单中各按钮的含义。
6、关于分类汇总,要使学生掌握分类汇总是根据某一关键字段来对记录进行分类的,所以必须要先在该关键字段上进行排序。另外要讲清所谓"汇总",并不仅指"求和"汇总,还可以是求平均值等方式进行汇总。在讲解例4-7-6时应突出上述两点。
教材中不单独介绍分级显示的操作,而是将其依附在分类汇总之后,节省了篇辐。在讲解和演示时,应着重介绍明细数据隐藏按钮"-"、明细数据显示按钮"+"和三个级别按钮的使用和操作现象,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7、有关数据透视表的部分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一。首先应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数据透视表的作用是汇总数据的另一种方法,可以从多种角度观察分析数据,并通过反复演示和练习(可以变换教材中的例子)使学生掌握建立数据透视表的操作。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建立数据透视表的操作后,很容易就可解决改变数据透视表视图的各种问题。需注意的是,不能单独改变数据透视表中的数据。
对数据透视表的格式设置、打印输出和生成图表等其它操作,可以象普通工作表那样进行。
二、数据库操作
(三)练习解答
练习4-7
一、问答题:
(1)人们为了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把某些相互关联的数据存放在一起进行管理,就好象把这些数据当作商品放进一个有条不紊的仓库里一样。这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来组织、存储和管理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称为数据库。
可以将符合下列条件的一张工作表作为一个工作表数据库:
(A)一张工作表中最好只有一个数据库表格。
(B)在数据库表格数据和其它数据之间至少应留出一个空白行或一个空白列。
(C)在数据库表格中不要留空白行或空白列。
(2)在筛选方式下拉列表中如果选择"(全部)",则表示对该字段不进行筛选;如果选择"(前10个…)",则表示选择该字段最大或最小的前10条(可调整)记录;选择"(自定义…)"筛选方式,将弹出【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可根据该字段较复杂的筛选条件进行筛选。
(3)查找数据的操作是在工作表中查找与查找内容相符的单元格;而查找记录是在数据库中查找符合指定条件的记录。
二、填空题:
(1)在数据库中的一行数据称为一条数据库记录,每一列称为一个字段,每一列上的标题称为字段名。
(2)排序所依据的字段称为关键字段。将记录按关键字段值从小到大的排序称为升序排序。
(3)在按多个字段排序时,首先按主要关键字段值大小排序,其次按次要关键字段值大小排序,最后按第三关键字段值的大小排序。
(4)在使用记录单查找记录时,应单击菜单栏中的"数据(D)",选择其下拉菜单中的"记录单(O)"命令,弹出记录单,单击记录单中的"条件(C)"按钮,开始输入查找条件,然后单击记录单中的"下一条(N)"按钮,开始查找。
(5)在进行分类汇总前应先按照关键字段排序。
三、判断题:1、正确2、错误(因为仍显示记录)3、错误4、正确5、错误
6、正确7、错误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练习提问
第八节数据分析初步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单变量模拟运算表和双变量模拟运算表的作用,掌握建立模拟运算表的操作。
2、了解单变量求解的作用,掌握进行单变量求解的操作。
(二)教材分析与教法
本节教材介绍了EXCEL97两种数据分析方法,即模拟运算表和单变量求解。本节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在EXCEL97中,其它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还有:规划求解、方案管理、审核分析、回归分析等。
1、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作用: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有效信息,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EXCEL97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与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易学易用、可以不使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言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使用模拟运算表的目的是可以进行较具体的预测分析。其方法是在工作表中开辟一个单元格区域,用来模拟显示公式中某些自变量的变化而造成因变量(公式计算结果)的变化情况。
这类问题中最简单的就是公式中一个自变量的变化对公式结果产生影响,解决这种问题应使用单变量模拟运算表。稍复杂一些的问题就是公式中有两个自变量同时变化对公式的结果产生影响,解决这种问题应使用双变量模拟运算表。
3、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建立模拟运算表的目的,掌握两种模拟运算表使用的`场合,以及建立模拟运算表的操作方法。
4、建立两种模拟运算表的教学都是结合具体事例,边讲解边演示。在讲课中,应解释输入单元格的含义:将发生改变的自变量所在单元格称为输入单元格。而该自变量的变化数值在模拟运算表中排列的方式可以是在同一列中自上而下排列,也可以是在同一行中自左至右排列。当出现"模拟运算表"对话框时,应在"输入引用列的单元格"的输入框中输入按列方式排列的原输入单元格的绝对引用,在"输入引用行的单元格"的输入框中输入按行方式排列的原输入单元格的绝对引用。
5、在例4-8-1的模拟运算表中,E2:E11单元格区域中的数据在该例中并不是必须的,可以去掉。该例中自变量的变化值是按列(D4:D11)排列的,教师也可以演示按行排列的操作方法。还应指出:在选取模拟运算表区域时,不能包含文字标题。
6、教师应注意,在例4-8-2和例4-8-3中原工作表区域中均含有公式。B3中为"=B2*0.3",B5中为"=B4*0.3",B7中为"=B6*0.4",B8中为"=B3+B5+B7"。
7、在建立双变量模拟运算表时,哪个自变量的变化值按行放置,哪个自变量的变化值按列放置并无规定,可任意安排,但一经确定,则在"模拟运算表"对话框中的引用行的单元格和引用列的单元格也就随之而确定,不能搞错。还应注意按行放置的自变量变化值与按列放置的自变量的变化值不能有一个处于同一行或同一列上。所以一般是在按行放置的自变量的变化值的第一个数据项的下一行、并向左移一格的单元格中开始放置按列放置的自变量变化值。而在上述两种自变量变化值相交汇的单元格(如例4-8-2的D3)中放置计算因变量的公式。
8、在讲解单元变量求解时,首先要告诉学生使用单变量求解方法的目的,即:已知公式的结果(因变量),求出公式中某个自变量的值。然后再通过例4-8-3告诉学生用单变量求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演示过程中,当出现单变量求解对话框时,教师应对框中出现的名称术语作出解释。"目标单元格"即公式结果(因变量)所在单元格,"可变单元格"即需要重新确定数值的自变量所在单元格,"目标值"是希望得到的公式的结果(新的因变量值)。
9、教师还可以在讲课和练习中补充有关这部分内容的例题和练习。
(三)练习解答
练习4-8
一、问答题:
(1)模拟运算表是在工作表中开辟的一个单元格区域,用来显示当公式中某些因素的变化而造成公式计算结果的变化。为了观察公式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对公式计算结果的影响而建立的模拟运算表称为单变量模拟运算表。为观察公式中某两个因素的同时变化对公式计算结果的影响而建立的模拟运算表称为双变量模拟运算表。
(2)已知公式的计算结果,要求出该公式中某一因素的值,使用单变量求解的方法解决。
二、填空题:
(1)建立模拟运算表是单击菜单栏中的"数据(D)",选择其下拉菜单中的"模拟运算表(T)"选项,弹出"模拟运算表"对话框。
(2)要进行单变量求解,应单击菜单栏上中的"工具(T)",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单变量解(G)",弹出"单变量求解"对话框。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练习提问
第五节EXCEL97的图表
教学目的:
1、了解EXCEL97图表的作用。
2、熟练掌握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的操作。
3、掌握图表的常用编辑方法。
4、掌握打印图表及删除图表的操作。
教学重点:
1、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
2、图表的常用编辑方法。
教学难点:向图表中添加文本及编辑图表中的文本。
教学器材:数字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本章前几节的学习,同学们已掌握了如何建立、编辑、打印输出工作表,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处理的数据都是以数字、文字等形式存放在表格中的,直观性不强。
提问:如果要分析某位同学在中学的三年多时间里数学成绩的变化情况,最直观的方法是什么?
要求回答:将该同学在三年多时间里的历次数学成绩在坐标纸上联成曲线。
教师指出:EXCEL97提供的强大的绘制工作图表的功能可以解决上述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第五节EXCEL97的图表
新课教学:
EXCEL97的图表功能是将工作表选定区域里的数据大小关系用图表表示出来。因此要先根据需图示的数据建立一个工作表,然后在此基础上创建图表。本节首先学习使用EXCEL97的图表向导创建图表。
(板书)一、建立图表
(板书)1、使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
教师讲解并演示例4-5-1。在讲解中要强调如下几点:
使用图表向导的方法和步骤。
②选择数据区域一般应包括每列上的文字标题。
③图表标题、分类(X)轴、数据(Y)轴的含义及输入方法。
④图表位置可以嵌入当前工作表中,也可以放在另一新工作表(预定义工作表名为"图表1")中。
⑤在步骤2后的每个步骤中均可返回上一步重新设置。
教师演示一遍后,将图表删除,请一位同学上讲台从头操作一遍。教师应边指导,边讲评。
(板书)2、移动图表
讲解并演示:建立图表后,需将其放在工作表中适当位置处,方法是将鼠标指针移至图表区域,单击鼠标左键(激活图表),然后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图表至工作表的空白区域后释放鼠标左键。
(板书)3、调整图表大小
讲解并演示:刚建立的图表,其大小一般不能令人满意,可单击图表区域,待图表区域四周出现黑色的调整手柄,将鼠标指针移至调整手柄处,通过鼠标的拖放功能调整图表大小。
教师演示后,将图表恢复原样,再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操作移动图表和调整图表大小。
教师指出:如果在建立图表后,需要在图表中增减数据或增减图表中的文字,甚至更改图表的类型等,都可以通过图表的编辑达到目的。
(板书)二、图表的编辑
(板书)1、向图表中添加数据
讲解并演示例4-5-2。
教师讲解:如果要删除图表中的某个数据系列,应单击图表中要删除的数据系列,然后按Delete键。
演示:删除刚添加的数据系列。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操作例4-5-2。
(板书)2、向图表中添加文本
讲解并演示例4-5-3。在演示中,教师要强调:
不能直接在图表中输入文本,而必须使用绘图工具中的文本框。
②"绘图"按钮的使用方法:单击"绘图"按钮,弹出绘图工具栏。
③文本框的使用方法: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文本框"按钮,鼠标指针变为宝剑形状,在图表中要添加文本的位置按下鼠标左键,并向斜下方拖动鼠标指针使文本框至合适的大小,释放鼠标左键,然后在文本框中输入文本。输入完毕后按ESC键或在文本框外单击鼠标左键结束输入。如果输入的文字不能完全显示的话,则需要再调整文本框的大小。
④在讲解过程中,也应同时介绍移动文本框、改变文本框大小的操作。
(板书)3、编辑图表中的文本
教师指出:在例4-5-3中,我们已经学会了移动文本框和改变文本框大小的操作。
提问:请两位同学分别叙述上述两种操作的方法。
教师讲解:如果要删除图表中的文本框及其中的文字,应先单击该文本框,再按Delete键。
教师演示:删除刚添加的文本框。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操作例4-5-3,教师在旁指导。
教师设问:如果要改变图表标题和坐标轴应如何操作?
(板书)4、编辑图表和坐标轴标题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应文字后,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将图表标题改为"学生成绩图表"。
(板书)5、格式化图表中的文本
提问:对工作表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中的文本或数据是如何设置字体、字号、格式和颜色的?
要求回答:先选择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然后利用格式工具栏上的相应按钮设置其字体、字号、格式和颜色。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格式化图表中的文本"一段内容。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操作,将已建立的图表中的图表标题和坐标轴标题的字号改为14,粗体,红色。
教师设问:上节课中介绍了工作表的打印方法,那么图表能否打印呢?如果能的话,又应如何操作呢?
(板书)三、打印图表
教师指出:图表是能打印的,而且可以只打印图表而不打印工作表,也可以将工作表与图表一起打印。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打印图表"一段内容。
教师演示:打印工作表中的图表。
(板书)四、图表的删除
教师讲解:当不需要图表时,可单击图表,然后按下Delete键将其删除。
教师演示:删除图表。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提问练习4-5中一、二两大题。
板书设计:
第五节EXCEL97的图表
一、建立图表
1、使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
2、移动图表
3、调整图表大小
二、图表的编辑
1、向图表中添加数据
2、向图表中添加文本
3、编辑图表中的文本
4、编辑图表和坐标轴标题
5、格式化图表中的文本
第七节5、数据透视表
教学目的:
1、了解数据透视表的作用。
2、掌握建立数据透视表的操作。
3、掌握几种改变数据透视表的操作。
教学重点:
1、建立数据透视表。
2、修改数据透视表。
教学难点:数据透视表的建立。
教学器材:数字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在工作表数据库中进行分类汇总前首先要进行什么操作?汇总方式是否只能是求和汇总?在显示分类汇总结果时各字段的排列方式与汇总前相比有无改变?
要求回答:首先要按分类的关键字段进行排序;汇总方式有多种;显示结果时各字段的排列方式没有改变。
引入新课:本节课学习另一种对工作表数据库进行汇总的操作--数据透视表。
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5、数据透视表
教师指出:建立数据透视表可以转换行和列查看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即从多种角度观察和分析数据。
(板书)⑴建立数据透视表
讲解并演示例4-7-7。讲解时要强调:
选定建立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源区域时可以只选择部分记录,但必须包括字段名。
②数据源区域是在进行数据透视表向导步骤2之后再用鼠标选择,而非一开始时设定。
③在数据透视表向导步骤3中:行标志字段是数据透视表中在行方向按该字段值分类所依据的字段;列标志字段是数据透视表中在列方向按该字段值分类所依据的字段;数据字段是数据透视表进行汇总统计的字段项;页标志字段是数据透视表按页分类所依据的字段。
在设置上述字段时,用鼠标选择"步骤3"对话框右边的字段按钮拖放至相应位置上。
④在数据透视表向导步骤3中,要逐一设定各数据字段的汇总方式,方法是双击字段按钮,在弹出的"数据透视表字段"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的汇总方式。
⑤在数据透视表向导步骤4对话框中设置数据透视表显示位置,可以在现有工作表中,但一般是在新建工作表中。
教师在讲解完例4-7-7后,再演示建立一个类似的数据透视表,但数据字段可选其它学科字段,汇总方式也可为"求和"方式。然后请一名同学上讲台操作例4-7-7,教师进行指导及讲评。
教师指出:对建立的数据透视表,可以增减其中的字段项、改变数据字段的汇总方式,甚至改变布局。
(板书)⑵改变数据透视表视图
(板书)添加和删除字段
教师讲解并演示:在例4-7-7建立的数据透视表中增加"物理"和"化学"字段到数据区域中,观察改变后的数据透视表显示结果。
然后再演示:将上述两字段从数据透视表中删除掉。
(板书)②修改数据字段的汇总方式
教师讲解并演示:将例4-7-7建立的数据透视表中的三个数据字段的汇总方式改为"求和"。
然后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将刚改的汇总方式再改回"均值"。
(板书)③改变数据透视表中的字段值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该段内容。
提问:能否在数据透视表中直接修改字段值?如何才能修改?
(板书)④改变数据透视表的布局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讲述改变布局方法的一段内容,然后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演示按教材中所述第一种方法交换行标志字段和列标志字段。
提问:改变前后的数据透视表显示方式有何不同?
要求回答:在行和列上分类的字段进行了互换,好象将屏幕进行了转置。
教师演示用直接在数据透视表中拖动字段按钮的方法操作例4-7-8。
(板书)⑶删除数据透视表
教师演示删除数据透视表的操作,并指出:删除数据透视表后,并未改变源数据库中的数据。
教师讲解:对数据透视表可以进行如格式设置、打印输出、生成图表等操作。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练习提问:练习4-7中九、5、6、7。
板书设计:
5、数据透视表
⑴建立数据透视表
⑵改变数据透视表视图
添加和删除字段
②修改数据字段的汇总方式
③改变数据透视表中的字段值
④改变数据透视表的布局
⑶删除数据透视表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6
为了深入实施教学改革,使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全面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探寻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困惑的路径与方法,结合学校的特点和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文件要求,学校本着一切为师生服务的宗旨,继续发扬“团结、创新、协作、奉献”精神,规范机房管理、完善校园网、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学校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学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农村的学生,条件都不太好。但对微机很感兴趣,因而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特点和差距,切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微机课上掌握一定的理论及技能。根据该年级学生在初一的表现,本学期开学后必须认真整顿,狠抓教学常规,继续运用尝试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
2、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呈板块结构,共四章内容,供全学年学习。第一板块为网站的建立,此板块是在以前学过的word、frontpower等内容基础上的综合利用,通过学习制作网页,第二板块为数据库,此板块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管理,通过格式化、图表、函数的使用,美化图表。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第三板块为动画制作,通过运动和变形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第四板块为信息技术应用,此板块是将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解决具体问题。因为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才能够顺利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今年的测试次数增多,计算机课时会受影响,所进行的教学内容,必须当堂消化、吸收,不济占学生课余时间,减轻学生负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较多,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理解概念,提高操作能力,能够运用相应的技巧,熟练利用各种工具。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修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肩负的重任,为祖国的发展而学习。
4、成绩目标。在本学期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尝试、发展,抓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提高,争取70%的学生成绩达到合格等级,为培养学生的信息修养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7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纸张的常用类型。
2.了解页面的基本属性。
3.了解视图的显示模式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
1.掌握设置纸张类型及自定义纸张大小的方法。
2.掌握设置页面边距的方法。
3.掌握依据需要调整视图显示模式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事前谋划的良好习惯,真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重点难点
重点:页面设置,并培养学生在编辑制作之前对页面进行设置及对版面进行勾划的良好习惯。
难点:对不同视图显示模式的用处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事先准备多份精美的杂志及电子杂志作品供学生参考。
2.提供或让学生带尺子。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节课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对杂志的版面进行先期谋划,即需确定页面的大小(通过纸张类型进行设置)、页边距的设定、绘制版面布局草图等。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参考现有的杂志或课本,了解其所使用的纸张大小及页面边距,以及杂志版面的结构等。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下所参考书本的大小及页边距,进行设置。
3.让学生对比不同页面显示模式的显示效果,以加深对不同显示模式的作用的理解。
4.培养学生在编辑制作作品之前先对页面大小进行设置的习惯,可以减少以后的更改,提高制作效率。
5.对各版面的结构草图进行绘制,可以用手绘,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画图工具,或者用表格进行勾划。
五、练习实施建议
随堂练习1一般正式出版书刊的出版信息中都有纸张开本信息,可以通过翻看此处完成本题。
随堂练习2参考答案:
页面视图:默认显示模式,提供所见即所得显示效果,能显示所有格式
普通视图:相对比较简洁的显示方式,只能显示文字、表格及控制符等基本字符的信息,不能显示图形等对象。
Web版式视图:按图页的格式显示当前文档,可用于预览普通文档转换成网页格式时的效果。
大纲视图:自动列出文档的标题结构的一种显示模式。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7课谋划版面》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相关教学方案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优秀的初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本站收集了《七年级信息技术第相关教学方案》,供您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关键字的概念。
2.了解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
3.了解多媒体的概念。
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利用关键字搜索。
2.熟练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
3.复习巩固保存搜索到的网页、网页中的文字。
4.学会运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或帮助功能。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去搜索信息,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信息的筛选,培养他们辨别因特网上有用信息、无用信息以及有害信息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搜索网上信息资源并下载的方法。
教学难点:高级搜索功能的使用。
三、教学准备
1.设置好学生机,保证每台机器都能登录局域网以及互联网,确保每台学生机都能通过网上邻居看到其他局域网内机器中的共享文件夹。
2.通过上节课的操作,学生机中应该已建立名为“快活小虾杂志社”的共享文件夹,并在其中已建立相应各个栏目的文件夹。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至2课时。
为学生创设一个杂志社编辑部的情景,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巩固搜索引擎的使用、不同资料的保存等等的操作。本节课要求学生利用因特网搜索编辑杂志所需的资料并保存到本地计算机的相应的共享文件夹中。
因特网的搜索引擎为用户查找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任何想要的资料都会从世界各个角落汇集到电脑前。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快捷方便的找到自己所要查找的资料却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操作不当,搜索效率也是会大打折扣。面对搜索引擎返回的大量无关的信息,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才能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
在搜索引擎上利用关键字来搜索信息这个操作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但是很多情况下找不到所需的信息,这是因为在关键词选择方向上发生了偏移,教会学生从复杂搜索意图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从而提高搜索效率。另外还要提醒学生细化搜索的条件,给出的搜索条件越具体,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也会越精确。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己阅读搜索引擎中提供的帮助或者功能介绍,从而了解不同搜索引擎的不同功能和特色,提高搜索的效率。例如google的图片搜索功能;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搜索引擎中提供的“搜索建议”,提高搜索的效率。
最后要求学生们将搜索结果下载到本地计算机的硬盘中,针对不同的结果有不同的保存方法,这个操作很多学生基本已经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操作经验,逐步渗透文件、文件夹、树型结构等概念。
本节课内容操作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中以将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时数,推荐2课时完成本节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具体实际情况,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实现小组内资源共享以及小组之间互相竞赛的形式推动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
五、练习实施建议
这节课的`练习的操作量比较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收集相关资料,收集到的资料用共享文件夹实现资源共享,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竞赛,从而可以推动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促进学习。
建议学生使用google和百度两个搜索引擎来完成作业,充分利用google的图片搜索功能。
要求学生搜集资料的类型多样化,包括图片、文字、网页、声音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料要求采用正确的保存方法保存到不同的文件夹中。
练习2要求基础比较好且自学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完成,利用搜索引擎提供的帮助功能或者高级搜索功能来进行搜索,充分发挥搜索引擎的各项功能。
六、教学资料
中文搜索引擎:
google搜索:
百度搜索:
雅虎中国:
搜狐网:
北大天网: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5课积累资料》教学设计
经典初中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第
当我们提起初中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初中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初中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图片工具栏、艺术字工具栏的基本功能。
技能目标
1.掌握自选图形的插入和修饰等操作。
2.掌握图片工具栏的使用。
3.掌握艺术字工具栏的使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和谐即是美”的审美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插入自选图形、艺术字的修饰。
教学难点:艺术字的修饰。
三、环境与素材
准备一些精美的封面作品供学生参考。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提供一些杂志封面或电子杂志作品给学生参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局限于简单地模仿,而是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创作精美的个性化封面。
安排学生作品展评,可以采用自荐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主题突出、色彩协调、布局合理、有个性、有创新。
五、练习实施建议
随堂练习1:希望学生利用图片工具栏上的各个按钮,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对自己的封面图片加以操作尝试。
随堂练习2:让每组成员完成自己的封面设计之后再作评价、选出。
随堂练习4:带“*”的练习,是鼓励学生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于图片的处理,比如利用画图软件添加有个性的文字或利用photoshop软件对图片加以淡化、滤镜等效果的处理。
六、教学资料
素材库:
(卡通人物图标素材库)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8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声音的方法;学会调整幻灯片的方法。
2、技能目标:能熟练地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和声音;掌握幻灯片移动、复制、删除的操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山东的景观名胜,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向幻灯片中添加视频和声音的方法。
2、难点:向幻灯片中添加视频和声音的方法。
三、知识点
1、 向幻灯片中添加视频。
2、 向幻灯片中添加声音。
3、 幻灯片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四、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五、教后反思:
第六课 家乡的历史名人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背景对美化幻灯片的重要作用,掌握各种背景的设置方法;培养学生设计为主题服务的意识。
2、技能目标:能够设置图片、文字的动画效果。
3、情感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的思想、事迹和影响,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2、设置可选对象(图片、文字)的动画效果。
(二)难点:设置可选对象(图片、文字)的动画效果。
三、知识点
1、背景的颜色设置和填充效果设置。
2、背景设置对话框中应用和全部应用的区别。
3、对幻灯片中插入的对象的动画效果设置。
4、幻灯片的放映。
四、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五、教后反思:
第七课 家乡的地域特色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超级链接在幻灯片中的作用;感受幻灯片切换在放映中的动画效果。
2、技能目标:学会利用设置超级链接来灵活组织幻灯片,增强多媒体作品的感染力。
3、情感目标:渗透地理文化教育及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演示文稿中各幻灯片之间的超级链接的设置。
2、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
(二)难点:演示文稿中各幻灯片之间的超级链接的设置。
三、知识点
1、在文稿中各幻灯片之间建立超级链接。
2、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及设置中应用和全部应用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五、教后反思:
第八课 作品的`发布与评价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对制作好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成品处理;学会评价作品。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客观、准确地评价多媒体作品,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资源共享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对制作好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成品处理。
2、作品的综合评价能力的培养。
(二)难点:如何评价作品。
三、知识点
1、作品的打包与释放。
2、作品的评价角度。
四、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五、教后反思: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9
(一)教学策略的特点
1、明确的针对性。策略化的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程序等教学诸因素和谐统一的最佳设计。
2、典型的灵活性,即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为了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各种可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程序、手段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
3、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形。
4、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载体。没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只是空中楼阁。选择、调节、监控、创造等都要依据这些因素。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以便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策略的种类
1、主导式教学策略
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
优点:
(1)教师能在教学中随机增删、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节奏;
(2)教学校率高,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较多的教学信息;
(3)对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来说,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
(1)学生自身智力投入相对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好;
(2)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时较为被动,因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自学式教学策略
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并鼓励学生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优点:
(1)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2)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
(1)往往可能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估量出入太大,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花费太多的时间。
(2)学习的成功与否太多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对差生的学习不利。
(三)、教学策略的载体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1、常用教学活动程序有:
传递――接受(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它在教学实践中经久不衰,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地掌握较多的知识,但学生在此教学活动中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
引导――发现(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认识上的困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此困难得欲望,然后主动去思考面临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案,产生假设,独立运用各种思维操作验证假设正确与否,得到正确结论。此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也“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但学生需有一定的先前经验储备,即我们常说的“基础”要好。
示范――模仿(定向――随从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这种教学活动历史久远,是教学中最为基本的程序之一,适用于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定向”阶段要向学生演示学生要掌握的行为技能的具体动作及操作原理,在“随从性练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分解,学生作模仿练习,在“自主性练习”阶段,学习者反复练习,使技能达到熟练。在“迁移”阶段,学生利用已经熟练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学活动程序是我们现在应用较广泛的。
情境――陶冶(创设情境――参与各种活动――总结转化)。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场景,可通过语言的描绘,也可实物演示,用音乐来渲染,来激励学生的情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加入活动,使学习潜移默化地进行,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总结中领悟到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达到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的目的。
2、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把它分类,是为了使各类教学目标都能有相应的教学方法保证其得以实现,而不至于某些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被忽视)
与认知目标有关的: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等。
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示范――模仿;练习――反馈等。
与情感领域有关的学习:强化法、情境教育法等
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当如何选择和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只有运用于相应得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常用形式有:集体授课式、小组学习式、个别化教学。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此次活动,是为了深入贯彻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关于深入推进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教学、提高三通二平台的使用效能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我校参加第二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的培训质量,以期达到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方向与途径,培养现代型优秀教师,提高“班班通”的应用水平,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
二、活动目的
1.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意识,信息技术是当代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2.促进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改变现有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
3.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向意义构建式学习;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按部就班的学习转向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超越校园围墙的学习。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数字化的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并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由课堂上的显形行为,逐渐转变为课堂内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
三、参与学科和人员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美术、音乐
教师:
四、参与课型:
(一)说课。
在10分钟之内,向参会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情、目标与困难、解决教学困难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根据教学思路与方法所确定的整合点、为整合点所选择的资源与软件、应用资源与软件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等,重点介绍如何应用教学资源和软件支撑整合点教学。
(二)展示课。
参会教师展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课例,重点展现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方面的应用效果。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各方面技能如板书、口才、组织才能、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课堂展示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信息技术应用是提高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五、课程情融合活动安排
(一)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校任课教师
技术支持:
具体实施由教导处负责实施。
(二)活动形式:说课,展示课要求:
(1)参赛材料。每位参赛教师需准备活动课的教学设计(说课、展示课)、教学资源与软件(教学课件,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素材,专题网站,工具软件等,、说课PPT。)
(2)现场教学媒体。默认教学媒体为交互红外电子白板
(3)课型及内容自己选定。说课集中进行。展示课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依次进行。
(三)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培训报名与准备阶段(11月1日——11月8日)
1、11月1在学校QQ群上发布“课程整合活动方案“。各年级段进行宣传发动。
2、11月7日各段各学科开始报名(参加第二批网上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必须参加)。
3、报名时间截止到11月8日。
第二阶段:网上学习阶段和课堂展示阶段(11月6日——12月13日)
1、11月6日——12月15日,参加培训教师认真做好网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
2、12月5日——12月13日,组织进行相关的说课、上课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与评比阶段(12月14日——12月15日)
1、学校总结评比及针对性指导工作。
2、评出校级名师和网培先进个人。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11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学会PU、PD命令的操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命令及独力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PU、PD命令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PU、PD命令与其他命令的综合使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几课我们都是从海龟的“家”为起点来画图。有没有办法将海龟移到其他地方开始画而又不留下爬行过的痕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提笔和落笔的命令。
二、新授
活动一:海龟画走廊
提笔命令:PU
师:这个命令是不带参数的,它的作用是让海龟抬起画笔,移动的时候不留下足迹。
落笔命令:PD
师:这个命令也是不带参数的,它的作用是让海龟落下画笔,恢复到处于画线状态。
让我们来试试这命令的作用吧。
做一做:
让海龟画一组平行线(书P57图1)你看到了什么?继续
你又看到什么了?
画了一组平行线。
试一试:
1、大家来试着画下P57图2。学生练习
师:这个图形只要后退的步长比前进的步长小,就可以画出来了。每画完一笔要右转90度。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画下P58图3。学生动手,师指导。
师:要记住抬笔走10步后要落笔。
活动二:海龟画“回”字图
师: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下书P58图4怎么画,大正方形边长为100步,小正方形边长为50步,把想发先写在本子上,再进行电脑操作。
想一想上面第三第四两行命令做什么用的?
活动三:海龟画“田”字图
师:我们一起来思考下“田”字图该怎么画。
提示:“田”字由几个正方形组成,画完一个后要怎么样?这里需要几个重复命令,各有什么用处?
说明:重复命令中还有重复命令叫做重复嵌套。要遵循以下步骤来画。
1、先写出画嵌套内的基本命令。
2、在基本命令后加为下一步做准备的命令。
3、在这些命令外再加嵌套上重复命令,就可以将嵌套内的图形重复画多次了。
试一试:
1、画出书P60图6的图形,学生动手,师指导。
2、思考下怎么样把图6改成图7(小三角形边长为50步)
3、大家喜欢图6中的.图案吗?请你们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画出来。
师:大家今天学习了抬笔落笔命令,再借助其他我们学过的命令画出了许多新的图案,今后我们还将学习海龟的其它功能,使我们的绘画技术进一步提高。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12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和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市、区教育局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活动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暂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目的,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技术与学科有效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各项信息技术培训和应用活动,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面向学生,进入课堂,用于教学”,实现教师信息技术“人人会、人人用”的目标。
二、参加对象
合肥南小全体专任教师。
三、组织机构
根据市区教育局文件要求,我校为加强对大练兵活动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成立合肥市门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校教务处)。
组 长:z
副组长:z
组员:z
四、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硬件设备建设为主转变到以管理和应用为主;从以运用传统教育手段为主转变到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为主;从以利用信息技术为主转变到以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融合为主。促使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和课程融合的能力不断提升,促进新课程实施水平不断提高,让师生最大限度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任务
1、培训: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区教育局校级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负责本校教师校本培训。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形成领导带头学,教师全员学的良好氛围。所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专题培训,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和资源的利用。(20xx年10月全体教师班班通设备应用能力考核)
2、实践:全体专任教师要开展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即拟写一份教学设计、制作一个信息技术课件、上好一堂示范课、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展示:学校将教师参与电教作品评选活动及教学资源应用新星评选等活动与大练兵活动成果展示进行整合,开展基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课堂设计、信息技术课件、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评选活动和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三项,全体教师参加,学校8月25日遴选三项作品和教师空间评比地址汇总表上交区电教馆。10月10日上报优秀课堂教学展示)
4、提升: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促进学校建立、健全、完善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应用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逐步建立信息技术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把资源的利用与班班通进教室的应用结合起来。建立校本资源库,在用好管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基础上,不断充实和丰富教育资源,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优质资源。(20xx年10月,学校将组织第一届微课比赛。40岁以下教师上交微课一节以上,40岁以上提交都给予奖励。)
五、实施步骤
20xx年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从4月份开始,到12月份结束。活动共分为宣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评估三个阶段。
──宣传动员阶段(4月份)。制定方案、落实任务。
──组织实施阶段(5-11月份)。落实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的基本要求,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并完成“五个一”规定动作,并积极围绕信息技术应用开展相关自选动作。各单位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与研究,加强应用制度建设,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合力推进应用工作迈上新台阶。
选拔优秀成果参加区级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件、教学反思、教学论文评比和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
──总结评估阶段(12月份)。学校对20xx年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进行总结,并上报区教育局,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长效机制。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13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在了解打字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打字姿势和指法,养成良好的'键盘操作习惯。
2、操作技术:在认识打字姿势和指法的基础上,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在键盘上进行操作。
3、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和指法。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打字的准确率、速度,加强键位识记。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打字练习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咱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计算机的“纸”和“笔”,我们知道“笔”就是键盘,“纸”则是写字板,并且,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打字姿势(教师出示正确坐姿图)。那么这节课,老师首先要和大家做一个比赛,比赛的内容是看咱们谁一分钟打的字多,并且准确,你们平时谁打的字最快?咱们找几个代表跟老师比一下。(师打开秒表程序,与学生展开竞赛)
师小结:他们虽然是全班打字最快的代表,可与老师相比差远了,大家想不想跟老师打字速度一样快呢?其实并不难,只需要认真做好两件事:一是学好基本功,二是勤学苦练。
二、尝试自学,掌握指法。
1、自主观察,认识键盘。
教师出示打字准备图与指法图。
2、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生1:其中 F 和 J 上面有凸出的'小横线。
生2:我知道,它的作用是通过手指触摸定位的。
生3:键盘被分成了几个区,并且每个手指负责一个区。
生4:……
3、小结学生汇报情况: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观察得很认真,尤其是基本键上的F和J键的小横线的作用都能说出来。其实手指在键盘上击键是有明确分工的,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4、师提出指法要求:
(1)坐姿端正,肩部放松,两脚平放。
(2)指尖击键,用力适度,击键快准。
(3)严格指法,记牢键位,多打多练。
(4)眼看屏幕,或者文稿,少看键盘。
三、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给学生下发打字指法练习程序,并指导学生利用该程序练习各个键操作,并逐步学会盲打。(师深入学生从旁指导)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14
一、课题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造就创新人才振兴国运已被人们所共识。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关键是逐步培养和形成创新人格(个性)。有创新人格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才会积极地、自主地树立创新意识、提出创新要求,才会以持久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不断去探索、去开拓、去创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你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你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你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化学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学科之一。应积极渗透培养创新人格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灿烂的前景。应用现代成熟的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以及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结合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研究中学化学教学教学方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物质结构理论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内容
所谓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学或课程的结合。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先是对学生进行课程练习,课程辅助软件为主体单机自学模式和以自制课件或积为主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网络技术发展后出现了网上教学模式。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模式还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还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有机化合物)构成了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协同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基本理论起着贯通元素化合物知识,激活思路,理解本质的主导作用。基本理论的学习会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使其系统化、网络化,促进知识的联想、迁移和应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都与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密切相关,物质结构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在第二学期,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为此选择信息技术与中学物质结构教学整合思路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是切实可行的。
整合过程不只是简单的课件展示或上网学习,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例如,教师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将要发给学生的材料;用数据库软件保存学生的报告;用电子表格记录学生的成绩;定期的从因特网上获取其他教师教学思想,并通过E-mail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等等。学生上网查阅和收集资料;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或网页展示自己的作业;通过网络与同学、老师交流问题;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采集图片等等。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并且产生他们自己的知识,达到他们的学习目的。对教师来说,面临的挑战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并且教授学校规定的那些复杂的课程,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高中化学新教材物质结构理论部分内容
(一)、必修教材内容
第1部分:原子序数核素同位素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第2部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长式)周期和族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第3部分:化学键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
(二)、选修教学内容
第4部分:H2O、NH
3、HF中的氢键离子晶体(以NaCl为例)原子晶体(以金刚石、SiO2为例)分子晶体(以干冰为例)金属晶体各类晶体的模型(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的一般特点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的关系
三、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㈠实验的学习目标
(1)实验的学习目标
在活动中,根据教材物质结构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掌握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了解基本原理应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深入理解微观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学会应用网络和参考书进行文字、图片及动画等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学会使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图片制作,较熟练地运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网页。
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综合比较、对比分析问题,使用几种技术资源研究问题,收集和综合信息。
(2)教学活动形式
本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建立一个以物质结构知识为主题的小型资源库。在建站过程中分小组收集和制作相关素材,查找有关1-36号元素的结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关的一些科学家的生评介绍和科学研究方法,有关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微观结构等知识内容。再将根据知识的分类方法制作网页,将网页在同学间进行交流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进行相互链接建立资源库。
㈡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认识,学生具有的硬件情况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力情况。
2向学生布置研究计划和要求,划分实验小组,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分工。
要求资源库中必需包含如下内容(其它内容自选):中学化学有关物质结构理论的知识;中学化学中介绍的科学家的生评及元素发现史,涉及的全部常见晶体;部分与教材关系不大但在生产、生活中有较大用途的晶体;现代化学新发现的晶体;特殊的晶体等;每种晶体的所属类别、外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片或动画)、典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要的用途;中学化学涉及的有关晶体的典型试题及分析。
3收集、制作的资料以磁盘方式或发电子邮件(rpljj@pub.chaozhou.gd)提交,提交的资料中必需注明提交人姓名、学号、资料来源(网络、图书、自制等)。
4班级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共9个小组),分别收集、制作如下几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同时收集有关晶体的资源库及地址):中学化学教材中以上选定的四个部分的内容及有关试题及分析。
5人员的分工:策划部:负责对本组研究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分工,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工程部:负责具体制作网页以及解决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美工部:负责制作图片、动画等;信息部:负责收集、整理数据,文字数据的录入。
第二阶段:
学生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实物摄影、扫描图片、查阅教材及参考书、利用互联网等)收集有关物质结构知识的各种文字、图片、动画及声音资料。
第三阶段
1网页制作讲座。讲座以介绍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基本应用为主,通过5-7课时的教学时间使大部分学生能利用这个软件制作一个有关晶体页面。讲座内容包括页面布局;文本的修饰;图片和动画的导入及处理;超级链接;表格的应用;构造框架、层和简单的动画(选讲)。至于对资源库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由实验班级中的计算机制作高手来完成。
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第四阶段
1每组制作1-3种物质结构的相关网页。
2课堂上展示个人制作的页面并进行相应的解说。
第五阶段
1组织部分学生进行资源库的总体设计、页面的链接及上传。
2调查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整合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行为和方法。
针对评价内容,观察或用测试的方法,确定每个学生达到的程度,建立学生档案袋。学生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相关调查”(实验前和实验后各一份);实验前、后学生在学科上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生所在小组完成的相关页面;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组长和组员对该生的评价;实验过程中,有关这个学生的照片、文字及录像资料等。
四、研究课题的工具和资源
1、硬件:数码照相机,扫描仪,录音笔,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多媒体展示设备。
2、软件: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中文版或Word2000;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5.0中文版;动画制作软件Flash5.0中文版及GIFAnimator4.0;上传工具CuteFTP。3、资源库:
中学化学微观结构虚拟世界:swyz.fj./yz_cai/hjf/structure.htm。
中国科普博览:kepu.ac/mineral/sight/。
人工晶体研究院:risc。
化学园地之物质结构:go8.163/~chemfield。
用“晶体、原子、分子结构等”作关键词到雅虎、新浪网、搜狐等去进行搜索。
学生用主要参考书:《化学能力培训指南》;《中华学生科普文库》;《化学与现代文明》;《药物学》;《金属元素中的化学》;《矿物学》;《无机化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其它:学校化学实验室;本地矿业部门;本地珠宝、首饰行。
4教师、学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
教师: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电子邮件的收发;制作资源库的系列技能(规划、设计、制作及资源库的发布);图片的处理及动画的制作;扫描仪、数码照(摄)相机、投影仪的使用。
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电子邮件的收发;简单网页的制作;利用扫描仪、数码照(摄)相机等工具及软件制作简单的图片或动画。
五、预期效果
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从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题的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达到如下目的:
①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过程;
②获得探究体验;
③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
④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搜集和加工、应用等能力;
⑤解决问题,获得跟课题有关的知识。
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物质结构理论教学整合的方案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物质结构理论教学整合方案飞雪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15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必须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许多新的课程模式,使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一、利用FLASH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堂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信息,这数学课程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FLASH课件的交互性强、动画效果逼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如在“球的表面积”教学中,笔者运用FLASH课件演示圆柱的表面积展开、苹果削皮、切割球体、用正方形贴球表面,同时提出“怎样推导球的表面积”的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面对难题,积极尝试,经历活动,启迪思维,体验成功。
二、利用几何画板课件创设实验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而在以“粉笔+黑板”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实验活动难以开展。
几何画板提供了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它能动态地反映图形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数学实验。如在“双曲线”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拖动点来感受曲线的轨迹变化,观察离心率的变化。操作、观察、探究,让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建构者。
三、利用VB课件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自主探究学习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思维,提高了应用能力。如在VB课件“绘图工具和函数曲线”中,提供了“绘图工具”和“函数曲线”两大功能。“绘图工具”提供了“直线”、“圆”、“多边形”等三十余种常用图形的绘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绘图功能。“函数及曲线”提供了四十多种函数及曲线实例,学生选择相应的函数曲线的实例,在“输入参数”中输入相应的参数,即可绘制出相应的函数曲线。学生通过不同的参数对比,总结其中的规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识。
四、利用Excel软件学习函数知识
Excel软件不仅具有数学处理、图表等功能,还具有智能化的计算和强大数学处理能力,可以实现计算、排序、汇总、用图表形式显示数据等。Excel可以通过描点法实现函数图像的绘制,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不同数据间的差异。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图像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在“幂函数”教学中,笔者通过Excel绘制y=x2,y=x3的函数图像,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迅速、形象地获得图像的同时,加深了对函数图像及性质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总结04-27
信息技术培训方案08-11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08-04
信息技术教学自我总结04-05
信息技术教学自我总结06-21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06-16
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计划03-1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03-03
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