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习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7-08 15:58:47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精华)过年的习俗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过年的习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过年的习俗作文1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所以,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个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在年三十晚这个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
这个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但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
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
除此之外,这个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过年的习俗作文2
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扫除、购年货、包饺子、拜年等等简直数不胜数。
我和爸爸也按照习俗去购年货。大街小巷里,买年货的人们数不胜数。小摊上,小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摆满了鲜艳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真是让我大饱眼福。我和爸爸又开始了疯狂大抢购,各种各样的东西被我们一扫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装了满满一大袋子。
我的家乡最少不了的一项习俗当然是包饺子了。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我们家当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妈妈就开始包饺子啦!包饺子还需要技巧呢!我负责擀皮,我这里擀擀,那里擀擀,简直就是四不像。妈妈给我做了示范,包饺子应该均匀的擀,让它在擀面杖上转起来,这样就可以擀的圆圆的了。我按照妈妈的.办法,怎么也不能把这个“淘气鬼”制服,还是擀的乱七八糟。不过经过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艰苦训练,我终于把这个淘气鬼给制服了。
我们这里包饺子还要包里面钱呢!只要谁吃着带钱的饺子,就代表着他在这一年中平安无事,运气很好。谁要是吃的最多,谁就是一家之主。我们家也包了好几个钱呢!我和爸爸妈妈都想吃到钱。我为了得到拿到那几个硬币,于是抢了很多的饺子。嘿嘿!我们家里的钱竟然被我吃到了三个,把我的牙都快咯坏了!
吃过饺子之后,我们当然还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们男生最喜欢干的事情。我们拿起一个大*花,迅速点燃。顿时,天空中出现了五彩的烟花,美丽极了。
我们这的春节习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过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磕头,给他们拜一个年,说一些祝福的话语。然后长辈们就会给我们一些压岁钱,发一个红包。然后再与亲戚们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表达互相之间的感情。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就是这样的,怎么样!你们的呢?
过年的习俗作文3
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和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不同。我的故乡灵宝,汉节习俗大致是这样的:
在农历十二月,新年的气氛越来越强,成人和儿童正在为新年做准备。在农历十二月初八(通常称为腊八节),??每个家庭都在清晨制作腊八粥。腊八粥包含大豆,绿豆,河豆,花生,小米,大米,红枣和饺子。将它们放在锅中煮熟后,倒入同时准备的浇头(豆腐,胡萝卜,白萝卜,调味料)。将粥放在院子中部准备好的桌子上,以崇拜神灵。之后,我和家人一起吃饭。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通常称为新年。在这一天,每个家庭都会做饺子和买甜瓜。到了晚上,古老的厨房神将被送往天堂。整个家庭都应该将准备好的对联粘贴在旧的厨房神雕像的两侧。对联是:上帝讲好话,回到宫殿带来好运。在古老的厨房神面前的桌子上,放置了诸如甜瓜之类的牺牲品。整个家庭还不得不在旧的.厨房神雕像前烧香和敬礼,最后将旧的厨房神雕像烧掉。
在第十二个农历月的二十三个月之后,人们变得更加忙碌:杀猪,宰羊,买菜,磨面条,蒸面包……
在新年前夜,人们忙于清洁和粘贴春节对联,每所房屋都必须在门口放上财务指挥棒。人们还必须煮饺子。除夕晚餐准备好后,他们必须张贴新邀请的厨房神。贴纸完成后,他们必须崇拜神灵并放鞭炮。最后,全家人将一起吃除夕晚餐。长者吃完饭后会给孩子新年钱。这个晚上,人们不得不熬夜,叫寿穗。
新年的第一天,在拜神并放鞭炮后,全家人开始吃早餐。饭后,人们开始互相称呼新年,并祝愿彼此新年快乐。
从新年的第二天开始,人们会互相拜亲以庆祝新年。
农历正月十五,这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每个家庭都吃元宵节,把灯笼挂在门上,孩子们则提着灯笼。聚在一起比其他人的灯笼玩得更好。
转眼之间,农历正月十六日到了,这一年结束了。人们再次开始忙碌的生活。
过年的习俗作文4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和许多国家一样,都有自己的节日,我们中国有很多节日:春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等,这些节日中,庆祝得最轰轰烈烈的,习俗最多的,非春节莫属。
春节的习俗实在历史中沿袭下来的,比如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扫尘,扫尘在民间的说法是因为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另一种习俗是大街小巷都看得见的,没错,就是贴春联和窗花。春联也叫春贴、对联、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而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除了这些贴的,还有守岁,拜年,点爆竹,蒸年糕,包饺子等习俗,在小孩子眼中,也许拜年是最好的习俗,因为拜年可以得到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你们知道饺子的来历吗?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时,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等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中国的春节习俗,真是令人向往。
过年的习俗作文5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在腊月二十九(除夕夜),我们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的团圆饭可讲究了:我们吃饭一定要有三大样:鱼、鸡、肉。鱼一定要蒸着吃,在鱼上还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这样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鸡一定是公鸡。肉是腊肉,我们的腊肉不像四川那里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这样吃特别美味,特别有嚼头。吃完饭后,我们就要进行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说说这一年经历的酸甜苦辣。
在初一的早晨,我们像爸爸妈妈请安(拜年)说些吉利的话,这样可以获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这样象征着大吉大利。然后我们会出门向别人拜年,别人会放鞭炮来迎接我们,这样表示湖南人们的热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们过春节是不是不跟你们一样呢?你们想来我们湖南过春节吗?
过年的习俗作文6
我的家乡是清丰,各地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门,但都有幸福美满的欢乐寓意。
农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气,我家乡的腊八节差不多就算是春节的开始,也就是说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了。特别是家乡的农会,商店的老板会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来,给客人们选购。家乡的腊八节标志着春节的慢慢到来,同时家乡还有说这样一种说法“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天还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腊八粥,胃里热热的,心里暖暖的,在这个粥里放入了各种豆、米,足足有八种以上的谷类进行熬制,这不仅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们最喜欢的却是那甜甜糖果儿,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红红火火”,这也是春节必备之一。再有就是买花炮了,那包装精致的柳叶鞭,更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还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这是家乡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里那个美呀!
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热闹,孩子们成帮结队的在大街上放花炮,无忧无虑的跟朋友们走街串巷。特别是各家各户都做着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个味道,那真是香味扑鼻呀。下午黄昏时,火红的对联 开始上门了,喜气洋洋的对联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来,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饺子了,我们在家门口放鞭炮,而奶奶们却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烧香拜神,烧元宝,拜五神,企求他们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吃着香香的'饺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快要睡觉的时候,长辈们会在我们的枕头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点钟,老家还有起五更的习俗,我就跟在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后面就开始先给袓爷爷们袓奶奶们磕头,然后再给爷爷、奶奶磕头,哈哈哈,小孩子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去逛庙会、走亲戚了,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买好吃的东西,在亲戚家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呵呵,心里那个美呀!真希望天天过大年!晚上的节目就是放烟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这就是我农村老家的春节,是不是很美呀!
过年的习俗作文7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我的家乡在德清县九原村。那里有美丽的山和清澈的水,迷人的风景,花鸟,树木和树荫,甚至新年的'习俗也有它自己的味道。
一年的30号,我早上一起床洗漱,就必须很忙。首先要做的是在柴房里崇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神。一年来,他每天都告诉上帝这个家庭的喜怒哀乐。所以人们买麦芽糖,在上面放一些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礼拜三次,让他只给好消息,不要悲伤。这样,上帝认为我们过着美好的生活,并能使庄稼天气变好。
崇拜完灶神后,午饭大约在9点钟开始。午餐几乎是除夕餐的“预演”,因为现在只有一些人不能来。
食物也有规则!必须有两盘绿色蔬菜,这意味着庄稼可以在夏天长得非常绿,以确保秋天有好收成。然后有一大碗煮鸡蛋,只能被孕妇或生鸡蛋吃。此外,只有孩子能吃东西。然后是一盘雄鸡,这意味着当人们满嘴都是动物时,他们不会伤害自己的声音。另外一盘红鲤鱼,肯定有两盘,意思是鱼头正在蓬勃发展,每年都比(鱼)多。
午饭后,平时,应该是一天一次的下午休闲时间,但今天不是,我们将在大约2点钟开始工作,准备除夕晚餐。一个切蔬菜,另一个切排骨,另一个生火,另一个加柴火。凌晨4: 30左右,天气更加热闹了。旧房子和新房子的柴火房里堆满了柴火。除夕晚餐必须在7点前开始。看守柴房的时候一定有三个人在吃饭,因为灶神嘴里的麦芽糖快没了。如果它消失了,他会向上帝报告他的忧虑。然而,在他的家人面前,他不会这样做。在7: 30,上帝会回去休息,直到7: 30,一切都好。
八点半,当人们饿了,他们就不能再吃除夕晚餐了。他们只能吃糖果和蛋糕,因为接下来的三天将是村庄的休息日。如果他们把它们都吃了,他们就做不到。
“鞭炮交响乐”于12点开始。全村都燃放超长鞭炮,但有节奏。它刚刚在这里完成,在那里燃烧。它比除夕餐和制作过程更生动!!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过年的习俗作文8
我的家乡是清丰,各地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门,但都有幸福美满的欢乐寓意。
农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气,我家乡的腊八节差不多就算是春节的开始,也就是说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了。特别是家乡的农会,商店的老板会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来,给客人们选购。家乡的腊八节标志着春节的慢慢到来,同时家乡还有说这样一种说法“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天还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腊八粥,胃里热热的,心里暖暖的。在这个粥里放入了各种豆、米,足足有八种以上的谷类进行熬制,这不仅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们最喜欢的却是那甜甜糖果儿,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红红火火”,这也是春节必备之一。再有就是买花炮了,那包装精致的柳叶鞭,更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还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这是家乡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里那个美呀!
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热闹,孩子们成帮结队的在大街上放花炮,无忧无虑的跟朋友们走街串巷。特别是各家各户都做着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个味道,那真是香味扑鼻呀!下午黄昏时,火红的对联 开始上门了,喜气洋洋的对联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来。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饺子了,我们在家门口放鞭炮,而奶奶们却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烧香拜神,烧元宝,拜五神,企求他们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吃着香香的饺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快要睡觉的时候,长辈们会在我们的枕头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点钟,老家还有起五更的习俗,我就跟在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后面就开始先给袓爷爷们袓奶奶们磕头,然后再给爷爷、奶奶磕头,哈哈哈,小孩子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去逛庙会、走亲戚了,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买好吃的东西,在亲戚家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呵呵,心里那个美呀!真希望天天过大年!晚上的节目就是放烟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这就是我农村老家的春节,是不是很美呀!
过年的习俗作文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过年的习俗作文10
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很多,还有很多“规矩”,怪怪的习俗也很多。弄得我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只好去问知道习俗最多的外公。
我和妹妹一起来去找外公,妹妹看外公贴“福”贴倒了,急忙说:“外公,‘福’贴倒了。一听,我耐心的解释道:“没贴错,将福贴倒是一种习俗,倒着贴,说明了——福到(倒)了。”妹妹一听,恍然大悟。妹妹说“那还有什么习俗呢?”外公停下手中的活儿,耐心的`给我和妹妹讲。
过年还有好多种习俗。外公说“把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我和妹妹异口同声的说“为什么呀?”“因为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外公说。“原来如此!”我若有所思的说道。
“过年还要大扫除”外公说。我和妹妹疑惑不解:“为什么要大扫除呀,我们家很干净呀?”外公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去年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今年 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度过了!”“真是越来越不懂我们家乡的过年习俗了。”妹妹说道。
“农历三月初三,有以地菜煮鸡蛋当节日食品的风俗,说是吃了‘明月’。”外公说。“什么是地菜呀?”妹妹疑惑不解。“地菜就是荠菜”我解释说。“它有清肝明目,调理脾胃之功能。三月三气候一般都反常,所以你外婆常教导你们说‘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走’。你们去年就因为这吵了一架呢。”外公说。我和妹妹吐了吐舌头,说“我们又不知道是真的,以为外婆逗我们的。”马上妹妹拉着我二话不说道歉去了。
今天我们知道了过年习俗的知识,我觉得太不真实了,不过还很有趣的。只要开心就可以了。何必真实不真实呢。
过年的习俗作文11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
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
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过年的习俗作文12
小时候,我们家每次过年都会去乡下我外婆那儿。外婆是土家族,于是汉族的我过的却是土家族的年。
腊月中旬,外婆便会同妈妈一起去集市买杀好了的年猪,回来做“刨汤”吃。“刨汤”就是用年猪肉做的一桌丰盛的菜,一家人围成一桌,有时还请周围的乡亲。男人们坐到一堆,为喝酒的事情“吵架”,不醉不归;女人们则慌着给自己的孩子夹菜;孩子们一个个都吃得满脸红彤彤的,嘴边偶尔还会粘有一两颗饭粒,引人发笑。
腊月下旬就该吃糍粑了。这是小孩子们很喜欢的食物。大人们把糍粑一个个堆放在火炉旁边,呈圆形。烤过一会儿后,原来硬梆梆的糍粑变成软绵绵、胀鼓鼓的了。孩子们顾不上去洗那双脏兮兮的小手,争先恐后地将手伸向火炉旁,用胖乎乎的.小手用力扯开,然后把撕成两半的糍粑往装满糖的大碗里蘸一下,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
土家人有一个习俗,就是要提前一天过年,土家人叫做过“赶年”。为什么过“赶年”呢,听大人说,土家人的先辈为了躲避战乱,还有的说是为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于是就提前到阴历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过年,直到现在土家族还保留着这个习俗。过“赶年”时,外婆会早早地做好一盘盘与腊肉、豆腐和萝卜有关的菜摆在桌上,等着我们回家团年。
到了大年三十夜,一家老少围坐在火炉旁边吃边聊,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些坐不住的小孩子就跑出去,找一块空地燃放爆竹。
初一到初五在吃每顿饭前,都要把碗筷放好,并往酒杯里倒上酒,举行“叫亡人”仪式,那是为了祭祀先人,不忘祖宗的恩德。“叫亡人”通常是让当家的晚辈主持,小孩子们不能站在旁边,也不能让人堵住路,应退让在一旁给亡人“让道”。这体现出土家族人民善良、有爱心、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良好品质。
土家人过年是美好的、快乐的。
过年的习俗作文13
所谓“行年”,就是春节期间,侗家串寨做客,即以寨为单位,集体去另一个寨做客的习俗。
集体互访很隆重,此习俗起源于古时侗族村寨之间的联姻行为,即有婚姻关系的寨子之间的集体互访,以巩固婚姻联盟,以后逐步发展为村与村、寨与寨互相往来做客,宣讲款约、增强民族感情、维护社会治安的一种集体做客形式。
“行年”又被称作“乡客”或“鸡尾客”。因为去做客的芦笙队队员身着特制的舞衣,衣边吊有小海螺或小蚌壳,头上插有鸡尾巴上的毛,故名“鸡尾客”。
“行年”时,寨子每户一人组成行年队伍,选出三五人为卜耶,作为全队的领导中心。卜耶中又推荐一人为耶高,即头客,作为全队的指挥。参加做客的人的一切行动都要按头客的号令行事。大家撑开雨伞,由头客前导缓缓向主寨鼓楼前进,来到寨中萨坪,队伍围成一个圆圈,头客在坪中用罗盘找好位置,安排好芦笙队进坪吹奏的路线后,做一个金鸡独立姿势,芦笙队即吹“进行曲”和“欢乐曲”,边吹边跳芦笙舞,三遍后停止。主寨的男女老少围拢过来亲热道贺,握手言欢,并争相拉客回家住宿款待。
第二天早餐后,头客把自己带来的队伍聚集到萨坪上,围成圆圈讲款,从“开天辟地”“人的起源”“芦笙的由来”,一直讲到“村规寨约”,以及上团下寨互相友好、彼此帮助等。主寨的男女老少也汇集萨坪,静听讲述。讲完,主寨杀猪相待,设宴摆酒,尽欢而散。
第三天中午,头客集合全部来客,整顿行装告辞。主寨设长席,宾客相对而坐,献上年礼。客人起身告辞时,男女主人涌向席间,共唱“拦路歌”以挽留客人。而后,大家跳起多耶圆舞,依依不舍地在芦笙曲中上路别行。
在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中,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过年的习俗作文14
每个民族的习俗都不同,而我们汉族,则是独一无二的。
放鞭炮、包饺子、守夜(一般都是12点以后才睡觉)、拜年、给压岁钱、贴对联……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过年的头两天,许多人都会洗头、洗澡、洗衣,把一年中的晦气一扫而光。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家户户都会摆上酒席,请上亲戚来“别岁”。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这是,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娘在这日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这日还有不行刑的风俗。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这就是我们汉族的过年习俗,怎么样?有没有大开眼界呀?
过年的习俗作文15
年味的清香渐行渐近,随着唇齿上腊八粥余味的淡去,年味也飘到了咱家。
在熬过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样后,我也终于盼到了大年三十。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咱家虽说离同学们没有百八十里,但也具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
每当人们驾着车,拉近与我家距离的时候,长辈与小辈们必定出来迎接客人。如果紧闭窗门,并且门可罗雀的话,说明这家主人并不好客,也不方便接客,只好让你在寒风中受冻,最后知趣的离去。到了下午家中便热闹起来了,特别像我奶奶有七姐妹,爷爷有八兄弟的家庭。没个大圆桌,没几十道好酒好菜又怎样招待客人呢?
说到吃饭,就不得不提家喻户晓。儒妇皆知的年夜饭了。这可是除夕夜的重头戏,热闹的十几人围一桌,冷清点的也有一个家庭,这是一家人团圆的好日子。在外边做事的人,除外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桌还必须是圆的,象征团团圆圆。在饭桌上大人向小孩们表示期许,小孩则向大人祝福,大人与大人之间也不再拘束,举着酒杯互相敬酒。除夕可是孩子们的天堂,这一天可以借着理由尽情玩耍,大人也不会在这一天让孩子们上床睡觉。
正月初一虽没有除夕那么热闹但节目却丰富得多。
这天,人们不可向外泼水,不许扫地,这仿佛是期望财源滚滚的'意思。大约在早晨四五点时,爷爷就会点燃“迎春炮”祈福。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这第一天中,人人都想给来年起个好头,这一天中,人与人之间不许吵架,孩子也不能哭出眼泪,不许说脏话。门前堆着爆竹纸皮,孩子们也会在这丛中翻翻找找,希望找到未放出来的鞭炮玩。爷爷也会带着我向常住在深山老林中的太公,向他的墓碑说声“新年好”。除夕与初一也正是收红包的好日子,初一早上醒来便会发现枕头下的红包,去拜年也会收红包。除夕就更不用说了,每个来咱家吃团圆饭的人,都会给小辈们发红包。
俗话说:岁岁年年花相化,年年岁岁人不同。每一年的人们虽在变,但民风民俗却今昔未变。
【过年的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过年习俗作文06-26
过年的习俗作文02-05
过年习俗作文[精华]07-04
过年习俗作文(实用)07-07
过年习俗作文【优选】07-08
过年的习俗作文(精华)07-08
[精品]过年的习俗作文07-08
过年的习俗作文【荐】07-08
过年习俗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