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一窝蜂发力公共卫生领域,是好事吗?
更新时间:2022-05-24 17:24:08 教育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国内高校一窝蜂发力公共卫生领域,是好事吗?
——代表委员为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建言
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近两年,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对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提出哪些挑战?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计算力增强,使大学教给学生的知识滞后于实际科技发展需求,成为无法避免、不可逆转的新常态。“面对这样的新常态,我们更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林忠钦说。
林忠钦的判断是基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陶智说:“总结我们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基础研究,因为工程问题的背后都是科学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向宇举了芯片的例子。芯片是新科技革命最重要的基础产品之一,在芯片上,我们有被“卡脖子”的教训。“芯片离不开电子设计自动化,其应用正是基于‘无用之用’的布尔代数。这样的例子在各个学科中不胜枚举。”周向宇说。
不久前,中山大学发布了针对基础学科的“强基计划”,招生对象是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强烈专业兴趣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高考成绩优异的高中毕业生。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说:“‘强基计划’旨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有了人才,还要有人才可以干事的平台。罗俊同时是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身为大学校长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带头人,他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感触深刻。“‘天琴计划’近年来的突破,一条重要经验是高校人才梯队的培养,即大团队建设。”罗俊说,“由高校牵头的最大优势是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源源不断的人才是可持续攻关的机制保障,反过来大项目也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新一轮科技革命影响深远,原有的学科划分体系已不能满足时代需要,一些代表、委员对加大学科交叉力度提出期望。
智能制造是新科技革命带给制造业领域的显著变化,也是“新工科”将来发力的重点。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说:“智能制造涉及机械、机电、计算机、信息、网络、软件、艺术等多学科领域,是一个跨界融合的‘新工科’专业。许多高校仅凭自身知识、专业能力,难以构建起较为全面、科学和成熟的智能制造专业。”
不仅是智能制造,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注意到,在一些重大规划中,学科交叉体现得不充分,学科外延性体现得不够,“自留地”现象还比较多。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建议,高校要打破传统学科之间壁垒,增强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与相辅相成。“新知识新领域快速拓展,知识体系综合趋势日益增强,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学科合并与重组屡见不鲜。高校在学科布局设置中要避免片面和盲目。”张炜说。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国内高校一窝蜂发力公共卫生领域,是好事吗?的介绍,本文章来源于中国教育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图片源于网络,本文由爱扬教育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内高校一窝蜂发力公共卫生领域,是好事吗?】相关文章:
ket国内还能考吗04-20
永恒大学国内承认吗04-05
澳门大学国内承认吗04-05
里昂大学被国内承认吗04-14
国内各领域的顶尖高校组织04-11
中专是高校吗06-07
中专是高校吗06-14
国内考研要求竞争大吗04-15
国外博士学历国内认可吗03-13
国际mba硕士国内承认吗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