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8-08 06:56:06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汇编13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习俗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1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喧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头,大家就开头预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整理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预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置对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饰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妙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预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利,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饰的更加深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致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足的饺子,张口就咬,盼望自己能走好运。最终,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时机。每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成天不着家”,但我们仍旧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很多大城市一样,热喧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喧闹闹的把它送走。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2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特别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预备也是必不行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法规”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观察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当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旧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法规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急躁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处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逐走“年兽”,这才得以安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制止燃放烟花,所以我们就不再进展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预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喧闹开心的时候。大年夜.丰富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聚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欢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
“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终一道甜食,祝愿往后的日子甜甜美蜜。
今日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许多过年习俗的学问,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欢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行信其无啊!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3
活动背景:
第四单元学习了《北京的春节》,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我们的家乡春节习俗也很有特色,如果我们不留心,那么这些这么有意思的过年习俗就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改变。这次我们选取了农历新年这个传统佳节作为研究对象,对家乡的新年习俗作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归纳。 活动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加深对家乡春节习俗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风俗习惯。
2、在探究过程中,增长见识,发挥个人特长,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成立学习活动小组:按自愿原则组成3个小组,选好组长:
第一组:春节的饮食习俗调查小组。
第二组:春节的衣着、言行习俗调查小组
第三组:春节的庆祝活动调查小组
2、各组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和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和访问记录表。组员分工,商讨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实施阶段
第一步,按专题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函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第二步: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第三步: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成果展示:
1、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手抄报,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2、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4
进入农历的腊月,欢度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考完试,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计划,完成了部分作业,我也融入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腊月的节点太多了。
首先是腊七腊八冻坏脚丫、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等等,老人说这就是过年的开始。春节渐渐临近,看着越来越薄的日历,人们在高兴之余免不了发些感叹:“又是一年了”,“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年龄越大,光阴流逝愈快,感受愈深。一天又一天,当然太阳都是新的,但日子却无声息地消失了,就像水滴融进了大海。虽说平日里每天都撕下那一张,可是谁也理会不到那是自己的生命计量单位,而它正象漏斗里的沙子一样越来越少。但心里仍有一丝激动,那便是对来年的期望。
年望年望年年望,把希冀寄予来者,想必人同此心。成功者,便就此满足了么?不!好戏还看明年,明年决计要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于是心便鼓动成一只壮壮的气球,努力地滚动着飘忽着。劳而无获者呢?没说的,只待来年能重整旗鼓,再添起色。然而,来年复来年,来年何其多,除非作古,哪一年该是至善该是至美的呢?知晓的也恐怕只有希望。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人称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种乳白色、味很甜、还粘牙的东西,叫“糖瓜儿”。大人问我“粘不粘?”我说“粘(年)!”这是提醒大家要过年了!长辈要讲许多过年的趣事和嘱咐许多过年的忌讳。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总是好奇的听不够,问不够。
接着腊月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说法,我可长见识了。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吉祥时刻,此时进入春节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乐的时候。白天大人们都忙着过年的各种事情,放松了对我的管束,我就彻底自由了,吃我爱吃的食品,喝我爱喝的饮料,玩我爱玩的游戏……开心极了!
小时侯,最盼的节日便是春节了。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看舞狮玩彩船,颇是新鲜热闹且实惠,于是,就少年不知愁滋味地掰着指头盼着。盼着盼着,一忽儿便成人经事了,才觉得日子地艰难和不易,于是也就知晓了年并不好过却不得不过,开始感觉了年的乖戾和人的无奈;也便由望年转而到希望,也把自己托付给了将来与未知的岁月——今年望明年能考上一所像样的学校,明年望后年在分配上好事少磨,再望谈对象不走麦城,再望头儿器重有所升迁,再望职称评定不挤兑,再望住房分得“上下有余”,再望儿能成龙女能成凤,青出于蓝胜于蓝……
然而,一年又一年,平凡的我们境地依然,却仍在生活的罅隙间努力给自己营造一种宽松与自在。看着年华的不再、双鬓渐灰,终于不得不和“子”一样在川上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实,这日子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条河,我们伫立其上,河水匆匆在我们身边流过,任我们悲喜交集逢灾遭难,而时间的流逝依然故我?其实时间并不是我们身边流走的一种外物,而就是生命的本身。我们看着流走的河水,我们随手撕去的日历,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不仅仅是我们的岁月,而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不但找不回失去的年华,而且连从前的我也都无影无踪了。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大门,哐当哐当地在你身后紧关闭,任你哀求,嘶叫,拍打,岁月之门过去了就不会再开启。晚上全家欢聚一堂。大家从厨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鸡鸭鱼肉、特色食品、各种饮料……妈妈端来炖鱼,说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来饺子,说这是“交子元宝”;姑姑端来拼盘,说这是“全家福”;姑夫端来米饭,说这是“团圆饭”;奶奶端来一盘水果,有柿子、苹果、桔子、香梨,说取它们的谐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爷爷端来一盘年糕,有白米、黄面、双喜、八宝,说借它们的字音“添岁增福、年年提高”,人的岁数和身体要长高、知识也要提高。哈哈!我灵机一动,端来一摞奖状说这叫:“辛兔祥瑞、龙腾虎跃”(我属虎)……全家人说这是一道最丰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尽尝美味佳肴。我不断举杯,给各位长辈敬酒并针对每人说上几句不同的祝福话,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给我加菜,有时还给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酒足饭饱,全家人看春晚、包饺子、侃大山……零点整,电视里的新春钟声敲响了,房间外的迎春鞭炮响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下楼放炮。姑姑和妈妈提着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着一大捆烟花一起下楼了。楼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聋、烟云翻滚。开始我有点害怕,爸爸拿着鞭炮,爷爷领着我去点,邻居说:“这叫双保险”。我们几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响”、“坐地炮”、“窜天猴”、“夜明珠”。后来我胆子大了,也想过把真瘾,让爸爸放好花炮,爷爷护着我去点,点着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窜上了夜空,随着一声声巨响,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礼花,有“百鸟争鸣”、“吉祥如意”、“火树银花”、“万紫千红”,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我们失去了童年,才知道长大;我们失去了岁月,才知道自己是活着;因为我们变老,才知道不能挽留时间。面对这个节日,我们不妨让灵魂、让思维再这里驻足一会,对生命来番清点。面对那些还没有拉开序幕的崭新未来,多些设计,多些幻想,让希望实在些,让幻想向现实靠拢。给父母多些孝心,多些体贴,让她们岁岁平安天天快乐;给妻子(丈夫)多些温柔,多些理解,直至地老天荒,恩爱如初;给孩子多些鼓励,多讲些做人的道理,别盼成龙成凤,但求做个好人;给朋友多些祝愿,大家年年有余,和气生财。春节是喜气的年,总给人们一种十全十美的契机,一边从从容容“临渊羡鱼”,一边又可以雄心勃勃的如何“退而结网”。
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5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6
在儿时的记忆里,只要季节的脚步一跨进腊月门槛,古老而新鲜的年味就日渐浓烈起来。孩子们总以过年为乐事,老早就掰着指头算计开来,巴望着春节早些到来。因为在春节期间,可以把平时背不完的草背篼、做不完的家务事全都抛在一边,轻轻松松玩耍几天;平时在吃、穿方面的奢望,春节里也会得到一次小小的满足。如果能讨得长辈们的喜欢,说不定还能得到几个少得可怜又弥足珍贵的压岁钱。因此,大人们都说:过年,实际上都是为娃娃们过的。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论吃,大鱼大肉并非节日才吃得上;说穿,新衣靓衫并非节日的盛妆;年龄如我辈者,也决不会再在乎那几个压岁钱了。此外,原有的一些过节的好风俗,譬如腊月二十四(传说中灶王菩萨升天的日子)家家户户打扫“阳尘”的习俗,也因为如今家居装饰如宫殿一般的豪华而无尘可扫,连最重要的过节仪式———吃年饭,也被贪图便宜的人们简化成到酒馆饭店里撮一顿了事。“忙年忙年,过年就得忙。”其实,忙也是一种心气,一种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的心气。忙才有味,忙才有趣。但如今这年月,你所需要的一切商家都为你准备好了,不需你操心,不要你费神。即便你想忙,恐怕也忙不起来了。“忙年”变成了“闲年”,年味就更加淡化了,以前那种过年的感觉,怕是要成为一份永久的追忆了!尽管如此,春节毕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细想起来,春节并非光阴流逝所带来的一种必然,而是人们本身的一种需求:千篇一律的日子难免会让人生厌,日复一日的奔波与劳作免不了让人生出一种不堪重负的疲惫,如果能够换一种方式来充实一下生活,找一个理由来松驰一下神经,让热热闹闹的气氛给平淡的生活营造一份别样的'滋味和美丽,岂不很好么?于是,便有了春节,有了像老人一样慈祥、满含着温馨和抚慰的春节。
春节是一种凝聚,凝聚着祥和安泰,凝聚着欢乐喜庆。春节是一汪净化灵魂的清泉。那四处绽放的礼花和急促欢欣的鼓点,振奋起人性向善的共鸣,平时深陷在世俗纷扰中难以脱身的人们,在流光溢彩的年节里都露出了孩子一般纯真的笑脸。
春节到了!春节到了!在辞旧迎新的更替中,我们的生命之舟拥有了一个小小的港湾。醉卧在年节的怀里,让我们尽情地欢歌尽兴地享乐吧。短暂的栖息之后,必定是又一次艰辛而又辉煌壮丽的扬帆!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7
在一年的节日之中,我觉得春节是最欢乐的,由于过春节可以吃团聚饭、逛庙会、放烟花、看春晚。春季节我最快乐最难忘的就是燃放烟花。惋惜在城市里过春节,不允许燃放烟花。
我六岁那年和妈妈一起去外婆家过春节。外婆家在四川的一个乡镇上,那里可以燃放烟花。刚到达外婆家,我就缠着舅舅到街市买了很多烟花。
午饭后,外公陪着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放鞭炮。看着外公用打火机点燃引线时,我的心几乎停顿了跳动。一秒过去了,两秒过去了,已经过去十秒怎么还没有爆炸?我正怀疑着,突然传来了轰隆隆的巨响。我一看,这些炸开的爆竹像一架不停开火的机枪,发出一道道刺眼的`火光。
放完鞭炮后,我和哥哥姐姐就开头玩我们自制的“手榴弹”。它的制作方法很简洁,就是将玉米棒挖一个小洞,然后把一颗摔炮放在小洞里,再把玉米棒往地上扔,玉米棒就爆炸了,发出巨大的响声。固然,这种手榴弹的杀伤力很小,比拟安全,大人也不阻挡,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到了晚上,我们开头放烟花了。我们把烟花点燃后,先是见到一束火光从烟花头上冲了出来。然后天空就变成了一个大花园,各种烟花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在空中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卷。那流光溢彩四散开来,把夜空装饰得如此绚烂夺目。我沉醉在了这个美妙的夜晚。
那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春节,虽然已经过去四年了,那些燃放烟花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我盼望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8
在一年的节日之中,我觉得春节是最快乐的,因为过春节可以吃团圆饭、逛庙会、放烟花、看春晚。春节令我最开心最难忘的就是燃放烟花。可惜在城市里过春节,不允许燃放烟花。
我六岁那年和妈妈一起去外婆家过春节。外婆家在四川的`一个乡镇上,那里可以燃放烟花。刚到达外婆家,我就缠着舅舅到街市买了许多烟花。
午饭后,外公陪着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放鞭炮。看着外公用打火机点燃引线时,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一秒过去了,两秒过去了,已经过去十秒怎么还没有爆炸?我正疑惑着,突然传来了轰隆隆的巨响。我一看,这些炸开的爆竹像一架不停开火的机枪,发出一道道刺眼的火光。
放完鞭炮后,我和哥哥姐姐就开始玩我们自制的“手榴弹”。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将玉米棒挖一个小洞,然后把一颗摔炮放在小洞里,再把玉米棒往地上扔,玉米棒就爆炸了,发出巨大的响声。当然,这种手榴弹的杀伤力很小,比较安全,大人也不阻止,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到了晚上,我们开始放烟花了。我们把烟花点燃后,先是见到一束火光从烟花头上冲了出来。然后天空就变成了一个大花园,各种烟花像一朵朵漂亮的花儿,在空中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那流光溢彩四散开来,把夜空装点得如此灿烂夺目。我沉浸在了这个美好的夜晚。
那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春节,虽然已经过去四年了,那些燃放烟花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我希望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9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绚烂辉煌的文明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春节是大家最熟识最宠爱的一个传统节日。
传奇从前有个怪物叫“年”。它喜爱吃人,某天它又去吃人的时候反而被人们吓住了,匆忙逃了回去,人们便把这天叫做“过年”。
快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帖、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妙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字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各家各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喜庆气氛。
除夕的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于西晋。除夕之夜,大家终夜不眠,以待明天,称为“守岁”。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聚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穿上最美丽的新衣服,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同族挨家挨户拜年,有的`是同事相约去拜年,还有的是大家伙聚在一起相互庆贺,称为“团拜”。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
怎么样,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你是否为身为炎黄子孙而倍感骄傲呢?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10
我的家乡在涡阳,都说:“老子故里,道德之乡。”假如你来到这里,也会觉得名副其实。家乡春节的风俗也是特别丰富多彩的。
我家乡的大年三十别有一番幽默。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一家是特别悠闲的,妈妈就去菜市场选购年货,我呢也是在家里待着。等了许久后,妈妈回来了,买了那么多东西。晚上,开头包饺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然后就帮妈妈包饺子了,包好饺子后,我们便把包好的饺子先拿出一局部吃,再把那一大局部放进冰箱里。
吃过饭后,妈妈带我去紫光公园看灯展了。我也特别的兴奋。到了紫光公园,我看到那里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花灯使我眼花缭乱。它们的`颜色也是五彩缤纷。每一个花灯的样子都是栩栩如生,在那里玩了一会就要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和那美丽的花灯告了别。
大年初一时,我很早起了床,吃过早饭后,就可以要压岁钱了。妈妈坐在凳子上,我给妈妈磕了头拿到了压岁钱。妈妈乐呵呵的,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由于我家亲戚许多,所以到了亲戚家里又拿到了很多压岁钱,我也很快乐,有那么多压岁钱,我可以成为一个“小富翁”了。
正月十五时,是要吃元宵的,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旁,吃着元宵看着元宵晚会,全家人团团聚圆的,我也特殊快乐的。过了元宵节,春节才完毕。
家乡的春节可真喧闹,习俗也特别特别好玩丰富。由于现在的民俗、风俗渐渐被忘却,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要记忆和传承,不能让民风习俗失传。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11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
“春节”,各代所指也有区别。汉代指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除去藏、白、傣族)都要举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庆贺,故又称“元日大庆宴”。我调查了春节的`民风民俗,内容如下:
了解民风习俗,首先要弄清春节的来历: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
春节的民风民俗: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
拜年、走亲戚、 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通过这一次的调查,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我会倡导身边的人保护和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把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12
中国,是一个有着长期历史的古国,几千年来,中国传下来了许多传统习俗,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有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有清明节的春游……但在这么多习俗中,我最喜爱春节种种的喜庆习俗。
在春节,人们都会贴春联来迎新年、防年兽。这个习俗早先是起于宋代,在明代才盛行。明代时期,朱元璋特殊热爱对联,自己也热爱写对联,所以就传到了百姓那里。于是,每逢过年人们都会贴对联。并且朱元璋还热爱红色,常常用红纸写对联,这就是为什么春联一代一代传下来都是红彤彤的。
红纸春联对仗工整,简约精致的文字描画出了中国那独有的'文化特征,是我们心中的重要习俗。
元旦夜,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真的没有时间,必定回家在家吃聚会饭。晚上11点多,人们会放噼里啪啦的大鞭炮,还有冲天炮和地陀螺。放完鞭炮后,人们还会给祖先烧纸、磕头和敬酒,盼望祖先们给新的一年带来美妙的祝愿。
在春节,人们还会拜年。大年初一这一天,人们很早就会起来,穿上新衣,第一件事便是到爷爷奶奶的房间拜年,爷爷奶奶便会拿红包来,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在春节中,还有许多好玩的传奇和习俗,就等着我们去逐一地探求,正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会让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的。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13
年味淡了,还是年俗新了?
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红包、寄予祝福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可今年的春节长假,这一习俗却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悄然发生着变化——手机上“抢红包”的热潮席卷了全国。这场全民参与的网络“红包暴雨”让传统红包黯然失色,也让春节年俗开始散发日渐浓郁的现代气息。长辈赠红包、领导发福利、朋友送祝福、同事抢红包……今年过年期间,不少市民的手机微信群里可谓热闹非凡,“红包雨”下得格外猛烈。
“手机红包”掀起的新风潮在社会各界引发争论不断:有人觉得它给春节增添了趣味,有人却认为它冲淡了年味,扭曲了年俗的本来面貌。
“大多数抢到的红包都是几元、几角,大家就是过年图个开心热闹, 家人、单位同事、朋友都建了群,边抢红包边聊天,也增进了感情。”记者发现,微信群中派发的红包比现实中收到的要“薄”不少,而参与抢红包的人却较多。“经常有朋友拿出一元几角钱分成几个红包,大家抢得热火朝天。”对许多人来说,红包金额多少并不是重点,主要是通过红包金额背后的寓意来传达欢乐、送去祝福、表达心意。
然而,“抢红包”这种形式在许多人看来却不欣赏。家长们在看到自家孩子春节这几天整天抱着手机“抢红包”,完全不顾其他,心里会是既失落又无奈。“好不容易盼个过年团聚,孩子们却只顾着在手机上抢红包,把家里人冷落在旁边。”今年62岁的张大爷告诉记者,以往过年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说说话、串串门的氛围令人怀念,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
而“抢红包”正从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演变为春节长假的“主题曲”。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除夕当晚,网络支付宝“咻一咻”网友互动共计3245亿次;微信红包除夕全天收发量达80.8亿个,是羊年除夕10.1亿个的8倍。游子千里归家,抱着手机抢得不亦乐乎,把满怀期待的父母晾在一边;老同学的微信群里,好友说话无人应答,丢个红包立刻“炸锅”;更有甚者,洗漱、做饭、开车等红灯时都紧盯屏幕,生怕错过红包。有媒体评论,“抢红包”正在毁掉春节,噼啪作响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饺子、热火朝天的民俗表演,都难以“叫醒”一些埋头于虚拟世界的人。
难怪有人质疑,“抢红包”是淡了年味,还是新了年俗。无论多么抢眼的“红包”,也难以换来亲人温馨的笑脸。这个假期,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有看上完整的节目,没有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的话语,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这样的春节过法,未免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把它当成春节小插曲,没事抢个红包增添过年气氛,是好事,但如果为了区区几个红包,忽略父母或长辈期盼交流的眼神,未免得不偿失。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的心得体会08-05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11-15
春节的习俗大全,春节的习俗有哪些06-16
春节习俗大全,春节习俗有哪些06-16
贵州春节习俗 贵州过春节的习俗05-06
安徽春节习俗 安徽过春节的习俗05-06
藏族春节习俗,藏族过春节的习俗05-06
广西春节习俗 广西过春节的习俗05-06
河南春节习俗 河南过春节的习俗05-06
江苏春节习俗 江苏过年春节的习俗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