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精选

更新时间:2022-05-21 22:34:16 梦想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8年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精选

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一

为了有效防控廉政风险,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行)》,要求从开始全面实施。我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我们将陆续整理有关单位的主要经验做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市农机局作为我市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七家试点单位之一,在内控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实现了权力制衡,使单位领导从源头上规避了经济责任风险。主要做法是:

一、组建领导小组,作为内控抓手

单位内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作涉及到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外监督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内部各处室的协作和配合。市农机局在工作中意识到单位领导重视是推动实施内控的关键。工作中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结合,使单位领导树立起风险防控意识,为内控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纪检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处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工作办公室,其中计财处牵头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处室(站)为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机构,积极配合内控工作办公室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纪检部门牵头内控评估,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指出局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各处室(站)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确保局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拟定工作方案,明确推进计划

印发了《青岛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内部控制规范>试点工作方案》。农机局的内控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是宣传准备阶段(8月-9月),主要包括学习内控相关知识,制定内控工作方案,成立内控工作团队。二是内控梳理阶段(10月-12月),组织培训、召开启动大会,梳理制度流程、费用支出,风险分析、建立控制机制,优化制度、流程、表单等。三是成果汇编阶段(12月-1月),汇编内控规范管理手册,汇编经费支出管理指南,开展内控工作总结、汇报等。四是内控运行阶段(1月-3月),发布内控手册、费用指南,按照手册、指南实施业务,监督检查、开展内控评价,组织开展风险评估。五是信息化阶段(3月后),收集信息化建设需求,部署初始化信息系统,试运行内控信息系统。

三、构建内控机制,保障内控实施

(一)建立了单位层面的内控运行制约机制。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内控管理职责分工,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关键岗位责任机制,关键人员资质能力,财务信息编报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监督评价。

(二)梳理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管理制度及流程。针对预(决)算管理、经费收支管理、农机专项资金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6个业务模块,在规章制度方面,总计梳理66份外部制度文件,分六个模块汇编成册,梳理8类28份内部制度文件,其中5份涉及经济活动管理;在业务流程及风险管控方面,总计梳理优化32个业务流程,32个风险控制矩阵(涉及64个主要风险点、11个关键控制措施),21个内控指南;在工作表单方面,总计梳理近20个表单,新建预算执行分析表、合同审批单、空白支票领用备查登记簿、合同归档表等4个表单,优化完善费用报销单、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单等3个表单。

(三)汇编内控管理工作手册。汇总整理《内控规范管理手册》,共分为手册说明、单位层面内控概况、业务层面内控实施、内控监督评价五个部分,做到经济业务管理规范有序,内控管理职责清晰,提高单位人员工作效率,实现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和信息化

(四)通过信息化对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要保障内控真正落地,信息化是实施内控的最重要手段。市农机局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将内控理念嵌入信息系统中,将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并达到常态化,真正实现从“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转变。

内控规范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且具有相当难度和专业性的工作,单位自身开展内控建设缺乏精力和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手段,很难保证内控建设的效率和效果。下一步市农机局将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内控宣传,在局内形成“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获取其专业理论支撑和丰富实务经验,确保内控规范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二

近期,区财政局按照《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以量化评价为导向,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摸底”评价。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一方面,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使各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旨在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推动各单位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区财政局通过组织培训班培训,对各行政事业单位检查、调研、交流等方式,确保全面高效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为推进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打好基础。

各行政事业单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指导意见》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如实评价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基本情况。各单位切实加强对本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做到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全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对单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框架、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外部环境相适应,采取以单位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通过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各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目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正在进行中。

下步,将有针对性地指导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届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单位,通过“以评促建”方式,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工作会等形式,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发挥先进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三

去年以来,地税局认真贯彻省局有关会议精神,在地税局的帮助和指导下,紧紧围绕“两权”监督制约,排查廉政风险,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防控措施,完善考核体系,内控机制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010年,省局部署开展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后,我局高度重视,不等不靠,迅速行动。一是教育先行。内控机制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作,需要举全局之力。为此,我们以“领导干部熟悉内控、一般干部理解内控、纪检监察掌握内控”为目标,深入开展内控机制建设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宣传教育,系统上下对内控机制建设精神实质有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班子成员思想统一,干部职工步调一致,为内控机制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二是组织保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股室和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风险排查、风险教育、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和考核监督等工作。同时,各职能股室和基层分局,确定专人参与,加强日常信息沟通和资料收集。三是专题调研。对外,到江苏泰州、淮阴等内控机制建设较早的地方,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围绕税收工作中潜在的廉政风险,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建言献策,提出防控措施。四是明确责任。分管领导、各股室及工作人员,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集体审核把关,做到风险点排查不到位不放过,防控措施制定不到位不放过,配套制度完善不到位不放过,评价考核落实不到位不放过。

(二)梳理职权,优化流程。紧紧围绕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排查风险点,明确相关的程序、时限及相应的责任部门;通过定岗、定职、定责,梳理形成权力行使依据、程序、时限及相应责任的职权清单。一是明确职权。健全岗责体系,权责匹配到位。摸清部门权力和岗位责任。我们以现代化分局建设为平台,按照市局提出的十大管理要求,认真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全面梳理了地税部门拥有的权力事项,掌握了权力底数,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及人员职责、权限,明确权力行使的依据、权力运行的规则和范围。二是适度分权。对税收执法权以及人、财、物和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职能进行合理分权,编制职权清单,填写职权目录表,把清理出的所有行政权力登记造册。确保每项权力不重复不交叉。同时,明确“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审批—办理—监管、征收—管理—稽查、推荐—考察—任用—监督”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确保各项权力行使的廉政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三是优化程序。按照岗位、环节之间相互关联制约的原则,对每一项权力事项的分布、结构、重点及运行规律进行认真分析,按照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制作流程图(有一项行政权力就绘制一个流程图)。使权力运行轨迹、工作运转程序更加清晰可见,防止权力运行“脱轨”失控,促进权力按照科学严密的程序规范运行,总体上达到流程优化、程序简化、标准固化,兼顾安全和效率,并将优化后的职权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向全体地税人员进行公开。

(三)全面排查,突出重点。我们在排查风险上实行“点线面”策略,即节点控制、流线清楚、全面覆盖。各股室和基层分局在排查廉政风险时,突出重要岗位,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一起来查找分析,把视野、触角和措施,落实到各个具体岗位和每一个人,细化到权力行使的各具体环节,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座谈会和组织审等方式,组织全体人员主要从“两权”中十八个方面按照发生频率高低、人为因素大小、自由裁量幅度、制度机制漏洞、危害损失程度等因素查找廉政风险点,其中在行政管理权中查找出八大类风险源:即人事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资产物资管理风险、日常事务管理风险、纪检监察管理风险、基建管理风险、党建工作管理风险、信息管理风险。在税收执法权中查找出十大类风险源:即税务登记管理风险、纳税户日常管理风险、核定管理风险、申报征收风险、票证管理风险、税(费)源管理风险、纳税服务管理风险、所得税管理风险、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风险、税收法制和执行工作风险。针对裕安区个体户数量众多的现状,特别强调个体税收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针对城区二手房税收由裕安征管的现状,特别强调对“先税后证”的把关风险。此外,我们根据稽查局工作查找出两大类5个业务环节的.风险源。并且每一类风险源中又分项目查找具体操作中的风险点。共列出二十类39项170个风险点。

(四)构建平台,健全制度。一是制定防范措施。区局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源(点)逐一登记,深入分析风险成因,将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其重要程度和发生的概率,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将风险点反馈到相对应的业务股室,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有侧重的分析风险点发生原因和可能性,寻找和制定防控的相关制度和依据,制定风险防控要点。共集中制定出181个防范措施,最终形成了《裕安区地方税务局部门廉政风险源(点)及防范措施操作指南》。二是营造预警氛围。为了让地税人员时时得到预警,及时规避风险,区局采取“四个一”办法,推动落实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即一表告知、一牌警示、一本指南、一项自检。即每位职工都有一张与自己分局或股室业务紧密联系的风险防范措施表;每位税干办公桌上都有一块与自己岗位职责紧密联系的风险点提示卡;每位税干都有一本量身定做的风险点防范操作指南;每位税干每月都要对本月所涉及的风险点进行一次梳理和自我检查,填制自评表。使每位税干时时处处都能得到预警提示,并深刻认识到“权力在哪里、风险点就在哪里”、“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都是风险”,强化了“按程序执法、按制度办事、按岗位负责”意识。三是健全完善制度。我们按照“工作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标准”和“事有专管之人、人有专司之职、时有限定之期”的要求,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以压缩自由度、增强透明度、提高可复核度、强化制约度为主要内容,修改、补充、完善相关制度,健全与内控机制建设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先后修订了《基层分局经费收支管理暂行实施细则》、《人员轮岗交流实施办法》、《对外涉税事项通报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程序、统一标准,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五)依托科技,加强监控。我们利用网络办公平台,以“工作流”为手段,规范涉税审批与传递,将税收执法每个事件、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的操作固化到设计好的网络控制流程,并与岗位相挂钩,使每个机构、每个岗位都集成于一条“生产流水线”之上,每一环节是否按规定程序、权限和时限进行,以及处理结果,在计算机中均有真实记录,实现了对任何一项权力和风险点的全程监督,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分析,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比如,我局下辖的苏埠分局在涉税审批业务流程上率先实现网上办理,将纳税人文书申请至税务文书终审的全过程纳入税务审批系统,并对每项业务的办理流程、每个审核审批程序的办理时间都进行限定,有效解决手工条件下审批权限、流程不统一,“人情税”、“关系税”的问题,强化了对业务办理人员的内部约束,加强了对审批过程的监控。

(六)严格考评,持续改进。要把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以加强监控跟踪考核为手段,不断充实监督体系,尤其针对高风险权力的运行,明确具体的监督事项、监督主体、监督责任,提高监督频率,加强监督力度,强化“一岗两责”,真正把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去年下半年我们就开始探索评价考核机制,实行“四个过程”永续循环,即实施、检验、总结、改进。由个人对照自身岗位风险点进行自查,分局按照日常工作开展考评,区局内控机制考核组实施督察,形成督察报告,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修正完善廉政风险管理,监测考核制度化、日常化,将风险点与岗位相匹配,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去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今年区局又制定了《裕安区地税局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评价办法》,围绕“职权梳理是否全面、风险排查是否彻底、防范措施是否科学”等关键环节和不同要素进行实时评价,边开展、边总结、边改进,不断抓好内控机制建设的持续改进工作。

二、几点体会

在积极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内控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一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的方法来推进。我们的体会是:

第一,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是前提。内控机制建设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每一位工作人员,全局上下必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区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带头落实内控机制建设的相关责任,积极承担风险防范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整个内控机制建设中全程参与、全力推动、全面保障,从而带动其他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自觉履行风险防范的分工职责。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具体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制定实施方案,协助党组具体分解和落实内控任务,并对内控机制运行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梳理工作规范,落实具体内控工作任务,共同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

第二,健全制度规范流程是核心。我局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规范性文件,立足岗位和自身职责,对地税人员每一项行政行为都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统一的工作流程,使所有的工作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紧紧围绕“两权”运行轨迹,全面清理整合工作规程和内部管理制度,总结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进行规范和固化,并上升为制度。建立起一系列既有实体性内容,又有程序性要求的工作制度,既明确规定应当怎么办,又要规定违反规定后如何处理,形成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制度链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逐步把内控机制建设引向深入。

第三,动态管理跟踪考核是关键。在探索与尝试中,我们逐渐清晰地认识到:内控机制建设不是编几个制度文本、列几份权力清单、搞几个岗责明细、画几张流程图表,然后束之高阁,就算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它是一个动态的监控平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防控重点,必须建立一套严密、完整的评议考核机制。在考核评价中我们以风险点监控为抓手,在个人自查、分局初评的基础上,设计了面向全局的内控机制考核评价表,从一般要素、重点要素、关键要素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逐步形成较为完整实用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提高内控管理质量、效率和水平。

第四,信息管税科技支撑是保障。以信息化为平台,做到全流程跟踪,全员化覆盖,不断提高信息管税水平。实现由权力防腐向制度防腐转变;由外部监督向内部控制转变;由人工操作向科技监控转变。目前我局已着手尝试利用自身的网络办公平台对一部分涉税事项和行政管理事务实施流程控制。但距离实现信息管税和科技监控的目标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全面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总之,我局在内控机制建设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取得的成绩还很有限,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差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不自满,全力推进不懈怠,不断巩固、完善、提升我局内控机制建设工作,为地税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精选】相关文章: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02-03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04-23

关于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02-04

单位有关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范文相关内容07-10

内部控制工作总结04-04

社区网格取得的成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7篇)11-23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06-21

内部控制工作总结15篇05-19

内部控制与规章制度03-17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