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两聚一高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更新时间:2022-04-29 13:53:24 总结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8年两聚一高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2017年两聚一高心得体会一】

12月8日-9日,省委宣讲团成员分赴各地区、各高校,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2018年两聚一高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9日,省委宣讲团成员、省纪委副书记、省委省级机关工委书记王立平为南京市高淳区党员干部解读省党代会精神。王立平紧紧围绕党代会提出的“两聚一高”目标,分别从“小康、创新、富民、从严治党”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深刻阐述江苏未来5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聆听报告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报告高屋建瓴、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鼓舞着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扎实地开展工作。

8日晚,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琪为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师生作宣讲报告。他以“拥抱‘两聚一高’,圆梦两个一百年”为题,从“两聚一高”的目标定位、如何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方面,对党代会精神作了生动精准的解读。“报告信息量大、解读透彻,听来振奋人心,为我们大学生打开了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南京大学新传院学生卢林艳说。

“江苏发展转型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不创新、创新慢了都不行。”省委宣讲团成员、省政府研究室主任郑焱来到南京工业大学宣讲。郑焱指出,江苏是教育大省,全省高校数、国家级创新平台与载体数及两院院士人数等在全国均处于前列,因此“聚力创新”对我省来说有基础、有条件、有底气,必须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以“问题导向”进行创新驱动。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芮鸿岩听报告后表示,要把创新作为学校办学的灵魂,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广电总台台长卜宇分别在南京艺术学院和南通通州区作宣讲报告。卜宇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全面从严治党四方面进行了阐述,着重梳理了“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阐明了省党代会确立的“两聚一高”目标与中央精神的一脉相承。通州区委宣传部部长胡卫东听报告后表示,将研读好党代会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各种形式,真正做到读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干明白,同时将当好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表率,切实把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去。

  【2017年两聚一高心得体会二】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个重要的趋势性变化就是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和技术进步。

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

这就需要我们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重大意义,有效应对发展动力转换面临的挑战,多措并举突出创新驱动,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内在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表象上看是经济增长减速换挡,但从本质上说是发展动力的转换和重塑。

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规模投入驱动,而充足的要素供给是维系要素驱动发展模式的重要前提。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明显快于被抚养人口,农村还有庞大的富余劳动力,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十分明显,而人口抚养比不断下降又使储蓄水平稳定提高,为高速增长创造了条件,由此也形成了低成本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与此同时,长期存在的商品供给不足和短缺,为迅速扩大生产能力提供了市场支撑;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容量相对较大,为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足够空间。

随着生产要素供需形势的变化,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逐步减弱。

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特别是农民工实际工资大幅攀升。

与此相应,人口老龄化加快,人口抚养比趋于提高,储蓄率开始向下调整,投资增长趋于放缓。

同时,经过30多年的规模扩张,钢铁、水泥、建材、石化等传统制造业产能达到极限,出现严重过剩局面,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逐步强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迫切要求将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切换到创新驱动上来。

这里所说的创新驱动是广义和综合的,核心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和重塑,就要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效增长,将提高效率和效益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常态是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效增长阶段跃升的过程,也是我国经济实现由大到强的过程。

创新驱动发展面临挑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推动信息技术升级换代,新能源、生物、纳米、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实现群体性突破,推动工业4.0、智能交通、分布式能源、网购、互联网金融、慕客、远程医疗、网上研发平台等新兴制造业态和服务模式广泛兴起,引发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改变了国际分工形态和竞争格局。

这在为我国加快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严峻挑战。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更加凸显。

面对全球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新态势,我国企业研发能力不足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大多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没有研发活动,即便是有研发活动的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水平也偏低。

高度依赖低端加工组装、缺乏技术创新和品牌的产业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如不加快研发能力提升和产业技术进步,部分现有技术路线和生产能力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趋于减弱。

我国劳动力成本开始攀升,土地、矿产资源等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减弱。

而世界上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利用相对更低的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对我国低成本优势形成替代效应。

这些情况表明,依靠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支撑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困难,必须更多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质量提升,使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持续强化。

我国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资源消费规模巨大,原油、铁矿石、铜精矿和铝土矿等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不少地方雾霾天气频繁出现,波及范围不断扩大,一些地方水体和土壤污染累积性负面效应显现。

随着能源资源约束趋于强化,以及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

多措并举突出创新驱动

近年来,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取得积极进展,科技投入大幅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增强。

2013年研发经费支出超过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2%;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0%,专利申请数量和增长速度明显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不断提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壮大。

这些都为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向创新驱动转换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们要完成发展动力转换,就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积极营造创新生态、培植创新土壤、释放创新活力,使创新深度融合于经济发展之中,从而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有利于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

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矫正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动力。

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依法打击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发明创造。

以增量带动存量改革,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取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推动科研院所分类改革。

推进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

创新需要市场充分竞争,需要千千万万市场主体在试错中找到方向,这就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按市场导向优化配置,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完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促使企业加快摆脱对能源资源消耗较多的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依赖,更多地依靠研发、设计、市场开发、品牌建设和无形资产投资,满足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推进传统制造向以研发为基础的.新型制造转型。

把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

创新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要把发展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着力突破研发、设计、标准、品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力求掌握核心技术,增加高附加值环节的比重,提高产品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含量。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传统重化工业现代化改造,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知识、技能密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由组装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

强化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

引进国外高质量人才和智力。

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把发现、培养和用好人才放在优先位置,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配置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使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和潜能竞相迸发。

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营造有利于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政策制度环境,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强化激励创新机制。

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

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创

  【2017年两聚一高心得体会三】

12月5日,在全体人员月度工作例会上,根据中共宿迁市委党校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李强书记《在中共江苏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及魏国强书记《在全市领导会议上的讲话》为学习文本,深入解读了《报告》及《讲话》的主要内容。市情研究室于学洪主任总结了省党代会报及在贯彻落实报告精神方面的五个“度”:一是“高度”,本次党代会报告从施政纲领的高度谋划了江苏未来五年的工作部署;二是“深度”,报告内容与江苏省情深度关联,抓到了江苏未来发展的要害及关键点;三是“力度”,报告在部署各项工作任务时力度较大;四是“温度”,报告着力聚焦富民,充分体现了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民生关怀;五是“速度”,在报告提出各项战略部署中,省委及市委迅速展开报告的学习、宣讲及贯彻落实工作。于主任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点学习体会:一是摆脱宿迁发展的路径依赖,那就是在国家、省委的战略规划中谋求宿迁发展的新定位,避免被政策边缘化;二是用创新驱动未来,做到“换一个步伐,跳跃前行。”

研究生处朱卫东处长,从报告主题“两聚一高”这个最大的亮点出发, 对“两聚一高”的核心要义、“两聚一高”的理由依据、“两聚一高”的价值意义及“两聚一高”的'贯彻落实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阐释。认为“两聚一高”充分体现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理念”、“强富美高”以及“两个率先”等战略部署应用创造。

最后,市委党校副校长韩光化同志对两位同志的学习汇报成果进行了点评,指出两位同志不仅从宏观上概括了报告的特点,而且对报告的主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解读,尤其是宿迁在贯彻落实报告精神的创新实践中,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思考。通过这样的(扩大)学习,体现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既做到个人自学,又做到把学习成果在会议上进行交流分享,充分体现了市委党校理论中心组把报告精神的学习落到了实处。

  【2017年两聚一高心得体会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县委关于开展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大讨论活动, 从3月3日至4月30日,泗洪县审计局紧紧围绕“七个一”扎实开展好大讨论活动。

一是召开一次动员部署会。该局成立了关于开展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题动员会,对大讨论活动进行专题部署安排,明确活动开展的时间节点、方法步骤和目标要求。

二是组织一次中心组学习。利用周五下午和周末时间,认真组织一次中心组集体学习,深入学习和领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省委李强书记对宿迁工作的最新要求和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围绕如何确立泗洪发展新定位、如何探索发展生态经济新路子、如何聚焦富民取得新成效、如何谋求改革创新新突破等四个方面主题,切实做到深刻领会、认真思考、深入研讨。

三是举办一次专题辅导。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为全局干部职工举办一次专题辅导活动,让大家深入解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省委李强书记对宿迁工作的最新要求和市委有关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省委、市委和县委的中心工作上来。

四是开展一次调研月活动。紧紧围绕大讨论活动这一主题,从3月3日至4月30日,该局结合“三进三帮”活动,集中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寻求推动本单位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的.新路径。

五是组织一系列专题大讨论。根据当前审计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该局以审计组为单位,分组开展学习讨论,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迅速掀起大讨论热潮,围绕四个方面主题分专题开展讨论活动,以头脑风暴、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心得、深入研讨,切实把大讨论的过程转变为统一认识的过程、解放思想的过程、调整思路的过程。

六是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局领导班子会同各审计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方法、新经验,精心撰写一篇思想深刻、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

七是形成一批决策建议。局领导班子会同各审计组结合工作实际、联系发展现状,将活动开展的新成果及时总结提炼,转化为本单位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并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一批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018年两聚一高心得体会范文精选】相关文章:

2018年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心得体会,两聚一高心得体会04-29

关于2018年最新学习两聚一高心得体会范文04-29

2018年最新两聚一高心得体会(优秀篇)04-29

关于2018年最新两聚一高心得体会【汇总】04-29

关于2018年两聚一高心得体会【精华篇】04-29

2022年最新两聚一高心得体会(精选11篇)08-22

2018年宿迁两聚一高心得体会【荐读】04-29

2018年最新关于两聚一高心得体会(4篇)04-29

精选两聚一高专题学习心得体会3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