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7-07 08:33:45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春节习俗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习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习俗作文

春节习俗作文1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

  在古代,帝王继位,是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春节一共是十五天,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春节的习俗也有很多,比如像吃年夜饭、守岁、贴春联、放烟火等等。

  吃年夜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守岁——除夕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贴春联——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春节的习俗就是那么有趣,就是那么有意义。

春节习俗作文2

  说到节日,梅州的节日还真是不少呢。

  让人第一眼想到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吧。其实,春节在梅州的习俗跟大多数地方差不多一样的`。我们第一件事情就是辞旧迎新了。要拔一年的晦气都统统赶走,从年二十二到春节过后,都不能说晦气的话,也不能戴白色的饰品,老人家最忌讳这个,他们说这样刚把晦气赶走,晦气又回来了,总之就是不好。

  年二十三时,大家更忙,既要准备年货(榛子,糖,饼干,米酒……还要大扫除一次,打扫的必须像一尘不染,像镜子那样还会反光。

  最热闹的莫过于除夕了。年货通通都摆上桌,鞭炮,门画,春联都贴上,装饰的更加漂亮。忙完以后,家家都来串门,这应该是最热闹的时间,嗑瓜子,吃花生,喝米酒,说说笑笑,给新年又增添了一份喜气洋洋。

  晚上则放烟花,放完烟花,除了小孩子外,大家都要守岁,目的是让老人家更加长寿,守岁其实也俗称为熬夜。

  正月初一就没有除夕这么热闹了,也有可能是因为守岁的缘故,大家都在休息,如果数热闹的话,那就是晚上了,晚上吃年夜饭,正月,年夜饭,圆桌,其实就是象征着团圆了。

  正月初一过后,就是上街,处处都喜气洋洋,张灯结彩,过年的快乐时时刻刻的萦绕在我们身边。

  这就是梅州的春节,梅州过节的习俗。

春节习俗作文3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结尾: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习俗作文4

  在以前,买年画曾经是过年中的一项重要的习俗。年关将近的时候,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集市,都有着热气腾腾的人气,卖年画的摊贩将五颜六色的年画张挂在墙上,渲染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使不少人驻足观赏,选购自己喜欢的年画。

  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一幅年画的名字叫“老鼠娶亲”。描绘了机灵的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老鼠娶亲》出自四川绵竹年画,四川绵竹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之一”。是出于两位绵竹年画艺术大师之手,一幅是北派大师李方福作的,一幅是南派掌门陈兴才作的。从这幅画可以看出南北两派的风格区别。

  而我喜欢的年画是陈兴才作的。

  画上是一伙老鼠打着灯笼,后面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扛旗打伞,四只老鼠抬花轿,两只老鼠抬嫁妆,“新郎”骑在青癞蛤蟆背上,头戴清朝的管帽,手摇折扇,双眼注视着一只大金箱里的嫁妆,一副贪婪的样子。“新娘”打扮得十分漂亮,身穿红嫁衣,头顶红手绢,安静地坐在花轿里,好一个热闹气派的'娶亲队伍。正当鼠辈们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之时,一只绿瞳、黑白相间的大猫突然蹿了出来,啪的一下,拍死了一只鼠兄弟,老鼠们吓得四处逃窜,“新娘”也被吓得泪流满面。

  这幅画寓意着祈祷丰收、祭祀祭祖、驱妖除怪,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

  在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虽然很多以前颇显神秘的东西已司空见惯,但流传下来的很多艺术造型,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就包括——年画。

春节习俗作文5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爸爸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他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晚上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

春节习俗作文6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是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了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习俗作文7

  一眨眼,又迎来了春节。羊年,一个让人期待的年份,我们都长大了一岁,又可以收红包,可以一家人吃团圆饭,开开心心的。

  除夕夜,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今年,我们来到了诸暨,好菜一道道上,红包一个个收大人们谈得投机,小朋友们玩的开心。

  午夜一到,鞭炮声四处响起,一朵朵鲜花在空中竞相开放,我和表妹趴在窗前,幻想着新一年的美好,欣赏着空中美丽的烟花。

  正月初一,我们不在家,一早我们就乘车去拜访老爸在萧山的亲戚了,午饭在萧山吃,晚饭也一样。第二天还是如此。到年初三,我一早醒来老爸老妈就不见了,可我并不着急,他们去菜市场了,去准备中午给亲戚们吃的饭菜去了。

  照现在,接下来几天就是我们出去走南闯北的时候了,去领略祖国的文化古迹,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去国外玩玩,只要你要钱,哪儿都可以去,换在以前,这时候还在过年呢,小朋友们手中拿着鞭炮东放一个西放一个,大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聊这个,聊聊那个,还有些在看着这些小朋友们奔跑着。

  过完年就到元宵了,过完元宵才算到新的`一年了,元宵元宵,必然少不了主角汤圆,每家每户都飘出了汤圆的香味,这时候上街走一走肚子马上就咕咕叫了。

  这些就是我们绍兴以前和现在的春节,也和我们来介绍介绍你家乡是如何过春节的吧!

春节习俗作文8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春节的传统节目有:扫尘、守岁、贴春联、拜年,压岁钱等等,不过,最让我们小孩子开心的事还是收压岁钱这件事。

  春节期间,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得到大人们给的红包,俗称“压岁钱”“过年钱”。古代过年的时候大人们用红绳串起来一百枚铜钱,发给小孩子们希望他们长命百岁,又因为“岁”与“祟”谐音,能镇压鬼怪,也是给小孩子让他们用来贿赂鬼怪的,以化凶为吉,平安度过来年,所以称“压岁钱”。每年妈妈都会在除夕时,偷偷的在我枕头下放压岁钱,让我在新年的第一天就有惊喜。

  除夕吃饺子是我们家的老规矩。每当到那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我都会围在桌子边一起包饺子。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然后再包上馅,馅的内容有很多,如:韭菜肉末馅、酸菜肉末馅、荠菜肉末馅等等,饺子的吃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酱油和香油的佐料沾着吃,我们家喜欢把饺子蒸熟后沾着佐料吃。过年吃饺子象征着团聚合欢的意思,饺子外形又像元宝,有“招财进宝”的含义,所以过年吃饺子非常吉利。

  春节不仅是团聚的日子,也是分享爱的日子。

春节习俗作文9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日子,那一天我们中国人要一起大概。“春节”也是我们常说的过年,虽然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但是我相信他们的心中一定也很激动、兴奋、愉悦。那我就说说我们增城过年的风俗吧。

  早在春节降临前,家家户户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我们都会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里里外外都给打扫干净,进行一次大扫除。春节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爸爸妈妈每年都要精心挑选一幅好春联。今年爸爸妈妈选的上联是:家有福星高照照,下联是:财如人意滚滚来,横批是:五福临门。这副春联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我们家会财源滚滚、家庭幸福。

  除夕那天晚上,爸爸妈妈会准备一大桌好吃、美味的饭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团圆饭。吃饱了团圆饭我们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边看边谈,说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我们一直看一直看到很晚,直到凌晨才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的那一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穿着新衣服,给家人拜年了。他们就会给红包我,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我们。红包里的多少钱并不重要,主要是让我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我很喜欢春节,因为他十分热闹,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这就是我们增城的春节。

春节习俗作文10

  春节是我国的辟邪除恶的传统节日,接下来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过年了,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看着这么热闹,我也忍不住叫哥哥和我一起贴。首先,我们拿着春联,然后把春联按上墙,我再按住一个角,右手拿着哥哥刚撕下来的透明胶布,再把胶布慢慢的把角落一个一个贴好,哥哥在一旁指挥,最后就完成了。我们一起欣赏着劳动成果,满意的读着春联上的吉祥话,看着这红红的春联,我心想:来年我家一定会红红火火的,虽然很累,但累并快乐着。

  贴春联太累,回家时,我猛地坐在沙发上,当我正要闭眼时,一股香味围在了我的`身边,原来是要吃年夜饭了。我快速的把碗递到嘴边,连忙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真香啊!这是年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吃完后我们就去放炮竹,哇!那炮竹就像赋予大地生机的余光。回到家以后,爸爸说:“我要发红包了,来晚了就没了哦!”我飞速的跑了过去,爸爸拿着红包向前走过来,把红包一个一个的递给我们。看着大大的红包,我心里美滋滋的,脸上乐开了花。到了家,我们看着春晚,吃着夜宵,真是太让人安心了。

  到了睡觉时间,我一边躺在温暖的小床上,一边轻轻地自言自语:吃完饭看着这美丽的烟花,真好啊!春节的这个日子,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的,开开心心的,要永远永远幸福安康。

春节习俗作文11

  一到12月27日,阿妈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阿妈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阿妈的手说:“阿妈买。”阿妈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阿妈,这些各买一盒。”阿妈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阿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阿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阿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阿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阿爸阿妈和我来到阿爸阿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

春节习俗作文12

  春节的热闹不在于节日的欢庆,而在于亲人的团聚。

  团聚时要干什么呢?当然是聊聊天、吃顿饭,而小朋友聚在一起玩耍并不亚于收到长辈送来的饱含着对我们的期望的红包。反正,大家都非常快乐。

  这一段话来源于哪儿呢?它们来源于我的记忆中。在我的记忆里,过年也不错。以前的我觉得过年和以往没什么不同,现在才明白了团聚的美妙。那种感觉就像冬天里的流浪非常孤独、寒冷地游荡在街上,突然有一丛光火,温暖了你的心。过年时家人们那温馨的相聚就像那火光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在我眼里的春节就是这样的,而在爷爷奶奶的眼中,春节又是随着年代而变化的。以前,生活贫困、艰苦,人们天天盼望着新年可以吃点好吃的,穿点新的。现在,他们不再盼望那些了,而是盼着儿女们的归来。

  我来举个例子。我们家楼上的爷爷奶奶平时带着她们的外孙女进进出出,因为叔叔阿姨在外地上班,回来的次数很少。不过大年初一到初四还是一定会来的,因为爷爷的生日正好在大年初四那天。今年的`初四那天,由于叔叔阿姨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当天只有他们五人聚在一起,最能体现爷爷奶奶对叔叔阿姨在家的珍惜就体现在分蛋糕上了。爷爷不怕吃甜食,他竟给了女儿女婿每人七分之二的蛋糕,也给了外孙女七分之二,最后把剩下七分之一的蛋糕给了自己和老伴。我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天下的叔叔阿姨们:常回家看看。

  春节是快乐而又热闹的。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又有家人的陪伴,无论谁都很快乐的,包括我们。

春节习俗作文13

  又过春节了,有些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期待VS习俗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是有所期待的,我们小孩子所期待的便是去各家拜年,要红包和那时的一些有趣的玩意儿。而大人们所期待的应该是那说长不长的假期了吧,而对于老人来说,无非是一年到头,一家人又能欢欢喜喜、开开心心地聚在一起了……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有着许多的习俗:守岁、祭祖、贴春联、放爆竹、拜年……这大多数是我觉得繁琐却又值得期盼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大年初一前夜,长妈妈嘱咐我,清早起来第一句话便要对她说恭喜,还要我吃福橘。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春节习俗的重视……

  旧俗VS新习

  有人说如今“年味”淡了。的.确,由于意外事故频发,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现如今科技进步巨大,电话、电脑越来越普及,于是,人们开始以电话、电子邮件拜年的方式替代登门问候。造成一些习俗在逐渐离我们远去。以贴春联为例,古人过年时多用两块桃木条写上传说中能驱鬼的门神的名字来辟邪,这就是最初的“桃符”。五代时,后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即春联,到宋代,贴春联已经成为民间过年的习俗。而现如今,却不见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了。可见,这年味确实淡了。

  感悟

  随着都市越来越喧嚣,乡镇的日益都市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有些传统的东西还在延续着。但有些却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流逝了。春节的习俗也不免会受到一些影响,导致一些改变,一些较为不重要的习俗渐渐地消失了……

春节习俗作文14

  我们国家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春节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春节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孩子分发压岁红包,真是其乐融融,春节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正月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爱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

春节习俗作文15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新春佳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新春佳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春佳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新春佳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的作文04-19

春节习俗作文05-26

春节习俗的作文12-13

春节习俗作文06-12

春节的习俗作文09-10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07-05

春节习俗作文[精选]07-05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07-05

春节习俗作文(精选)07-05

春节习俗作文(精选)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