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0-03 14:12:24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春节习俗的作文5篇(实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习俗的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1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2
爆竹声响起,这样意味着春节到了,春节也有不同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人们过年的时候都要挂红灯笼、贴对联、贴窗花、吃团圆饭、收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许多习俗……许多习俗,更重要的`是要放鞭炮呢!关于这个燃放鞭炮呀,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大野兽,人们很害怕它。它无恶不做,后来,有人研究出了一个方法,让竹子碰火就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年”兽害怕这个声音,自然就逃走了。所以,每逢春节时,人们都有放鞭炮贴门神的习俗了。因此,爆竹这名字从此而来。
说道团圆饭,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每个打工在外的人都会在年30这天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吃团圆饭,一家人欢欢喜喜的过年。
家乡的春节热闹了,有传统的,喜庆的……
这就是春节的习俗,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3
作为一个福建人来讲,对于当地的习俗,我可是再熟悉不过了。不管是节日习俗,还是其他的。我都是有问必答。就拿春节的习俗来说吧,对于这方面,我可称得上是“万事通”呀!
我们泉州从初一到十五,都称为“过年”,要等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
从正月初一到初四,人们都欢度春节,初五,百业经营,俗称“初五隔开,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谷生日。 ”当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就会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水果、清茶、金猪等供品,点上三支清香,点蜡烛,恭拜“天公”,祭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除夕之夜要守岁至深夜12点钟,迎来了新年黎明,家家户户都燃放烟花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 开正” 。
元日,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的孩子早点叫起来,帖红春联,逢门必贴,无论前后,无论大小。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都会出门走访邻居,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就拿春节的习俗来说吧,对于这方面,我可称得上是“万事通”呀!
到了正月初九,也就是“天诞日”,民间普遍都要“ 敬天公 ”,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大厅的天井口用两条长凳架起一块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庙”,桌前摆上三牲,隆重的主牲是大猪头,其次是五斤大猪脚,边牲是鸡、鱼、或鱿鱼干、目鱼干,这三项组成三牲,放在一个大盘子里。以及酒瓶、酒杯。这些都得在当天的清晨摆好。长辈领着全家大小,跪在桌前叩谢玉皇大帝保庇平安顺舒的浩大天恩。与此同时,也向玉皇大帝有所祈请,并许愿日后隆重酬谢。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丸”。泉州的元宵丸闻名遐迩,其制法与其他地区与众不同。以炒熟的花生米磨成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金桔泥……捏成丸陷,沾湿后置于有干糯米的盘子里。除此之外,我最兴奋,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闹花灯”了,这个活动,把元宵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每一个人都会去逛花灯,整条街道上都挂满了花灯,还有许多的`灯谜。这些可不是一般的花灯,都是请泉州的灯匠精制。品种繁多,平时都很少见。这也大大丰富了泉州人民的文娱生活。
这就是泉州春节的风俗民情,每家每户都是红红火火地过年;都是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来!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4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今天正是20xx年农历二十三,我一边哼着童谣,一边和妈妈一起穿梭在乡下热闹的集市里。
过年的集市可真热闹!大大小小的店铺循环播放着欢乐的迎新年歌曲,宽阔的街道两旁摆满各种人们过年需要准备的物品,什么对联啦、抄年货啦、农产品啦、自家酿的米酒啦,还有卖衣服的,吃的喝的玩的用的,样样俱全。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小摊贩热情的吆喝声。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儿。
我和妈妈在集市里采购了许多年货,正准备回家时。我被一股浓郁的香味给吸引住了。这股味道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不停往我的鼻子里钻,好闻极了!“那边居然有做芝麻糖的!”我的疑问还没问出口,妈妈便惊喜地拉着我往一处摊位跑去。原来刚才那股香甜的味道是从一口大锅里散发出来的。“这种纯手工做的糖只在我小时候做过,以前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糖,为过年做准备。”妈妈一边让老板称糖,一边跟我说她小时候的事。“这糖是咋做的?”我来了兴趣,一直盯着那口大锅看。只见做芝麻糖的叔叔把一大桶的麦芽糖倒入一口巨大的铁锅中。然后开始打开火煮糖。糖还能煮?我好奇极了。
没一会儿,原本平静的锅面慢慢地、慢慢地,冒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白色泡泡,泡泡“咕嘟咕嘟”地不断往外爆开。站在一旁的我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生怕被滚烫的糖汁溅到。而那位叔叔却仍然镇定自若地搅拌着。温度越来越高,已经冒烟了。看样了火候差不多了,叔叔开始往锅里撒入芝麻,那一大盆的芝麻加入之后,刚才还气焰嚣张的麦芽糖瞬间没了脾气。这时,叔叔拿起了一把巨型大铁铲。大铁铲挥舞着手臂,趁着麦芽糖虚弱之时,只听“沙沙沙”几声,可怜的麦芽糖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在大铁锅中晕头转向地被迫翻滚着了。
经过一刻不停地翻炒后,麦芽糖从好看的金黄色变得黑不溜啾,芝麻紧紧地附着在麦芽糖上。叔叔用铁铲搅了搅麦芽糖,已经很浓稠了,他点点头,满意地笑了。我真搞不懂,芝麻和麦芽糖都粘在一起了,变得这么难看,为什么还是一件好事呢?而叔叔的下一个动作却让我更加吃惊:热乎的冒着白烟的那团又黑又粘的麦芽糖被叔叔从锅里铲起来倒入了一个木头做的正方形框架里!这又是干什么?我好奇极了!只见叔叔从桌子底下抽出一根擀面杖,叔叔利用擀面杖不停来回擀着麦芽糖,很快麦芽糖被压得扁扁的,完全和木框架成为一体,这时候它已经不那么烫了,表面也变得光滑。紧接着,叔叔取掉木框架后,拿出一把巨大的刀。那刀寒光闪闪,让人看了不寒而栗。“滋滋——!手起刀落,伴着一声刺耳的声音,一条长方型的芝麻糖被精准地切了下来。“哇,原来这团黑乎乎的就是芝麻糖的原型呀!”我恍然大悟,不禁拍起手来。
站在一旁的阿姨从叔叔的手中接过糖条,“笃笃笃笃”三两下就把一根长条型的芝麻糖变成了我们平常看到的样子。“阿姨,这芝麻糖可以吃了吗?”我馋得已经开始分泌口水了。“可以吃了,不过有点烫,等冷一点再吃更香哦。”我接过阿姨递过来的糖迫不及待扔进嘴里。呀!这也太美味了吧!香香的、脆脆的、甜丝丝的,不仅有麦芽糖的香味,还有芝麻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刚出炉的芝麻糖还带着温热,很快它在我的嘴里快乐地跳起舞来。妈妈笑着说:“这才是年的味道!”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我快乐地唱着小曲儿,拎着满满一袋“年的味道”回家咯!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5
大学毕业来广东湛江一晃快18年了,看到雷州半岛过年的一些风俗,不禁也想起我老家过年的一些习俗。
我的家乡在安徽安庆市下面的一个小山村,家乡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平时,大家都过着平淡恬静的生活,只有春节,才是最隆重最热闹的时节。
接祖送祖
我们家乡腊月24才是叫小年。进入小年,春节序幕就拉开了。而进入小年,头等大事就是接祖宗回家过年。这天的傍晚,每家每户都要在宗祠里焚香放炮,告诉祖人:今天开始过小年了,儿孙请你们回来过年。然后,回到自己家里,每天摆上饭菜供品,供祖人饮食。到年三十上午,每家每户又要亲自到山上祖宗坟头,再次去祭祀,也是再次请祖人回来过年,怕有遗漏。这样的`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初四的送祖。初四这天早晨,各家又摆上丰盛的饭菜供品,欢送祖人回去,叫送祖。表示新年即将结束,新春开始了,人勤春来早,祖宗也该回去开始耕作了。
贴春联的寓意
年三十,一般是下午,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前,只知道贴春联是一种喜庆的东西。随着自己大一点后,才听父母说:农村贴春联还有一层寓意,那就是以前大家穷苦,多数人家借债度日。而到年底,债主就不停地上门讨债。有些人只有外出躲债。但是,不管怎么躲,年三十还是要回家的。而债主往往就在这天守在你家里不肯走。这时,只有一种办法可以叫他走,那就是贴上春联。因为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农村有一种约定:只要人家贴上了春联,就不能再赖在人家要债了。过年大如天。要债只待来年了。
守岁点灯
可能很多地方都有年三十守岁的习俗,我们那里也不例外。以前,没有电灯,每到春节前,父亲早早将家里的煤油灯罩擦得光亮光亮。年三十晚上所有房间都要点亮灯光,而且要年三十、初一要连续点两晚,寓意来年兴旺。所以,这灯光很重要,要确保整晚不能熄灭。如果不小心被风吹灭,那家人心里就有点不爽;如果是被小孩子不小心点炮弄灭了,那是少不了一顿骂,或者几个手指“订板栗”。小时候,我们小孩子睡得早,父亲总是守到12点后,然后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新年到了开门红。一般门开得早越吉利,鞭炮越响越兴旺。
年初一忌讳很多
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大家觉得这天心情如何,自然会预示一年的心情。所以,这一天忌讳很多,也有很多讲究。一般小孩子喜欢在年三十晚到各家拜年。过去农村人穷,小孩子去拜年至多也就讨得一支低价烟,或者一小串鞭炮。但是,初一一般就不去别人家里,也不走亲戚,小孩也不能伸手向大人讨要东西。据父母说,现在人富了,小孩子们反而不再串门了,没有以前那种浓郁的年味。再是初一不能打小孩,不能骂人,因为这天如果被打被骂,也许一年到头运气都不好;还有初一不能向地上倒茶水,如果倒了,预示出门会有风雨。
读大学,参加工作,一晃出来22年了。虽然远在外地不能经常回家过年,但是,每到过年,却常常想起家乡过年的年味,并不时打电话给父母,问问他们过年的情况。父母说,虽然现在年味淡了很多,但是,一些常有的习俗还是保留的,也就象我们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
【春节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04-24
春节习俗的作文04-19
春节的习俗作文09-10
春节习俗作文05-26
春节习俗的作文12-13
春节的习俗作文05-29
春节习俗作文05-28
春节习俗作文06-12
(经典)春节习俗作文08-02
(经典)春节的习俗的作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