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相关的诗句

更新时间:2022-06-21 15:44:37 诗句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夏至相关的诗句(精选100句)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夏至相关的诗句(精选100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至相关的诗句(精选100句)

  夏至相关的诗句1

  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3、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4、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5、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夏日杂诗》

  6、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7、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8、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9、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1、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1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13、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14、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15、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16、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1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8、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19、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20、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2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2、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白朴《得胜乐·夏》

  23、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幽居初夏》

  24、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5、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喜晴》

  26、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27、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28、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29、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30、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纳凉》

  3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32、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33、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34、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35、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初夏午睡起》

  36、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37、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李商隐《晚晴》

  38、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39、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40、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41、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唐·韩愈《送刘师服》

  42、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43、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夏昼偶作》

  4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5、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46、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

  47、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醉书》

  48、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夏至相关的诗句2

  1、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2、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3、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4、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5、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6、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7、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9、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10、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11、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1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晚晴》

  13、绿荷相倚满池塘。——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14、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杜牧《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15、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16、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苏轼《浣溪沙》

  17、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沈约《咏新荷应诏》

  18、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镇输与、沙边鸥鹭。——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19、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陆游《初夏绝句》

  20、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2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2、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关汉卿《大德歌·夏》

  23、石榴半吐红巾蹙。——苏轼《贺新郎·夏景》

  24、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杜甫《夏夜叹》

  25、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夏》

  26、共粉泪,两簌簌。——苏轼《贺新郎·夏景》

  27、误他双燕未归梁。——叶小鸾《浣溪沙·初夏》

  28、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关汉卿《大德歌·夏》

  29、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30、明镜盖红蕖,轩户临烟渚。——葛立方《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31、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32、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33、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4、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35、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6、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37、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韦应物《夏花明》

  38、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39、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40、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41、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42、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43、修竹畔,疏帘里。——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44、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贾弇《孟夏》

  45、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即景》

  4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7、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48、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49、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50、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孙光宪《河传·风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