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全文)

更新时间:2024-04-20 14:17:21 思想学习 我要投稿

"

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为促进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在总结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本纲要适用于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专科院校可参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美育纳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育人成效,促进大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

二、工作原则

  • 坚持育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遵循美育特点,充分发挥公共艺术课程的育人价值,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坚持面向全体。高等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搭建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平台,完善面向人人的高等学校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在校大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高等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加强各学科的有机融合,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美育的社会资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服务。

三、课程目标构建面向人人的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新局面。

四、课程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包括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三种类型课程。美学和艺术史论类可开设艺术导论、美学概论、中西方美术史、中西方音乐史、文艺理论等课程;艺术鉴赏和评论类可开设音乐、美术、影视、戏剧戏曲、舞蹈、书法、设计等的鉴赏和评论类课程;艺术体验和实践类可开设艺术相关学科的体验和实践活动类课程,艺术体验和实践活动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职业院校要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拓展性艺术课程。公共艺术课程设置要体现完整性、连贯性、系统性,符合人才培养定位和要求,不能因人设课。

五、教育教学完善公共艺术课程推进机制,加强课程整体设计,规范公共艺术课程教育教学。鼓励高等学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结合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三种类型的公共艺术课程,开发一批公共艺术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一批美育实践基地,培育一批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优秀成果和名师工作室。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学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强化基地成果的应用。

六、教材建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材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体现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凸显中华美育精神,体现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落实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建设主体责任,做好公共艺术课程教材研究、编写、审定、使用等工作。围绕课程目标,精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逐步形成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为主体的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体系。

七、学分管理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在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这三类课程中通过学习和考核,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课程至少取得1个学分。学校应建立校外艺术实践体验等活动的记录制度,并探索纳入学分管理。

八、组织管理高等学校制定实施公共艺术课程工作方案,建立由校级领导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部门具体实施的公共艺术课程工作机制,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

九、条件保障高等学校要建设一支以专职艺术教师为主体、以兼职艺术教师为补充的公共艺术教师队伍。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师人数,不低于在校学生总数的0.15%,其中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艺术教师总数的50%。优化美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公共艺术教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加大公共艺术教师教学岗位激励力度。公共艺术教师承担的艺术社团指导、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等要计入工作量,鼓励高等学校探索公共艺术教师职称评聘单列办法。建好满足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馆设施、专用教室,配好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和教学资源,建立器材补充机制,鼓励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当地中小学形成辐射带动。鼓励高等学校与地方共建共享剧院、音乐厅、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等。

十、评估督导实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定期对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开展评估、督导。评估、督导内容包括学校的组织保障、机构设置、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开展实践活动等情况以及工作实效等,形成闭合有效的评价与督导管理系统。

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全文)

一、前言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公共艺术课程在学生的整体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指导高等学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本文提出了一套全面的指导纲要。

二、课程目标

公共艺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目标包括:

1. 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

公共艺术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1. 艺术史:介绍各个时期的艺术发展和重要的艺术家,培养学生的艺术知识和历史意识。

2. 艺术欣赏:通过观看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3.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艺术表演: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自信心。

5. 艺术教育:探讨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艺术教育意识的教育者。

四、教学方法

公共艺术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艺术知识和技巧。

2.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提升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剧场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五、考核方式

公共艺术课程的考核方式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考核方式包括:

1. 考试:通过笔试或实践考试,评估学生的艺术知识和技能。

2. 作品展示:学生提交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示创作能力。

3. 表演评估:学生参与艺术表演,由评委进行评估。

4.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六、总结

公共艺术课程的指导纲要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教学指导和评估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指导纲要的要求,合理安排和开展公共艺术课程,为学生的艺术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

【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全文)】相关文章:

经济学哪些大学好?2023年理论经2024-04-19

幼升小的家长们看过来!镇江市小2024-04-17

鼓励高校新建硕士两人间、博士单2024-04-17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公2024-04-17

部队五查五看对照检查材料范文2024-04-16

国际教育日陈一丹撰文:以教育描2024-04-15

2022年春晚亮点汇总2024-04-15

2月28日开始报名!内蒙古2022年集2024-04-15

浙江:2022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2024-04-15

成人高考如何选择专业?2024-04-14