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黄庭坚赏析答案
更新时间:2022-11-27 11:19:34 王娟 诗句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明黄庭坚赏析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赏析答案的身影,赏析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赏析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黄庭坚赏析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字词解释:
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雷惊天地龙蛇蛰: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
蛰:动物冬眠。
人乞祭余骄妾妇:《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士甘焚死不公侯: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蓬蒿(hao):杂草。
丘:指坟墓。
翻译:
明时节桃李盛开,但野田荒坟却一片荒凉。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冬眠的龙和蛇,这个时候雨水充足,郊外草木柔嫩。旗国有乞人在祭祀地方捡东西吃,回去告诉他的妻妾有富人请他吃饭,晋文公逼介子出来做官放火烧他,介子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做官。贤惠和愚昧千年来交汇在一起辨不清谁是谁非最后也终将一同葬在荒地坟墓中。
中心内容: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以及作者对政治黑暗不屑与小人为伍的愤懑之情。
用到的艺术手法:
第一句用对比,第三句引用‘用典’作对比;
清明黄庭坚赏析: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作者简介:
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创作背景
黄庭坚的《清明》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变法时,强力推行新政措施,一意孤行,从而形成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旧派也被称为“元祐党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黄庭坚因与苏轼交好,也略受牵连。
名家点评
当代学者王星:这首诗最显著的特色是对比和用典。前两联和后两联形成生死大对比。前两联中第一联写景中暗含生死小对比,第二联写景中阳刚和阴柔既有小对比,又相辅相成。后两联中,第三联两种人格直接尖锐对冲,尾联引出的也是贤与愚的对立思考。全诗用典贴切、自然、深刻,毫无江西诗派末流的弊病,让人感慨中华语言文字妙不可言。
【清明黄庭坚赏析答案】相关文章:
定风波黄庭坚原文翻译赏析06-22
黄庭坚清平乐之春归何处09-29
绿罗裙贺铸翻译赏析阅读答案07-10
六州歌头贺铸阅读答案翻译赏析07-02
李清照渔家傲和清平乐对比赏析阅读答案翻译11-25
答案作文04-08
蝉赏析?08-16
春的赏析09-09
出塞赏析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