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9-06 15:43:17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春节习俗的作文(必备9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习俗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1
【第1篇】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按照我们这的规矩,春节是从腊月开始的。
腊月初,春节的喜庆气氛就开始荡漾开了:大街上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店铺里也挂上了灯笼。
到了腊月中旬,家家都忙活了起来:炸馃子,做馍馍,还要置办很多年货:买牛肉,杀鸡宰羊,买些瓜子和糖,就像是北京的“杂拌儿”。
腊月末,大家就更忙了:要把家里里里外外地打扫一遍,还要做年菜,整个大街上都是一股酒肉的香味,还得把过年的东西都准备好。
除夕这天,无论在哪,都要回来和家人团聚,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还要在家门上贴福字。和家人一起看“春晚”,小辈要给长辈磕头,大人们要给孩子压岁钱。这天晚上还要守岁,只有过了十二点放完炮后,才可以睡觉。
初一至初五这段时间,家家都要走亲访友,向亲戚朋友说些祝福的话,祝愿生活能更加美好,一派喜气洋洋。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这天,人们都挂上花灯,观灯,猜灯谜,还要吃元宵。尤其是晚上,五颜六色的花灯发出的那耀眼光芒,令人陶醉其中。
正月十五一过去,年就过完了,一切都又恢复平静。孩子们去上学,大人们去工作。但是,这段喜庆,团圆的日子还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
【第2篇】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如:对联、剪纸、图画、刺绣等。还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端午后、重阳节……
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春节。我的外婆老家住在浙江仙居,家乡有好多亲人,还有一个年过一百岁的老阿太。所以每年春节我总是跟着外婆到家乡过年。
在外婆的家乡过春节最热闹了。各家各户早就忙着准备年货,做年糕、包粽子、买各种各样的炒货、水果等。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贴上大红对联,杀鸡、杀鸭的老板忙都忙不过来。在这一天,在外地工作或求学的亲人们千里迢迢都要尽力赶回来与家人团聚,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大家有说有笑,谈新闻、谈工作、谈理想,真是开心极了!
年夜饭吃完后,就给小孩分发压岁钱。除夕之夜,每家每户灯火通明,这叫“守岁”。大人们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们玩小鞭泡。转眼到了12点钟,整个小县城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新的一年开始了。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最漂亮的新衣服和亲人们一起逛公园。公园里人山人海,节目五花八门,真是热闹极了!
我爱家乡的春节!我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2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春节是寒假的开始,是在美味佳肴里流连,是拿压岁钱的日子。而对于大人们来说春节又是一个忙碌的开始……
中国人的春节不同于外国人,在外国1月1日元旦后便是新一年的开始,而在我们中国,到了农历正月初一才算真正的过年。当然,在中国每一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是不同的。
就拿我们余姚这个鱼米之乡来说吧。农历中的最后一天被称之为“除夕”,在这一天里,全家人要坐在大圆桌前吃一顿年夜饭,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餐桌上都要留下一条鱼,寓意“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1983年央视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是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华丽的舞台上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绚丽的红绸在半空飞舞。雅俗共赏的相声让人开怀一笑,惊心动魄的杂技让人叹为惊止,宛转悠扬的歌声让人萦绕耳畔,优美动人的舞蹈让人浮想联翩……当屏幕上出现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新年的钟声在此刻敲响,十三亿中国人民一起欢呼起来,窗外的'礼花似乎在为新一年的到来而欢呼喝彩。天空,在那一刻不再是一片黑暗的,礼花把它照耀得是如此绚丽多彩。在那一刻我们也又长大了一岁,以更加矫健的步伐迈向我们的黎明……
辞旧迎新,当太阳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要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散发出他无穷无尽的光芒时,勤劳的人们已经在自家的门前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当然这贴春联和贴“福”字也有很多的讲究:由于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而“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就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在这一天,走亲访友当然也是少不了的。父母都会带着孩子们到亲戚朋友家给长辈拜年。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而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传说中,中国古时候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在吴曼云《压岁钱》这首诗中写道:“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放爆竹也是中国的民间习俗之一,爆竹亦称“鞭炮”、“炮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最早的爆竹是人们焚烧竹子而发出的巨响,用来吓走“年”。而现在,放爆竹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尤其是孩子们)欢度春节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可是却大大影响了自然环境,严重的还可能引发火灾,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少燃放烟花爆竹,以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保护我们的自身安全。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很多描写春节的古诗比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征明的《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还有林伯渠的《春节看花市》:“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3
春节里,家家户户门口贴满了春联,我不禁对春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忍不住向爸爸问这问那。爸爸灵机一动,给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采春联,想让我亲身感受一下春联的奇妙。
家乡的春联真多啊!有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还有九字联、十一字联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对联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有写春日美景的,有写丰收喜悦的,有写祈财送福的,也有颂扬时代新风的,真可说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瞧,这边门楣上写了幅物华天宝,那边门楣上对上一幅人杰地灵左边门框出了幅上联春风春雨春色,右边门框则对了幅下联新年新岁新景,对得多么工整啊!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说出了农家渴望平安如意的心愿;人有鲲鹏志,国呈龙虎姿、国盛国昌凭国策,龙飞龙腾靠龙人道出了人们立志强国的心声:喜看今春花千树,更盼来年桔满仓却以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了乡村桔农渴望丰收的情怀;处处红花处处红,重重绿树绿重重则精妙地点写出了山乡的'美景:玉兔归时深慕人间春色美,金龙起处喜看华夏蓝图新一幅长联更是说出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着一幅幅春联,我不禁浮想联翩,豪情满怀,决心更要发愤读书,将来为国争光。正所谓华夏年年腾骏业,新春岁岁展宏图。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知道这是描绘哪个传统节日的吗?
这个传统节日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来的时候便跑下山来吃人。它异常凶猛,长着血盆大口,一口可以吞掉一个大人。人类非常害怕它,每到这时就会逃到深山去避难。可是村里有位老爷爷却并不逃跑,只见他在家门口贴红纸、点明火,还把干竹子一根接一根地丢进火堆里烧,随后火堆里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年跑下山正好听到响声,吓得拔腿就往回跑了,然后再也不敢下山来了。就这样,每当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红春联、放鞭炮,逐渐就演化成了现在的春节。
年夜饭。年夜饭一定是重头戏,这天一家老小会集聚一堂,主妇们会一头扎进厨房为一大家子做上一桌“满汉全席”来感谢长辈、犒劳老公、奖励小孩。我们家里的年夜饭是非十二个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绝对会唠叨我妈“寒碜”。
守岁。年夜饭过后我们可以自由安排活动,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书、下棋……你乐意就行,但是最趣的是守岁,比谁扛得住,守得久得的红包就更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欲睡。
穿新衣戴新帽。这一天一定是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必须崭新而又干净。
拜年。如果说大人们平时非常忙碌,像钟表上的发条不停奔忙的话,这几天的他们似乎都特别清闲,每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亲访友,见面就说新年好,三句不离一起喝两杯。我最喜欢跟着跑了,因为我人小辈份也小,大人总免不了要给我发红包,广东的几块、几十块,湖南的几百块,回家拆红包数钱是最快乐的事情。
春节的`习俗还很多,因地而异,因人而乐趣无穷,你的春节一般怎么过的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节玩法哟。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一年当中的重要节日,而在中国,每逢节日总有带着节日符号的习俗。春节作为重要的节日之一,自然也有其特有的习俗。而春节的习俗通常是比较多的,在这些习俗的影响下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食俗。
说到春节的习俗,通常有守岁和吃年夜饭等,而在这些习俗影响下形成的食俗有吃年糕、吃饺子、吃鸡蛋和吃鱼等,同时,这些吃食也被添上了不一样的寓意,其中年糕的寓意为“年年高”、饺子的寓意为“万万顺”、鸡蛋的寓意为“大元宝”,元宵的寓意为“团团圆圆”,而鱼的寓意则是“年年有余”。
不过,我国不同的地区在春节食俗方面还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下面就从春节所吃的年糕、饺子和元宵来看一下吧?
一、年糕
年糕的种类有很多,通常北方会食用黄米年糕,南方会食用水磨年糕,西南地区则有糯粑粑,还有一些地区会有红龟年糕。
二、饺子
春节期间很多地方会把饺子做成“元宝”形状,不过在食用时间上则有较大不同,有些地方是在除夕夜吃饺子,而有的`地方则是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饺子。
三、元宵
南方地区将元宵叫做“汤圆”,除了名字的叫法不同以外,在制作方法以及食用方法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饮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不仅在我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从春节的习俗到春节的食俗就能看得出。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6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ld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满入屠苏”春节终于来了,压岁钱,年糕,庙会……这些让我们喜爱的习俗也开始了。可让我最喜欢的是……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拉了出来。“表姐,表姐,该起床了!你不去土地庙了吗?”淘气的表弟的楼下大声呐喊着。我不耐烦的捂住耳朵,可土地庙这个词猛然闪过我的脑海,我立刻跳起了床,回答道:“来咯来咯!等等我!”我手忙脚乱的穿好衣服,打着赤脚跑下了楼,冲到卫生间,急急忙忙的洗漱。洗漱完,便飞快的拉着表弟的手,向土地庙跑去。
刚到土地庙,我们便冲到大门后,急切地用眼睛寻找彩旗。忽然,我的眼中闪现出两面彩旗,幸好,老天可怜我,给我了两面彩旗,我的心中呵呵直笑。我迅速地把它们紧握在手里,跑去告诉表弟。
“当当,当当”乐队开始演唱起来,欢乐的歌儿在我们的耳边响起。我们拿着彩旗在她们的前面奔跑。鞭炮在我们的身边连连响起,我们连忙左蹦右闪。在快乐的气氛中,我们连走路走了很久了也不知道。
“咕噜,咕噜”,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表弟的吃饭铃响了,正巧,我们劳作了半天,终于可以到一户人家蹭饭了。这也是我最不解的地方,因为,就在上一年,我们是到我外公家。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一习俗是一家轮一家的呀!
中午时,下了一场小雨,但依旧没有影响我们蓬勃的兴致。我们下午的目标是一家饭店,还听说他们家的手艺是一等一的'好,我的吃货表弟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口水了。因为在饭店在半山腰,所以在泥泞的山路上走,十分得难走。但我们又寻找到了一些乐子,我们把彩旗举得高高的,用力的挥舞着彩旗。在绿油油的山林中,忽然出现了十几只小鸟,有红,有黄,有蓝,有黑……它们在山林中穿梭着,嬉戏着。在我的家乡这也代表着一个寓意:自己就像一面彩旗一样,跑得快,看得远,就是成绩好,有见识,成为社会中的一个亮点。
彩旗,是一个很普通的一个东西,但在我的眼中它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也希望我也能像它一样,有本事。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寓意,但是在我的眼中,它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望。
这就是我家乡的一个习俗,你呢?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8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煮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洗秽气,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看,这就是我国过春节时的习俗,非常有趣吧!
那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民间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个叫“年”的怪物,头长尖角、凶猛异常,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会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己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可以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与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人不再相信春节的习俗与传说了,但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习俗,要继续传承下去。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9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跟五千岁的中华民族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它传承至今,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们更是设定了不计其数的春节习俗,让过年变得多姿多彩,更具仪式感。
而今年的春节,更是特殊。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指的是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有余的生活状况。
我们现在的小康生活应该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精神生活的充实。
今年我过年,因为是本地人,所以不用挪窝,除了看个春晚熬到凌晨就没啥其他事了,所以当春节一月二十五号零点的钟声敲响时,我依旧还是晕晕乎乎的。这就算过年了?
现在大多数人过年的仪式感基本就来自回老家、吃年夜饭、看春晚,对联福字也没人贴了,门神变成了防盗门,鞭炮当然也不能放,也没人祭灶神了。
而为什么春节的习俗在逐渐消失呢?无非就那几个理由,社会现代化,人们的步调加快,生活繁忙,大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经济基础不好,无暇顾及精神生活。
全体中华人民都在为实现小康生活努力,无暇顾及其他。但小康生活的标准除了物质上的改善之外,还包括精神上的充实。
当然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地方还是物质,等到物质上得到改善时才有精力去追求精神上的充实。
现在中国也越来越向全面小康靠拢了,城镇基本上人人家里都配置了一台计算机,乡下也实现了互联网全覆盖,之前的家电下乡。
从我身边看,班级里,不会有人没有自己的手机,课间讨论的`全是游戏小说,我们学校在刚入学的时候就人人都要交钱买学习用的平板,三千左右。
再回到春节习俗上,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看到邻居门上的对联,防盗门也是可以贴对联的啊,春节期间的寺庙人山人海,鞭炮就不必了。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体现的形式了,重要的是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小康。不过春节习俗该做的还是得做吧,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过年的时候放松一下,要是以后春节习俗真的消失了,那就是最大的遗憾。不要现在不做,等到以后去博物馆看别人演示。
最后祝贺新年快乐,武汉加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起来!
【春节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04-24
春节习俗作文05-28
春节的习俗作文05-29
春节的习俗作文09-10
春节习俗的作文04-19
春节习俗作文05-26
春节习俗的作文12-13
春节习俗作文[精选]07-05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07-05
春节习俗作文(精选)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