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0-19 14:57:24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锦集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习俗的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锦集10篇)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1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跟五千岁的中华民族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它传承至今,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们更是设定了不计其数的春节习俗,让过年变得多姿多彩,更具仪式感。

  而今年的春节,更是特殊。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指的是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有余的生活状况。

  我们现在的小康生活应该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精神生活的`充实。

  今年我过年,因为是本地人,所以不用挪窝,除了看个春晚熬到凌晨就没啥其他事了,所以当春节一月二十五号零点的钟声敲响时,我依旧还是晕晕乎乎的。这就算过年了?

  现在大多数人过年的仪式感基本就来自回老家、吃年夜饭、看春晚,对联福字也没人贴了,门神变成了防盗门,鞭炮当然也不能放,也没人祭灶神了。

  而为什么春节的习俗在逐渐消失呢?无非就那几个理由,社会现代化,人们的步调加快,生活繁忙,大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经济基础不好,无暇顾及精神生活。

  全体中华人民都在为实现小康生活努力,无暇顾及其他。但小康生活的标准除了物质上的改善之外,还包括精神上的充实。

  当然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地方还是物质,等到物质上得到改善时才有精力去追求精神上的充实。

  现在中国也越来越向全面小康靠拢了,城镇基本上人人家里都配置了一台计算机,乡下也实现了互联网全覆盖,之前的家电下乡。

  从我身边看,班级里,不会有人没有自己的手机,课间讨论的全是游戏小说,我们学校在刚入学的时候就人人都要交钱买学习用的平板,三千左右。

  再回到春节习俗上,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看到邻居门上的对联,防盗门也是可以贴对联的啊,春节期间的寺庙人山人海,鞭炮就不必了。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体现的形式了,重要的是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小康。不过春节习俗该做的还是得做吧,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过年的时候放松一下,要是以后春节习俗真的消失了,那就是最大的遗憾。不要现在不做,等到以后去博物馆看别人演示。

  最后祝贺新年快乐,武汉加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起来!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2

  按照家乡抚州的风俗习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还是晴天多,这时大家都忙着打扫卫生,洗净全部肮脏的东西,扫去一年的废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陆续续赶回家和亲……

  按照家乡抚州的风俗习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还是晴天多,这时大家都忙着打扫卫生,洗净全部肮脏的东西,扫去一年的废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陆续续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庆新年。

  农历二十三这一天,就是点灶灯,包糯米?子,用豆子磨粉,加糖成为豆沙,再和?子拌裹,大家都围着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首次过年,点上蜡烛,也就是希望来年红红火火。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这一天,是过小年,也就是小孩子过年,这一天大人们为小孩子忙忙碌碌,做好很多美味佳肴,晚上我们一起放烟花,玩个痛痛快快。

  农历十二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满桌的鸡、鱼、肉、蛋、山珍海味,米酒飘香一醉方收,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欢度春节。边看电视边聊天,大人为小孩发压岁钱,希望我们来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出理想的`成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黎明前开门,又鞭炮齐鸣,这就是像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正月初一这一天,男人们带着自己的小孩走亲访友,向长辈拜年问好,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机关团体打龙灯拜年,有机会全家一同逛大街购买拜年的礼品,这样拜年,走亲访友,一直到农历十五,这段时间做客喝酒,家家扶着醉人归。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也就是说这天是春节最后一日,元宵元宵,也就是把过年剩余东西全部吃完,再吃一些汤圆,象征着今年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生活红红火火,明天就要大干特干,学生上学,大人们外出务工。家乡的春节年年如此,热热闹闹,一年更比一年好。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3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可好喝了,它里面有桂圆、苡米、麦片、糯米、绿豆、红豆、芸豆、花生。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酒肉的香味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荡着,大人们在门外贴对联,家中贴漂亮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在外上班或打工的人,一定得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得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样。人们都会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给长辈拜年,孩子们会得到特别多的压岁钱,有的孩子会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

  到了元宵节,超市就特别热闹,人们买元宵回家煮着吃,为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到了腊月十六,家乡的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4

  随着凌晨的钟声以及花炮声,我知道新的一年和新的一天开始到来了。日历上我们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时钟奏出动听的音乐 ,太阳敞开宽阔的胸怀,迎来20xx年明媚的阳光 。

  20xx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很早的起来了,因为在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规矩,过年要拜年。而所谓的拜年,只是到熟人或亲戚的家里打声招

  呼,顺便吃点东西,说声“新年好”就可以了。这可能会让人觉得无聊 ,不过会使孩子们非常高兴,因为他们会财源滚滚。

  早上与家人吃了个团圆饭后,便和大人们出去“拜年”了。“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今天的天气和人们的心情正好相反,到处寒风呼啸。风声、鞭炮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成了一首悦耳的“新年交响曲”。一路上的>收获真不少。其实每个孩子在拜年的时候都会“装”。老人家给你送红包,嘴上说着不要,但手已经把红包”抢”过来。表面上做出一副不要的样子,可心里乐滋滋的。在每接一个红包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12点了。拜访了几个亲戚后就去大姨家里吃午餐中午1点,大姨做好了一桌子可口的饭菜,真是让人“口水直下三千尺”。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吃了起来,不到半个小时,桌子上的饭菜已寥寥无几。

  休息后,接到了姑爷爷的邀请,到了他家里,男同志去打牌,女同志守着电视机去看连续剧。一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了,晚餐当然也是在姑爷爷家里吃的啦!吃完饭后,大人们忙着打牌,我也该放松一下了。我拿起早晨还没放完的鞭炮,又噼里啪啦的放了起来,大家顿时精神抖擞,更加努力 的忙碌着。

  一天下来,钱包鼓鼓的。看来今天“赚”了不少钱。一份红包代表着一份爱,一份红包代表着一个人的心愿 ,有爱就会有付出,我们应该用行动去回报他们。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在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熟 。我们的爷爷奶奶 却在慢慢的变老20xx像深秋飘零的落叶,如期而归,我们清晰听到了渐行渐远的岁月足音,时间老人在不经意间悄悄转换了年轮,三百六十五天如淡淡清风从指尖轻轻滑过。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一年只是悠忽而逝的一个瞬间,然而静下心来细细盘点,却也林林总总,学会了从喧嚣和浮躁中渐渐平静下来,走向从容和沉思

  新年新起点,新年新希望 ,它带给你我的不仅仅是>幸福 和惆怅,还会有许多美好的回味和淡淡的忧伤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5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6

  转眼又到了中国最重大的节日,春节,通常在这个时候,小孩子兴,因为有红包拿,当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习俗,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春节习俗吧。

  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都会煮好热腾腾的.汤圆,然后,我们就会和爸爸忙上忙下的搬张桌子出来,在桌子上面摆好8个碗,8双筷子,整齐的摆放好,接下来,就该把热乎乎的汤圆盛在碗中啦,最后爸爸就会跪着烧纸钱。祭拜完了以后,我们都争先恐后的抢吃汤圆,因为吃老祖宗吃的东西不会生病。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春节习俗,可是它却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祭拜,是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长辈的思念,体现了一个孝字。

  不管是什么样的春节习俗,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是吗?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7

  放寒假了,意味着旧的一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过了腊月二十,家家开始忙乱起来。路上车水马龙,超市里人山人海,从高处看,就像潮水一样,因为人们都开始准备过年了。年货是春节的根本,人们都往超市里挤,买什么呢?要买的年货可多了:蔬菜、糖果、酒水……买完这些,提着大包小包,一脸笑意地走出超市。再去买对联。对联有镀金的和油墨的。镀金的更受大家的青睐,因为金色、红色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腊月二十三,是大扫除的日子。新年新气象,不能让家里太晦气,房屋的每个角落甚至房顶都要打扫地干干净净。预示着来年呈现万象更新的新局面。腊月二十八,家家开始杀猪宰羊,准备做年菜。杀完的动物都在桌子上趴着,身上的伤口被红纸遮住,眼睛还睁着,看着新年的来临。

  在除夕那天,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春联。“福”字一定要倒贴,寓意福到。贴完后在门前放一根棍子,让福到了跑不了,保佑来年福气永存。在除夕的下午必须在家中吃团圆饭,团圆饭里必须有肉馅的饺子。在吃团圆饭前要先放一挂鞭炮。吃完团圆饭后,又要包守岁时吃的饺子。还要晚上十二点以前家家灯火通宵,一直守到十二点,并且鞭炮声日夜不停。在我们这里,年轻人守夜是给父母延寿。老人守夜是代表珍惜光阴。吃完饭后过四个小时,八点钟要祭一下自己家的'车。要给车放一挂鞭炮,给车祭一下酒,祈求平平安安。然后给请来的老人下饺子吃,祭酒。除夕过去就是大年初一了。这是要拜年的。这时家家都要准备好糖、水果和冲好的茶等客人来自己家拜年。拜完年后,孩子们赚钱的时候到了。小孩子要给大人叩头,大人要给孩子红包。不过最快乐的是放鞭炮。鞭炮红,孩子的脸更红;鞭炮响,孩子的笑声更响。

  过完大年初一,人们就要开始走亲访友,因为平时大家都很忙,正好趁着这空闲时期彼此交流一下情感,互相赠送一下祝福。不知不觉,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来临了。元宵也早已悄悄上市。灯展也在夜幕中亮起来了。灯展可真美啊!各个单位的都别具一格:有书形的,有心形的的,有地球形的……有的地方还把自己的风景线——勃勃生机的桃树在比较寒冷的冬天也搬到了现场呢!当然是假桃花,但是也可见做灯者的苦心了。

  元宵节过后,我们就要开始学习了,大人们也开始工作了。

  我家乡春节的习俗真是丰富多彩啊!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8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朝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9

  过春节有很多习俗,腊月二十三,眼看快到春节了,人们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又要准备好酒好菜,还要贴对联,购置年货。孩子可放松了,因为放寒假了,快过年了。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老家广东揭阳过春节的习俗。

  在我们老家,春节一定是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早上,大人们把春联贴在墙上,小孩子们去买鞭炮和烟花,一些老人会包饺子,做糍粑,我们的糍粑会加一些花生和白砂糖,吃起来非常好吃,又香又甜。

  到了下午,人们会去拜访亲朋好友,有的会叫上朋友和亲人一起去看花展、舞狮子和摆猪羊。我们老家的舞狮子可不是在一个地方演出,而是在整个揭阳的大街小巷里演出,你没听错,是整个揭阳。人们敲锣打鼓地在大街上走着,舞狮的队伍排成一条长龙,可热闹了。在另一边就是摆猪羊的地方了,人们把一些羊和猪杀了,把猪头和羊头的口中放桔子,猪身和羊身上刻上“吉”字,猪的脚和羊的'脚上贴上红纸,一起放在木架子上,寓意为大吉大利。

  到了晚上,人们会打起牛肉火锅。这可不是一般的火锅,这可是潮汕最正宗的牛肉火锅,口感好,肉质好,又干净,让人们吃了放心。大家一起跟亲人吃火锅,小孩子们吃完火锅就马不停蹄地去玩鞭炮了。在这一天晚上,人人都要守岁,大人们边吃火锅边看着鞭炮和烟花,快到十二点时,人们就会开始倒数,正好到十二点时就会一起放出最大的烟花,这时的老家犹如举办一个小型烟花展览会,可热闹了。

  转眼间的功夫,春节已经画上了美好的句号,学生们开始上学了,大人们也开始工作了,可大家还沉浸在这热闹的春节气氛之中,久久不能忘怀。怎么样,这就是我们老家的春节习俗,有没有觉得非常有趣呢?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10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04-24

春节习俗的作文04-19

春节习俗作文05-26

春节习俗的作文12-13

(经典)春节的习俗的作文08-01

(精选)春节习俗的作文08-02

(经典)春节习俗作文08-02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08-14

(经典)春节的习俗作文08-14

《春节习俗》作文(精选)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