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1-07 16:44:58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春节习俗的作文(集锦10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习俗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习俗的作文(集锦10篇)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1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2

   云南的春节习俗

  大家都知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其隆重程度不亚于外国人的圣诞节。中国各个地区的春节习俗都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的传统色彩。今天我将要与大家说说关于我的故乡——彩云之南的春节习俗。

  云南的春节习俗与北京的春节截然不同,从大年三十到元宵期间才是春节,元宵过了,春节也便完结了。云南没有腊月之分,也不吃腊八粥,所以我至今都没有尝过北京的腊八粥和腊八蒜的味道。

  先来说说大年三十这天吧!这天早上我们必须去集市赶集,购买年货和做团圆饭的食材。小孩去山上捡松叶。下午要把棉被、衣服洗了,还有把浑身上下都洗干净,因为我们那里有个禁忌——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都不能洗衣物和洗澡。大年三十晚上便是除夕夜,这是过春节的高潮。大家忙做团圆饭,家家户户的烟囱直冒白烟。团圆饭做好后,大人把孩子们捡的松叶铺在地上,当孩子们看见自己的战利品被大人夸奖时,总是要骄傲地手舞足蹈。吃团圆饭前我们还得烧纸钱祭祖,饭后才把纸灰倒掉。等这一切准备好了,大家席地而坐,毫不拘束地享受春节的团圆饭。吃完后,大人忙着捡碗,收桌子。小孩子欢欢喜喜的开始他们的“鞭炮大战”,大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守着春节联欢晚会,不想看春晚的大人就摆桌子打麻将。这其乐融融的景象持续到深夜十二点,昏昏沉沉的人们点燃爆竹,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迎来新的一年。鞭炮放完了,忙活了一天的人们倒床而睡。

  睡到近午夜三点时,人们又得陆陆续续从床上爬起来,做饭吃饭。这是四点钟的“迎春饭”,因为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所以要吃饭迎接。吃完饭人们又回到被窝,一觉睡到大天亮……

  正月初一不能去别人家,只能到外面逛逛,这也是云南一大奇怪习俗。初二我们就去逛县城,就跟逛北京的'庙会一样,县城里琳琅满目的商铺和千奇百怪的玩意儿让我们留恋不已。元宵节大家不吃汤圆,照样好酒好菜,不挂灯,但照样热闹,一家人去山上跳脚,也看别人跳脚。

  春节过后,该干活的干活,该回深圳的回深圳。热闹过后的乡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谐。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3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这些,都是过年的习俗。过年有那些习俗呢?通过上网搜查我了解了许多。

  1、贴福字。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福”字,并且这个“福”字是倒着的.,意为福到。

  2、放鞭炮。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到了除夕就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3、贴对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4、贴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4

  老昆明人过端午节习惯在中午12点过,家里的地上铺满松毛、家门口挂上艾叶与蒿枝,意为毒虫与晦气不会进到家里来。说到昆明端午节的饮食习惯,老昆明家庭都会包粽子、煮芽豆、鸡鸭蛋,特别是煮大蒜,在端午时令吃过后可以给身体全面打毒。

  在老辈人口中还得知昆明的端午节还有另外一种叫法“裹脚节”,而昆明话中“老奶的.裹脚又臭又长”,一是形容一个人办事拖沓或者说话啰嗦,二是形象的用老昆明人喜爱的“小脚清水粽”来比喻三寸金莲。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5

  每年春节,我的家乡有一个风俗,那就是拜祖先。是在大年初二的凌晨回老家拜!

  开始,你一进去之后,没过几分钟你就会泪流满面了。不是因为个个人都在祭拜而想起了祖先。是因为烟太熏了,你无法承受如此熏的烟!

  而对面黄家的放鞭炮,你看着觉得好玩吧?可放完风这个“顽皮的孩子”偏偏把放完炮的烟吹到我们陈家来,还没把眼泪擦干顿时又泪流满面了!

  现在要到我们放鞭炮了,轮到黄家泪流满面了吧。开始放炮了,我在远处看见一个人用香点燃了鞭炮之后,狂奔跑了100米后,看着鞭炮一个个爆炸!可烟又被吹进我们那儿了。

  放完炮剩下的纸全着了,那画面真壮观啊!后面有一群人拿水扑灭火,还有人拿有叶子的.树枝把火打灭!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一个习俗!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6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贴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7

  春节时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热闹的日子了。

  俗话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虽是在濮阳过年,但是我们很快乐。

  “二十三 ,祭灶官”是因为传说二十三这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人间情况的日子,要买来麻糖,麻糖又甜又粘,吃了以后能粘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只说好,不说坏。

  “二十四,扫房子”新年快到了,房间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打扫了,得快点打扫干净利落才行,快点行动吧。

  过了二十四,大人们都忙了起来,就连我们小孩子也忙了起来,大人们在家磨豆腐、割年肉、炖肉肉,贴花花、蒸馒头……我们小孩子就去买鞭炮、放鞭炮 。有的时候还帮帮大人在家里装饰房子,把家收拾的漂漂亮亮整整齐齐的。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来了,更使人们激动人心了,除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充满了爱地气息,大人们把早就准备好了地地年夜饭端出来,门外地鞭炮声声响震耳欲聋。吃完饭,好看地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这一夜,每家每户地灯都亮着,都还没有睡,钟表一分一秒地走动着,12点了,响起了一声声地鞭炮声……大年初一,大家早早地就起了床,吃完饭,就去串门了,“噔噔噔”

  家里又来了一位客人,一进门,就互相说:“新年好!新年好!”拜完年他们就回家了……过了这几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学生们就应该上学了,我们也该忙碌地生活了!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8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汕,那里有着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

  除夕前几天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年货: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服;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家家户户还要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真热闹。除夕下午我们都得邀请他们一起來「辞岁」,欢度这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农家水缸要贮满水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除夕夜要守岁,守候新春来临,等待新年钟声敲响后,才能睡。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柑,桔,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

  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到了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才能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9

  春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过了这么多个春节,我越来越惊叹春节的奥妙,越来越对它有所感悟。

  春节如慈母的一声呼唤,唤游子踏上归家的旅途。春节人们最讲究的便是团圆。平时难得归家的游子,宁愿忍受种种不便,归心似箭,必须要在春节时投入家的怀抱,感受亲情的温馨。若回不了家,必须会报声平安,表达祝福。在春节,走亲访友,一家人在一齐看春晚、吃饺子、逛庙会、赏花灯,享受着亲情的欢乐,我便是这其中的一员,每时每刻都被醇厚的亲情包围着,感到无比幸福。春节教会了我亲情的温暖。

  春节似聚宝盆,使我变得钱包鼓鼓。哈哈,你们必须猜到了,对于小孩来说,拿压岁钱可是春节的"重头戏"。压岁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须向长辈们行礼才能拿到。中国是礼仪之邦,拿压岁钱固然重要,可在他的背后表现出的是对长辈的尊敬。所以,在拿压岁钱时,千万不要仅仅为了钱,要抓住机会向父母表达感情,继承我国的传统。春节教给了我礼仪的`重要。

  春节就像威力无比的魔法师,用神奇的魔法,将我国的民俗文化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庙会。庙会年年都分外红火,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今年我也去凑了个热闹。庙会上吃的玩的样样俱全,令我眼花缭乱,可是最引我注意的还是一些传统的工艺品,像平安符、布老虎、吹糖人、捏面人、剪窗花……不一会儿,我就一手拿着个小糖人,一手抱着个布老虎,兴高采烈的了。那些传统的工艺品,代表着我国的民俗文化,代表着手艺人的智慧结晶,更代表着多少代人的欢乐。春节交给了我民俗文化的可贵。

  春节教给了我许多许多,与春节有关的每一点习俗,每一滴画面,每一桩故事,都让我感到了春节的魅力,明白了她为何牵着所有中华儿女的心。那是我们的文化,那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我期望人们不要掺杂太多的功利,要用去感受春节的一点一滴,不要因时代发展而淡泊了她。

  春节就要过完了,可她带给我的感悟,留给我的回味还在继续。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10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