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2-09-07 14:56:08 培训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2022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3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沐浴着新课程的春风,享受着新课程带来的幸福:学生的主体性在不断的师生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气氛在愉快的交流中变得亲切自然,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位,教师的个人意识与素养在整体要求下不断提高。下面谈一谈我对课改的点点感悟。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生为本
思想品德课已经把心理品质、健康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方法教育有效地进行了结合,即依托于心理学的知识,又区别于心理学课程。学习时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敞开心扉,通过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心理现象来体验、来获取对知识的认同和掌握。
1、合理开发利用教材上的空间
实践教改就会发现在教材编写上有一闪光点--一教材中都留有大量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间去让学生思考、去写、去评论、去留下感想,这是非常可贵的,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场所,去实现心理交流。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用好这些空间:一方面,要求学生把教材中“议一议”“想一想”等内容能物化为语句的,尽量用最精练的语句表达概述出来。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得出的感想写在空白的地方。使学生的情感和探索能够有一个停留的场所。等到一学期学完,再回顾一下过去的思想与情感,学生又会对原有的所思所想产生新的共鸣,提升到一种新的认识高度。
2、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实施活动化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新教改中有许多活动性要求,因此采取“活动化教学”,可以通过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一个个活动,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引出疑问、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针对“我们的责任,理解参加公益活动,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以下活动方式:组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辩论会,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和社会。此外还采用角色换位训练:按照性别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懂得应如何关爱社会。这些活动方式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受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讲授“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时,我针对学生中的违法案件,如打架斗殴,使他人致伤、致残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分别列出这些行为的后果,即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做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分辨是非,体会遵纪守法的好处,违法的危害,从而达到通过自我教育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针对“保护个人隐私”,我以“家长是否可以拆阅子女信件和日记”为题,开展一次学生与家长的对话活动。通过开展亲子对话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期望,又能以平和有效的方式保护自己的隐私,有助于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密切亲子关系,提高法律意识和是非观念。
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课改要求思想品德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因而教学的'时空就不能局限于学校时间及教师,而是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充分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处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欠缺“我与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这些方面的认识,以及缺乏较好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的能力。那在“走进父母和理解老师”,以及有关友情等的课文,就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想法,生活中具体做法,了解学生对于父母、老师和朋友的看法。然后再设计教学方案。在讲“走进父母”这课时,我提前了解了一些学生对于亲情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到的情况并不是很好,由于一些原因使得学生对父母的关心较少,甚至一些学生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那我在教学中就设计了一些环节,是让学生主动了解父母,去做到关心父母,甚至在作业设计突出实践性,让学生从生活中实实在在去关心帮助和体谅父母和长辈。
(2)理论联系实践,适时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如果离开了学生实际生活,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必然失去活力,成为僵死的教条。所以,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理念,搞活课堂教学,充分设计好教材中所展现的探究、讨论、反思、分享等活动,并且自己根据实际创设情景,使教学延伸到课外,使课内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知识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中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例如结合时事政治给学生拓展知识,也给对于十分关注时事政治的同学好的平台,他们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不仅是以自我为中心,慢慢学会去处理“我与他人的关系”。
总之,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新课改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我们目前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还远远不能满足于任课,我们的见识、修养和经验还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不断地汲取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充实进步思想,时时“刷新”。这样,我们才会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积极投身到更加有效的教学之中去。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霍山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培训,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这段时间以来,我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培训和自学,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办法,开展各项数学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大胆的创新,才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在开学的这段时刻,校园利用教研时刻让咱们学习新课程规范。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和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规范》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进程中,咱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体会数学的兴趣,在日子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协作中体会数学的探求,然后真实享用到数学带来的高兴。因此,我透过对新课程规范的再学习,有以下的知道:
一、要用新理念辅导教育教育工作
新课程规范把全面开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常识为首要方针转到首要重视人的情感、心情、价值观和一般潜力的培育,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开展的教育环境。在教育中既要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重视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心情。
二、改变教育方法
(1)创设情境要为教育效劳
恰当的教育情形创设,不仅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前奏,并且会成为他们自动探求数学范畴奥妙的动力,因此,教育情形的创设,不仅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常识布景,学生日子经验紧密联络起来。如果仅仅为了寻求时髦而缴尽脑汁,伪造教育情形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育效劳。
2、鼓舞学生独立考虑,引导学生自主探求、协作沟通。
动手实践、自主探求、协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考虑,鼓舞学生宣布自己的意见,并与火伴进行沟通。教师应带给适当的帮助和辅导、长于选取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育中,教师应规划五光十色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调查、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日子的空间,知道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调查、比较、幻想,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相同的,逐步开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舞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日子中有着非常广泛的使用,在本学段教育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育学生的估算认识和开始的估算技能。
4、日子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育日子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日子的联络,有的为联络而联络,或牵强附会,有的不加选取,寻求原汁原味的日子味,日子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想的'培育缺失了。
我以为,数学日子尽管与日子联络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络日子,关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日子难以数学化相同,如果数学教育一味的寻求日子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自身,数学学习能够吸收日子中搞笑有益的例子来为日子效劳,也能够用日子中培育学生的使用认识和数学潜力,但不能走失数学自身。
5、培育学生开始的使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教育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日子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常识使用到日子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实际日子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进行自动探求与协作沟通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安排学生展开生动搞笑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调查、操作、推理、沟通等进程。
随着社会的开展,学生每一天了解超多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咱们打破讲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日子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讲堂。在讲堂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掘,素质得到全面进步,让讲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取得对数学了解的一起,在思想潜力、情感心情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前进和开展。教师就应利用数学美激起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用心肠去感触教育美、去寻求数学美。
就“数学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讲堂教育中,研讨知道进程和情感进程的知情一致规则,是具有实际优点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求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集心情,发生探求数学规则的趣味;沟通情意,构成乐学数学常识的态势几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进步学习功率,力图真实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与“抱”采纳的方法不同,作用也完全不相同。叶圣陶说过:“习气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辅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考虑的好习气,随时重视周围事态的变化,理解事物之间并不是原封不动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状上或本质上发生新的情况,事物的方法或资料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气就应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育。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靠心情,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理解会有人来辅导他怎样做,至于做的方法,做的作用,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发生,要想独具匠心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咱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应对新课程改革的应战,咱们务必改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日子的联络,使学生从日子经验和客观事实动身,在研讨实际问题的进程中用数学、了解数学和开展数学,让学生享用“数学学科的高兴”且高兴地学数学。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新课标着力于使课标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更适应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
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追求文本的'精致,突出可理解性、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确定课程的性质是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性质一旦被确定将会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和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
定性为人文性质,就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用人文精神熏陶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定性为工具性质,则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基本的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这一“工具”,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5
通过体育课程的培训,我对体育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体育健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舰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其次,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特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进一步尝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上课的效果。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6
1: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3: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7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8
我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我参加了历史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中,先后听取了多位专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1、要确立新观念、转化角色、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4、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通过半年多的网上紧张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更好的促进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9
今天暑期之时候,我认真参与了教育局组织之新课改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专家们以鲜活之实例和丰富之知识内涵及精湛之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之感染与深深之理论引领,在一次次之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之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之不足,拓宽了学习之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之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之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之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之知识,更要有高尚之道德和崇高之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之表率,成为学生之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之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之道德修养,展现自身之人格魅力。那么,怎样提高自身之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之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之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之爱,师爱是一种巨大之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之温暖,产生愉快之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之陕西手机维修学校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之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之,还要多关心学生之健康成长,为学生之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湖北手机维修学校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之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之人格,尊重学生之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之自尊心。在日常之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之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之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之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之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之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之回报。
2、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之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之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之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之今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之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之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之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之,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之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之影响。教师要以自己之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之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之政治方向,没有远大之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之语言启迪学生之心灵,陶冶学生之情操,以自己之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之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之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之呼唤,教育发展之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之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之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之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之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之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之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之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之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之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之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之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之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之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之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之素质,以适应现代之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之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之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之发展至关重要,正确之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之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之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之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之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之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之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之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之。随着课改如火如荼之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之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之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之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之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之更新换代让我们之学生接触了更多之新生事物,广阔之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之积累提供了更多之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之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样可以,怎样能胜任更多之教育教学工作?湖北手机维修学校是一个广阔之学习之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之,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之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之进步,教育之改革,当今之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之挑战,因此,在今后之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之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之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之新形势。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从“李白故里江油”来到千年古城阆中参加“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辛劳、兴奋而又期待。“未知的都是朦胧的”,当在开班仪式上我们的指导老师班主任为我们先容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熟悉到自己有幸加进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语文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刘永康教授是我以前在川师读书时的老师,时隔6年,再一次听刘老的专题讲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熟悉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观摩到刘老的示范课。来自成都盐道街中学的卿平海老师,不止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快乐的十八种技巧”,“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策略”,更为我们上了一堂幽默的、新奇的、发人深省的作文教学示范课“纸随心飞”,当学生的出色文章在课堂上呈现时,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原来“头疼”的作文教学可以这样上!
睿智的韩军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国顶级中学(清大附中)语文教师的风采:在质疑中辩词义,在思考中排语序,在快乐中练展叙,在分析中写题记!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熟悉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学习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方法:举三反一、“咬文嚼”,美读吟诵,化意为,真实自由,重文写白。极具亲和力的.美女老师王君(人大附中),为我们上了《我的叔叔于勒》,并做了《<丑小鸭>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的专题讲座。让我熟悉到:我们整天都抱着教参,瞄着中考往教学,毫无新意。实在,语文教学可以是王君老师这样: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奇又严谨的青春语文。
重庆南开中学的特级教师,优雅的颜运静老师用涓涓细流般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初中语文课程模式探究》,使我心中原本迷雾般的新语文课程模式豁然开朗,同时更加熟悉到:只要落实好了新语文课程模式,学生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语文成绩,都会不断进步。
成绩和创新性语文教学并不相悖!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奇又严谨的,是布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聪明,引领学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西华师范大学的几位老师:杨勇老师,孟川老师,邓春琴师等等。你们真的辛劳了,想余下的几天学习会更加的出色!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前些时候,县教研室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回来后,我又通读了一遍。读完后,我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有了更明确的目的。
在这次新课标中,一些修改过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人性化和有针对性,对于传递祖国的汉字文化无疑是更有益的。现在我针对第二学段的目标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新课标在识字和写字目标上减少了会写字的数量,减轻了学生会书写汉字的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学习压力。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更强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却仍然把他们牢牢锁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让他们失去了开发自己兴趣和培养自己爱好的时间,适当的减轻一些学习压力,可以让学生尝到更多的童年乐趣,在这些童年乐趣中积累的经验和经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
2、在阅读目标上增加了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要求。学习贵在有疑,针对疑问可以提出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现在的教育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的阶段,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和能力都不足,而发现学习已经几经论证,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发现问题,并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而反三,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习作目标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个目标的提出比原先“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更具体,也更明确了。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有更清晰的思路,也更有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有趣,在写作时突出重点,抓住细节描写。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越来越贴近生活和释放学生天性以及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的一面,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版新课标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可见,数学教育需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育人要有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要有新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应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这是因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教材中的“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等都是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关键适时引导,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同时,教师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师生双方在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把握,因势利导,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应加强学习,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有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勇于面对新课程的挑战,适时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今天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20xx年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学习,听了XXX主任的精彩讲解后,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20xx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时,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三、精彩的讲解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次新课标解读X主任利用大屏幕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她反复提出,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精彩的讲解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四、教学新定向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
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一、必须知道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区别
以往教学大纲突出了知识的主体地位,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法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才能体现“新”字。
二、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共识。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这里应该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自己灵活地制定教学计划。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于它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都是一个模具“造”出来的,那还有什么矛盾,还怎么促进学生进步?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
四、认真钻研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特点
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我觉得,如果我们对新课标学习掌握的不到位的话,其结果必然是轰轰烈烈的学习,平淡无味的'实践。可以说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所以说,加强学习是工作的重心,实践是学习的核心,这次我们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课标吸取来的经验在实施过程中还得要再接受考验的。一切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构建学习一实践一提高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良好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课标的实施是复杂的,任务是艰巨的。透视种种现象,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调整、完善自己,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杨老师及授课老师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细雨如丝,我们如小草般贪婪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我所任科目是七年级语文、思品。说实在的,在没有参加培训以前,学校虽然让我教思品,但是我始终都没有好好的上过,没有认真的去对待它,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听了杨老师的讲课以后,我现在非常自责,我觉得我真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上好思品课是多么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品教师,我们肩上的胆子太沉重了,正向课上老师所说的我们得自己把思品当回事,我们必须把它上好。
其次是理念的转变。
1.教材的变化
这次新课标培训,我们的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
2.课堂的变化
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太陈旧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3.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几位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一点肤浅的体会,希望杨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再次感谢杨老师!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我校一行语文老师六人于11月3号去铜仁参加全国xx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暨名师经典课例观摩”培训会。对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课堂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文笔糟糕,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通过文字显然于纸上。
几位专家的课各有千秋,总的来说他们都带来最前卫的教学理念,每一篇课文代表一类课的教授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都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教参的要求进行,与新课标有脱节,上课过于死板。以前还觉得自己上的课感觉还可以,可听了专家的课,才觉得相差太远。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赵志祥老师上的《鲸》一课,这是一篇说明文,以往我们都是按教参教学生掌握说明的方法和鲸的生活习性,再设计一些问题来完成教学任务。而赵老师运用的方法是没有逐字逐句的讲,让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直接写在书上。其中,假设和举例的说明方法区分得很详细;鲸的生活习性让学生用小标题来概括,没有固定的答案,引导学生简洁写小标题。他的'培训同样精彩——语文教学该回家。让我们对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语言文字的运用(多积累语言),防止逐字逐句的过度分析和远离文本的发挥,让学生多读。这一点点醒了我,我现在上的是二年级,往往觉得时间不够用,要教学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体会感情等等。生怕哪个环节讲不到位,学生掌握不牢固。怕这怕那,结果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一头雾水,有时还怪学生笨。
戴建荣老师的古诗教学更让人耳目一新,以前只知道平(一、二声)仄(三、四声),还不知道平仄还能学习古诗把握作者的感情。平——读得长一些,传递高兴、愉悦的心情;仄——读得短一些,传递悲伤的心情。古诗提倡浅唱低吟,遗憾的是戴老师教唱,时间太短没学会。
学习是可贵的,培训是精彩的。我一定好好反省,认真学习新课标,查缺补漏,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把学到的方法应用于自己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扎扎实实学语文。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通过学习和培训,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的认识,认识到要上好新教材,我们教师非下苦工夫不可。这次培训体会较深的是探讨在七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听、说、读、写机能?对此我有以下想法:
一、如何培养学生听。
听是一个主动、积极地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过程, 需要听者不断地进行辨别、比较、记忆和判断。提高学生的听力, 必须做到层层突破,循序渐进, 并且做到精泛结合, 注重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听讲究的是持之以恒和原汁原味的摹仿, 这样会给说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自己的风格就是首先从摹仿中得来的。说是与听密切联系的, 但是说的要领却与听恰恰相反: 它在于你敢不敢张开嘴, 大声地、哪怕是错误百出地表达你的思想。张嘴的次数越多, 你所犯的错误也就会越来越少。听和说的另外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以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和标准的语音语调为基础, 只有勤于摹仿、不断练习才能够学到一口地道的英语
二、如何培养学生说。
1、说的练习要循序渐进,机械模仿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可以拓展、应用。
2、对话练习要以同桌或小组为主,营造对话的真实感觉。
3、拓展练习中,要创设合适的情景。如:学习what’s your name?教师对着全班同学一个个的问,学生一个个的回答:my name is …看上去热热闹闹,旁观者却觉得不可思议,老师难道连自己的学生都不认识?其实只需要稍微改改就行了,给每个学生起个英文名字,课堂上用英文名字来操练,这样就真实一些了。
4、说的'练习要依据教材,但是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以把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
三、如何培养学生读。
1、要坚持先听再读。我的理解是,先听再读的是为了让学生用听力来初步感知文本的同时感受英语正确的语音语调,为自己正确的读打下基础。
2、有目的地听。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很关键。要设置适当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根据教师提的问题在读中获取信息,联系上下文猜词义,自读获取信息并能整理信息。
四、如何培养学生听写。
听说读写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所在。其中,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首先要打好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础, 提高单句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掌握英文语篇结构的特点, 掌握英文语篇和汉文语篇的差异,加强语篇写作能力。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五、结语
听说读写这四种训练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进行这四种训练必须符合阶段侧重原则, 先因后果, 按照它们的相互关系去进行。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 起始阶段从视听说入手, 听说训练的比重应该大些。在打下听说的一定基础后, 再让学生进一步接触语言知识, 进行读写的综合训练。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作为一名一线数学老师,就必须对数学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在这一轮小学数学远程培训中,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
三、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四、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既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又突出创新精神的鼓励。学生要好质疑问难,喜欢探究问题,好问“为什么”,能言善辩,不管对、错,都要真实地吐出心里话,同时形成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既重视德、智、体、美诸育的整合,又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核心素养、新高考、教材修订、研学旅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扑面而来,这对中学地理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课改的地理教师素养提升的途径主题讲座”在xx中学开展,有幸聆听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主编xx教授的《地理教研论文选题视角与写作方法》和省地理教研员xx老师的《新时代地理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两场高屋建瓴的讲座,获益颇丰。
一、阅读,让地理教学充满诗意。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阅读的热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阅读再也不局限于书本,还有许多新媒体、新技术让阅读的方式和途径得以扩展。无论阅读的载体如何,对于任何人而言,阅读学习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地理教师的阅读学习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第一种是综合类阅读,《陶行知教育文集》、《窗边的小豆豆》、《民主主义与教育》、《父母的觉醒》、《给教育燃灯》、《罗恩教师的奇迹》、《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这些是陈老师推荐的综合类书籍,教师在阅读这些书籍,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思想激变。第二种是学科专业类阅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学关键问题指导》、《地理与生活》、《人文地理随笔》、《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等,这些书籍,为我们地理教师在学科专业素养方面的提升提供帮助,有助于地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我爱阅读,读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心游记》及《海底两万里》等书籍,跟随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领略地理世界的奇妙;读《窗边的小豆豆》,恍若身临其境在巴学园内,跟着小豆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校长先生的教育魅力,领会教育对人品格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浸透,甚至在《日本》这节课教学时,将其中“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运用到教学中,和学生一起破解日本饮食的奥妙;读唐诗宋词,不仅能丰富自身文学修养,很多诗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马前桃花马后雪”,也让地理课堂充满诗意。
二、教学,让地理教师脚踏大地。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该如何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呢?
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是一种坚定的教学信念,更是为谁而教、为什么而教的具体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教师的课堂上,要想学生之所学,教学生之所缺,以学生的年龄结构特征、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等作为教学出发点。与其告诉学生答案,不如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
脑中有课标。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地理学科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是课程标准却是唯一的。深入研读和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将新课标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熟记于心,在教学中才能外化于行。
眼中有教材。课堂教学要有载体,教材作为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效利用。从教材中挖掘素材,服务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名教师的主要工作。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用自身的实际教学行动在新一轮课改中奋勇前行。
三、写作,让地理教学走向远方。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诚然,我也知道写反思的重要性,可是却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两位专家的讲座,给我指明了方向。
写什么?经验总结、软件运用、课堂实录、教学随笔、原创试题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笔下写作的内容。朱永新曾用幽默的方式鼓励教师写作,成立“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来本公司。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济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的确,积少成多,量变达到一定数量就会有质的飞跃。
怎么写?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如何将日常的教学记录质变成教研论文,雷主编从选题、视角、提纲、内容、统稿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地理的思维分析世界,最后用地理的语言来表达世界,做一个有情怀、有思想的地理教师,让思想走向更远的远方。
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理教师,工作不止眼前的教学,还有诗与远方。新时代,新征程,新课改。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将脚踩大地,仰望星空,与孩子们去追寻地理的诗与远方。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今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高中生物的新课改培训,经过半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首先,教学方法观念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
其次,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设备的影响,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生物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生物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
二、身体力行,践行课程标准
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且要放眼于未来,这样才能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适应并推进教学的进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宝贵的经验。不断得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而且要不停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学会总结与反省,形成自己的风格!
首先,要钻研教材,去体味新教材的意境,要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可以通过语言情感的表达而发散,通过在课堂中传递和学生产生共鸣,融入教师的情感之中,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对生命特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增强其参与意识,实现其自身价值。
其次,要把握教材的精髓,教法上应有所改革,新教材图文并茂,图片精美,翻开它,令人耳目一新,可将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情境。所以在教学中,许多环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体现出教师是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参与者,这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一种现实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三,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办法,新教材要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性。教学中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法上适应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在学法指导就是关键,教师要不断增进角色意识,努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配合学生去学习。探究活动是学生实践性学习行为。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配以相应的探究指导。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势,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主题意识的途径。在新教材实践性活动多,思维训练多,这一点显而易见,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通过师生的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环保意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了自己探讨答案的实践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思维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第四、在生物学新课改中转变师生角色,新教材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此要进行师生各自角色的转换。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新教材的改革,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要求出发的。由此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的促进者;由教学行为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开发者。现代教师集学习者、欣赏者、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创造者、反思者于一体,在课堂教学中使这一集合体得以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新教材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式的学习者,而是主动式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
三、不断反思,不断进取,与学生同步成长
在教学中不断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努力提高自己的生物水平,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生物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觉醒,才能适应新课程改改革的发展,才能搞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21
12月14日参加区“品德与生活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了解了新标准出台的背景,区别实验稿与新课标在性质、理论、内容、实施建议这四个方面内容上的区别,使我深深感受到新课标基于儿童发展的编写理念,对教师的指导更准确明了。使我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转变:
1、在培训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品德这门学科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引领学生做社会人,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内在生活需要的`角度理解教材,通过活动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避免课堂与社会生活脱节的做法。
2、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品德与生活》课特别强调实践和体验,要求学生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对社会的关心,发展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质量,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3、《品德与生活》并不是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和活动课的简单相加,它是各学科的融合,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既要培养学生动脑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动口、动手的能力,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经验,重视儿童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交流和领悟。综上所述,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及时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通过本次培训与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小学品德学科的重要性,加深了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的理解。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以及其它种种原因,这门学科不够被重视。教师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它是儿童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门学科,更新自己的观念,积极学习、锐意创新,做一个合格的领路人。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22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从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
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讲授新课程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学科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整体提高。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23
这次,我参加了 小学数学教师新教材培训班学习,通过 观摩示范课,课例实践等活动,的确受益匪浅,并对新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标准, 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
1、创设有趣的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2、教学学习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相关的教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 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
二、学习方式
1、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准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变成走过程、形式化,没有必要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个知识点上意见发生分歧或需多方面解决问题时,适时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3、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取讲一讲、看一看的方法。教师先教一教,让学生看一段,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01-10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12-22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13篇01-10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14篇02-21
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08-10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2-21
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01-20
物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