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3-10-16 18:15:29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精品]《春节习俗》作文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习俗》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春节习俗》作文8篇

《春节习俗》作文 篇1

  今天是大年初四,按习俗我家要请家里的亲戚吃饭。这是个很好的采访机会,我问了家里的三奶奶和辈份比我小但年龄和我妈妈一样大的姐姐。

  我问三奶奶:“三奶奶,你能告诉我一些春节习俗的来历吗?”“好的,那就讲讲压岁钱的来历吧!”奶奶笑着对我娓娓道来:“从前呀,有个鬼叫压岁,每年大年初一,就要到村子里来吃小孩,这一年呀,又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压岁鬼又来吃小孩了,有个母亲很聪明就放了些金光闪闪的铜钱在自己刚生下的宝宝的床头。等压岁鬼来到了这个婴儿的家,准备吃这个宝宝,可是被钱的亮光照得睁不开眼,它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东西,被吓得逃跑了。以后,人们就学会了这种给压岁钱的好方法,大年初一这一天就给孩子压岁钱用来保孩子的平安和健康。”

  “姐姐,你能接受我的采访吗?“当然可以”姐姐疼爱地摸着我的头。“请说说春节习俗的来历吧”“嗯,我们说说放爆竹吧!以前,每到冬天就会有野兽在最冷的时候??大年初一,出来找东西吃,人们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所以人们要想办法把野兽赶走,人们发现野兽很怕特别响的声音,又发现竹子用火烧就会爆炸,能发出巨响,于是人们就会准备很多竹子,等初一这天野兽来就用竹子的爆炸声把它们吓跑。这方法十会管用,一直沿用到今,虽然现在没有野兽,但放爆竹成为人们驱邪的'习俗。”“哇!太精彩了,再来一个”“好的,我们海安每到大年二十九,做麦芽糖,等麦芽糖熬成糖昔时,就用筷头挑些涂在灶王爷的嘴上。”“为什么呢?”我迫不及待地问,“是让灶王爷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务时,多说好话,嘴巴甜甜的,不能说不好的话,就用糖把他的嘴给粘住。”我和姐奶都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太有意思了!“谢谢姐姐”!

  其实每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都不完全一样,很多习俗都是很有意思的,让我们的春节过得很快乐。

《春节习俗》作文 篇2

  在甘肃,新年舞社火是甘肃各地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艺人在化妆时,从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发,以丰富的想象,运用各种色彩,彩绘出各种脸谱,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脸谱艺术。

  社火脸谱忠实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审美心理和对历史人物的好恶褒贬,他们通过社火脸谱,夸张、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社火表演中独具特色的有兰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张掖的顶碗舞、陇东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腊花等。

  正月打秋千,进入农历正月,临夏山村的大树间,一架架秋千架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戏。打秋千,有两种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横板上,由别人在后面送,悠悠晃晃,飞得不太高,这种姿式适合于年幼儿童;二是站立在横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飞升,这种姿式最受大人青睐。就这样,欢乐的人们飞在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春节习俗》作文 篇3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的习俗又都不同。现在我就讲一下我们老家的春节习俗吧。

  我们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与元宵节为高潮。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小年过后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按风俗应该吃饺子。除此之外,在这一天我们还要吃灶糖。

  而对于除夕,我们要在家门旁贴对联,有时还会贴门神。到了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之后,除了小孩子与老人之外,我们都要守岁。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我们就要去拜年。对于同辈,我们要说“新年快乐”之类祝福的话语;而对于长辈,我们就应依次跪拜。拜年之后,也就是我们小孩子最爱的——发压岁钱。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之后,可以在此逗留、玩耍。

  接下来的几天就不算高潮了,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便是春节的最后高潮,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了。在这一天,我们可以聚在一起看灯会,吃元宵。而这元宵的寓意就是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这就是我们的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作文 篇4

  春节是我们国家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每家每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们国家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红包是由长辈发给孩子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我们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孩子,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偌大的中国,各民族有各民族的习俗,各地区又有各地区的习俗。今天我就来说说我们这里的春节习俗吧。

  从腊八开始,人们就开始陆陆续续忙着大扫除了:扫灰尘、洗家里的东西。大扫除,家家户户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好像是要家庭卫生评比似的。瞧,人们有的戴着草帽、系着围裙、举着长长的扫灰器,仰着头在一丝不苟地扫着灰尘,生怕还有一点蜘蛛网没扫到;有的站在高高的窗台上,拿着抹布在仔仔细细地擦玻璃,时不时地还用指甲去刮刮,玻璃被她们擦得晶晶亮;河里可热闹了,一整天都能听到人们的说笑声:有的搬大锅盖去洗,有的搬火桶去洗,有的搬桌凳去洗。这时,我们小孩也派上了用场,帮忙搬些小样儿。忙乎一阵后,家家户户的楼上楼下每个角落都是干干净净的,让人看了觉得格外舒适。

  过小年后,人们就忙着大采购了。我们村是24过小年的,那天,我们会吃上似除夕夜的美餐。小年一过,人们就会两家一约或三家一约地去市里买年货。一去就是一整天,大家全是空手而去,满手而归的,有吃的零食,有吃的菜,还有一家人穿的新衣。当然,很多时候,一天是买不了这么多东西的,因为人们要精挑细选呀,特别是买衣服,那更是个精挑细选的活!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的中午几乎都是“混”一下,因为要忙着弄年夜饭呀!下午,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酒肉的香味,馋得我们小孩都不由得伸手去偷吃。我们赶紧去洗澡,穿新衣,准备吃年夜饭。大约四点钟左右,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开始不绝于耳了。听妈妈说,在外的亲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会赶回家吃年夜饭的。那吃年夜饭的`情景就不用说了,一家人敬酒的敬酒,说笑的说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好一派乐融融!吃完晚饭,大人们看春晚的看春晚,打麻将的打麻将;而我们小孩子则放烟花的放烟花,甩小炮的甩小炮,玩得也不亦乐乎!

  我们这儿春节习俗还有很多,如正月初一是不允许去拜年的,正月初二是拜新年,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对了,忘了告诉你们,我的家乡叫寿安,你们知道这个地方吗?

《春节习俗》作文 篇6

  众所周知,农历正月初一,是我们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春节。

  据史料记载,春节早在舜帝时代就存在了,不过当时只是用来做祭祀的一个日子,还算不上什么节日。直到汉武帝的“太初改历”之后,春节才被真正定在了农历一月初一。总共算起来,春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春节以前叫作“过年”。称为“春节”,则是近代的事。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后将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但其实春节从腊八就开始了。

  春节的习俗很多很多,买年货、写春联、放鞭炮、做年糕等等,应有尽有。但最具有春节气氛的,还属放鞭炮了。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会拿各式各样的鞭炮出来燃放:二踢脚、窜天猴、摔炮……,各种各样的鞭炮声在除夕夜里回荡着,那漆黑的天空上顿时绽放出了好几朵“鞭炮花”,色彩艳丽,宛若天仙下凡。

  宋朝时期,大诗人王安石曾写过这样一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让处在现代的我也感同深受。春节的.时候,除了放鞭炮外,第二件大事就是贴“福”字,挂对联。贴“福”到底象征着什么呢?当然是寓意幸福安康!不过有人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干脆将“福”字倒了过来,象征“福气已到”,以图大吉大利。

  在春节,吃团圆饭也是一种团聚的方式。除夕夜,家家的厨房酒菜飘香,不管是游子还是外地工作者,除夕夜那天必须回来吃这顿团圆饭,除非万不得已。所以,每家每户都显得很热闹非凡。

  是啊!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历代族人的瑰宝,它像明珠般璀璨,像钻石般珍贵。可想而知,我们在之后的年岁里,无论如何都要将它传承下去!

《春节习俗》作文 篇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没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守到七点半就OK。

  到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不能再吃年夜饭的,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就不能做。

  12点00开始“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春节习俗》作文 篇8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了,我兴奋地期待着。要知道春节可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可以放烟花,吃饺子,贴春联,还可以拿到压岁钱。春节真是太棒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是最重大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今天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的习俗吧。

  春节习俗一:放烟花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猛的怪兽,名叫“年”,每年的大年三十夜里,它都会从山里跑了崃,残害生灵,还喜欢吃人。但是,年有三个弱点,一是怕光,二是怕红色,三是怕“啪”的响声。于是,每年到年三十的时候,人们就贴上春联,点上明亮的.蜡烛,燃放鞭炮,把“年”兽赶跑。后来,这成了中华民族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春节习俗二:吃饺子

  饺子作为中国的传统美食,深受大家的喜爱,也是过春节必不可少的食物。你知道吗?关于饺子还有一个传说哩。

  传说,一年的大年三十,天气十分寒冷,许多穷人冻掉了耳朵。名医张仲景见此十分心痛。于是,他就让妻子把羊肉、辣椒用包在一起,做得象耳朵的开关,然后放到锅里煮,煮熟了就分送到穷人家中,人们吃了身上发热,就不怕寒冷了,也不会冻掉耳朵了。这就是“饺子”的原型了。不过,那时候可不叫饺子,因为它像一个个耳朵,所以叫“银耳”。

  春节习俗三: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也有的人家是父母在晚上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的枕头下。你知道吗?关于压岁钱还有一个传说呢: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岁”的妖怪,来吃小孩,人们发钱来压“岁”,保孩子平安,这就是压岁钱的由来。

【《春节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04-24

春节习俗的作文04-19

春节的习俗作文05-29

春节习俗作文05-28

春节习俗作文05-26

春节的习俗作文09-10

春节习俗的作文12-13

(经典)春节的习俗作文08-19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08-25

春节的习俗作文(精选)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