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3-07 11:05:28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精品】节日习俗作文汇总九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日习俗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节日习俗作文汇总九篇

节日习俗作文 篇1

  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节日习俗作文 篇2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华夏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融浪漫与现实,诗意与快乐为一体,深受人民的喜爱。端午节的习俗作文300字

  端午————一个诗人的传说,据《史记》记载,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于是遭谗去职,还被流放。后来,秦国攻破楚国京都,他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汩罗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忙得不亦乐乎。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学着妈妈的样子将粽叶洗净,然后取出三张粽叶,毛面相对,,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入蜜枣和少许葡萄干,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粽子根本难不倒聪明的`我。可是当我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接二连三的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妈妈“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我这才舒了一口气,心里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总算放了下来。经过了一些挫折,终于到了最后的步骤————扎棕绳,我把粽子捆了好几圈,这才放心地交给了妈妈,不一会,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钻进我的鼻孔,再一品尝,啊,粘甜有劲,回味无穷。

  除了吃粽子这一习俗,小孩还要挂香囊。端午节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的习俗不会改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越来越旺盛……

节日习俗作文 篇3

  端午节有一首儿歌,歌词是:“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称为重五,很多习俗也与“五”有联系。用红、黄、蓝、白、黑这五种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和足踝上,代表长命百岁;家家户户吃五红,一般有龙虾、红萝卜、红苋菜、红烧肉、红烧鱼。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上还要插:菖蒲、艾草和蒜头,用来驱邪。

  对了,端午节时每户人家都会包粽子。()他们包的粽子形态各异,有三个角的,有四个角的,还有长筒形的,非常好看!根据馅的不同,粽子还可以分为许多种,有肉粽子,豆沙粽子,红枣粽子,花生粽子 ...... 我最爱吃的 , 就是肉粽子罗 , 味道美极了。

  端午节最有趣的习俗要数赛龙舟了,为什么要赛龙舟呢?噢,原来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当屈原知道自己的国家要灭亡时痛不欲生,就跳进了长江。等别人知道时,便有许多老百姓赛着龙舟去把粽子撒在江里,这样江里的鱼虾就不会吃屈原的遗体了。

  你们瞧!这些就是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节日习俗作文 篇4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许多习俗,拜年,守岁,贴对联等等。

  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习俗是扫尘。

  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人们喷刷房子、清洗家具,拆洗被褥,被古人称为“扫年”。

  扫尘习俗起源于尧舜时代,从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而来。至今民间流行着“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谚语。

  扫尘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扫尘习俗是是农民们为迎接玉帝的年粮而来。早先,这里的农民一年忙到头,除纳粮交租外,所剩无几。他们祈求灶王爷在腊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时多说好话,以便玉帝开恩,从天仓拨点恩赐,在除夕前降下年粮——米雪,让他们饱饱地吃顿团圆饭。为了迎接玉帝的恩赐,农民们每年都在腊月二十八日前,将宅院里外打扫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赐年粮,这样年复一年,春节扫尘的民族风俗一代代延续流传下来。

  春节习俗的由来真有意思。

节日习俗作文 篇5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节日习俗作文 篇6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们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罗江里。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咸鸭蛋,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还要喝放了一些雄黄的酒,人们还要举行赛龙舟。这不,我们一家人带着外婆、舅舅、舅妈、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镇观看赛龙舟。

  经过1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举办赛龙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镇。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赛龙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见我对赛龙舟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地为我介绍起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划手。有26个划手,1个舵手,2个鼓手,还有1个喊号子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下午,我们走出客栈,来到了河边。河边的吊脚楼悬在岩石上。为了遮挡强烈的太阳光,家家户户的阳台顶上都挂着蓝布。我们走过了石桥,继续向前走去。

  “哇!看到龙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龙舟的颜色各不相同:鲜艳的红、明亮的黄、黯淡黑和清爽的蓝。原来,龙舟的颜色是跟据四海龙王的颜色刷的漆来定的。

  我们刚一来到河边,划手们就出场了。喝,一个个都非常强壮。并且不同的龙舟上的人都 穿着不同颜色的背心。“请参赛选手入座!”裁判员用扩音器叫道。划手们按照序号坐好位置。“1——2——3!出发!”

  顿时,鼓声大作,观众的喊声和运动员的呼声汇成一遍,响彻云霄。参赛队员们用力把木桨向后划。紧接着,船慢慢地移动起来渐渐地,渐渐地,每条船都越来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来一丝波纹。渐渐地,渐渐地红色的龙舟慢慢地超过了其它龙舟。黑色的龙舟显然是体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龙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红色龙舟遥遥领先,蓝色龙舟又追赶上来,两条龙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蓝色龙舟领先了。最后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蓝色龙舟赢了。蓝色龙舟的划手们下船后,都拥抱在一起,表示他们心中的喜悦。看完比赛,我念念不舍地离开了风景如画的中山古镇。

  我觉得今年的端午节最好玩、最有趣。因为这一次的'端午节让我领阅到了民俗风情。

  泼水节的传说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节日习俗作文 篇7

  放了寒假,离过年就不远了。我很喜欢过年,到那天会和母亲一起买好多好吃的边看春节晚会边吃,特别开心。春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日。许多的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进入腊月后,很快就是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因此要祭灶。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市集”,“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腊月三十就是除夕了,要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还要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吃完年夜饭我最开心了,给姥姥姥爷拜完年,就发压岁钱。一家人都聚在一起,话新春,其乐融融!

节日习俗作文 篇8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过年放鞭炮,重阳节登高等。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是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还要倒着贴,意思是幸福来到了我们身边。春节吃饺子。饺子是“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古人以前还会包一个钱币在饺子里面,谁第一个吃到钱饺,谁就会在新一年中有福气,可现代人觉得钱币太不卫生了,就改为包糖了。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来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兽每到过年就来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兽又来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仑山。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拿来红纸做春联,拿来稻草做鞭炮,还拿来蜡烛做灯笼,年兽一看见这些东西吓得魂飞魄散。从此,年兽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人们怕它再来人间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节日习俗作文 篇9

  春节习俗,一些人可能只熟悉自己家乡的,却对外地的一窍不通。北京的习俗可是很有意思的哦……

  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节日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节日习俗作文01-06

节日的习俗02-27

小满节日习俗02-26

立春的节日习俗02-24

冬至节日习俗02-25

【精选】节日的习俗作文40篇03-07

精选节日习俗作文46篇03-17

精选节日习俗作文70篇03-15

精选节日习俗作文40篇03-14

【精选】节日习俗作文50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