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7-08 07:59:46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春节习俗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习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习俗作文

春节习俗作文1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蚌埠地区也不例外。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过小年送灶神。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打扫卫生迎新春。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团团圆圆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拜年红吧压岁钱。

  现在流行微信红包。以前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春节习俗作文2

  按照家乡抚州的风俗习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还是晴天多,这时大家都忙着打扫卫生,洗净全部肮脏的东西,扫去一年的废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陆续续赶回家和亲……

  按照家乡抚州的风俗习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还是晴天多,这时大家都忙着打扫卫生,洗净全部肮脏的东西,扫去一年的废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陆续续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庆新年。

  农历二十三这一天,就是点灶灯,包糯米?子,用豆子磨粉,加糖成为豆沙,再和?子拌裹,大家都围着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首次过年,点上蜡烛,也就是希望来年红红火火。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这一天,是过小年,也就是小孩子过年,这一天大人们为小孩子忙忙碌碌,做好很多美味佳肴,晚上我们一起放烟花,玩个痛痛快快。

  农历十二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满桌的鸡、鱼、肉、蛋、山珍海味,米酒飘香一醉方收,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欢度春节。边看电视边聊天,大人为小孩发压岁钱,希望我们来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出理想的成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黎明前开门,又鞭炮齐鸣,这就是像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正月初一这一天,男人们带着自己的.小孩走亲访友,向长辈拜年问好,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机关团体打龙灯拜年,有机会全家一同逛大街购买拜年的礼品,这样拜年,走亲访友,一直到农历十五,这段时间做客喝酒,家家扶着醉人归。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也就是说这天是春节最后一日,元宵元宵,也就是把过年剩余东西全部吃完,再吃一些汤圆,象征着今年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生活红红火火,明天就要大干特干,学生上学,大人们外出务工。家乡的春节年年如此,热热闹闹,一年更比一年好。

春节习俗作文3

  【第1篇】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按照我们这的规矩,春节是从腊月开始的。

  腊月初,春节的喜庆气氛就开始荡漾开了:大街上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店铺里也挂上了灯笼。

  到了腊月中旬,家家都忙活了起来:炸馃子,做馍馍,还要置办很多年货:买牛肉,杀鸡宰羊,买些瓜子和糖,就像是北京的“杂拌儿”。

  腊月末,大家就更忙了:要把家里里里外外地打扫一遍,还要做年菜,整个大街上都是一股酒肉的香味,还得把过年的东西都准备好。

  除夕这天,无论在哪,都要回来和家人团聚,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还要在家门上贴福字。和家人一起看“春晚”,小辈要给长辈磕头,大人们要给孩子压岁钱。这天晚上还要守岁,只有过了十二点放完炮后,才可以睡觉。

  初一至初五这段时间,家家都要走亲访友,向亲戚朋友说些祝福的话,祝愿生活能更加美好,一派喜气洋洋。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这天,人们都挂上花灯,观灯,猜灯谜,还要吃元宵。尤其是晚上,五颜六色的花灯发出的那耀眼光芒,令人陶醉其中。

  正月十五一过去,年就过完了,一切都又恢复平静。孩子们去上学,大人们去工作。但是,这段喜庆,团圆的.日子还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

  【第2篇】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如:对联、剪纸、图画、刺绣等。还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端午后、重阳节……

  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春节。我的外婆老家住在浙江仙居,家乡有好多亲人,还有一个年过一百岁的老阿太。所以每年春节我总是跟着外婆到家乡过年。

  在外婆的家乡过春节最热闹了。各家各户早就忙着准备年货,做年糕、包粽子、买各种各样的炒货、水果等。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贴上大红对联,杀鸡、杀鸭的老板忙都忙不过来。在这一天,在外地工作或求学的亲人们千里迢迢都要尽力赶回来与家人团聚,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大家有说有笑,谈新闻、谈工作、谈理想,真是开心极了!

  年夜饭吃完后,就给小孩分发压岁钱。除夕之夜,每家每户灯火通明,这叫“守岁”。大人们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们玩小鞭泡。转眼到了12点钟,整个小县城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新的一年开始了。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最漂亮的新衣服和亲人们一起逛公园。公园里人山人海,节目五花八门,真是热闹极了!

  我爱家乡的春节!我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春节习俗作文4

  在我的老家——安徽省苏州市灵璧县,有一个很特别的新年习俗,那就是挂钟馗像。

  钟馗画像,第一眼看去便让人感到不同凡响。画面上的钟馗身材魁梧,相貌凶猛。一袭宽大的红色衣袍,遮不住腆胸叠肚。短筒朝靴,显得风尘仆仆。他一手提剑,一手拎着一只小鬼,仿佛立刻就要将小鬼斩成两半。整幅画惟妙惟肖。

  说到这儿,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人们为何要挂钟馗画像了吧!那就是“避邪打鬼”。

  挂钟馗画像始于很久以前。我的老家那儿最初都是在春节除夕之时将画像挂在门上或正堂中,但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才有的.习俗。端午节那天,人们庄重地挂上钟馗像,焚香礼拜,祈求驱邪赐福。小时看到门上的钟馗画像时,当时我真的是“余年幼,方出神,望着画中的‘怪叔叔’,不觉讶然惊恐”。直到近来,我才真正知道钟馗背后的故事。

  相传,钟馗为灵璧人,长相相貌丑陋,但聪明伶俐,读书过目不忘,作文篇篇锦绣。大比之年,唐明皇开科取士,钟馗的三篇文章字字珠玑,行行生辉。殿试时,只要明皇看中,就会稳中状元。没想到,唐明皇见钟馗相貌丑陋,竟以貌取人,把钟馗的名字划到十名以外。状元没得中,钟馗一气之下撞墙而死。后来,在唐明皇的一个梦中,钟馗的灵魂游到皇宫,一把抓住他,质问他为何以貌取人。唐明皇惊恐万分,只好封钟馗在阴间当辟邪镇妖将军,答应钟馗在他的画像上写下“辟邪镇妖将军”,并将画像送回钟馗的故乡。梦醒后,唐明皇令人呈上钟馗的试卷,仔细一看,钟馗的文章果然极佳,并提出了不上治国安邦之策。唐明皇看罢,不由得感到惋惜,于是立即按梦中所说的那样,令人一一照办。

  画像送到灵璧后,当地人处于的辟邪镇妖心愿,便开始在节日里把钟馗画像张贴在门上或正堂中,而且据说辟邪镇妖的效果特别好。于是经过代代相传,节日挂钟馗像已经成了灵璧与众不同的习俗。灵璧也产生了很多画钟馗像的画家高手,每逢节日画像便供不应求。1915年,灵璧画家翟光远画的钟馗像还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获得金奖,给钟馗画像带来了国际性的声誉。

  听了钟馗的传说,每当我经过钟馗的画像,望着这位怀才不遇的“辟邪镇妖将军”,总是肃然起敬。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的传说,但从传说中,却能看到“挂钟馗像”这一习俗的文化底蕴。

春节习俗作文5

  今天是阴历腊月二十三,习俗过“小年”,辞灶,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

  今天也是忙碌的一天,早上上班起,就泡在银行,中午也是方高中以来我下班最晚的一次。有老友问:今天怎么走得晚?答:儿放假了,早走的特殊待遇没资格享受了——也确实忙,走不了。到家后,方说,我正寻思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再不回来我就做饭了。我说,那好啊,以后午饭就你做吧!方说:不行啊,我只有今天在家,明天我就上课去了。哦,也是,那就谁回来的早谁做饭吧!方说:好!

  下午继续泡银行。快五点了,回到单位,说女职工可以提前一小时下班——回家做饭准备辞灶。一听,喜出望外,赶紧撤吧!我们是去方奶奶家辞灶,所以,并不急着回家做饭,先冲到市场请灶王爷去。本以为今年没时间请灶王了,还想着让去年的灶王“连任”呢。去了附近的`市场,打听了半天,一个人说,今天太晚了,恐怕请不到了,汗~~~~那咋办,还是辛苦灶王“连任”吧!今晚一定敬您好吃的糖瓜!

  回家接了方,来到奶奶家。奶奶说,从昨天起就开始准备这顿饭了,一为辞灶,二为大姐二姐过年都要回婆家,所以每年的小年其实是我们家的大年!赶紧帮着收拾还没弄好的饭菜,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人也到得齐刷刷的——过年喽!

  吃过饭,方忽然“嗷”地一声跳起来,把坐在我身边的二姑妈吓得一哆嗦,问怎么了,方喊道:“三个A!”原来,会考成绩今天也出来了,方刚刚查到三门都是A。大家纷纷祝贺方,方一整晚也都美滋滋的,直说,今年这个年过得不错,哈哈。方同学今天是“小过年”啊,喜事连连!大人们也都喜上眉梢,大姐家儿子上班了,二姐家宝贝今年期末全班第一,我家方的成绩也上了新台阶,都是“小过年”!

  在奶奶家闲谈了一会儿,各自回家。我们去了新玛特补充点儿给养。刚进超市的门,就看见灶王爷在冲我们招手呢,原来他在这里等着呢!赶紧请一位回家!到家一看,得亏没应留前任连任,人家是有“任期”的,写着某年某年呢。把灶王爷请上主位,敬上“糖瓜”,请他老人家到了玉皇大帝跟前嘴巴甜甜的,多说“好好好”!

  从左昨天起,方开始文言文语感训练。昨天听读了《种梨》,今天听读了《画壁》。

春节习俗作文6

  春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过了这么多个春节,我越来越惊叹春节的奥妙,越来越对它有所感悟。

  春节如慈母的一声呼唤,唤游子踏上归家的旅途。春节人们最讲究的便是团圆。平时难得归家的游子,宁愿忍受种种不便,归心似箭,必须要在春节时投入家的怀抱,感受亲情的温馨。若回不了家,必须会报声平安,表达祝福。在春节,走亲访友,一家人在一齐看春晚、吃饺子、逛庙会、赏花灯,享受着亲情的欢乐,我便是这其中的一员,每时每刻都被醇厚的亲情包围着,感到无比幸福。春节教会了我亲情的温暖。

  春节似聚宝盆,使我变得钱包鼓鼓。哈哈,你们必须猜到了,对于小孩来说,拿压岁钱可是春节的"重头戏"。压岁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须向长辈们行礼才能拿到。中国是礼仪之邦,拿压岁钱固然重要,可在他的背后表现出的是对长辈的尊敬。所以,在拿压岁钱时,千万不要仅仅为了钱,要抓住机会向父母表达感情,继承我国的传统。春节教给了我礼仪的重要。

  春节就像威力无比的魔法师,用神奇的魔法,将我国的民俗文化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庙会。庙会年年都分外红火,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今年我也去凑了个热闹。庙会上吃的玩的样样俱全,令我眼花缭乱,可是最引我注意的还是一些传统的工艺品,像平安符、布老虎、吹糖人、捏面人、剪窗花……不一会儿,我就一手拿着个小糖人,一手抱着个布老虎,兴高采烈的了。那些传统的工艺品,代表着我国的'民俗文化,代表着手艺人的智慧结晶,更代表着多少代人的欢乐。春节交给了我民俗文化的可贵。

  春节教给了我许多许多,与春节有关的每一点习俗,每一滴画面,每一桩故事,都让我感到了春节的魅力,明白了她为何牵着所有中华儿女的心。那是我们的文化,那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我期望人们不要掺杂太多的功利,要用去感受春节的一点一滴,不要因时代发展而淡泊了她。

  春节就要过完了,可她带给我的感悟,留给我的回味还在继续。

春节习俗作文7

  我的家乡是一个很热闹的一个小城市,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多的高楼,也没有那么多的车子,但是到了春天,宁静的村子就会有一种热闹的气氛,家乡的春节是特别重要的,春节里面除夕也是一个重头戏。

  在除夕夜,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团圆,幸福美满,只有到了除夕,我才能看到经常不在家的爸爸,才能享受到一家人的亲情,等到夜色降临,家人们全部都坐在桌子前面,讲着自己的经历和一年来的收获,不时还会发生笑声,这个时候,我才体会到曾经的真正的含义,等到吃完饭以后,大人们开始了打麻将,这个也是我们加上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个时候打麻将不一定要输赢,关键的就是大家的联络感情,在这个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就会开始放鞭炮,各种各样的鞭炮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快乐。

  家乡春节的第二个重要日子就是初一。在我的记忆中,初一是睡不成懒觉的,父母总是很早把我喊起来,穿上新衣服,吃完汤圆或面条,便开始我们的拜年之旅。初一拜年在我们家乡是一个很重要的习俗,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小孩子逢人就说好话,然后就等着大人的红包,大人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给红包,还故意"为难"一下你,把你弄得很急之后,再笑呵呵地把红包给你,现在看来这都是一些再美好不过的童年记忆。

  家乡春节的尾声就是正月十五,这虽说是尾声,但仍可以和除夕有得一拼,吃汤圆,闹花灯就是正月十五的特色。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将逝,人们都即将恢复忙碌的工作,自然要在这最后的放松中狂欢一次。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完美味的汤圆后,便一起出门"闹花灯"。花灯会可是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了整个会场,人群熙熙攘攘,不时还有几个小孩拿着精致的花灯从你身边挤过。两头"狮子"在会场中央狂舞,还不时引起一阵喝彩。一家人穿梭其中,赏花灯,猜灯谜,观舞狮,那种乐趣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时间过得诚真快,春节就这样过去了,我在心里面又期待另一个春节的到来,家乡的春节带给我温馨带给我团圆,不仅仅是鞭炮响起时的惊讶,不是收到红包的喜悦,而是它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团圆气氛,不一样的亲情,他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

春节习俗作文8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23或24,它是庆祝整个春节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23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24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每家每户黎明升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先民驱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就是一扫而光陈旧的东西,这既指庭院里的陈年老垢,也指旧岁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了控制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守岁,俗称“熬夜”,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再如,禁用剪刀,禁说“没有了”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节习俗作文9

  今年过年,我是在外婆家过的,外婆家在浙江天台,说到天台,它可是有许许多多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年俗呢!

  在天台,大年初一的一天饮食,是和大多数地区是不一样的:早上吃“五味粥”,祈求五福临门。说起“五味粥”,有一个典故:吃“五味粥”是为了纪念济公的。相传,古时候,寺院里的和尚把吃不完的红枣扔掉了,济公看到了,捡回来,晒干收藏,大年初一的早上,济公将收藏的红枣掺和豆腐、黄豆、芋艿和白米,煮成一锅粥,给僧侣们吃。这种吃法,慢慢传了开来,为纪念济公,在天台,大年初一早上,家家都吃“五味粥”。“五味粥”有一个寓意:象征着新年祈福,五福降临人间。中午吃“卷饼筒”,“卷饼筒”就象一个个放大了的春卷,里边卷了很多菜,好像把“福气”包起来,不让它跑走似的。晚上吃的是“扁食”,用意和“卷饼筒”一样,薄薄的馄饨皮包着鲜嫩美味的“福气”,让全家在新的一年里福气满满的哦!

  过了大年初一,就是大年初二,按照天台的风俗,这一天是不能随便走亲戚的,我觉得好奇怪。初三开始,就可以走亲戚拜年了,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吃饭一起玩乐,好开心啊。在天台,走亲戚吃饭有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吃粽子”。上菜是有讲究的,上的每道菜有固定次序,先上甜点,再上海鲜和素菜,接着上鱼和年糕。既然是吃粽子,粽子是不可少的,有小米粽子,有肉粽子……花样可多了。吃法也有讲究,肉和粽子一起上,鱼和年糕一起上。最后一道菜是清淡的`菜汤,让客人去去油腻。一顿吃下来,一共有近20道菜,吃饭时间可长啦。在吃饭时,坐的是八仙桌,座位是有讲究的, “东一”是最大的座位,与“东一”相对是“西一”,是第二大的位置,此外,还有执酒壶的座位和小孩的座位,好多好多的讲究,可惜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坐。

  在天台,过元宵节和中秋节要注意过节的时间,正月十四闹元宵,不吃汤圆吃年羹,年羹是带荤的,里面有肉、素菜和海鲜,而八月十六才过中秋,很奇怪吧?过节时间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呢,这里也有一个典故:“相传临海历史上有位知县,他的母亲是信佛的,正月十五要吃斋,不能吃年羹,于是这位知县就把元宵节的时间改到了正月十四,以避开斋戒日,因为元宵节提前了一天,就把中秋节推后了一天。”所以,天台地区,最传统的方式就是“正月十四过元宵,八月十六过中秋”。

  除了这些年俗外,天台还有很多其他特别的风俗习惯,有机会,我再慢慢告诉你们吧。

春节习俗作文10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咱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春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春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咱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春节习俗作文11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吃团圆饭是春节习俗中最重要的。那么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呢?原来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长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久而久之,过年吃团圆饭的这个习俗就保留下来了。当然,过年吃饺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实饺子蕴含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一是过年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吃腊八粥是我们这儿过年的前奏,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这不,我们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腊八粥。一出锅,香气四溢,我这只小馋猫一眨眼间,从十米外跑到了这儿。口水都馋的流下来了,实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气充满口腔,刺激着味蕾,我从来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们杭州,扫地一定要“扫进来”,不能“扫出去”。就是在清扫的时候,笤帚千万不能从里往外扫,而要从外往里反扫,意思就是把如意、财气往里收,这是杭州对来年家中吉祥、财富不断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节的由来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吧。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头上长着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岁寒将尽,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把“年”吓跑。一夜过去,大家平安无事,于是就高高兴兴地互相表示祝贺,拿出丰盛的食物在一起吃。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欢乐的节日——“过年”。

  过年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是各不相同,我们要尊重我们的传统节日。

春节习俗作文12

  元宵节前的饭桌上总有几分不同:糯米粉、铁盆、木板、水杯——开始做元宵了!妈妈总是那一句“揉一点面放一点水,揉到元宵的感觉时,停水续揉。”在我面前的铁盆里。装着白沙般的面粉。在我左手指间乱摇一阵,掌心缓缓向面粉拍去,无论怎么用力掌心都不能压到盆底。随手一捧粉屑,立刻如流沙般从指尖划过,用另一只手轻抚一下,才明白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这难办。我想。“倒一点水”我自言自语,一边专注地看着妈妈那双泛黄的手。只见十只手指干净利落地一推,一揉,手指从四面八方向面粉挤去。她平缓的气息一呼,一吸,把看似易散的面粉都听话地掌握在手中。

  我也不闲着。雪白的`右手紧紧握住杯子的腰杆,左手更是小心谨慎地托住杯口,紧皱的眉头似乎能随着上扬地手移动着,多倒那么一滴也要狠狠滴骂自己一下。此时,杯中的水好比生命的源泉。沐浴了水的面粉好像活了起来,几下轻推慢揉,几次“雨水”滋润,那如沙般的面粉仿佛让那魔棍轻挥几下,竟变成了一堆巨大的庞然大物——这就是元宵的稚型。“再把面团揉几下,记得要往一个点揉,用力!”妈妈两手互相摩擦着,细声细气地提醒,马上就好了。

  我双手合并着,坚定的眼神自动锁定了方位,腮帮如警示般股三股,雪白的掌心“刷‘地朝面团的白肚皮上刺去,只感觉得血管像打了气般“快要炸了”,没想到,面团软而富有弹性,推在上面跟抹在脸蛋上没什么两样!此时此刻,我的手指好比牙齿,而面团已经有了元宵的味道。紧接着,妈妈如鹰爪般的手抓在面粉的一点,捏出了一两个白的深的深洞。轻而不急的一撕二撕,刹那面团一分二,而分四,八个白团静卧不动——最乐的一刻“揉元宵”来了。

  这时,可谓“全家动员”,五个人、八个面球,球在两手之中左游右逛,无头苍蝇般前扑后退,时而扁圆时而细长,在这千揉百磨之中,圆形的元宵完成了。八个“雪球”在木板之上排成一线,有谁能想到,再“推”、“揉”的锻铸下,竟会如此美丽‘和谐。许久后,厨房里的铁锅脚踩火焰之上,在里面蠢蠢欲动、不停翻滚的热水下,鹅卵石块般的元宵静静在水底围成一圈,只为等待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春节习俗作文13

  承德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邯郸——除夕扔愁帽

  古赵京都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相传,这一习俗,起自战国末年。秦始皇打败齐、楚等国,派大将章邯出兵赵国。赵国军民坚守阵地,英勇抵抗,给秦军以重大创伤。秦将章邯大怒,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后,对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妇孺,房不分官商民贾,大肆烧杀掳掠。赵国人为了逃避秦军的杀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离乡,四出逃亡。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了统一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赵国人不忘亡国的奇耻大辱,每当夜深人静,就纷纷把秦王规定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时的邯郸已在秦的统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横遭杀戮。从此,赵国人对秦王更加怨恨。他们为了避免无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换旧为名,把头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说是驱赶一年的晦气,扔旧愁、迎新喜。官府也就无可奈何了.

  久习成俗后来,秦国虽已灭亡,邯郸人并没改变习惯,把它作为一种地方风俗,称之为“扔愁帽”,流传至今。不过,今人扔帽,已没有当年的忧愁,而是把它当作一件应景的乐事了

春节习俗作文14

  作为一个福建人来讲,对于当地的习俗,我可是再熟悉不过了。不管是节日习俗,还是其他的。我都是有问必答。就拿春节的习俗来说吧,对于这方面,我可称得上是“万事通”呀!

  我们泉州从初一到十五,都称为“过年”,要等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

  从正月初一到初四,人们都欢度春节,初五,百业经营,俗称“初五隔开,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谷生日。 ”当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就会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水果、清茶、金猪等供品,点上三支清香,点蜡烛,恭拜“天公”,祭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除夕之夜要守岁至深夜12点钟,迎来了新年黎明,家家户户都燃放烟花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 开正” 。

  元日,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的孩子早点叫起来,帖红春联,逢门必贴,无论前后,无论大小。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都会出门走访邻居,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就拿春节的习俗来说吧,对于这方面,我可称得上是“万事通”呀!

  到了正月初九,也就是“天诞日”,民间普遍都要“ 敬天公 ”,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大厅的天井口用两条长凳架起一块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庙”,桌前摆上三牲,隆重的主牲是大猪头,其次是五斤大猪脚,边牲是鸡、鱼、或鱿鱼干、目鱼干,这三项组成三牲,放在一个大盘子里。以及酒瓶、酒杯。这些都得在当天的清晨摆好。长辈领着全家大小,跪在桌前叩谢玉皇大帝保庇平安顺舒的浩大天恩。与此同时,也向玉皇大帝有所祈请,并许愿日后隆重酬谢。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丸”。泉州的元宵丸闻名遐迩,其制法与其他地区与众不同。以炒熟的花生米磨成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金桔泥……捏成丸陷,沾湿后置于有干糯米的盘子里。除此之外,我最兴奋,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闹花灯”了,这个活动,把元宵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每一个人都会去逛花灯,整条街道上都挂满了花灯,还有许多的灯谜。这些可不是一般的花灯,都是请泉州的灯匠精制。品种繁多,平时都很少见。这也大大丰富了泉州人民的文娱生活。

  这就是泉州春节的风俗民情,每家每户都是红红火火地过年;都是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来!

春节习俗作文15

  每年春节都很多传统的春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而每年最难忘的春节习俗应该就是扫尘,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次,我和老爸“光荣”地领到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是,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和老爸商量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是,由于一年没擦,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我不服气,又抹上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是,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旧的也“辞”完。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春节习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春节重要性的标志,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些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

【春节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作文06-12

春节习俗作文05-26

春节的习俗作文09-10

春节习俗的作文12-13

春节习俗的作文04-19

春节习俗作文(精选)07-05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07-05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07-05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07-06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