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1-31 16:27:52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范例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习俗的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1
按照余姚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开始。有一句俗话说的好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只要寒冬一过,接着到来的就是春天。在腊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差不多从二十五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放寒假了,超市里也加紧进上了汤圆和水饺这样的年货。
过年了,孩子们最喜欢,大人们太忙乱,得去购买过年的食物和新衣服,好在新年的时候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新气象。
小年好像是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家家都要祭灶王,买来麦芽糖粘住灶王的嘴,寓意是不让灶王向玉皇告状。但是现在这个时代,虽然有卖糖的,但也只是让大家享用,再也不去粘灶王的嘴了。过了二十三,大家都忙起来了,新年也眨眼就到了,必须要大扫除一遍,还有几户人家会保留以前的老传统,贴上春联,现在城里很少看到了,在农村里还可以看到。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会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年糕是必不可少的,寓意着年年高。饭后老人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小孩们会拿压岁钱去买鞭炮玩,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接连不断,连对面讲话都要大声才能听见。
新的一年就在鞭炮声中开始了,初一余姚这边的习俗是祭奠亲人,我们也叫拜坟岁。初二开始陆陆续续地走亲访友。初五是迎财神,每家每户都会放鞭炮迎接财神,希望来年赚更多的钱。整个正月吃吃喝喝,你来我家吃饭,我来你家吃饭,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差不多结束了。
过完春节,我们也大了一岁,我更懂事了。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2
今年的春节,有三天是我特别难忘的。除夕夜做汤团,正月初一爬山,正月初三放烟花。
除夕夜,我们在家做汤团。姨父先把面粉做好,再把面粉捏成一小块一小块,最后由我们捏成一个饼,放进馅,包成一个个小汤团。汤团有桃子形的,有圆形的,还有露馅的,虽然样子很难看,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做的。
正月初一的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边慢慢升起,我们一家八个人去爬有名的保俶山。当我们爬到半山腰时感到很饿,就找到了一个休息的'地方,把带来的水果都吃完了。
接着我们一口气爬到了山顶——初阳台,站在山顶上往下看,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西湖边的人是多么地小呀,小得像蚂蚁一样看也看不清;西湖边的人是多么地多呀,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最后我们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就拍了一张合照。外婆笔直地站着,妈妈看着我,我在想我的作业,阿姨在想单位里的公事,阿舅在看别的游客,姨父在欣赏周围的美景,姐姐在拍苏堤和白堤。我觉得我们一家人的表情真丰富!
正月初三,我回到了我向往的老家——新昌。一走进爷爷家,就看到了门口放着很多大箱子。爷爷说:“这是晚上准备放的烟花。”
我等呀等,等呀等,终于把天等黑了。只见爷爷先把烟花搬到了室外,接着叫我们躲到一旁,最后拿起打火机,果断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嘭”的一声,烟花从地上飞快地飞到空中。有的烟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有的烟花化身成“蝴蝶”在空中盘旋;还有的烟花划出不同的颜色形成了美丽的彩虹。我们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烟花竟然这么神奇,能够变化出这么多的花样。
通过吃汤团、爬山和放烟花这三个过年习俗,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还让我渡过了一个快乐的寒假。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3
世界上有许多特色的民族节日,多的让我们都数不清,可以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特色的风俗习惯,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汉族的春节。由其它节日,进入汉族的春节。
汉族的春节是正月初一,它地前一天就是除夕,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年饭,年饭的菜起码有二十几盘,家家户户围几桌来吃。吃饭的时候,人人都说说笑笑,小孩子们围成一桌,中年人围成一桌,老年人围成一桌。大家都在谈论饭菜的美味与今年都做了些什么,这些都是中年人说的,老年人就说一些关于自己家里的事,小孩子就飞快地吃完饭说着怎样去玩,去玩什么。吃年饭是春节很热闹的一个场景。
吃完饭大家都会去超市买各种各样的东西,好像都不用钱似的,买了非常多我们平时都很想吃的食物,有糖,饼干,果冻,巧克力……等等。
最热闹的应该是晚上了,小孩子们都跑在外面空旷的地方烧爆竹,你追我赶,嘻嘻哈哈真是太开心了。而那些从外地打工或者做生意回来过年的大人们,一般都会买好几千元的`烟花来放,放烟花时,孩子们都坐在成一排来看那美丽的烟花,每放完一个大家就大声地叫好。这时候,老年人一般都出来坐在树阴下看着那些快乐的孩子们,同时也就回想着自己的童年时代的艰苦,和现在的幸福生活,每个老人面上都挂满了笑容。放烟花也是春节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情景。
春节是多么热闹和开心啊!几乎每一个地方都这样过的,大家都非常开心和快乐,我是多么希望这一天能快点到来,这就是汉族春节的特色。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4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蚌埠地区也不例外。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过小年送灶神。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打扫卫生迎新春。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团团圆圆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拜年红吧压岁钱。
现在流行微信红包。以前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5
我的家乡有很多独特的习俗,炸油角和炸煎堆是其中之一。
俗语都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每到过年时,放糖果等零食的桌面上总少不了两种食物,那就是——油角和煎堆。过年前,我和奶奶都会一起做油角、煎堆,而且总会炸一大锅。炸完后,无论谁到我们家来拜年,都会把油角、煎堆和糖果等拿出来,给客人们吃,如果油角、煎堆太多的时候,还会把其中一些送给客人们带回家吃。因为,它们都寓意着好兆头。
除夕一大早,我们就回家乡帮奶奶制作过年必备食品——油角和煎堆。虽然它们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制作起来可不简单呀,必须经过许多工序,才能把它们做的好吃又好看。做煎堆要准备:爆谷、糯米粉、粘米粉、花生、砂糖、芝麻等多种材料。煎堆的陷做起来比较复杂,要将花生、砂糖和爆谷加热搅拌在一起,然后趁热用双手把它们捏紧,把它们捏成一个个圆球状。这是一个考验人的功夫,只有奶奶才能做好。我们就只能做简单的油角陷,只要将花生和砂糖碾碎混在一起就行了。制作完内陷,就要做外皮了。将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用开水搅拌,搓成粉团备用。
最令人开心的制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每个人都要动手,奶奶就小木棍把粉团搓成薄薄的表皮,然后我们用它把内陷包起来,搓成一个个的圆球。包油角更可笑,每个人的手法都不同,形状各异的油角很快就把桌面摆得满满的。由于我的`手上沾满了面粉,不一会儿,就把小脸蛋弄成一个大花脸,引得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的工序就是下油锅了。首先用猛火烧开油锅,然后改用慢火,将包好的煎堆和油角放进油锅慢慢翻滚,让它们受热均匀。不一会儿金灿灿的油角和煎堆就出锅了。
制作油角和煎堆既费时又烦琐,但却是我们的春节习俗之一,人人都乐意去做。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6
宜昌,古称夷陵,为湖北近代三大城市之一,地 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交界点。其春节礼俗融汇 了东部和西部的地方气息,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以来,各地商贾云集于此,以致春节习俗内外交流,形成了既与各地大致相同但又有地方特点的格局。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 “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 的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 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 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 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 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 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 “除夕”。 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 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本年的最后一 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腊月28日中午,周家的团年饭菜端上餐桌后,罗婆婆给饭碗里添一点点米饭,将一双筷子搁在饭碗上,在酒杯里酙了 一口酒,这些是供一房的长辈亡人灵魂回来团圆过年的食物。
传说这些叫了阴间列祖列宗吃过的饭菜禁止给人吃,忌给狗猫吃,如果吃了将会失去部分记性。
收拾好这些废物后,一家人就可以上餐桌吃团年饭。春节吃饺子是一项传统,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 之意,“子”为“子 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祝大家度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7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可好喝了,它里面有桂圆、苡米、麦片、糯米、绿豆、红豆、芸豆、花生。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酒肉的香味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荡着,大人们在门外贴对联,家中贴漂亮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在外上班或打工的人,一定得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得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样。人们都会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给长辈拜年,孩子们会得到特别多的压岁钱,有的孩子会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
到了元宵节,超市就特别热闹,人们买元宵回家煮着吃,为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到了腊月十六,家乡的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8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9
我的家乡在江门,那里,每年春节,市民们举行的活动可多了!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除夕,江门习俗称“过年”。
除夕前人们就忙碌各式年货了:买鸡、鸭、鹅、鱼肉、衣饰、家具、器皿、画、春联……样样都有。餐桌上摆的大鱼大肉和糖果,让人直流口水。
人们还会买柑桔、青橄榄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
旧俗过后,男的必新理发,女的必“挽面”。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春节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赶回来团聚。家里还会吃团圆饭。
如果是晚农家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这样才能年年好运气。
农历二十三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表示灶君一年来保护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贱行。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棵带尾叶的甘蔗,还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谢灶。
说了这么多,也该说花市上了。
临近春节,香港人都喜欢按照习俗购买年花,取其“花开富贵”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门的花市有什么不同?人们可以趁到香港过新年的时候去人潮拥挤的地方年宵花市凑凑热闹,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药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据说桃花能为未婚男女带来“桃花运”,连着叶子的柑桔则代表姻缘“开花结果”……
哎!不说这么多了,喉都干了,喝点水,自己查阅吧!我们江门可是有数不清的习俗哦!~~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 篇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知道这是描绘哪个传统节日的吗?
这个传统节日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来的时候便跑下山来吃人。它异常凶猛,长着血盆大口,一口可以吞掉一个大人。人类非常害怕它,每到这时就会逃到深山去避难。可是村里有位老爷爷却并不逃跑,只见他在家门口贴红纸、点明火,还把干竹子一根接一根地丢进火堆里烧,随后火堆里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年跑下山正好听到响声,吓得拔腿就往回跑了,然后再也不敢下山来了。就这样,每当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红春联、放鞭炮,逐渐就演化成了现在的春节。
年夜饭。年夜饭一定是重头戏,这天一家老小会集聚一堂,主妇们会一头扎进厨房为一大家子做上一桌“满汉全席”来感谢长辈、犒劳老公、奖励小孩。我们家里的年夜饭是非十二个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绝对会唠叨我妈“寒碜”。
守岁。年夜饭过后我们可以自由安排活动,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书、下棋……你乐意就行,但是最趣的是守岁,比谁扛得住,守得久得的红包就更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欲睡。
穿新衣戴新帽。这一天一定是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必须崭新而又干净。
拜年。如果说大人们平时非常忙碌,像钟表上的发条不停奔忙的话,这几天的他们似乎都特别清闲,每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亲访友,见面就说新年好,三句不离一起喝两杯。我最喜欢跟着跑了,因为我人小辈份也小,大人总免不了要给我发红包,广东的几块、几十块,湖南的几百块,回家拆红包数钱是最快乐的事情。
春节的习俗还很多,因地而异,因人而乐趣无穷,你的春节一般怎么过的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节玩法哟。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04-24
春节习俗作文[经典]07-24
(经典)春节习俗的作文07-24
(精选)春节的习俗的作文07-24
春节习俗的作文【精选】07-24
[经典]春节习俗的作文07-24
【精选】春节的习俗的作文07-25
【经典】春节习俗作文07-24
【精选】春节习俗的作文07-23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精选)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